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人物画(第1课时:写生花鸟) 课件(34页PPT) 教学设计、高清作品图、课堂框架、拓展学习-高中美术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人物画(第1课时:写生花鸟) 课件(34页PPT) 教学设计、高清作品图、课堂框架、拓展学习-高中美术人教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第1课时:写生花鸟)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花鸟画是中国绘画的重要门类,以动植物为描绘对象,写生为根基,旨在缘物寄情、托物言志。本课围绕“写生花鸟”,从传统品鉴视角出发,建立花鸟画的基本概念与专业术语表达,训练学生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鉴赏路径。学情方面,高一、高二学生虽对国画有初步认知,但印象多停留在山水,花鸟画相关经验和判断标准相对薄弱;因此需借助典型案例与观察式学习,丰富审美图式。教学定位上,本课既帮助学生理解花鸟画的创作旨趣与写生方法,也为下一课“传神人物”奠定概念与方法基础。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花鸟画写实与写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理解认识花鸟画的三点要义:宋人重写生以求生机意趣、花鸟画承载缘物寄情、元以来强调笔墨与精神。
过程与方法:以《写生珍禽图》情景导入开篇,以问题驱动串联认识花鸟画的寄寓与表现手法,通过个例分析,对花鸟画深入解读鉴赏,让学生深刻认识花鸟画。全过程嵌入鉴赏四步法“描述、分析、解释、评价”,要求学生用专业术语进行表达与互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花鸟画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审美取向,形成以物抒情的表达自觉。建立对中国笔墨精神的文化认同与开放视野,为下节“传神人物”的技法与情感表现奠定心理与审美准备。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写实与写意的关系,认识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寄寓与技法。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缘物寄情、托物言志及所蕴含的人文情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回顾 回顾上节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内容重点“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山水有着特殊的情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家一方面需要饱游饫看积累素材,另一方面要提炼概括神领意造。“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情与景的统一。 根据教师引导,回顾上节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内容重点。 通过简要回顾,形成稳定的知识点,并为本节课讲授花鸟画奠定基础。
课堂导入 问题导入: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能否以写实的程度作为衡量艺术水平的标准?相关内容讲授:中国画三大画科、花鸟画六科、花中四君子引出课题:写生花鸟 根据教师引导思考并回答:“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能否以写实的程度作为衡量艺术水平的标准?”并认识花鸟画相关知识内容。 以问题切入,激活学生对花鸟画的兴趣。
课堂新授 花鸟画概念介绍通过两宋时期花鸟画写实技巧高超,引出黄筌的《写生珍禽图》情景导入:黄筌《写生珍禽图》《写生珍禽图》鸟虫图鉴《写生珍禽图》细节解读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黄筌(及其儿子)、徐熙花鸟画讲授一:宋人花鸟画注重写生,古人的写生与“写实”的含义不同,要求表现花鸟的生机意趣。通过代表性作品展示不同花鸟画表现不同的性情气质。花鸟画讲授二:花鸟画成为中国人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重要艺术载体。通过文人画家青睐的梅兰竹菊介绍花鸟画成为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载体。花鸟画讲授三:元代以来,画家越来越侧重对笔墨和精神的强调。通过倪瓒画竹、齐白石画虾阐释元代以来画家侧重笔墨与精神。探究与发现:问题情景一:朱耷《荷石水鸟图轴》、徐渭《墨葡萄图》、王冕《墨梅图》以下三幅中国画作品各有何寄寓?