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部编版历史八上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核心素养】部编版历史八上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导学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学习目标】
①知道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等基本史实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国民革命发生的时间、过程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②运用史料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认识北伐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③通过学习本课,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生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北伐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
【课前预习】
国共合作的实现
1.中共三大
时间:1923年6月
地点:广州
内容: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国民党一大
时间:1924年1月
地点:广州
中共代表: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
内容: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 ,实际上确立了 、 、 三大政策,这成为国共合作的 。
意义: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 的正式建立, 由此开始。
国共合作的成果
成果一:黄埔军校 时间: 年5月 地点:广州 名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又称“ ” 军校总理:孙中山 党代表: 校长: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 影响:培养出大批 ,为 的建立和随后的 作了准备。
成果二:北伐战争 目的 推翻 、 、 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开始 年,在广州国民政府领导下,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
战况 ① 、 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北伐军以 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为先锋,连克 和 ,一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 ②北伐军击溃吴佩孚主力后,又在江西歼灭孙传芳主力。接着,一路沿长江东下,攻占南京;另一路由福建进入浙江上海。
结果 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 ,震动全国。1927年1月,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影响 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 蓬勃发展。 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三次发动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国共合作的结果
国民革命失败
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1927年4月, 在上海发动了“ ”政变,并在南京另立 性质的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全国统一
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奉系军阀 在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 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 。
【课中探究】
探究一:问题:国共两党为什么要进行合作?
材料一: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中共三大《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
材料二:孙中山明确地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孙中山就是将共产党人作为救活垂危病人的新鲜血液,而将之输入国民党这一肌体中去的。
——《宋庆龄选集》
探究二:问题:国民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判断革命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探究三:问题:国民革命的失败原因?
材料二:“1926年9月,英国军舰公然炮击进攻武汉的北伐军……各帝国主义集结在上海……随时准备进攻北伐军。”
材料三:党当时还比较幼稚,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下令将纠察队全体解散,所有枪支,交存政府,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课后检测】
1.(2025·四川南充·中考真题)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与北洋军阀斗争中认识到革命要取得成功,不仅需要一个健全的 革命政党,还有赖于为革命政党所掌控的革命力量。基于这种认识,孙中山(  )
A.创建革命团体 B.提出三民主义 C.发动武昌起义 D.建立黄埔军校
2.(2025·江苏扬州·中考真题)1924年2月,毛泽东由广州来到上海,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职责是“协助部长,办理本部事务”。这主要是因为( )
A.新文化运动正式兴起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 D.“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出现
3.(2025·吉林长春·中考真题)下图是某一历史事件形势图的局部展示。该事件是(  )
A.广州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4.(2025·江西·中考真题)周恩来曾说:“当时,国民党不但思想上依靠我们,复活和发展他的三民主义,而且组织上也依靠我们”。周恩来描述的这种情况发生于( )
A.二次革命期间 B.护国战争期间 C.国民革命时期 D.土地革命时期
5.(2025·宁夏·中考真题)下图是1926年6月和1927年6月部分省区农民参加革命运动,成为农会会员所占比例统计图。历时一年,这些省区农会会员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主科学思想传播 B.共产国际有力帮助
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答案提示:DCBCC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学习目标】
①知道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等基本史实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国民革命发生的时间、过程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②运用史料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认识北伐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③通过学习本课,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生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北伐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
【课前预习】
国共合作的实现
1.中共三大
时间:1923年6月
地点:广州
内容: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国民党一大
时间:1924年1月
地点:广州
中共代表: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
内容: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意义: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由此开始。
国共合作的成果
成果一:黄埔军校 时间:1924年5月 地点:广州黄埔 名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又称“黄埔军校” 军校总理:孙中山 党代表:廖仲恺 校长: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影响: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成果二:北伐战争 目的 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开始 1926年,在广州国民政府领导下,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
战况 ①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北伐军以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为先锋,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一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 ②北伐军击溃吴佩孚主力后,又在江西歼灭孙传芳主力。接着,一路沿长江东下,攻占南京;另一路由福建进入浙江上海。
结果 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1927年1月,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影响 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三次发动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国共合作的结果
国民革命失败
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另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性质的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全国统一
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奉系军阀张作霖在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课中探究】
探究一:问题:国共两党为什么要进行合作?
