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初中物理第1章 《内能》素养提升训练1.(2025年广西北海一中月考题)关于物质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为10-10 cmB.我们看到大雾中的许多小水珠是一个个分子C.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分子D.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分子【答案】D【解析】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一般为10-10 m;我们看到大雾中的许多小水珠是大量的水分子组成的,小水珠不是一个一个的单个水分子;组成物质的分子体积非常小,人们无法用肉眼观察,使用光学显微镜也看不到,只能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辨别。2.(2022年江苏南京中考模拟题)关于物质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为10-10cmB.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分子C.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D.PM2.5是指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尘埃,这些尘埃就是一个个小分子【答案】D【解析】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有不同的种类,物质所含分子的种类不同,物质的性质就不同。分子非常小,如果把分子看成小球,那么,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 10-10 m.人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分子,使用光学显微镜也观察不到,在放大上亿倍的扫描隧道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物质表面的分子结构。我们所见的物体中,都含有大量分子。PM2.5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尘埃,这些尘埃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不是一个个的小分子。3.如图所示是组成金条的金原子,下列有关金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原子的直径约为10 10mB.金原子之间存在间隙C.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可以看到金原子D.金条熔化成的液体也是由金原子组成的【答案】C【解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 分子、 原子构成的。固体的金条是由金原子组成,金条熔化成的液体也是由金原子组成的。分子非常小。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的,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人们通常以10-10 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分子如此之小,人们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分辨不出它们。用电子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这些分子、原子。由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原子可以看出,金原子并不是一个一个紧挨在一起,金原子之间存在间隙。4.“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承载着我国古代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____________等构成的。窗台上细小的灰尘、空气中极小的水珠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分子。【答案】C【解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 分子、 原子构成的。窗台上细小的灰尘、空气中极小的水珠都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微小物体,而不是单个的分子。1.(2025年江苏盐城中考题) 一滴红墨水滴入水中,在下沉过程中向四周散开。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成红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红墨水下沉表明墨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 红墨水散开表明墨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 红墨水变淡表明墨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 整杯水变红表明水分子间有空隙【答案】A【解析】A.红墨水下沉表明墨水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不能表明墨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C.红墨水散开、红墨水变淡是扩散现象,说明墨水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整杯水变红表明水分子间有空隙,墨水分子运动到了水分子之间的空隙中。2.(2025年吉林长春中考题)以下描述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 水鸟齐飞 B. 花香四溢 C. 落叶纷飞 D. 白雪飞舞【答案】B【解析】A、C、D.水鸟齐飞、落叶纷飞、白雪飞舞都是宏观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不是物质的扩散现象;B.花香四溢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2025年四川自贡中考题)以下诗句描绘的情境不涉及分子热运动的是【 】A. 菡萏香清画舸浮 B. 满架蔷薇一院香C. 一行白鹭上青天 D. 醒茶摇香叶初醒【答案】C【解析】A.“菡萏香清画舸浮”中“香清”描述的是荷花香气扩散,属于分子热运动现象;B.“满架蔷薇一院香”中“一院香”描述的是花香味扩散到整个院子,属于分子热运动现象;C.“一行白鹭上青天”描述的是鸟类的飞行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涉及分子热运动;D.“醒茶摇香叶初醒”中“摇香”描述的是茶叶香气扩散,属于分子热运动现象。4.(2025年四川成都中考题)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诗中“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赞美梅花的诗句,诗人闻到花香属于______现象。花香醉人,茶香怡人。雪天围炉煮茶,让冬日多了一抹诗意,加热茶水至沸腾,改用“小火”,水依然沸腾,则茶水的温度______。【答案】扩散 不变【解析】诗人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进入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属于扩散现象。液体沸腾的特点是:液体温度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加热茶水至沸腾,改用“小火”,水依然能吸热(满足沸腾的吸热条件),所以茶水的温度不变。1.(2025年江苏宿迁中考题)如图所示,将两个端面平整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主要原因是【 】A. 分子间有吸引力 B. 分子间有排斥力C. 分子间有空隙 D. 分子直径很小【答案】A【解析】将两个端面平整的铅块相互紧压,铅块表面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表现为引力作用,两铅块会“粘”在一起。2.(2025年安徽中考题)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是【 】A. 液体很难被压缩 B. 铁丝很难被拉伸C. 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较快 D. 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答案】B【解析】A.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导致液体很难被压缩;B.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导致铁丝很难被拉伸;C.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较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D.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导致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3.(2025年江苏常州中考题)东北原始森林监控系统发现,一只狐狸远远地尾随一只随地小便的东北虎,待老虎走后,狐狸在虎尿里打滚;虎尿气味有助于狐狸吓退远处的狼、豹等天敌,原理是【 】A. 分子间有空隙 B. 分子间存在吸引力C. 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D.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答案】D【解析】狐狸在虎尿里打滚,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虎尿分子运动到狐狸身上,这是扩散现象,同理,狐狸身上的虎尿分子又运动到空气中,有助于狐狸吓退远处的狼、豹等天敌。