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必背知识点 2第一章:机械运动 2第二章:声现象 2第三章:物态变化 3 考点精讲 4考点 1:参照物与相对运动 4考点 2:速度计算(第一章) 5考点 3:声音的特性辨析(第二章) 6考点 4:物态变化判断(第三章) 7考点 5:晶体熔化与温度计使用(第三章) 8 重难点突破 9难点 1:平均速度计算(第一章) 9难点 2:水的沸腾实验分析(第三章) 10难点 3:噪声控制途径判断(第二章) 11 易错点避雷手册 12期中考试模拟试卷 1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4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52 分) 14 必背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单位换算:1km=10 m,1cm=10 m,1mm=10 m;1h=3600s,1min=60s。刻度尺使用: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四会(放正、对齐、视线垂直、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如测量透明胶带外径需估读至 0.01cm。停表读数:小表盘读分钟(注意是否过半格),大表盘读秒,如小表盘未过半格,大表盘读 0-30s(例:小表盘 0min,大表盘 4.4s,总时间 4.4s)。误差:不可避免,可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错误(错误可避免)。2. 运动的描述参照物:判断运动状态的标准,选择不同参照物,状态可能不同(如以火箭为参照物,发射塔是运动的;以联合收割机为参照物,运粮车是静止的)。相对性: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运动或静止取决于参照物(如无人机群整体移动时,以其中一架为参照物,其他无人机静止)。3. 运动的快慢公式:v = s/t(变形:s=vt,t=s/v),单位统一(m/s 或 km/h,1m/s=3.6km/h)。平均速度:总路程 ÷ 总时间(非各段速度平均值),如跑 3 圈 400m 跑道(总路程 1200m),用时 10min(600s),平均速度 2m/s。运动类型:匀速直线运动(s-t 图像为过原点直线);变速直线运动(如小车沿斜面下滑,相同路程用时逐渐缩短)。第二章:声现象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产生:物体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如编钟发声是钟体振动,古琴发声是琴弦振动。介质:需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如月球上需无线电交流);声速:固体>液体>气体(15℃空气声速 340m/s)。声波:以波的形式传播,具有能量(如超声波清洗眼镜)。2. 声音的特性特性 影响因素 实例音调 频率(振动快慢) 排箫竹管长短不同→音调不同;钢尺伸出桌面越长→音调越低响度 振幅(振动幅度)、距离 用力敲鼓→响度大;离音箱越远→响度越小音色 发声体材料、结构 分辨二胡与竹笛声音;区分不同人说话3. 噪声的控制定义:物理角度(无规则振动)、环保角度(妨碍正常生活)。控制途径:声源处(禁止鸣笛、消音器)、传播过程中(隔音墙、植树)、人耳处(耳塞),如舰载机引导员戴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4. 声的利用传递信息:B 超检查、声呐探鱼群、次声预警地震。传递能量: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清洗机。第三章:物态变化1. 温度与温度计类型 量程 分度值 使用注意事项实验室温度计 -20℃~110℃ 1℃ 玻璃泡不接触容器底 / 壁,示数稳定后读数体温计 35℃~42℃ 0.1℃ 使用前需甩动,可离开人体读数寒暑表 -30℃~50℃ 1℃ 避免阳光直射,放置通风处2. 熔化与凝固分类 特点 实例晶体 有固定熔点 / 凝固点,熔化 / 凝固时温度不变 冰(0℃)、海波(48℃)、金属非晶体 无固定熔点 / 凝固点,温度持续变化 蜡、松香、玻璃应用 冰熔化吸热保鲜海鲜;防冻液(凝固点低于 0℃)防水箱结冰3. 汽化与液化汽化(吸热):蒸发(任何温度,液体表面,如湿衣服晾干)、沸腾(沸点时,表面 + 内部,如高压锅煮米饭,气压高→沸点高)。液化(放热):降低温度(露珠、“白气”)、压缩体积(液化石油气),如冰镇饮料瓶外壁 “出汗” 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4. 升华与凝华升华(吸热):固态→气态,如干冰冷藏食品、樟脑丸变小、冰冻衣服变干。凝华(放热):气态→固态,如霜、雾凇、灯泡内壁变黑,如 “霜打枝头” 是水蒸气凝华。 考点精讲考点 1:参照物与相对运动题目 1:【2025 年安徽中考】2025 年 5 月 14 日,我国用长征二号丁火箭将太空计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在火箭升空过程中,若以火箭为参照物,地面上的发射塔是( )A. 静止的 B. 运动的 C. 先静止后运动 D. 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关键是 “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火箭升空时,发射塔相对于火箭的位置不断远离(火箭向上运动,发射塔固定在地面),位置发生改变,因此以火箭为参照物,发射塔是运动的。【点睛】参照物可任意选择,但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同一物体选不同参照物,状态可能不同(如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是静止的)。