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东阿县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3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39分)卷首语:山河壮阔,少年如诗。新时代少年不仅要努力学习传统文化,汲取精神力量,还要关注新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校将开展“抚今追昔,鉴往知来”主题研学活动,请你参与。见字如面,写一笔好字,赏一卷好文,你我在此相遇……【活动一:阅览新闻,共庆祖国华诞】下面是小文撰写的新闻稿件,请你帮她完善问题。2024年10月1日我们迎来了祖国的75周年华诞。回首过往,75年的历史犹如一幅幅画卷:1949年的长江前线,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1982年,新德里亚运赛场,中国姑娘吕伟的凌空一跳,让多少翘首以盼的华夏儿女欢欣鼓舞;2012年,浩瀚的渤海某海域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惊天一着,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2017年,国行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zhèn(振 震)聋发聩,让一切罪恶灵魂无处遁形……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在同一时刻汇聚: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通过阅读优秀的新闻作品,使我们了解世界,铭记历史,深刻感受其中体现的价值观、世界观。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qiào zháo juān 震B.qiáo zhuó juàn 震C.qiáo zhuó juān 振D.qiào zhāo juàn 振2.文中①②③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内容,衔接最恰当的应该是 (3分)A.①追思与缅怀 ②光荣与梦想 ③决心与信念B.①光荣与梦想 ②决心与信念 ③追思与缅怀C.①追思与缅怀 ②决心与信念 ③光荣与梦想D.①光荣与梦想 ②追思与缅怀 ③决心与信念3.画线的句子是个病句,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分)【活动二:重走长征,厚植家国情怀】4.《红星照耀中国》曾译名《 》,作者是美国(国籍)的 (姓名)。(2分)5.读完《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后,为了帮助同学们整合阅读所得,语文课代表做了一份“领袖形象”专题梳理表,请根据表格中典型事例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对应的人物及个性特点( )(3分)人物姓名 典型事例 个性特点①_________ 他青少年时期不愿意按照父亲的安排生活,从家里逃出来到新学堂读书。 ③_________②_________ 他把胳臂爱护地靠着“红小鬼”的肩膀,走过乡间田埂。 平易近人朱德 他喜欢运动,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也打个“不厌”;他喜欢读书,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 ④_________A.①毛泽东 ②周恩来 ③有反抗精神 ④爱好广泛B.①周恩来 ②毛泽东 ③爱好广泛 ④有反抗精神C.①毛泽东 ②周恩来 ③爱好广泛 ④有反抗精神D.①周恩来 ②毛泽东 ③有反抗精神 ④爱好广泛6.【活动三:回溯传统,理解诗文之美】杭州亚运会期间,来自亚洲各国的运动员,既领略了承天寺“①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月光的皎洁澄澈和陶弘景笔下“晓雾将歇,猿鸟乱鸣;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充满灵动的生命之美;也流连于西湖美景,不舍离别的思绪,与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表达的“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的情感是一样的;他们甚至想要去到更远,去荆门看看“⑥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的水中映月、天边云霞的美景,去塞上看看“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大漠、长河的塞外雄阔壮丽景象。而诗人王绩登上东皋,眼前“树树皆秋色,⑨ ”(《野望》)宁谧的落日秋景,孤独和怅惘丝毫未退。唐代诗人崔颢站在黄鹤楼上俯瞰到“晴川历历汉阳树,⑩ ”(《黄鹤楼》)的秀丽风光。(10分)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新闻体裁包括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它们在篇幅、时效性、表达方式等方面都写法各异。B.《水经注》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写的地理名著,记载了与河流相关的历史遗迹、神话传说等,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C.《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南宋思想家陶弘景,自号华阳隐居,题目的意思为答复谢中书的书信。