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课 程 目 标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完成表格)1.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时期 背景 备注中古前期 传统选官制度弊端 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中古后期 国王权力扩大,恩赐官爵制得到加强近代前期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先后形成个人赡徇制和政党分肥制近代后期 工业革命发展需要 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整体社会发展趋势 民众教育程度提高;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强烈【归纳】文官制度首先在英国出现的原因①英国较早经历资产阶级革命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②出现早期启蒙思想。③书面考试在英国较早出现。④工业革命在英国最早开展和完成,推动了社会事务的扩大。2.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英国最早建立 18世纪初 萌芽:规定除大臣以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19世纪初 开始:设立常务次官(文官)的职位,不受党派影响1854年 奠基:提出《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1855年 机构:建立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1870年 确立:规定文官职位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其他国家 1883年 美国建立了文官制度二战后 法国、德国和日本等最终建立【概念】文官与文官制度文官:也称“公务员”。广义泛指经过公开考试被政府择优录用,在行政机构中长期固定地担任文职工作并具有一定等级的工作人员。狭义专指其中的事务官。文官制度:西方一些国家对公务员制度的一种称呼。二战后,一些国家将文官制度改为公务员制度。【概念】政务官与事务官相对。西方国家政府中由委任产生、随着政府的更迭而进退的高级官员。例如:英国内阁成员,美国总统、州长、议员及其他行政首脑有权任命的官员。不同于以前的封建官僚由君主指定并效忠君主,政务官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下不同政治集团利益的代表。他们负责制定国家政策,掌握国家的大政方针。3.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特点 考试录取 符合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录用政治中立 文官不得以公职身份参与政治活动,必须忠实执行政务官的政策,完成本职工作职务常任 不属于任期制,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考核机制 文官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影响 积极方面 ①规范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政治和管理的分离②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消极方面 ①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②文官人数膨胀,增加国家财政负担③文官层次越多,越影响政府工作效率【拓展】认识文官的政治中立政治中立原则是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必要补充。因为选民往往通过执政党的更替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愿望和利益要求,但执政党经常更迭容易引起国家政策的中断及政府机关工作效率的下降。文官政治中立就是为了消除以上弊端,保证政府政策及行政管理的连续性,提高工作效率。核心探究1. 【思考点】为什么说工业革命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立?答案: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事务也日益繁杂,公共服务类的事务急剧增多,需要有学识、有能力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法治开始取代人治,对国家治理人才的要求已经逐渐摆脱党派利益之争。另外,平等参政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资产阶级也需要扩大统治基础。2. 【学习之窗】1. 通过建立适当的考试系统,选拔能干的人才从事公共服务。2. 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晋升,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得到最高奖励,以此鼓励公共服务人员勤勉的工作态度和进取心。[《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1854年)]阅读史料,想一想:这份报告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答案:从史料中可知,这份报告是为建立常任文官制度而作,目的是选拔能够胜任公共服务工作的人才,认为应该通过公开竞争考试选拔人才,要建立完整的奖罚制度来激励文官的工作。因此,这份报告的核心思想是考试录用,奖励能者。3. 【史料阅读】5. 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6. 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1883年通过的美国文官法案)史料体现了西方文官制度的什么原则?答案:体现了文官的政治中立原则,包括个人和政治团体对文官,或文官对个人和政治团体。4. 【历史纵横】英国文官的退休和晋升制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逐步建立了文官退休制度,解除了文官的后顾之忧。英国还建立了统一的文官等级制度,不同等级的文官可以根据功绩和资历得到晋升。据史料并结合所学,谈谈这些制度的积极作用。答案:能够吸收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进入政府管理队伍,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提高国家治理能力。5. 【问题探究】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玛格丽特·撒切尔著,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资产阶级立宪国家的历史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明,更换部长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同地主和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各方面都依附他们。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不能不是老样子的。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列宁全集》第三十二卷)阅读史料,谈谈你对西方文官制度的看法。答案:这两段材料出自立场不同的作者,观点自然不同。撒切尔夫人作为英国资产阶级政治家,站在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的角度,充分肯定文官制度的积极作用。列宁作为无产阶级政治家,对资产阶级统治的实质有充分的认识。总之,文官制度是有阶级性的,在资本主义国家,文官执行资产阶级政治家制定的政策,是资本主义统治的工具。但是,也不能否认,由于文官的职业性和专业性,他们确实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并促进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6. 