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新版八上物理(新考向情景题)阶段测试】第二章检测卷(原卷版+解答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科新版八上物理(新考向情景题)阶段测试】第二章检测卷(原卷版+解答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物理学科
【沪科新版八上物理(新考向情景题)阶段测试】
第二章检测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趋势情境小制作 如图所示是小红利用空瓶子、扎有一排小孔的粗吸管制作的小乐器.演奏时通过按压不同的小孔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其中发声的物体是(  )
第1题图
A. 吸管 B. 瓶子
C. 嘴唇 D. 吸管中的空气柱
2.小明和爸爸买话筒时,商家说他们的话筒具有较高的“保真度”.从物理学角度讲,“保真度”是指保持原声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速度
3.如图所示的变频超声波驱蚊器能够发出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干扰蚊子的感觉和行为,从而达到驱蚊效果.该驱蚊器是通过调节发出声波的频率,从而改变驱蚊器发出声音的(  )
第3题图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速度
4. 趋势情境传统文化·技术发明 如图所示是1978年湖北出土的“战国曾侯乙编钟”,演奏者要想只改变编钟发出声音的响度,他的敲击方式应为(  )
第4题图
A. 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编钟的相同位置
B.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钟的相同位置
C. 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编钟的不同位置
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钟的不同位置
5.小明所在学校的操场在维修时产生了大量的噪声,为了避免影响学生上课,下列减弱噪声的方案实际可行的是(  )
A. 停止操场维修 B. 关好教室门窗
C. 老师讲课声音降低 D. 学生戴着防噪声耳罩
6.下列四幅图的实验中,不能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第6题图
A. 图甲:发声的喇叭的纸盆上,纸屑不停地上下跳动
B. 图乙: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花四溅
C. 图丙:牙咬住发声的音叉能听到声音
D. 图丁:敲打铜锣后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
7.周末,爸爸带小明去钓鱼,他提醒小明说话要小声,别惊扰了水中的鱼.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明的说话声不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 说话声既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水中传播
C. 说话声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D. 因为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所以说话声不会惊扰鱼
8.在一次声音监测器测试中,测得狗吠和猫叫的声音信息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声音 狗吠 猫叫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70 50
声音的频率/Hz 1 200 800
A. 猫叫声比狗吠声的响度大 B. 狗吠声人耳听不到
C. 猫叫声属于次声波 D. 狗吠声比猫叫声的音调高
9.如图所示是小明家的磁悬浮蓝牙音响,小明做家务时用这个蓝牙音响播放歌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9题图
A. 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小明耳中的
B. 歌声高昂是指歌声的频率高于20 000 Hz
C. 歌声无论如何都不会成为噪声
D. 音响振动的频率越高,歌声响度越大
10.我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通过多年观测研究,检测到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的“脚步”声,该“脚步”声可以传播得很远.下列关于该“脚步”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脚步”声是次声波
B. 它的频率低于20 Hz
C. 它在地下岩石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大
D. 它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比较快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11.如图所示为一辆大巴车到达目的地后倒车入库的情景,此时车载雷达发出警报声.倒车雷达主要是利用了    进行定位;当大巴车与障碍物相距较近时,大巴车会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该警报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中的.
第11题图
12.我国部分地区修筑了如图甲所示的“音乐公路”,音乐公路的路面上分布着许多横向凹槽,汽车每经过一个凹槽,轮胎就会上下    一次,奏出悦耳的乐曲;当汽车以更快的速度通过时,听到的声音播放速度变快了,此时发出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不同.如图乙所示为一辆汽车通过音乐公路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从物理学角度来说,该声音    (选填“是”或“不是”)噪声.
第12题图
13.如图所示为公园里面的传声筒.传声筒内部中空,向其中一个喇叭喊话,在其余喇叭处均可以听到声音,并且通过传声筒听到的声音感觉更响亮,“更响亮”是
因为声音在筒内传播发生了多次    ,形成的回声与原声叠加在一起,使人听到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变大.
第13题图
14. 趋势情境传统文化·科学典籍 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提到:“天将雨,琴弦缓”,这句话的意思是环境潮湿时,琴弦振动变慢,则琴声的音调变    ;若琴师用更大的力弹同一根琴弦的同一位置,则琴声的响度变    ;我们能区分琴声和小号声,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不同.