题目 2:【2025 年北京中考】游客乘坐行驶的游船欣赏京城水系,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A. 以桥为参照物,游船是静止的 B. 以河岸为参照物,桥是运动的C. 以游船为参照物,游客是静止的 D. 以游客为参照物,河岸是静止的【答案】C【解析】A 选项:游船相对于桥的位置不断变化,以桥为参照物,游船是运动的,A 错误;B 选项:桥相对于河岸的位置不变,以河岸为参照物,桥是静止的,B 错误;C 选项:游客坐在游船上,相对于游船的位置不变,以游船为参照物,游客是静止的,C 正确;D 选项:河岸相对于游客的位置不断变化,以游客为参照物,河岸是运动的,D 错误。【点睛】判断 “静止” 的核心是 “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无位置变化”,常选 “与研究对象相对固定的物体”(如游客与游船)作为参照物。考点 2:速度计算(第一章)题目 1:【2025 年甘肃临夏州中考】航模社团的无人机以 2m/s 的速度水平匀速飞行,从操场一端到另一端用时 1 分 30 秒,则操场的长度为( )A. 90m B. 180m C. 270m D. 360m【答案】B【解析】第一步:统一单位,1 分 30 秒 = 90 秒;第二步:根据速度公式,变形得s=vt;第三步:代入数据,s=2m/s×90s=180m,即操场长度为 180m。【点睛】速度计算需先统一单位(如 km/h 换算为 m/s,1m/s=3.6km/h);匀速运动中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题目 2:【2025 年四川乐山中考改编】一辆汽车以 72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穿过一条长 1000m 的隧道用时 1 分钟,求汽车的长度。【答案】200m【解析】第一步:统一单位,,1 分钟 = 60 秒;第二步:分析总路程,汽车穿过隧道的总路程 = 隧道长度 + 汽车长度(设汽车长度为L),即;第三步:根据s=vt,计算总路程:汽车速度 72km/h=20m/s,1 分钟 = 60 秒;第四步:解得。【点睛】“过隧道 / 过桥” 问题中,总路程需包含 “物体自身长度”,不能仅算隧道 / 桥的长度,这是常见易错点。考点 3:声音的特性辨析(第二章)题目 1:【2025 年福建中考】用智能手机监测环境噪声时,屏幕显示 “50.6dB”,该数值描述的是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答案】B【解析】声音的三特性中,分贝(dB)是响度的单位,用于表示声音的 “强弱程度”;音调由频率决定,单位是赫兹(Hz);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无单位;频率是音调的影响因素,单位 Hz,均与 dB 无关,故选 B。【点睛】区分三特性的描述词:“高低”(音调,如女高音)、“大小 / 强弱”(响度,如大声说话)、“特色”(音色,如分辨钢琴与小提琴)。题目 2:【2025 年江苏扬州中考】演奏琵琶时,演奏者拨弦的力度越大,声音的______越大;听众能分辨出琵琶与三弦的声音,主要依据______不同。【答案】响度、音色【解析】第一空:拨弦力度越大,琴弦的振动幅度(振幅)越大,而响度由振幅决定,因此响度越大;第二空:琵琶与三弦的材料、结构不同,而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因此可通过音色分辨。【点睛】力度→振幅→响度;材料 / 结构→音色,这是特性辨析的核心逻辑,需牢记对应关系。考点 4:物态变化判断(第三章)题目 1:【2025 年湖南长沙中考】民间艺人制作 “糖画” 时,将固态糖块加热熔化成液态糖浆,该过程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 升华 B. 熔化 C. 凝固 D. 汽化【答案】B【解析】物态变化的判断依据 “初始状态” 和 “最终状态”:初始状态:固态(糖块),最终状态:液态(糖浆),符合 “熔化”(固态变为液态)的定义;升华是固态→气态,凝固是液态→固态,汽化是液态→气态,均不符合,故选 B。【点睛】判断物态变化先找 “两状态”,再对应定义;同时记忆吸放热: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升华吸热,凝华放热。题目 2:【2025 年天津中考】边防战士在北疆极寒之地执勤时,脸上会形成 “冰霜”,该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 汽化 B. 液化 C. 凝华 D. 升华【答案】C【解析】“冰霜” 是固态的小冰晶,其形成过程是:空气中的气态水蒸气(初始状态)直接变为固态冰晶(最终状态),符合 “凝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定义;汽化是液态→气态,液化是气态→液态,升华是固态→气态,均不符合,故选 C。【点睛】“直接变化” 是凝华 / 升华的关键(无液态过程),如霜、雾凇是凝华,干冰变小是升华。考点 5:晶体熔化与温度计使用(第三章)题目 1:【2025 年黑龙江中考】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冰的温度为______℃;绘制的温度 - 时间图像中,BC 段温度保持 0℃不变,该段对应的状态是______态。【答案】(1)-3℃ (2)固液共存【解析】第一空:温度计分度值 1℃,液柱在 0℃以下第 3 小格,示数为 -3℃;第二空:冰是晶体,BC 段温度不变,对应熔化过程,此时固态冰逐渐变为液态水,未完全熔化,因此处于 “固液共存态”。【点睛】晶体熔化图像的 “水平段” 一定是固液共存态,水平段的温度即为熔点(冰的熔点为 0℃);温度计读数需先看分度值,再看液柱位置(0℃以上为正,以下为负)。题目 2:【2025 年广西中考】用体温计测量体温,示数为 37.5℃,若未甩动直接测量体温为 36.8℃的人,体温计的示数为( )A. 36.8℃ B. 37.5℃ C. 37.15℃ D. 