4.(2025年广东广州期中考试题)如图所示是物质在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甲分子间距最小、作用力最大,因此分子是静止的B.图甲所示物质处于固态C.图丙分子间距最大、作用力最小D.图乙、丙所示的物质均可流动【答案】A【解析】图甲是固态分子的模型,固体中的分子间距离最小、作用力最大,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一切物质的分子都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图丙是气态分子的模型,分子间距离最大、分子间作用力最小;图乙是液态分子的模型,图丙是气态分子的模型,图乙、丙所表示的物质均可流动。1.(2025年江苏无锡中考题)同时在装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烧杯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发现热水中的红墨水扩散得快。这个现象说明【 】A. 分子之间有吸引力 B. 分子之间有排斥力C. 热水分子比冷水分子小 D.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答案】D【解析】扩散现象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体现。在热水和冷水中分别滴入红墨水,热水中的红墨水扩散得更快,是因为热水温度高,水分子(以及红墨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更剧烈,使得红墨水分子能更快地在水中分散开来。2. (2025年贵州中考题)将等量白糖分别放入同样多的热水和冷水中,在不搅拌的情况下,热水变甜得更快。这里影响水变甜快慢的主要因素是【 】A. 体积 B. 质量 C. 温度 D. 密度【答案】C【解析】白糖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白糖通过扩散进入水中,使水变甜,将等量的白糖分别放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中,热水更快变甜,说明白糖在热水中分子运动更剧烈,因此影响水变甜快慢的主要因素是温度。3.(2025年江西中考题)如图所示,是五彩祝福鸡蛋。在鸡蛋着色的过程中,火龙果、橙子、紫甘蓝等果蔬中的天然食用色素进入鸡蛋内部的现象,在物理学中叫做_________,温度越_________,色素进入越快。【答案】扩散 高【解析】在鸡蛋着色的过程中,火龙果、橙子、紫甘蓝等果蔬中的天然食用色素进入鸡蛋内部,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质扩散越快,所以温度越高,色素进入鸡蛋越快。4.(2025年吉林省实验中学月考题)(1)如图1所示,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玻璃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观察液面的位置,发现液体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2)如图2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瓶子装有空气,演示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______方;(3)若图2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 ℃、②4 ℃、③20 ℃、④30 ℃,则在______(填序号)温度下气体扩散最快;(4)如图3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把一块玻璃板拉出水面,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所以在玻璃板离开水面时,会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玻璃板所受到的重力。【答案】(1)间隙 (2) 下 (3)④ (4)引力 大于【解析】(1)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之间的间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2)为了避免重力对实验的影响,应将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下方;(3)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所以在30 ℃时,气体扩散最快;(4)因为玻璃板和水接触,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在玻璃板离开水面时,向上拉玻璃板的力等于玻璃板所受重力与水面上的水分子对玻璃板下表面上玻璃分子的吸引力之和,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玻璃板所受到的重力。1.(2025年上海中考题)“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明江水有___________能,0℃的水___________(选填“具有”、“不具有”)内能,“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做___________运动。【答案】机械 具有 无规则【解析】江水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由于江水具有一定的高度而具有重力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所以江水具有机械能。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即使温度为0℃,水分子仍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因此具有内能。香气飘散,使人在很远处就能感知到。这气体的扩散现象,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2025年江苏连云港中考题)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物体没有内能 B. 内能大小与温度无关C. 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有内能 D. 物体具有内能,也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答案】D【解析】A、C.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也一定有内能;B.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物质的状态、种类都有关;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当物体运动时,既具有内能,又具有机械能,所以物体具有内能,也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3.(2022年武汉中考题)如图所示,炽热的岩浆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火山上喷涌而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雪温度低,内能小 B.岩浆温度高,内能大C.白雪温度低,分子热运动停止 D.岩浆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答案】D【解析】A、B.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与物体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小。C、D.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物体的温度越高,内部分子热运动越剧烈;一切物质中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白雪温度低,分子热运动缓慢,但分子仍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岩浆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4.(2025年河北邯郸期中考试题)三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则a杯中水的内能___b 杯中水的内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杯水的内能最小的是___(填字母序号)。【答案】< a和b杯中水的质量相同,b中水的温度更高 a【解析】物体的内能与物体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题图中,a、b、c三个烧杯中,a、b杯内水的质量相同,b 杯内水的温度高,b杯内水的内能大,所以a杯中水的内能小于b 杯中水的内能。a、c杯内水的温度相同,c杯内水的质量大,c 杯中水的内能大于a杯中水的内能,故a 杯内水的内能最小。1.(2025年广东广州中考题)如图,从热汤中取出的金属勺子,由烫手到不烫手的过程,其内能【 】A. 逐渐增加 B. 保持不变C. 通过做功改变 D. 通过热传递改变【答案】D【解析】金属勺子由烫手到不烫手的过程,温度降低放出热量,内能会减小,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自身内能。2.(2025年辽宁中考题)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是【 】A. 冰镇西瓜 B. 炭火烤肉C. 围炉煮茶 D. 钻木取火【答案】D【解析】A.冰镇西瓜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B.炭火烤肉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C.围炉煮茶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D.