资源简介 衡山县岳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 理 答 题 卡学校 班级姓名 考号(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1题(10分)(1)(2))(22题(12分)(1)(2)(3))(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3题(14分)(1)(2)(3))(24题(14分)(1)(2)(3))衡山县岳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 理请注意: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5×20=50分)甲、乙两地天文爱好者用一根细长的木棒作日影杆,垂直插入地面,通过记录日影杆的影端位置和影长,进行太阳方位与高度的观测。右图为两地天文爱好者于冬至日某两个时刻记录的观测结果图。完成下面小题。1.甲位于乙的( )A.东南 B.西北 C.正南 D.正北2.若甲地该日太阳高度日变化值为33°,当地纬度为( )A.66.5°N B.70.5°S C.73.5°S D.80.5°N甲、乙两地天文爱好者进行太阳高度观测。具体做法:在平坦地面上方水平放置一块有一个小孔的遮光板,太阳光透过小孔投影到地面上,形成较清晰的太阳投影。下图为两地天文爱好者在两分、两至日正午时刻,在同高度用相同遮光板观测到的太阳影像地面投影。完成下面小题。3.乙地纬度可能是( )A.0° B.20°N C.10°S D.30°N4.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一直增大的时段是( )A.2月22日—3月21日 B.5月22日—6月22日C.9月23日—10月22日 D.11月22日—12月22日5.太阳直射甲地当日,该地太阳视运动轨迹在地平圈的投影最可能是( )A. B.C. D.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弱的河流上游河段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左图为某区域的河流水系略图。地质历史时期,该区域发生了河流袭夺。右图为丙河A段阶地的拔河高度(拔河高度是指河流阶地高出现代河床的相对高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根据左图信息,下列关于袭夺河推测可能存在的是( )①图中河流袭夺发生在M处②M附近可能出现地质构造活动③M北侧河流位置比南侧河流位置低④M附近岩性差异较大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7.根据右图信息,指出在F阶地的形成过程中,河流下切最深处的拔河高度可能是( )A.4m B.8m C.13m D.16m8.下图为该区域中M处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其中古土壤的物质组成继承了下层河流沉积物的成分。推测图中各层的形成过程错误的是( )A.基岩是早期该地受河流侵蚀作用所形成的河床B.早期该地受河流外力作用影响,河流携带泥沙等物质在此沉积,形成河流沉积物层C.后期地壳抬升,河流沉积物层上逐渐堆积而形成古土壤层D.后期地壳抬升,地势变高坡度变大,加之风化作用影响,岩石碎屑等崩落堆积在古土壤层之上,形成崩积物层气压带和风带使高低纬度、海陆之间的热量、水汽得到交换,调节全球的水热分布,影响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下图为某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向和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该季节,P地盛行(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10.与该季节P地盛行风形成密切相关的主要因素有( )①东北信风带南移 ②南半球地转偏向力 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④气压中心的位置变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1.若P地处于高压控制的季节时( )A.气压带和风带南移 B.亚洲高压势力强盛C.气压带和风带北移 D.东南亚盛行东北风智利竹荚鱼是世界上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种之一,广泛分布于南太平洋水域。图示意智利竹荚鱼洄游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影响智利竹荚鱼洄游路线的最主要因素是( )A.盛行风向 B.海水温度 C.距陆远近 D.种群规模13.推测智利竹荚鱼的生活习性是( )A.冬季产卵 B.顺流洄游C.成鱼更能适应低水温海域 D.幼鱼更倾向深水环境生活14.与正常年份相比,该海域幼鱼的活动范围( )①厄尔尼诺年,向南偏移②厄尔尼诺年,向北偏移③拉尼娜年,向南偏移④拉尼娜年,向北偏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25年春季,北京天坛公园3.3万株圆柏树集中释放花粉,花粉弥漫,好似烟雾缭绕,形成“花粉雾”现象。研究发现,圆柏是雌雄异株植物,由雄株在繁殖季随风释放花粉,花粉释放量受气温、湿度、风力等因素影响。如图示意天坛花粉雾情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推测“花粉雾”现象产生应具备的气象条件是( )①气温较低 ②光照充足 ③湿度较小 ④无风环境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6.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发生类似“花粉雾”现象的是( )A.东北平原1月 B.长江中下游4月C.云贵高原7月 D.塔里木盆地9月17.