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与书写(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 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与书写(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4.3 化学方程式(第 1 课时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与书写)
副标题:用 “符号” 表达化学反应的规律
背景图:选择一张双场景融合图片,左侧是红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P 原子、O 分子→P O 分子)与化学方程式(4P + 5O \(\stackrel{点燃}{=\!=\!=}\)2P O ),右侧是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拆解(写:P+O →P O ;配:4P+5O →2P O ;注:点燃;查:原子数目守恒),下方标注 “核心:客观事实 + 质量守恒”,直观呈现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与书写逻辑。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知识理解:明确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双重意义(质的意义: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量的意义:各物质质量比、粒子个数比),熟记化学方程式书写的两大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学会规范书写简单化学方程式(含配平、标注反应条件与气体 / 沉淀符号)。
能力提升:能准确解读化学方程式的质与量意义(如解读 “2H O\(\stackrel{通电}{=\!=\!=}\)2H ↑+O ↑” 的粒子个数比与质量比),能独立完成常见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书写(如铁与硫酸铜反应),能纠正错误化学方程式(如未配平、漏标条件),提升化学用语规范表达能力。
意识培养:认识到化学方程式是 “化学反应的简洁语言”,理解 “书写方程式需兼顾客观事实与守恒规律”,培养 “用符号精准表达化学变化” 的科学思维,为后续化学方程式计算奠定基础。
幻灯片 3:情境导入 —— 如何 “精准表达” 化学反应?
情境展示:呈现三组表达化学反应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
情境 1:用文字描述 “红磷在点燃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需要 20 多个字;若用化学方程式 “4P + 5O \(\stackrel{点燃}{=\!=\!=}\)2P O ”,仅用 18 个符号就涵盖反应物、生成物、条件及质量关系 —— 为什么化学方程式能如此高效?它包含哪些信息?
情境 2:学生写出 “P + O \(\stackrel{点燃}{=\!=\!=}\)PO ”,老师指出错误,因不存在 “PO ” 这种物质;另一学生写出 “P + O \(\stackrel{点燃}{=\!=\!=}\)P O ”,老师仍指出错误 —— 错误原因是什么?书写化学方程式需要遵循什么原则?
情境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水通电分解时 “2 个水分子分解为 2 个氢分子和 1 个氧分子”,如何用符号表达这种粒子个数关系?化学方程式中的数字有什么意义?
提问互动: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而化学方程式是质量守恒定律的 “符号载体”。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它能表达哪些意义?如何规范书写化学方程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与书写。
幻灯片 4: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与意义 ——“化学反应的‘说明书’”
一、化学方程式的定义(核心概念)
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如 2H O\(\stackrel{通电}{=\!=\!=}\)2H ↑+O ↑表示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组成部分:化学方程式由 “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化学计量数” 四部分组成:
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物质,写在 “=” 左边(如 2H O 中的 H O);
生成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写在 “=” 右边(如 2H ↑+O ↑中的 H 和 O );
反应条件:写在 “=” 上方或下方(如 “点燃”“通电”“△” 表示加热,“MnO ” 表示催化剂);
化学计量数: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如 “2H O” 中的 “2”),表示粒子个数比(无数字时计量数为 1);
气体 / 沉淀符号:生成物为气体时标 “↑”(反应物有气体则不标),为沉淀时标 “↓”(反应物有固体则不标)(如 CO ↑、Cu (OH) ↓)。