表现手法有何不同?三幅作品寄寓与表现手法解读问题情景二:朱耷,为何笔下尽显荒凉孤寂?徐渭,这颗“笔底明珠”又因何终生怀才不遇?王冕,为何借一枝墨梅洒脱世外、不问功名?三位作者介绍:朱耷:朱耷简介与生平介绍朱耷——八大山人朱耷——白眼看世界朱耷——“驴”字印徐渭:徐渭简介与生平介绍青藤白阳——徐渭、陈淳徐渭——天才与疯子的狂草徐渭的众多“迷弟”王冕:王冕——梅花和尚探究与发现:邹一桂《小山画谱》节选谈谈你对邹一桂所说“活”“脱”与“形”“神”关系的理解。“活”“脱”与“形”“神”的关系解读。 根据教师引导认识《写生珍禽图》根据教师引导理解认识“宋人花鸟画注重写生,古人的写生与“写实”的含义不同,要求表现花鸟的生机意趣。”“花鸟画成为中国人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重要艺术载体。”“元代以来,画家越来越侧重对笔墨和精神的强调。”通过教师讲授,认识《荷石水鸟图轴》《墨葡萄图》《墨梅图》及细节,同时认识其寄寓与手法。听取教师讲授的三位作者的趣味知识深入认识三位作者。根据教师引导,探究表达“活”“脱”与“形”“神”的关系。 以核心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好奇心。运用趣味的解读让学生深入深刻认识相关知识,并提高学生兴趣。
总结升华 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苏轼愿你们在写生中不止求“形似”,更用笔墨写出花鸟的生机与自己胸中的情志。 根据教师引导,总结认识苏轼相关论据,并可以用于自己的绘画当中。 总结升华,提高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拓展学习 郑思肖《墨兰图》、文同《墨竹图》《墨兰图》中故意“只见兰叶、不见兰根”。分析郑思肖想寄寓怎样的情感?画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文同笔下的这幅《墨竹图》并非正中挺立的丛竹,而是一枝近景竹梢斜贯画面,枝叶交错、节奏鲜明,墨色起伏、空处开阔。文同把怎样的寄寓写进这幅《墨竹图》?用到了哪些有趣的表现手法?解读:郑思肖——无根之兰文同——“不可一日无此君” 课后通过查阅资料尝试解读《墨兰图》《墨竹图》。 运用本节课的所学的花鸟画的情感与表现手法,自主鉴赏相关花鸟画作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回顾与迁移练习,巩固核心概念与术语表达,使所学内化为可运用的个人知识与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4张PPT)
(第1课时:写生花鸟)
第4课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课堂回顾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因心造境,以手运心”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山水有着特殊的情感。
画家一方面需要饱游饫看积累素材,另一方面要提炼概括神领意造。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情与景的统一。
中国画三大画科
山水画
花鸟画
人物画
上节课我们已领略三大画科之一的山水画,本节将走近花鸟画与人物画。
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能否以写实的程度作为衡量艺术水平的标准?
昨日我们览尽山水万千,
今日赏花鸟、观人物,
妙哉妙哉!
韩熙载
中国传统花鸟画描绘的对象,涵盖了各种动植物:包括花木、蔬果、翎毛、走兽、草虫、鳞介等。其中,梅、兰、竹、菊等题材自宋元以来广受喜爱。由早期的相对写实,到后来的常以意气写之,写实与写意,似乎成为中国花鸟画创作与品鉴不可绕过的一对概念。
花鸟画六科
花木(花卉树木)
蔬果(蔬菜果品)
翎毛(禽鸟飞羽)
走兽(哺乳动物)
草虫(草间昆虫)
鳞介(鱼类甲壳)
花中四君子




郑板桥
梅兰竹菊就是我的朋友圈,
跟我一样,清雅又带傲骨!
《后山丛谈》记载,陈师道曾见过两张欧阳修的画像,一张外形虽不够肖似,但表现出了人物的神韵;另一张则空得其形而缺乏神韵。时人评价前者更胜一筹。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必须正确把握形与神的问题。
欧阳修
陈师道偏爱我那幅“神韵像”
小友们,赏画时你们更看重“形貌”还是“神韵”呢?
一、写生花鸟
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重在通过花、鸟等自然生命的形貌与神韵来寄托作者情思——“借物抒情、以形写神”。技法分为工笔与写意两大脉络,追求在有限笔墨中呈现自然生机与人格理想。
花鸟画
花鸟画在南北朝已初具规模,唐代形成独立的画科,五代开始成熟。在写实技巧方面,花鸟画至两宋而臻于巅峰。据说,宋徽宗时画院高手笔下的月季花,可以区分出四时、朝暮不同的花、蕊、叶。留存至今的作品如《写生珍禽图》等可证古人所言不虚。
宋院高手画月季,可辨四时朝暮!
