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迎考模拟 必修第一册 综合检测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5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3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馆藏文物是其历史见证。下列在中国客家博物馆陈列的展品中,属于合金材料的是( )A. 明代大埔窑青釉盖罐B. 清代铜锣C. 民国时期藤托盘D. 当代五华石狮【解析】清代铜锣的材料为青铜器,属于铜合金,B正确。B2. 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用途。下列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与应用场景描述不正确的是( )【解析】CO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不属于酸性氧化物;且煤气泄漏时,CO与碱性肥皂水不反应,故不能达到减少有毒气体吸入的目的,A错误。A选项 物质 类别 应用场景A CO 酸性氧化物 煤气泄漏时用浸润了碱性肥皂水的湿毛巾捂住鼻子以减少有毒气体吸入B CaO 碱性氧化物 燃煤脱硫,减少有毒气体排放C K2CO3 钾盐 用草木灰给农作物施肥D CH3COOH 弱酸 可用于除去水壶中的水垢3. 2023年杭州成功举办亚运会,此次盛会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铁饼赛场上的“搬运工”机器狗体内计算机芯片主要成分为SiO2B. 用CO2合成中的火炬燃料甲醇(CH3OH),有助于实现“碳中和”C. 游泳场馆顶部的采光罩可将室外的自然光漫射至室内,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D. 水循环系统过滤膜过滤精度可达微米级,该过滤膜可以滤除水中的胶体颗粒【解析】计算机芯片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硅,A错误;利用CO2合成甲醇燃料,可减少CO2的排放,有助于实现“碳中和”,B正确;游泳场馆顶部的采光罩可将室外的自然光漫射至室内,该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未涉及化学变化,C错误;过滤膜过滤精度可达微米级别,但远仍大于胶体粒子的直径,该过滤膜不能滤除水中的胶体颗粒,D错误。B4.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C5.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 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B6.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 微粒观:稀盐酸中含有H2O和HCl分子B. 守恒观:发生化学反应时,离子的总数不发生改变C. 分类观:溶于水呈碱性的物质均属于碱D. 变化观:碱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解析】HCl属于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故盐酸中不存在HCl分子,A错误;发生化学反应时,参加反应的原子种类、数目不变,B错误;水溶液呈碱性的不一定是碱的水溶液,如NaH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但属于盐,C错误。D7. 化学创造美好生活。下列生产活动中,与相应化学原理不相符的是( )【解析】小苏打溶液显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与受热易分解没有关系,C错误。C选项 生产活动 化学原理A Na2O2可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Na2O2能和CO2、H2O反应生成氧气B 利用海带制取碘单质 I可被氧化剂氧化C 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小苏打受热易分解D 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腐蚀覆铜板上不需要的铜 氯化铁可将金属铜氧化8. 下列各组物质可用焰色试验鉴别的是( )A. Na2CO3、K2CO3 B. NaClO、NaClC. FeCl2、FeCl3 D. Na2CO3、NaHCO3A9. 图Ⅰ~Ⅳ是实验室制取干燥Cl2时所需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Ⅰ装置的作用是干燥Cl2B. Ⅱ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l2中HCl气体C. Ⅲ装置在收集Cl2时,气体从a口进入D. Ⅳ装置中NaOH溶液每吸收1 mol Cl2,则反应转移2 mol电子D【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Cl2,A正确;饱和食盐水可以除去Cl2中的HCl,且不会溶解Cl2,B正确;Cl2的密度大于空气,应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故气体从a口进入,C正确;该实验的尾气为Cl2,可以用NaOH吸收,由NaOH与Cl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故每吸收1 mol Cl2,则转移1 mol电子,D错误。10. “类推”是化学学习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类推结论正确的是( )【解析】Li与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只生成Li2O,A错误;氧的非金属性较强,一般情况下,不存在正价,C错误;次氯酸漂白有色花瓣是利用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是化学变化,D错误。B选项 实际事实 类推结果A 金属Na与氧气加热条件下生成Na2O2 金属Li与氧气加热条件下生成Li2O2B 铁在Cl2中燃烧生成FeCl3 铜在Cl2中燃烧生成CuCl2C 硫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 氧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也为+6D 活性炭使糖浆脱色是物理变化 HClO使有色花瓣褪色也是物理变化11. 在指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解析】HClO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HCl和O2,不能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C错误。C12.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 g Na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B. 22.4 L CO2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C. 1 mol/L Na2CO3溶液中含有的Na+数目为2NAD. 常温下,1 mol O2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解析】Na参与反应时生成Na+,故23 g(即1 mol)Na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NA,A正确;气体所处的状态未知,故不能用标准状态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的气体的物质的量,B错误;溶液的体积未知,不能计算溶液中含有Na+的数目,C错误;O2中含有2个O原子,故常温下,1 mol O2含有的原子数目为2NA,D错误。A13.