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第1课时:山水情怀、妙夺造化) 课件(33页PPT) 教学设计、高清作品图、课堂框架、拓展学习-高中美术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第1课时:山水情怀、妙夺造化) 课件(33页PPT) 教学设计、高清作品图、课堂框架、拓展学习-高中美术人教版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第二单元
中国美术鉴赏
(第1课时:山水情怀、妙夺造化)
第3课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富春山居图·剩山卷
78岁黄公望为同门师弟郑樗(字“无用”)所作,历时 3 年完成。
在长期收藏流转中该画被烧成两段。前段(盛山卷)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段(无用师卷)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1年,《富春山居图》首度合璧展出,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大事。
《富春山居图》画的是富春江两岸景色,
但我们沿着黄公望的足迹游历富春江,却无法找到画中的山水。
画家描绘的是真实的风景吗?
是不是想表达一种心境,一种超越现实的向往?
他为什么要画一幅现实中找不到的江山呢?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局部)(纸本水墨) 黄公望
富春江畔美景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局部)(纸本水墨) 黄公望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一起追问:
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浓郁的山水情怀?
从诗词到哲学,再到园林、宗教,中国人千年来都把山水当成理想精神家园。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象外之境”
中国画,习惯指晋唐以来流行的卷轴画,广义上还应包括战国秦汉以来的古代帛画、壁画、漆画等样式。在长期发展中,中国画形成山水、人物、花鸟三个主要画科。其中,山水画最受中国古代文人推崇。
中国画
中国画主要样式
卷轴画
(清明上河图 局部)
帛画
(人物御龙帛画)
壁画
(敦煌莫高窟 220 窟“药师经变图”)
漆画
(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
中国画三大画科
山水画
(千里江山图 局部)
人物画
(捣练图 局部)
花鸟画
(芙蓉锦鸡图)
一、山水情怀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山水都有着哪些特殊的情感呢?
游春图(绢本设色) 展子虔 现存世第一幅山水画
(释文:智慧之人欣赏流水,仁德之人钟爱高山)
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王微《叙画》
魏晋时期,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与欣赏促成了山水诗与山水画的诞生。
他们用文字与图像描绘对自然万物的敏锐感受,在广阔的自然天地中舒展想象,获得精神的逍遥。
山水成为“畅神”的乐园
(释文:仰望高空的秋云,心神随之高远飞扬;迎面而来的春风,思绪也随之浩荡奔涌。)
潇湘图(绢本水墨) 董源
不下堂筵,坐穷泉壑。
——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
他们心系家国天下,悠游山水之间常常是种奢望,山水画的出现,满足了“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的需求。
