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10月学情检测地理参考答案1.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该地位于云南,因此太阳光板应朝向正南侧;结合左图中太阳光板的朝向可知,摄像师应位于路灯的西南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2.A【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白线条为手机正对的方向”;结合图片信息可知,白线条朝向西南方向,因此用户所走的街道为东北西南走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3.B【解析】由图中等高线可读出,甲地高度为550-600米,乙地为300-350米,由于乙地位于急流段下游,图中急流段高差为40米,因此可进一步确定乙地高度为300-310米,将甲乙取值范围交叉相减即可得到甲乙高差范围为240-300米,排除A、D:B项245米最小,选B。4.C【解析】从甲处到丁处在靠近丁处的后半部分等高线先疏后密,应为凸坡,故无法通视,A错误。己处受到丙处山地阻挡,戊处光照和热量条件优于己处,B错误。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因此图中河流流入湖泊,再结合方向标故可知该地漂流者向西北漂去,C正确。丙地地势比湖泊高,D错误。5.D【解析】9月20日,丹东市日落方向接近正西方向,夕阳大约从正西方向正东方向照射,F街最接近东西走向,D正确;西北-东南走向街道,无法让正西日落光线沿街道形成图示效果,A错误;南北走向街道,与正西日落光线方向垂直,不能呈现图中景观,B错误:东北一西南走向街道,与正西日落光线方向不契合,无法形成图示效果,C错误。6.B【解析】9月20日距离秋分日相差3天,3月24日距离春分日相差3天,这两个日期太阳直射点纬度相近,日落方位等条件相似,B正确;其余三个日期太阳直射点纬度跟9月20日不相近,日落方位等条件不相似,ACD错误。7.A【解析】春分至秋分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从春分到夏至昼渐长,再从夏至到秋分昼渐短,在这两个时段内,昼先渐长再渐短,A正确,BCD错误。8.A【解析】由材料可知,此次钻地勘探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最深处可达地下10910米,而陆地地壳较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在地壳的范围内,A正确;而软流层、地幔、地核均在地壳以下。9.D【解析】寒武纪为古生代早期,海洋面积远大于现在,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温暖的海水里出现了多种动物,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D正确:鱼类大量繁行出现在晚古生代的泥盆纪,A错误;晚古生代中期一些鱼类逐渐进化成能适应干燥气候的爬行动物,晚期气候变得干旱,水源稀少,两栖类逐渐进化成更能适应干燥气候的爬行动物,B错误;蕨类植物繁盛主要是在古生代中期,而非寒武纪,C错误。10.A【解析】陆地资源调查及监管、地理要素的观测、海域及环境监测等主要用到卫星对地表环境的监测和预警,深空以探月工程为代表的探索中可发挥卫星发射、对地监测的功能,A正确;而深海主要对海面以下深层海洋的勘探与监测,B错误;深地则是对地下深层的勘探与监测,CD错误。11.C【解析】大气温度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直接能量来源是地面辐射。不同季节,受太阳高度和昼长的影响,太阳辐射存在差异,导致地面辐射存在差异。具体而言,夏季太阳辐射强,地面辐射强,气温高;冬季太阳辐射弱,地面辐射弱,气温低,C正确,A错误: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直接的热源,故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不是直接影响因素,BD错误。12.D【解析】200Pa说明气压低,大气密度小,且对应气温低,结合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说明该处海拔较高,获得地面辐射少,大气受近地面影响小,各个季节差异姓名:准考证号:秘密★启用前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10月学情检测地理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地物或者手机来辨别方向,左图为玉溪市某学校的风光互补路灯照片,右图为用手机罗盘定向的截图,白线条为手机正对的方向。据此完成1~2题。210270009060301.据左图推测,拍摄时摄影师位于路灯的A.东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北方向D.西南方向2.若右图为用户手持手机在街道上行走时的手机界面,则A.用户所走的街道为东北西南走向B.用户所走的街道为西北东南走向C.用户所走的街道为东西走向D.用户所走的街道为南北走向下图为我国亚热带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3~4题。01111急流段戊腰3.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40米,则图中甲与乙地最小高差约为A.210米B.245米C.280米D.315米4.某日一登山旅行者到达甲处观察的现象可信的是A.可看到湖畔丁处游人戏水B.发现己处水稻长势好于戊C.急流段漂流者向西北漂去D.发现丙所在方位地势最低高三地理试题第1页(共4页)》2024年9月20日傍晚时分,夕阳悬在丹东市某县F街地平线的尽头,阳光穿过树木照耀着山间小镇,在这宛如一条铺满黄金的大道上,车辆行人仿佛融进了夕阳里(右图)。据此完成5~7题。5.图中F街最接近A.西北-东南走向B.南-北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D.东-西走向6.下次在相同时刻拍摄到相同景观的时间大致是2025年A.3月18日B.3月24日C.6月20日D.6月26日7.每年两次落日美景发生时段,该县A.昼长夜短且昼先渐长再渐短B.昼短夜长且昼先渐长再渐短C.昼长夜短且夜先渐长再渐短D.昼短夜长且夜先渐长再渐短2025年2月,我国首口超万米深地塔科1井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成功完成钻地勘探,位于10851~10910米井段寒武纪地层发现了含油气的优质古老烃源岩,为探索深地油气战略提供了依据,标志着我国继深空“嫦娥奔月”、深海“蛟龙入海”之后,在“深地”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如图为深地搭科1井照片。据此完成8~10题。8.该寒武纪地层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A.地壳B.软流层C.地幔D.地核9.据此次发现的古老烃源岩推测该地当时的地理环境是A.气候温和少雨,鱼类大量繁衍B.气候寒冷干燥,爬行动物出现C.气候高温多雨,蕨类植物繁盛D.气候温暖湿润,无脊椎动物多10.“三深”领域中能综合提升对陆海环境、资源、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的是A.深空B.深海C.深地D.三者皆可青藏高原位于亚欧大陆的中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地形最复杂的高原。作为一个巨大的热源,青藏高原隆起后,可以直接加热对流层的大气,加强亚洲季风环流。下图为青藏高原某地对流层中不同季节白天平均气温、气压变化图。据此完成11~13题。大气压(hPa)5004003002000白-10气-20温-30-…春-40夏-50-60…冬高三地理试题第2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10月学情检测地理.pdf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10月学情检测地理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