钻木取火时,克服钻头和木头之间的摩擦力对钻头和木头做功,消耗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钻头和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内能的。3.(2025年江苏淮安中考题)图中是美食“油端子”,它是将面糊装入模具放入热油锅内炸出来的美食,下列情境在改变内能的方式上与之相同的是【 】A. 弯折铁丝 B. 压缩空气 C. 钻木取火 D. 给水加热【答案】D【解析】将面糊装入模具放入热油锅内炸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A.弯折铁丝时,铁丝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主要是由于外力做功,属于通过做功改变内能;B.压缩空气时,外力对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属于通过做功改变内能;C.钻木取火时,克服摩擦力对木头做功使其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属于通过做功改变内能;D.给水加热是通过热传递使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与将面糊放入热油中炸制成美食所发生的能量转移方式相同。4.(2025年山东潍坊中考题)(多选题)如图所示,玻璃瓶内装有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并用气筒向瓶内打气。当打气到一定程度时,塞子会从瓶口跳起,同时瓶内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时再迅速将塞子塞上,并快速向瓶内再次打气,看到“白气”很快消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塞子从瓶口跳起前,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小B. 塞子从瓶口跳起过程中,瓶内气体对外做功C. 瓶内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D. 再次打气时“白气”消失,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答案】BD【解析】A.塞子从瓶口跳起前,用气筒向瓶内打气,对瓶内气体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增大;B、C.用气筒向瓶内打气,瓶内气压增大,当气压增大到某一程度时,把塞子从瓶口推出去,这个过程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瓶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白气”能够看见,不是无色无味的水蒸气,而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将塞子塞上,并快速向瓶内再次打气,对瓶内气体做功,瓶内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瓶内的小水滴吸热汽化变为水蒸气,会看到“白气”很快消失。1.(2024年江苏连云港中考题)下列关于燃料的热值说法正确的是【 】A.燃料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B.燃料的热值越小,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少C.一瓶酒精用去三分之一,剩余酒精的热值将减小D.焦炭的热值是3.0×107J/kg,完全燃烧1kg焦炭能放出3.0×107J的热量【答案】D【解析】A.燃料的热值仅与燃料的种类有关,而与燃料的燃烧程度无关;B.由得Q=mq,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燃料的热值和质量有关,由燃料的热值和质量共同决定;C.一瓶酒精用去三分之一后,质量和体积减小,但热值不变;D.焦炭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的意思是1kg的焦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2.(2025年湖北中考题)如图是液体燃料火箭喷气发动机示意图。输送装置将燃料和氧化剂输送到燃烧室燃烧,产生气体喷出推动火箭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燃料燃烧时内能转化为化学能B. 燃料箱燃料减少,燃料热值不变C. 燃烧放出热量越多,燃料热值越大D. 火箭前进时,燃料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答案】B【解析】A.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B.燃料的热值是燃料的一种性质,燃料的热值只跟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大小无关,所以燃料箱内燃料减少,燃料的热值不变。C.燃料的热值是燃料的一种性质,只跟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D.火箭前进时,是将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由于有热量损失,燃料不可能全部燃烧等因素影响,燃料的化学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3.(2022年湖北宜昌中考题)关于燃料及其热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没有燃烧的燃料,热值等于零B.燃料完全燃烧时,它的热值最大C.燃料的热值与质量和燃烧状态无关D.燃料燃烧时温度越高,放出的热量越多【答案】C【解析】燃料的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料是否完全燃烧、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少均无关;(2)由得Q=mq,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燃料的质量、燃料的热值和燃料是否完全燃烧有关,与燃料燃烧的温度无关。4.(2025年湖南中考题)2025年2月11日,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如图所示。该火箭芯二级以液氢为燃料,这主要是因为液氢的___________大,它燃烧过程中将___________能转化为内能。【答案】热值 化学【解析】火箭的芯二级以液氢为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较高的热值,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液氢时,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液氢燃烧时,将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通过发动机转化为机械能推动火箭升空。1.(2025年山东泰安中考题)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装入质量、初温都相同的两种液体a、b,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它们加热,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_℃.(2)加热相同的时间,温度变化小的液体吸热能力___________(选填“强”或“弱”);液体的内能增加是通过___________(选填“热传递”或“做功”)的方式改变的。(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如图丙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如果要自制暖手袋,应选吸热能力强的液体_________(选填“a”或“b”)作为供暖物质,效果更佳。【答案】(1)29 (2)强 热传递 (3)a【解析】(1)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29℃.(2)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被加热液体吸收热量相同,液体质量相同,温度变化小的液体吸热能力强。对液体加热,液体吸收热量,液体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3)由图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可知,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对a的加热时间长,a吸收的热量多,a的吸热能力强。因此如果要自制暖手袋,应选吸热能力强的液体a作为供暖物质,效果更佳。2.(2025年辽宁中考题)如图(a),某小组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1)为使两个电加热器在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电加热器的规格应________。(2)本实验中使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3)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第2.5min时,食用油中的温度计示数如图(b)所示,为________℃.加热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水的温度/℃ 25 27 29 31 33 35 ...食用油的温度/℃ 25 30 34 37 42 ...分析表中数据,发现____吸热能力强。(4)为使内部充有液态介质的电暖器通电后能迅速升温,内部应充入吸热能力较____(选填“强”或“弱”)的介质。(仅从吸热能力的角度分析)【答案】(1)相同 (2)热胀冷缩 (3)46 水 (4)弱【解析】(1)实验使用的电加热器规格相同,才能使两个电加热器在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2)实验使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3)图(b)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的示数从下往上逐渐变大,因此温度计的示数为46℃.