不信?来看看宫廷画师黄筌
《写生珍禽图》有多精微!
白鹡鸰
灰椋鸟
丝光椋鸟
白腰文鸟
花龟
蓝喉太阳鸟
黄缘龟
麻雀
马蜂
木蜂
雄蜂
桑天牛
日本黄脊蝗
白头鹎
中华剑角蝗
金龟子
大山雀
黑蚱蝉
北红尾鸲
金环胡蜂
蟋蟀
红萤
写生珍禽图
(绢本设色) 黄筌
鸣鸣蝉
活脱脱一部鸟虫百科!
这一作品是画家为其次子黄居宝所画习画用的范本,其最大的特点是强调写实、重视表现动物的质感。从画中可以看出画家对生活观察之精细和写生功力之深。
其画法为先以淡墨勾勒,而后染色。风格精致华丽。当时有擅长墨笔的徐熙与之齐名。人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分别代表了花鸟画中的两大流派。
写生珍禽图(绢本设色) 黄筌
(分不出来吗?告诉你,鸣鸣蝉叫起来是清亮的“知了~知了~”,黑蚱蝉像开着的电锯“嗞嗞嗞嗞~”)
鸣鸣蝉
黑蚱蝉
(译:交给儿子黄居宝练习用)
居然把蝉都分成两种,还画得一丝不差!
以假乱真的小昆虫,不仅画得像,
而且纤毫毕现!
(蚂蚱的“腿毛”都给你画出来! )
桑天牛
日本黄脊蝗
红萤
难怪更像鸟虫图鉴
——原来是给儿子练笔的范本!
付子居宝习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黄筌(及其儿子)、徐熙
山鹧棘雀图(绢本设色) 黄居寀
雪竹图(绢本水墨) 徐熙
黄筌,翰林画院待诏,并掌管画院五十余年,典型的宫廷画家。黄筌及其儿子的艺术风格,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富贵”,描绘宫廷中的珍禽异兽、名花奇石,表现宫廷的富贵豪华。人称“黄家富贵”。
徐熙,一生没有做过官,乃“江南布衣”。他所画花鸟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野逸”,他描绘的都是身边的汀花野卉、芦荻园蔬、水鸟渊鱼,表达自己“志节高迈,放达不羁”的高雅志趣。人称“徐熙野逸”。
徐熙
在古人心目中,花、鸟、鱼、虫有着与人相类的性情、气质。
宋人花鸟画注重写生,古人的写生与“写实”的含义不同,要求表现花鸟的生机意趣。
牡丹芍药、鸾凤孔雀
有富贵之态
可见,花鸟的生机意趣不仅是自然层面的,也是与人们生活际遇、思想情感紧密相连的。
芙蓉锦鸡图
(绢本设色) 赵佶
芦花羲爱图
(绢本设色) 崔白
瑞鹤图(局部)(绢本设色) 赵佶
枫鹰雉鸡图(局部)(绢本设色) 李迪
西湖柳艇图
(绢本设色) 夏圭
长松山水图
(绢本设色) 马麟
松竹梅菊、鸥鹭雁鹜
有幽娴之姿
鹤如高士气轩昂
鹰如战士善击搏
杨柳梧桐,扶疏风流
似隐士
乔松古柏,岁寒磊落
比君子
梅、兰、竹、菊等既适宜发挥笔墨的长处,又是高洁品格的象征,因此很受文人画家青睐。
花鸟画成为中国人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重要艺术载体。
墨梅图(纸本水墨) 王冕
墨兰图(纸本水墨) 郑思肖
画竹图(纸本水墨) 文同
花卉册之一(纸本水墨) 陈淳
哪一个是你
最想自比的君子呢?
王冕
倪瓒就说他画竹只为“写胸中逸气”,以至于对画得像与不像、竹叶是繁是疏、枝条是直是斜都不在乎。
齐白石的说法则更加中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元代以来,画家越来越侧重对笔墨和精神的强调。
梧竹秀石图轴(纸本设色) 倪瓒
虾(纸本水墨) 齐白石
探究与发现
以下三幅中国画作品各有何寄寓?
