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 2025-2026 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
一、阅读(70 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日本的科学家在北海道一个古地层中发现了一批非常特殊的琥珀。与常规的发现不同,这些琥珀不是出现在森林化石层,也不是浅海海岸沉积物中,而是埋藏在典型的深海沉积物中,包括海底泥岩、砂岩和大量微体放射虫壳体。这种组合极其反常,也立刻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注意。
琥珀从哪来?
琥珀的形成过程通常和陆地森林,特别是森林中的松柏类植物密切相关,可以说琥珀就是松柏树脂的化石。琥珀是由植物树脂演化而来的。树脂通常是植物用于自我保护,比如封住伤口或抵御昆虫和真菌而分泌出来的胶状物质。当树脂从树干流出并滴落到地面后,在合适的条件下(如被迅速掩埋、缺氧、温度适中等),它会逐渐失去挥发性成分,经历数千万年的变化最终形成琥珀。
因此,琥珀最常见的发现地都是古代陆地森林的沉积层,或者是靠近陆地的浅海、三角洲、湖泊边缘等区域。在这些地方,树脂较容易被埋藏并得以保存,因此大部分情况下琥珀都是在煤层中被发现的。世界著名的琥珀产地,如波罗的海沿岸、缅甸北部、加拿大和中国抚顺,几乎都具备这种环境条件。
然而,在这次的研究中,科学家在典型的深海沉积物中发现了大量琥珀。这些琥珀和海底的泥岩、砂岩、以及放射虫壳体混合在一起,甚至出现了多达 30 个富集层,形成厚达数十厘米的连续堆积。这种现象极其反常——因为深海距离海岸带数十乃至数百公里,在琥珀生成后,若不借助强大的力量和极端条 件,它几乎不可能从森林一路跨越如此遥远的距离,沉积到深海海底。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思考:究竟是什么把这些刚刚从树上流下来的树脂带进了海洋深处?
科学家仔细分析了它们的保存状态。研究发现,这些琥珀并不像通常那样已经完全硬化,而是呈现出一种“软沉积变形结构”——比如火焰状和球枕状等。而且琥珀保存的地层也出现了大量软沉积结构。这些结构说明琥珀在被埋入沉积物时仍然是软的,还能被水流和泥沙的压力挤压、拉伸。这是判断其在短时间内被快速搬运到海底并沉积下来的关键证据。
所谓的软沉积变形结构,是指沉积物在尚未固结、仍处于松软状态时,受到外力扰动(比如水流冲 击、地震等)而产生的变形痕迹。它的典型特点是连续性的“软变形”——就像是和面,面团在被挤压、翻卷后留下的痕迹,可以形成弯曲、鼓起或流动状的结构(如火焰状、球枕状)。
这些内部变形并非肉眼猜测,而是通过一种叫荧光研磨断层成像的高精度技术直接观察到的。该方法
利用琥珀在紫外光下的天然荧光,通过逐层研磨和拍摄,揭示了其内部复杂的形变结构和泥沙混合界面, 为琥珀变形状态提供了直观证据。
除了琥珀本身,研究人员还在同一层中发现了几种非常具有指示意义的共生物质:首先是大量植物碎屑,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说明陆地植被曾在短时间内被大量破坏;其次是大型漂流木,最长超过 1 米,而且没有任何浅海生物钻孔痕迹,说明它们在倒下后,很快就被搬运到了海底。最后还有被撕裂的泥块,直径超过 1 米。这些物质的共同特征是:体积大、搬运难、沉积快、保存完整——这就排除了风暴或普通洪水的可能性,而更可能是能量极高,发生时间更短的极端事件。
接下来是时间证据。研究人员对两个火山灰层中的锆石进行 U-Pb 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琥珀所在的地层形成于约 1.16 至 1.14 亿年前,也就是白垩纪阿普第晚期。这个时间段正好对应日本东部地区构造活动频繁、地震多发的阶段。
最后,研究还对沉积速率进行了估算:整个深海环境的背景沉积速率约为每千年沉积 0.38 到 3.66 毫米厚的沉积物。但这批琥珀所在的层位中,个别富集层厚度可达几厘米甚至几十厘米,显然不是常规沉积过程所能形成的。这说明,当时发生了一次或多次极端事件,在极短时间内将大量陆地物质直接带入了深海。
综合以上全部线索,研究人员认为最可能的解释是:这是一场由地震引发的大规模海啸事件,它撕裂
了海岸、(A),将树脂、植物、泥沙和漂流木卷入大海,(B),琥珀正是在这一过程中,(C),记录下了那