分析表中记录的实验数据,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时间(如2min),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水升高的温度(8℃)小于食用油升高的温度(17℃),水的吸热能力比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强。(4)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吸热能力弱的物质温度升高的快,所以,为了使电暖气通电后能迅速升温,应在电暖气内部充入吸热能力较弱的介质。3.(2025年四川甘孜州中考题)某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比较a、b两种液体的比热容ca和cb.他们在实验室让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液体a的温度从20℃升高到50℃,液体b的温度从10℃升高到70℃,a、b两种液体均未沸腾。由此可知【 】A. ca>cb B. ca<cb C. ca=cb D. ca=3cb【答案】A【解析】 a、b两种液体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a升高的温度为50℃-20℃=30℃,b升高的温度为70℃-10℃=60℃,由Q吸=cm⊿t可得,cam×30℃=cbm×60℃,ca,=2cb,a、b两种液体的比热容 ca,=2cb>cb.4.(2025年甘肃兰州中考题)如图所示是对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加热过程中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请根据图像回答:(1)由图可知该物质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 ℃;(2)该物质在固、液两种状态时的比热容大小关系是:c固____________(选填“>”、“<”或“=”)c液.【答案】(1)晶体 48 (2)>【解析】(1)由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可知,该物质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为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为48℃,故该晶体物质的熔点为48℃。(2) 由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可知,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物质为固态时升高的温度小于为液态时升高的温度。固体时的比热容更大,c固>c液.1.(2023年湖南常德中考题) 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单位J/(kg·℃)],根据表中数据和生活现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水 煤油、冰 砂石 铝 铁、钢 铜4.2×103 2.1×103 约0.92×103 0.88×103 0.46×103 0.39×103不同种类的物质,比热容一定不同B. 比热容与物质物质的状态无关C. 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的末温更低D.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答案】D【解析】A.从表中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可知,煤油和冰是不同的物质,但它们的比热容是相同的;B.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聚集的状态有关,如水和冰是同种物质,物态不同,比热容不同;C.由Q吸=cm(t﹣t0)可知,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的比热容小,铜块的末温更高;D.沿海地区水多,内陆地区水少、沙石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由Q=cmΔt可知,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区昼夜的温差小。2.(2024年山东烟台中考题)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质量是0.3kg的水和表中等质量的另一种物质进行对比,作出的图像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水和另一种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分析图像可以得出图线 (选填“a”或“b”)对应的物质为水,另一种物质为 ,这种物质在0~5min内吸收的热量为 J.物质 水 酒精 煤油 蓖麻油比热容c/[J/(kg·℃) 4.2×103 2.4×103 2.1×103 1.8×103【答案】b 煤油 2.52×104【解析】加热时间相等时,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由图像可以看出,a液体的温度升高的快,b液体温度升高慢;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温度降低得快的比热容小,所以b对应的物质为水。由图像可知,在0到5分钟时,a液体的温度升高了40℃,b液体(水)的温度升高了20℃,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即Qa吸=Q水吸,即,代入数据得,a的比热容ca=2.1×103J/(kg·℃),对比表格数据可知,该物质是煤油。该物质在0~5min内吸收的热量为3.(2025年四川成都中考题)小雨探究液体的凝固特点:先在两个相同容器中分别装入初温为20℃、质量为100g的水和某液体M,再各放入一个温度传感器,然后使它们冷却凝固。若单位时间内它们放出的热量相等,用测得的数据绘出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c水=4.2×103J/(kg·℃),实验在标准大气压下进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液体M的比热容为2.8×103J/(kg·℃)B. 液体M放热能力比水放热能力强C. 在t2~t4时间段两种物质都是固液共存状态D. 从20℃刚好降到0℃时,水放出的热量小于M放出的热量【答案】A【解析】A.由图可知,上面物质凝固图像中,凝固点为0℃,下面物质的凝固图像中,凝固点为-4℃,所以上面物质是水,下面物质是液体M;由题意可知,单位时间内它们放出的热量相等,则,由图可知,0~t2时间内,它们放出的热量相等,水由20℃降温到4℃,液体M由20℃降温到-4℃,则,水和液体M的质量相等,则液体M的比热容为;B.由于水和液体M的质量相等,单位时间内它们放出的热量相等,水的温度变化慢,所以水的放热能力强;C.由图像可知,液体M在t2~t4时间段处于凝固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水在t3~t4时间段处于凝固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D.由图像可知,从20℃刚好降到0℃时,水放热时间比液体M放热时间长,由于单位时间内它们放出的热量相等,所以水放出的热量大于M放出的热量。4.(2024年湖北武汉中考题)下列事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个特性无关的是【 】A.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 B.人游泳之后从水中出来,风一吹感觉更冷C.海边昼夜温度变化比沙漠中小,适于居住D.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答案】B【解析】物质比热容大的应用表现在:1.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变化小。比热容大的物质对调节温度有很好的作用。水的比热容大,环境温度变化较快时,水的温度变化相对较慢。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温度变化相同时,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多。水的比热容大,通常利用热水取暖和冷却物体。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风一吹感觉更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使自身和周围物体温度降低。1.(2025年江苏宿迁中考题)将质量均为100g的沙子和水分别放在两个相同瓷盘中,初始温度相同,用同一热源加热相同时间,________升温快,这是因为___________;实验中测得,水的温度升高了20℃,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J[c水=4.2×103J/(kg·℃)]。【答案】 沙子 沙子的比热容比水小 8.4×103【解析】沙子的比热容比水小,质量相同的沙子和水,加热相同的时间,即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升温快。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水Δt=4.2×103J/(kg·℃)×0.1kg×20℃=8.4×103J2.(2025年江苏连云港中考题)小华想“探究热水冷却过程温度变化的特点”,她将一杯100mL的热水放在室温下自然冷却,记录的热水温度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c水=4.2×103J/(kg·℃)]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温度/℃ 80 71 65 60 56 52 49此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在前6min内,水的内能减少了__________J.请你归纳出热水冷却过程温度变化的特点___________。