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质与量双重维度)
以 “2H O\(\stackrel{通电}{=\!=\!=}\)2H ↑+O ↑” 为例,从 “质”(定性)和 “量”(定量)两方面解读:
意义维度
具体含义
示例(2H O\(\stackrel{通电}{=\!=\!=}\)2H ↑+O ↑)
质的意义(定性)
1.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2. 表示反应发生的条件
1. 反应物:水(H O);生成物:氢气(H )、氧气(O );2. 反应条件:通电
量的意义(定量)
1. 表示各物质的粒子个数比(化学计量数之比);2. 表示各物质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 × 计量数之比)
1. 粒子个数比:H O:H :O =2:2:1(2 个水分子分解为 2 个氢分子和 1 个氧分子);2. 质量比:(2×18):(2×2):(1×32)=36:4:32=9:1:8(36 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 4 份质量的氢气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
三、不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解读(课堂小练)
解读 “4P + 5O \(\stackrel{点燃}{=\!=\!=}\)2P O ”:
质的意义:红磷(P)与氧气(O )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P O );
量的意义:粒子个数比 P:O :P O =4:5:2;质量比 (4×31):(5×32):(2×142)=124:160:284=31:40:71(31 份质量的 P 与 40 份质量的 O 反应,生成 71 份质量的 P O )。
解读 “Fe + CuSO = FeSO + Cu”:
质的意义:铁(Fe)与硫酸铜(CuSO )反应,生成硫酸亚铁(FeSO )和铜(Cu)(无反应条件,常温下进行);
量的意义:粒子个数比 Fe:CuSO :FeSO :Cu=1:1:1:1;质量比 56:160:152:64=7:20:19:8(7 份质量的 Fe 与 20 份质量的 CuSO 反应,生成 19 份质量的 FeSO 和 8 份质量的 Cu)。
四、化学方程式与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的对比
表达形式
示例
优点
缺点
文字表达式
红磷 + 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
直观,易理解
繁琐,无法体现粒子个数比和质量比,国际不通用
符号表达式
P + O \(\stackrel{点燃}{=\!=\!=}\)P O
简洁,用符号表示
未配平,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无法体现量的关系
化学方程式
4P + 5O \(\stackrel{点燃}{=\!=\!=}\)2P O
兼顾质与量,简洁通用,体现质量守恒
需记忆化学式和配平,对初学者有难度
幻灯片 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客观事实 + 质量守恒”
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循两大核心原则,缺一不可:
一、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捏造反应”)
核心要求:化学反应必须真实存在,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必须正确(不能随意编造化学式或反应);
错误示例与纠正:
错误:P + O \(\stackrel{点燃}{=\!=\!=}\)PO (错误原因:不存在 “PO ” 这种物质,客观上红磷燃烧生成 P O );
正确:4P + 5O \(\stackrel{点燃}{=\!=\!=}\)2P O ;
错误:Fe + H SO = FeSO + H ↑(若写成 Fe + H SO = Fe (SO ) + H ↑,错误原因: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FeSO 而非 Fe (SO ) ,不符合客观事实);
正确:Fe + H SO = FeSO + H ↑。
二、原则 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原子数目要守恒”)
核心要求: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种类、数目必须相等(通过配平实现,使化学方程式两边各原子的数目相等);
错误示例与纠正:
错误:H O\(\stackrel{通电}{=\!=\!=}\)H ↑+O ↑(错误原因:左边 H=2、O=1,右边 H=2、O=2,O 原子数目不相等,不遵循质量守恒);
正确:2H O\(\stackrel{通电}{=\!=\!=}\)2H ↑+O ↑(配平后,H=4、O=2,两边原子数目相等);
错误:Mg + O \(\stackrel{点燃}{=\!=\!=}\)MgO(错误原因:左边 Mg=1、O=2,右边 Mg=1、O=1,O 原子数目不相等);
正确:2Mg + O \(\stackrel{点燃}{=\!=\!=}\)2MgO(配平后,Mg=2、O=2,两边原子数目相等)。
三、两大原则的关系:客观事实是 “基础”,质量守恒是 “保障”
无客观事实,质量守恒无从谈起(如捏造的反应,配平也无意义);
有客观事实但不遵循质量守恒,方程式不成立(如未配平的符号表达式,不能称为化学方程式)。
幻灯片 6: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四步书写法”
