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一10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密林深处
陈德鸿
枪声是下半夜突然响起的,爆豆般一阵紧似一阵。六爷急忙跑出窝棚,紧张地向响枪的砬嘴岭方向张望。一个多小时后,枪声渐渐弱了下去。六爷叹口气,牛大完了。
牛大是砬嘴岭胡子的头儿,手下有胡二等六十多个弟兄。六爷想把牛大这伙人拉过来,但牛大对六爷说,你给杨司令捎个话,请他放心,我们肯定不祸害老百姓,但也绝不会投了小日本。
六爷回窝棚里抽了袋烟,刚想躺下,远处突然又响起了零星的枪声,断断续续的,竟然朝着六爷的住处飘来。
六爷心里“咯噔”一下,刚冲出门,影影绰绰地便见七八个人向这里跑来。 谁 六爷大声问。是我,六爷,我是胡二。话音未落,一群人已经奔到了近前。
六爷看着气喘吁吁、满脸汗水的胡二,忙问,出事了?小鬼子……小鬼子偷袭了砬嘴岭,大当家的他们都没了。胡二喘了一会儿,流着泪说,统共就跑出我们几个。胡二擦了把脸说,按眼下这情况,我们只有投抗联了。这个?六爷刚想说什么,随着一阵枪响, 有子弹落在了附近。几个人立刻散开,开始还击。
胡二把六爷拽到一棵大树后面,颤声说,六爷,我知道你和杨司令有联系,快带我们走吧,鬼子跟屁股就上来了呀!
六爷来不及细想,使劲拍了拍胡二的肩膀说,马上跟我走。六爷带着八个人在山里七拐八拐,快天黑时,终于摆脱了鬼子的追击,进到了一处抗联的密营——一处窝棚。胡二和几个人好奇地打量着空荡荡的密营,脸上满是失望。六爷说,这个密营是安
置伤员用的,战士们不在这里。哦。胡二点点头,跑了整天,我们的肚子早瘪了,有没有啥吃的?六爷笼着火,不长时间,便把二十多个土豆烧熟了,又找出两个大碗,倒上了酒。看六爷熟练地操持这一切,几个人都睁大了眼睛,一个人忍不住问,这里面生火,外面不会看到烟?
看到还行?六爷愣了一下,你这口音可挺怪的,不是这边人吧?胡二忙接过话来, 对,对,他不是咱们这边的人,是山东的。
是山东哪儿的?六爷问。是山东,山东沧州人。胡二说。
对,是山东沧州,那儿练武的人多。那个人忙接过话来。好,好。六爷笑了,不管哪儿人,打鬼子的就是好人。
没想到,吃饭时,不论六爷如何劝,这几个人就是不喝酒。
六爷说,咱晚上就睡这木炕上,连个盖的都没有,冻出病明天还咋赶路 胡二问,六爷,咱啥时能找到杨司令啊 快了,再翻几座山就到了。六爷说,要是你们中有一个病了啥的,耽误了时间,杨司令他们兴许就转移到别处了。那个沧州人朝胡二点点头,胡二说,既然六爷这么说,那咱们就喝点儿,好好睡一觉。
快半夜时,六爷迷迷糊糊刚睡着,突然被一阵叽里咕噜的梦话惊醒了,他的心猛地哆嗦了一下,再想细听,那个山东沧州人却使劲地咳嗽了几声,爬起来,在墙角哗哗地撒起尿来。
六爷再也没有了睡意。
天刚亮,六爷便带着几个人上路了。正是初冬时节,光秃秃的树林了无生机,快中午时,天空开始飘起了雪花。
胡二看了看阴沉的天空,有些急了,问六爷,还有多远啊 快了。六爷指着山下一片望不到边的荒草甸子说,咱们穿过这个大甸子,再翻两座山就到了。
胡二向山下看了看,脸白了,我知道那甸子,那是片沼泽地,往里陷人,好像没人走过啊!
没人走过 六爷撇撇嘴,我找杨司令就经常走,里面有条密道。胡二看了那个沧州人一眼,有些为难地挠了挠头。六爷说,不走甸子也行。眼见着这雪越下越大,等咱们赶到了杨司令的驻地,怕是他又走了,可就不好找了。这……这。胡二的脑门上冒出汗来,他焦急地看着那个沧州人,沧州人瞪了他一下,指了指山下。胡二忙点点头,对六爷说,那就走大甸子吧,我们也想早点见到杨司令。六爷长舒了一口气,带着八个人,向山下千百年来从没人走过的大甸子走去……
日本关东军史载:昭和十二年11月,关东军小野暗杀队执行任务时,在大黑山一带失踪。当地县志载:抗联交通员郑大力同志于1937年初冬失踪;郑大力,男,河北沧州人……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开篇“枪声是下半夜突然响起的,爆豆般一阵紧似一阵”,既营造了战争的紧张氛围,也为人物的出场设置了背景。
B.胡二等人“不论六爷如何劝,就是不喝酒”,并非单纯的拘谨,而是怕酒后失言暴露真实身份,暗示了他们的伪装。
C.六爷提出“走千百年来从没人走过的大甸子”,是因为他确定胡二等人不熟悉地形,想拖延时间,等待大部队支援。
D.这篇小说通过叙写六爷与关东军小野暗杀队的周旋,歌颂了以“郑大力同志”为代表的抗联战士的革命精神。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小说善用细节暗示,如“沧州人”、梦话中“叽里咕噜”的声音、对六爷“生火是否冒烟”的好奇,巧妙暗示其虚假身份。
小说采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如通过描写六爷“紧张地张望”“拽到大树后面”等动作与外貌,展现他面对危险时的反应。
小说以“密林”为核心场景,既为故事提供了较为封闭、危险的物理空间,也隐喻了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者所处的复杂环境。
这篇小说构思精巧,写敌人设计,六爷将计就计,双方斗智斗勇,不但情节引人入胜、惊心动魄,而且有利于彰显小说主题。
请概括“六爷”这一人物形象所体现的革命者特质。(9 分)
4.小说以日本关东军史和当地县志的记载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 分)
二、现代诗歌阅读(13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5~6 题。