若不能实现仕途理想,他们便退而隐居山林,以求独善其身。因此山水画常表现寒林、枯木、孤舟、江雪等场景,其中居住着高人逸士,借此寄寓情怀,展现高洁的人生境界。
山水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家园
(释文:即使不曾迈出厅堂,便能神游山泉深壑。)
青卞隐居图(纸本水墨) 王蒙
山水以形媚道。
——宗炳《画山水序》
山水之形是万物规律的具体化,人在山水中洗心养身、澄怀观道,可以从有限通达无限,获得“天人合一”的精神体验。
山水还是感受天地万物规律的媒介
(释文:仰望高空的秋云,心神随之高远飞扬;迎面而来的春风,思绪也随之浩荡奔涌。)
鹊华秋色图(纸本设色) 赵孟頫
(释文:山水凭其形态,呈现天地之道。)
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深筱中坐,意态忽忽,人不测其何为。
又每往泖中通海处,看激流奔浪,虽风雨骤至,水怪悲诧而不顾。
——李日华《六研斋笔记》
黄公望做小吏时曾蒙冤入狱,晚年隐居在富春江一带。
据说,他“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深筱中坐,意态忽忽,人不测其何为。又每往泖中通海处,看激流奔浪,虽风雨骤至,水怪悲诧而不顾”,忘情于山水之间。
《富春山居图》即创作于他隐居之时,借山水创作以抒发内心的情怀。
借山水创作以抒发内心的情怀
(释文:他终日独坐在荒山乱石、杂树深竹之间,神情恍惚,旁人看不出他在做什么;
又常跑到泖湖通海口,凝视激流巨浪,即使暴风骤雨袭来,水怪悲啸,他也毫不在意。)
富春山居图·剩山卷(纸本水墨) 黄公望
王蒙《青卞隐居图》
山林深处有茅屋数楹,中坐一隐士。
近处山道上一人曳杖而行,似来寻访。
草堂羁客、策杖老人、深林山路共同暗示归隐心态。
时代背景:元末政治动荡,文人“仕与隐”两难。王蒙目睹乱世,选择退居吴兴青卞山,
此图笔法繁而不乱,构图密而不塞,渲染出深山密林的清幽气氛,被董其昌赞为“天下第一王叔明”。
王蒙《青卞隐居图》
董其昌为《青卞隐居图》提拔
乾隆为《青卞隐居图》提拔
无多溪壑昼常静,能使林岚气益鲜。
卜筑何论大小隐,不餐沆瀣也登仙。
(释文:山谷不多白天里却一片宁静,反倒令林木与云岚的气息更加清新。择地筑室何必计较所谓“大隐、小隐”?即使不吸日月精华也已足以让人飘然成仙。)
黄公望、吴镇、倪瓒并称“元四家”
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浙江吴兴(今湖州)人,赵孟頫之外孙。以山水著称,笔墨层累繁密、构图曲折幽深,对明清文人山水影响深远。代表作有《青卞隐居图》、《葛稚川移居图》、《具区林屋图》。
赵孟頫外孙,
自幼受书画熏陶,主攻山水
曾短任“理问”,元末政治动荡,后看淡仕途,归隐浙江余杭黄鹤山约三十年,自号“山樵”,潜心山水。与黄公望、倪瓒等往来,围绕“隐居”持续创作。
明初被召任泰安知州。
后因胡惟庸案牵连被捕,卒于狱中。
王蒙(元代,1308-1385)
中国山水画为什么不称作风景画?
“山水”和“江山”“河山”等词在传统文化中具有什么特殊含义?
溪山行旅图(绢本水墨) 范宽
同样画风景
为何西方叫 “风景画”
中国却叫“山水画”?
孟特芳丹的回忆(布面油画) 柯罗
探究与发现
中国山水画为什么不称作风景画?
溪山行旅图(绢本水墨) 范宽
山水不等于风景
中国画家把自然视为寄托心性的“山水”,强调“寄情悟道、天人合一”;画面重在表现内在气韵。
而西方“风景画”源于真实可见景观再现,侧重写实视域与光色瞬息。
因此同画自然风景,中国称“山水画”,而非“风景画”。
“山水”和“江山”“河山”等词在传统文化中具有什么特殊含义?
山水:对自然的诗意称呼,常与“寄情养性、天人合一”相连。
江山:既指江河与山岳,更是国家政权的代称。
河山:本源于黄河与中原山脉,象征华夏文明的根脉与疆域。
二、妙夺造化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张璪
画家如何把“眼中山水”酿成“胸中山水”?