北京市在治理圆柏“花粉雾”时,最合理的“源头控制”措施是( )A.高压喷水驱粉,人工降雨降粉 B.修剪圆柏花枝,清扫散落花粉C.砍伐全部圆柏,更换其他树种 D.减少雄性圆柏,增加雌性圆柏为科学反映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将全国划分为Ⅰ、Ⅱ、Ⅲ、Ⅳ四大经济区域。图为“我国经济区划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四大经济区域的划分,体现了区域的( )A.整体性 B.开放性 C.动态性 D.差异性19.下列省级行政区简称与四大经济区域相对应的是( )A.鄂-I B.陇-Ⅱ C.赣-Ⅲ D.冀-Ⅳ20.我国的优化开发区域主要位于(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二、综合题(共50分)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图左为滇池流域示意图。海口河为滇池湖水的唯一出口,元代以来多次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清代,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面积显著扩大。图右示意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1)说明明清时期人类活动对柴河三角洲面积扩大的影响。(6分)(2)分析与A区域相比,B区域聚落密度大的原因。(4分)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锢囚锋是指由两支冷锋迎面相遇将锋前的暖空气抬离地面,禁锢在高空后形成的类似于“Y”形的一种特殊锋面。某年3月21~23日,青海省经历了一次强冷空气过程,该冷空气受祁连山脉的影响分为东西两股,一股是经南疆盆地后,逐渐溢入阿尔金山口进入青海西北部的“西路冷空气”,另一股是经河西走廊南下,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河谷地区向西回流倒灌的“东路冷空气”,两路冷空气在青海湖附近形成锢囚锋。图1为青海湖锢囚锋形成剖面示意,图2为青海湖锢囚锋从形成到消亡的天气形势图。(1)描述青海湖锢囚锋的形成过程。(6分)(2)据图1判断青海湖锢囚锋东西两侧冷空气势力强弱的差异,并说明判断的依据。(4分)(3)指出青海湖锢囚锋消失后雨区移动的方向,并分析原因。(2分)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气候学上以夏季(雨季)与冬季(干季)降水量之差大于200毫米,且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率超过40%的地区作为季风区。新生代以来澳大利亚板块向北漂移了约20°,使其北部逐渐进入了热带辐合带(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范围。印度尼西亚贯穿流是南赤道暖流的一部分,随着澳大利亚板块的移动,其流通性变弱。下图示意当前澳大利亚位置及热带辐合带位置变化。(1)分析新生代以来澳大利亚北部季风区1月份降水增多的主要原因。(6分)(2)推测印度尼西亚贯穿流减弱,对澳大利亚北部沿岸7月海洋生物的影响。(4分)科学家通过研究海底风尘沉积物发现:距今2万年前的末次冰期与之前相邻的温暖期相比,受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影响,海水通道的变化导致印尼贯穿流减弱,澳大利亚西北部气候变干。(3)从海一气相互作用角度,说明末次冰期时澳大利亚西北部气候变干的原因。(4分)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世界上发展条件最好、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都集中在湾区,要实现湾区内强大的聚合力,综合的交通系统是基础,跨海大桥便可极大提升两岸往来的便捷性。中国的粤港澳、杭州湾和渤海湾三大湾区中,唯独渤海湾尚缺跨海大桥。渤海海峡跨度105.5km,平均水深25m,最深处86m,目前从辽东半岛经陆路到山东半岛约1800km。下图为环渤海地区示意图。(1)分析渤海海峡至今没建跨海大桥的主要原因。(4分)(2)简述修建渤海海峡跨海大桥对大连的意义。(6分)(3)有人建言推动“构建环渤海大湾区”。试阐述“构建环渤海大湾区”的理由。(4分)试卷第1页,共3页答案第1页,共2页衡山县岳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B C C D B C B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B C B B B D D C A1.D 2.C【解析】1.据材料可知,图中为冬至日某两个时刻记录的甲、乙两地木棒的影子,且影子方向相反,说明该地有极昼现象,且观测时间为正午和子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位于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故推测甲、乙两地位于南极圈以南;由于冬至日南极点的太阳高度角终日不变,因此正午(12时)和子夜(0时)的太阳高度角相同,影子长度也完全相等,故可知乙地位于南极点;甲地正午时木棒的影子L2短于乙地L4,说明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地,纬度低于乙地,故甲位于乙的正北方,D正确,ABC错误。故选D。2.若甲地该日太阳高度日变化值为33°,当地纬度依据公式:太阳高度日变化值=2×(90°-当地纬度)计算可得,当地纬度为73.5°S,C正确,ABD错误。故选C。3.B 4.C 5.C【解析】3.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乙图中二分二至日小孔投影,有三天正午太阳投影在小孔垂直投影点的北侧,一天在其南侧,说明乙地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且靠近北回归线,因此20°N符合题意,B正确,ACD错误。