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4.1《中国的农业》(分层作业)含答案-新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核心素养】4.1《中国的农业》(分层作业)含答案-新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 中国的农业(分层作业)
使用导航
知识挖空练:要点全梳理,课前预习
新情境命题练:T1-9(建议用时:10-15分钟)当堂测试使用
重难探究专练:T1-10(建议用时:15-20分钟)课下练习使用
知识挖空练
知识点一: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结合教材,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在农田,人们种植庄稼;在牧场,人们放牧牲畜;在山野,人们植树造林;在水域,人们撒网捕鱼……这就是农业,一种直接利用 、气候和 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
农业部门主要有 、畜牧业、 、渔业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 产业。
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 地发展农业。
知识点二 中国农业的发展
结合教材,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粟的国家。
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 。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高的 地区,建设了大量的高产稳产农田;在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的 地区,培育了新的农业基地。
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还建立了许多以 为主导的农产品基地。
随着城乡融合发展,传统农业得以改造升级,一些新型农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如 农业、观光农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田灌溉和农业 逐步普及,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农业高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 ,开发高产、优质、抗逆的新品种,不但增加了农产品产量,还改善了农产品品质。
同时, 的运用,延长了农产品的储存时间,拓展了农产品的消费市场。
知识点三 主要农作物分布
结合教材,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农作物主要包括 和经济作物。我国粮食作物以 、豆类、薯类作物为主。其中,谷类作物主要有 、小麦、玉米等。
南方属 集中产区,北方属 集中产区,玉米、豆类、薯类的种植则相对 。
东北平原、 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盆地等地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
我国经济作物种类繁多,有 作物、油料作物、 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
是我国长绒棉的主要产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 。华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 作物生产基地。
油料作物中,油菜播种面积最广, 是油菜主产区。花生种植较为普遍,但以 、河南相对集中。
糖料作物中, 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以广西为最大产区,广东、云南亦生产较多。 性喜温凉,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饮料作物中,茶叶种植历史悠久,秦岭—淮河线以南的 为主要产茶区,福建、云南、浙江、四川、湖北等省是主要产茶区。
知识点三 畜牧业分布
结合教材,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中国是世界畜牧业大国。我国的畜牧业分为 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
我国西部、北部草原辽阔,牧场宽广。 、新疆、 、青海是我国四大牧区所在地,这里的牧场水草肥美,适宜放牧,畜牧业历史悠久。
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 为主。农耕区饲料资源丰富,牲畜约占全国总数的80 %。
四川、湖南、河南是我国商品 的主要产区。目前,我国农耕区畜禽饲养方式发生显著变化,由农户分散饲养向 饲养转变。
新情境命题练
一、选择题
(新情境·探究实践)我国农产品构成比较复杂,而且地域不同,种类也有差异。读下面中国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我国农产品主产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我国东部三大平原均有分布 B.多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
C.汾渭平原农产品主产区位于亚热带 D.全部位于季风气候显著地区
2.下列不属于华南农产品主产区的主要农产品的是( )
A.水稻 B.甘蔗 C.水产品 D.花生
3.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下列各农产品主产区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A.华南农产品主产区要大力增加农业用地的规模
B.黄淮海平原农产品主产区应积极发展节水农业
C.甘肃新疆农产品主产区要加大农业投入,发展水稻种植业
D.河套灌区农产品主产区要大力引黄灌溉,扩大灌区的面积
(新情境·探究实践)火龙果是一种低热量、高纤维水果。在温湿度保证的前提下,光照充足的环境能使其提前开花。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火龙果产区,越来越多的火龙果基地安装LED灯,在傍晚将灯泡同时点亮,场景蔚为壮观。如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位置示意图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某火龙果基地的夜晚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广西壮族自治区火龙果基地最需要在夜晚开LED灯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与传统火龙果种植相比,使用现代灯光技术可以( )
①增加昼夜温差,增加水果产量 ②提前上市,提高经济效益