【学习拓展】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文官制度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答案:①扩大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基础,有利于巩固和加强资本主义统治。②有利于文官选用和管理的专业化和规范化。③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④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历史解释】比较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和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不同 角度 科举制 文官制度经济根源 小农经济的产物 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阶级属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考试内容 以儒家思想为主 以实用知识为主价值取向 忠、孝、廉、节 自由、平等、博爱、公平相同 录取原则 公开考试、择优录取选拔标准 考试成绩、才能1. (2023浙江高考)18世纪,无论是英国还是欧洲大陆,社会上层和知识界都曾有人对中国的法律制度、科举选拔制度等称道不已,然而他们的赞赏之情,却始终未能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其根本原因在于( )A. 赞赏者没有足够实权和影响力B. 这些制度不适合欧洲变革需要C. 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模糊不清D. 中西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差异【答案】 B【解析】 中国古代诸多制度受到欧洲社会推崇,但没有转变为欧洲的现实制度,根本原因是当时欧洲处于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下,需要的是民主和法治,故选B项;赞赏者是社会上层和知识界,排除A项;C项问题存在,但不是根本原因;文化差异并不能阻挠制度的借鉴和学习,排除D项。本 课 小 结【课时作业】1. (2025潍坊期中)1701年英国议会颁布《王位继承法》,规定:“从汉诺威王朝以后,凡领取皇家薪俸和养老金的官员都不得成为议员。政治各部门除极少数高级官员外,不许其他官员参加党派的政治活动。”以上规定( )A. 规范了事务官的选拔与管理B. 确保了国家政治决策的正确性C. 排斥了英国政党政治的影响D. 有助于维护政府工作的稳定性【答案】 D【解析】 通过限制领取皇家薪俸和养老金的官员成为议员,以及限制大部分官员参与党派政治活动,可以减少政治纷争和利益冲突,从而有助于维护政府工作的稳定性,故选D项;事务官设立于19世纪初,排除A项;政治决策的正确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决策者的智慧、经验和外部环境等,排除B项;题目中的规定只是限制了官员参与党派政治活动,政党仍然在英国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排除C项。2. (2025黑龙江期中)1702年,英国剑桥大学首次使用试卷对学生进行考试。后来,牛津大学也开始实行书面考试。185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职员任用方面采用了书面考试录用的方法。这些措施( )A. 反映了近代教育的兴盛B. 源于工业资本主义的推动C. 照搬了科举制度的程序D. 促进英国选官制度的变革【答案】 D【解析】 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书面考试选拔职员,这一变革体现了对传统选官制度的改进,使之更客观、公正和透明。这与当时英国社会对公平、效率和专业性的追求相符,故选D项;仅凭试卷考试不能全面代表近代教育的兴盛,因为教育兴盛涉及多方面因素,排除A项;1702年英国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排除B项;英国的考试选拔制度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能与科举制度等同,排除C项。3. (2025郑州期中)1860年,英国议会成立文官录用调查委员会,对5年来文官制度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全面调查并总结经验教训,重新提出了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的建议。英国议会的这一做法( )A. 标志着文官制度的建立B. 促进了文官制度的改革C. 使王权遭到了严重削弱D. 消除了英国宪政的弊端【答案】 B【解析】 英国议会成立调查委员会,总结文官制度经验并建议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以改进和完善文官制度,消除弊端,推动其向公平、公正、合理方向发展,B项正确;材料表明议会不断审视和改进制度,但不能视为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排除A项;此时君主立宪制下国王并不掌握实际统治权,排除C项;文官制度的改进与英国宪政是不同范畴,D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4. (2025江西期末)19世纪,英国建立起文官制度,英文中“文官”(CIVIL SERVICE),确切的翻译应当是“政府民事服务”或“国家非军事服务”的工作人员。据此可知,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A. 体现了平民化的特征B. 适应了工业化的要求C. 满足了殖民化的需要D. 融入了新的时代内涵【答案】 D【解析】 材料说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强调为民服务,由此可见英国近代文官制度融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故选D项;西方文官制度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平民化”说法错误,排除A项;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但材料主旨强调的是文官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排除B项;文官制度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是保障政府工作的稳定和持续,而非出于殖民化的目的,排除C项。5. (2025南通调研)英国前内阁秘书长特伦德曾言:“他(内阁秘书长)可不是首相的私人仆从……这个人需要相对超脱:不能在部门的斗争中选边站,要确保每一个部门的立场都能获得平等关注。还得应对无穷无尽工作中的波折,竭尽全力让工作回到正轨。”这番言论表明( )A. 内阁秘书长掌握实际权力B. 政府行政效率低下C. 文官制度政治中立的特点D. 官僚集团党争严重【答案】 C【解析】 据材料描述,内阁秘书长属于文官范畴,英国的文官制度具有考试录用、中立、常任等特点,故选C项;内阁秘书属于事务官,并非执政官,不掌握实际权力,排除A项;英国在文官制度的运行下,每个文官分工明确,有利于政府行政效率提高,排除B项;文官不能参与党争,保持中立,不能据此反映官僚集团党争严重,排除D项。6. (2025贵阳期末)19世纪,英国的文官选拔公开考试制度已经确立。但是需要专业知识与技术的职位和高级管理人员仍然可由部门首脑直接任命,这导致各种利益集团不可避免地出现“搭便车”现象。由此可见,英国( )A. 行政管理的效度仍然不高B. 文官任用制度需进一步完善C. 职业的官僚体系已经建立D. 政府选拔任用官员公平公正【答案】 B【解析】 对于一些专业人才和高级管理人员依然由首脑直接任命,因此出现了利益集团暗箱操作的情况,说明文官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选官制度,无法推知行政机构的办事效率,排除A项;英国政府的官员不仅来自文官,仅从文官制度不能得出“官僚体系”已经建立的结论,排除C项;“搭便车”体现出选拔官员时存在不公平的现象,排除D项。7. (2025洛阳期中)1790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时只有官员300多人,1900年增加至20.8万人,1930年达到58.5万人,至1970年,文职人员数量增至300万,联邦机构达2 000多个。