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书为心画——中国书法(第1课时:笔法、结体) 课件(46页PPT) 教学设计、高清作品图、课堂框架、拓展学习-高中美术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书为心画——中国书法(第1课时:笔法、结体) 课件(46页PPT) 教学设计、高清作品图、课堂框架、拓展学习-高中美术人教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书为心画——中国书法》(第1课时:笔法、结体)
拓展学习
学生信息
班级 姓名
拓展学习
井上有一《花》这是一件前卫艺术,而非传统书法。巨幅单字《花》占据画面中央,黑墨粗阔的线条横亘回旋,墨色由浓到淡层层铺开,局部可见渗化、泼点与飞白;四周留白宽阔,黑白对比强烈。仔细观察,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笔法”和“结体”来分析鉴赏一下这副的书法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版权声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科技有
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据相关法律法
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
一、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运营规划,组织
名校名师创作完成的全部原创作品,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
二、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司独家享有信息
网络传播权,其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
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本网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
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使用本网
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
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公司将联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
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
举报电话:400-637-9991
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五、本公司将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关司法机关严厉
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特此声明!
、产士三
深圳市一教育料技有限贵任公司
0307766
21世纪载盲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书为心画——中国书法》
(第1课时:笔法、结体)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作为承载中华文明的文字艺术,汉字在漫长的演进中形成了以线为核心的书写之道,并因独有的美学气质而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鉴赏书法,应从笔法、结体、章法、墨法四个维度入手,观察笔势与结构的内在逻辑。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初步建立对书写规律的认识,体悟书法所蕴含的人文意蕴,提升鉴赏能力与审美品位,进而滋养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
本课面向高一、高二学生。多数学生初步接触过书法,对书体与名家有零散印象,但整体理解偏直观:对专业、系统的书法知识把握不足。本课聚焦“笔法、结体”,学会用规范术语对书法进行描述与判断。同时为后续“章法、墨法”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说出并识别“平动、提按、绞转”的含义与要点,能对应常见书体并举出各自代表作品。概括不同书体的结体特征,能比较不同书家结体差异。
过程与方法:以具体的书法作品做观察分析,使用规范术语完成对书法的作品特征描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以笔法立骨、以结体成形”的审美关系,增强对书法之美的自信与自觉。借井上有一案例认识艺术与生命、时代的关联,树立“向战争说不”的价值立场与真诚表达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别并说明“平动、提按、绞转”的要点及其在楷、行、草等书体中的运用。把握不同书体的结体特点,并用规范术语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将“看到的”转化为“规范术语”,并在临写中掌握运用。在不同书体间协调笔法与结体的关系,实现“以笔法立骨、以结体成形”,避免流于外形描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情景导入:问题情景1:怀素《苦笋贴》为何昔日的平常信件,而今被人们当作一件珍宝收藏进博物馆,成为一件书法作品?问题情景2:汉字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鉴赏?书法介绍:通过书法的狭义定义,介绍书法的书写工具、表现对象、遵循特定的书写方法。 学生观看《苦笋帖》并用一句话思考回答:为什么一封日常信件会因笔法与历史价值而被视为书法珍品。学生思考回答认识:可从笔法、结体、章法、墨法四个方面进行鉴赏。学生通过狭义书法定义认识书法。 以《苦笋贴》导入:“信件何以成珍宝?”顺势明确鉴赏维度及接下来要讲授的内容:笔法、结体、章法、墨法。并用狭义定义初步认识书法,为后续学习建立统一观察框架。