③降低种植成本,提升水果的经济附加值 ④利于生长,提高火龙果的品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我国地域广大,不同地区孕育了不同的民族和习俗,下列选项中属于广西人口最多少数民族文化的是( )
A.“三月三”歌节 B.苗年 C.信天游 D.呼麦
(新情境·探究实践)2024年3月17日,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在海南三亚开幕,大会的主题是:“中国种业振兴南繁硅谷崛起”。海南省重视南繁基地的建设,不断完善进驻科研机构的配套服务,着力打造农作物“种子芯片”——“南繁硅谷”。事实上,当我们端起一碗白米饭,这些稻米的种子多半来自南繁基地。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7.从地理视角看,三亚“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最大的优势是( )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劳动力多,科技发达
C.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D.濒临东海,交通便利
8.南繁育种基地加快繁育海水稻研究,是基于我国土地资源( )
①总量丰富,人均不足②土地利用类型不齐全③耕地比重大④盐碱地及滩涂面积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9.不久前,“南繁硅谷”某公司与巴西签订了种子合作协议,种子出口到巴西主要得益于( )
A.广阔的市场 B.先进的科技 C.便利的交通 D.优良的气候
重难探究练
(新情境·探究实践)中国林科院在“三北”工程攻坚战黄河“几字弯”中部战区建立了光伏+生态治理示范区科技高地项目组。充分利用水、土、光、热等自然资源优势,进一步创新“光伏发电+牧草种植+畜牧业养殖+粪污处理利用”一体化有机循环产业模式。下图示意黄河“几字弯”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几字弯”中部战区创新一体化有机循环产业模式的核心目标是( )
A.提高光伏发电效率 B.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C.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D.推广牧草种植技术
2.在一年中会依据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调整光伏硅板,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纬度变化 D.经度变化
3.创新应用一体化有机循环产业模式中,粪污处理利用的直接作用是( )
A.治理黄河水土流失 B.降低畜牧业养殖成本
C.解决牧场生态环境污染 D.提高牧区植被覆盖率
(新情境·“海水稻”)“海水稻”是指能够在盐碱地生长的水稻。稻米呈胭脂红色,硒含量比普通大米高7.2倍,具有抗病虫、耐盐碱的独特生长特性。2017年秋,袁隆平主持的青岛市海水稻研究工程的海水稻正式测产,最高亩产达620千克。完成下面小题。
4.即使生长在盐碱地中,海水稻仍然能获得高产,其主要得益于( )
A.气候适宜,光热充足 B.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C.劳动力丰富,精耕细作 D.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
5.下列区域适合推广种植海水稻的是( )
A.横断山脉 B.东南丘陵 C.云贵高原 D.沿海滩涂
6.推广海水稻种植技术对世界的意义在于( )
①扩大水稻种植面积②减少水稻种植的劳动力需求③充分利用土地资源④增加水稻年内播种次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新情境·特色农业)暑假期间,梅州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五华县梅林镇福新村“稻虾共作”养殖示范基地开展研学活动。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该小组制作了“稻虾共作”综合种养模式图和研学记录小卡片。下图为小组研学展示成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福新村研学记录卡1.“稻虾共作”模式为在水稻种植期间养殖罗氏沼虾,虾为水稻松土、增肥,稻田为虾供饵、遮荫、避害。 2.稻田四周有一条养殖沟,通过助流机使得死水变活水,罗氏沼虾游弋其中。 3.福新村一年可种植两季水稻、养殖三批罗氏沼虾,每亩每年可增收近6000元,已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面积1300多亩。
7.在稻田四周设置养殖沟,主要是为了( )
A.增加稻田灌溉水源 B.给虾提供独立空间 C.防止人为破坏稻田 D.减少害虫入侵
8.“稻虾共作”农业生产模式体现了( )
①生态循环 ②和谐共生 ③绿色发展 ④自给自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推广“稻虾共作”模式,有利于当地( )
①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②盘活闲置撂荒土地 ③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④助推农业绿色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 中国的农业(分层作业)
使用导航
知识挖空练:要点全梳理,课前预习
新情境命题练:T1-9(建议用时:10-15分钟)当堂测试使用
重难探究专练:T1-10(建议用时:15-20分钟)课下练习使用
知识挖空练
知识点一: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结合教材,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在农田,人们种植庄稼;在牧场,人们放牧牲畜;在山野,人们植树造林;在水域,人们撒网捕鱼……这就是农业,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
农业部门主要有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知识点二 中国农业的发展
结合教材,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
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高的东部地区,建设了大量的高产稳产农田;在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培育了新的农业基地。
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还建立了许多以出口创汇为主导的农产品基地。
随着城乡融合发展,传统农业得以改造升级,一些新型农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如设施农业、观光农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田灌溉和农业机械化逐步普及,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农业高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农产品育种,开发高产、优质、抗逆的新品种,不但增加了农产品产量,还改善了农产品品质。