这一现象( )A. 源于政府职能不断扩大B. 使文官放弃政治中立原则C. 降低政府工作的连续性D. 反映出文官改革的必要性【答案】 A【解析】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等,美国联邦政府管理职能急剧扩展,其管理的事务越来越复杂,文官数量的增多适应了政府职能扩大的需要,A项正确;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级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排除B项;文官制度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排除C项;材料仅表述了文官数量随时代发展逐渐增多,并没有体现文官改革的必要性,且“联邦机构达2 000多个”的叙述也不是文官改革的范畴,排除D项。8. (2025潍坊期末)下图所示为1923—1950年间美国政府采取的文官考核措施。这些措施旨在( )◆1923年,成立联邦人事分类委员会,建立系统的分类考绩制度。◆1924—1935年,提出采用“图评价尺度法”来对公务员绩效进行量化评价。◆1950年,对公务员的考核内容、方法和等级作出详细规定。A. 提升政府行政的有效性B. 完善文官考核制度C. 增强政府工作的稳定性D. 杜绝官员贪污腐败【答案】 A【解析】 材料涉及对美国政府官员工作的考核方法的完善,目的在于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政府行政的有效性,故选A项;材料中是完善文官考核制度的具体做法,因此不是材料所述内容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材料涉及对政府官员工作的考核方法的完善,考核完善是为了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会增强政府工作的稳定性,排除C项;“杜绝”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9. 下表所示为1968年前后英国文官制度演变情况。这种变化( )1968年前 政府按官员承担责任大小和官阶高低把文官分为行政人员、执行人员、专业和科学技术人员、办事员、助理办事员和勤杂人员六个等级1968年后 实行以职业划分为基础的统一的等级结构,包括十类(综合、科学、专业技术、秘书类、社会安全、训练、法律、警察、研究和资料处理等)A. 明确了文官的权利义务B. 细化了政府的管理职能C. 强调了文官的职业道德D. 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答案】 B【解析】 1968年后的英国文官制度更加强调职业分类和细化的等级结构,反映了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和政府管理职能进一步规范化的趋势,故选B项;文官权利义务的明确化主要由相关文官法律所规定,排除A项;材料只是介绍了英国文官的分类,并未体现职业道德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文官分类的规范化有利于规范政府的行政职能,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排除D项。10. (2025肇庆期末)1978年,《文官制度改革法》对美国部分官员的工资作出规定,官员工资由“基本工资”和“可比性工资”组成,且后者数额由工作成绩来决定。一些关心文官制度改革的人士认为,“可比性工资制”有助于克服文官队伍中的碌碌无为的腐朽作风,因此应推广到各类工资制度中去。这一举措有利于 ( )A. 提高政治决策的科学性B. 保证文官队伍的廉洁性C. 增强文官工作的积极性D. 确保政府文官的中立性【答案】 C【解析】 由“可比性工资”基于工作成绩决定可知,该举措提升了文官的工作积极性,故选C项。11. (2025揭阳期中)1978年,美国政府进行文官制改革,设立“功绩制保护委员会”,该机构的主要职责之一是为“对抗滥用职权和不公正待遇的文员”提供保护;这场改革还强调实行“功绩工资制”。这些举措出台的主要背景是,此前美国( )A. 冗官加剧财政负担 B. 文官系统腐败低效C. 权力中心不断下移 D. 三权分立出现裂痕【答案】 B【解析】 设立“功绩制保护委员会”为对抗滥用职权和不公正待遇的文员提供保护,能够整治腐败现象;实行“功绩工资制”可以激励文官积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这一系列改革措施是针对文官系统腐败低效的背景而出台的,故选B项;材料未提及冗官加剧财政负担相关内容,排除A项;美国权力中心主要在联邦政府层面,且美国权力中心并没有不断下移,C项与史实不符;美国三权分立体制是其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材料中所描述的文官制改革主要是针对文官系统内部的问题,如腐败和低效等,排除D项。12. (2025沈阳期末)20世纪70年代,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大力改革英国文官制度,探索以文官合同雇佣制取代终身雇佣制。这一做法( )A. 导致文官队伍逐渐精英化B. 易导致文官队伍人浮于事C. 最终确立了英国文官制度D. 旨在增进文官体制的活力【答案】 D【解析】 据材料信息,撒切尔夫人改革文官制度,采用合同雇佣制取代终身雇佣制,旨在通过更加灵活的雇佣方式激发文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从而增进文官体制的活力,故选D项;合同雇佣制并不直接等同于精英化,排除A项;合同雇佣制实际上是为了提高文官的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减少人浮于事的现象,排除B项;英国文官制度早在撒切尔夫人改革之前就已经确立,这一选项混淆了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排除C项。13. (2025梅州期末)“这支官吏队伍……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这一论述( )A. 指出了西方文官制度带有阶级性B. 肯定了文官政治中立性C. 认为西方文官制度滋生官僚习气D. 全面否定西方文官制度【答案】 A【解析】 根据“‘公’务特权”可知,材料说的是公务员制度,从“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他的代理人”可知,西方的公务员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故选A项;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是表面现象,材料主旨表达的是西方文官制度带有阶级性,是资产阶级的代理人,排除;D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14.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美国的早期两党制形成后,选拔文官的党派性倾向日益明显。杰克逊总统执政时期,提出一套轮流任职理论。但是,轮流任职很快就演变为把公职视为战利品——赃物,用来犒劳竞选中出钱卖力的忠实党徒(不论其是否称职),也就是所谓的分赃制。19世纪后期,美国成为工农业大国,政府事务相应增多。工业化时代对财富的疯狂追求,使无法可依的分赃制愈演愈烈,给美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美国内战以后,具有创新和实验精神的美国知识分子决心从文官任命入手改革文官制度,用功绩制取代分赃制。美国舆论界随即鼓动文官制度改革,一些议员也仿效英国文官制度提出改革议案。这样,美国文官改革运动就拉开了序幕。1881年,加菲尔德总统遇难后,美国掀起了文官改革运动的高潮。人们在总统遇刺这一事实面前,看清了分赃制的危害,在思想观念上转向赞成改革。继任的阿瑟总统在次年元月签署了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即1883年文官法。《彭德尔顿法》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成立文官委员会,负责制定文官规则和组织文官选拔考试;第二,关于文官的选拔,实行公开竞争考试,择优任命;第三,文官政治中立、常任,即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性政治活动。