课堂新授 笔法三种笔法:平动、提按、绞转平动:笔与纸的距离不变,没有上下运动。小篆笔法以平动为主。提按:笔有上下运动,有提有按。隶书、楷书兼有平动、提按的笔法。绞转:书写时,笔毫在纸面上旋转运动。行书、草书大量使用绞转。探究与发现1:《白氏草堂记》中的“南”字《麻姑山仙坛记》中的“唐”字 《频有哀祸帖》中的“增”字认真观察笔法示意图,说一说不同的笔法对应的线条有什么不同的特点。探究与发现2:钟繇《贺捷表》颜真卿《麻姑山仙坦记》请认真观察右侧两幅楷书作品,重点关注笔画的起笔和收笔,比较三国时期与唐代的书法作品有何不同。探究与发现3:王羲之《初月贴》王羲之《频有哀祸帖》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中说:“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请认真观察右侧二帖,体会书圣王羲之书法曲线遒美流转、折线劲健挺拔的特点。相关链接:拓本(碑帖、法帖) 学生识别并用一句话概括平动、提按、绞转的要点及其常见对应书体。学生观察三例与示意图,比较并用一句话描述平动、提按、绞转在线条粗细、转折、起收笔上的差异。学生观察两作的起收笔并用一句话概括差异。学生观察二帖并体会,用一句话概括区别。学生认识拓本概念。 以“笔法—不同书体的笔法-同一书体的不同笔法-笔法的丰富变化”层层递进,建立笔法鉴赏与表达的基础框架。通过“书体结体特征、中宫松紧与九宫格、字体演变排序”的递进观察,建立从整体到局部的结构认知。再以“用笔 vs 结字”的辨析引导学生理解两者相辅相成。
结体结体的介绍不同书体的结体特点:甲骨文:摹物状形,结体相对自由小篆:结体端庄,装饰性强隶书:结体方正,横平竖直,字体趋于横扁。楷书:整体上平衡稳定,局部上参差倾斜。行书:结体灵活自由不同书体的结体特点:楷书四大家写的“神”九宫格中宫收紧、中宫放松探究与发现:汉字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到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标准汉字,这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你是否能将上面几种不同的“马”字按照字体演变的顺序排序?探究与发现: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定武兰亭跋》中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他强调用笔的重要性。书法家启功《论书绝句》中说:“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更强调结构的重要性。你怎么认为? 学生识别并用一句话概括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的结体要点。观察楷书四大家的“神”字配九宫格,认识中宫收紧与放松的差异。学生观察不同字体的“马”,并按演变顺序排序。学生用一句话表明立场并简要理由。用笔与结字相辅相成,说明二者怎样共同影响审美与表达。
总结升华 以笔法立骨、以结体成形正如柳公权所言: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理解“以笔法立骨、以结体成形”,并自省书写态度。 引导学生端正的态度。
拓展学习 井上有一《花》这是一件前卫艺术,而非传统书法。巨幅单字《花》占据画面中央,黑墨粗阔的线条横亘回旋,墨色由浓到淡层层铺开,局部可见渗化、泼点与飞白;四周留白宽阔,黑白对比强烈。仔细观察,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笔法”和“结体”来分析鉴赏一下这幅的书法吗? 课后通过查阅资料,或通过教师引导解读尝试理解认识井上有一与其作品《花》。 以井上有一《花》作课外赏读,将“笔法—结体”的所学迁移到当代书写表现,激发兴趣、拓展审美视野,并训练学生把传统技法灵活用于现代表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6张PPT)
(第1课时:笔法、结体)
第5课
书为心画——中国书法
兰亭序(冯承素摹本)(神龙本)(纸本) 王羲之
《苦笋贴》怀素
苦笋和新茶都格外鲜佳,
尽管直接送来。
为何昔日的平常信件,而今被人们当作一件珍宝收藏进博物馆,成为一件书法作品?
你这狂僧,一纸只道“径来”
真不把自己当外人!
苦笋及茗异常佳,
乃可径来。怀素上。
苦笋贴又名“乞茶帖”,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国家一级文物。
内容为唐代书法家怀素曾给朋友写的一封信,短短两行十四个字,言简意赅。
怀素朋友
西汉哲学家扬雄曾说:“书,心画也。”书法是书写者性格、德行、情感的反映。一幅作品,用笔、用墨、结体、章法不同,所显露的精神气象也有差异。鉴赏书法,不仅要体会其中的形式美感,也需体会书写者的精神世界。
汉字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鉴赏?
那就让我们从“笔法”“结体”“章法”“墨法”四个方面入手,一同鉴赏这门古老的艺术——汉字书法。
广义:书法是书写文字的方法。
书法
定义参考南开大学朱彦民老师对书法的解释
明确“用何工具、写什么字、怎么写”
狭义:书法是专指以毛笔、墨水为主要书写工具,以汉字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一定书写方法(诸如正确执笔、合理运笔、点画交接、结构安排、行款处理、墨色变化、章法布局等),书写成的平面造型艺术。
(那是不是我们随便写个字就算书法呢?非也!)
书写工具
笔(毛笔)
墨(墨条、墨汁)
纸(宣纸)
砚(砚台)
宣纸。专供毛笔书画,柔韧洁白且耐久,誉为“纸寿千年”。
宣纸一般分为:生宣、熟宣、半生熟宣
毛笔。中国书写绘画工具,运锋蓄墨、刚柔并济。
常见毛笔分为:羊毫、狼毫、紫毫、兼毫
墨。书写与绘画的色料,以油烟、松烟烟炱为主要原料。
唐代“李墨”名扬,宋后徽州“徽墨”尤负盛名。
砚。俗称砚台,是中国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
四大名砚:洮砚、端砚、歙砚、澄泥砚。
真草千字文(局部) 赵孟頫
表现对象
汉字为主要表现对象
汉字书法
非汉字书法
日本书道 假名书法
越南书法
韩文书法
梵文书法
原来书法不止汉字:从日本假名到梵文,许多文字都能成书法,但我们的学习主线仍以汉字为主。
那是不是用笔墨纸砚写出来的方块字就算是书法了呢?