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体温计有 “缩口”(玻璃泡与管身之间的狭窄部分),能阻止水银柱自动回落。未甩动时,水银柱仍停留在 37.5℃;测量 36.8℃的体温时,体温低于 37.5℃,水银柱无法回落,因此示数仍为 37.5℃。【点睛】体温计使用前必须 “甩动”,使水银柱回到玻璃泡;若测量体温低于当前示数,示数不变;高于当前示数,示数会上升。 重难点突破难点 1:平均速度计算(第一章)题目:【2025 年四川南充中考】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实验数据如下表,求第 3 次实验中小车的平均速度,以及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次数 1 2 3 4 5路程 s/cm 20 40 60 80 100时间 t/s 2.0 2.8 3.5 4.0 4.4【答案】第 3 次平均速度为 0.17m/s;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解析】第一步:计算第 3 次平均速度,先统一单位:60cm=0.6m,根据;第二步:判断运动类型,计算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第 1 段(20cm):;第 2 段(20cm,40cm-20cm):,;各段速度不同,因此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逐渐变大)。【点睛】平均速度≠各段速度的平均值,需用 “总路程 ÷ 总时间”;判断匀速 / 变速,需比较 “相同路程的时间” 或 “相同时间的路程”,若相等则匀速,否则变速。难点 2:水的沸腾实验分析(第三章)题目:【2025 年吉林中考】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石棉网、烧杯、温度计、酒精灯),记录数据如下表:时间 /min 0 1 2 3 4 5温度 /℃ 90 92 94 96 98 98(1)石棉网的作用是______;(2)水沸腾时的现象是______,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______;(3)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为______℃,若此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沸点会______(选填 “升高”“降低” 或 “不变”)。【答案】(1)使烧杯受热均匀;(2)气泡上升时体积变大、保持不变;(3)98、降低【解析】(1)酒精灯外焰温度高,石棉网能将热量均匀传递给烧杯底部,避免烧杯局部受热不均而炸裂;(2)水沸腾时,底部产生的水蒸气不断进入气泡,且上方水压变小,因此气泡上升时体积变大;沸腾的特点是 “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因此继续加热,温度保持沸点不变;(3)表格中 4min 后温度稳定在 98℃,故沸点为 98℃;气压与沸点的关系: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 100℃),因此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时,沸点降低。【点睛】水的沸腾实验中,“气泡变化” 是区分沸腾前(上升体积变小)和沸腾时(上升体积变大)的关键;沸点随气压变化,是解释 “高原煮不熟饭” 的核心原理。难点 3:噪声控制途径判断(第二章)题目:【2025 年四川自贡中考】为减少地铁运行对周边居民的噪声影响,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 )A. 地铁列车安装消音器 B. 周边居民佩戴防噪声耳罩C. 地铁轨道铺设减振垫 D. 地铁沿线修建隔音墙【答案】D【解析】噪声控制有三途径,判断依据是 “措施作用的位置”:A 选项:消音器安装在列车(发声体)上,减少列车自身振动产生的噪声,属于 “声源处” 控制,A 错误;B 选项:耳罩戴在居民(听者)耳朵上,阻断噪声进入人耳,属于 “人耳处” 控制,B 错误;C 选项:减振垫减少轨道振动(发声体的振动),属于 “声源处” 控制,C 错误;D 选项:隔音墙建在地铁与居民楼之间(声音传播的介质中),阻挡噪声传播,属于 “传播过程中” 控制,D 正确。【点睛】三途径的核心区分:作用于 “发声体”(声源处)、“传播路径”(传播过程)、“听者”(人耳处),需结合具体措施的位置判断。 易错点避雷手册易错误区 错误原因 正确结论1. “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混淆 “发声停止” 与 “声音传播”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已发出的声音会通过介质继续传播(如敲钟后,钟停振但声音仍能传 1-2 秒)2. “‘白气’是水蒸气” 混淆 “水蒸气” 与 “小水珠” 水蒸气无色、不可见;“白气”“白雾”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珠(如冬天哈出的 “白气”)3. “平均速度 =(v +v )/2” 误解平均速度定义 仅当两段路程相等时,平均速度 =(v +v )/2;否则需用 “总路程 ÷ 总时间”(如前 100m 速度 2m/s,后 200m 速度 3m/s,平均速度 = 300m÷(50s+66.7s)≈2.6m/s)4. “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倾斜” 忽略读数规范 视线需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否则读数偏大(俯视)或偏小(仰视)期中考试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2025 年安徽中考改编】小明站在路边,看到驶过的汽车上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的状态是( )A. 