场可能在地质历史中消失的灾难。

首先,这可能是首次在深海沉积物中识别出大量保存完好的琥珀,并且这些琥珀还保留了明显的软变形结构。此前,科学家几乎只在陆地或浅海环境中发现琥珀,深海中的琥珀极为罕见,而且几乎没有类似的沉积构造记录。这个发现扩展了我们对琥珀分布环境的认识,也表明琥珀也可以用来指示远古存在过的沉积事件。
其次,这项研究还强调了深海沉积环境在记录极端地质事件方面的重要性。传统上,人们认为大型灾害的沉积记录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但现实是,真正猛烈的海啸常常摧毁了沿海本身的沉积证据。而相对稳定的深海盆地,反而能够保存这些证据。这项研究提醒我们,许多看似平静的深海沉积层,可能正默默保存着一段段灾难历史。
最后,这项发现对理解区域构造演化和地震历史也具有参考价值。研究所揭示的时间节点(1.16–
1.14 亿年前)正好对应了日本东部构造活跃期,说明当时的板块活动确实曾引发大规模的地震与滑塌事件。这不仅让我们对白垩纪时期的太平洋边缘板块运动的认识更加深入,也为推测类似事件是否在其他地区发生过提供了启发。
(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北海道的琥珀不同于其他地方都是埋藏在煤层中,而它埋藏在海底泥岩、砂岩和大量微体放射虫壳体中。
绝大多数琥珀是松柏的树脂滴落到地面后在合适的条件下逐渐失去挥发性成分,经历漫长变化后形成的。
北海道的琥珀呈现出一种“软沉积变形结构”,这是树脂在火ft爆发时被热量熔化后而产生的变形痕迹。
北海道的琥珀的发现,扩展了科学家对琥珀分布环境的认识,此前他们只在陆地或浅海环境中发现琥珀。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陆地森林和靠近陆地的浅海、三角洲等区域的地质巨变,不大可能会形成“软沉积变形结构”琥珀。
科学家通过对火ft灰层中的锆石进行 U-Pb 同位素测年,可以大致测定琥珀所在的地层的形成时间。
荧光研磨断层成像的高精度技术,能揭示地质内部的复杂形变结构,为琥珀变形状态提供直观证据。
深海琥珀的研究能够佐证日本东部地区在白垩纪阿普第晚期进入构造活动频繁、地震多发的剧变期。
根据原文内容,在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空缺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有人说:深海琥珀不仅是一种特殊的化石,更像是一种地质“时间胶囊”。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根据上下文内容,文中画横线处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什么?请写出提出的问题并阐述理由。
(二)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河南巷小识
贾平凹
河南人的巷子,离西安城墙最近了。城墙要比整个巷子高出四五倍,暮色的天气里,云压得很低,便看得见风里的夕阳在女墙上腐蚀,那斜壁上横出的碗口粗细的枸子树上,紫燕一起起飞,回旋的运动中, 一会露出最宽的正面,一会显出最窄的侧面,如同一朵方向不定的云朵。这是全巷人最为眼福的一景,常常下班回来,他们都要站在巷口看着,直等到这群飞物倏忽投向远远的城门外去,像被吸铁石吸去一样没了踪影,才硬着脖子往巷里走去。这个时候,又正是一辆火车定时从城墙外通过,笛声叫着,惊天动地, 他们就想象着道班上的巡警该是站得端端正正向列车致意了,于是一边往巷里走,一边脚下有了节奏,似乎这火车的轰鸣不是一种摧残寿命的噪音,而是一首护送他们回家的雄壮乐曲。
巷子的路很长很长,因为这是一个“中”字的形状。三条正巷,便是那“中”字里的竖道,两边都是
高高的楼房,这竖道就特别幽深。一盏昏昏的路灯在巷的那头亮了,无数的人头在晃动,家家的门窗已经打开,水瓢声,锅勺声,播放着豫剧的收音机音量开到了最大限度,一闻到饭菜的香味,一听到豫剧的唱腔,每一个进巷的人就感到“家”的温暖了。“回来了?”“回来了!”一问一答,简单的招呼,从巷子走进去要进行成百次的反复。到了“中”字里的那个方块处,这便是巷子的集中区域,屋舍一律东西方 向,分成无数个岔道,宽者一米二三,窄者不足三尺,门和门直对,窗和窗直对,一个岔道又形成了独立的胡同。
