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4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核心素养】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4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导学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14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学习目标】
①知道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基本史实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中国革命道路创建的过程,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②运用史料分析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原因,认识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③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为寻求新的革命道路而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
教学难点:中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课前预习】
从俄国式道路 南昌起义 背景: ①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 ②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开始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时间:1927年8月1日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结果:遭到敌人堵截,损失惨重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八七会议 时间:1927年8月7日, 地点:汉口 内容: ①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②决定在秋收时节组织农民发动武装起义 ③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秋收起义 时间:1927年9月 地点:湘赣边界 旗帜:“工农革命军’ 结果: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走中国式道路 三湾改编 地点:江西永新的三湾 内容:把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将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上;实行民主管理,在政治上官兵平等。 意义: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工农武装割据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坚持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古田会议 时间:1929年12月 地点:福建上杭县古田 内容: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强调红军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会议选举毛泽东为第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 意义:会议奠基的军队政治工作对军队生存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革命根据地壮大 毛泽东总结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经验,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以红四军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31年冬 会议: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地点:江西瑞金 内容: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
【课中探究】
探究一:问题:毛泽东为什么选择向井冈山进军?
材料1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方圆 500 里均为崇山峻岭,主峰五指峰海拔 1597 米,山间多险隘、溶洞。茨坪、大小五井等村落位于山间盆地,可屯兵储粮。周边永新、宁冈等县国民党驻军兵力薄弱,且湘赣两省军阀矛盾较深,对山区控制松散。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井冈山幅)》
材料2
边界各县自 1926 年起开展农民运动,已建立 80 余个乡农会,会员达 6 万余人。地主占有 70% 土地,农民仅占 20%,阶级矛盾尖锐。去年秋收后,宁冈县农民曾自发组织‘打土豪’行动,对共产党的主张普遍拥护。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答案提示:地势险,易守难攻,敌人力量薄弱;革命多,群众基础好。
探究二:问题:将下列事件与其对应的内容或意义用直线连接起来。
答案提示:
探究三:问题:完成对比表格,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俄 国 中 国
道路 先城市,后农村,城市包围农村
国情 是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力量大,在城市暴动容易取得胜利
原因
答案提示:
俄 国 中 国
道路 先城市,后农村,城市包围农村 先农村,后城市;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国情 是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力量大,在城市暴动容易取得胜利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工人阶级数量小,农村人口数量多,农村革命容易成功
原因 国情不同,所以革命道路不同
启示:革命道路要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课后检测】
1.(2025·陕西·中考真题)为了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探索。以下图片可以反映出( )
A.工人运动的开展 B.领导阶级的变化
C.北伐战争的进军 D.革命重心的转移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中“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但最终证明“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而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果断做出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的决定,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革命军队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等人会师,促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也证明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国情,革命重心逐渐由城市转向农村,D项正确;从南昌起义发动夺取敌人中心城市的起义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党的革命重心的转移,并不是反映工人运动的发展,排除A项;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无产阶级政党,排除B项;北伐战争发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暴动,国共合作转变为国共内战,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5·山东济宁·中考真题)“红旗”是党的象征,也是“红军”的象征,代表着革命的方向。“红旗”一词是某一历史时期党报党刊中出现最多的命名符号。这一历史时期是( )
A.1924-1927年 B.1927-1937年 C.1937-1945年 D.1945-1949年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之后秋收起义等武装起义中,中共创建了自己的革命军队,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后,部队正式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红军”成为中共领导的革命军队的正式名称。1927-1937年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红旗”作为党的象征和红军的象征,与根据地建设、红军斗争紧密相关,成为这一时期党报党刊中高频出现的命名符号,B项正确;1924-1927年是国民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中共没有独立创建自己的军队,革命武装以国民革命军为主,“红军”这一名称尚未出现,“红旗”作为“红军”象征的命名符号不会成为这一时期党报党刊中出现最多的内容,排除A项;1937-1945年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四军,“红军”名称暂时停用,“红旗”作为“红军”象征的使用频率显著下降,排除C项;1945-1949年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军队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不再使用“红军”名称,“红旗”虽仍为党的象征,但不再与“红军”绑定成为核心命名符号,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5·广东·中考真题)下表是20世纪30年代流传于中国东南多省的民间歌谣。这些歌谣体现了( )
“新做草鞋四只网,赶打草鞋下南昌,送哥打仗半个月,后方工作有风光” “斜缝草鞋千万针,送给亲人当红军,打仗冲锋千万里、革命到底不变心”
A.民众抗美援朝的决心 B.军民一心的真挚情感
C.大生产运动成效显著 D.知识青年的报国理想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20世纪30年代”“赶打草鞋下南昌”“送给亲人当红军,打仗冲锋千万里、革命到底不变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南方(如江西、福建等东南省份)建立根据地,进行反“围剿”斗争。歌谣中提到的“下南昌”(指1927年南昌起义影响)、“当红军”等关键词,均指向这一时期红军与国民党的武装斗争。“斜缝草鞋千万针,送给亲人当红军,打仗冲锋千万里、革命到底不变心”表达了对红军的坚定支持,体现民众与军队同心同德、共赴革命的决心,B项正确;抗美援朝发生于1950年代(朝鲜战争),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大生产运动是1941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经济自救运动,与1930年代及歌谣内容无关,排除C项;歌谣反映普通民众(如农村妇女)对红军的支持,未涉及知识青年群体,1930年代知识青年的主流活动是抗日救亡(如“一二·九运动”),与歌谣主题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5·四川宜宾·中考真题)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墙上随处可见下面的标语。这反映了当时( )
