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七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贵阳市七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贵阳市七校2028届高一年级联合考试(一)
地理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B
D
C
A
B
D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A
A
C
【解析】
1.与地球相比,土星距离太阳更远,表面温度更低,公转轨道更长;土星属于巨行星,体积
质量比地球大。故选D。
2.图B能够反映太阳、地球、土星的位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位于太阳与土星之间。故
选B。
3.与土星相比,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温度适宜,有利于生命的产生和演化。故选D。
4.海洋地壳较薄,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示意图中表示地壳的是丙。故
选C。
5.据示意图可判断丙表示地壳,E表示莫霍界面,因此可知甲属于岩石圈,结合深度数值,
故乙圈层属于软流层。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故选A。
6.据图可知E表示莫霍界面,当地震波通过时,横波、纵波速度都会变快。故选B。
7.该棕榈叶片化石于距今约2500万年的地层中采集到,因此该地层中的棕榈科植物生活在新
生代。故选D。
8.当今棕榈科植物属于热带植物,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因此推测当时的棕榈科植
物生存的环境是(青藏高原间歇隆升期间)地势较为起伏的山间峡谷(热量较为充足)。
故选A。
9.据图可知,该地太阳辐射强度第1日,十点之后先增强后减弱,①错误:第1日、第2日均
在正午前后达到最大值,②错误,④正确:第2日,正午之后逐渐减弱,③正确。故选D。
10.据图可知,第2日的太阳辐射强度比第1日低,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天气状况。纬度、
海拔、季节不存在连续两日的小尺度差异,而天气状况会出现小尺度的差异。故选B。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11.据图可知,第2日的太阳辐射强度比第1日低,日均温度明显下降。而阳台盆栽浇水量应
减少:光伏屋顶发电会减少;太阳辐射强度下降,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故选A。
12.据图可知,图中岩石可以表示地球内部圈层。故选C。
13.据图可知,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的上部。故选A。
14.大气圈随着高度的增加密度减小,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
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它们之间相互联
系、相互渗透。故选C。
15.与人工相比,采用遥感技术获取地理信息,能探测的范围更大,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快,
探测消耗的时间更少,受地面条件限制更小。故选B。
16.“旱情监测报告输出”环节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地理信息系统。故选C。
第Ⅱ卷(综合题,共52分)
17.(16分)
(1)(4分)恒星质量越大,“生命宜居带”距离恒星越远;(2分)恒星质量越小,“生命
宜居带”距离恒星越近。(2分)
(2)(6分)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转周期适中),有适宜的温度;(2分)地球的体积、质
量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2分)(地球有适宜的温度)有液态水。(2分)
(3)(6分)火星距离太阳较远,表面平均温度较低,需要营造出适宜的温度条件(减小
昼夜温差,提高夜晚温度等):(2分)火星体积、质量比地球小,需要创造合适的大气环
境(提高大气密度、氧气含量等):(2分)创造合适的水环境(科学获取火星地下可能存
在的液态水),保证火星表面有足够的液态水存在,供人类使用等。(2分)
18.(18分)
(1)(6分)时长:约为11年。(2分)
计算过程:自1880年至2010年的130年间,共出现了12个太阳黑子周期,因此一
个太阳黑子周期的时长,约为11年(130年除以12,约等于10.83年)。(若学生直接采
用相邻的两个峰值/谷值进行计算,亦可酌情给分)(4分)
(2)(6分)时间:太阳黑子的活动具有周期性,一个周期约为11年。(2分)
空间:太阳黑子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太阳南北纬30°内,且南北对称。(2分)
动态:在一个周期内,太阳黑子从南北纬35°开始,逐渐向太阳赤道位置集中。(2分)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第2页(共3页)贵阳市七校2028届高一年级联合考试(一)
地理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B D C A B D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A C A C B C
【解析】
1.与地球相比,土星距离太阳更远,表面温度更低,公转轨道更长;土星属于巨行星,体积质量比地球大。故选D。
2.图B能够反映太阳、地球、土星的位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位于太阳与土星之间。故选B。
3.与土星相比,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温度适宜,有利于生命的产生和演化。故选D。
4.海洋地壳较薄,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示意图中表示地壳的是丙。故选C。