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事实,与相应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A选项 操作或事实 现象及结论A 将打磨过的铝片和未打磨过的铝片分别放入两支盛有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的试管中 打磨过的铝片立即产生气泡,未打磨过的铝片开始无气泡,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证明铝和氧化铝均能与强碱反应B 向装有湿润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通入Cl2 有色布条褪色,证明Cl2具有漂白性C 往无色溶液中滴入少量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Cl-D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少量稀盐酸 产生无色气体,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C强14. 下列反应过程中的化学(或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C15.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其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且B和D同一主族,A和C形成的其中一种化合物可用于潜水艇中作供氧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A>BB. B的最高价与最低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8C. 简单离子半径:B>CD. 含D元素的酸均为强酸【解析】由题可知,A为O元素;B为F元素;C为Na元素;D为Cl元素。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O<F,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HF,A错误;F元素的最低价为-1,不存在正化合价,B错误;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微粒的核电荷数越大,其微粒的半径越小,则半径:F->Na+,C正确;HClO属于弱酸,D错误。C16. 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甲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图甲 图乙A. X在高温下可与H2O(g)反应生成ZB. N在空气中不稳定,利用图乙装置制取N并可减缓其被氧化C. 可存在P→M→Z→P的循环转化关系D. 若P为盐酸盐,可将其饱和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A【解析】由图可知,X为Fe,Y为FeO,Z为Fe2O3,M为Fe(OH)3,N为Fe(OH)2,P为铁盐,Q为亚铁盐。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和H2,A错误;Fe(OH)2在空气中易被O2氧化,可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生成的H2可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Fe(OH)2被氧化,B正确;向铁盐加入浓碱液得到Fe(OH)3沉淀,灼烧Fe(OH)3可得Fe2O3,Fe2O3与酸反应可得铁盐,故存在P→M→Z→P的循环转化关系,C正确;在小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得到Fe(OH)3胶体,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6分。17. 如图列出了①~⑧八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二 ① ② ③ 三 ④ ⑤ ⑥ ⑦四 ⑧ 回答下列问题:(1) 考古学上常用元素①的含有8个中子的核素来测定文物年代,该核素的原子符号是_________;写出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2) ②③⑤三种元素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___。(3) 非金属性:⑥___ (填“>”或“<”) ⑦,元素④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14C⑤>②>③<离子键、共价键(4) 元素③的一种氢化物可用于实验室制取O2,该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氢化物制O2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明电子转移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④和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6) 元素⑦有多种化合价,其中化合价为+4的氧化物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NaOH>Al(OH)3自来水消毒或除臭、漂白等【解析】由题可知,①为C元素;②为N元素;③为O元素;④为Na元素;⑤为Al元素;⑥为S元素;⑦为Cl元素;⑧为Se元素。(1) 考古学上常用14C来测定文物年代。Se的核电荷数为34,核外电子层数为4,最外层电子数为6。(2)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Al>N>O。(3)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S<Cl;元素N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其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5)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其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减弱,则碱性:NaOH>Al(OH)3。(6) Cl元素的化合价为+4的氧化物是ClO2,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用来自来水消毒或除臭、漂白等。18.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回答下列问题:(1) ①工业制备ClO2的反应原理为:2NaClO3+4HCl===2NaCl+2ClO2↑+Cl2↑+2H2O,该反应中每生成0.5 mol ClO2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_ mol。②现需要用36.5%浓盐酸配制500 mL 2 mol/L 稀盐酸,必须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下列操作会使所配盐酸浓度偏低的是___(填字母)。a.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b. 容量瓶水洗后未干燥c. 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溅出A. O2 B. KIC. KMnO4 D. SO20.5玻璃棒、500 mL容量瓶cBD(3) 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常含有一定量有害的ClO2。我国规定饮用水中ClO2的含量在0.1~0.8 mg/L。测定水样中ClO2的含量的过程如下:步骤1:量取25.00 mL水样加入锥形瓶中;步骤2:用稀硫酸调节溶液呈酸性,加入足量的KI晶体充分反应;步骤3:逐滴加入2.00×10-3 mol/L Na2S2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20.00 mL Na2S2O3溶液;已知:2ClO2+10KI+4H2SO4===2KCl+5I2+4K2SO4+4H2O,I2+2Na2S2O3===Na2S4O6+2NaI,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并判断该水样中ClO2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写出计算过程)。