在最小的范围内,囊括最丰富的内容,这是这条巷子的神秘处,也是这条巷子里的河南人的神奇处。
简直像是一个被打开的收音机,一切线路眼花缭乱地呈现出来,虽然错综复杂,却一切各有规律。人和人相处太近了,人和人就各自十二分地熟悉,别人是如何的走势,如何的坐态,甚至一声咳嗽,闭上眼睛也能分辨出来。
巷子里是有空闲的时候,那是有工作的都去上班走了,老态龙钟的退休老人便成了巷子的警察和清洁工。他们会认真地扫清一切角落,然后就喜欢蹲在南北两个巷口,只要守住这两个巷口,巷子里一切便安全无事。他们开始悠闲地吸烟,烟是上好的水烟,又拌了香油、香精,装在特制的木头旋出的圆盒里,揉出一丸一丸豆粒大小的烟团塞在竹根管做成的烟袋里,吸一下,烟全然入口,这便是最醉心的“一口香” 了。一连吸过二十袋,三十袋,香味浓浓地飘满了巷子,他们就闭上眼睛,靠地路灯杆下做一个长长久久的过足瘾后的遐想。
环境的限制,迫使着这里的人们只能团结,不能分裂。以前有两家闹翻了脸,互相报复的机会就十分方便:你今夜将我窗下的炉子灭了火,我明夜在你檐下的水缸里撒了土,动起手脚,又没有斗打的场地, 那门前台阶上的大小物什就遭到了毁坏,而且又波及四邻,一辆自行车倒了,哗哗哗倒下一片,一个污水桶翻了,污水汩汩汩漫流到各家,结果全胡同声讨,两家也后悔。教训使他们懂得了“克己复礼”,利人利己。所以,自此以后,哪家来了客,炉火突然灭了,隔壁的宁肯自己饿着,也要将炉子搬来让给客人做饭;一天三顿,谁家饭好,谁家饭差,大家都知道,孩子们只要端着小碗,一巷子的好饭就都吃了;白日里在巷道拉上无数道绳晾上衣服,衣服是各家都有,五颜六色,进巷如迎接外宾的彩旗。但谁也不会收 错,即使夜里有谁忘记收了,就会有人大声喊:谁的衣服没收?谁的衣服没收?
河南人的耐忍是和他们的吃苦能干一样著称于这个城市的,他们一代一代居住在这里,使他们作为人的本性恶的成分没有滋生和扩张,而是极大限度地萌长着美的成分。他们注重本质的淳朴、正直和自强不息,也讲究着外表的端庄、大方和修饰打扮。但是使他们伤心的是不能办一个花坛,便只好家家将盆花放在屋顶上,一有空就爬上去侍弄,夸耀着各自的鲜艳,这高高低低的屋顶就成了他们最有色彩的地方。
他们热爱着养他们的西安古城,但他们毕竟怀念生他们的河南故乡。当河南的剧团来西安演出,他们必是全巷出动,集体定票;常常就在早晨起来,谁家妹子细声细气唱几句“银环”,立即就有了“栓保”
的回唱,接着,唱“栓保妈”的也有,唱“栓保爹”的也有。当某个老头回了一次老家,说起河南的水利建设如何好了,收成如何好了,这人就红火了一巷,这家请,那家叫,烟酒供上聊话儿,末了一起为河南的富强干杯。家家都继承着一种风俗:在墙上悬挂五个六个相框。那里边是装有几代人的相片,相片是他们的家史,有老一辈的,记载着初到西安的经历:先是捡破烂,蹬三轮车,再是开饭店,摆地摊,后是进工厂,开机器……老年人就要大讲他们的处世哲学了:苦要耐得,福得知享,大苦中才有福。当然,言语之间,他们也多多少少流露出一些异乡人的情感,只是盼望儿女们若要成家能找河南老乡。
我常想,这条巷子,如同那些小四合院,或许还要在一定的时间里继续保留在西安城里,其人口的密度还会要越来越大,但是,矮小的房屋住的是高高大大的人群,艰苦的环境培养的是不屈不挠的性格。
(有删改)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文章中河南巷与河南人共同构成了西安城中最独特的河南风情,构思精巧。
文章选取河南人点点滴滴的生活场景,娓娓道来,体现了他们的人情之美。
文章既写河南巷,也写河南巷里的人,体现了散文创作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文章语言凝练,描写传神,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河南巷中河南人的赞美之情。
关于文中河南人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河南人喜欢将花盆放在屋顶上,表明了他们追求美好,也可看出他们的淳朴。
河南人虽身处西安,却对家乡的点点滴滴都念念不忘,为家乡的进步而欢呼。
河南人盼望儿女们若要成家能找河南老乡,体现了河南人内心强烈的漂泊感。
河南人虽身居极为简陋的河南巷,却在这样的生活中锤炼出百折不挠的性格。
文中画线的句子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文章标题为“河南巷小识”,开篇为何用大量篇幅描写西安古城墙的景色