杜运燮
我是静默。几片草叶,
小小的天空飘几朵浮云,
便是我完整和谐的世界。
是你们在饥渴的时候,
离开了温暖,前来淘汲, 才瞥见你们满面的烦忧。
但我只好被摒弃于温暖
之外,满足于荒凉的寂寞:有孤独
才能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
你们只汲取我的表面,
剩下冷寂的心灵深处
让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
你们也只能扰乱我的表面,
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
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
你们可用垃圾来使我被遗弃,
但我将默默地承受一切,洗涤它们,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
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
绝不逃避,也不兴奋,
微雨来的时候,也苦笑几声。
(1944 年)
5.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第一节中的“几片”“几朵”“小小”等词,简略勾勒出了“井”的世界安静、简单、和谐的特点。
第二节中的“你们”指的是因饥渴来汲水的人,他们满面烦忧的状态和“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黑暗的地层”“无边的宇宙”写出了“井”处境的危险、严峻,委婉地揭露了现实中的苦难不公。
“被遗弃”后“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蕴含的情怀有相似之处。
6.诗中意象往往是诗人心灵的象征。本诗中的“井”与闻一多《红烛》中的“红烛”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精神追求?请简要概括。(9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30 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每空 2 分,共 30 分)
(1)恰同学少年, ;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沁园春·长沙》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是“ , ”。
(3) ,枉用相存。(曹操《短歌行》)
(4)月明星稀, 。(曹操《短歌行》)
(5)曹操《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两句是“ , ”。
(6)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表达希望天下人才都归顺自己这一愿望的诗句是:“ , ”。
(7) ,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8)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9)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鸟和鱼作比,表达自己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这两句是:“ , ”。
四、语言文字运用(21 分)
8.下列句子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阅读小说时,要联系特定的历史背景来理解作品的内含,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欣赏小说的描写艺术。
B.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激发诗情和灵感,需要生活的体验和积累,需要把握时代的脉博。
C.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niē)起来。两只手不停的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
D.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窸窸窣窣(sū)的声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8 分)
谐音双关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即有意使用语音相同、相近而语义不同的词构成双重语义,表面上是一个意思,暗中隐藏着另一个意思。比如,被称作“小李杜”的李商隐写过一句经典的诗——“春蚕到死丝方尽”,其中“丝”与“思”谐音,形成一个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出了对爱情的( )。
谐音双关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魏至唐宋诗歌中有大量谐音双关的例子,尤其是格律诗,常利用谐音和双关形成借对,以维持诗句的工整对仗。如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寻》:“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杨”音同 “羊”,借以与“鸡”对仗。此外,谐音双关在谜语、歇后语中也不乏用例。
在当代社会,谐音双关也很常见。民俗节庆文化中,常用到表示具体形象的谐音字,如兔年的年画“大展宏‘兔’[①]”;电视广告里,则有“默默无‘蚊’[②]的奉献”(蚊香广告)等有趣的说法。这些谐音双关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化的“温
度”。
不过,有些谐音双关违反公序良俗,背弃道德法则,要杜绝使用,如给餐厅取名“饭醉团伙”;还有些谐音双关表意不明,易对公众产生误导,如某地商圈大屏幕上的活动宣传语为“共享新夜态”,“夜态”的意思不明确,使人大惑不解。所以,使用谐音双关,要注意语言格调高雅和信息传递有效,避免出现上述问题。
9.在文中第一段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 分)
10.在文中第三段的①②两处分别填写出该谐音的本字(即成语的正确书写)。(2 分,每空 1 分)
① ②
11.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4 分)
例句:凤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那个“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
(《哦,香雪》)
A.被称作“小李杜”的李商隐写过一句经典的诗。
B.其中“丝”与“思”谐音,形成一个巧妙自然的双关。
C.如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寻》:“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
D. 这些谐音双关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化的“温度”。
12.请另选一个事物,仿照下文《船》的写法和形式,写一首小诗。(9 分)