5.据示意图可判断丙表示地壳,E表示莫霍界面,因此可知甲属于岩石圈,结合深度数值,故乙圈层属于软流层。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故选A。
6.据图可知E表示莫霍界面,当地震波通过时,横波、纵波速度都会变快。故选B。
7.该棕榈叶片化石于距今约2500万年的地层中采集到,因此该地层中的棕榈科植物生活在新生代。故选D。
8.当今棕榈科植物属于热带植物,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因此推测当时的棕榈科植物生存的环境是(青藏高原间歇隆升期间)地势较为起伏的山间峡谷(热量较为充足)。故选A。
9.据图可知,该地太阳辐射强度第1日,十点之后先增强后减弱,①错误;第1日、第2日均在正午前后达到最大值,②错误,④正确;第2日,正午之后逐渐减弱,③正确。故选D。
10.据图可知,第2日的太阳辐射强度比第1日低,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天气状况。纬度、海拔、季节不存在连续两日的小尺度差异,而天气状况会出现小尺度的差异。故选B。
11.据图可知,第2日的太阳辐射强度比第1日低,日均温度明显下降。而阳台盆栽浇水量应减少;光伏屋顶发电会减少;太阳辐射强度下降,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故选A。
12.据图可知,图中岩石可以表示地球内部圈层。故选C。
13.据图可知,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的上部。故选A。
14.大气圈随着高度的增加密度减小,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故选C。
15.与人工相比,采用遥感技术获取地理信息,能探测的范围更大,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快,探测消耗的时间更少,受地面条件限制更小。故选B。
16.“旱情监测报告输出”环节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地理信息系统。故选C。
第Ⅱ卷(综合题,共52分)
17.(16分)
(1)(4分)恒星质量越大,“生命宜居带”距离恒星越远;(2分)恒星质量越小,“生命宜居带”距离恒星越近。(2分)
(2)(6分)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转周期适中),有适宜的温度;(2分)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2分)(地球有适宜的温度)有液态水。(2分)
(3)(6分)火星距离太阳较远,表面平均温度较低,需要营造出适宜的温度条件(减小昼夜温差,提高夜晚温度等);(2分)火星体积、质量比地球小,需要创造合适的大气环境(提高大气密度、氧气含量等);(2分)创造合适的水环境(科学获取火星地下可能存在的液态水),保证火星表面有足够的液态水存在,供人类使用等。(2分)
18.(18分)
(1)(6分)时长:约为11年。(2分)
计算过程:自1880年至2010年的130年间,共出现了12个太阳黑子周期,因此一个太阳黑子周期的时长,约为11年(130年除以12,约等于10.83年)。(若学生直接采用相邻的两个峰值/谷值进行计算,亦可酌情给分)(4分)
(2)(6分)时间:太阳黑子的活动具有周期性,一个周期约为11年。(2分)
空间:太阳黑子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太阳南北纬30°内,且南北对称。(2分)
动态:在一个周期内,太阳黑子从南北纬35°开始,逐渐向太阳赤道位置集中。(2分)
(3)(6分)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干扰人类的无线电短波通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轰击”高层大气,地球高纬度地区上空出现极光现象;影响地球上的降水变化;干扰电子设备、电网,威胁运行在太空中的宇航器安全等。(每点2分,任答三点,言之有理即可)
19.(18分)
(1)(6分)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2分)一般位置越偏下(偏上),地层年龄越老(新);(2分)地层越老(新),含有的化石越简单(复杂)。(2分)
(2)(6分)植物从藻菌类向蕨类演化,末期出现裸子植物;(2分)动物从无脊椎向鱼形(有脊椎),再向两栖类演化,末期出现爬行动物;(2分)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2分)
(3)(6分)确定三叶虫化石发掘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2分)了解该地区地质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变化;(2分)促进生物演化过程的研究等。(2分)贵阳市七校2028届高一年级联合考试(一)
地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4页,
第Ⅱ卷第4页至第6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
用时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
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今年9月天文现象齐上阵,先是月全食,接着是土星冲日…冲日是指运行在地球公
转轨道之外的行星,在绕日公转过程中运行到与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的位置,地球恰
好位于该行星和太阳之间的一种天文现象。据此完成1~3题。
1.与地球相比,土星
A.表面温度更高
B.属于远日行星
C.体积质量较小
D.公转轨道较长
2.下列能够正确反映“土星冲日”位置的示意图是
太阳
地球

土星
A
B
D
3.与土星相比,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是
A.太阳光照稳定
B.地形平坦开阔
C.公转轨道安全
D.地表温度适宜
高一地理·第1页(共6页)
在课后复习巩固中,小明常常通过绘制示意图,帮助自己理解所学的地里必备知识。