(三)阅读Ⅲ(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李渤,字浚之,励志于文学,不从科举,以读书业文为事。德宗贞元间,与兄涉偕隐庐山,著《辨石钟山记》。
宪宗元和初,户部侍郎李巽、谏议大夫韦况更荐之。以山人征为左拾遗,渤托疾不赴,遂家东都。元
和九年,应著作郎征。岁余,迁右补阙。朝廷政有得失,附章疏陈论。穆宗长庆中,渤不顾患难,章疏论列,曾无虚日。帝虽昏纵,亦为之感悟。转给事中,面赐金紫。
敬宗宝历元年,改元大赦。先是,鄠县令崔发闻门外喧斗,县吏言五坊使下殴击囚犯。发怒,命吏捕
之。曳挟既至,时已曛黑,不问色目。良久与语,乃知是一内官。天子闻之怒,收发系御史台。时有内官五十余人持仗殴发纵横乱击发破面折齿。台吏蔽.之.以.席.,方免。是日系囚皆释,发独不免。渤疏论之曰: “县令不合曳中人,中人不合殴御囚,其罪一.也。然县令所犯在恩前,中人所犯在恩后。中人横暴,一至
于此,是朝廷驯致使然。若不早正刑书,臣恐四夷之人及藩镇奏事传道此语,则慢易之心萌矣。”上闻之,以渤党发,出为桂州刺史。
渤在桂二年,风恙求代,罢归洛阳。文宗太和五年,以太子宾客征至京师。月余卒,时年五十九,赠礼部尚书。
史臣曰:仲尼有言:“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渤不能息言,可谓狷欤?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材料二: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
受其称。有幽栖者,寻纶东湖,沿澜穷此,遂跻崖穿洞,访其遗踪。次于南隅,忽遇见双石,欹枕潭际, 影沦波中。询诸.水滨,乃曰石钟也,有铜铁之异焉。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声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
歇。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不然则安能产兹奇石乎!乃知山仍石名,旧矣。如
郦元之论,则濒流庶峰,皆可以斯名冠之。聊刊前谬,留遣将来。贞元戊寅岁七月八日,白鹿先生记。
(李渤《辨石钟山记》)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时有内官 A 五十 B 余人 C 持仗 D 殴发 E 纵横 F 乱击 G 发破面 H 折齿。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曾,音 zēng,竟然,与《赤壁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的“曾”音义不同。
蔽之以席,即“以席蔽之”,状语后置,与《促织》“掭以尖草”的结构相同。
一,意为“一样”,与《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的“一”用法不同。
诸,兼词“之于”,与《苏武传》“单于怒,召诸贵人议”的“诸”意义不同。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李渤立志在文章学问上勤奋努力,不愿追逐科举功名,早年曾经隐居在庐ft,写了《辨石钟ft记》。
李渤在朝为官时不顾个人祸难,上疏陈述朝廷施政的得失,即使昏聩的唐穆宗也被他的行为感悟。
面对“崔发曳挟内官被囚”之事,李渤不惧权贵,敢于上疏进谏,这体现了他“不能息言”的性格。
关于石钟ft得名原因,李渤通过亲访否定了郦道元的说法,而苏轼在《石钟ft记》又否定了他的观点。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ft人征为左拾遗,渤托疾不赴,遂家东都。
如郦元之论,则濒流庶峰,皆可以斯名冠之。
李渤上疏崔发之事时是如何围绕“宦官”来评述的?请简要概括。
(四)阅读 IV(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落梅二首陆 游 其一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其二
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其一》以暴雪狂风为背景,运用拟人修辞凸显了梅花在逆境中的凛然气节。