15.(教材练习第6题改编)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的计程车“记里鼓车”模型.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敲一下鼓,此时鼓声以    的方式传向远方;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
    (填声音的特性)不同,确定车行驶了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第15题图
16.如图所示是超声波指纹识别的示意图,该技术是通过传感器发射超声波扫描紧贴屏幕的指纹,并根据接收到的反射超声波分析得出指纹信息,进行比对解锁.超声波在1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m/s.航天员    (选填“能”或“不能”)在空间站外使用超声波指纹识别功能.和指纹一样属于人们独特声音特征的是    (填声音的特性).
第16题图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小题8分,第18小题10分,第19小题12分,共30分)
17.(8分)如图所示,实验小组的小红和小丽用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一个“土电话”.
第17题图
(1)用同一根棉线通话时,小红以同样的音量讲话,将棉线拉紧时,小丽听到的声音更清楚,该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效果与棉线的    程度有关.
(2)两人相距同样远,小红以同样的音量讲话,若连接“土电话”的线是棉线,小丽听到的声音小,而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一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棉线和金属丝相比,    的传声效果更好.
(3)当用“土电话”时,实验小组的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棉线上的某一部分,此时小丽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土电话”传来的声音,这是因为       .
18.(10分)近几年,一些城市的道路由水泥路面变成了沥青路面.小明发现汽车驶过沥青路面时产生的噪声比从前小多了,由此猜想汽车行驶时发出的噪声与路面的材料有关.他查阅资料了解到同一辆汽车在不同路面行驶时噪声的实验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车速(km/h) 水泥路面的噪声 沥青路面的噪声
1 72 85.4 78.5
2 108 92.6 80.6
(1)小明设计的表格中有一个不足之处是           ,人们常用它来表示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同一辆汽车行驶时的速度越大,产生的噪声越    ;车型和车速不变时,沥青路面比水泥路面的噪声    .(均选填“大”或“小”)
(3)(中考新考法·结论开放)除上述因素外,汽车行驶在路面上时产生噪声的大小还可能跟        有关.(写出一个因素)
19.(12分)噪声是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污染之一.小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的隔音性能,以便选择一种隔音性能较好的材料充当耳罩内部的填充物,实验提供的器材有:隔音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报纸)、声源(音叉、手机闹铃)、耳罩外壳(鞋盒、塑料盆、木箱).
【原理分析】
(1)“隔音”是为了改变人耳听到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而小明要制作的“防噪声耳罩”是为了在    控制噪声.
【方案设计】
(2)为保证本实验顺利进行,最合适做声源的器材是    .
(3)从获取难度、可操作性等方面考虑,选择    做耳罩外壳更合适,理由是       .
(4)选好材料后,小明将声源放入“耳罩外壳”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隔音材料.他设想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方案    .
A. 让人站在距“耳罩外壳”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到的声音的响度
B. 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耳罩外壳”的距离
【实验数据分析】
(5)小明根据以上方案,实验现象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报纸的隔音性能比衣服的隔音性能    (选填“好”或“差”),其中最适合做“防噪声耳罩”内部填充材料的是        .
材料 衣服 泡沫塑料 报纸
A方案(测响度) 很响 弱 较响
B方案(测距离) 18 m 6 m 9 m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1小题,共8分.解答时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0.(8分)如图所示是一座横跨两座大山的大桥,一辆大货车在大桥上匀速行驶,若在对面1 095 m处有一座山崖,货车司机鸣笛一声继续行驶,货车上的检测装置经6 s后检测出回声.求:(空气中的声速取340 m/s,忽略货车的长度)
第20题图
(1)鸣笛声6 s传播的路程.
(2)从司机鸣笛到检测装置检测出回声的过程中,货车行驶的路程.