书法还需通过诸如正确执笔、合理运笔、点画交接、结构安排、行款处理、墨色变化、章法布局等书写方法。
马爸爸的字虽拍出468万天价,但难称“书法作品”
一、笔法
祭侄文稿(纸本) 颜真卿
笔法是写字作画时用笔的方法,也是展现中国书画特有的线条美的主要手段。
笔法
因为毛笔笔毫柔软,所以行笔的角度、速度、力度不同会产生变幻丰富的线条效果。
笔法可以分为三种,即:
平动、提按、绞转
白氏草堂记(纸本) 邓石如
平动
在书写过程中,笔与纸的距离不变,没有上下运动。
小篆笔法以平动为主。小篆主要以中锋用笔,在书写过程中,笔锋始终处于笔画的中间部位。
小篆
提按
笔有上下运动,有提有按。
隶书、楷书兼有平动、提按的笔法,笔画形态不断丰富。
麻姑山仙坛记(局部)(拓本) 颜真卿
曹全碑(局部)(拓本) 佚名
隶书
楷书
绞转
书写时,笔毫在纸面上旋转运动。
行书、草书大量使用绞转,书写出的线条活泼多变。
频有哀祸帖(纸本) 王羲之
草书古诗四帖(局部)(纸本) 张旭
行书
草书
探究与发现
认真观察笔法示意图,说一说不同的笔法对应的线条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三种笔法示意图
《白氏草堂记》中的“南”字
《麻姑山仙坛记》中的“唐”字
《频有哀祸帖》中的“增”字
《白氏草堂记》中的“南”字
白氏草堂记(纸本) 邓石如
藏锋示意图
平动笔法对应线条的特点(小篆为主)
粗细变化小、线条圆匀饱满
转折多圆转,首尾多“藏锋”
墨色均匀、边缘如“管线”,节奏平稳
《麻姑山仙坛记》中的“唐”字
露锋示意图
提按笔法对应线条的特点(楷/隶常用)
粗细对比明显:按则厚、提则细;
顿挫可见,起收处有“露锋”;
转折多见棱角(楷)或波磔起伏(隶),力度感强。
麻姑山仙坛记(局部)(拓本) 颜真卿
《频有哀祸帖》中的“增”字
绞转笔法对应线条的特点(行/草大量使用)
笔锋在纸面旋转,转折处呈“绞丝”痕;
连带多、断续少,速度感强;
枯湿并见、飞白自然,线条活泼多变。
频有哀祸帖(纸本) 王羲之
探究与发现
请认真观察右侧两幅楷书作品,重点关注笔画的起笔和收笔,比较三国时期与唐代的书法作品有何不同。
贺捷表(局部)(拓本) 钟繇
麻姑山仙坛记(局部)(拓本) 颜真卿
贺捷表(局部)(拓本) 钟繇
起笔多露锋(笔尖直接切入)
收笔多顺势出锋(尾部略尖)
整体瘦劲含蓄、带一点隶意
麻姑山仙坛记(局部)(拓本) 颜真卿
起笔多藏锋(逆入顿笔成圆头)
收笔多回锋(圆厚收住)
整体浑厚端稳、顿挫分明。
贺捷表(局部)
(拓本) 钟繇
麻姑山仙坛记(局部)
(拓本) 颜真卿
三国楷书尚在由隶入楷的过渡期,起收偏露锋、较简;
唐代楷书已成熟,起收偏藏锋、圆厚有力。
探究与发现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中说:“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请认真观察右侧二帖,体会书圣王羲之书法曲线遒美流转、折线劲健挺拔的特点。
初月帖(纸本) 王羲之
频有哀祸帖(纸本) 王羲之
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
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释文:在一笔一画之间,笔锋的抬起和按下就能产生多样的起伏变化;在最细微的一点之内,笔毫的轻顿或挫折也能呈现出不同的姿态。)
书谱全卷(局部)(纸本) 孙过庭
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
《频有哀祸帖》中的“何”字
轻启

(粗)

(粗、实)
提锋收笔
(细、飞白)



(细)

粗细起落:同一笔里有“粗—细—粗—细”的交替;
墨色变化:从润到沉,再到末端的微枯飞白;
速度变化:按时缓、提时疾;
转折顿挫:弧转与折回处都有轻顿,不是一条“平拖线”。
频有哀祸帖(纸本) 王羲之
你能在我这一笔里数出
几个“粗—细”变化?