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荷石水鸟图轴(纸本水墨) 朱耷
墨葡萄图(纸本水墨) 徐渭
墨梅图(纸本水墨) 王冕
荷石水鸟图轴(纸本水墨) 朱耷
墨葡萄图(纸本水墨) 徐渭
朱耷《荷石水鸟图》
荷叶下,一只水鸟栖于孤石之上。孤石峭立,根基不稳。水鸟瑟缩,独立无援,荷叶却仿佛黑云压顶。朱耷本是明朝宗室,入清后以书画寄托故国之思。笔墨凝练,形象奇特。其诗写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最可见其心事。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横流乱世权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
有何寄寓?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寄寓:残荷、孤石与水鸟象征亡国遗民的漂泊失所。
表现手法:极简布局,大面积留白,营造荒寒孤寂。简化造形、夸张神态,形成强烈精神张力。
(译文:画上墨点虽然不多却都是我心里滴成的泪痕,眼前的江山还是那片江山只是王朝已换、故国不再。
在这洪流乱世里如棕榈般随风摇摆、难立根本,便将此图留与后世文士慢慢体会其中辛酸与傲骨。)
徐渭《墨葡萄图》
这是一幅水墨淋漓的写意花卉作品。此图构图奇特,气势奔放。葡萄的藤条错落低垂、枝叶纷披。水墨浓淡干湿掌握得恰到好处,葡萄晶莹剔透的感觉得到真实的表现。
有何寄寓?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寄寓:才华如珠,却散落荒野;自比“笔底明珠”(葡萄),一句“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道尽怀才不遇的辛酸。
表现手法:泼墨破笔、用色大胆,大笔挥洒,湿与干并用,表现“狂放”,葡萄不勾勒轮廓,由水墨晕染而成。书法入画,藤蔓似草书飞动,笔意与题诗浑然一体。
(译文:半生潦倒如今已是白发老翁,独自立在书斋里让晚风替我长啸。我笔下滚落的“明珠”无人赏买,只好随手抛掷在山野藤蔓之中。)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王冕《墨梅图》
画家自题诗,将梅花的清幽与人格的清高融为一体。
有何寄寓?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寄寓:傲雪寒梅象征清高自守。题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点明寓指自己不求功名,只求人格高洁。
(译文:我家洗砚池畔的老梅,每一瓣都染着淡淡墨痕;
不求世人夸它色彩艳丽,只愿将清雅芬芳洒满天地。)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表现手法:淡墨梅花,骨法枝条,花瓣用极浅墨痕,表现“清气”与素雅,而枝干劲健而又不失婀娜。题诗与画中梅枝相呼应,表现托物言志的文人气。
朱耷,为何笔下尽显荒凉孤寂?
徐渭,这颗“笔底明珠”又因何终生怀才不遇?
王冕,为何借一枝墨梅洒脱世外、不问功名?
走近这三位画家,你会发现:每一幅荒寒或激烈的笔触,都是他们命运的回声。
读懂他们的人生,才能真正读懂画面里的寄托与深情。
与石涛、髡残、弘仁合称“清初四僧”
明宗室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自号“八大山人”,还曾号雪个、个山、驴、驴汉等。画风笔简意远,常用大块留白与“圆瞪眼”造型,借冷峻诙谐的画面表达亡国遗民的悲愤与傲骨,对近现代写意画影响深远。
朱元璋
乃吾高祖!
明太祖朱元璋后裔
出生便自带皇室光环
15岁,不执念于皇室身份
毅然放弃宗室身份
参加科举并考中秀才
秀才一关刚过,明朝便被清军推翻
朱氏族人百余口遇难,朱耷侥幸逃生。
更名换姓,削发为僧
改号“八大山人”,冷眼尘世
朱耷(清代,1626-约1705)
童年仿佛开挂,转瞬却坠入极度悲苦
朱耷怀着满腔悲愤走完了漫长一生。
朱耷——八大山人
他为什么叫“八大山人”呢?把“朱耷”二字拆开你就知道了!