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虽多次被贬官,但豁达乐观,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8.下列划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个诈骗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但还是被公安机关彻底摧毁了。B.因为科研人员殚精竭虑地研究,我国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C.注射疫苗时,医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佩。D.在中秋节到来之际,制作精巧、品种丰富的月饼纷纷上市,让人眼花缭乱。9.下列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3分)A.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等……B.“好吧。”他说,“我相信你能行!”C.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D.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小说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了批判揭露。10.“黄河魂·中华情”综合性学习题(7分)黄河承载着民族精神与文化根脉,蕴含丰富思政内涵。请完成以下任务:(1)诗句积累与感悟(3分)默写一句描写黄河的经典诗句(注明作者),并简要说说诗句中体现的黄河精神(如坚韧、豪迈等)。示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诗句展现黄河奔腾不息的豪迈,体现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精神。(2)保护倡议撰写(4分)黄河面临水土流失、水污染等问题,请以“守护母亲河”为主题,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并补充一条个人层面的保护行动建议(2分)。示例:标语:守护黄河安澜,传承千年文明;建议:积极参与学校或社区组织的黄河流域植树活动,减少水土流失。二、阅读与鉴赏(51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7分)杭州春望白居易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①庙,柳色春藏苏小②家。红袖织绫夸柿蒂③,青旗④沽酒趁梨花⑤。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⑥一道斜。【注释】①伍员:指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忠贞被杀,历代为其立祠纪念。②苏小:即苏小小,西湖冷桥畔旧有苏小小墓。③柿蒂:丝织品上的花纹。④青旗;酒旗。⑤梨花:梨花春,酒名。⑥裙腰:比喻狭长的小道。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全诗紧扣“望”字,遥望海天瑰丽的景色,近观城内风物人情,错落有致。B.颔联写景既气象雄浑又旖旎动人,不但呈现了眼前景象,而且引人展开联想。C.颈联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也暗含对统治者追求奢侈浮华生活的批判。D.本诗和《钱塘湖春行》一样,表现了诗人对杭州春日的喜爱与赞美之情。12.这首诗尾联写得极为巧妙,请你试着做简要赏析。(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5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水①出丹鱼,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鱼浮水侧,赤光上照如火,网而取之,割其血以涂足可以步行水上长居渊中。丹水东南流至其县南。黄水②北出芬山黄谷,南迳丹水县,南注丹水。黄水北有墨山,山石悉黑,黝焉若墨,故谓之墨山。今河南新安有石墨山,斯其类也。丹水南有丹崖山,山悉赪③壁霞举,若红云秀天,二岫④更为殊观矣。(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漾水丹水》)【注】①水:指丹水,长江水系支流汉江的支流,在丹江口市注入汉江。②黄水:古河流名。③赪(chēng):红色。④岫:峰峦。13.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斯其类也”的“斯”与“斯是陋室”的“斯”,意思相同。B.“虽乘奔御风”中的“奔”,动词用作名词,在句中指飞奔的马。C.“巴东三峡巫峡长”和“猿鸣三声泪沾裳”中的“三”均为确指,即数词,三。D.“有时朝发白帝”是倒装句,应为“有时朝(于)白帝发”。14.借助文言知识资料卡,把A.B.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A.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分)B. 山石悉黑,黝焉若墨,故谓之墨山。(2分)15.【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2分)割 其 血 以 涂 足 可 以 步 行 水 上 长 居 渊 中16.下面是【甲】文段中画横线语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解说其合理性。(2分)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7.