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1 三角形的内角 第2课时 课件 (共26张PPT)-人教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3.1 三角形的内角 第2课时 课件 (共26张PPT)-人教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十三章 三角形
第2课时
1.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断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发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之间的互逆关系,掌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会运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进行计算.
4.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角性质和判定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应县木塔(全称 “佛宫寺释迦塔”)是中国现存最早、最高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塔.塔高 67 米,经历54 次地震,却能屹立 900 多年,建筑“不倒之谜”就藏在成直角三角形的斗拱结里.
今天,我们就从这座 “建筑奇迹” 中探寻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码古人的数学智慧!
活动一:探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这是我们常用的一副直角三角尺,量一量自己手上的这两把三角尺,其两锐角的度数之和分别是多少?
30°+60°=90°
45°+45°=90°
对任意直角三角形这个结论还成立吗
活动一:探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 ∠C=90°,两锐角的和等于多少呢?
A
B
C
由此,你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呢?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因为 ∠C=90°,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
∠A +∠B+∠C=180°,
即 ∠A +∠B+90°=180°,
所以 ∠A +∠B=90°
活动一:探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A
B
C
几何语言:
在△ABC 中,如果 ∠C =90°,那么 ∠A +∠B =90°. 
直角三角形的表示:直角三角形可以用符号“Rt△”表示,直角三角形ABC 可以写成 Rt△ABC .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注意
Rt△后必须紧跟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大写字母,不能单独使用.
活动一:探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如图①,∠B=∠C=90°,AD 交 BC 于点 O,∠A 与 ∠D 有什么关系
B
A
O
C
D
解法一:(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B=∠C=90°,∴AB // CD.
∴∠A=∠D
解法二:(利用直角三角形和对顶角的性质)
∵∠B=∠C=90°
∴∠A+∠AOB=90°,∠D+∠COD=90°.
∵∠AOB=∠COD,∴∠A=∠D.
图①
活动一:探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如图②,∠B=∠D=90°,AD 交BC于点O,∠A与∠C有什么关系 请说明理由.
解:∠A=∠C. 理由如下:
∵∠B=∠D=90°,
∴∠A+∠AOB=90°,∠C+∠COD=90°.
∵∠AOB=∠COD,
∴∠A=∠C.
图②
活动一:探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图②
观察图①和图②,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B
A
O
C
D
图①
模型思想:“8字模型”
∠A+∠B=∠C+∠D.
∠A=∠D.
活动二:探究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 试说明理由.
如图,在△ABC中, ∠A +∠B=90° , 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吗?
A
B
C
在△ABC中,
因为 ∠A +∠B +∠C=180°,
又 ∠A +∠B=90°,
所以∠C=90°.
即△ABC是直角三角形.
活动二:探究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几何语言:在△ABC 中,
∵ ∠A +∠B =90°,
∴ △ABC 是直角三角形.
注意
在直角三角形中,若已知一个锐角或者两个锐角之间的关系,可以直接运用两个锐角互余求解,不需要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A
B
C
活动二:探究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若∠ACD=∠B,∠ACB=90°,则CD是△ACB 的高吗 为什么
C
A
B
D
在△ABC中,
因为 ∠ACB=90°,所以∠A +∠B=90°,
又因为∠ACD=∠B,
所以∠A +∠ACD=90°,
所以∠ADC =90° ,
所以CD是△ACB 的高.
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活动二:探究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若∠ACD=∠B,CD AB,△ACB 为直角三角形吗 为什么
C
A
B
D
在△ACD中,
因为 CD AB,所以∠A +∠ACD=90°,
又因为∠ACD=∠B,
所以∠A +∠B=90°,
所以△ACB 为直角三角形.
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例1 如图,∠C=∠D=90°,AD,BC相交于点 E. 比较∠CAE与∠DBE 的大小.
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AEC= ∠BED,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解即可.
教材
例题
解:在Rt△ACE中,∠CAE=90 °– ∠AEC.
在Rt△BDE中, ∠DBE=90 °– ∠BED.
∵ ∠AEC= ∠BED,
∴ ∠CAE= ∠DBE.
例2 如图,在△ABC中,∠A=90°,D,E分别是AB,AC上的点,已知∠ADE+∠C=90°.
(1)试说明DE // BC.
(2)若EF平分∠DEC,∠B=56°,求∠DEF的度数.
