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新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试卷
时间:50分钟 满分:6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 中学生小梅和妈妈周末一起去北京园博园游览,一路上她看到这些场景:新发地批发市场外师傅们在忙碌地装卸商品,地铁站里安检人员在有序地开展工作,园博园里为期一周的戏曲盛宴正拉开序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
A.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B. 人的成长是知识不断丰富的过程
C. 要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D. 青少年正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
2. 铁路春运七十载,列车满载思乡情。从绿皮火车到动车组列车,从窗口排队购票到网络购票,从纸质车票到电子客票,从春运期间发送旅客2300万人次到4.8亿人次……这反映出( )
A. 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B. 铁路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C. 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 人们的观光旅游需求逐年增长
3. 置身广阔的大地,我们要融入社会,感受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而不能脱离社会,脱离他人。下列诗句与这句话意思表达一致的是( )
A.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B.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C.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 下列表格介绍了鲁迅的部分人生经历:
时间 事迹
1902年 矿路学堂毕业,随后与厉绥之、钱均夫一同赴日本公费留学
1904年 于弘文学院结业,祖父介孚公卒
1908年 师从章太炎,并和二弟周作人一起翻译外国小说
1912年 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鲁迅与钱均夫的关系属于法律关系②鲁迅与介孚公的关系属于血缘关系
③鲁迅与蔡元培的关系属于业缘关系④鲁迅与周作人的关系属于地缘关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5. 以下是一些社区居民生活的感受。
居民甲:我们小区新设了蔬菜便民服务点,居民在家附近就能买到新鲜蔬菜,真方便。 居民乙:社区建了文化中心,还有免费的图书阅览室,周末去看看书真舒心。 居民丙:以前小区周边违建密集,一旦着火,后果不堪设想,今年城管联合街道拆除了违建,现在住着可安心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
A. 通过享受便利,我们成长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B. 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C. 减少违法行为,就能够建设宜居的生活环境
D. 在不同的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6. 人非生而一应俱全,其中的社会功能,不是生而有之,而是要经过后天的教育、学习、实践才能养成。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的成长是一个( )
A. 自然化的过程 B. 社会化的过程
C. 模仿化的过程 D. 经验化的过程
7. 小安看到同桌做事认真仔细,自己却马马虎虎,他下定决心要作出改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细节处理上,他也能面面俱到了。小安的转变表明他( )
①善于通过他人评价认识自己
②能够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成长
③从在群体的关系中认识自己
④善于学习他人,提升自身能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康有为在其著作《大同书》中指出:“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以下行为与材料中的观点相一致的有( )
①小刚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
②小强把捡到50元钱捐出去
③小宇利用周末去养老院打扫卫生
④丽丽周末在家自觉帮助妈妈做家务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 2022年暑假,小刚同学开展了学习、生活大调查,全面了解“双减”后第一个暑假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小刘同学则经常与同学们一起到公园开展环境保护宣传与垃圾清理活动,虽然很辛苦,但很有成就感。完成上述任务有助于他们( )
①参与政治生活,提高管理国家事务能力
②体验社会生活,提高个人实践能力
③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④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亲社会行为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0. 2025年2月14日,株洲市芦淞区莲塘小学师生开展了“红领巾飘扬在社区”主题实践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个个手持小钳子,或夹或捡,变身环保小卫士,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志愿活动。学生参加主题实践活动( )
A. 能在实践中提升亲社会的能力 B. 能够掌握社会需要的一切技能
C. 目的在于获得社会接纳和认可 D. 表明志愿服务只能从小事做起
11. 如图表明( )
A. 网络时代,信息良莠不齐 B. 沉迷网络,影响工作学习
C. 人们离开互联网便无法生存和发展 D. 网络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12. 2024年,江西省大力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提升行动,出台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11条措施,引进培育数字化服务商800多家,1.02万家企业启动数字化改造,新增22家国家级5G工厂,预计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3万亿元。这让我们明白( )
①网络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