【答案】热传递 8.4×103 先快后慢【解析】热水冷却过程向外放出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由得,100mL水的质量为在前6min内,水的内能减少等于水放出的热量,为Q放=cm(t0-t)=c水=4.2×103J/(kg·℃)×0.1kg×(80℃-60℃)=8.4×103J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热水冷却过程中温度先降低的快,后降低的慢,即先快后慢。3.(2025年黑龙江绥化中考题)用烟煤烧水时,将10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0℃,燃烧了1.4kg的烟煤,烟煤的热值为3.0×107J/kg,则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J,烧水的热效率是______。【答案】3.36×106 8%【解析】水吸收的热量是由得,1.4kg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烧水的热效率4.(2024年安徽中考题)一保温杯中装有质量为200g,温度为25℃的水。将一个质量为100g,温度为100℃的金属块放入杯中,一段时间后杯内水和金属块的温度稳定在30℃,假设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该金属块的比热容为 J/(kg·℃).【答案】0.6×103【解析】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t-t0)=4.2×103J/(kg·℃)×200×10-3kg×(30℃-25℃)=4.2×103J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金属块放出的热量Q放=Q吸=4.2×103J,金属块的比热容为1.(2023年苏州中考题)在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常常出现“海陆风”,当出现如图所示风向时,通常【 】A. 发生在白天,且陆地温度较高 B. 发生在白天,且海水温度较高C. 发生在夜晚,且陆地温度较高 D. 发生在夜晚,且海水温度较高【答案】D【解析】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泥土的大。白天太阳照射时,海面上方空气温度上升得慢,陆地上方空气温度上升得快,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过来填补,风从海面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气温下降,海面上空气温度下降得慢,温度高一些,热空气上升,风从陆地吹向海面,形成陆风;由图可知,此时地面附近的空气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故出现所示风向时,通常发生在夜晚,且海水温度较高。2.(2020年浙江杭州中考题)夏日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某海边城市陆地与海面之间空气流动示意图(如图中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合理的是【 】A B C D【答案】D【解析】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砂石泥土的大,白天,太阳照射下陆地和海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海水温度升高慢,陆地温度上升快,此时陆地温度高于海水温度,陆地上方空气受热膨胀向上运动,低空的空气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高空的空气从陆地吹向海洋。3.(2025年四川巴中中考题)土灶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通常以木柴、秸秆为燃料。目前,我市农村仍有使用土灶做饭的习惯。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木柴添加通道与烟囱相连,通风通道与木柴添加通道通过中间铁栅连通。某厂家根据土灶的结构设计了两款移动式土灶(如图丙和丁)。(1)为使木柴充分燃烧,移动式土灶设计更合理的是______(选填“丙”或“丁”)。(2)下列对土灶烟囱作用的说法不合理的一项是【 】A. 有利于可燃物充分燃烧 B. 有利于冷热空气形成对流C. 有利于提高可燃物的热值 D. 有利于排出气体和烟尘(3)1kg干木柴在土灶中完全燃烧,可以让铁锅里2kg的水温度升高50℃,则土灶的烧水效率为______%。(q干木柴=1.2×107J/kg)【答案】(1)丁 (2)C (3)3.5【解析】(1)丁中有通风口,可以进入更多的空气,能使木柴充分燃烧,所以移动式土灶设计更合理的是丁。(2)土灶设计烟囱的作用是:烟囱有利于空气流通,为可燃物燃烧提供充足氧气,有利于充分燃烧;烟囱能使冷热空气形成对流,促进燃烧;有利于排出有害气体和烟尘。而燃料的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燃料种类有关,设置烟囱不能提高燃料的热值。(3)由得,干木柴放出的热量Q放=mq=1kg×1.2×107J/kg=1.2×107J水吸收热量土灶的烧水效率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热岛效应热岛效应,指由于人为原因,改变了城市地表的局部温度、湿度、空气对流等因素,进而引起的城市小气候变化现象。该现象属于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吸热率和更小的比热容,使得相同的日照情况下,城市地区升温较快,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大量辐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郊区的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在“热岛效应”的作用下,城市中每个地方的温度并不一样,而是呈现出一个个闭合的高温中心。在这些高温区内,空气密度小,气压低,容易产生气旋式上升气流,使得周围各种废气和化学有害气体不断对高温区进行补充。在这些有害气体作用下,高温区的居民极易患上呼吸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1)在相同的日照情况下,城市比郊区升温 (选填“快”或“慢”)。 (2)减弱热岛效应的措施之一:保护并增大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多植树。城区的水体、绿地对减弱夏季城市热岛效应起着十分可观的作用。这主要是利用了水的 的特性。 (3)解释为什么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 【答案】(1)快 (2)比热容大 (3)水的比热容大于沙石泥土的比热容,因为内陆地区沙石泥土多而水少,沙石泥土的比热容比水的小,白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受热情况相同时,沙石泥土的温度上升比水快,而晚上在同样放热的情况下,沙石泥土的温度下降得也快,所以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解析】(1)沙石、水泥的比热容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城市比郊区温度上升快;(2)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沙石泥土等)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得少,所以,保护并增大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多植树,可以大大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3)水的比热容大于沙石泥土的比热容,因为内陆地区沙石泥土多而水少,沙石泥土的比热容比水的小,白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受热情况相同时,沙石泥土的温度上升比水快,而晚上在同样放热的情况下,沙石泥土的温度下降得也快,所以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1.【传统文化】(2025年山东中考题)山东潍坊风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制作主要经过“扎”“绘”“糊”“放”等过程。(1)“扎”的过程,用力将竹篾弯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2)“绘”的过程,闻到颜料淡淡的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3)“糊”的过程,胶水能将纸和框架粘住主要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4)“放”的过程,风筝上升时,其重力势能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形状 (2)无规则运动 (3)引力 (4)变大【解析】(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用力将竹篾弯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绘”过程,闻到颜料淡淡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胶水能将纸和框架粘住主要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4)风筝上升时,质量不变,高度不断增大,因此其重力势能变大。2.【科学思维】(2025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题)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为以下的物体不具有内能 B.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C. 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 D. 