清军夺去了我象征权力的“牛耳”
就剩“八大”了
而“山人”代表隐居者
我故而取号“八大山人”
(“牛耳”象征权威权力你们知道吗?“谁执牛耳”就是谁是头领的意思,“歃血为盟”也是割的牛耳哦~)
朱耷(牛八大耳)— 牛耳 = 八大
“八大山人”连笔款
又似“哭之”也似“笑之”
“哭”亡国之痛!“笑”世道人情!
朱耷——白眼看世界
其用简练的笔墨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翻白眼”动物,
他用最少笔墨刻出最大情绪——看似荒诞,其实“目无权贵”。
世界以痛吻我
我报之以白眼
朱雪个山水册 · 其一(纸本水墨) 朱耷
朱耷——“驴”字印
人说朱耷耳垂下搭,活像只驴,故戏称自己为“驴”,朱耷的“耷”也是这样来的。
来瞧一瞧他幽默自嘲的“驴”字印!

还是“驴”
驴书
驴屋人屋
旋转“驴”
用的最多的“屐形印”
屐形印解读至今无定论,
有人读出“八大山人”,有人说“ 山人”或“ 仙”。
结合旋转“驴”印,你也不难看出“驴”和“书”。
究竟是哪一解?就等你来断!
我原名朱统 (qiàn)哦,他们说我像耷拉着耳朵的驴,那我就叫“朱耷”好了,也可以叫我“驴”。
(给自己取名叫“驴”的男人)
与陈淳合称“青藤白阳”
和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
绍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自号青藤道士、天池山人、田水月、海人等。以泼墨大写意花鸟开先河,笔墨狂纵、墨色淋漓,喜画葡萄、墨梅、墨兰等,对清代“扬州八怪”及近现代写意画影响深远。
徐渭(明代,1521-1593)
出生百天父亲病逝,生母被逐,由继母抚养。
怀揣仕途梦,参加八次乡试,却次次落榜。
入胡宗宪幕府大展才华,却因严嵩案牵连胡宗宪倒台,徐渭失去靠山自此精神失常。
自杀九次未遂,误杀妻子,入狱7年。
出狱已53岁,无母无妻、无依无靠,卖画度日,贫病交加而死。
八次乡试皆名落孙山,精神失常九次自杀未遂,因误杀妻子入狱七载,终以贫病交加凄然辞世——徐渭的一生悲怆如斯!
我这一生
怎一个“惨”字了得!
青藤白阳——徐渭、陈淳
徐渭自号“青藤道人”,擅狂放泼墨的大写意。笔墨奔放、墨色淋漓,重“豪放”之势,写心不写形,将诗书画印融于一体。
陈淳号“白阳山人”,以婉秀没骨的小写意见长,用笔清简、墨色流动,重“逸淡”之趣。将文人诗心注入花枝草卉。
黄甲图(纸本水墨) 徐渭
山茶水仙图(绢本水墨) 陈淳
二人素未谋面,却因号而并称“青藤白阳”。
“青藤白阳”成为后代写意花鸟的重要源头,对八大山人、石涛、齐白石人等影响深远。
徐渭画像
陈淳画像
徐渭——天才与疯子的狂草
《草虫图卷》可以看出其中有一只蜻蜓,其余部分化的什么就只能猜测了。
《鱼蟹图》无论是蟹还是鱼,都张扬到了极致。
《杂花图》中的葡萄,有着气势汹涌的力量感,同样又行云流水、酣畅淋漓。
徐渭以狂草入画,泼墨纵横,几笔便点活枝蔓花果,豪放中透出癫狂与天纵才情,开明代大写意花鸟先河。
吾草草挥毫,略具形似
笔不周而意周
徐渭的众多“迷弟”
郑板桥称“原做青藤门下走狗”
齐白石曾感叹“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愿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
石涛称赞“青藤笔墨人间宝,数十年来无此道。”
黄宾虹评价“绍兴徐青藤,用笔之健,用墨之佳,三百年来,没有人赶上他。”
在徐渭的身后,有许多著名的艺术家,孤高傲岸,目中无人,但是都对徐渭佩服得五体投地。其大写意花鸟对后世朱耷、郑板桥、齐白石等人及近现代写意画影响深远。
朱耷看到徐渭作品,大为惊奇,决心沿着徐渭的艺术道路,继续探索写意花鸟画。
我潦倒一世,死后却圈粉无数
你愿意做我的小迷弟吗?