经典例题
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性质得∠B+∠C=90°,再根据∠ADE+∠C=90°得∠B=∠ADE,然后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得出结论;
(1)证明:在△ABC中,∠A=90°,
∴∠B+∠C=90°,
∵∠ADE+∠C=90°
∴∠B=∠ADE.
∴DE // BC.
例2 如图,在△ABC中,∠A=90°,D,E分别是AB,AC上的点,已知∠ADE+∠C=90°.
(2)若EF平分∠DEC,∠B=56°,求∠DEF的度数.
经典例题
分析:(2)先求出∠C=34°,再根据(1)的结论求出
∠DEC的度数,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出∠DEF的度数.
(2)解:∵∠B=56°,
∠B+∠C=90°,
∴∠C=90°-∠B=34°.
由(1)可知:DE // BC,
∴∠DEC+∠C=180°.
教材
练习
1.如图,在△ABC中,∠ACB=90°,CD AB,垂足为D,∠ACD 与∠B 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C
A
B
D
解:在△ABC中,
因为 ∠ACB=90°所以∠A +∠B=90°,
在△ACD中,
因为CD AB,所以 ∠ADC=90°,
所以∠A +∠ACD=90°,
所以∠ACD =∠B .
同角的余角相等.
教材
练习
A
C
B
D
E
(
(
1
2
解:在Rt△ABC中,
∠2+ ∠A=90 °.
∵ ∠1= ∠2,
∴∠1 + ∠A=90 °.
∴△ADE是直角三角形.
2.如图,在△ABC中,∠C=90 °,点D,E分别在边AB,AC上, 且∠1= ∠2,△ADE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限时训练
1. 具备下列条件的△ABC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A+∠B=∠C
B.∠A–∠B=∠C
C.∠A:∠B:∠C=1:2:3
D.∠A=∠B=3∠C
D
分析: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已知条件,计算出最大的角再判断△ABC的形状.
D项中,∠A=∠B=3∠C,即7∠C=180°,三个角没有90°的角,故不是直角三角形.
限时训练
3.如图,在△ABC中,∠B=80°,∠C=40°,AE平分∠BAC,AD是BC边上高,则∠DAE的度数是 .
20°
2. 如图,已知直线l1//l2,AB CD于点D,∠2=40°,则∠1的度数是( )
A.40° B.45° C.50° D.60°
C
分析:根据∠B=80°,∠C=40°,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BAC=60°.结合角的平分线和高线的定义,得到∠CAE=30°,∠ADC=90°,∠CAD=50°.根据∠DAE=∠CAD-∠CAE解答即可.
限时训练
A
B
C
D
E
M
证明:∵AD是BC边上的高,
∴∠DMC+∠DCM=90°.
∵∠DMC=∠AME,∠DCM=∠MAE.
∴∠AME+∠MAE=90°.
∴∠AEM=90°.
∴△ACE是直角三角形.
4.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点E是AB边上的一点,CE交AD于点M,且∠DCM=∠MAE. 求证:△ACE是直角三角形.
限时训练
5. 如图,在△ABC中, ACB=90°,CD为AB边上的高,BE平分 ABC,分别交CD,AC于点F,E.
(1)若 CEF=62°,求 A的度数;
(2)证明: CFE= CEF.
(1)解:∵ ACB=90°, CEF=62°,
∴ CBE=28°
∵BE平分 ABC,
∴ ABC=2×28°=56°.
∴ A=90°- ABC=90°-56°=34°.
限时训练
5. 如图,在△ABC中, ACB=90°,CD为AB边上的高,BE平分 ABC,分别交CD,AC于点F,E.
(2)证明: CFE= CEF.
(2)证明:如右图:
∵ ACB=90°
∴ 1+ 3=90°
∵CD AB
∴ 2+ 4=90°
又∵BE平分 ABC,
∴ 1= 2,
∴ 3= 4.
∵ 4= 5,
∴ 3= 5,
∴ CFE= CEF.
性质
判定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任务:一部分学生收集生活中至少 5 个直角三角形的物品,使用量角器测量除直角外的两个锐角的度数,记录测量结果,并计算它们的度数之和,验证“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这一性质;其他学生制作一些三角形纸片,其中部分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为 90°(但不标注角度数值),随机抽取一张三角形纸片,用量角器测量三个角的度数.记录每次测量和判断的结果,分析当两个角互余时,第三个角的度数情况.
实践作业:生活中的直角三角形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