【甲】【乙】两文中所写到的山分别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文段内容简要作答。(4分)(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10分)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2日16时01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 在约5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神奇现象,并生动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此外,航天员还重点介绍了在中国空间站开展的水稻和拟南芥种植研究情况,展示了手套箱剪株操作。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地面课堂专家也就有关科学问题进行认真解析。 材料二:“天宫课堂“第三课 这些“首次”很亮眼 ①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②今年7月,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并与核心舱组合体进行交会对接。随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进入问天实验舱开展工作。这次“天宫课堂”,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 ③“天宫课堂”开启新“教室”,问天实验舱自然是授课的重点内容。在约50分钟的授课中,3名新晋“太空教师”介绍和展示了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神奇现象,并生动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授课期间,航天员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地面课堂专家也就有关科学问题进行认真解析。 ④“天宫课堂”的“教室”更大了。问天实验舱作为中国空间站三大舱段中的第二舱段,是中国空间站的首个实验舱段,舱内的实验能力比核心舱提升了一倍,拥有强大的空间科学实验能力。_______ ⑤“天宫课堂”第三课还首次展示了空间站植物研究项目的科学实验操作。 ⑥“我在天宫二号种过生菜,最近还品尝了蔡旭哲亲手种植的生菜。”在授课中,陈冬戴上了空间站内的首个混合现实眼镜,在科学手套箱内对在太空中生长的拟南芥进行样品采集。 ⑦正如刘洋在“天宫课堂”中所言,“对动植物的太空生长研究,将帮助我们未来在月球乃至火星实现长期生活”。如何利用植物保障人类在地外环境中生存所需要的食物、氧气和纯净水,已成为空间生命科学最关注的问题。更多“首次”期待解锁 ⑧当前,中国空间站建造已进入收官阶段。按计划,年底前将实施梦天实验舱、天舟五号、神舟十五号飞行和神舟十四号返回等4次任务,完成空间站建造。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空间站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天宫课堂”将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航天科普教育。 ⑨下一次“天宫课堂”将何时开课?随着梦天实验舱升空对接,“天宫课堂”是否会启用新“教室”?当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同时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时,“太空教师”的队伍会不会继续壮大?对于精彩的“天宫课堂”,人们还有更多期待。(选自2022.10.14《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18.下列对两则材料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中的“北京时间”精确到分钟,充分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B.材料一的标题可以拟为“‘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顺利开讲”。C.这两则材料都属于新闻体裁,材料一是通讯,材料二是消息。D.材料二第⑧段中的“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19.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问天实验舱既是“天宫课堂”第三课使用的新教室,也是本次授课的重点内容。B.对动植物的太空生长研究,目前已可以帮助我们在月球和火星上实现长期生活。C.当前,中国空间站建造已进入收官阶段,说明我国的空间站已经建造完成。D.“天宫课堂”的授课活动今后也一定会继续在问天实验舱进行。20.请根据文章内容,在材料二横线上为相应文字拟写小标题。(均不超过15个字)(4分)① ② ③更多“首次”期待解锁(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9分)。藏起来的右手祝师基站在城北边的山上,不仅能感受满山苍翠,还能鸟瞰全城,这里自然成了摄影发烧友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好几次,我在这里练习摄影的时候,都发现一个姓杨的老头特别显眼:他不仅摄影时只用左手,干其他事时也是只用左手,右手老是揣在衣服口袋里。我有点纳闷,就好奇地问他:“摄影是个技术活,你为何只用左手?”对我的好奇,老杨只是笑笑。后来,问的人多了,他才回答说:“我要试着用一只手来生活。”我越发感到纳闷:两只手好好的,干吗只用一只手?时间久了,我知道了更多关于老杨的事。