再落笔成“手中山水”?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局部)(纸本水墨) 石涛
(释文:向外学习自然万物的形态与韵致,向内体悟心中意境与情感。)
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意态。
——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
画家一方面需要饱游饫看,从外在的自然山水中汲取创作素材,另一方面需要在头脑中提炼概括,神领意造,令“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意态”。
饱游饫看 、 神领意造
鹊华秋色图(纸本设色) 赵孟頫
(释文:让一座山的形态同时涵盖成百座山的姿态与神韵,用有限的形象概括无尽的山景。)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纸本水墨) 黄公望
如黄公望平日就十分注重搜集素材,常随身携带笔墨,见到好景就摹写下来。有了丰富的积累,创作《富春山居图》时就能兴之所至,融会贯通。他在随后的三四年时间里不断调整、修改,造就了画中峰峦树木的万千变化。
集古图绘册
(纸本水墨) 黄公望
画张雨山居图册·层峦拥翠
(纸本水墨) 黄公望
画张雨山居图册·溪岸山居
(纸本水墨) 黄公望
正因如此,画中山水绝不同于真山真水。
高大的立轴,前山后山层叠而上。
溪山行旅图(绢本水墨) 范宽
范宽是北宋代表性的山水画家,后人评价他的画风“峰峦浑厚,势状雄强”。
《溪山行旅图》正反映了他的创作特色。画面取景高远,中部的烟岚拉开了前景与远景的空间距离,令人感到远山异常雄伟高大。山间悬挂的瀑布,近景上淙淙的溪流,使景物灵动起来。
正因如此,画中山水绝不同于真山真水。
细长的手卷,高山远水连绵不绝。
石涛是清初最具革新精神的山水画家,“四僧”之首,主张“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搜尽奇峰打草稿》尺幅修长、如同一段慢慢展开的旅程:卷随展开,山峰起伏、云水聚散,递进有序而脉络分明。整幅看似信手挥洒,实则融汇他“饱游饫看”后的心象提炼:一山之中包纳千峰百壑,既非写生照搬,更非空想拼贴,而是“搜尽奇峰”后在胸中重塑再现的心灵山水。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局部)(纸本水墨) 石涛
李成、郭熙并称“北宋山水三大家”
北宋山水画家,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人。早年学李成,久居终南—太华一带为隐者。以写关陕奇峰巨壑见长,构图雄强峻拔、气象森严,树石皴擦密实、质感厚重,常以渺小的人旅衬托巍峨山体,开创北宋“巨碑式”山水范式。代表作《溪山行旅图》被视为北宋山水巅峰。
一句话记忆:
把旅人画得极小、把山川立成丰碑的人——范宽
范宽(北宋)
与八大山人、髡残、弘仁并称“清初四僧”
清初杰出山水画家,本名朱若极,明靖江王后裔;入佛为僧号原济,别号苦瓜和尚、清湘道人、大涤子,后以“石涛”行世。漂游桂林、南京、扬州等地,以隐士之姿立于市井之间,既师古亦创新。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提出“一画论”,倡“笔墨当随时代”,并以“搜尽奇峰打草稿”明志。其山水构图奇崛、笔墨纵横,水墨与破笔、渲染并用,个性强烈而意境清旷。代表作常见于《山水册》《竹石图》《清湘老人自画像》等系列与题材。
石涛(清代,约1642—1707)
现实里观山水,我们可以一眼阅尽千里吗?
这些都是固定视点所不可能“看”到的,我们却可以跟随画家的笔墨尽情饱览。随着一幅山水长卷的不断展开,我们仿佛坐在船上看风景,岸边的山时远时近,这里有几株清奇的树,那里有一叶垂钓的舟……
现实观山,最多窥得一隅,绝无可能“一眼千里”。
但我们跟随画家长卷,万里山川却能尽收眼底!
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
西方风景画凭借“焦点透视”再现人眼所见的真实视野,创造出逼真的纵深空间。
中国山水画以“散点透视”融多重视点于一画,一步一景,卷轴展开就像边走边看山水。
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
《清明上河图》散点透视示意图
焦点透视示意图
《林荫道》
散点透视示意图
三段式高远,近景→中景→远景层层上升。
范宽《溪山行旅图》
画面上方被一座“斧劈皴”刻出的巨峰占据近三分之二:岩壁峭立,一线瀑布自裂缝直落,既显山体雄峻高远,又让观者感受“人渺天地大”的震撼。
画面中景画的是缓坡和树木,溪水缓缓流过,中间有条路,一队驴子正在驮着货物往前走。
画面最底部,怪石嶙峋,挡住了后面的道路。
米芾《画史》曾写道:“范中立必待风雪,穷山之态乃出。”
范宽《溪山行旅图》
范宽天天往终南山、华山跑,风雪也不停歇,活像个“山迷”,把西岳的样子都刻进了脑海。
回到案前,他将所见峭壁、云岚、瀑布提炼夸张——削壁用斧劈皴写其筋骨,云带截峰显其高远。
以“饱游饫看”得来的山水自然为底,又凭“中心得源”重塑心中丘壑,让《溪山行旅图》中的一座巨峰凝聚“数十百山之意态”。
你瞧见那队驮着货包的毛驴商队了吗?
画中还有一位翻山越岭的独行僧!