同时,储存、保鲜技术的运用,延长了农产品的储存时间,拓展了农产品的消费市场。
知识点三 主要农作物分布
结合教材,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农作物主要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我国粮食作物以谷类、豆类、薯类作物为主。其中,谷类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等。
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玉米、豆类、薯类的种植则相对分散。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
我国经济作物种类繁多,有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
新疆是我国长绒棉的主要产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产棉区。华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油料作物中,油菜播种面积最广,长江流域是油菜主产区。花生种植较为普遍,但以山东、河南相对集中。
糖料作物中,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以广西为最大产区,广东、云南亦生产较多。甜菜性喜温凉,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饮料作物中,茶叶种植历史悠久,秦岭—淮河线以南的丘陵、山地为主要产茶区,福建、云南、浙江、四川、湖北等省是主要产茶区。
知识点三 畜牧业分布
结合教材,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中国是世界畜牧业大国。我国的畜牧业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
我国西部、北部草原辽阔,牧场宽广。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是我国四大牧区所在地,这里的牧场水草肥美,适宜放牧,畜牧业历史悠久。
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农耕区饲料资源丰富,牲畜约占全国总数的80 %。
四川、湖南、河南是我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目前,我国农耕区畜禽饲养方式发生显著变化,由农户分散饲养向专业化集中饲养转变。
新情境命题练
一、选择题
(新情境·探究实践)我国农产品构成比较复杂,而且地域不同,种类也有差异。读下面中国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我国农产品主产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我国东部三大平原均有分布 B.多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
C.汾渭平原农产品主产区位于亚热带 D.全部位于季风气候显著地区
2.下列不属于华南农产品主产区的主要农产品的是( )
A.水稻 B.甘蔗 C.水产品 D.花生
3.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下列各农产品主产区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A.华南农产品主产区要大力增加农业用地的规模
B.黄淮海平原农产品主产区应积极发展节水农业
C.甘肃新疆农产品主产区要加大农业投入,发展水稻种植业
D.河套灌区农产品主产区要大力引黄灌溉,扩大灌区的面积
【答案】1.A 2.D 3.B
【解析】1.读图可得,我国农产品主产区在我国东部三大平原均有分布,A正确;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B错误,汾渭平原主产区位于暖温带,C错误;主要位于季风气候显著地区,并非全部,D错误。故选A。
2.华南农产品主产区的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甘蔗、水产品等,ABC不符合题意;花生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D符合题意。故选D。
3.由于华南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快速发展,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故需设置农田保护区,不能大力增加农业用地的规模,A错误;黄淮海平原农产品主产区水资源不足,应推广种植耐旱作物,积极发展节水农业,B正确;甘肃新疆农产品主产区水资源短缺,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C错误;河套灌区农产品主产区若大力引黄灌溉,会使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少,影响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发展,且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D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农业分布东部与西部有明显的差异, 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东部季风区水热充足,农业类型以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农业类型以畜牧业为主,仅局部有灌溉农业。 东部季风区又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多旱地,主产小麦、玉米;南方多水田,主产水稻、油菜。西部牧业区内部,西北有绿洲农业,青藏则为高寒畜牧业。
(新情境·探究实践)火龙果是一种低热量、高纤维水果。在温湿度保证的前提下,光照充足的环境能使其提前开花。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火龙果产区,越来越多的火龙果基地安装LED灯,在傍晚将灯泡同时点亮,场景蔚为壮观。如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位置示意图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某火龙果基地的夜晚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广西壮族自治区火龙果基地最需要在夜晚开LED灯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与传统火龙果种植相比,使用现代灯光技术可以( )
①增加昼夜温差,增加水果产量 ②提前上市,提高经济效益
③降低种植成本,提升水果的经济附加值 ④利于生长,提高火龙果的品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我国地域广大,不同地区孕育了不同的民族和习俗,下列选项中属于广西人口最多少数民族文化的是( )