答案:不符合(计算过程见解析)19. FeSO4是常见的含铁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1) 长期放置的FeSO4溶液易被______(填“氧化”或“还原”)而变质。(2) 某实验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检验FeSO4溶液的变质程度。提出猜想:Ⅰ. 没有变质 Ⅱ. 部分变质 Ⅲ. 完全变质验证猜想:氧化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实验1:取待少量检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 溶液颜色变红 ⅰ________实验2:取待少量检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酸性KMnO4溶液 ⅱ________ 综合实验1、2,证明猜想Ⅱ正确①补充完整上述表格中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要使变质部分恢复原价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猜想Ⅰ不正确,猜想Ⅱ或Ⅲ正确紫色褪去2Fe3++Fe===3Fe2+(3) 设计实验继续探究FeSO4性质。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1 向1.0 mL 0.1 mol/L FeSO4溶液中滴入1.0 mL 0.5 mol/L NaOH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3 min后沉淀基本变为红褐色Ⅱ 向1.0 mL 0.1 mol/L FeSO4溶液中滴入1.0 mL 0.5 mol/L NaHCO3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3 min后沉淀颜色几乎不变①对实验Ⅱ所得白色沉淀展开研究[已知Fe(HCO3)2在水中不能大量存在]:ⅰ. 取Ⅱ中少量白色沉淀,充分洗涤,向其中加入稀硫酸,沉淀完全溶解,产生无色气泡;ⅰ. 向ⅰ所得溶液中滴入KSCN试剂,溶液几乎不变红;ⅲ. 向ⅱ所得溶液中再滴入少量H2O2溶液,溶液立即变为红色。根据以上现象,实验Ⅱ中生成的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②研究过程中发现实验Ⅱ中白色沉淀在空气中久置最终也变为红褐色。则该沉淀的还原性比实验Ⅰ中所得的Fe(OH)2的还原性___(填“强”或“弱”)。FeCO3弱(4) 设计以含有少量Fe2O3的铁屑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方式不限,可用流程图或离子方程式或文字等描述表示)。【解析】(1) 长期放置的FeSO4溶液易被氧化生成Fe3+。(2)①实验1:长期放置的FeSO4溶液易被氧化生成Fe3+,利用KSCN溶液可以检验Fe3+,现象是溶液变红,说明FeSO4已变质,即猜想Ⅰ不正确,猜想Ⅱ或Ⅲ正确;实验2:酸性KMnO4溶液可以检验Fe2+,现象是溶液的紫色褪色,说明FeSO4部分变质;②加入铁粉,Fe还原Fe3+生成Fe2+,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3)①实验Ⅰ中,起初生成Fe(OH)2白色絮状沉淀,然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被氧化生成Fe(OH)3红褐色沉淀;ⅰ.取Ⅱ中白色沉淀加入稀硫酸,沉淀完全溶解,产生无色气泡,则气体为CO2,白色沉淀应为碳酸盐;ⅱ.向ⅰ所得溶液中滴入KSCN试剂,溶液几乎不变红,则表明溶液中不含有Fe3+;ⅲ.向ⅱ溶液中再滴入少量H2O2,溶液立即变红,则表明溶液中含有Fe2+,根据以上现象,实验Ⅱ中生成的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FeCO3;②实验Ⅱ中白色沉淀在空气中久置,最终变为红褐色,则表明生成的沉淀相对于Fe(OH)2比较稳定,从而说明则FeCO3比Fe(OH)2的还原性弱。20. 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其制备流程可表示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资料1:反应Ⅰ中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H4Cl+NaHCO3↓资料2:20 ℃时,溶解度小于0.01 g的物质属于难溶物;20 ℃时BaSO4溶解度为2.38×10-3 g。资料3:如表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0 ℃)物质 NaCl NH4HCO3 NaHCO3 NH4Cl溶解度/g 36.0 21.7 9.6 37.2漏斗、玻璃棒20 ℃时,NaHCO3溶解度最小,NaHCO3 达到过饱和状态而析出(4) 从“操作Ⅰ”得到的“母液”可分离提纯得到另一种产品_____________,用于“循环”的X是_________。(5) 制得的纯碱可能含少量NaCl,简述检验杂质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H4ClCO2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稀硝酸后,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Cl-,反之则无谢谢观赏迎考模拟 必修第一册 综合检测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5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3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馆藏文物是其历史见证。下列在中国客家博物馆陈列的展品中,属于合金材料的是(B)A. 明代大埔窑青釉盖罐B. 清代铜锣C. 民国时期藤托盘D. 当代五华石狮【解析】清代铜锣的材料为青铜器,属于铜合金,B正确。2. 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用途。下列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与应用场景描述不正确的是(A)选项 物质 类别 应用场景A CO 酸性氧化物 煤气泄漏时用浸润了碱性肥皂水的湿毛巾捂住鼻子以减少有毒气体吸入B CaO 碱性氧化物 燃煤脱硫,减少有毒气体排放C K2CO3 钾盐 用草木灰给农作物施肥D CH3COOH 弱酸 可用于除去水壶中的水垢【解析】CO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不属于酸性氧化物;且煤气泄漏时,CO与碱性肥皂水不反应,故不能达到减少有毒气体吸入的目的,A错误。3. 2023年杭州成功举办亚运会,此次盛会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 铁饼赛场上的“搬运工”机器狗体内计算机芯片主要成分为SiO2B. 用CO2合成中的火炬燃料甲醇(CH3OH),有助于实现“碳中和”C. 游泳场馆顶部的采光罩可将室外的自然光漫射至室内,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D. 水循环系统过滤膜过滤精度可达微米级,该过滤膜可以滤除水中的胶体颗粒【解析】计算机芯片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硅,A错误;利用CO2合成甲醇燃料,可减少CO2的排放,有助于实现“碳中和”,B正确;游泳场馆顶部的采光罩可将室外的自然光漫射至室内,该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未涉及化学变化,C错误;过滤膜过滤精度可达微米级别,但远仍大于胶体粒子的直径,该过滤膜不能滤除水中的胶体颗粒,D错误。4.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C)A. Ag+、K+、Cl-、NOB.H+、CO、Na+、MnOC. H+、Mg2+、Cl-、SOD. Ba2+、Al3+、Cl-、SO【解析】Ag+与Cl-反应生成AgCl沉淀,故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H+与CO反应生成CO2气体,故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Ba2+与SO反应生成BaSO4沉淀,故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5.