以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为例,详解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四个步骤:“写、配、注、查”。
步骤 1:写 —— 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基础)
操作:根据客观事实,将反应物化学式写在左边,生成物化学式写在右边,中间用短线 “—” 连接;
示例:铁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物为 Fe 和 O ,生成物为 Fe O ,写出:
Fe + O — Fe O ;
注意:化学式必须正确(如 Fe O 不能写成 FeO 或 Fe O ),多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用 “+” 连接。
步骤 2:配 —— 配平化学方程式(核心,遵循质量守恒)
定义: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常用方法:最小公倍数法(适用于简单反应):
找出方程式两边原子数目差异最大的元素(如 Fe + O — Fe O 中,O 原子左边 2 个,右边 4 个,差异大);
计算该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O 原子 2 和 4 的最小公倍数为 4);
用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两边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得到化学计量数(O 的计量数 = 4÷2=2,Fe O 的计量数 = 4÷4=1);
根据已配计量数,配平其他元素(Fe O 计量数为 1,Fe 原子右边 3 个,故 Fe 的计量数 = 3);
配平后示例:3Fe + 2O — Fe O ;
验证:左边 Fe=3、O=4,右边 Fe=3、O=4,原子数目相等,配平完成;
其他配平方法:观察法(如 H + CuO\(\stackrel{\triangle}{=\!=\!=}\)Cu + H O,直接观察可配平)、奇数配偶法(适用于有奇数原子的反应)。
步骤 3:注 —— 标注反应条件和气体 / 沉淀符号(规范)
标注反应条件:将反应条件(如 “点燃”“△”“通电”“MnO ”)写在短线 “—” 的上方或下方;
标注气体 / 沉淀符号:
气体符号 “↑”:生成物为气体,且反应物中无气体时标注(如 2H O\(\stackrel{通电}{=\!=\!=}\)2H ↑+O ↑,H 和 O 标↑;若反应物有气体,如 C + O \(\stackrel{点燃}{=\!=\!=}\)CO ,CO 不标↑);
沉淀符号 “↓”:生成物为沉淀(难溶于水),且反应物中无固体时标注(如 2NaOH + CuSO = Cu (OH) ↓ + Na SO ,Cu (OH) 标↓;若反应物有固体,如 Fe + CuSO = FeSO + Cu,Cu 不标↓);
示例:铁在氧气中燃烧需 “点燃”,生成物 Fe O 为固体,无气体或沉淀,标注后:
3Fe + 2O \(\stackrel{点燃}{=\!=\!=}\) Fe O (将短线 “—” 改为等号 “=”,表示配平完成)。
步骤 4:查 —— 检查化学方程式(验证)
检查内容:
化学式是否正确(符合客观事实);
原子数目是否相等(配平是否正确);
反应条件是否标注;
气体 / 沉淀符号是否正确(有无遗漏或多余);
示例检查:3Fe + 2O \(\stackrel{点燃}{=\!=\!=}\) Fe O
化学式正确(Fe、O 、Fe O 均为真实物质);
原子数目相等(Fe=3、O=4);
反应条件 “点燃” 标注正确;
无气体 / 沉淀,符号标注正确;
检查通过,方程式书写完成。
四、不同反应的书写示例
示例 1:红磷燃烧
写:P + O — P O
配:4P + 5O — 2P O
注:点燃,无气体 / 沉淀(P O 为固体)
查:4P + 5O \(\stackrel{点燃}{=\!=\!=}\) 2P O (正确)。
示例 2:高锰酸钾加热分解
写:KMnO — K MnO + MnO + O
配:2KMnO — K MnO + MnO + O (K 左边 2 个,右边 1 个,配 2)
注:△(加热),O 为气体(反应物无气体),标↑
查:2KMnO \(\stackrel{\triangle}{=\!=\!=}\) K MnO + MnO + O ↑(正确)。
示例 3: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
写:NaOH + CuSO — Cu (OH) + Na SO
配:2NaOH + CuSO — Cu (OH) + Na SO (Na 左边 2 个,右边 2 个;OH 左边 2 个,右边 2 个)
注:无反应条件(常温),Cu (OH) 为沉淀(反应物无固体),标↓
查:2NaOH + CuSO = Cu (OH) ↓ +
2024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4.3 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与书写
第四单元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a
i
T
u
j
m
i
a
N
g
1.学生能够说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意义及书写原则。
2.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三种读法及书写步骤。
3.能正确书写并配平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碳+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
这个化学反应有没有一个国际通用的表达方式?