一画以提按为律,粗细、墨色、疾徐、顿挫皆由锋杪。
——是谓“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
(在一笔一画之间,笔锋的抬起和按下就能产生多样的起伏变化。)
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初月帖(局部)(纸本) 王羲之
轻入
微按
回收
轻入
轻顿
提挑
《初月贴》中的“至”
《初月贴》中的“示”
一处以回锋内收,
气息内敛;
虽皆为“点”,衄挫不同,故形态与气息各异。
——这就是“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一处以提锋外挑,
势态外放。
(在最细微的一点之内,笔毫的轻顿或挫折也能呈现出不同的姿态。)
相关链接
镌刻或铸造在石头、金属上的字迹通过拓印的方式转移到纸上而形成的印刷品称为“拓本”。
拓本主要的两个门类是碑拓和法帖。
圣教序(原石、拓本)与阴符经(墨迹)对比 褚遂良
拓本
碑拓
法帖
碑拓是碑碣、摩崖、墓志、造像题记等石刻文字的拓本。
法帖则是将名家墨迹汇集摹刻在石板或木板上,然后拓成墨本并装裱成卷或册的刻帖,成为学习和欣赏前人书法的主要范本。
三希堂法帖(纸本、拓片)与快雪时晴帖(墨迹)对比 王羲之
二、结体
祭侄文稿(拓本) 颜真卿
结体指汉字间的间架结构,每个字点划间的安排与形势的布置。
结体
不同的书体有着不同的结体特点,通过”结体“一起认识每种书体的独特!
摹物状形,结体相对自由
甲骨文是汉字的起源,主要为刀刻于甲骨的“文字”,通常不作为狭义书法的起点。
甲骨文
甲骨文实物及拓本
(同一个”鼎“字都有不同长相)
小篆
石鼓文拓本
结体端庄,装饰性强
石鼓是什么?
石鼓可理解为鼓形的石碑:外形似鼓,本质是刻文的碑,用于镌刻与保存文字,并非乐器,不能敲击发声。功能与普通石碑无异,只因形似而得名“石鼓”。
石鼓
张迁碑拓本
张迁碑拓本局部
结体方正,横平竖直,
字体趋于横扁。
隶书
秦汉间抄写公文的小吏为提高速度,把小篆的圆转笔画改成方折——所谓“破圆为方”,横画拉长、竖画简省,转折改切,慢慢形成横势分明、起收有“波磔”的隶书。
破圆为方
整体上平衡稳定,
局部上参差倾斜。
楷书
颜勤礼碑 颜真卿
颜勤礼碑局部
《颜勤礼碑》中的“论”
结体灵活自由
行书
兰亭序(局部) 王羲之
《兰亭序》中二十余个“之”字形态各异,无一雷同
米芾
李建中
祝允明
孙过庭
李邕
黄庭坚
不同书体,结体不一样;
不同人写的字结体也有差别。
楷书四大家写的“神”
《勤礼碑》中的“神”字
颜真卿
《玄秘塔碑》中的“神”字
柳公权
《胆巴碑》中的“神”字
赵孟頫
《九成宫醴泉铭》中的“神”字
欧阳询
同是楷书、同一个“神”,
四个人写出来的结构却不一样。
你能说出四个人结构的具体不同吗?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被誉为“楷书四大家”。他们把楷书的法度与美感确立为严整、雄厚、清劲、平雅四个坐标,各自的楷书风格被后人称作“欧体、颜体、柳体、赵体”,并成为临摹与教学中最常用的范本。
九宫格
分析书法的结体,首先带你认识书法中的“九宫格”。
左上宫
中上宫
右上宫
左宫
中宫
右宫
左下宫
中下宫
右下宫
中三宫
上三宫
下三宫
九宫格:将字框三等分成 3×3 小格,每格为一“宫”,表示字在方框中的位置单位。用于观察与训练结体的比例、位置、重心、留白。
每一个宫都有自己的名字,其中“中宫”指正中央的那一格。
中宫放松
《勤礼碑》中的“神”字
颜真卿
中宫收紧
《九成宫醴泉铭》中的“神”字
欧阳询
九格中最中间的一格(即中宫)内摆布的笔画较多,因此整个字的结构更为紧凑。人们称其为“中宫收紧”。
与之相反,中宫内摆布的笔画较少,九个格子分布笔画相对均匀,
整个字的结构更为放松。人们称其为“中宫放松”。
探究与发现
从甲骨文到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标准汉字,这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你是否能将上面几种不同的“马”字按照字体演变的顺序排序?