深山之中还有一座隐秘山寺!
范宽《溪山行旅图》
毛驴商队象征“在世”
独行僧象征“求道”
隐秘山寺象征“得道”
三处景色让观者随着视线攀升,也完成了“世间 归隐 超越”的心路旅程,同时小小三景也反衬出巨峰的愈发巍峨险峻!
山水之状,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郭熙《林泉高致》
富春山居图·盛山卷(纸本水墨) 黄公望
真正的山水画不只可看,
更能引人“身入其境、心入其境”
江山如此多娇(纸本设色) 傅抱石、关山月
江山如此多娇(纸本设色) 傅抱石、关山月
1959 年,傅抱石与关山月为人民大会堂合作巨幅《江山如此多娇》。长城、黄河、黄山与旭日同卷铺开,散点透视配合泼墨青绿,既承宋元笔法又具现代气势,化诗句“江山如此多娇”为壮丽家国图景。
画家怎样运用散点透视和泼墨青绿笔法,把“胸中山水”的个人情怀升华为象征新中国的“家国江山”?
拓展学习
散点透视:把长城、黄河、黄山、旭日等名胜分散排布,视线可在画里“到处游”,像一卷合并的万里河山——个人记忆被放大成整个中国的版图。
画家怎样运用散点透视和泼墨青绿笔法,把“胸中山水”的个人情怀升华为象征新中国的“家国江山”?
泼墨青绿:先用泼墨破彩造出雪岭云海的磅礴气势,再点染明亮青绿,让山河既雄浑又生机勃勃——传统笔墨焕发现代活力。
二者结合,把画家胸中的山水情感升格为“新中国江山如此多娇”的集体自豪。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第1课时:山水情怀、妙夺造化)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独特的审美与技艺承载民族精神与文化内涵。按题材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三科。其中山水画虽成熟较晚,却自元代以后后来居上,成为主流。本课面向高一、高二学生。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接触山水画的基础概念,对名家有零散印象,但整体理解偏于直观,对“情怀”“意境”“技法”等核心内容认识不足,评价多凭好恶。本课讲述山水画的“山水情怀”“妙夺造化”部分,通过典型作品的观察与解读,引导学生由感性走向理性,用规范术语进行基于图像证据的描述与评价,进而形成对中国传统山水画更系统的认识与自觉的审美判断。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清“山水情怀”“妙夺造化”的要义,理解“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通过对典籍中记录内容的解读和对山水画解读,认识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山水的特殊情感,认识画家创作山水画一方面饱游饫看一方面提炼概括神领意造。
过程与方法:以情境导入与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对代表作品进行放大细读,对山水画有深入认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涵养对中国山水画“山水情怀”的体悟,在尊重传统与多元表达中培育文化自信与开放心态;在学习实践中自觉形成独立而有依据的审美判断。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中国传统山水画“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审美旨趣,理解“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内在关联及其在作品中的呈现。
教学难点:把“山水情怀”“妙夺造化”落到画面上——能用专业术语评价分析山水画作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情景导入: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提问情境:画家描绘的是真实的风景吗?他为什么要画一幅现实中找不到的江山呢?相关内容介绍:中国画、中国画的主要形式、中国画三大画科 观看作品《富春山居图》,思考并根据自己理解回答提问“画家描绘的是真实的风景吗?”“他为什么要画一幅现实中找不到的江山呢?” 以经典山水《富春山居图》导入,激活直观审美体验;用接地气的问题与通俗表达降低表达门槛,激发兴趣、迅速聚拢注意力,为后续“山水情怀”“妙夺造化”的深入解读铺垫。
课堂新授 山水情怀核心问题: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山水都有着哪些特殊的情感呢?通过画家论著内容阐释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山水的特殊情感。“山水情怀”新授一:山水成为“畅神”的乐园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王微《叙画》结合山水画与画家论著内容解读阐释山水画成为“畅神”的乐园。“山水情怀”新授二:山水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家园不下堂筵,坐穷泉壑。——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结合山水画与画家论著内容解读阐释山水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家园。“山水情怀”新授三:山水还是感受天地万物规律的媒介。山水以形媚道。——宗炳《画山水序》结合山水画与画家论著内容解读阐释山水还是感受天地万物规律的媒介。“山水情怀”新授四:借山水创作以抒发内心的情怀。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深筱中坐,意态忽忽,人不测其何为。又每往泖中通海处,看激流奔浪,虽风雨骤至,水怪悲诧而不顾。——李日华《六研斋笔记》结合山水画与画家论著内容解读阐释借山水创作以抒发内心的情怀。深入解读:王蒙《青卞隐居图》探究与发现:中国山水画为什么不称作风景画?“山水”和“江山”“河山”等词在传统文化中具有什么特殊含义?中国山水画不称作风景画的解读:山水不等于风景。山水”和“江山”“河山”等词的特殊含义解读。 理解“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等论著句,思考回答“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山水都有着哪些特殊的情感呢?”核心问题。根据教师引导,观看欣赏《青卞隐居图》及局部。根据教师引导,思考回答“思考与探究”。 以论著切入,把直观感受转化为术语化、证据化表达。夯实“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解,为后续“妙夺造化”顺利承接。