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B)A. 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B. CO2的电子式:︰︰︰C︰︰︰C. 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D. 中子数为1的氢原子:H【解析】CO2的电子式为︰︰C︰︰,B错误。6.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中正确的是(D)A. 微粒观:稀盐酸中含有H2O和HCl分子B. 守恒观:发生化学反应时,离子的总数不发生改变C. 分类观:溶于水呈碱性的物质均属于碱D. 变化观:碱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解析】HCl属于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故盐酸中不存在HCl分子,A错误;发生化学反应时,参加反应的原子种类、数目不变,B错误;水溶液呈碱性的不一定是碱的水溶液,如NaH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但属于盐,C错误。7. 化学创造美好生活。下列生产活动中,与相应化学原理不相符的是(C)选项 生产活动 化学原理A Na2O2可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Na2O2能和CO2、H2O反应生成氧气B 利用海带制取碘单质 I可被氧化剂氧化C 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小苏打受热易分解D 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腐蚀覆铜板上不需要的铜 氯化铁可将金属铜氧化【解析】小苏打溶液显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与受热易分解没有关系,C错误。8. 下列各组物质可用焰色试验鉴别的是(A)A. Na2CO3、K2CO3 B. NaClO、NaClC. FeCl2、FeCl3 D. Na2CO3、NaHCO39. 图Ⅰ~Ⅳ是实验室制取干燥Cl2时所需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 Ⅰ装置的作用是干燥Cl2B. Ⅱ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l2中HCl气体C. Ⅲ装置在收集Cl2时,气体从a口进入D. Ⅳ装置中NaOH溶液每吸收1 mol Cl2,则反应转移2 mol电子【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Cl2,A正确;饱和食盐水可以除去Cl2中的HCl,且不会溶解Cl2,B正确;Cl2的密度大于空气,应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故气体从a口进入,C正确;该实验的尾气为Cl2,可以用NaOH吸收,由NaOH与Cl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故每吸收1 mol Cl2,则转移1 mol电子,D错误。10. “类推”是化学学习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类推结论正确的是(B)选项 实际事实 类推结果A 金属Na与氧气加热条件下生成Na2O2 金属Li与氧气加热条件下生成Li2O2B 铁在Cl2中燃烧生成FeCl3 铜在Cl2中燃烧生成CuCl2C 硫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 氧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也为+6D 活性炭使糖浆脱色是物理变化 HClO使有色花瓣褪色也是物理变化【解析】Li与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只生成Li2O,A错误;氧的非金属性较强,一般情况下,不存在正价,C错误;次氯酸漂白有色花瓣是利用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是化学变化,D错误。11. 在指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C)A. FeFe3O4B. NaClO(溶液)HClOC. HClO(溶液)Cl2D. Ca(OH)2(溶液)Ca(ClO)2【解析】HClO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HCl和O2,不能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C错误。12.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23 g Na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B. 22.4 L CO2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C. 1 mol/L Na2CO3溶液中含有的Na+数目为2NAD. 常温下,1 mol O2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解析】Na参与反应时生成Na+,故23 g(即1 mol)Na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NA,A正确;气体所处的状态未知,故不能用标准状态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的气体的物质的量, B错误;溶液的体积未知,不能计算溶液中含有Na+的数目,C错误;O2中含有2个O原子,故常温下,1 mol O2含有的原子数目为2NA,D错误。13.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事实,与相应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A)选项 操作或事实 现象及结论A 将打磨过的铝片和未打磨过的铝片分别放入两支盛有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的试管中 打磨过的铝片立即产生气泡,未打磨过的铝片开始无气泡,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证明铝和氧化铝均能与强碱反应B 向装有湿润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通入Cl2 有色布条褪色,证明Cl2具有漂白性C 往无色溶液中滴入少量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Cl-D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少量稀盐酸 产生无色气体,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C强【解析】Al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H2,Al2O3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以证明Al和Al2O3均能与强碱反应,A正确;Cl2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可以使湿润有色布条褪色,没有进行对比实验,不能证明Cl2具有漂白性,B错误;未排除CO、OH-、SO等干扰,不能证明生成的白色沉淀为AgCl,C错误;HCl不是C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故该实验不能比较Cl元素和C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D错误。14. 下列反应过程中的化学(或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C)A. 