②网络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
③网络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④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3. AI技术的发展为不少学术研究人员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如越来越多的人过于依赖AI技术,导致出现千篇一律的学术研究等。这体现出的主要道理是( )
A. 网络促进人才、技术、物资的流动
B. 网上的内容太虚假,我们要远离网络
C. 学习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独立学习
D. 网络科技有利也有弊,要合理地利用
14. “种草”一词在网络上表示分享推荐事物给其他人,使其他人对其感兴趣或喜欢。漫画《杂草丛生》启示我们( )
A. 热衷于网购,为学习和生活增添乐趣
B. 学会辨析网络信息,理性参与莫冲动
C. 网购时需擦亮双眼,尽可能远离网络
D. 网购改变世界,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15. 某校开展“遵守道德和法律,传播网络正能量”主题宣传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这一活动。下列做法属于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是( )
①通过网络转发未经证实的社会新闻
②通过网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③通过网络发布全班同学个人信息
④通过网络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点赞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5分)
16. 课外活动时,同学们围绕着课程标准教学提示中的“社会中的我”这个议题展开了研究性学习。下面有一些研究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以图析理】分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为了形象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第一小组成员展示了下面这幅图:
(1)在图中①②处填上合适的内容。(各一个)
(2)向同学们介绍图中说明道理。
【事中悟理】感悟个人在社会(国家)中成长
为了让同学们感悟“个人在社会(国家)中成长”,第二小组成员展示了“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的事迹。
事迹一童年经历 事迹二奋斗故事 事迹三获得荣誉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百姓流离失所。同年10月,钱七虎出生在一艘逃难的船上。童年时期,他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有了切身体会。新中国成立后,新旧社会的对比,坚定了他的报国信念。1954年,依靠政府的助学金,钱七虎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 20世纪70年代初,一声巨响,荒漠中升起蘑菇云。当人们欢呼庆贺时,钱七虎身着防护服和队友们迅速冲进核爆中心勘察爆炸现场。从荒凉戈壁到边防海岛,从浅埋工程到深埋工程防护,在为国铸盾的道路上,钱七虎始终奔波在工程一线,奋战于专业前沿。 2013年中央军委一等功; 2019年获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9年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敬业奉献模范”; 2021年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022年“八一勋章”; 2023年“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
启示:社会(国家)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启示:① 启示:②
(3)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内容,参考示例,在①②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行而践之】走进社会从小事做起
(4)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请完成下表中①②空白处内容。
场所 活动形式 具体做法
在农田 ① 周日,和父母一起参加播种小麦的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
在当地某大型工程 研学旅行 ②
17. 相约哈尔滨亚冬会点赞高光时刻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向来自亚洲各地的体育健儿提供了超越自我的舞台。来自亚洲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运动员报名参赛,在参赛国家和地区及运动员数量方面均创下赛会历史之最。你所在的校思政社团以“汇聚中国合力,共享精彩亚冬”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式学习。
【相约哈尔滨】
2025年2月7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盛大举行。时隔29年,哈尔滨再次与亚冬会相遇。冰雪同梦,亚洲同心。
(1)学习小组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搜集哈尔滨亚冬会的资料?(请列举两种)
【最暖是“冰晶蓝”】
亚冬会志愿者们的服装以“冰晶蓝”为主色,肩部和袖子采用环保印花工艺,增加了雪花、光晕与流线图案,彰显了运动风与灵动感。学习小组搜集到了以下资料:
冰雪运动速度与激情背后,一群青春洋溢的志愿者成为这场盛会中温暖而明亮的风景线。他们穿梭在不同场馆,协助赛事组织、提供语言服务、引导各类人群,用热情和专业的服务为亚冬会增光添彩。张某说:“在‘尔滨’见证了大场面,课本中的地球村来到现实。在与运动员交流的过程中,志愿者感受到了文化的多元碰撞与交融。“再苦再累一想到在车上我是代表学校、代表城市、代表中国为赛会服务,便有了无穷的力量。”丛某某说道。
(2)参加哈尔滨亚冬会志愿者活动,对志愿者们而言有何意义
【最靓是智能】
作为本届亚冬会的鲜明底色,“智能亚冬”闪耀亚冬会全过程、各方面,也吸引了学习小组的兴趣。他们搜集到了以下资料:
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的火炬传递设置了线上部分,让更多的人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界限,参与到亚冬盛会当中来。截至2025年2月1日17时,整个线上活动的累计访问量已经超过了4000万,累计生成的证书超过了2290万。
利用5G-A无源物联网技术为第九届亚冬会打造了5G通信保障物资仓储管理平台,助力赛事通信保障物资的智能化管理和实时追踪。该平台具有智能识别和精准定位功能,可实现物品快速识别、物品数量计算和失物查找。