What do these words mean?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作化学方程式,又叫反应方程式,简称反应式。
C + O2 CO2
点燃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和”
“反应生成”
读作: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有什么意义呢?
探究点一 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合作探究
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C + O2 CO2
点燃
1.宏观
2.微观
3.质量
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定性
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一个碳原子
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
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反应条件
反应物
生成物
构成各物质的微粒: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C + O2 CO2
点燃
1.宏观
2.微观
3.质量
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定性
构成各物质的微粒:
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微粒个数比:
1 : 1 : 1
1 1 1
化学计量数为1,省略
质量关系:
12
16×2

12+16×2

32
44
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定量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意义:
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②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练一练
1.下列关于2H2+O2 2H2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
B.每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
C.每2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8份质量的水
D.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点燃
C
②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等号两边各个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探究点二 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
合作探究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甲:4Fe+3O2 Fe2O3
点燃
乙:Fe+O2 Fe3O4
点燃
不符合客观事实
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下面两个方程式分别是甲乙两个同学写出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请同学们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
以红磷燃烧为例
根据实验事实,左边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连短线;不止一种物质的用“+”号连接。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P + O2 P2O5
探究点二 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
合作探究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目的是使“——”两边的原子种类与数目相等,使之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后,要检查。

以红磷燃烧为例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P + O2 P2O5



如何配平呢?
探究点二 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
合作探究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探究点二 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
合作探究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P + O2 P2O5
你会配平吗?
2O
5O
最小公倍数是10
5×2O
2×5O
5
2
4P
P
4×P
4P
4
最小公倍数法
左右各出现一次,且原子个数相差较大
探究点二 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以红磷燃烧为例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P + O2 P2O5
4
5
2
注明反应条件,如加热(常用“△”表示)、点燃、高温、催化剂等,生成物状态,气体用“↑”符号,沉淀物质用“↓”符号表示。

点燃
气体“↑”、沉淀“↓”符号怎么使用?
合作探究
C+O2 CO2
2H2O 2H2↑+O2↑
点燃
通电
2Cu+O2 2CuO
2NaOH+CuSO4 Na2SO4+Cu(OH)2↓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组反应,思考并总结什么情况时需要标注生成物的状态。注意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生成物和反应物中均有气体
反应物中无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
生成物和反应物中均有难溶物
反应物中无难溶物,生成物中有难溶物
气体“↑”、沉淀“↓”符号的使用规则:
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后者用“↑”号标明;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物中没有难溶物质,而生成物中有沉淀,则后者用“↓”号标明。
生成物标状态——无中生有
探究点二 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
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
中间连短线,系数来配平
条件要注明,生成沉淀气箭头来标明
注意:点燃≠燃烧;
“点燃”是条件,而“燃烧”是现象。
练一练
2.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产物为氧化铝)。
4.写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Mg+O2 2MgO
点燃
4Al+3O2 2Al2O3
点燃
2KMnO4 K2MnO4+MnO2+O2↑

怎样才能快速的配平呢?常见的配平方法有哪些?