图】为小明绘制的地球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海洋
陆地

深度km
150
图1
4.图中表示地壳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乙圈层
A.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B.位于下地幔的顶部
C.对人类活动没有影响
D.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6.地震波自地面向下通过E界面时
①横波速度变快
②横波速度变慢
③纵波速度变快
④纵波速度变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9年,我国科研团队在青藏高原科考时,于距今约2500万年的地层中,采集到的
一片珍贵的棕榈(当今棕榈科植物属于热带植物,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叶片
化石(图2),通过研究证实青藏高原抬升过程远比现在了解的复杂。据此完成7~8题。
图2
7.该化石里的棕榈科植物生活在
A.早古生代
B.中生代
C.晚古生代
D.新生代
高一地理·第2页(共6页)
8.推测当时棕榈科植物的生存环境是
A.地势起伏的山间峡谷
B.波涛汹汤的阔海洋
C.农田广布的平原地区
D、冰川广布的高寒荒漠
图3为某地连续两日太阳辐射强度变化。据此完成9~1题。
500
400
一第1日
第2日
800
200
100
8:0010:0012:0014:0016:00当地时间
图3
9.关于该地太阳辐射强度的日变化,描述正确的有
①第1日,十点以后逐渐增强
②第2日,十点前后达到最大值
③第2日,正午之后逐渐减弱
④第1日,正午前后达到最大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影响该地连续两日太阳辐射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
C.季节变化
D.海拔高度
11.与第一日相比,该地第二日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日均温度明显下降
B.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
C.光伏屋顶发电增多
D.阳台盆栽浇水量增加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图4为某
学生创作的生物圈的组成及范围手绘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图中要素属于地球内部圈层的是
A.大气
B.水体
生物图
C.岩石
D.动植物
13.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微生物
土痕
①大气圈底部
②水圈全部
岩石
③岩石圈上部
④地幔顶部
图4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高一地理·第3页(共6页)贵阳市七校2028届高一年级联合考试(一)·双向细目表
地 理
题型 题号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 考查要求 情境载体 学业质量水平要求
获取解读 描述阐释 论证探讨 人地协调观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 基础性 综合性 应用性 创新性 生活实践 生产实践 学术探索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 √ √ √ 1
2 天体系统及其层次 √ √ √ √ √ 2
3 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条件 √ √ √ √ 2
4 地球的内部圈层、界面及其主要特点 √ √ √ √ 1
5 地球的内部圈层、界面及其主要特点 √ √ √ √ 1
6 地球的内部圈层、界面及其主要特点 √ √ √ √ 1
7 化石与地质年代表 √ √ √ √ 1
8 地球的演化过程及特点 √ √ √ √ √ √ 2
9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 √ √ √ √ 1
10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 √ √ √ √ 1
11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 √ √ √ √ √ 1
12 地球的内部圈层、界面及其主要特点 √ √ √ √ √ √ 1
13 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主要特点 √ √ √ √ √ 1
14 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主要特点 √ √ √ √ √ 1
15 遥感的应用 √ √ √ √ √ √ 1
16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 √ √ √ √ √ 2
非选择题(共3大题,共52分) 17(1) 天体系统及其层次 √ √ √ √ √ √ 2
17(2) 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条件 √ √ √ √ 1
17(3) 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条件 √ √ √ √ √ √ √ √ 2
18(1)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 √ √ √ √ 2
18(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 √ √ √ √ √ 2
18(3)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 √ √ 1
19(1) 化石与地质年代表 √ √ √ √ √ √ 1
19(2) 地球的演化过程及特点 √ √ √ √ √ 2
19(3) 化石与地质年代表 √ √ √ √ √ 1
达成目标 优秀率 及格率 平均分
13%±5% 65%±5% 65±5
全卷合计100分,易、中、难之比为6:3: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