(3)请结合学习小组搜集的资料,分析网络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1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但网络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为了让学生养成健康文明安全的用网习惯,某班计划在10月上旬开展关于网络安全的系列校园宣传活动。以下是该班学生刘飞为这次活动准备的策划书,请你运用道德与心理知识,完善和解读该策划书。
“护网络安全建和谐校园”活动策划书
【活动背景】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发展迅猛,网络直播课堂、网络交友、网络购物、网络招聘、网络导航、网络支付等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网络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的同时,也充斥着各种不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海量的信息铺天盖地涌入视野,使学生们沉迷其中而不自知;各种信息鱼龙混杂,涉世未深的中学生往往难以辨别;部分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导致家庭重要信息暴露,带来严重安全隐患…… 中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提高中学生网络活动安全能力迫在眉睫。
【活动方案】 ①布置“喜迎二十大共筑网络安全”反诈骗宣传展板。 ②发出倡议,让同学们签署“中学生拒绝网络倡议书”,专注于学习。 ③开展“追根溯源”活动,让学生自选一则影响广泛的虚假信息,探究其产生过程和不良影响。 ④举行网络“校园正能量”短视频创作赛,评选出积极向上的短视频,传至社交平台并推动传播。
(1)运用所学知识对“活动背景”进行解读。
(2)根据所学知识,选取“活动方案”中的2个项目,分析其是否可行,并给出理由。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 中学生小梅和妈妈周末一起去北京园博园游览,一路上她看到这些场景:新发地批发市场外师傅们在忙碌地装卸商品,地铁站里安检人员在有序地开展工作,园博园里为期一周的戏曲盛宴正拉开序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
A.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B. 人的成长是知识不断丰富的过程
C. 要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D. 青少年正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生活特点。
A:题干中描述的批发市场忙碌、地铁安检有序、戏曲盛宴举办等场景,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故A符合题意;
B: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而非仅“知识丰富”,故B说法错误;
C:题干未直接体现“形成社会关系”这一内容,故C不符合题意;
D:虽然青少年社会化是正确观点,但题干未强调青少年的成长阶段,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 铁路春运七十载,列车满载思乡情。从绿皮火车到动车组列车,从窗口排队购票到网络购票,从纸质车票到电子客票,从春运期间发送旅客2300万人次到4.8亿人次……这反映出( )
A. 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B. 铁路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C. 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 人们的观光旅游需求逐年增长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开启和辉煌成就。
C:题干描述了铁路春运在技术、购票方式、客流量等方面的显著变化,直接体现了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故C符合题意;
A:国际地位提升与题干中春运的国内交通变化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提及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对比,无法得出“主要运输方式”的结论,故B说法错误;
D:春运主要反映返乡需求,而非旅游需求,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3. 置身广阔的大地,我们要融入社会,感受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而不能脱离社会,脱离他人。下列诗句与这句话意思表达一致的是( )
A.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B.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C.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B:“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意思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不能做成大事情。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干成大事业,形容个人离不开社会,故B符合题意;
A:“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意思是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未体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指要有远大的志向和目标,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奋斗,未体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D:“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意思是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未体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4. 下列表格介绍了鲁迅的部分人生经历:
时间 事迹
1902年 矿路学堂毕业,随后与厉绥之、钱均夫一同赴日本公费留学
1904年 于弘文学院结业,祖父介孚公卒
1908年 师从章太炎,并和二弟周作人一起翻译外国小说
1912年 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鲁迅与钱均夫的关系属于法律关系②鲁迅与介孚公的关系属于血缘关系