“过时自合飘零去”暗含了新陈代谢,揭示出诗人对生命消亡的豁达与坦然。
《其二》以问句作结,“竟是谁”暗示诗人力挽狂澜的自信呐喊和主动担当。
两首诗与诗人的《卜算子·咏梅》异曲同工,都表达了坚贞不屈的高洁品格。
诗人是如何用衬托手法来丰富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江面上潮水涌动,一轮圆月倒映水中,月光与波光交相辉映。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描绘了
“ , ”的场景,充满着无尽诗意。
小明在博物馆看到古代战船模型,联想到苏轼在《赤壁赋》中“ , ”两句,浮现出战船绵延千里、军旗林立的壮阔场景。
古代文人在诗文中常用“故国”将现实与历史相连,感慨岁月和人生,如“ ”或
“ ”。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燃情夏日,赛场内“苏超”踢出体育激情,赛场外,文旅市场( ),成为同样超燃的“第二赛场”。①“苏超”让“非传统夏日旅游热门”的江苏沿袭成文旅新宠,②在“反向旅游”的客潮里,③主
场城市酒店一夜爆满;④凭着“梗王”的特质,⑤让常州恐龙园、盐湖城的文创商品销量一路领跑;大学
生与亲子家庭构成的“观赛主力军”,他们带着对品质游的向往而来。赛后的“二场经济”更是火爆,餐馆续着赛场的热度,夜宵摊飘着香气,连非遗搓背都成了必打卡的项目,这些热闹把城市的夜晚焐得滚烫。
“苏超”是一把钥匙,打开江苏文旅消费的新闸门,也是一根丝线,串起赛场激情与市井烟火。扬州的澡堂里,搓背师傅的手法与喝彩声共鸣;南京秦淮河畔, (1) ;苏州小巷中, (2) ;
淮安大运河上, (3) ……每一种体验都是城市递出的名片。商家们也懂这份热闹,把“苏超”元
素“绣”进套餐里,让评弹遇上球赛,让游船载着欢呼,让美食裹着热情,把服务做成了风景。“苏超” 早已不只是一场比赛。它让城市有了故事,让街巷有了歌声,让夜晚有了惊喜,把每个周末和整个夏天, 都变成一场激情联欢。
填入文中第一段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方兴未艾 B. 风起云涌 C. 甚嚣尘上 D. 如火如荼
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请根据下面三幅画的情境分别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句子,要求句意完整,句式相近。
(二)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通常用生日来计算年龄,认为“今年多大”是一个从出生那天开始累积的数字。有些人年纪轻轻已频频健忘、体力差、病痛多;而有些人年过花甲,却思维敏捷、精神好、行动利落。为了寻找器官衰老的线索,科学家借助计算模型,建立出每个年龄段人群的器官“蛋白图谱”,再将个体的血液蛋白数据与之比对,从而为体内主要器官或系统打出“生物年龄”评分。 。如果某器官的指标偏离同龄人平
均水平超过 1.5 个标准差,就被视为“极度衰老”或“极度年轻”。结果显示,三分之一的参与者至少有一个器官处于“极度衰老”状态;四分之一的人甚至有多个器官在加速衰老。那么,哪个器官的“年龄”最关键?答案是:大脑。大脑一旦“提前变老”,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将大幅增加。大脑处于“极度衰老”状态的群体,未来十年内的患病概率是“大脑年轻”群体的 12 倍。同时,他们在 15 年内的死亡风险也高出 182 。而“大脑最年轻”的那一群,死亡风险则下降了 40 。可见,大脑是决定健康与寿命的重要“守门人”。
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种评分方式能精准反映器官的衰老程度
通过这种方式得出的评分有明确的判断标准
不同器官的评分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
评分结果能为健康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DeepSeek 运用大数据语言模型可以快速生成文档,关键是提出合理的问题。你认为输入哪四个问题
DeepSeek 就可以生成上述这段文字?