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答案】C【解析】A.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温度为以下的物体也具有内能;B.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只有在物体温度发生变化、物态发生变化,物体才吸收或放出热量;C.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D.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热传递过程传递的使内能,不是温度。通过热传递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和温度发生变化。3.【科学思维】(2025年四川自贡中考题)图甲为测量杯中液体比热容的装置,图乙为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已知液体质量为0.5kg,初温为20℃,电加热器的功率为800W,不计一切热量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液体的沸点是100℃B. 液体的比热容是2.4×103J/(kg·℃)C. 液体持续加热120s后温度会继续升高D. 液体加热至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此时温度是38℃【答案】B【解析】A.由图乙所示图像可知,当液体温度到达80℃之后,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液体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即液体的沸点,为80℃;B.此实验装置,是利用电加热器加热液体测量液体比热容大小,加热过程不计热量损失,电加热器加热90s,液体温度从20℃变为80℃,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电流通过电加热器做的电功,即Q吸=W=Pt=800W×90s=7.2×104J,由得;C.根据乙图,加热120s以后液体温度已经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不变;D.根据丙图,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的示数为37℃,此时液体温度是37℃.4.【物理观念】(2025年甘肃兰州中考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燃气热水器是一种高效、快捷的洗浴设备,图示为某款燃气热水器的结构、原理图。使用热水器时,先通电,绿色指示灯亮起,再打开冷水阀和燃气管上的燃气阀。之后打开热水阀时,电子点火器点火,燃气在燃烧器内燃烧,产生1700℃的高温烟气,此时红色指示灯亮起,同时风机工作,高温烟气上升,流经热交换器,将从A处流入热交换器的冷水加热,产生的热水从B处源源不断流出热交换器,低温烟气从排烟管排出。关闭热水阀时,热水器停止加热。该燃气热水器的技术参数如表所示,“额定耗气量”的含义是:热水器正常工作1小时消耗的燃气体积。适用燃气 天然气热值 3×107J/m3额定耗气量 1.8m3/h燃气热水器的热效率通常指热水器有效利用热量的效率,能效等级是根据热效率来划分的,其中三级能效的热效率不得低于84%,二级能效的热效率不得低于88%,而一级能效的热效率则不得低于96%.(1)某次洗浴,热交换器在10min内将质量为100kg的水的温度升高20℃,则该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_ J.(水的比热容为c水=4.2×103J/(kg ℃))(2)此次洗浴,燃气热水器以额定耗气量正常工作10min。若该过程燃气完全燃烧,则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 J.(3)请根据计算判断该燃气热水器的能效等级属于_____ 级。【答案】(1)8.4×106 (2)9×106 (3)二【解析】(1)该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为Q吸=c水mΔt=4.2×103J/(kg ℃)×100kg×20℃=8.4×106J(2)此次洗浴,燃气热水器以额定耗气量正常工作10min消耗的天然气为由得,该过程燃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3)燃气热水器的热效率为该燃气热水器的能效等级属于二级。/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初中物理第1章 《内能》素养提升训练1.(2025年广西北海一中月考题)关于物质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为10-10 cmB.我们看到大雾中的许多小水珠是一个个分子C.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分子D.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分子2.(2022年江苏南京中考模拟题)关于物质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为10-10cmB.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分子C.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D.PM2.5是指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尘埃,这些尘埃就是一个个小分子3.如图所示是组成金条的金原子,下列有关金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原子的直径约为10 10mB.金原子之间存在间隙C.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可以看到金原子D.金条熔化成的液体也是由金原子组成的4.“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承载着我国古代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____________等构成的。窗台上细小的灰尘、空气中极小的水珠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分子。1.(2025年江苏盐城中考题) 一滴红墨水滴入水中,在下沉过程中向四周散开。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成红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红墨水下沉表明墨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 红墨水散开表明墨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 红墨水变淡表明墨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 整杯水变红表明水分子间有空隙2.(2025年吉林长春中考题)以下描述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 水鸟齐飞 B. 花香四溢 C. 落叶纷飞 D. 白雪飞舞3.(2025年四川自贡中考题)以下诗句描绘的情境不涉及分子热运动的是【 】A. 菡萏香清画舸浮 B. 满架蔷薇一院香C. 一行白鹭上青天 D. 醒茶摇香叶初醒4.(2025年四川成都中考题)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诗中“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赞美梅花的诗句,诗人闻到花香属于______现象。花香醉人,茶香怡人。雪天围炉煮茶,让冬日多了一抹诗意,加热茶水至沸腾,改用“小火”,水依然沸腾,则茶水的温度______。1.(2025年江苏宿迁中考题)如图所示,将两个端面平整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主要原因是【 】A. 分子间有吸引力 B. 分子间有排斥力C. 分子间有空隙 D. 分子直径很小2.(2025年安徽中考题)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是【 】A. 液体很难被压缩 B. 铁丝很难被拉伸C. 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较快 D. 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3.(2025年江苏常州中考题)东北原始森林监控系统发现,一只狐狸远远地尾随一只随地小便的东北虎,待老虎走后,狐狸在虎尿里打滚;虎尿气味有助于狐狸吓退远处的狼、豹等天敌,原理是【 】A. 分子间有空隙 B. 分子间存在吸引力C. 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D.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2025年广东广州期中考试题)如图所示是物质在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甲分子间距最小、作用力最大,因此分子是静止的B.图甲所示物质处于固态C.图丙分子间距最大、作用力最小D.图乙、丙所示的物质均可流动1.(2025年江苏无锡中考题)同时在装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烧杯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发现热水中的红墨水扩散得快。这个现象说明【 】A. 分子之间有吸引力 B. 分子之间有排斥力C. 热水分子比冷水分子小 D.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2. (2025年贵州中考题)将等量白糖分别放入同样多的热水和冷水中,在不搅拌的情况下,热水变甜得更快。这里影响水变甜快慢的主要因素是【 】A. 体积 B. 质量 C. 温度 D. 密度3.(2025年江西中考题)如图所示,是五彩祝福鸡蛋。在鸡蛋着色的过程中,火龙果、橙子、紫甘蓝等果蔬中的天然食用色素进入鸡蛋内部的现象,在物理学中叫做_________,温度越_________,色素进入越快。4.