——摘编自黄贤全《美国知识分子与现代文官制度的形成》(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8分)答案:原因:原有文官体制弊端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工业化时代政府事务增多;美国知识分子的推动作用;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示范作用;加菲尔德总统遇刺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任答四点,8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的特点。(6分)答案:特点:以立法形式确立;由专门的机构负责选拔;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文官政治中立,任期不受政党竞选影响。(任答三点,6分)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课 程 目 标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完成表格)1.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时期 背景 备注中古前期 传统选官制度弊端 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中古后期 国王权力扩大,恩赐官爵制得到加强近代前期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先后形成个人赡徇制和 制近代后期 工业革命发展需要 急剧扩展整体社会发展趋势 民众教育程度提高;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强烈【归纳】文官制度首先在英国出现的原因①英国较早经历资产阶级革命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②出现早期启蒙思想。③书面考试在英国较早出现。④工业革命在英国最早开展和完成,推动了社会事务的扩大。2.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最早建立 18世纪初 萌芽:规定除大臣以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19世纪初 开始:设立常务次官(文官)的职位,不受党派影响1854年 奠基:提出《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1855年 机构:建立 ,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1870年 确立:规定文官职位通过公开竞争 择优录取其他国家 1883年 建立了文官制度二战后 法国、德国和日本等最终建立【概念】文官与文官制度文官:也称“公务员”。广义泛指经过公开考试被政府择优录用,在行政机构中长期固定地担任文职工作并具有一定等级的工作人员。狭义专指其中的事务官。文官制度:西方一些国家对公务员制度的一种称呼。二战后,一些国家将文官制度改为公务员制度。【概念】政务官与事务官相对。西方国家政府中由委任产生、随着政府的更迭而进退的高级官员。例如:英国内阁成员,美国总统、州长、议员及其他行政首脑有权任命的官员。不同于以前的封建官僚由君主指定并效忠君主,政务官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下不同政治集团利益的代表。他们负责制定国家政策,掌握国家的大政方针。3.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特点 考试录取 符合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录用政治 文官不得以公职身份参与政治活动,必须忠实执行政务官的政策,完成本职工作职务 不属于任期制,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考核机制 文官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影响 积极方面 规范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 的分离②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 的提高消极方面 ①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②文官人数膨胀,增加国家财政负担③文官层次越多,越影响政府工作效率【拓展】认识文官的政治中立政治中立原则是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必要补充。因为选民往往通过执政党的更替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愿望和利益要求,但执政党经常更迭容易引起国家政策的中断及政府机关工作效率的下降。文官政治中立就是为了消除以上弊端,保证政府政策及行政管理的连续性,提高工作效率。核心探究1. 【思考点】为什么说工业革命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立?2. 【学习之窗】1. 通过建立适当的考试系统,选拔能干的人才从事公共服务。2. 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晋升,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得到最高奖励,以此鼓励公共服务人员勤勉的工作态度和进取心。[《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1854年)]阅读史料,想一想:这份报告的核心思想是什么?3. 【史料阅读】5. 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6. 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1883年通过的美国文官法案)史料体现了西方文官制度的什么原则?4. 【历史纵横】英国文官的退休和晋升制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逐步建立了文官退休制度,解除了文官的后顾之忧。英国还建立了统一的文官等级制度,不同等级的文官可以根据功绩和资历得到晋升。据史料并结合所学,谈谈这些制度的积极作用。5. 【问题探究】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玛格丽特·撒切尔著,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资产阶级立宪国家的历史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明,更换部长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同地主和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各方面都依附他们。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不能不是老样子的。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列宁全集》第三十二卷)阅读史料,谈谈你对西方文官制度的看法。6. 【学习拓展】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文官制度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历史解释】比较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和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不同 角度 科举制 文官制度经济根源 小农经济的产物 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阶级属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考试内容 以儒家思想为主 以实用知识为主价值取向 忠、孝、廉、节 自由、平等、博爱、公平相同 录取原则 公开考试、择优录取选拔标准 考试成绩、才能1. (2023浙江高考)18世纪,无论是英国还是欧洲大陆,社会上层和知识界都曾有人对中国的法律制度、科举选拔制度等称道不已,然而他们的赞赏之情,却始终未能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其根本原因在于( )A. 赞赏者没有足够实权和影响力B. 