(3)货车行驶的速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物理学科
【沪科新版八上物理(新考向情景题)阶段测试】
第二章检测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趋势情境小制作 如图所示是小红利用空瓶子、扎有一排小孔的粗吸管制作的小乐器.演奏时通过按压不同的小孔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其中发声的物体是(  )
第1题图
A. 吸管 B. 瓶子
C. 嘴唇 D. 吸管中的空气柱
1. D
2.小明和爸爸买话筒时,商家说他们的话筒具有较高的“保真度”.从物理学角度讲,“保真度”是指保持原声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速度
2. C
3.如图所示的变频超声波驱蚊器能够发出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干扰蚊子的感觉和行为,从而达到驱蚊效果.该驱蚊器是通过调节发出声波的频率,从而改变驱蚊器发出声音的(  )
第3题图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速度
3. A
4. 趋势情境传统文化·技术发明 如图所示是1978年湖北出土的“战国曾侯乙编钟”,演奏者要想只改变编钟发出声音的响度,他的敲击方式应为(  )
第4题图
A. 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编钟的相同位置
B.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钟的相同位置
C. 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编钟的不同位置
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钟的不同位置
4. B
5.小明所在学校的操场在维修时产生了大量的噪声,为了避免影响学生上课,下列减弱噪声的方案实际可行的是(  )
A. 停止操场维修 B. 关好教室门窗
C. 老师讲课声音降低 D. 学生戴着防噪声耳罩
5. B
6.下列四幅图的实验中,不能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第6题图
A. 图甲:发声的喇叭的纸盆上,纸屑不停地上下跳动
B. 图乙: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花四溅
C. 图丙:牙咬住发声的音叉能听到声音
D. 图丁:敲打铜锣后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
6. C
7.周末,爸爸带小明去钓鱼,他提醒小明说话要小声,别惊扰了水中的鱼.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明的说话声不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 说话声既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水中传播
C. 说话声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D. 因为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所以说话声不会惊扰鱼
7. B
8.在一次声音监测器测试中,测得狗吠和猫叫的声音信息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声音 狗吠 猫叫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70 50
声音的频率/Hz 1 200 800
A. 猫叫声比狗吠声的响度大 B. 狗吠声人耳听不到
C. 猫叫声属于次声波 D. 狗吠声比猫叫声的音调高
8. D
9.如图所示是小明家的磁悬浮蓝牙音响,小明做家务时用这个蓝牙音响播放歌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9题图
A. 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小明耳中的
B. 歌声高昂是指歌声的频率高于20 000 Hz
C. 歌声无论如何都不会成为噪声
D. 音响振动的频率越高,歌声响度越大
9. A
10.我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通过多年观测研究,检测到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的“脚步”声,该“脚步”声可以传播得很远.下列关于该“脚步”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脚步”声是次声波
B. 它的频率低于20 Hz
C. 它在地下岩石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大
D. 它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比较快
10. D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11.如图所示为一辆大巴车到达目的地后倒车入库的情景,此时车载雷达发出警报声.倒车雷达主要是利用了    进行定位;当大巴车与障碍物相距较近时,大巴车会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该警报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中的.
第11题图
11. 超声波
空气(气体)
12.我国部分地区修筑了如图甲所示的“音乐公路”,音乐公路的路面上分布着许多横向凹槽,汽车每经过一个凹槽,轮胎就会上下    一次,奏出悦耳的乐曲;当汽车以更快的速度通过时,听到的声音播放速度变快了,此时发出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不同.如图乙所示为一辆汽车通过音乐公路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从物理学角度来说,该声音    (选填“是”或“不是”)噪声.
第12题图
12. 振动
音调
不是
13.如图所示为公园里面的传声筒.传声筒内部中空,向其中一个喇叭喊话,在其余喇叭处均可以听到声音,并且通过传声筒听到的声音感觉更响亮,“更响亮”是
因为声音在筒内传播发生了多次    ,形成的回声与原声叠加在一起,使人听到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变大.
第13题图
13. 反射
响度
14. 趋势情境传统文化·科学典籍 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提到:“天将雨,琴弦缓”,这句话的意思是环境潮湿时,琴弦振动变慢,则琴声的音调变    ;若琴师用更大的力弹同一根琴弦的同一位置,则琴声的响度变    ;我们能区分琴声和小号声,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不同.
14. 低

音色
15.(教材练习第6题改编)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的计程车“记里鼓车”模型.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敲一下鼓,此时鼓声以    的方式传向远方;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
    (填声音的特性)不同,确定车行驶了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第15题图
15. 波动
音色
信息
16.如图所示是超声波指纹识别的示意图,该技术是通过传感器发射超声波扫描紧贴屏幕的指纹,并根据接收到的反射超声波分析得出指纹信息,进行比对解锁.超声波在1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m/s.航天员    (选填“能”或“不能”)在空间站外使用超声波指纹识别功能.和指纹一样属于人们独特声音特征的是    (填声音的特性).