过量的铁粉和Cl2反应:Fe+Cl2FeCl2B. 钠和水反应:Na+H2O===NaOH+H2↑C. 用FeCl3溶液腐蚀覆铜板:2Fe3++Cu===2Fe2++Cu2+D. NaHCO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CO+2H+===CO2↑+H2O【解析】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A错误;钠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H2,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B错误;NaHCO3在水溶中电离生成Na+和HCO,D错误。15.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其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且B和D同一主族,A和C形成的其中一种化合物可用于潜水艇中作供氧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A>BB. B的最高价与最低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8C. 简单离子半径:B>CD. 含D元素的酸均为强酸【解析】由题可知,A为O元素;B为F元素;C为Na元素;D为Cl元素。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O<F,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HF,A错误;F元素的最低价为-1,不存在正化合价,B错误;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微粒的核电荷数越大,其微粒的半径越小,则半径:F->Na+,C正确;HClO属于弱酸,D错误。16. 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甲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 图甲 图乙A. X在高温下可与H2O(g)反应生成ZB. N在空气中不稳定,利用图乙装置制取N并可减缓其被氧化C. 可存在P→M→Z→P的循环转化关系D. 若P为盐酸盐,可将其饱和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解析】由图可知,X为Fe,Y为FeO,Z为Fe2O3,M为Fe(OH)3,N为Fe(OH)2,P为铁盐,Q为亚铁盐。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和H2,A错误;Fe(OH)2在空气中易被O2氧化,可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生成的H2可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Fe(OH)2被氧化,B正确;向铁盐加入浓碱液得到Fe(OH)3沉淀,灼烧Fe(OH)3可得Fe2O3,Fe2O3与酸反应可得铁盐,故存在P→M→Z→P的循环转化关系,C正确;在小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得到Fe(OH)3胶体,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6分。17. 如图列出了①~⑧八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族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二 ① ② ③三 ④ ⑤ ⑥ ⑦四 ⑧回答下列问题:(1) 考古学上常用元素①的含有8个中子的核素来测定文物年代,该核素的原子符号是14C;写出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 ②③⑤三种元素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⑤>②>③。(3) 非金属性:⑥< (填“>”或“<”) ⑦,元素④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离子键、共价键。(4) 元素③的一种氢化物可用于实验室制取O2,该氢化物的电子式为H︰︰︰H,写出该氢化物制O2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明电子转移的情况:。(5) ④和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顺序为NaOH>Al(OH)3(用化学式表示)。(6) 元素⑦有多种化合价,其中化合价为+4的氧化物可用于自来水消毒或除臭、漂白等。【解析】由题可知,①为C元素;②为N元素;③为O元素;④为Na元素;⑤为Al元素;⑥为S元素;⑦为Cl元素;⑧为Se元素。(1) 考古学上常用14C来测定文物年代。Se的核电荷数为34,核外电子层数为4,最外层电子数为6。(2)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Al>N>O。(3)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S<Cl;元素N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其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5)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其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减弱,则碱性:NaOH>Al(OH)3。(6) Cl元素的化合价为+4的氧化物是ClO2,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用来自来水消毒或除臭、漂白等。18.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回答下列问题:(1) ①工业制备ClO2的反应原理为:2NaClO3+4HCl===2NaCl+2ClO2↑+Cl2↑+2H2O,该反应中每生成0.5 mol ClO2转移电子数为0.5 mol。②现需要用36.5%浓盐酸配制500 mL 2 mol/L 稀盐酸,必须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玻璃棒、500 mL容量瓶。③下列操作会使所配盐酸浓度偏低的是c(填字母)。a.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b. 容量瓶水洗后未干燥c. 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溅出(2) ClO2在杀菌消毒过程中会产生副产物亚氯酸盐(ClO),需将其转化为Cl-除去。下列试剂中可将ClO转化为Cl-的是BD(填字母)。A. O2 B. KIC. KMnO4 D. SO2(3) 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常含有一定量有害的ClO2。我国规定饮用水中ClO2的含量在0.1~0.8 mg/L。测定水样中ClO2的含量的过程如下:步骤1:量取25.00 mL水样加入锥形瓶中;步骤2:用稀硫酸调节溶液呈酸性,加入足量的KI晶体充分反应;步骤3:逐滴加入2.00×10-3 mol/L Na2S2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20.00 mL Na2S2O3溶液;已知:2ClO2+10KI+4H2SO4===2KCl+5I2+4K2SO4+4H2O,I2+2Na2S2O3===Na2S4O6+2NaI,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并判断该水样中ClO2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写出计算过程)。答案:不符合(计算过程见解析)【解析】(1) ①根据工业制备ClO2原理的化学方程式可知Na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5下降到+4,则该反应中每生成0.5 mol ClO2转移电子数为0.5 mol。