故选B。4.结合上题可知,乙地的纬度为20°N,结合图中小孔垂直投影和太阳投影的关系,甲地与乙地关于赤道对称,但南北半球相反,甲地纬度为20°S。由于两者纬度数值相同,两者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等于两地的纬距差(纬距差即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由于甲乙两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均靠近回归线),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两地同侧时(太阳直射点在两地以北或以南),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达到最大值且数值相等(两地纬距差最大且相等),此时太阳直射点移动到20°S-23°26'S或20°N-23°26'N,因此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移动到20°N和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到20°S时,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一直增大。结合太阳直射点移动,太阳直射点移动到20°S时,此时日期大约为12月7号,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20°N时,此时日期大约为6月7号,因此,两地之间正午太阳高度差一直增大的时段为3月21日-6月7日之间,9月23日-12月7日之间,其中符合题意的为C,ABD错误。故选C。5.结合上题可知,甲地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当太阳直射甲地时,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时,东南日出,西南日落,BD错误;由于甲地此时为直射现象,因此正午太阳位于头顶,C正确,A错误。故选C。6.D 7.B 8.C【解析】6.读左图,根据图中古河道可知,丁河原为丙河的支流,河流袭夺发生后,丙河被袭夺,使丁河与丙河分离,成为独立的水系,故河流袭夺发生在M处,M北侧河流位置比南侧河流位置低,侵蚀力更强,①③正确;M处附近可能出现地质构造活动,促使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②正确;M附近岩性差异较大,导致两河侵蚀力不同,④正确。综上,D正确,排除ABC。故选D。7.据所学可知,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F阶地前缘的陡坡,是河流下切的直观表现,从右图看,F阶地底部基岩拔河高度为8米,这一高度就是河流下切最深处对应的当时河床高度,后续堆积的河流沉积物覆盖于基岩之上,所以可判断F阶地形成过程中河流下切最深处拔河高度为8m,B正确,排除ACD。故选B。8.基岩是岩石圈的一部分,早期该地受河流侵蚀作用不断变深,河流侵蚀基岩形成河谷,可成为河床的基础,该形成过程合理,A正确,不符合题意;早期该地受河流外力作用,河流携带泥沙等物质在此沉积,形成了较厚的河流沉积物层,符合沉积作用形成河流沉积物层的原理,B正确,不符合题意;古土壤层的物质组成继承了下层河流沉积物的成分,是河流沉积物层出露地表后,经风化等作用逐渐形成古土壤层,而非河流沉积物层上逐渐堆积形成古土壤层,C错误,符合题意;后期地壳抬升,地势变高坡度变大,加之风化作用影响,来自山体的岩石碎屑等崩落堆积在古土壤层之上,形成崩积物层,符合崩积物层的形成逻辑,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9.B 10.A 11.C【解析】9.由图可知,P地位于澳大利亚北部,该季节盛行西北风。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项。10.P地盛行的西北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此时为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带随之南移,越过赤道后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①②正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中心的位置变化虽然对局地风系有影响,但不是形成该季节P地盛行风的主导因素,③④错误。综上分析,①②正确,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项。11.P地受高压控制的季节为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北移,C正确,A错误;当P地为南半球冬季时,北半球为夏季,亚洲受热低压控制,东南亚盛行西南季风,BD错误,故选C。12.B 13.C 14.B【解析】12.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受盛行西风带影响,南半球盛行风向为西北风,竹荚鱼的洄游方向主要由东南向西北,与盛行风向恰好相反,A错误;冬春季节西风漂流带来的南极冷水势力加强,导致海水表面温度降低,冷暖水混合区向北移动,鱼群向北洄游,夏秋季节冷水势力减弱,混合区向南移动,鱼群向南洄游,B正确;读图中洄游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路线与距陆远近无明显关联,C错误;从材料中无法推测种群规模对洄游路线的影响,D错误。故选B。13.由图可知,成鱼洄游路线偏高纬、偏西,幼鱼洄游路线偏东、偏低纬,高纬处受西风漂流带来的冷水影响较大,低纬处受寒流影响较弱,高纬海区温度较低纬海区温度偏低,因此推测成鱼更能适应低水温海域,C正确;冬季水温低,此时产卵幼鱼的存活率低,A错误;该区域受盛行西风带影响,南半球盛行风向为西北风,竹荚鱼的洄游方向主要由东南向西北,与盛行风向恰好相反,逆流洄游,B错误;深水环境水温较低,不利于幼鱼生存,D错误。