元末明初浙江诸暨人,自号竹斋、梅道人。贫寒出身却傲骨不仕,一生寄情山水竹梅。“淡墨点花,浓墨写干”乃其墨梅绝技,寥寥数笔便寒香扑面;自题诗句“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更成千古佳话。他以梅自喻,高洁孤傲,开拓了文人水墨写意的新境,对清初“四僧”及近现代写意画家皆有启迪。
王冕(元代,1310–1359)
王冕——梅花和尚
王冕出身贫苦农家,虽有才学,但考进士总是落第。
于是他放弃了科举之路,游遍名山大川。
老年隐居在九里山,筑屋三间,命名为“梅花屋”,种地养鱼,开启了自己的隐居田园的养老生活!
曾有人推荐我去衙门做小吏,被我骂了出去,
我说:我有田种,有书可读,为什么还要去做任人差遣的奴隶呢!
大书法家王羲之每天在池里洗笔砚,结果,池水变黑。画家也行王,所以说“吾家”。
我家洗砚的水池边上,有棵梅花树,洗砚台的墨水把梅花树的花都染成了淡淡墨色。我根本不要别人夸它好颜色,我只要求“清气”布满乾坤!
探究与发现
画有两字诀:曰活,曰脱。活者,生动也。用意用笔用色,一一生动,方可谓之写生。……脱者,笔笔醒透,则画与纸绢离,非笔墨跳脱之谓。……花如欲语,禽如欲飞,石必崚嶒,树必挺拔。观者但见花鸟树石而不见纸绢,斯真脱矣,斯真画矣。
——邹一桂《小山画谱》
谈谈你对邹一桂所说“活”“脱”与“形”“神”关系的理解。
(译文:作画有两条要诀:一曰“活”,二曰“脱”。“活”,就是要画得生动传神:无论立意、运笔还是用色,都必须让物象充满生命力,这才叫真正的“写生”。“脱”,指的是笔墨清醒透彻、挥洒自如,仿佛画面里的笔痕从纸绢上跳脱而出——花像要开口说话,鸟似将振翅飞去;山石嶙峋雄峭,乔木挺拔向上。观看时,只见花鸟树石的活态,而忘了它们依附在纸绢之上,这才算“脱”,也才称得上真正的绘画。)
活:画面气息灵动、生机盎然;用笔、用意、用色“一一生动”
谈谈你对邹一桂所说“活”“脱”与“形”“神”关系的理解。
让观者“见花鸟树石而不见纸绢”,即既得鲜活之形,又呈跳脱之神——这便是写生的最高境界。
脱:笔墨“醒透”,使观者忘记纸绢存在:花欲语、鸟欲飞
活 = 形的“生命化”:在准确造型基础上注入动态与气韵,使“形似”不枯
脱 = 神的超越:笔墨跳脱载体,让对象的精神跃然纸外
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
——苏轼
墨竹图(绢本水墨) 文同
愿你们在写生中不止求“形似”
更用笔墨写出花鸟的生机与自己胸中的情志
《墨兰图》中故意“只见兰叶、不见兰根”。
分析郑思肖想寄寓怎样的情感?
画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拓展学习Ⅰ
墨兰图(纸本水墨) 郑思肖
(译文:我俯身向上古的伏羲问到:你这株兰花究竟从哪儿来,怎么漂泊到此地?先前谁也不能在画前闻到你的香气,如今画卷一开,古雅的清香仿佛弥漫在天际。)
向来俯首问羲皇
汝是何人到此乡
未有画前开鼻孔
满天浮动古馨香
文同笔下的这幅《墨竹图》并非正中挺立的丛竹,而是一枝近景竹梢斜贯画面,枝叶交错、节奏鲜明,墨色起伏、空间开阔。
墨竹图(纸本水墨) 文同
文同把怎样的寄寓写进这幅《墨竹图》?
用到了哪些有趣的表现手法?