②用36.5%浓盐酸配制500 mL 2 mol/L稀盐酸,必须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和500 mL容量瓶。(3)根据滴定原理的化学方程式可得关系式:ClO2~5Na2S2O3,n(Na2S2O3)=2.00×10-3 mol/L×20.00×10-3 L=4.00×10-5 mol,则n(ClO2)=n(Na2S2O3)=4.00×10-5 × mol=8.00×10-6 mol,则ClO2的含量为=21.6 mg/L>0.8 mg/L,不符合国家标准。19. FeSO4是常见的含铁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1) 长期放置的FeSO4溶液易被氧化(填“氧化”或“还原”)而变质。(2) 某实验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检验FeSO4溶液的变质程度。提出猜想:Ⅰ. 没有变质 Ⅱ. 部分变质 Ⅲ. 完全变质验证猜想: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实验1:取待少量检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 溶液颜色变红 ⅰ________实验2:取待少量检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酸性KMnO4溶液 ⅱ________ 综合实验1、2,证明猜想Ⅱ正确①补充完整上述表格中的内容:猜想Ⅰ不正确,猜想Ⅱ或Ⅲ正确、紫色褪去。②若要使变质部分恢复原价态,方法是2Fe3++Fe===3Fe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3) 设计实验继续探究FeSO4性质。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1 向1.0 mL 0.1 mol/L FeSO4溶液中滴入1.0 mL 0.5 mol/L NaOH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3 min后沉淀基本变为红褐色Ⅱ 向1.0 mL 0.1 mol/L FeSO4溶液中滴入1.0 mL 0.5 mol/L NaHCO3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3 min后沉淀颜色几乎不变①对实验Ⅱ所得白色沉淀展开研究[已知Fe(HCO3)2在水中不能大量存在]:ⅰ. 取Ⅱ中少量白色沉淀,充分洗涤,向其中加入稀硫酸,沉淀完全溶解,产生无色气泡;ⅰ. 向ⅰ所得溶液中滴入KSCN试剂,溶液几乎不变红;ⅲ. 向ⅱ所得溶液中再滴入少量H2O2溶液,溶液立即变为红色。根据以上现象,实验Ⅱ中生成的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FeCO3。②研究过程中发现实验Ⅱ中白色沉淀在空气中久置最终也变为红褐色。则该沉淀的还原性比实验Ⅰ中所得的Fe(OH)2的还原性弱(填“强”或“弱”)。(4) 设计以含有少量Fe2O3的铁屑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或Fe+2H+===Fe2++H2↑,Fe2O3+6H+===2Fe3++3H2O,2Fe3++Fe===3Fe2+,FeSO4+7H2O===FeSO4·7H2O↓)(表达方式不限,可用流程图或离子方程式或文字等描述表示)。【解析】(1) 长期放置的FeSO4溶液易被氧化生成Fe3+。(2)①实验1:长期放置的FeSO4溶液易被氧化生成Fe3+,利用KSCN溶液可以检验Fe3+,现象是溶液变红,说明FeSO4已变质,即猜想Ⅰ不正确,猜想Ⅱ或Ⅲ正确;实验2:酸性KMnO4溶液可以检验Fe2+,现象是溶液的紫色褪色,说明FeSO4部分变质;②加入铁粉,Fe还原Fe3+生成Fe2+,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3)①实验Ⅰ中,起初生成Fe(OH)2白色絮状沉淀,然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被氧化生成Fe(OH)3红褐色沉淀;ⅰ.取Ⅱ中白色沉淀加入稀硫酸,沉淀完全溶解,产生无色气泡,则气体为CO2,白色沉淀应为碳酸盐;ⅱ.向ⅰ所得溶液中滴入KSCN试剂,溶液几乎不变红,则表明溶液中不含有Fe3+;ⅲ.向ⅱ溶液中再滴入少量H2O2,溶液立即变红,则表明溶液中含有Fe2+,根据以上现象,实验Ⅱ中生成的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FeCO3;②实验Ⅱ中白色沉淀在空气中久置,最终变为红褐色,则表明生成的沉淀相对于Fe(OH)2比较稳定,从而说明则FeCO3比Fe(OH)2的还原性弱。20. 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其制备流程可表示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资料1:反应Ⅰ中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H4Cl+NaHCO3↓资料2:20 ℃时,溶解度小于0.01 g的物质属于难溶物;20 ℃时BaSO4溶解度为2.38×10-3 g。资料3:如表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0 ℃)物质 NaCl NH4HCO3 NaHCO3 NH4Cl溶解度/g 36.0 21.7 9.6 37.2(1) 粗盐水中含大量SO、Mg2+,“除杂”时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BaCl2、Na2CO3 和适量HCl来提纯NaCl。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加入Na2CO3的目的是Ba2++CO===BaCO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 “操作Ⅰ”若在实验室中进行,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需要漏斗、玻璃棒。(3) 离子反应:Ba2++SO===BaSO4↓,BaSO4是难溶物,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Ⅰ中NaHCO3不是难溶物,也生成了沉淀,理由是20 ℃时,NaHCO3溶解度最小,NaHCO3 达到过饱和状态而析出。(4) 从“操作Ⅰ”得到的“母液”可分离提纯得到另一种产品NH4Cl,用于“循环”的X是CO2。(5) 制得的纯碱可能含少量NaCl,简述检验杂质的方法: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稀硝酸后,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Cl-,反之则无。【解析】(1)粗盐水中含大量SO、Mg2+,加入过量的NaOH除去Mg2+,再加入BaCl2溶液除去SO,则Na2CO3是要除去加入的过量的Ba2+,离子方程式为CO+Ba2+===BaCO3↓。(2)“操作Ⅰ”为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3)由资料3中溶解度可知,20 ℃时,NaHCO3溶解度最小,NaHCO3达到过饱和状态而析出。(4)由反应I中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H4Cl+NaHCO3↓可知,“操作Ⅰ”得到的“母液”可分离提纯得到NH4Cl,该过程中参与循环的物质的为CO2。(5)检验Na2CO3中是否含有NaCl,即为检验Cl-,故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具体方法为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稀硝酸后,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Cl-。迎考模拟 必修第一册 综合检测卷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Al—27 S—32 Ca—40 Fe—56一、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5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3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馆藏文物是其历史见证。