这些制度不适合欧洲变革需要C. 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模糊不清D. 中西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差异本 课 小 结【课时作业】1. (2025潍坊期中)1701年英国议会颁布《王位继承法》,规定:“从汉诺威王朝以后,凡领取皇家薪俸和养老金的官员都不得成为议员。政治各部门除极少数高级官员外,不许其他官员参加党派的政治活动。”以上规定( )A. 规范了事务官的选拔与管理B. 确保了国家政治决策的正确性C. 排斥了英国政党政治的影响D. 有助于维护政府工作的稳定性2. (2025黑龙江期中)1702年,英国剑桥大学首次使用试卷对学生进行考试。后来,牛津大学也开始实行书面考试。185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职员任用方面采用了书面考试录用的方法。这些措施( )A. 反映了近代教育的兴盛B. 源于工业资本主义的推动C. 照搬了科举制度的程序D. 促进英国选官制度的变革3. (2025郑州期中)1860年,英国议会成立文官录用调查委员会,对5年来文官制度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全面调查并总结经验教训,重新提出了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的建议。英国议会的这一做法( )A. 标志着文官制度的建立B. 促进了文官制度的改革C. 使王权遭到了严重削弱D. 消除了英国宪政的弊端4. (2025江西期末)19世纪,英国建立起文官制度,英文中“文官”(CIVIL SERVICE),确切的翻译应当是“政府民事服务”或“国家非军事服务”的工作人员。据此可知,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A. 体现了平民化的特征B. 适应了工业化的要求C. 满足了殖民化的需要D. 融入了新的时代内涵5. (2025南通调研)英国前内阁秘书长特伦德曾言:“他(内阁秘书长)可不是首相的私人仆从……这个人需要相对超脱:不能在部门的斗争中选边站,要确保每一个部门的立场都能获得平等关注。还得应对无穷无尽工作中的波折,竭尽全力让工作回到正轨。”这番言论表明( )A. 内阁秘书长掌握实际权力B. 政府行政效率低下C. 文官制度政治中立的特点D. 官僚集团党争严重6. (2025贵阳期末)19世纪,英国的文官选拔公开考试制度已经确立。但是需要专业知识与技术的职位和高级管理人员仍然可由部门首脑直接任命,这导致各种利益集团不可避免地出现“搭便车”现象。由此可见,英国( )A. 行政管理的效度仍然不高B. 文官任用制度需进一步完善C. 职业的官僚体系已经建立D. 政府选拔任用官员公平公正7. (2025洛阳期中)1790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时只有官员300多人,1900年增加至20.8万人,1930年达到58.5万人,至1970年,文职人员数量增至300万,联邦机构达2 000多个。这一现象( )A. 源于政府职能不断扩大B. 使文官放弃政治中立原则C. 降低政府工作的连续性D. 反映出文官改革的必要性8. (2025潍坊期末)下图所示为1923—1950年间美国政府采取的文官考核措施。这些措施旨在( )◆1923年,成立联邦人事分类委员会,建立系统的分类考绩制度。◆1924—1935年,提出采用“图评价尺度法”来对公务员绩效进行量化评价。◆1950年,对公务员的考核内容、方法和等级作出详细规定。A. 提升政府行政的有效性B. 完善文官考核制度C. 增强政府工作的稳定性D. 杜绝官员贪污腐败9. 下表所示为1968年前后英国文官制度演变情况。这种变化( )1968年前 政府按官员承担责任大小和官阶高低把文官分为行政人员、执行人员、专业和科学技术人员、办事员、助理办事员和勤杂人员六个等级1968年后 实行以职业划分为基础的统一的等级结构,包括十类(综合、科学、专业技术、秘书类、社会安全、训练、法律、警察、研究和资料处理等)A. 明确了文官的权利义务B. 细化了政府的管理职能C. 强调了文官的职业道德D. 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10. (2025肇庆期末)1978年,《文官制度改革法》对美国部分官员的工资作出规定,官员工资由“基本工资”和“可比性工资”组成,且后者数额由工作成绩来决定。一些关心文官制度改革的人士认为,“可比性工资制”有助于克服文官队伍中的碌碌无为的腐朽作风,因此应推广到各类工资制度中去。这一举措有利于 ( )A. 提高政治决策的科学性B. 保证文官队伍的廉洁性C. 增强文官工作的积极性D. 确保政府文官的中立性11. (2025揭阳期中)1978年,美国政府进行文官制改革,设立“功绩制保护委员会”,该机构的主要职责之一是为“对抗滥用职权和不公正待遇的文员”提供保护;这场改革还强调实行“功绩工资制”。这些举措出台的主要背景是,此前美国( )A. 冗官加剧财政负担 B. 文官系统腐败低效C. 权力中心不断下移 D. 三权分立出现裂痕12. (2025沈阳期末)20世纪70年代,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大力改革英国文官制度,探索以文官合同雇佣制取代终身雇佣制。这一做法( )A. 导致文官队伍逐渐精英化B. 易导致文官队伍人浮于事C. 最终确立了英国文官制度D. 旨在增进文官体制的活力13. (2025梅州期末)“这支官吏队伍……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这一论述( )A. 指出了西方文官制度带有阶级性B. 肯定了文官政治中立性C. 认为西方文官制度滋生官僚习气D. 全面否定西方文官制度14.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美国的早期两党制形成后,选拔文官的党派性倾向日益明显。杰克逊总统执政时期,提出一套轮流任职理论。但是,轮流任职很快就演变为把公职视为战利品——赃物,用来犒劳竞选中出钱卖力的忠实党徒(不论其是否称职),也就是所谓的分赃制。19世纪后期,美国成为工农业大国,政府事务相应增多。工业化时代对财富的疯狂追求,使无法可依的分赃制愈演愈烈,给美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美国内战以后,具有创新和实验精神的美国知识分子决心从文官任命入手改革文官制度,用功绩制取代分赃制。美国舆论界随即鼓动文官制度改革,一些议员也仿效英国文官制度提出改革议案。这样,美国文官改革运动就拉开了序幕。1881年,加菲尔德总统遇难后,美国掀起了文官改革运动的高潮。人们在总统遇刺这一事实面前,看清了分赃制的危害,在思想观念上转向赞成改革。继任的阿瑟总统在次年元月签署了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即1883年文官法。《彭德尔顿法》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成立文官委员会,负责制定文官规则和组织文官选拔考试;第二,关于文官的选拔,实行公开竞争考试,择优任命;第三,文官政治中立、常任,即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性政治活动。——摘编自黄贤全《美国知识分子与现代文官制度的形成》(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8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的特点。(6分)(共39张PPT)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课 程 目 标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1.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时期 背景 备注中古前期 传统选官制度弊端 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____________中古后期 国王权力扩大,恩赐官爵制得到加强近代前期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先后形成个人赡徇制和____________制近代后期 工业革命发展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急剧扩展整体社会发展趋势 民众教育程度提高;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强烈封建领主政党分肥国家管理职能【归纳】文官制度首先在英国出现的原因①英国较早经历资产阶级革命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②出现早期启蒙思想。