A.“三月三”歌节 B.苗年 C.信天游 D.呼麦
【答案】4.D 5.C 6.A
【解析】4.根据材料,火龙果在温湿保证的前提下,光照充足的环境能使其提前开花。冬季广西壮族自治区气温相对较低,且白昼时间短,光照相对不足。为了保证火龙果有充足的光照,促进其提前开花等生长需求,最需要在夜晚开LED灯补充光照,而春、夏、秋季光照相对较充足,对LED灯补充光照的需求不如冬季迫切。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使用现代灯光技术主要是补充光照,对于增加昼夜温差作用不明显,所以①错误;夜晚开LED灯补充光照,能让火龙果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也能较好生长,从而提前开花结果,提前上市,提高经济效益,所以②正确;安装LED灯等现代灯光技术会增加种植成本,而不是降低,所以③错误;充足的光照有利于火龙果生长,能提高火龙果的品质,所以④正确。综上②④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三月三”歌节是广西壮族的传统节日,壮族是广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故A正确;苗年是苗族的传统节日,苗族不是广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故B错误;信天游是陕北地区的民歌形式,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无关,故C错误;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歌唱艺术形式,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无关,故D错误。故选A。
【点睛】光照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不同农作物对光照时长和强度需求不同, 如小麦、棉花等喜光作物,生长期间需要充足光照;而生姜、人参等耐阴作物,对光照需求较弱。
(新情境·探究实践)2024年3月17日,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在海南三亚开幕,大会的主题是:“中国种业振兴南繁硅谷崛起”。海南省重视南繁基地的建设,不断完善进驻科研机构的配套服务,着力打造农作物“种子芯片”——“南繁硅谷”。事实上,当我们端起一碗白米饭,这些稻米的种子多半来自南繁基地。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7.从地理视角看,三亚“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最大的优势是( )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劳动力多,科技发达
C.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D.濒临东海,交通便利
8.南繁育种基地加快繁育海水稻研究,是基于我国土地资源( )
①总量丰富,人均不足②土地利用类型不齐全③耕地比重大④盐碱地及滩涂面积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9.不久前,“南繁硅谷”某公司与巴西签订了种子合作协议,种子出口到巴西主要得益于( )
A.广阔的市场 B.先进的科技 C.便利的交通 D.优良的气候
【答案】7.C 8.D 9.B
【解析】7.读题干材料结合图可知,三亚“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最大的优势是纬度较低,光照、热量、水分条件优越,四季都可以播种、收获,C正确;三亚“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位于南海沿岸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地势起伏大,而且土壤肥沃并非独有的优势,排除A;劳动力和科技属于社会经济因素,非地理视角的核心条件,排除B;三亚“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濒临南海,排除D。故选C。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不足,①正确;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②错误;我国耕地比重小,草地比重大,③错误;盐碱地及滩涂面积大,开发潜力大,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南繁基地通过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科技手段培育的种子具有抗病性强、产量高等优势,“南繁硅谷”某公司与巴西签订了种子合作协议,种子出口到巴西,说明水稻种子生产的技术先进,科技水平高,市场竞争强,才受巴西市场的欢迎,B正确;广阔的市场、便利的交通、优良的气候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CD错误。故选B。
重难探究练
(新情境·探究实践)中国林科院在“三北”工程攻坚战黄河“几字弯”中部战区建立了光伏+生态治理示范区科技高地项目组。充分利用水、土、光、热等自然资源优势,进一步创新“光伏发电+牧草种植+畜牧业养殖+粪污处理利用”一体化有机循环产业模式。下图示意黄河“几字弯”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几字弯”中部战区创新一体化有机循环产业模式的核心目标是( )
A.提高光伏发电效率 B.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C.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D.推广牧草种植技术
2.在一年中会依据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调整光伏硅板,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纬度变化 D.经度变化
3.创新应用一体化有机循环产业模式中,粪污处理利用的直接作用是( )
A.治理黄河水土流失 B.降低畜牧业养殖成本
C.解决牧场生态环境污染 D.提高牧区植被覆盖率
【答案】1.C 2.B 3.C
【解析】1.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只是产业模式中的一个环节,不是核心目标,A错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是目标之一,材料强调了生态治理示范区,说明生态也很重要,B错误;“光伏 + 生态治理”以及一体化有机循环产业模式,既可以通过光伏发电、畜牧业养殖等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通过生态治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经济双赢,这符合产业模式的综合特点,C正确;推广牧草种植技术同样只是产业模式中的一部分,不是核心目标,D错误。故选C。