故选C。14.厄尔尼诺年,该海域水温会较往常年份偏高,幼鱼活动范围应向高纬方向扩展,即向南偏移,①正确,②错误;拉尼娜年,该海域水温会较往常年份偏低,幼鱼活动范围应向低纬方向收缩,即向北偏移,③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B 16.B 17.D【解析】15.结合材料可知,“花粉雾”并非水汽凝结形成的雾,而是花粉随风释放弥漫好似烟雾。气温较低,不利于开花,不利于花粉成熟,①错误;光照充足,有利于开花,促进花粉成熟,②正确;湿度较小时空气干燥,花粉容易弥漫,湿度较大不利于散粉,③正确;根据材料,圆柏随风释放花粉,无风环境不利于花粉释放扩散,④错误。综上,②③组合正确,B正确,排除ACD。故选B。16.长江中下游4月气温升高,正值植物开花期和生长期,花粉(石楠花等)或杨柳飞絮释放高峰期,最容易出现类似花粉雾现象,B正确;东北平原1月开花植物较少,云贵高原7月降水较多且植物大多已过开花期,塔里木盆地植被稀疏,排除ACD。故选B。17.根据材料,圆柏是雌雄异株植物,由雄株在繁殖季随风释放花粉,雌性圆柏不产生花粉,通过替换雄性树种可从根源上减少花粉源,属于“源头控制”的合理措施,D正确;高压喷水和人工降雨属于物理拦截措施,通过湿化花粉降低扩散,需持续作业,非源头控制措施,排除A;修剪和清扫属于末端治理,仅减少已释放花粉的二次扩散,非源头控制措施,B错误;北京天坛古柏属于文化遗产,砍伐全部圆柏并更换其他树种做法不合理,C错误。故选D。18.D 19.C 20.A【解析】18.四大经济区域的划分,是依据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而划分的,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D正确;整体性体现要素之间的联系,开放性体现区域之间的联系,动态性体现区域的发展变化,均与题意不符,ABC错误。故选D。19.据图可知,鄂,湖北,在Ⅲ区,A错误;陇,甘肃,在Ⅳ区,B错误;赣,江西,在Ⅲ区,C正确;冀,河北,在Ⅱ区,D错误。故选C。20.根据所学知识,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这些区域需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的层次,我国东部地区属于优化开发区域,A正确;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发展程度均低于东部地区,不属于优化开发区域,BCD错误。故选A。21.(1)海口河作为滇池湖水的唯一出口,多次疏浚,导致滇池水位下降,柴河河口地区出露,三角洲面积扩大;柴河上游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到达河口地区泥沙增多,导致三角洲增大;下游开挖沟渠分散水流,沿岸地区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导致流速降低,水量减少,水的搬运能力下降,泥沙淤积增多,导致三角洲增大。(2)B区域成陆时间早,聚落形成早;B区域开发早,水稻种植早,土壤肥沃,粮食产量高,生产生活条件优越;B区域海拔高受滇池水位变化影响小,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强。22.(1)南下的强冷空气受祁连山脉的影响,西部由阿尔金山口进入青海西北部形成西路冷空气,东部经河西走廊南下,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河谷地区向西回流倒灌形成东路冷空气;两股冷空气在青海湖附近迎面相遇,迫使本地暖空气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形成青海湖锢囚锋。(2)锋面东侧冷空气势力强,西侧冷空气势力弱。图中,东侧冷空气位于西侧冷空气下部,冷空气更冷,势力更强。(3)向南移动。锢囚锋消失后,冷锋向南移,雨区在冷锋锋后也向南移。23.(1)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热带辐合带位置偏南,该区域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印度尼西亚贯穿流减弱,暖流带来的海水聚积,海水温度升高,蒸发水汽增多;东北信风南移偏转成西北风,从海洋上输送来更多的水汽。(2)该海区水温升高,气压降低,7月海区与陆地之间的气压差增大,加剧了东南季风;东南风在北部沿海吹离岸风,上升流加强,海洋生物增多。(3)印尼贯穿流变弱,从赤道太平洋流入印度洋的暖海水减少,澳大利亚西北部附近海域水温下降;(或加之末次冰期,全球气温下降,澳大利亚西北部附近海域面积减小);洋面蒸发的水汽减少,西北季风输送的水汽减少,澳大利亚西北部降水减少,气候变干。24.(1)跨海大桥跨度大,工程量大,投资成本高;水深,施工难度大;建跨海大桥,影响船只出入;沿渤海港口多,方便货物运输。(2)改善大连的交通条件,确立大连的交通核心枢纽地位;提高大连在辽中南城市群中的辐射作用;缩短大连与烟台等地的距离,加强区域联系;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大连及至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等。(3)充分发挥沿岸港口众多的优势,发展海洋运输;充分利用环渤海地区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等,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利用便利的海陆运输,加强京津冀、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一体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地理 答题卡.docx 地理答案.docx 衡山县岳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