妙夺造化核心问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画家如何把“眼中山水”酿成“胸中山水”?再落笔成“手中山水”?“妙夺造化”新授一:饱游饫看、神领意造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意态。——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解读山水画家的搜集素材创作过程。相关知识讲授:黄公望十分注重搜集素材,有了丰富的积累,创作《富春山居图》时就能兴之所至,融会贯通。深入解读:范宽《溪山行旅图》、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拓展解读: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范宽《溪山行旅图》三段式高远通过范宽《溪山行旅图》解读“一座巨峰凝聚‘数十百山之意态’”。深入解读范宽《溪山行旅图》趣味画面细节。 理解“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论著句,思考回答“画家如何把‘眼中山水’酿成‘胸中山水’?再落笔成‘手中山水’?”核心问题。根据教师引导,观看欣赏《溪山行旅图》《搜尽奇峰打草稿》及局部。根据教师引导,思考回答“思考与探究”。 以论著切入,把直观感受转化为术语化、证据化表达。落实“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内在逻辑,完成从感受至方法的过渡。
总结升华 山水之状,可行、可望、可游、可居。——郭熙《林泉高致》真正的山水画不只可看,更能引人“身入其境、心入其境”。 根据教师引导,理解“山水之状,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以著名论著句收尾本课,拔高立意,把艺术试论转化为“身入其境、心入其境”的共情体验。
拓展学习 傅抱石、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1959 年,傅抱石与关山月为人民大会堂合作巨幅《江山如此多娇》。长城、黄河、黄山与旭日同卷铺开,散点透视配合泼墨青绿,既承宋元笔法又具现代气势,化诗句“江山如此多娇”为壮丽家国图景。画家怎样运用散点透视和泼墨青绿笔法,把“胸中山水”的个人情怀升华为象征新中国的“家国江山”? 课后通过查阅资料尝试解读《江山如此多娇》 选取学生熟悉的人民大会堂巨作《江山如此多娇》作结尾,促使课堂所学山水画知识迁移到新中国语境,实现将传统山水画“家国江山”的升华。同时验证学习成效,并激发对山水创作的持续兴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第1课时:山水情怀、妙夺造化)
拓展学习
学生信息
班级 姓名
拓展学习
傅抱石、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1959 年,傅抱石与关山月为人民大会堂合作巨幅《江山如此多娇》。长城、黄河、黄山与旭日同卷铺开,散点透视配合泼墨青绿,既承宋元笔法又具现代气势,化诗句“江山如此多娇”为壮丽家国图景。画家怎样运用散点透视和泼墨青绿笔法,把“胸中山水”的个人情怀升华为象征新中国的“家国江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忆少如此多修


版权声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科技有
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据相关法律法
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
一、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运营规划,组织
名校名师创作完成的全部原创作品,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
二、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司独家享有信息
网络传播权,其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
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本网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
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使用本网
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
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公司将联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
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
举报电话:400-637-9991
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五、本公司将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关司法机关严厉
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特此声明!
、产士三
深圳市一教育料技有限贵任公司
0307766
21世纪载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