他原在一家公司工作,有一天,他突然只用一只手工作,用左手吃饭,用左手扫地,用左手写字……大家为此都很惊奇,领导说这样会影响工作,一气之下便解雇了他。后来,老杨开了一家杂货店,他仍然用一只手搬货、盘货,用一只手给顾客递货,甚至在家也用一只手做饭、洗衣服。时间久了,大家都以为他是残疾人。在打听到老杨的杂货店的位置后,我悄悄过去看了他。果然,他都是用一只手做所有的事,而且做得利落极了,丝毫看不出任何的不方便。望着老杨那用一只手挥洒自如忙碌的身影,我更加纳闷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只用一只手?日子像水一样慢慢流淌。我和老杨依旧经常见面,也越来越熟。一天,我们在山上拍照。结束之际,我提议:“找个地方去喝几杯,如何?”老杨一听,笑着说:“那还不如去我家,我那老婆子的厨艺不是我吹,绝对让你大饱口福。”当我们来到老杨家时,一桌丰盛的酒菜已摆了上来。果然,色香味俱佳。不过,很快我就发现了异样情况:老杨儿子的右臂竟是空的!几杯酒下肚后,老杨给我讲了真相:两年前,儿子因一场事故意外致残,失去了右手。那时,儿子痛苦得要自杀,老杨每次抱着儿子都泪如泉涌。后来,为了唤起儿子生活的勇气,老杨决定与儿子一样,从此开始了藏起右手,只用左手生活的日子。说话间,只见老杨的儿子用左手端上来一道菜,放在桌子上,对老杨说:“爸,这是我今天学炒的菜,你尝尝。”望着儿子炒的菜,老杨显出很吃惊的样子,渐渐地眼里蓄满了泪水。尽管菜切得有些粗糙,可老杨拿起筷子毫不犹豫地大口大口吃起来,仿佛那是天底下最美味的佳肴。这时,儿子用左手又给父亲倒了一杯酒,并拭去父亲眼角的泪水,说:“爸,我能用一只手生活了。你能,我也能。”老杨再也忍不住了,他缓缓伸出藏了两年多的右手,与儿子紧紧相拥,哽咽着说:“孩子,一只手也能好好生活。”望着紧紧抱在一起的父子俩,我的眼窝子也湿润了。原来,老杨藏起右手,是为了给儿子活下去的希望啊!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21.“我”是文章中的线索人物,请抓住“我”的情感变化,仿照示例,在横线处依次填写相应的内容。(4分)纳闷好奇—— ——更加纳闷——大吃一惊—— 22.从记叙顺序来看,第四,五段属于 ,作用是 。(3分)23.本文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4分)24.文中的老杨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相关事例作答。(4分)2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藏起来的右手”的理解。(4分)三、作文。(共60分)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同学们,进入八年级后你们的学习紧张了许多,有的同学一心扑在学习上,已经两耳不闻窗外事许久了。但是我们的生活不仅仅只有学习,其实,走近美好的自然,时常进行户外锻炼,挤出点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帮家长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体验也能净化心灵,磨炼意志,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只要你积极投入生活,用心品味,就常常会有收获。请以“其实,这也是一种收获”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一、积累与运用(39分)1. C2. A3.删去“通过”或“使”4.《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5. A6.. 1. 水中藻、荇交横2. 夕日欲颓3. 沉鳞竞跃4. 最爱湖东行不足5. 绿杨阴里白沙堤6. 月下飞天镜7. 大漠孤烟直8. 长河落日圆9. 山山唯落晖10. 芳草萋萋鹦鹉洲7. C(解析: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并非南宋。)8.A(解析:“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无法抵挡,是褒义词,用于形容诈骗团伙不恰当,属于褒贬误用。)9. B(解析:A项“等”与“……”重复,应删去其一;C项选择问句中,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D项“儒林外史”是书名,应加书名号《儒林外史》。)10. (1)诗句积累与感悟(3分) 示例一: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1分)感悟:诗句描绘黄河裹挟泥沙、冲破风浪奔涌而来的壮阔,体现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精神(2分)。 示例二: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1分)感悟:诗句展现黄河在大漠中的雄浑苍茫,彰显中华民族胸怀宽广、包容万物的气魄(2分)。 示例三: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1分)感悟:诗句勾勒黄河奔流入海的磅礴势头,象征中华民族志存高远、勇往直前的品格(2分)。(2) 保护倡议撰写(4分) 宣传标语(2分):1. 守护黄河生态,延续中华文脉2. 共护母亲河清水,同传千年民族魂3. 爱黄河、护黄河,让母亲河永葆生机 个人层面保护行动建议(2分):1. 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减少水资源浪费,避免向河流排放生活污水2. 主动学习黄河生态保护知识,向家人、同学科普保护母亲河的重要性3. 参与“保护黄河”主题公益宣传活动,用画笔、文字传播保护理念二、阅读与鉴赏(51分)11.(1)C(解析:颈联“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仅客观描绘了杭州城丝织业的精美和酒肆的兴旺,展现了春日杭州的繁荣与生机,并未暗含对统治者追求奢侈浮华生活的批判,属于过度解读。)