一切行动听指挥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切缴获要归公
A.解放军注重舆论宣传 B.人民政权的民主实践
C.群众投身革命的热情 D.共产党重视军队建设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可知,标语体现纪律严明,属于军队建设内容,反映了当时共产党重视军队建设,D项正确;“解放军”名称出现于解放战争时期,与井冈山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红军)不符,排除A项;“民主实践”涉及政权建设,与标语中军队纪律无关,排除B项;“群众投身革命的热情”非标语直接反映,标语侧重军队自身规范,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5·天津·中考真题)1931年河南商光边区革命委员会给农民颁发了土地分配证。这一举措( )
A.有利于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 B.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推动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实施 D.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31年河南商光边区革命委员会给农民颁发了土地分配证”和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河南商光边区颁发土地分配证,属于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的举措。此时中共通过土地改革(打土豪分田地)动员农民支持革命,有利于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A项正确;“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涉及1937年后全面抗战时期,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人民解放战争1946年开始,1931年不存在,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5·四川泸州·中考真题)1930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发表了一篇《子敬来信》。信中提到:“农民运动的发展比较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的形势下,党应以大部分力量甚至“全副力量去发展乡村”。这可以用来佐证( )
A.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
C.红军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创造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1930年5月……农民运动的发展比较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全副力量去发展乡村”可知,1930年处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D项正确;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是1922-1923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红军长征发生在1934-1936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14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学习目标】
①知道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基本史实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中国革命道路创建的过程,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②运用史料分析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原因,认识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③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为寻求新的革命道路而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
教学难点:中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课前预习】
从俄国式道路 南昌起义 背景: ①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 ②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开始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时间: 年 月 日 领导人: 、贺龙、 、朱德、刘伯承等 结果:遭到敌人堵截,损失惨重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 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 和 的开端。
八七会议 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汉口 内容: ①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②决定在秋收时节组织农民发动武装起义 ③毛泽东提出了“ ”论断
秋收起义 时间:1927年9月 地点:湘赣边界 旗帜:“ ” 结果: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走中国式道路 三湾改编 地点:江西永新的三湾 内容:把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将党支部建立在 上;实行民主管理,在政治上 。 意义: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拉开了 、 序幕。
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 ,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 任党代表。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工农武装割据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 、分田地,开展 ,建立工 ,坚持 ,创造了“ ”的局面。
古田会议 时间:1929年12月 地点:福建上杭县 内容:确立了 、 的原则,强调红军必须绝对 。会议选举毛泽东为第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 意义:会议奠基的军队政治工作对军队生存发展起到了 作用。
革命根据地壮大 毛泽东总结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经验,形成 、 的思想。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以红四军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的 面积最大。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31年冬 会议: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地点:江西瑞金 内容:成立 ,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
【课中探究】
探究一:问题:毛泽东为什么选择向井冈山进军?
材料1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方圆 500 里均为崇山峻岭,主峰五指峰海拔 1597 米,山间多险隘、溶洞。茨坪、大小五井等村落位于山间盆地,可屯兵储粮。周边永新、宁冈等县国民党驻军兵力薄弱,且湘赣两省军阀矛盾较深,对山区控制松散。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井冈山幅)》
材料2
边界各县自 1926 年起开展农民运动,已建立 80 余个乡农会,会员达 6 万余人。地主占有 70% 土地,农民仅占 20%,阶级矛盾尖锐。去年秋收后,宁冈县农民曾自发组织‘打土豪’行动,对共产党的主张普遍拥护。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探究二:问题:将下列事件与其对应的内容或意义用直线连接起来。
探究三:问题:完成对比表格,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俄 国 中 国
道路 先城市,后农村,城市包围农村
国情 是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力量大,在城市暴动容易取得胜利
原因
【课后检测】
1.(2025·陕西·中考真题)为了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探索。以下图片可以反映出( )
A.工人运动的开展 B.领导阶级的变化
C.北伐战争的进军 D.革命重心的转移
2.(2025·山东济宁·中考真题)“红旗”是党的象征,也是“红军”的象征,代表着革命的方向。“红旗”一词是某一历史时期党报党刊中出现最多的命名符号。这一历史时期是( )
A.1924-1927年 B.1927-1937年 C.1937-1945年 D.1945-1949年
3.(2025·广东·中考真题)下表是20世纪30年代流传于中国东南多省的民间歌谣。这些歌谣体现了( )
“新做草鞋四只网,赶打草鞋下南昌,送哥打仗半个月,后方工作有风光” “斜缝草鞋千万针,送给亲人当红军,打仗冲锋千万里、革命到底不变心”
A.民众抗美援朝的决心 B.军民一心的真挚情感
C.大生产运动成效显著 D.知识青年的报国理想
4.(2025·四川宜宾·中考真题)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墙上随处可见下面的标语。这反映了当时( )
一切行动听指挥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切缴获要归公
A.解放军注重舆论宣传 B.人民政权的民主实践
C.群众投身革命的热情 D.共产党重视军队建设
5.(2025·天津·中考真题)1931年河南商光边区革命委员会给农民颁发了土地分配证。这一举措( )
A.有利于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 B.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推动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实施 D.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6.(2025·四川泸州·中考真题)1930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发表了一篇《子敬来信》。信中提到:“农民运动的发展比较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的形势下,党应以大部分力量甚至“全副力量去发展乡村”。这可以用来佐证( )
A.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
C.红军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创造
答案提示:DBBDAD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