静止的 B. 运动的 C. 先静止后运动 D. 无法判断【2025 年福建中考】下列测量工具中,用于测量时间的是( )A. 刻度尺 B. 停表 C. 温度计 D. 天平【2025 年广西中考】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温水温度,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玻璃泡接触烧杯底 B. 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C. 示数未稳定就读数 D. 读数时玻璃泡离开水面【2025 年四川宜宾中考】下列实例中,主要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A. 用声呐探测鱼群 B. 医生用 B 超检查身体C.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D. 用听诊器听心跳【2025 年湖南中考】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周围会出现 “白气”,该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 B. 液化 C. 升华 D. 凝华【2025 年黑龙江中考】运粮车与联合收割机以相同速度、同向前进,以联合收割机为参照物,运粮车是( )A. 运动的 B. 静止的 C. 速度更快 D. 方向相反【2025 年江苏扬州中考】“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中的 “高”,指的是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2025 年山东中考】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冬天,水结冰 B. 夏天,冰棍熔化C. 秋天,霜的形成 D. 冬天,雾凇的形成【2025 年陕西中考】小明在 400m 跑道上跑 3 圈,用时 10 分钟,他的平均速度为( )A. 0.2m/s B. 2m/s C. 0.4m/s D. 4m/s【2025 年天津中考】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B. 声音的响度由频率决定C. 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 D. 噪声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2025 年北京中考改编】完成单位换算:15cm=______m;2h=______s;54km/h=______m/s。【2025 年福建中考】医生通过 “B 超” 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传递______;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是利用声音传递______。【2025 年甘肃中考】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______℃,水的沸点是______℃;晶体熔化过程中,需要______(选填 “吸热” 或 “放热”)。【2025 年黑龙江中考】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10 分钟内行驶了 12km,该车的速度为______km/h,合______m/s。【2025 年江苏苏州中考】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需要______(选填 “吸热” 或 “放热”)。【2025 年四川达州中考】在学校附近设置 “禁止鸣笛” 标志,是在______处控制噪声;教室窗户安装隔音玻璃,是在______过程中控制噪声。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52 分)【2025 年四川乐山中考改编】(10 分)计算下列问题:(1)小明步行上学,速度为 1.2m/s,从家到学校用时 15 分钟,求家到学校的距离;(2)一列火车以 120km/h 的速度行驶,穿过一条长 1800m 的隧道用时 1 分钟,求火车的长度。【2025 年福建中考改编】(10 分)(1)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长度,刻度尺分度值为 1mm,物体左端对齐 0.00cm 刻度线,右端对齐 6.00cm 刻度线,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2)探究冰熔化实验中,冰的熔点为 0℃,熔化过程持续 4 分钟,若冰的质量为 0.1kg,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2.1×10 J,冰的比热容为 2.1×10 J/(kg ℃),求熔化前冰从 - 2℃升高到 0℃吸收的热量。【2025 年吉林中考改编】(10 分)在探究 “水的沸腾” 实验中:(1)实验装置中,石棉网的作用是______;硬纸板的作用是______;(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水沸腾前的气泡特点是______,沸腾时的气泡特点是______;(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 - 时间图像显示,水的沸点为 98℃,低于 100℃,原因是______;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会______(选填 “升高”“降低” 或 “不变”)。