③鲁迅与蔡元培的关系属于业缘关系④鲁迅与周作人的关系属于地缘关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
②:鲁迅与介孚公是祖孙关系,属于血缘关系,故②符合题意。
③:鲁迅受蔡元培邀请担任职务,是工作关系,属于业缘关系,故③符合题意。
①:鲁迅与钱均夫一起赴日本公费留学,是共同求学的关系,属于业缘关系,故①说法错误;
④:鲁迅与周作人是兄弟关系,属于血缘关系,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5. 以下是一些社区居民生活的感受。
居民甲:我们小区新设了蔬菜便民服务点,居民在家附近就能买到新鲜蔬菜,真方便。 居民乙:社区建了文化中心,还有免费的图书阅览室,周末去看看书真舒心。 居民丙:以前小区周边违建密集,一旦着火,后果不堪设想,今年城管联合街道拆除了违建,现在住着可安心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
A. 通过享受便利,我们成长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B. 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C. 减少违法行为,就能够建设宜居的生活环境
D. 在不同的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人的生存和成长离不开社会。
B:题文材料中,社区居民的生活感受说明了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的物质支持和精神的滋养。故B说法正确;
A: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故A说法错误;
C:“减少违法行为,就能够建设宜居的生活环境”中“就能够”说法太绝对。故C说法错误;
D:题文材料中,社区居民的生活感受说明了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并没有体现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6. 人非生而一应俱全,其中的社会功能,不是生而有之,而是要经过后天的教育、学习、实践才能养成。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的成长是一个( )
A. 自然化的过程 B. 社会化的过程
C. 模仿化的过程 D. 经验化的过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的相关知识。
ACD:自然化、模仿化、经验化说法有误,故ACD说法错误;
B:题干“我们要经过后天的教育、学习、实践才能养成”说明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故B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7. 小安看到同桌做事认真仔细,自己却马马虎虎,他下定决心要作出改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细节处理上,他也能面面俱到了。小安的转变表明他( )
①善于通过他人评价认识自己
②能够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成长
③从在群体的关系中认识自己
④善于学习他人,提升自身能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做更好的自己。
①:小安通过观察同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属于自我观察而非他人评价,故①说法错误;
②:小安在与同桌的互动中学习对方优点并成长,体现了在交往中进步,故②符合题意;
③:题干未涉及群体关系中的自我认识,仅体现个体对比,故③说法错误;
④:小安学习同桌的认真态度,提升自身能力,说明他善于学习他人,故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8. 康有为在其著作《大同书》中指出:“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以下行为与材料中的观点相一致的有( )
①小刚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
②小强把捡到的50元钱捐出去
③小宇利用周末去养老院打扫卫生
④丽丽周末在家自觉帮助妈妈做家务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亲社会行为的表现的认识和理解。
①③:材料中康有为的观点启示我们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因此小刚主动给老人让座、小宇去养老院帮助打扫卫生均体现了谦让、帮助他人的亲社会行为,故①③说法正确;
②:养成亲社会行为要求我们要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因此捡到钱物要设法还给失主,而不是捐出去,故②说法错误;
④:小丽帮妈妈做家务,是热爱劳动关心父母
表现,不是亲社会行为,故④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9. 2022年暑假,小刚同学开展了学习、生活大调查,全面了解“双减”后第一个暑假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小刘同学则经常与同学们一起到公园开展环境保护宣传与垃圾清理活动,虽然很辛苦,但很有成就感。完成上述任务有助于他们(  )
①参与政治生活,提高管理国家事务能力
②体验社会生活,提高个人实践能力
③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④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亲社会行为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
②③④:依据教材知识,材料中小刘和同学们
做法有助于同学们了解社会,体验社会生活,提高个人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亲社会行为,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所以②③④符合题意;
①:在题干中体现不出,不符合题意,①错误;
故本题选A。
10. 2025年2月14日,株洲市芦淞区莲塘小学师生开展了“红领巾飘扬在社区”主题实践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个个手持小钳子,或夹或捡,变身环保小卫士,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志愿活动。学生参加主题实践活动( )
A. 能在实践中提升亲社会的能力 B. 能够掌握社会需要的一切技能
C. 目的在于获得社会接纳和认可 D. 表明志愿服务只能从小事做起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必要性。
A:亲社会行为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的。学生参加“红领巾飘扬在社区”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在社区中参与环保志愿活动,能在实践中提升亲社会的能力,故A符合题意;