1.观察法
H2O H2 ↑ + O2 ↑
通电
2
2
最基本、常用的配平方法,任何特殊的配平方法都离不开观察法的配合。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化学反应,配平时可直接观察看出结果。
探究点二 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
合作探究
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2.最小公倍数法
从左右两端各出现一次、且原子个数相差较大、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也较大的元素入手配平,然后依次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
点燃
CH4+ O2 CO2 + H2O
2
2
4H
2H
最小公倍数是4
4H
2×2H
C
C
2O+2O
2O
2×2O
4O
最小公倍数是4
探究点二 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
合作探究
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3.奇数配偶法
FeS2+ O2 Fe2O3 + SO2
点燃
左右两端的原子总数为一奇一偶,在其含有奇数个原子的化学式前配上一个偶数2,变奇数为偶数,然后依次配平与其相关的其他元素原子。
2
4
8
11
氧原子个数为偶数
氧原子个数为奇数
4Fe
Fe
最小公倍数是4
4×Fe
4Fe
8S
S
最小公倍数是8
8×S
8S
2O
6O+16O=22O
最小公倍数是11
11×2O
22O
探究点二 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
合作探究
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4.设“1”法
先从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找出化学式比较复杂的一种物质,将其化学计量数定为1;再以已定“1”的化学式为基准,推求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如有分数,将分数化为整式。
C3H7OH+ O2 CO2+ H2O
1
3
4
2
6
8
点燃
找出化学式比较复杂的物质,将其化学计量数定为1
3C
1C
最小公倍数为3
3C
3×1C
8H
2H
最小公倍数为8
8H
4×2H
1O
6O+4O=10O
2O
9
2
×2O=9O
9
2
把分数变为整数,计量数同乘2
9
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1)臆造不存在的反应。
(2)写错物质的化学式。
(3)未配平。
(4)反应条件未标或写错,漏标或多标“↑”或“↓”符号。
化学方程式书写常见错误:
探究点二 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
合作探究
知识点1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与读法
1. [2025·山西阶段改编]为使汽车尾气无污染,某新能源
汽车利用反应 提供动力,有关该化学方程
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A. 氢气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水
B. 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之比为
C. 该反应可读作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D. 每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体积的液态水
返回
知识点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 [2024·山西]在书写磷与氧气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时,配平之前,首先
要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进行观察。如
A
A. 3 B. 4 C. 7 D. 9
图所示,方框内应填写的数字为 ( )
【点拨】在书写磷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配平之前,
首先要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进行观察,如图所示,未配平状
况下,磷原子的个数是1,氧原子的个数为2,反应物原子总
个数为3,故方框内应填写的数字为3。故选A。
返回
3.将下列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1)_________
(2)______ ______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
2
1
3
1
3
1
5
3
4
4
1
3
4
4
11
2
(1可省略)
返回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电解: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入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
纠易错 不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5.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的对错,错误的说明理由,并改正过来。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反应条件和“ ”标错,应改为
错,生成物之一写错,应改为
(3)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错,没有写反应条件,气体产物没标“ ”,应改为
(4)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生成物之一写错,应改为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反应条件写错,应改为
错,没有配平,应改为
返回
6. [2025·西安月考]科学家在新型复合光催化剂的催化下,
利用太阳光高效分解水的原理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D
A. 环保角度:与电解水法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节能环保
B. 反应类型:两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均是分解反应
C. 微观角度:反应Ⅰ中生成的新分子是、
D. 反应Ⅰ消耗的水分子的个数等于反应Ⅱ产生的水分子的个数
7. 是一种有毒气体,
某科研单位设计出氧化铁-硫化亚铁循环
脱硫工艺(如图)除去 。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D
A. 、、、 均属于氧化物
B. 该循环过程需不断添加
C. 该工艺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D. 生成覆盖在 表面会影响脱硫效率
8. 有研究指出,催化 分解制氧
气的反应机理可细分为三个反应(反应机理一般不标注条件
和状态)
反应①: ;
反应②: ;
反应③: (未配平)。
、 分别代表某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催化 分解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的化学式:____, _________;写出并配平反应
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化学方程式获取信息:在反应①中 是______
___(填“反应物”或“生成物”,下同);在反应②中 是
________。
反应物
生成物
(4)在催化分解制氧气的过程中, ____
(填“是”或“否”)参加了化学反应。

返回
概念
意义
读法
化学
方程式
书写
原则
书写
步骤
配平法
宏观,微观,质量
宏观,微观,质量
遵循客观事实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最小公倍数法、奇偶配平法、观察法、设“1”法
课堂小结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