下列在中国客家博物馆陈列的展品中,属于合金材料的是( )A. 明代大埔窑青釉盖罐 B. 清代铜锣C. 民国时期藤托盘 D. 当代五华石狮2. 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用途。下列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与应用场景描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类别 应用场景A CO 酸性氧化物 煤气泄漏时用浸润了碱性肥皂水的湿毛巾捂住鼻子以减少有毒气体吸入B CaO 碱性氧化物 燃煤脱硫,减少有毒气体排放C K2CO3 钾盐 用草木灰给农作物施肥D CH3COOH 弱酸 可用于除去水壶中的水垢3. 2023年杭州成功举办亚运会,此次盛会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铁饼赛场上的“搬运工”机器狗体内计算机芯片主要成分为SiO2B. 用CO2合成中的火炬燃料甲醇(CH3OH),有助于实现“碳中和”C. 游泳场馆顶部的采光罩可将室外的自然光漫射至室内,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D. 水循环系统过滤膜过滤精度可达微米级,该过滤膜可以滤除水中的胶体颗粒4.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Ag+、K+、Cl-、NO B.H+、CO、Na+、MnOC. H+、Mg2+、Cl-、SO D. Ba2+、Al3+、Cl-、SO5.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 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B. CO2的电子式:CC. 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D. 中子数为1的氢原子:H6.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 微粒观:稀盐酸中含有H2O和HCl分子B. 守恒观:发生化学反应时,离子的总数不发生改变C. 分类观:溶于水呈碱性的物质均属于碱D. 变化观:碱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7. 化学创造美好生活。下列生产活动中,与相应化学原理不相符的是( )选项 生产活动 化学原理A Na2O2可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Na2O2能和CO2、H2O反应生成氧气B 利用海带制取碘单质 I可被氧化剂氧化C 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小苏打受热易分解D 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腐蚀覆铜板上不需要的铜 氯化铁可将金属铜氧化8. 下列各组物质可用焰色试验鉴别的是( )A. Na2CO3、K2CO3 B. NaClO、NaClC. FeCl2、FeCl3 D. Na2CO3、NaHCO39. 图Ⅰ~Ⅳ是实验室制取干燥Cl2时所需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Ⅰ装置的作用是干燥Cl2B. Ⅱ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l2中HCl气体C. Ⅲ装置在收集Cl2时,气体从a口进入D. Ⅳ装置中NaOH溶液每吸收1 mol Cl2,则反应转移2 mol电子10. “类推”是化学学习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类推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际事实 类推结果A 金属Na与氧气加热条件下生成Na2O2 金属Li与氧气加热条件下生成Li2O2B 铁在Cl2中燃烧生成FeCl3 铜在Cl2中燃烧生成CuCl2C 硫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 氧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也为+6D 活性炭使糖浆脱色是物理变化 HClO使有色花瓣褪色也是物理变化11. 在指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A. FeFe3O4B. NaClO(溶液)HClOC. HClO(溶液)Cl2D. Ca(OH)2(溶液)Ca(ClO)212.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 g Na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B. 22.4 L CO2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C. 1 mol/L Na2CO3溶液中含有的Na+数目为2NAD. 常温下,1 mol O2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13.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事实,与相应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或事实 现象及结论A 将打磨过的铝片和未打磨过的铝片分别放入两支盛有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的试管中 打磨过的铝片立即产生气泡,未打磨过的铝片开始无气泡,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证明铝和氧化铝均能与强碱反应B 向装有湿润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通入Cl2 有色布条褪色,证明Cl2具有漂白性C 往无色溶液中滴入少量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Cl-D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少量稀盐酸 产生无色气体,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C强14. 下列反应过程中的化学(或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过量的铁粉和Cl2反应:Fe+Cl2FeCl2B. 钠和水反应:Na+H2O===NaOH+H2↑C. 用FeCl3溶液腐蚀覆铜板:2Fe3++Cu===2Fe2++Cu2+D. NaHCO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CO+2H+===CO2↑+H2O15.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其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且B和D同一主族,A和C形成的其中一种化合物可用于潜水艇中作供氧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A>BB. B的最高价与最低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8C. 简单离子半径:B>CD. 含D元素的酸均为强酸16. 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甲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X在高温下可与H2O(g)反应生成ZB. N在空气中不稳定,利用图乙装置制取N并可减缓其被氧化C. 可存在P→M→Z→P的循环转化关系D. 若P为盐酸盐,可将其饱和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6分。17. 