【2025 年河北中考改编】(11 分)用物理知识解释下列生活现象:(1)夏天,打开冰箱门,会看到 “白气” 从冰箱中冒出;(2)冬天,戴眼镜的人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出现水雾;(3)夏天,洒水车在路面洒水后,行人会感觉凉爽。【2025 年四川南充中考改编】(11 分)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斜面、小车、金属片、刻度尺、停表),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 1 2 4 5路程 s/cm 20 40 80 100时间 t/s 2.0 2.8 4.0 4.4(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用公式表示);(2)计算第 4 次实验中小车的平均速度;(3)分析数据,判断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运动类型,并说明理由;(4)若小车从斜面顶端(100cm 处)下滑,前 60cm 的平均速度为 0.17m/s,后 40cm 的平均速度为 0.4m/s,求全程的平均速度(保留两位小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期中考试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2025 年安徽中考改编】小明站在路边,看到驶过的汽车上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的状态是( )A. 静止的 B. 运动的 C. 先静止后运动 D. 无法判断【答案】A【解析】乘客坐在汽车上,相对于汽车的位置不变,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点睛】“相对固定的物体”(如乘客与汽车)互为参照物时,通常为静止。【2025 年福建中考】下列测量工具中,用于测量时间的是( )A. 刻度尺 B. 停表 C. 温度计 D. 天平【答案】B【解析】刻度尺测长度,停表测时间,温度计测温度,天平测质量。【点睛】牢记常见测量工具的用途,避免混淆。【2025 年广西中考】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温水温度,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玻璃泡接触烧杯底 B. 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C. 示数未稳定就读数 D. 读数时玻璃泡离开水面【答案】B【解析】A 错误,接触烧杯底会受容器温度影响;C 错误,需示数稳定后读数;D 错误,实验室温度计无缩口,离开水面示数会变;B 正确,玻璃泡需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点睛】实验室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使用区别:前者不能离开被测物体,后者可离开(因有缩口)。【2025 年四川宜宾中考】下列实例中,主要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A. 用声呐探测鱼群 B. 医生用 B 超检查身体C.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D. 用听诊器听心跳【答案】C【解析】A、B、D 均利用声音传递信息;C 中超声波使眼镜上的污垢振动脱落,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点睛】“传递信息” 是获取内容(如位置、病情),“传递能量” 是改变物体状态(如清洗、碎石)。【2025 年湖南中考】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周围会出现 “白气”,该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 B. 液化 C. 升华 D. 凝华【答案】B【解析】“白气” 是空气中的气态水蒸气遇冷(冰棒)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点睛】“白气”“白雾” 均为液化现象,不是水蒸气(水蒸气不可见)。【2025 年黑龙江中考】运粮车与联合收割机以相同速度、同向前进,以联合收割机为参照物,运粮车是( )A. 运动的 B. 静止的 C. 速度更快 D. 方向相反【答案】B【解析】运粮车与联合收割机速度相同、方向相同,相对位置不变,以收割机为参照物,运粮车是静止的。【点睛】“同速同向” 的物体互为参照物时,均为静止(相对静止)。【2025 年江苏扬州中考】“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中的 “高”,指的是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答案】B【解析】“高声语” 指声音的强弱程度大,即响度大,与音调(高低)、音色(特色)无关。【点睛】“高低” 描述音调,“大小 / 强弱” 描述响度,结合生活语境判断。【2025 年山东中考】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冬天,水结冰 B. 夏天,冰棍熔化C. 秋天,霜的形成 D. 冬天,雾凇的形成【答案】B【解析】A(凝固)、C(凝华)、D(凝华)均放热;B(熔化)吸热。【点睛】牢记 “熔汽升吸热,凝液固放热” 的口诀,快速判断吸放热。【2025 年陕西中考】小明在 400m 跑道上跑 3 圈,用时 10 分钟,他的平均速度为( )A. 0.2m/s B. 2m/s C. 0.4m/s D. 4m/s【答案】A【解析】总路程 = 400m×3=1200m,总时间 = 10×60s=600s,平均速度。