B:参加主题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掌握一些社会需要的技能,但“能够掌握社会需要的一切技能”说法过于绝对,一次实践活动不可能让学生掌握所有技能,故B说法错误;
C:学生参加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亲社会行为,提升自身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等,而不是单纯为了获得社会接纳和认可,故C说法错误;
D:志愿服务可以从小事做起,但“只能从小事做起”说法错误,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是多样的,大事小事都可以做,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1. 如图表明( )
A. 网络时代,信息良莠不齐 B. 沉迷网络,影响工作学习
C. 人们离开互联网便无法生存和发展 D. 网络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网络的积极影响。
D:依据教材知识,网上生活缴费等,体现出网络对生活的影响,网络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D说法正确;
AB:说法虽然正确, 但 在题文中没有体现,AB 与题意不符;
C:夸大了网络的作用,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12. 2024年,江西省大力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提升行动,出台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11条措施,引进培育数字化服务商800多家,1.02万家企业启动数字化改造,新增22家国家级5G工厂,预计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3万亿元。这让我们明白( )
①网络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
②网络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
③网络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④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网络的积极影响。
①:题干中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企业数字化改造等体现了网络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故①符合题意;
②:题干未涉及日常生活丰富化的内容,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3万亿元,表明网络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故③符合题意;
④:题干未提及民主政治相关内容,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3. AI技术的发展为不少学术研究人员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如越来越多的人过于依赖AI技术,导致出现千篇一律的学术研究等。这体现出的主要道理是( )
A. 网络促进人才、技术、物资的流动
B. 网上的内容太虚假,我们要远离网络
C. 学习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独立学习
D. 网络科技有利也有弊,要合理地利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网络的作用、合理利用网络。
A:题干强调AI技术带来的问题,而非其促进资源流动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远离网络”说法绝对化,没有认识到网络的积极作用,题干未涉及网络虚假内容,故B说法错误;
C:题目核心是科技利弊,而非学习方法,故C不符合题意;
D:直接点明科技“有利有弊”和“合理利用”,与题干现象完全契合,故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4. “种草”一词在网络上表示分享推荐事物给其他人,使其他人对其感兴趣或喜欢。漫画《杂草丛生》启示我们( )
A. 热衷于网购,为学习和生活增添乐趣
B. 学会辨析网络信息,理性参与莫冲动
C. 网购时需擦亮双眼,尽可能远离网络
D. 网购改变世界,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合理使用网络
B:题文内容说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因此漫画《杂草丛生》启示我们要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学会辨析网络信息,理性参与莫冲动,所以B正确;
A:热衷于网购不一定能为学习和生活增添乐趣,A做法错误;
C:我们要合理使用网络,不是远离网络,C做法错误;
D:在题干中未涉及,D排除;
故本题选B
15. 某校开展“遵守道德和法律,传播网络正能量”主题宣传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这一活动。下列做法属于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是( )
①通过网络转发未经证实的社会新闻
②通过网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③通过网络发布全班同学的个人信息
④通过网络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点赞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传播网络正能量、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②④:通过网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点赞,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传播了网络正能量,故②④符合题意;
①:通过网络转发未经证实的社会新闻,可能会传播虚假信息,是没有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表现,故①说法错误;
③:通过网络发布全班同学的个人信息,侵犯了同学的隐私权,是没有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表现,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5分)
16. 课外活动时,同学们围绕着课程标准教学提示中的“社会中的我”这个议题展开了研究性学习。下面有一些研究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以图析理】分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为了形象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第一小组成员展示了下面这幅图。