(2025年吉林省实验中学月考题)(1)如图1所示,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玻璃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观察液面的位置,发现液体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2)如图2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瓶子装有空气,演示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______方;(3)若图2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 ℃、②4 ℃、③20 ℃、④30 ℃,则在______(填序号)温度下气体扩散最快;(4)如图3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把一块玻璃板拉出水面,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所以在玻璃板离开水面时,会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玻璃板所受到的重力。1.(2025年上海中考题)“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明江水有___________能,0℃的水___________(选填“具有”、“不具有”)内能,“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做___________运动。2.(2025年江苏连云港中考题)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物体没有内能 B. 内能大小与温度无关C. 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有内能 D. 物体具有内能,也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3.(2022年武汉中考题)如图所示,炽热的岩浆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火山上喷涌而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雪温度低,内能小 B.岩浆温度高,内能大C.白雪温度低,分子热运动停止 D.岩浆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4.(2025年河北邯郸期中考试题)三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则a杯中水的内能___b 杯中水的内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杯水的内能最小的是___(填字母序号)。1.(2025年广东广州中考题)如图,从热汤中取出的金属勺子,由烫手到不烫手的过程,其内能【 】A. 逐渐增加 B. 保持不变C. 通过做功改变 D. 通过热传递改变2.(2025年辽宁中考题)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是【 】A. 冰镇西瓜 B. 炭火烤肉C. 围炉煮茶 D. 钻木取火3.(2025年江苏淮安中考题)图中是美食“油端子”,它是将面糊装入模具放入热油锅内炸出来的美食,下列情境在改变内能的方式上与之相同的是【 】A. 弯折铁丝 B. 压缩空气 C. 钻木取火 D. 给水加热4.(2025年山东潍坊中考题)(多选题)如图所示,玻璃瓶内装有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并用气筒向瓶内打气。当打气到一定程度时,塞子会从瓶口跳起,同时瓶内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时再迅速将塞子塞上,并快速向瓶内再次打气,看到“白气”很快消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塞子从瓶口跳起前,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小B. 塞子从瓶口跳起过程中,瓶内气体对外做功C. 瓶内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D. 再次打气时“白气”消失,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1.(2024年江苏连云港中考题)下列关于燃料的热值说法正确的是【 】A.燃料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B.燃料的热值越小,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少C.一瓶酒精用去三分之一,剩余酒精的热值将减小D.焦炭的热值是3.0×107J/kg,完全燃烧1kg焦炭能放出3.0×107J的热量2.(2025年湖北中考题)如图是液体燃料火箭喷气发动机示意图。输送装置将燃料和氧化剂输送到燃烧室燃烧,产生气体喷出推动火箭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燃料燃烧时内能转化为化学能B. 燃料箱燃料减少,燃料热值不变C. 燃烧放出热量越多,燃料热值越大D. 火箭前进时,燃料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3.(2022年湖北宜昌中考题)关于燃料及其热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没有燃烧的燃料,热值等于零B.燃料完全燃烧时,它的热值最大C.燃料的热值与质量和燃烧状态无关D.燃料燃烧时温度越高,放出的热量越多4.(2025年湖南中考题)2025年2月11日,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如图所示。该火箭芯二级以液氢为燃料,这主要是因为液氢的___________大,它燃烧过程中将___________能转化为内能。1.(2025年山东泰安中考题)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装入质量、初温都相同的两种液体a、b,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它们加热,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_℃.(2)加热相同的时间,温度变化小的液体吸热能力___________(选填“强”或“弱”);液体的内能增加是通过___________(选填“热传递”或“做功”)的方式改变的。(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如图丙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如果要自制暖手袋,应选吸热能力强的液体_________(选填“a”或“b”)作为供暖物质,效果更佳。2.(2025年辽宁中考题)如图(a),某小组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1)为使两个电加热器在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电加热器的规格应________。(2)本实验中使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3)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第2.5min时,食用油中的温度计示数如图(b)所示,为________℃.加热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水的温度/℃ 25 27 29 31 33 35 ...食用油的温度/℃ 25 30 34 37 42 ...分析表中数据,发现____吸热能力强。(4)为使内部充有液态介质的电暖器通电后能迅速升温,内部应充入吸热能力较____(选填“强”或“弱”)的介质。(仅从吸热能力的角度分析)3.(2025年四川甘孜州中考题)某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比较a、b两种液体的比热容ca和cb.他们在实验室让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液体a的温度从20℃升高到50℃,液体b的温度从10℃升高到70℃,a、b两种液体均未沸腾。由此可知【 】A. ca>cb B. ca<cb C. ca=cb D. ca=3cb4.(2025年甘肃兰州中考题)如图所示是对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加热过程中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请根据图像回答:(1)由图可知该物质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 ℃;(2)该物质在固、液两种状态时的比热容大小关系是:c固____________(选填“>”、“<”或“=”)c液.1.(2023年湖南常德中考题) 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单位J/(kg·℃)],根据表中数据和生活现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水 煤油、冰 砂石 铝 铁、钢 铜4.2×103 2.1×103 约0.92×103 0.88×103 0.46×103 0.39×103不同种类的物质,比热容一定不同B. 比热容与物质物质的状态无关C. 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的末温更低D.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2.(2024年山东烟台中考题)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质量是0.3kg的水和表中等质量的另一种物质进行对比,作出的图像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水和另一种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分析图像可以得出图线 (选填“a”或“b”)对应的物质为水,另一种物质为 ,这种物质在0~5min内吸收的热量为 J.