【点睛】圈数需换算为总路程,时间需换算为秒(国际单位)。【2025 年天津中考】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B. 声音的响度由频率决定C. 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 D. 噪声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答案】C【解析】A 错误,真空不能传声;B 错误,响度由振幅决定,音调由频率决定;D 错误,超过 90dB 的噪声会影响听力;C 正确,不同乐器材料、结构不同,音色不同。【点睛】声现象的核心概念需准确记忆,避免 “张冠李戴”(如频率对应音调,振幅对应响度)。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2025 年北京中考改编】完成单位换算:15cm=______m;2h=______s;54km/h=______m/s。【答案】0.15、7200、15【解析】;1h=3600s,。【点睛】单位换算需牢记换算关系,大单位换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换大单位除以进率。【2025 年福建中考】医生通过 “B 超” 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传递______;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是利用声音传递______。【答案】信息、能量【解析】“B 超” 通过声音获取身体内部情况(信息);超声波使仪器上的污垢振动脱落(改变物体状态,传递能量)。【点睛】“传递信息” 是 “获取内容”,“传递能量” 是 “产生动作”,结合实例判断。【2025 年甘肃中考】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______℃,水的沸点是______℃;晶体熔化过程中,需要______(选填 “吸热” 或 “放热”)。【答案】0、100、吸热【解析】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与水的凝固点均为 0℃,水的沸点为 100℃;晶体熔化需要持续吸热(用于状态变化),温度不变。【点睛】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 / 沸点是基础数据,需牢记;晶体熔化的 “吸热不升温” 是核心特点。【2025 年黑龙江中考】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10 分钟内行驶了 12km,该车的速度为______km/h,合______m/s。【答案】72、20【解析】10 分钟,速度。【点睛】速度计算需注意时间单位换算(分钟→小时或秒),km/h 与 m/s 的换算关系(1m/s=3.6km/h)需熟练。【2025 年江苏苏州中考】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需要______(选填 “吸热” 或 “放热”)。【答案】升华、吸热【解析】冰冻的衣服(固态冰)直接变为气态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升华是吸热过程(吸收空气中的热量)。【点睛】“直接变化”(无液态过程)是升华 / 凝华的关键,冰冻衣服变干、干冰变小均为升华。【2025 年四川达州中考】在学校附近设置 “禁止鸣笛” 标志,是在______处控制噪声;教室窗户安装隔音玻璃,是在______过程中控制噪声。【答案】声源、传播【解析】“禁止鸣笛” 限制汽车(发声体)发声,属于声源处控制;隔音玻璃阻挡噪声在空气中传播,属于传播过程中控制。【点睛】噪声控制三途径的判断:看措施作用于 “发声体”“传播路径” 还是 “人耳”。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52 分)【2025 年四川乐山中考改编】(10 分)计算下列问题:(1)小明步行上学,速度为 1.2m/s,从家到学校用时 15 分钟,求家到学校的距离;(2)一列火车以 120km/h 的速度行驶,穿过一条长 1800m 的隧道用时 1 分钟,求火车的长度。【答案】(1)1080m;(2)200m【解析】(1)第一步:统一单位,15 分钟 = 15×60s=900s;第二步:根据s=vt,s=1.2m/s×900s=1080m,即家到学校的距离为 1080m。(2)第一步:统一单位,,1 分钟 = 60s;第二步:总路程;第三步:总路程 = 隧道长度 + 火车长度,因此火车长度。【点睛】(1)步行、跑步等问题需注意时间单位换算(分钟→秒);(2)“过隧道 / 过桥” 问题必须包含物体自身长度,若数据矛盾需检查题目条件。【2025 年福建中考改编】(10 分)(1)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长度,刻度尺分度值为 1mm,物体左端对齐 0.00cm 刻度线,右端对齐 6.00cm 刻度线,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2)探究冰熔化实验中,冰的熔点为 0℃,熔化过程持续 4 分钟,若冰的质量为 0.1kg,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2.1×10 J,冰的比热容为 2.1×10 J/(kg ℃),求熔化前冰从 - 2℃升高到 0℃吸收的热量。【答案】(1)6.00;(2)420J【解析】(1)刻度尺分度值 1mm,需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物体长度 = 6.00cm-0.00cm=6.00cm(注意 “0” 不能省略,体现精度)。(2)第一步:明确公式(c 为比热容,m 为质量,Δt 为温度变化量);第二步:代入数据,。