(1)在图中①②处填上合适的内容。(各一个)
(2)向同学们介绍图中说明的道理。
【事中悟理】感悟个人在社会(国家)中成长
为了让同学们感悟“个人在社会(国家)中成长”,第二小组成员展示了“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的事迹。
事迹一童年经历 事迹二奋斗故事 事迹三获得荣誉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百姓流离失所。同年10月,钱七虎出生在一艘逃难的船上。童年时期,他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有了切身体会。新中国成立后,新旧社会的对比,坚定了他的报国信念。1954年,依靠政府的助学金,钱七虎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 20世纪70年代初,一声巨响,荒漠中升起蘑菇云。当人们欢呼庆贺时,钱七虎身着防护服和队友们迅速冲进核爆中心勘察爆炸现场。从荒凉戈壁到边防海岛,从浅埋工程到深埋工程防护,在为国铸盾的道路上,钱七虎始终奔波在工程一线,奋战于专业前沿。 2013年中央军委一等功; 2019年获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9年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敬业奉献模范”; 2021年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022年“八一勋章”; 2023年“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
启示:社会(国家)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启示:① 启示:②
(3)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内容,参考示例,在①②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行而践之】走进社会从小事做起
(4)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请完成下表中①②空白处内容。
场所 活动形式 具体做法
在农田 ① 周日,和父母一起参加播种小麦的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
在当地某大型工程 研学旅行 ②
【答案】(1)①班长;②外婆。
(2)①人是社会的人。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其相应的位置,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①社会(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个人为社会(国家)做贡献;
②社会(国家)尊重个人贡献,授予个人荣誉。
(4)①劳动体验;②和同学们一起参观当地某大型工程,感受祖国的变化。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有关知识,从分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老师、同学→班长
关键词②:妈妈、外公→外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老师、同学、妈妈、外公→人是社会的人,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3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有关知识,从启示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钱七虎始终奔波在工程一线,奋战于专业前沿→社会(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个人为社会(国家)做贡献。
关键词②:钱七虎获得的荣誉→社会(国家)尊重个人贡献,授予个人荣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4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从分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在农田→劳动体验。
关键词②:在当地某大型工程→和同学们一起参观当地某大型工程,感受祖国的变化。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7. 相约哈尔滨亚冬会点赞高光时刻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向来自亚洲各地的体育健儿提供了超越自我的舞台。来自亚洲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运动员报名参赛,在参赛国家和地区及运动员数量方面均创下赛会历史之最。你所在的校思政社团以“汇聚中国合力,共享精彩亚冬”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式学习。
【相约哈尔滨】
2025年2月7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盛大举行。时隔29年,哈尔滨再次与亚冬会相遇。冰雪同梦,亚洲同心。
(1)学习小组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搜集哈尔滨亚冬会的资料?(请列举两种)
【最暖是“冰晶蓝”】
亚冬会志愿者们的服装以“冰晶蓝”为主色,肩部和袖子采用环保印花工艺,增加了雪花、光晕与流线图案,彰显了运动风与灵动感。学习小组搜集到了以下资料:
冰雪运动速度与激情背后,一群青春洋溢的志愿者成为这场盛会中温暖而明亮的风景线。他们穿梭在不同场馆,协助赛事组织、提供语言服务、引导各类人群,用热情和专业的服务为亚冬会增光添彩。张某说:“在‘尔滨’见证了大场面,课本中的地球村来到现实。在与运动员交流的过程中,志愿者感受到了文化的多元碰撞与交融。“再苦再累一想到在车上我是代表学校、代表城市、代表中国为赛会服务,便有了无穷的力量。”丛某某说道。
(2)参加哈尔滨亚冬会志愿者活动,对志愿者们而言有何意义
【最靓是智能】
作为本届亚冬会的鲜明底色,“智能亚冬”闪耀亚冬会全过程、各方面,也吸引了学习小组的兴趣。他们搜集到了以下资料:
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的火炬传递设置了线上部分,让更多的人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界限,参与到亚冬盛会当中来。截至2025年2月1日17时,整个线上活动的累计访问量已经超过了4000万,累计生成的证书超过了2290万。
利用5G-A无源物联网技术为第九届亚冬会打造了5G通信保障物资仓储管理平台,助力赛事通信保障物资的智能化管理和实时追踪。该平台具有智能识别和精准定位功能,可实现物品快速识别、物品数量计算和失物查找。