2.地球自转主要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太阳高度角一年中的变化不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A错误;地球公转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导致一年中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所以需要依据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调整光伏硅板,B正确;纬度变化主要影响不同纬度地区的太阳高度角,但不是一年中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原因,C错误;经度变化主要影响地方时,与太阳高度角在一年中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D错误。故选B。
3.粪污处理利用与治理黄河水土流失没有直接关联,A错误;粪污处理利用主要不是为了降低畜牧业养殖成本,不是其直接作用,B错误;畜牧业养殖会产生大量粪污,如果不进行处理会对牧场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粪污处理利用可以直接解决牧场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这是其直接作用,C正确;粪污处理利用不是直接为了提高牧区植被覆盖率,D错误。故选C。
【点睛】黄河几字弯地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在创新““伏发电+牧草种植+畜牧业养殖+粪污处理利用””体化有机循环产业模式,将光伏新能源、防沙治沙工程、板间种植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实现生态、经济共赢。
(新情境·“海水稻”)“海水稻”是指能够在盐碱地生长的水稻。稻米呈胭脂红色,硒含量比普通大米高7.2倍,具有抗病虫、耐盐碱的独特生长特性。2017年秋,袁隆平主持的青岛市海水稻研究工程的海水稻正式测产,最高亩产达620千克。完成下面小题。
4.即使生长在盐碱地中,海水稻仍然能获得高产,其主要得益于( )
A.气候适宜,光热充足 B.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C.劳动力丰富,精耕细作 D.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
5.下列区域适合推广种植海水稻的是( )
A.横断山脉 B.东南丘陵 C.云贵高原 D.沿海滩涂
6.推广海水稻种植技术对世界的意义在于( )
①扩大水稻种植面积②减少水稻种植的劳动力需求③充分利用土地资源④增加水稻年内播种次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4.D 5.D 6.B
【解析】4.根据题干材料可知,2017年秋,袁隆平主持的青岛市海水稻研究工程的海水稻正式测产。海水稻高产的原因是袁隆平主持培育了耐盐碱的优良品种,这直接源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D正确。与气候适宜、机械化水平高、劳动力丰富等无关,排除ABC。故选D。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沿海滩涂盐碱地多,盐碱化程度高,符合海水稻的生长需求,适合推广种植海水稻,D正确。横断山脉、东南丘陵和云贵高原以山地、丘陵或酸性土壤为主,盐碱地少,不适合推广海水稻,ABC错误。故选D。
6.由题干可知,“海水稻”是指能够在盐碱地生长的水稻,可以在原来无法种植作物的盐碱地上种植水稻,盐碱地可转化为耕地,这必然扩大了种植面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①③正确。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势必增加劳动力需求,②错误;水稻年内播种次数多少与热量有关系,推广海水稻种植技术不能增加水稻年内播种次数,④错误。根据题意,故选B。
【点睛】对于农业优势区位条件的分析,自然方面侧重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且要注意因地制宜,具体分析;社会经济方面侧重于市场、交通、劳动力、种植历史、工业基础等。
(新情境·特色农业)暑假期间,梅州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五华县梅林镇福新村“稻虾共作”养殖示范基地开展研学活动。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该小组制作了“稻虾共作”综合种养模式图和研学记录小卡片。下图为小组研学展示成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福新村研学记录卡1.“稻虾共作”模式为在水稻种植期间养殖罗氏沼虾,虾为水稻松土、增肥,稻田为虾供饵、遮荫、避害。 2.稻田四周有一条养殖沟,通过助流机使得死水变活水,罗氏沼虾游弋其中。 3.福新村一年可种植两季水稻、养殖三批罗氏沼虾,每亩每年可增收近6000元,已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面积1300多亩。
7.在稻田四周设置养殖沟,主要是为了( )
A.增加稻田灌溉水源 B.给虾提供独立空间 C.防止人为破坏稻田 D.减少害虫入侵
8.“稻虾共作”农业生产模式体现了( )
①生态循环 ②和谐共生 ③绿色发展 ④自给自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推广“稻虾共作”模式,有利于当地( )
①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②盘活闲置撂荒土地 ③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④助推农业绿色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7.B 8.A 9.B
【解析】7.由材料可知,在稻田四周开挖养殖沟,主要是为了给虾提供生活和活动的空间,同时避免对水稻根部的干扰,B正确;设置养殖沟不会增加稻田灌溉水源,A错误;养殖沟的存在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主要目的不是防止人为破坏,C错误;养殖沟的存在会减少害虫入侵稻田的问题,但不是主要目的,D错误。故选B。
8.稻虾共作农业生产模式将水稻栽培与罗氏沼虾养殖相结合,实现了①生态循环、②和谐共生和③绿色发展的理念,④自给自足并非该模式的必然体现,①②③正确,A正确,BCD排除。故选A。
9.由材料“福新村一年可种植两季水稻、养殖三批罗氏沼虾,每亩每年可增收近6000元,已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面积1300多亩”可知,推广“稻虾共作”模式,有利于当地盘活闲置撂荒土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推农业绿色发展,②③④正确;农民文化素质与受教育水平有关,与推广“稻虾共作”模式无关,①排除;B正确,ACD排除。故选B。
【点睛】推广“稻虾共作”生产模式生态意义是减少除草剂和农药的施用量,减少农田污染;改变农田施肥结构,保护土地资源;农作物多样化,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