【点睛】(1)刻度尺读数需估读,分度值 1mm 时,结果保留两位小数(cm 为单位);(2)比热容计算需注意温度变化量是 “末温 - 初温”,若初温为负,需带符号计算。【2025 年吉林中考改编】(10 分)在探究 “水的沸腾” 实验中:(1)实验装置中,石棉网的作用是______;硬纸板的作用是______;(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水沸腾前的气泡特点是______,沸腾时的气泡特点是______;(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 - 时间图像显示,水的沸点为 98℃,低于 100℃,原因是______;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会______(选填 “升高”“降低” 或 “不变”)。【答案】(1)使烧杯受热均匀、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2)上升时体积变小、上升时体积变大;(3)当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不变【解析】(1)石棉网避免烧杯局部受热不均;硬纸板覆盖烧杯口,减少热量散失,让水更快达到沸点。(2)沸腾前:下层水温高,上层水温低,气泡上升时水蒸气液化,体积变小;沸腾时:整个烧杯水温均为沸点,气泡上升时水蒸气不断加入,且上方水压变小,体积变大。(3)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 100℃,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因此沸点 98℃说明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沸腾的特点是 “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因此继续加热,温度不变。【点睛】水的沸腾实验中,“气泡变化” 和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是高频考点,需结合实验现象和原理记忆。【2025 年河北中考改编】(11 分)用物理知识解释下列生活现象:(1)夏天,打开冰箱门,会看到 “白气” 从冰箱中冒出;(2)冬天,戴眼镜的人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出现水雾;(3)夏天,洒水车在路面洒水后,行人会感觉凉爽。【答案】见解析【解析】(1)夏天冰箱内温度低,打开门后,空气中的气态水蒸气(室温)进入冰箱附近,遇冷降温,液化成液态小水珠,形成 “白气”(“白气” 是小水珠,不是水蒸气)。(2)冬天室外温度低,眼镜片温度低;进入温暖室内后,室内的气态水蒸气(高温)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液态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形成水雾。(3)夏天路面温度高,洒水后,水会发生汽化(蒸发)现象;汽化过程需要吸热,吸收路面和周围空气的热量,使温度降低,因此行人感觉凉爽。【点睛】解释物态变化现象的步骤:①找 “初始状态” 和 “最终状态”,确定物态变化类型;②说明 “吸放热” 或 “温度变化” 的原因,结合生活场景逻辑推导。【2025 年四川南充中考改编】(11 分)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斜面、小车、金属片、刻度尺、停表),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 1 2 4 5路程 s/cm 20 40 80 100时间 t/s 2.0 2.8 4.0 4.4(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用公式表示);(2)计算第 4 次实验中小车的平均速度;(3)分析数据,判断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运动类型,并说明理由;(4)若小车从斜面顶端(100cm 处)下滑,前 60cm 的平均速度为 0.17m/s,后 40cm 的平均速度为 0.4m/s,求全程的平均速度(保留两位小数)。【答案】(1);(2)0.2m/s;(3)变速直线运动,理由见解析;(4)0.23m/s【解析】(1)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是 “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v=\frac{s}{t}。(2)第 4 次实验:s=80cm=0.8m,t=4.0s,。(3)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理由:计算各段相同路程(20cm)的时间:第 1 段(0-20cm):t =2.0s;第 2 段(20-40cm):t =2.8s-2.0s=0.8s;第 3 段(40-60cm):t =3.5s-2.8s=0.7s;相同路程下,时间逐渐变短,说明速度逐渐变大,因此是变速直线运动。(4)第一步:计算前 60cm 的时间,;第二步:计算后 40cm 的时间,;第三步:全程总路程 s=1m,总时间 t=3.53s+1s≈4.53s,全程平均速度。【点睛】(1)实验原理是所有测量实验的核心,需牢记;(2)变速运动的判断需比较 “相同路程的时间” 或 “相同时间的路程”;(3)全程平均速度必须用 “总路程 ÷ 总时间”,不能直接求两段速度的平均值。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期中冲刺(参考答案及解析)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 期中冲刺(必背知识点 考点精讲 重难点突破 易错避雷 模拟试题)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