12.尾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西湖西南小路比作“草绿裙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路绿意盎然、蜿蜒曲折的特点。把自然景色与女性的柔美形象巧妙融合,画面清新秀丽,富有诗意,表达了诗人对杭州春日美景的由衷喜爱与赞美。13.C(解析:古文中的“三”常表示虚数,意为“多次、多数”,并非确指“三”这个具体数字。“巴东三峡巫峡长”和“猿鸣三声泪沾裳”中的“三”均为虚指,前者强调三峡中山峡之多,后者突出猿鸣次数之频繁,以渲染凄清氛围。)14.A. 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B. 山上的石头全都是黑色的,黑得像墨一样,所以称它为墨山。15.割其血以涂足/可以步行水上/长居渊中16.使用感叹号,强烈地突出了三峡水流速度之快,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赶不上,强化了作者对夏水湍急的惊叹语气,比原句的陈述语气更具感染力。17.【甲】文中的山:连绵不断,没有中断之处;山高谷深,山峰重叠险峻,能遮蔽天空和太阳,极具雄伟壮丽之感。【乙】文中的山:墨山山石全黑,如同墨色;丹崖山山体全是红色峭壁,像红云映天,两座山景色奇特,各有特色。18. CC.有误,材料一是消息,材料二是通讯。19.AB.有误,原文是:将帮助我们未来在月球乃至火星实现长期生活。“目前已可以帮助我们在月球和火星上实现长期生活”太绝对化。C.有误,原文是:按计划,年底前将实施梦天实验舱、天舟五号、神舟十五号飞行和神舟十四号返回等4次任务,完成空间站建造。“说明我国的空间站已经建造完成”理解错误。D.有误,原文是:“天宫课堂”将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航天科普教育。“一定会继续在问天实验舱进行”与文意不符。20. ①首次在问天实验舱授课 ②首次展示太空植物实验本题考查文本分析与概括。根据原文中“这次‘天宫课堂’,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可知,本段可概述为“首次在问天实验舱授课”;根据原文中“‘天宫课堂’第三课还首次展示了空间站植物研究项目的科学实验操作”可知,⑤~⑦段叙述的是“天宫课堂”第三课首次展示了空间站植物研究项目的科学实验操作,因此可概括为“首次展示植物科学实验操作”。21.越发纳闷 深受感动22.插叙 交代老杨过往的事情,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老杨的精神品质,也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23.我有点纳闷,就好奇地问他:“摄影是个技术活,你为何只用左手?”作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4.老杨是一个热爱生活、言传身教、爱子深切的人。从热爱摄影,积极乐观地工作生活等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从老杨藏起右手激励儿子重燃生活的希望来看,他是一个言传身教、爱子深切的人。25.一方面是指为了唤起儿子生活的勇气,老杨决定藏起右手,只用左手生活;另一方面也刻画出老杨对儿子真挚而深沉的爱,体现了老杨的一番苦心。解析:21.结合文中老杨的语言、行为等分析“我”的情感变化,当“我”看到老杨不仅摄影时只用左手,干其他事时也是只用左手,右手老是揣在衣服口袋里,“我”对此非常纳闷好奇;当“我”听到老杨说“我要试着用一只手来生活”,“我”对此越发纳闷;当“我”在老杨家吃饭,听到老杨的儿子说出老杨藏起右手的原因时,“我”深受感动。22.结合全文内容和写作顺序分析,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写“我”和老杨由陌生到熟悉甚至到他家吃饭的事,第四段和第五段插入了老杨因只用一只手工作而被辞退的事以及他开杂货店的事,这些事件让读者对老杨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从而更突出了老杨的精神品质,也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2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老杨两只手好好的,为什么要用一只手做事,用一只手摄影,用一只手工作,用一只手盘货等都是悬念,都起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从中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即可,如:“我有点纳闷,就好奇地问他:‘摄影是个技术活,你为何只用左手?’”作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4.结合文中老杨的语言、动作、神情等分析老杨这个人物形象。从热爱摄影,积极乐观地工作生活等可以看出他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从老杨藏起右手激励儿子重燃生活的希望来看,他是一个言传身教、爱子深切的人。2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的含义,这篇文章前面用了大量篇幅设置悬念:老杨为什么两只手好好的,而要用一只手?这样不是故意给自己制造不方便吗?文章最后解开了这个悬念,原来他这样做,是为了给儿子活下去的希望啊!由此我们体会到了老杨对儿子真挚的爱,体会到了老杨的一番苦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语文试题月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