三、作文(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实力是一个人最大的底气。有人认为实力需“藏”,贵在沉淀积累;有人认为实力需“露”,贵在展现突破。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1. B 2. A
A.裹挟陆地物质 B.随洋流至深海 C.留下变形痕迹
①保存远古信息:深海琥珀不仅保留了树脂本身的生物化学特征,还通过软变形结构和共生物质记录了极端地质事件(如海啸)的细节。
②时间标尺:通过同位素测年,琥珀所在层位可精确测定为 1.16–1.14 亿年前,为研究白垩纪构造活动提供时间依据。
③环境证据:琥珀与植物碎屑、漂流木等共存,反映了当时陆地与海洋的交互过程,是重建古环境的直接证据。
深海琥珀的发现具有哪些科学意义
理由:后文三段分别从琥珀分布环境、深海沉积记录极端事件、区域构造演化三个方面总结了科学意义, 与前文的疑问形成逻辑衔接。
【答案】6. D 7. C
①空间与内容对比:以“最小范围”与“最丰富内容”对比,凸显河南巷虽狭小却生活多样、内涵丰富。
②巷子神秘感:称此为巷子“神秘处”,增添其引人探究的魅力。
③河南人特质:将巷子特性与河南人相联系,展现他们在有限条件下创造丰富生活的“神奇”。
④人与环境和谐:体现河南人与巷子环境的和谐共生及相互丰富。
①铺垫背景:展现西安历史文化底蕴,为河南巷的出现提供宏观地域背景。
②对比衬托:以古城墙的宏大对比河南巷的狭小,突出其独特神秘,衬托河南人的生活智慧。
③渲染氛围:营造宁静怀旧氛围,与后文呼应,渲染温馨和谐的社区感,铺垫情感。
④引入主题:巧妙引入河南巷,激发读者好奇与探究欲。
【答案】10. CEG
11. A 12. D
(1)朝廷以“ft人”的身份征召他担任左拾遗,李渤借口生病没有赴任,于是在东都洛阳安家。
(2)如果按照郦道元的说法,那么靠近水流的众多ft峰,都可以用“石钟”这个名字来称呼了。
①指出宦官殴打县令的暴行;
②批评朝廷纵容宦官导致其横行;
③警告若不惩治会损害朝廷威信;
④强调宦官犯罪时间在赦令之后更应治罪。
【答案】15. B 16. ①《其一》以“雪虐风饕”的恶劣环境衬托梅花。极寒逆境中,梅花“愈凛然”,凸显其气节高坚,暗含诗人对坚贞品格的推崇。
②《其二》以“桃李逢时”衬托残梅。桃李享春光,残梅曾抗冰雪,突出残梅力斡春回的功绩,寄寓诗人的担当与自信。
17【答案】 ①. 春江潮水连海平 ②. 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 舳舻千里 ④. 旌旗蔽空 ⑤.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ft围故国周遭在) ⑥. 故国神游(南渡衣冠非故国)
【答案】18. D 19. ①修改为“‘苏超’让江苏从‘非传统夏日旅游热门’变为文旅新宠”。
⑤修改为“常州恐龙园、盐湖城的文创商品销量一路领跑”。
(1)游船上的笑声与灯影里的桨声和鸣;
评弹的雅韵与巷陌间的茶香交织;
漕船沐着月光与晚风中的柔波共舞。
【答案】21. B 22. ①科学家如何评估人体器官的衰老程度?
②什么是“极度衰老”和“极度年轻”的判断标准?
③研究发现了哪些关于器官衰老的统计数据?
④哪个器官的衰老对健康和寿命影响最大?为什么?
2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