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
苦、心境的寂寞皆渗透在那些物象之中,读来令人侧然心动。如果不是意象如此密集,恐怕难以
语文试题
在寥寥十个字中安置如此率富的内涵。
但是,是不是意象密桑的诗一定是好诗呢?或者说,是不是意象密度越大的诗就越好呢?
让我们以一首五律为例来傲些分析。
考生注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竹宜归流女,蓬动下渔舟。随意春芳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诚时间150分钟。
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琪)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至三单元。
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后人的赞扬之词甚多。但是它也招致了一些贬议,清人沈德潜
就说:“中二联不宜纯乎写景,景象虽工,讵为模楷?”罩然仅是针对写景”而言,但其实正是指此
一、阅读(72分】
诗意泉过于密集。那么,为什么意象过于密集也会是一种缺点呢?简单地说,原固在于意泉过
(一)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密会妨碍诗歌意脉的流动,从而显得堆壕、板滞,王维此诗在这方面尚不严重,图为诗中多用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态意象,从而有助于意脉的流动,但是中间二联仍稍有堆搡的痕迹。
何谓“意象”?即使把讨论严格限定在诗学的范国内,人们对“意象”的定义也是言人人珠
如果说一首诗作中唐象过密在王维诗中只是白盘微取,那么在李商隐、李贺等人笔下就是
有些未免抽象难解或宽泛无归。为免缠夹,只在诸家定义中选择最为平实的一说:“意象是融入
较严重的缺点了,二幸的部分作品,例如李商隐的(燕台四首以碧城三首,李复的(李凭堂徒
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也就是说,本文所论述的
引州天上谣》等诗,意泉密度太大,以至于字句繁密而意脉大畅,雕境满眼而真趣不足。清人李
“意象”,必须兼有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意两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笔者认为,几是写进诗歌的物
因培批评初唐诗人的五言排律“意密语重,滞气亦多”,若把此语移用来评论那些意象过密的其
象,即使只是日、月、风、云等无修饰的名词或是流泪、沉思等简单动作,也已经过诗人的观照从
他诗体的唐诗,也是相当确切的。
而融入了主观情意,皆可视为“意象”。相反,如“阀怅”等表示情绪的词,或如“当时”“此夜”等表
从上述论述可以得出两个貌似互相矛盾的结论:对于诗句来说,意象密集往往会产生精警
示时间的状语,由于全无客观物象,属于“闲字”,便不被看成“意象”。
的名句:对于诗篇来说,意象密集则是利架参半的,有些作品因意泉密桑而见胜,有些作品却因
如果从意象密度的角度来衡量唐诗艺术,是否会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呢?中国古典诗歌
意象过密而受损。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原因在于人们对于名句和名篇的要求有所不
是极其精练的语言艺术,言约而义丰是历代诗人共同的追求目标。因此古典诗歌中很少有泼墨
同。一般说来,凡是万口传诵的名句都具备某种独立的价值,也就是说,即使把名句从原诗中彻
如水的鸿篇巨制,相反,人们对那些一宇千金的精简短章更为推崇。正因古典诗歌的篇幅相当
底剃离出来,它们的价值也几乎不受损伤。甚至还有这样的情形,独立状态的名句非常出色,而
有限,而作者又希望在有限的篇幅内承载更多的意蕴,所以不能客忍芜词赞句的存在。从意象
色含着名句的全诗却并非完盘,当然,并不能说所有的名句都是意象密集的,但是意象密集肯
的角度来思考这种原则,显然会导出对于意象密度的追求。假如同样长短的诗句或诗篇中包含
定是构成名句的重要条件,因为名句的篇幅仅有寥寥数字,如果意泉的密度太低,那就包蕴不
的意象或多或少,当然意象多者所承载的意蕴更加丰富,或者说所传达的信息量更大,如此更可
了多少意义,要想成为具有独立价值的名句也就难上加难了。
(摘编自莫砺锋(论唐诗意象的密度》)
能达到言约义丰的效果。
比如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涟板桥霜”,这联诗究竟妙在何处呢?明人李东阳解得最好: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报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错,意泉具足,始为难得.”所谓“句中
A在作者看来,意象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客观物象,一是主观情感。诗歌中的
不用一二闲字”,就是句中没有与意象无关的无用之宇。所谓“意象具足”,就是意象充足、完备。
物象,都可以看作“意象”。
的确,这两句诗各用五个字营造了三个意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人只把六个意象
B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鸿篇巨制往往比较少见,篇幅有限的精简短章更多,正因为篇幅有限,
连缓成句,除此之外不着一字。这样的写法真是千净利落,从意象营造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说恋
在创作时要特别注意精简语言。
象的密度很高。除了“鸡声”,五个意象都具有鲜明的画面感,可以称为视觉意象。在万籁俱寂
C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没有用任何关联词,也没有任何一个字直接抒情。
的清晨响彻远近的“鸡声“则是动人的听觉意象。英国诗歌理论家休姆说:“两个视觉意象构成
但内涵丰富,生动丰满。
一种视觉和弦,”其实若千个视觉意象与听觉意象或其他能留给读者鲜明印象的意象都能组合
D.意象的密集程度对诗句和诗篇的影响大不相同,就诗篇而言,诗篇中的意象越密集,诗篇
成一种和谐的诗境,这两句诗就分别由三个视觉意象或听觉意象构成,句中省去了所有的关联
的艺术水平、艺术价值越低。
词,它们为续者展现了一幅板其生动、丰满的早行困景:鸡鸣声声,乡村旅店的茅檐上方斜挂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一钩残月:一条板桥上积满浓看,上面印着行人的足迹。句中虽无一字直接抒情,然而早行的平
A意象的定义多种多样,在讨论唐诗的意象密度这一话题时,作者首先对“意象”一词的定义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26-44A
【高一语文第2页(共8页)】
·26-44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