材料一: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中共三大《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
材料二:孙中山明确地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孙中山就是将共产党人作为救活垂危病人的新鲜血液,而将之输入国民党这一肌体中去的。
——《宋庆龄选集》
答案提示:国民党是当时唯一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革命政党,适合作为国民革命的中心;工人阶级力量薄弱,需联合国民党扩大革命阵营;共产国际的指示为合作提供了直接依据;国民党需要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为其注入新的革命活力。
探究二:问题:国民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判断革命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提示:
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但国民革命失败了。
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名义上完成国家统一。(北伐只是国民革命的一个阶段)
国民革命失败了:
①旧军阀被打垮,但出现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 (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代表)
②反帝反封建任务未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未改变。
探究三:问题:国民革命的失败原因?
材料二:“1926年9月,英国军舰公然炮击进攻武汉的北伐军……各帝国主义集结在上海……随时准备进攻北伐军。”
材料三:党当时还比较幼稚,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下令将纠察队全体解散,所有枪支,交存政府,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答案提示: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帝国主义绞杀中国革命;年幼的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课后检测】
1.(2025·四川南充·中考真题)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与北洋军阀斗争中认识到革命要取得成功,不仅需要一个健全的 革命政党,还有赖于为革命政党所掌控的革命力量。基于这种认识,孙中山(  )
A.创建革命团体 B.提出三民主义 C.发动武昌起义 D.建立黄埔军校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还有赖于为革命政党所掌控的革命力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识到需要革命政党掌控革命力量,1924年创办黄埔军校,为革命培养军事人才,D项正确;在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已创建兴中会等革命团体,时间不符,排除A项;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辛亥革命前提出,不符合辛亥革命后基于新认识的行动,排除B项;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发生在辛亥革命前,不是辛亥革命后的行动,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5·江苏扬州·中考真题)1924年2月,毛泽东由广州来到上海,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职责是“协助部长,办理本部事务”。这主要是因为( )
A.新文化运动正式兴起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 D.“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出现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1924年2月,毛泽东由广州来到上海,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职责是“协助部长,办理本部事务”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共同推进国民革命,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始于1915年,与1924年无关,排除A项;《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是1927年秋收起义后形成的,时间晚于题干,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5·吉林长春·中考真题)下图是某一历史事件形势图的局部展示。该事件是(  )
A.广州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军以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为先锋,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B项正确;广州起义是在广州地区发动的武装起义,其军事行动范围和路线与图中所示不符,广州起义主要是在城市开展战斗,试图夺取广州城,排除A项;南昌起义是在江西南昌发动的武装起义,起义后部队主要向广东等地转移,其军事行动的地理范围和路线和图中呈现的不同,排除C项;秋收起义是在湘赣边界等地发动的起义,起义后的进军方向等与图中所示路线不匹配,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5·江西·中考真题)周恩来曾说:“当时,国民党不但思想上依靠我们,复活和发展他的三民主义,而且组织上也依靠我们”。周恩来描述的这种情况发生于( )
A.二次革命期间 B.护国战争期间 C.国民革命时期 D.土地革命时期
【答案】C
【解析】由题干“当时,国民党不但思想上依靠我们,复活和发展他的三民主义,而且组织上也依靠我们”可知,周恩来指出国民党在思想和组织上依赖共产党。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帮助改组国民党,推动三民主义发展,并在组织上协助建立基层结构(如黄埔军校)。此时国民党确实依赖共产党,C项正确;二次革命(1913年)和护国战争(1915-1916年)时共产党尚未成立,排除AB项;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国共已决裂,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5·宁夏·中考真题)下图是1926年6月和1927年6月部分省区农民参加革命运动,成为农会会员所占比例统计图。历时一年,这些省区农会会员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主科学思想传播 B.共产国际有力帮助
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时间范围为1926年6月至1927年6月,湖南、湖北农会会员比例显著上升(湖南从3.9%升至49.4%,湖北从0.4%升至27.3%),广东比例下降(66%降至7.6%)。结合所学可知,1926年7月北伐开始,从广东出发,先后进军湖南、湖北,攻克武汉等重镇。北伐过程中,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支持北伐,湖南、湖北作为北伐主要战场,农民运动迅速发展,农会会员激增,符合数据变化,C项正确;“民主科学思想传播”是新文化运动(1915年起)的内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共产国际帮助”是外部因素,并非农会会员比例变化的直接且主要原因,排除B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4月,成立后开始镇压农民运动,与农会会员增长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