(3)请结合学习小组搜集的资料,分析网络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答案】(1)上网搜查资料;收看电视新闻节目;阅读报刊;等等。
(2)①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②能够为他人带来温暖,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为社会增添正能量。③他们主动关心社会,热心帮助他人,倾力奉献社会,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①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火炬线上传递, 让更多的人云端相聚亚冬盛会。②借助网络,我们可以便捷地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从而大大节约成本,提高效率。5G 通信保障物资仓储管理平台为亚冬会提供便利。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养成亲社会行为、网络改变世界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搜集资料的形式,属于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必要性的有关知识,从意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他们穿梭在不同场馆,协助赛事组织、提供语言服务、引导各类人群,用热情和专业的服务为亚冬会增光添彩→能够为他人带来温暖,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为社会增添正能量。他们主动关心社会,热心帮助他人,倾力奉献社会,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②:再苦再累一想到在车上我是代表学校、代表城市、代表中国为赛会服务,便有了无穷的力量→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3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网络改变世界的有关知识,从分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的火炬传递设置了线上部分,让更多的人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界限,参与到亚冬盛会当中来→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火炬线上传递, 让更多的人云端相聚亚冬盛会。
关键词②:利用5G-A无源物联网技术为第九届亚冬会打造了5G通信保障物资仓储管理平台,助力赛事通信保障物资的智能化管理和实时追踪→借助网络,我们可以便捷地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从而大大节约成本,提高效率。5G 通信保障物资仓储管理平台为亚冬会提供便利。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但网络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为了让学生养成健康文明安全的用网习惯,某班计划在10月上旬开展关于网络安全的系列校园宣传活动。以下是该班学生刘飞为这次活动准备的策划书,请你运用道德与心理知识,完善和解读该策划书。
“护网络安全建和谐校园”活动策划书
【活动背景】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发展迅猛,网络直播课堂、网络交友、网络购物、网络招聘、网络导航、网络支付等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网络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的同时,也充斥着各种不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海量的信息铺天盖地涌入视野,使学生们沉迷其中而不自知;各种信息鱼龙混杂,涉世未深的中学生往往难以辨别;部分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导致家庭重要信息暴露,带来严重安全隐患…… 中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提高中学生网络活动安全能力迫在眉睫。
【活动方案】 ①布置“喜迎二十大共筑网络安全”反诈骗宣传展板。 ②发出倡议,让同学们签署“中学生拒绝网络倡议书”,专注于学习。 ③开展“追根溯源”活动,让学生自选一则影响广泛的虚假信息,探究其产生过程和不良影响。 ④举行网络“校园正能量”短视频创作赛,评选出积极向上的短视频,传至社交平台并推动传播。
(1)运用所学知识对“活动背景”进行解读。
(2)根据所学知识,选取“活动方案”中的2个项目,分析其是否可行,并给出理由。
【答案】(1)在网络时代,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个人的隐私容易侵犯。
(2)“活动方案”①②不可行。
理由:①网络是把双刃剑,要理性参与网路生活,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②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完善自我,要注意浏览与学习有关的信息;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拒绝网络谣言,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增强社会责任感,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律,养成守法的行为习惯,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网络的消极影响、合理使用网络。
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中学生,需要运用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的有关知识,从道理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
关键词:网络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的同时,也充斥着各种不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可链接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个人的隐私容易侵犯。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中学生,需要运用合理使用网络的有关知识,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
关键词:布置“喜迎二十大共筑网络安全”反诈骗宣传展板;发出倡议,让同学们签署“中学生拒绝网络倡议书”,专注于学习→可链接合理使用网络的要求。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