③书面考试在英国较早出现。④工业革命在英国最早开展和完成,推动了社会事务的扩大。2.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______最早建立 18世纪初 萌芽:规定除大臣以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19世纪初 开始:设立常务次官(文官)的职位,不受党派影响1854年 奠基:提出《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1855年 机构:建立_______________,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1870年 确立:规定文官职位通过公开竞争______择优录取其他国家 1883年 ______建立了文官制度二战后 法国、德国和日本等最终建立英国文官委员会考试美国【概念】文官与文官制度文官:也称“公务员”。广义泛指经过公开考试被政府择优录用,在行政机构中长期固定地担任文职工作并具有一定等级的工作人员。狭义专指其中的事务官。文官制度:西方一些国家对公务员制度的一种称呼。二战后,一些国家将文官制度改为公务员制度。【概念】政务官与事务官相对。西方国家政府中由委任产生、随着政府的更迭而进退的高级官员。例如:英国内阁成员,美国总统、州长、议员及其他行政首脑有权任命的官员。不同于以前的封建官僚由君主指定并效忠君主,政务官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下不同政治集团利益的代表。他们负责制定国家政策,掌握国家的大政方针。3.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特点 考试录取 符合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录用政治______ 文官不得以公职身份参与政治活动,必须忠实执行政务官的政策,完成本职工作职务______ 不属于任期制,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考核机制 文官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影响 积极方面 ①规范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___________ 的分离②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_________________的提高消极方面 ①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②文官人数膨胀,增加国家财政负担③文官层次越多,越影响政府工作效率中立常任政治和管理国家治理水平【拓展】认识文官的政治中立政治中立原则是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必要补充。因为选民往往通过执政党的更替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愿望和利益要求,但执政党经常更迭容易引起国家政策的中断及政府机关工作效率的下降。文官政治中立就是为了消除以上弊端,保证政府政策及行政管理的连续性,提高工作效率。1. 【思考点】为什么说工业革命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立?答案: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事务也日益繁杂,公共服务类的事务急剧增多,需要有学识、有能力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法治开始取代人治,对国家治理人才的要求已经逐渐摆脱党派利益之争。另外,平等参政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资产阶级也需要扩大统治基础。2. 【学习之窗】1. 通过建立适当的考试系统,选拔能干的人才从事公共服务。2. 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晋升,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得到最高奖励,以此鼓励公共服务人员勤勉的工作态度和进取心。[《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1854年)]阅读史料,想一想:这份报告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答案:从史料中可知,这份报告是为建立常任文官制度而作,目的是选拔能够胜任公共服务工作的人才,认为应该通过公开竞争考试选拔人才,要建立完整的奖罚制度来激励文官的工作。因此,这份报告的核心思想是考试录用,奖励能者。3. 【史料阅读】5. 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6. 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1883年通过的美国文官法案)史料体现了西方文官制度的什么原则?答案:体现了文官的政治中立原则,包括个人和政治团体对文官,或文官对个人和政治团体。4. 【历史纵横】英国文官的退休和晋升制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逐步建立了文官退休制度,解除了文官的后顾之忧。英国还建立了统一的文官等级制度,不同等级的文官可以根据功绩和资历得到晋升。据史料并结合所学,谈谈这些制度的积极作用。答案:能够吸收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进入政府管理队伍,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提高国家治理能力。5. 【问题探究】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玛格丽特·撒切尔著,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资产阶级立宪国家的历史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明,更换部长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同地主和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各方面都依附他们。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不能不是老样子的。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列宁全集》第三十二卷)阅读史料,谈谈你对西方文官制度的看法。答案:这两段材料出自立场不同的作者,观点自然不同。撒切尔夫人作为英国资产阶级政治家,站在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的角度,充分肯定文官制度的积极作用。列宁作为无产阶级政治家,对资产阶级统治的实质有充分的认识。总之,文官制度是有阶级性的,在资本主义国家,文官执行资产阶级政治家制定的政策,是资本主义统治的工具。但是,也不能否认,由于文官的职业性和专业性,他们确实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并促进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6. 【学习拓展】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文官制度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答案:①扩大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基础,有利于巩固和加强资本主义统治。②有利于文官选用和管理的专业化和规范化。