第16题图
16. 340
不能
音色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小题8分,第18小题10分,第19小题12分,共30分)
17.(8分)如图所示,实验小组的小红和小丽用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一个“土电话”.
第17题图
(1)用同一根棉线通话时,小红以同样的音量讲话,将棉线拉紧时,小丽听到的声音更清楚,该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效果与棉线的    程度有关.
(2)两人相距同样远,小红以同样的音量讲话,若连接“土电话”的线是棉线,小丽听到的声音小,而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一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棉线和金属丝相比,    的传声效果更好.
(3)当用“土电话”时,实验小组的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棉线上的某一部分,此时小丽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土电话”传来的声音,这是因为       .
17. (每空2分,共8分)(1)松紧
(2)金属丝
(3)不能 用手捏住棉线后,声音在棉线中停止传播
18.(10分)近几年,一些城市的道路由水泥路面变成了沥青路面.小明发现汽车驶过沥青路面时产生的噪声比从前小多了,由此猜想汽车行驶时发出的噪声与路面的材料有关.他查阅资料了解到同一辆汽车在不同路面行驶时噪声的实验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车速(km/h) 水泥路面的噪声 沥青路面的噪声
1 72 85.4 78.5
2 108 92.6 80.6
(1)小明设计的表格中有一个不足之处是           ,人们常用它来表示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同一辆汽车行驶时的速度越大,产生的噪声越    ;车型和车速不变时,沥青路面比水泥路面的噪声    .(均选填“大”或“小”)
(3)(中考新考法·结论开放)除上述因素外,汽车行驶在路面上时产生噪声的大小还可能跟        有关.(写出一个因素)
18. (每空2分,共10分)(1)没有写出噪声的单位 响度
(2)大

(3)车的质量(或轮胎的气压、轮胎的花纹、轮胎的材料等,合理即可)
19.(12分)噪声是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污染之一.小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的隔音性能,以便选择一种隔音性能较好的材料充当耳罩内部的填充物,实验提供的器材有:隔音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报纸)、声源(音叉、手机闹铃)、耳罩外壳(鞋盒、塑料盆、木箱).
【原理分析】
(1)“隔音”是为了改变人耳听到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而小明要制作的“防噪声耳罩”是为了在    控制噪声.
【方案设计】
(2)为保证本实验顺利进行,最合适做声源的器材是    .
(3)从获取难度、可操作性等方面考虑,选择    做耳罩外壳更合适,理由是       .
(4)选好材料后,小明将声源放入“耳罩外壳”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隔音材料.他设想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方案    .
A. 让人站在距“耳罩外壳”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到的声音的响度
B. 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耳罩外壳”的距离
【实验数据分析】
(5)小明根据以上方案,实验现象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报纸的隔音性能比衣服的隔音性能    (选填“好”或“差”),其中最适合做“防噪声耳罩”内部填充材料的是        .
材料 衣服 泡沫塑料 报纸
A方案(测响度) 很响 弱 较响
B方案(测距离) 18 m 6 m 9 m
19. (12分)(1)响度(1分)
人耳处(1分)(2)手机闹铃(1分)
(3)鞋盒(1分)
鞋盒容易获取,且有盖方便放置隔音材料;塑料盆不是密闭空间,木箱不易获取(2分)
(4)B(2分)
(5)好(2分)
泡沫塑料(2分)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1小题,共8分.解答时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0.(8分)如图所示是一座横跨两座大山的大桥,一辆大货车在大桥上匀速行驶,若在对面1 095 m处有一座山崖,货车司机鸣笛一声继续行驶,货车上的检测装置经6 s后检测出回声.求:(空气中的声速取340 m/s,忽略货车的长度)
第20题图
(1)鸣笛声6 s传播的路程.
(2)从司机鸣笛到检测装置检测出回声的过程中,货车行驶的路程.
(3)货车行驶的速度.
20. 解题思路
解:(1)根据速度公式v=得,
鸣笛声6 s传播的路程s声=v声t=340 m/s×6 s=2 040 m (2分)
(2)由题意可得,6 s内货车行驶的路程与鸣笛声传播的路程之和为货车初始位置到山崖的距离之和的2倍,则货车行驶的路程
s车=2×1 095 m-s声=2×1 095 m-2 040 m=150 m (3分)
(3)根据速度公式v=得,货车行驶的速度v车===25 m/s (3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