一片风帆
是一缕乡思高挂起乡思
你承载了沧桑和希望
五、作文(60 分)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 分)
观看九三阅兵,祖国强大的军威让我们热血沸腾。很多先进武器的命名源自毛泽东的诗句,如“鹰击”导弹,源自“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沁园春·长沙》);“红旗”导弹源自“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清平乐·六盘山》)。想当年,革命青年挥洒青春热血缔造了伟大的新中国;看今朝,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的青春价值又如何彰显呢?
要求: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抒发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字数不少于700字,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
1.C(六爷提出走沼泽地,并非拖延时间等支援”,而是已知对方是敌人,故意引导他们进入无人敢走的危险沼泽,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消灭暗杀队。)
2.B(“紧张地张望”“拽到大树后面”属于“动作描写”与“神态描写”,并非“外貌描写”。
3.高度的警惕性与观察力;临危不乱的谋略与定力;为信仰献身的精神。
4.①揭开悬念,补全情节:史料印证了“六爷以生命消灭敌人、保护抗联”的核心情节,与前文的伏笔形成照应。
②揭示身份,凸显形象:县志揭示了六爷的真实身份,凸显了六爷沉着、冷静、机敏的形象。
③形成对比,深化主题:日军视角仅体现“任务失败、人员失踪”的结果,而县志视角则明确“郑大力”的抗联身份与牺牲意义,两种视角差异形成强烈对比,深化了“铭记无名英雄、致敬抗战信仰”的主题。
④强化真实感与历史厚重感:小说主体为虚构叙事,而“史料记载”模拟了历史文献的真实感,赋予故事超越虚构的历史重量。
(任答三点给9分)
5.C“黑暗的地层”“无边的宇宙”给予了“井”生命的源泉,可以理解为厂大人民群众,也可理解为一种精神的底蕴和力量)
6.①“井”:孤高(孤傲);沉静(沉着)坚守;②“红烛”:为理想无私奉献(第①点6分,每个层次各3分;第②点3分)
7.(1)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2)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3)越陌度阡(4)乌鹊南飞(5)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6)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7)榆柳荫后檐(8)鸡鸣桑树颠(9)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8.D(A.涵 B.搏 C.怩ní)
9.至死不渝/忠贞不渝
10.图 闻
11.A(例句表特定称谓,A特定称谓,B强调,C引用,D特殊含义)
12.(示例)

一颗星辰
是一抹梦幻
闪烁着梦幻
你承载了遐想与光芒

一弯新月
是一丝牵挂
悬挂着牵挂
你承载了思念与柔情

一片花瓣
是一滴生命
剥落了生命
你召来了燕语和莺啼
1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