③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④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历史解释】比较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和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不同 角度 科举制 文官制度经济根源 小农经济的产物 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阶级属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考试内容 以儒家思想为主 以实用知识为主价值取向 忠、孝、廉、节 自由、平等、博爱、公平相同 录取原则 公开考试、择优录取选拔标准 考试成绩、才能1. (2023浙江高考)18世纪,无论是英国还是欧洲大陆,社会上层和知识界都曾有人对中国的法律制度、科举选拔制度等称道不已,然而他们的赞赏之情,却始终未能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其根本原因在于( )A. 赞赏者没有足够实权和影响力 B. 这些制度不适合欧洲变革需要C. 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模糊不清 D. 中西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差异【解析】 中国古代诸多制度受到欧洲社会推崇,但没有转变为欧洲的现实制度,根本原因是当时欧洲处于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下,需要的是民主和法治,故选B项;赞赏者是社会上层和知识界,排除A项;C项问题存在,但不是根本原因;文化差异并不能阻挠制度的借鉴和学习,排除D项。B1. (2025潍坊期中)1701年英国议会颁布《王位继承法》,规定:“从汉诺威王朝以后,凡领取皇家薪俸和养老金的官员都不得成为议员。政治各部门除极少数高级官员外,不许其他官员参加党派的政治活动。”以上规定( )A. 规范了事务官的选拔与管理 B. 确保了国家政治决策的正确性C. 排斥了英国政党政治的影响 D. 有助于维护政府工作的稳定性【解析】 通过限制领取皇家薪俸和养老金的官员成为议员,以及限制大部分官员参与党派政治活动,可以减少政治纷争和利益冲突,从而有助于维护政府工作的稳定性,故选D项;事务官设立于19世纪初,排除A项;政治决策的正确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决策者的智慧、经验和外部环境等,排除B项;题目中的规定只是限制了官员参与党派政治活动,政党仍然在英国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排除C项。D2. (2025黑龙江期中)1702年,英国剑桥大学首次使用试卷对学生进行考试。后来,牛津大学也开始实行书面考试。185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职员任用方面采用了书面考试录用的方法。这些措施( )A. 反映了近代教育的兴盛 B. 源于工业资本主义的推动C. 照搬了科举制度的程序 D. 促进英国选官制度的变革【解析】 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书面考试选拔职员,这一变革体现了对传统选官制度的改进,使之更客观、公正和透明。这与当时英国社会对公平、效率和专业性的追求相符,故选D项;仅凭试卷考试不能全面代表近代教育的兴盛,因为教育兴盛涉及多方面因素,排除A项;1702年英国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排除B项;英国的考试选拔制度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能与科举制度等同,排除C项。D3. (2025郑州期中)1860年,英国议会成立文官录用调查委员会,对5年来文官制度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全面调查并总结经验教训,重新提出了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的建议。英国议会的这一做法( )A. 标志着文官制度的建立 B. 促进了文官制度的改革C. 使王权遭到了严重削弱 D. 消除了英国宪政的弊端【解析】 英国议会成立调查委员会,总结文官制度经验并建议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以改进和完善文官制度,消除弊端,推动其向公平、公正、合理方向发展,B项正确;材料表明议会不断审视和改进制度,但不能视为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排除A项;此时君主立宪制下国王并不掌握实际统治权,排除C项;文官制度的改进与英国宪政是不同范畴,D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4. (2025江西期末)19世纪,英国建立起文官制度,英文中“文官”(CIVIL SERVICE),确切的翻译应当是“政府民事服务”或“国家非军事服务”的工作人员。据此可知,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A. 体现了平民化的特征 B. 适应了工业化的要求C. 满足了殖民化的需要 D. 融入了新的时代内涵【解析】 材料说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强调为民服务,由此可见英国近代文官制度融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故选D项;西方文官制度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平民化”说法错误,排除A项;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但材料主旨强调的是文官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排除B项;文官制度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是保障政府工作的稳定和持续,而非出于殖民化的目的,排除C项。D5. (2025南通调研)英国前内阁秘书长特伦德曾言:“他(内阁秘书长)可不是首相的私人仆从……这个人需要相对超脱:不能在部门的斗争中选边站,要确保每一个部门的立场都能获得平等关注。还得应对无穷无尽工作中的波折,竭尽全力让工作回到正轨。”这番言论表明( )A. 内阁秘书长掌握实际权力 B. 政府行政效率低下C. 文官制度政治中立的特点 D. 官僚集团党争严重【解析】 据材料描述,内阁秘书长属于文官范畴,英国的文官制度具有考试录用、中立、常任等特点,故选C项;内阁秘书属于事务官,并非执政官,不掌握实际权力,排除A项;英国在文官制度的运行下,每个文官分工明确,有利于政府行政效率提高,排除B项;文官不能参与党争,保持中立,不能据此反映官僚集团党争严重,排除D项。C6. (2025贵阳期末)19世纪,英国的文官选拔公开考试制度已经确立。但是需要专业知识与技术的职位和高级管理人员仍然可由部门首脑直接任命,这导致各种利益集团不可避免地出现“搭便车”现象。由此可见,英国( )A. 行政管理的效度仍然不高 B. 文官任用制度需进一步完善C. 职业的官僚体系已经建立 D. 政府选拔任用官员公平公正【解析】 对于一些专业人才和高级管理人员依然由首脑直接任命,因此出现了利益集团暗箱操作的情况,说明文官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选官制度,无法推知行政机构的办事效率,排除A项;英国政府的官员不仅来自文官,仅从文官制度不能得出“官僚体系”已经建立的结论,排除C项;“搭便车”体现出选拔官员时存在不公平的现象,排除D项。B7. (2025洛阳期中)1790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时只有官员300多人,1900年增加至20.8万人,1930年达到58.5万人,至1970年,文职人员数量增至300万,联邦机构达2 000多个。这一现象( )A. 源于政府职能不断扩大 B. 使文官放弃政治中立原则C. 降低政府工作的连续性 D. 反映出文官改革的必要性【解析】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等,美国联邦政府管理职能急剧扩展,其管理的事务越来越复杂,文官数量的增多适应了政府职能扩大的需要,A项正确;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级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排除B项;文官制度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排除C项;材料仅表述了文官数量随时代发展逐渐增多,并没有体现文官改革的必要性,且“联邦机构达2 000多个”的叙述也不是文官改革的范畴,排除D项。A8. (2025潍坊期末)下图所示为1923—1950年间美国政府采取的文官考核措施。这些措施旨在( )◆1923年,成立联邦人事分类委员会,建立系统的分类考绩制度。