(译文:旧竹壳一片片脱落,新竹正抽出,粉润生光,清香氤氲。我常喜欢在这“此君”(竹)前静静地坐着,这比与无数寻常人相见还要可贵。)
此君庵
(文同咏竹题材诗)
斑斑堕箨开新筠
粉光璀璨香氛氲
我常爱君此默坐
胜见无限寻常人
拓展学习Ⅱ
分析郑思肖想寄寓怎样的情感?
兰花生于深山,无人自芳,犹如隐逸君子。墨笔画出的兰叶刚柔并济,婉转多姿,富于书写笔意。
郑思肖是南宋遗民,宋亡后画兰无土无根,寓意故土沦丧,无处着根。
画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身可失土而志不可夺
郑思肖——无根之兰
他借“无根之兰”写亡国后的孤寂与漂泊,而让兰香不绝,寄托不改其志、坚守气节。
不画根土只写兰叶、以墨取色并大面积留白
刻意去根与土、专写兰叶,以“失根”寓“失土”,使画面孤清与坚守之意不言自明。
以墨取色,以浓淡枯润写出叶片的正背与虚实,并以大面积留白造成风与空间的清寒,烘托“孤而不屈”的气息。
文同把怎样的寄寓写进这幅《墨竹图》?
用到了哪些有趣的表现手法?
不可一日无此君
文同——“不可一日无此君”
以竹喻为“此君”,寄寓士人清贞高节——虚心有骨,逆风不屈。
浓墨为面、淡墨为背
以墨取色:叶向人处用浓墨为面、背光处用淡墨为背,以浓淡显转面与层次,暗带风向与空间感。
墨竹图(局部)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第1课时:写生花鸟)
拓展学习
学生信息
班级 姓名
拓展学习Ⅰ
郑思肖《墨兰图》《墨兰图》中故意“只见兰叶、不见兰根”。分析郑思肖想寄寓怎样的情感?画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微書居
日作此壹卷
丙午正月五
所南鹅
蒲天浮動古馨香
未有畫南用鼻孔
汝县何人到此鄉
鲁石球
版权声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科技有
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据相关法律法
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
一、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运营规划,组织
名校名师创作完成的全部原创作品,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
二、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司独家享有信息
网络传播权,其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
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本网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
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使用本网
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
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公司将联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
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
举报电话:400-637-9991
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五、本公司将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关司法机关严厉
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特此声明!
、产士三
深圳市一教育料技有限贵任公司
0307766
21世纪载盲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第1课时:写生花鸟)
拓展学习
学生信息
班级 姓名
拓展学习Ⅱ
文同《墨竹图》文同笔下的这幅《墨竹图》并非正中挺立的丛竹,而是一枝近景竹梢斜贯画面,枝叶交错、节奏鲜明,墨色起伏、空间开阔。文同把怎样的寄寓写进这幅《墨竹图》?用到了哪些有趣的表现手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宋三海结障道盘黄校莺相同
月寒
我方省亭浙竹震一校
环西書雅省水省期一把清風平
解是丹青三味于精家成寫罪楼
司出参流五一校
堂溪客南长思常龍通雨剧酒恩
座水總波老可當年吾重二曲
婆婆玉堂妙華交游畫六合無
平安時参故人書
他年作主無道想物凉清夜永
要者塗,霜前党吟海為故意
壁二墨君不解語高即萬似陵首
寿活宋物题
楷香望濤武城當師
我今已老才力春顧君努力條愛
篇遥歌统如资楊君得出水端油
由来範人姿不瓜君子德玉今洪典
百此君家幽德不自扰書争系社
物性亲不同角犹好眠随化工作
你欲:来湖:徐音满人耳世间
海寺德损出何特,仁人師藝
茂千弘锋得加里加无赵應年
第一涵你上日有位載值九我面
與可自普寧T明墨竹髙風福
版权声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科技有
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据相关法律法
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
一、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运营规划,组织
名校名师创作完成的全部原创作品,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
二、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司独家享有信息
网络传播权,其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
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本网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
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使用本网
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
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公司将联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
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
举报电话:400-637-9991
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五、本公司将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关司法机关严厉
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特此声明!
、产士三
深圳市一教育料技有限贵任公司
030776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