物质 水 酒精 煤油 蓖麻油比热容c/[J/(kg·℃) 4.2×103 2.4×103 2.1×103 1.8×1033.(2025年四川成都中考题)小雨探究液体的凝固特点:先在两个相同容器中分别装入初温为20℃、质量为100g的水和某液体M,再各放入一个温度传感器,然后使它们冷却凝固。若单位时间内它们放出的热量相等,用测得的数据绘出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c水=4.2×103J/(kg·℃),实验在标准大气压下进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液体M的比热容为2.8×103J/(kg·℃)B. 液体M放热能力比水放热能力强C. 在t2~t4时间段两种物质都是固液共存状态D. 从20℃刚好降到0℃时,水放出的热量小于M放出的热量4.(2024年湖北武汉中考题)下列事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个特性无关的是【 】A.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 B.人游泳之后从水中出来,风一吹感觉更冷C.海边昼夜温度变化比沙漠中小,适于居住D.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1.(2025年江苏宿迁中考题)将质量均为100g的沙子和水分别放在两个相同瓷盘中,初始温度相同,用同一热源加热相同时间,________升温快,这是因为___________;实验中测得,水的温度升高了20℃,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J[c水=4.2×103J/(kg·℃)]。2.(2025年江苏连云港中考题)小华想“探究热水冷却过程温度变化的特点”,她将一杯100mL的热水放在室温下自然冷却,记录的热水温度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c水=4.2×103J/(kg·℃)]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温度/℃ 80 71 65 60 56 52 49此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在前6min内,水的内能减少了__________J.请你归纳出热水冷却过程温度变化的特点___________。3.(2025年黑龙江绥化中考题)用烟煤烧水时,将10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0℃,燃烧了1.4kg的烟煤,烟煤的热值为3.0×107J/kg,则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J,烧水的热效率是______。4.(2024年安徽中考题)一保温杯中装有质量为200g,温度为25℃的水。将一个质量为100g,温度为100℃的金属块放入杯中,一段时间后杯内水和金属块的温度稳定在30℃,假设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该金属块的比热容为 J/(kg·℃).1.(2023年苏州中考题)在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常常出现“海陆风”,当出现如图所示风向时,通常【 】A. 发生在白天,且陆地温度较高 B. 发生在白天,且海水温度较高C. 发生在夜晚,且陆地温度较高 D. 发生在夜晚,且海水温度较高2.(2020年浙江杭州中考题)夏日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某海边城市陆地与海面之间空气流动示意图(如图中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合理的是【 】A B C D3.(2025年四川巴中中考题)土灶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通常以木柴、秸秆为燃料。目前,我市农村仍有使用土灶做饭的习惯。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木柴添加通道与烟囱相连,通风通道与木柴添加通道通过中间铁栅连通。某厂家根据土灶的结构设计了两款移动式土灶(如图丙和丁)。(1)为使木柴充分燃烧,移动式土灶设计更合理的是______(选填“丙”或“丁”)。(2)下列对土灶烟囱作用的说法不合理的一项是【 】A. 有利于可燃物充分燃烧 B. 有利于冷热空气形成对流C. 有利于提高可燃物的热值 D. 有利于排出气体和烟尘(3)1kg干木柴在土灶中完全燃烧,可以让铁锅里2kg的水温度升高50℃,则土灶的烧水效率为______%。(q干木柴=1.2×107J/kg)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热岛效应热岛效应,指由于人为原因,改变了城市地表的局部温度、湿度、空气对流等因素,进而引起的城市小气候变化现象。该现象属于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吸热率和更小的比热容,使得相同的日照情况下,城市地区升温较快,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大量辐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郊区的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在“热岛效应”的作用下,城市中每个地方的温度并不一样,而是呈现出一个个闭合的高温中心。在这些高温区内,空气密度小,气压低,容易产生气旋式上升气流,使得周围各种废气和化学有害气体不断对高温区进行补充。在这些有害气体作用下,高温区的居民极易患上呼吸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1)在相同的日照情况下,城市比郊区升温 (选填“快”或“慢”)。 (2)减弱热岛效应的措施之一:保护并增大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多植树。城区的水体、绿地对减弱夏季城市热岛效应起着十分可观的作用。这主要是利用了水的 的特性。 (3)解释为什么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 1.【传统文化】(2025年山东中考题)山东潍坊风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制作主要经过“扎”“绘”“糊”“放”等过程。(1)“扎”的过程,用力将竹篾弯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2)“绘”的过程,闻到颜料淡淡的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3)“糊”的过程,胶水能将纸和框架粘住主要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4)“放”的过程,风筝上升时,其重力势能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科学思维】(2025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题)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为以下的物体不具有内能 B.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C. 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 D. 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3.【科学思维】(2025年四川自贡中考题)图甲为测量杯中液体比热容的装置,图乙为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已知液体质量为0.5kg,初温为20℃,电加热器的功率为800W,不计一切热量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液体的沸点是100℃B. 液体的比热容是2.4×103J/(kg·℃)C. 液体持续加热120s后温度会继续升高D. 液体加热至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此时温度是38℃4.【物理观念】(2025年甘肃兰州中考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燃气热水器是一种高效、快捷的洗浴设备,图示为某款燃气热水器的结构、原理图。使用热水器时,先通电,绿色指示灯亮起,再打开冷水阀和燃气管上的燃气阀。之后打开热水阀时,电子点火器点火,燃气在燃烧器内燃烧,产生1700℃的高温烟气,此时红色指示灯亮起,同时风机工作,高温烟气上升,流经热交换器,将从A处流入热交换器的冷水加热,产生的热水从B处源源不断流出热交换器,低温烟气从排烟管排出。关闭热水阀时,热水器停止加热。该燃气热水器的技术参数如表所示,“额定耗气量”的含义是:热水器正常工作1小时消耗的燃气体积。适用燃气 天然气热值 3×107J/m3额定耗气量 1.8m3/h燃气热水器的热效率通常指热水器有效利用热量的效率,能效等级是根据热效率来划分的,其中三级能效的热效率不得低于84%,二级能效的热效率不得低于88%,而一级能效的热效率则不得低于96%.(1)某次洗浴,热交换器在10min内将质量为100kg的水的温度升高20℃,则该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_ J.(水的比热容为c水=4.2×103J/(kg ℃))(2)此次洗浴,燃气热水器以额定耗气量正常工作10min。若该过程燃气完全燃烧,则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 J.(3)请根据计算判断该燃气热水器的能效等级属于_____ 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考点突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2024)上册第1章内能 素养提升专项训练(原卷版).docx 【考点突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2024)上册第1章内能 素养提升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