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随堂练习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随堂练习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单选题
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活动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设计并完成了图中的四个实验,活动后他们 彼此交流了自己的活动情况,各自的表述如下:
①甲图中,用力敲击鼓面时,看到鼓面上的纸屑跳起来
②乙图中,用抽气机向外抽气时,玻璃罩内电铃的铃声逐渐变小
③丙图中,把发声的音叉放入水盆中,看到音叉激起水花
④丁图中,用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发生变化
请你对他们的活动进行简单评估,认为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2.如图所示,甲实验,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乙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若在月球上(认为真空环境)分别做甲、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和解释正确的是(  )
A.甲、乙实验都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B.甲实验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乙实验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C.乙实验右边音叉敲击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能发出声音
D.能听到甲实验中音叉发出的声音
3.用两个纸盒和一根钢线可以制成“土电话”,说明(  )
A.只有空气能够传声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固体能够传声 D.物体不振动也能产生声音
4.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  )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两耳听到声音的先后不同
C.雷声经过地面,山峦,云层的多次反射
D.电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大得多
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不是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的实验是
A.敲击鼓面时,发现纸屑不断地跳动
B.正在发声的扬声器上面的碎纸屑不断地跳动
C.随着空气的不断抽出,闹铃的声音越来越小
D.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看到水花四溅
6. 元宵节晚会,宇航员王亚平在空间站弹奏《茉莉花》给全国人民送祝福。关于琴声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琴弦振动产生了琴声
B.琴声通过空气传播到空间站的每个角落
C.拨动不同粗细的琴弦,琴声的音调发生变化
D.琴声在空间站里的传播速度约是
7.如图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的测速仪发 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测速仪第一 次发出超声波信号后经过 0.6s 接收到被测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第二次发出超声波 信号后经过 0.4s 接收到被测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测速仪匀速扫描,两次信号发射 的时间间隔为 1.8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40m/s,则被测车的车速为 (  )
A.20m/s B.30m/s C.40m/s D.50m/s
8.我校女足27次问鼎湖南省青少年(中学生)足球比赛冠军。图是运动员奋力拼搏的精彩瞬间,老师带领同学们为运动员呐喊加油,展现了团结拼搏的精神。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呐喊时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B.运动员听到观众的呐喊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C.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
D.同学们发出的呐喊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
9.甲、乙两人站在一堵光滑的墙壁前,两人之间相距102m,且距离墙壁均为68m。如图所示。甲开了一枪后,乙先后听到两声枪响之间的时间间隔为(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A.0.1s B.0.2s C.0.3s D.0.4s
10.如图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b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n1、n2分别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  )
A.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离测速仪61.2m
B.汽车第二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离测速仪91.8m
C.汽车两次碰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0.81s
D.汽车的速度是35.8m/s
二、填空题
11.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也能听到岸上教练员的口令,说明不仅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也可以传播声音,由此可以判断,若把正在发声的音乐铃用密封袋封好后浸没在装满水的容器里,   (填“能”或“不能”)听到铃声。
12.声音是由   产生的,宇航员在太空面对面都听不到对方说话的声音,这说明   。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
13.如表是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
介质 声速/(m s﹣1) 介质 声速/(m s﹣1)
空气(0℃) 331 海水(25℃) 1531
空气(15℃) 340 冰 3230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结(棒) 5000
水(常温) 1500 铁(棒) 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可知,声速大小与介质的    和    有关;
(2)根据表格信息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有    和    (选填字母序号)。
A.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都要快
B.将耳朵帖在足够长的空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可以听到两次敲打的声音
C.鱼儿快要上钩时会被说话声吓跑,这是因为空气和水可以传播声音
14.小强家的冰箱在忘记关门时,会发出“滴滴”的报警声,报警声是由报警器里的发声装置   产生的,通过   传到人耳,声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m/s.
15.如图是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 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 图B中P1 、P2 是测速仪发出的 超声波,n1 、n2 分别是 P1 、P2 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 、P2 之间的时 间间隔 0.8s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v=340m/s ,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 B 可知,车行驶的速度是     m/s(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6.在距海面6.8米的轮船甲板上向海底发射超声波信号,经过0.64s接收到反射信号,此处海水的深度为   m。(当时气温为15℃,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30m/s)
三、实验探究题
17.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亮做了如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乒乓球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    ,它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    ;
(2)小亮用手拍桌子能听见声响但几乎看不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桌子的振动,小亮可以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
(3)如图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该现象说明    可以传播声音;
(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并由此推理得出:    ;
(5)如果在月球上做,实验甲中,乒乓球    被弹起;实验丙中,乒乓球    被弹起(两空均选填“能”或“不能”)。
四、简答题
18.发生地震被困在废墟中时,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水管发出求救信号和直接呼救相比,哪个方法效果更好 为什么
五、综合题
19.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用下面的方法进行的,在铸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管的另一端能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铸铁管的长度为931米,两次听到的响声相隔2.5秒,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则声音在铸铁管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1)由以上信息可知,声速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这段铁路有多长?
(3)大约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第二次声响?
六、科普阅读题
20.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小聪爸新买了一部新能源汽车,小聪发现他爸还特意给车的引擎盖加装了一块隔音板,他很好奇物体隔音的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于是他准备着手实验进行探究,以下是他的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物体的隔音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①可能跟材料的种类有关;②可能跟材料的厚度有关。
设计实验:
如果甲所示,小聪利用手机先录制好一段声音作为噪声源,将手机放置在一敞口的木盒内。如图乙所示,用不同的材料盖住木盒,在 ①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距离处摆放分贝仪用来测噪声的强弱,记录数据在表一中。
表一
厚度相同的材料 无材料 棉布 纸巾 纸浆板
分贝仪接收到的噪声的② 104dB 102dB 96dB 92dB
选用纸巾进行实验,改变纸巾的张数,重复Ⅰ中的实验,测出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表二
餐巾纸厚度
餐巾纸 0片 2片 4片 6片
分贝仪接收到的噪声的② 104dB 100dB 97dB 95dB
实验分析:
(1)完成空格中的答案:①   ②   ;
(2)实验中采用了   的研究方法,以下实验中也采用了这一研究方法的是   。
A.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B.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实验结论:由实验可得出,不同的材料隔音性能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并且材料越厚,其隔音性能越   (选填“好”或“差”);
(4)影响物体隔音性能的因素很多,生活中利用双层玻璃来隔音,并把双层玻璃间抽成真空,这样噪声大大减少了,是因为   。
参考答案
1.C
2.B
3.C
4.C
5.C
6.D
7.A
8.B
9.B
10.A
11.液体;能
12.物体振动;真空不能传声;340m/s
13.种类;温度;B;C
14.振动;空气;340
15.17.9
16.459
17.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振动;在桌上放一些米粒;转换法;空气;真空不能传声;能;不能
18.因为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所以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水管发出求救信号效果更好。
19.(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解:根据公式v=可知,铁路的长度为:s=v铁t铁=5200m/s×1.5s=7800m;
答:这段铁路的长度为7800m;
(3)解:根据公式v=可知,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t空==≈23s;
声音在空气与铁轨中传播的时间之差为:△t=t空-t铁=23s-1.5s=21.5s。
答:大约还需要21.5s才能听到第二次声响。
20.(1)相同;响度
(2)制变量法;B
(3)不同;好
(4)真空不能传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