汉字演变——马
的字体演变
石鼓文拓片
曹全碑
十七帖 王羲之
虞恭公碑 欧阳询
戏鸿堂法帖 王羲之
篆书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甲骨文拓片
甲骨文
(西周晚期—秦)
(秦汉之际—东汉)
(西汉末—魏晋)
(东汉末始)
(东汉末始)
(商代晚期)
笔画匀整、线条圆转;小篆完成“书同文”,形体被规范统一。
为便写而“破圆为方”,横势明显,实用性大增,是由篆入今文字的关键一步。
源自隶的快写体,连带多、省笔画,重速度与气脉,偏实用与表现。
法度最严、结构最稳,作为至今的通行正体;教学与印刷多以楷为准。
介于楷与草之间,“快而不乱、活而不散”,成为日常手写最常用的书体。
刻写于甲骨,象形强、结体自由,是汉字早期形态。
(汉字的演变过程)
其中“篆、隶、草、楷、行”五种成熟书体被称为“书法五体”。自秦汉以来法度完备、应用最广,覆盖从规范到快写的主要书写形态,故合称“五体”。
探究与发现
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定武兰亭跋》中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他强调用笔的重要性。书法家启功《论书绝句》中说:“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更强调结构的重要性。你怎么认为?
(释文:书法以用笔为最重要,但结字也必须下功夫。因为结字会随时代传承而变化,唯有用笔之法自古恒常不变。)
(释文:和用笔相比,结字更难;笔画在字里纵横的布置与聚散,才是最紧要的。)
定武兰亭跋-第七跋(纸本) 赵孟頫
论书绝句-九九(纸本) 启功
书法以用笔为上,
而结字亦须用工。
盖结字因时相传,
用笔千古不易。
用笔何如结字难,
纵横聚散最相关。
结构是排兵布阵,结体不明,笔再好也会“散架”。
用笔是根法,千古不易。
用笔更重要还是结构更重要?
这两句话不矛盾。
用笔是根,结字是形:线条没筋骨,结构再讲究也是空架子;结构没分寸,再好的线也会散。
练习上先把中锋行笔、提按顿挫、转折使转打牢,再用九宫格看中宫松紧、左右开合、上下比例,把线条安到对的位置;
鉴赏时也按这个顺序看——先看线质,再看结构,最后看通篇行气与章法。这样才能既写得稳,也写得好看。
《兰亭序》中的“永”字
以笔法立骨、以结体成形
正如柳公权所言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仔细观察,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笔法”和“结体”来分析鉴赏一下这副的书法吗?
拓展学习
花(纸本) 井上有一
这是一件前卫艺术,而非传统书法。巨幅单字《花》占据画面中央,黑墨粗阔的线条横亘回旋,墨色由浓到淡层层铺开,局部可见渗化、泼点与飞白;四周留白宽阔,黑白对比强烈。
东京小学教师出身。以巨幅“一字书”著称(如《花》《風》《愛》等):用大刷与浓墨,一气呵成,强调身体性的用笔(力度、速度、飞白)与极简结体(一个字即整幅画面的骨架与重心)。他把书法从“写字”推进到当代艺术的绘画式表达,影响了后来的行为书写与空间书法。
井上有一(1916–1985)
以生命作笔的一字书家
日本战后前卫书法代表
仔细观察,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笔法”和“结体”来分析鉴赏一下这副的书法吗?
用笔:起笔重按、墨量大,形成积墨与水晕;行笔加速、干湿交替,大片飞白清楚可见;转折处能看到回锋与提按的痕迹,边缘拖丝说明速度变化明显。
结体:单字几乎撑满画面,中宫偏松;整体重心在右下,左上短粗作压、右上最长一笔为主、左下成支点、右下回收作“脚”;黑白对比强,留白把画面站稳。
1945年3月10日东京大空袭,井上有一在横川国民学校值宿,次日从尸体堆中幸存。
此后他把写字当成与生命较劲的行动:不再纠结细枝末节,转向“大字书”和“身体性书写”。巨刷浓墨、一气呵成,追求力度、速度与呼吸。
——让字先有“生命”,再谈好看。
你是不是对前卫的井上有一很不能欣赏?
东京大空袭(纸本) 井上有一
东京大空袭·其一(纸本) 井上有一
(释文:狂奔袭难民,亲庇爱儿儿缒亲,米机杀戮十万人,江东一夜化地狱。)
爱(纸本) 井上有一
向战争说不,为生命作证;
用生命书写艺术,去热爱这炽烈的世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