◆1924—1935年,提出采用“图评价尺度法”来对公务员绩效进行量化评价。◆1950年,对公务员的考核内容、方法和等级作出详细规定。A. 提升政府行政的有效性B. 完善文官考核制度C. 增强政府工作的稳定性D. 杜绝官员贪污腐败A【解析】 材料涉及对美国政府官员工作的考核方法的完善,目的在于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政府行政的有效性,故选A项;材料中是完善文官考核制度的具体做法,因此不是材料所述内容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材料涉及对政府官员工作的考核方法的完善,考核完善是为了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会增强政府工作的稳定性,排除C项;“杜绝”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9. 下表所示为1968年前后英国文官制度演变情况。这种变化( )1968 年前 政府按官员承担责任大小和官阶高低把文官分为行政人员、执行人员、专业和科学技术人员、办事员、助理办事员和勤杂人员六个等级1968 年后 实行以职业划分为基础的统一的等级结构,包括十类(综合、科学、专业技术、秘书类、社会安全、训练、法律、警察、研究和资料处理等)A. 明确了文官的权利义务B. 细化了政府的管理职能C. 强调了文官的职业道德D. 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B【解析】 1968年后的英国文官制度更加强调职业分类和细化的等级结构,反映了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和政府管理职能进一步规范化的趋势,故选B项;文官权利义务的明确化主要由相关文官法律所规定,排除A项;材料只是介绍了英国文官的分类,并未体现职业道德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文官分类的规范化有利于规范政府的行政职能,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排除D项。10. (2025肇庆期末)1978年,《文官制度改革法》对美国部分官员的工资作出规定,官员工资由“基本工资”和“可比性工资”组成,且后者数额由工作成绩来决定。一些关心文官制度改革的人士认为,“可比性工资制”有助于克服文官队伍中的碌碌无为的腐朽作风,因此应推广到各类工资制度中去。这一举措有利于( )A. 提高政治决策的科学性 B. 保证文官队伍的廉洁性C. 增强文官工作的积极性 D. 确保政府文官的中立性【解析】 由“可比性工资”基于工作成绩决定可知,该举措提升了文官的工作积极性,故选C项。C11. (2025揭阳期中)1978年,美国政府进行文官制改革,设立“功绩制保护委员会”,该机构的主要职责之一是为“对抗滥用职权和不公正待遇的文员”提供保护;这场改革还强调实行“功绩工资制”。这些举措出台的主要背景是,此前美国( )A. 冗官加剧财政负担 B. 文官系统腐败低效C. 权力中心不断下移 D. 三权分立出现裂痕B【解析】 设立“功绩制保护委员会”为对抗滥用职权和不公正待遇的文员提供保护,能够整治腐败现象;实行“功绩工资制”可以激励文官积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这一系列改革措施是针对文官系统腐败低效的背景而出台的,故选B项;材料未提及冗官加剧财政负担相关内容,排除A项;美国权力中心主要在联邦政府层面,且美国权力中心并没有不断下移,C项与史实不符;美国三权分立体制是其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材料中所描述的文官制改革主要是针对文官系统内部的问题,如腐败和低效等,排除D项。12. (2025沈阳期末)20世纪70年代,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大力改革英国文官制度,探索以文官合同雇佣制取代终身雇佣制。这一做法( )A. 导致文官队伍逐渐精英化 B. 易导致文官队伍人浮于事C. 最终确立了英国文官制度 D. 旨在增进文官体制的活力【解析】 据材料信息,撒切尔夫人改革文官制度,采用合同雇佣制取代终身雇佣制,旨在通过更加灵活的雇佣方式激发文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从而增进文官体制的活力,故选D项;合同雇佣制并不直接等同于精英化,排除A项;合同雇佣制实际上是为了提高文官的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减少人浮于事的现象,排除B项;英国文官制度早在撒切尔夫人改革之前就已经确立,这一选项混淆了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排除C项。D13. (2025梅州期末)“这支官吏队伍……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这一论述( )A. 指出了西方文官制度带有阶级性B. 肯定了文官政治中立性C. 认为西方文官制度滋生官僚习气D. 全面否定西方文官制度A【解析】 根据“‘公’务特权”可知,材料说的是公务员制度,从“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他的代理人”可知,西方的公务员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故选A项;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是表面现象,材料主旨表达的是西方文官制度带有阶级性,是资产阶级的代理人,排除;D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14.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美国的早期两党制形成后,选拔文官的党派性倾向日益明显。杰克逊总统执政时期,提出一套轮流任职理论。但是,轮流任职很快就演变为把公职视为战利品——赃物,用来犒劳竞选中出钱卖力的忠实党徒(不论其是否称职),也就是所谓的分赃制。19世纪后期,美国成为工农业大国,政府事务相应增多。工业化时代对财富的疯狂追求,使无法可依的分赃制愈演愈烈,给美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美国内战以后,具有创新和实验精神的美国知识分子决心从文官任命入手改革文官制度,用功绩制取代分赃制。美国舆论界随即鼓动文官制度改革,一些议员也仿效英国文官制度提出改革议案。这样,美国文官改革运动就拉开了序幕。1881年,加菲尔德总统遇难后,美国掀起了文官改革运动的高潮。人们在总统遇刺这一事实面前,看清了分赃制的危害,在思想观念上转向赞成改革。继任的阿瑟总统在次年元月签署了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即1883年文官法。《彭德尔顿法》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成立文官委员会,负责制定文官规则和组织文官选拔考试;第二,关于文官的选拔,实行公开竞争考试,择优任命;第三,文官政治中立、常任,即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性政治活动。——摘编自黄贤全《美国知识分子与现代文官制度的形成》(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8分)答案:原因:原有文官体制弊端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工业化时代政府事务增多;美国知识分子的推动作用;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示范作用;加菲尔德总统遇刺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任答四点,8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的特点。(6分)答案:特点:以立法形式确立;由专门的机构负责选拔;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文官政治中立,任期不受政党竞选影响。(任答三点,6分)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6课 教用word.doc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学用word.doc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