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6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十一周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6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十一周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6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十一周考试政治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四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四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签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4年12月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强调,2025年要支持教育强国建设,健全人口发展支持政策体系,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下列措施符合上述会议要求的是( )
①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②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
③合理安排债券发行,扩大有效投资 ④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建立生育补贴制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4年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明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下列符合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措施是( )
①上调增值税税率 ②增加长期建设国债规模③适度增加财政赤字 ④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近年来,中国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人员中,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高收入者约占申报人数的1%,这部分人申报缴纳的个税占全部个税五成以上;申报收入位居全国前10%的个人缴纳的个税占全部个税九成以上。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B.纳税只是高收入群体的事情
C.要让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D.货币政策体现了精准有力的政策导向
4.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下列措施与此要求相符的是( )
①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 ②给予企业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④扩大个人所得税征税范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4年我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下列符合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求的是( )
A.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财政收入 B.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扩大信贷规模
C.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增加经济建设支出 D.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支持国有企业发展
6.中央财政2023年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国债。财政部第一批国债资金预算聚焦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补助资金1075亿元。对此分析正确的有( )
①国债作为国家财政收入形式,能够筹集专项资金②用于灾后恢复重建的财政支出,有效降低灾害风险
③灾害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一部分,能够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④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是社会保障“最后一道防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将超过10万亿元,加大对科技、乡村全面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困难群众的补贴力度和学生群体的奖优助困力度。这一举措有利于( )
①优化地方财政的收支结构 ②提升地方的社会福利水平
③兜牢社会保障的民生底线 ④发挥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财政部表示,2024年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宏观大局。下列选项符合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求的是( )
①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财政收入②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扩大信贷规模
③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增加经济建设支出④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当前,我国正确把握宏观政策取向,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对此,下列“调控手段、调控目标、具体措施”对应最恰当的是( )
①稳健的货币政策调结构扩大企业创收的税收优惠②积极的财政政策防风险削减预算、限制公共事业投资
③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增长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④稳健的货币政策促改革保持货币信贷规模合理增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2024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要在财政支出强度、专项债投资拉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要完善税费优惠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这些做法的影响路径正确的是( )
A.积极推动财力下沉→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直达机制→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B.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增加民生领域投入→补牢基本民生短板→满足人们高层次需求
C.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带动社会有效投资→增加社会供给总量→助推经济整体向好
D.完善信贷优惠政策→着力助力企业纾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拉动经济回升向好
11.2024年11月,我国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化债举措审议通过。其中,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用于化债,以利率更低、周期更长的地方政府债券置换举债成本高、周期短的地方隐性债务,可节约6000亿元左右利息支出,极大地激发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能力和积极性。这一举措的传导路径合理的是( )
①地方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能②减轻地方债务负担③减除地方政府的偿债责任
④促进发展和改善民生⑤释放地方财政资金流动性
A.⑤→②→③→①B.③→②→⑤→①C.①→②→⑤→④ D.②→⑤→①→④
12.从2024年开始,国家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建设。此举有利于( )
①增加财政定向支出,助力高质量发展 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刺激社会总需求
③缓解财政紧张局面,扩大社会总供给 ④提高财政收入标准,调控财政支出流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从2024年开始,国家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这项举措对国民经济影响的路径正确的是( )
A.政府投资规模扩大→重大战略投入增长→夯实能源安全基石→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B.政府财政支出增加→城乡融合进程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平均→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C.政府扩大债券规模→居民投资渠道扩大→居民劳动收入增长→促进投资消费增长
D.政府财政资金增加→科研经费支出增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经济运行运行效能
14.当前,国内外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为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增强发展后劲、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保持财政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非常必要、十分重要。下列传导路径能正确反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作用的是( )
①实施减税降费→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激发市场活力②提高银行存款利率→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增进人民福祉
③扩大财政支出规模→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保证企业高质量发展
④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加强民生保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24年4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积极扩大国内需求,落实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等。这些做法的预期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①消费品以旧换新→降低消费者置换成本→释放消费升级需求→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
②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扩大总供给→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③通过科学的宏观调控→扩大国内需求→提振市场信心和预期→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④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稳健的货币政策→缓解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问题→拉动经济增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024年10月15日,财政部、税务总局、水利部印发《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自2024年12月1日起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办法》在充分总结河北等10个省份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税的纳税人、计税依据、税额标准、税收优惠等税制要素作出了具体规定。国家出台税改政策( )
①有利于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对经济活动参与者加强引导②旨在扩大税收,增加财政收入
③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④会增加企业负担,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4道大题,共52分,请考生按要求作答问题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应对疫情冲击,稳住经济基本盘,2020年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政府推出的多项积极财政举措加速落地。截至2020年7月14日,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达2.24万亿元,全部用于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服务领域,其中,约有2200亿元专项债券用作铁路、轨道交通、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等领域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以保就业、稳就业为重点,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切实保障基本民生。一系列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及时出台,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加大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力度,阶段性减免社保费、医保费用,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如何稳定经济发展的。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3961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教育支出28959亿元,同比增长4.8%;科学技术支出6454亿元,同比增长4.4%;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849亿元,同比增长1.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465亿元,同比增长3.4%;农林水支出16509亿元;交通运输支出8927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国家新增减税降费9101亿元。中央财政新增支持“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资金,目前已经安排35亿元支持1300多家“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安排30亿元继续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减补政策。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财政的作用的。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近20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的问题:
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比较滞后,还没有完全打破以往的计划管理模式,体制性障碍成为科技创新的“绊脚石”。
国家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尤其是基础研究经费严重不足。从基础研究经费与GDP占比来看,美国近年来持续稳定在0.46%~0.51%之间,中国则在0.08%~0.12%之间波动。科研人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科研人员的收入满意度持续下降,甚至有33.5%的科技工作者认为自身压力主要来源于经济压力。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薄弱。我国知识产权案件数量正在迅速攀升,全国法院受理各类知识产权一审案件从2013年的10.1万件增长到2020年的46.7万件,年均增长24.5%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简要说明应如何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A C C B D D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A D B A B
17.①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保就业和稳就业,使劳动者获得收入和生活来源,从而增强消费信心,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②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能够扩大有效投资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我国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通过扩大内需,使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保持大致平衡,以克服疫情不利影响,推动经济行稳致远。④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减税降费政策能够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助力企业纾困发展,从而激发我国经济发展活力。
18.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增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传播等领域的支出体现了国家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作用。财政在农林水、交通运输方面的支出,说明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减税降费等措施体现了国家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发挥了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19.(1)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进科技创新。
(2)加大财政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3)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提高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