如图列出了①~⑧八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族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二 ① ② ③三 ④ ⑤ ⑥ ⑦四 ⑧回答下列问题:(1) 考古学上常用元素①的含有8个中子的核素来测定文物年代,该核素的原子符号是________;写出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2) ②③⑤三种元素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3) 非金属性:⑥________ (填“>”或“<”) ⑦,元素④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4) 元素③的一种氢化物可用于实验室制取O2,该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写出该氢化物制O2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明电子转移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④和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6) 元素⑦有多种化合价,其中化合价为+4的氧化物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18.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回答下列问题:(1) ①工业制备ClO2的反应原理为:2NaClO3+4HCl===2NaCl+2ClO2↑+Cl2↑+2H2O,该反应中每生成0.5 mol ClO2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mol。②现需要用36.5%浓盐酸配制500 mL 2 mol/L 稀盐酸,必须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________________。③下列操作会使所配盐酸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填字母)。a.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B. 容量瓶水洗后未干燥C. 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溅出(2) ClO2在杀菌消毒过程中会产生副产物亚氯酸盐(ClO),需将其转化为Cl-除去。下列试剂中可将ClO转化为Cl-的是________(填字母)。A. O2 B. KIC. KMnO4 D. SO2(3) 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常含有一定量有害的ClO2。我国规定饮用水中ClO2的含量在0.1~0.8 mg/L。测定水样中ClO2的含量的过程如下:步骤1:量取25.00 mL水样加入锥形瓶中;步骤2:用稀硫酸调节溶液呈酸性,加入足量的KI晶体充分反应;步骤3:逐滴加入2.00×10-3 mol/L Na2S2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20.00 mL Na2S2O3溶液;已知:2ClO2+10KI+4H2SO4===2KCl+5I2+4K2SO4+4H2O,I2+2Na2S2O3===Na2S4O6+2NaI,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并判断该水样中ClO2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写出计算过程)。19. FeSO4是常见的含铁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1) 长期放置的FeSO4溶液易被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而变质。(2) 某实验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检验FeSO4溶液的变质程度。提出猜想:Ⅰ. 没有变质 Ⅱ. 部分变质 Ⅲ. 完全变质验证猜想: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实验1:取待少量检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 溶液颜色变红 ⅰ________实验2:取待少量检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酸性KMnO4溶液 ⅱ________ 综合实验1、2,证明猜想Ⅱ正确①补充完整上述表格中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要使变质部分恢复原价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3) 设计实验继续探究FeSO4性质。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1 向1.0 mL 0.1 mol/L FeSO4溶液中滴入1.0 mL 0.5 mol/L NaOH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3 min后沉淀基本变为红褐色Ⅱ 向1.0 mL 0.1 mol/L FeSO4溶液中滴入1.0 mL 0.5 mol/L NaHCO3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3 min后沉淀颜色几乎不变①对实验Ⅱ所得白色沉淀展开研究[已知Fe(HCO3)2在水中不能大量存在]:ⅰ. 取Ⅱ中少量白色沉淀,充分洗涤,向其中加入稀硫酸,沉淀完全溶解,产生无色气泡;ⅰ. 向ⅰ所得溶液中滴入KSCN试剂,溶液几乎不变红;ⅲ. 向ⅱ所得溶液中再滴入少量H2O2溶液,溶液立即变为红色。根据以上现象,实验Ⅱ中生成的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_。②研究过程中发现实验Ⅱ中白色沉淀在空气中久置最终也变为红褐色。则该沉淀的还原性比实验Ⅰ中所得的Fe(OH)2的还原性________(填“强”或“弱”)。(4) 设计以含有少量Fe2O3的铁屑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方式不限,可用流程图或离子方程式或文字等描述表示)。20. 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其制备流程可表示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资料1:反应Ⅰ中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H4Cl+NaHCO3↓资料2:20 ℃时,溶解度小于0.01 g的物质属于难溶物;20 ℃时BaSO4溶解度为2.38×10-3 g。资料3:如表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0 ℃)物质 NaCl NH4HCO3 NaHCO3 NH4Cl溶解度/g 36.0 21.7 9.6 37.2(1) 粗盐水中含大量SO、Mg2+,“除杂”时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BaCl2、Na2CO3 和适量HCl来提纯NaCl。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加入Na2C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 “操作Ⅰ”若在实验室中进行,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需要________。(3) 离子反应:Ba2++SO===BaSO4↓,BaSO4是难溶物,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Ⅰ中NaHCO3不是难溶物,也生成了沉淀,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从“操作Ⅰ”得到的“母液”可分离提纯得到另一种产品________,用于“循环”的X是________。(5) 制得的纯碱可能含少量NaCl,简述检验杂质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迎考模拟 必修第一册 综合检测卷.pptx 迎考模拟 必修第一册 综合检测卷学用word.doc 迎考模拟 必修第一册 综合检测卷教用word.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