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四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新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学习目标】1、运用实例说明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2、根据地图及相关资料归纳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3、举例说明我国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归纳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重难点】 重点: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分布;海洋资源的保护。 难点:分析渔场、盐场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树立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观念。【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活动一:阅读教材,完成下题。海洋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目前,我国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主要有 资源、海洋生物资源、 资源、海洋化学资源、 资源等。中国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 资源广阔。我国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主要有 、填海造地、海岛开发、港口建设、 等。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我国著名的渔场有黄渤海渔场、 、南海渔场、北部湾渔场等。我国的海洋矿产资源丰富。在我国 ,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海上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 、黄海、 及南海等海域。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 80 多种,人们可利用 ,提取镁、溴、碘等化学元素。目前,我国沿海各省级行政区都有海盐生产,以 、苏北盐场、布袋盐场和 等最为著名。在滨海的砂层中,常蕴藏着金刚石、砂金、砂铂、石英以及金红石、锆石、独居石、钛铁矿等稀有矿物,因它们在滨海地带富集成矿,被称为“ ”。此外,我国 资源较为丰富,可开发利用率高,在 、潮流能、波浪能等开发利用方面,相继取得了丰硕成果。由于人们 的开发利用,近岸海域污染排放总量和近海捕捞强度始终未减,沿海滩涂和海湾面积持续减少,导致 加剧、生态系统退化、生物资源衰竭、 灾害频发等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制约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2. 是局部海域因某些微小浮游生物急剧增殖和高密度聚集后,出现的海水变色和水质恶化的现象,一般发生在近岸海域暮春至初秋季节。 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13. 为了守护这片“蓝色国土”,使之能够千秋万代造福于人类,我国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探究一:沃土探源——探寻“海洋生物宝库”的孕育之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多样的有利条件有那些?探究二:渔场寻因——解码“天然鱼仓”的形成密码结合教材与地图,简述舟山渔场能够成为我国第一大渔场的有利自然条件。【重难点突破——加油加油,你能行!】突破一:盐场探秘——追寻“白色黄金”的诞生之地长芦盐场是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请从气候和地形两个方面,分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突破二:困境破局——寻访“蓝色粮仓”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分析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突破三:热点思辨——担当“海洋命运”的守护青年日本政府将福岛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决定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海洋生态安全的普遍担忧。请联系本课所学知识,谈谈这一事件可能对我国海洋资源(如渔业、盐业)产生的影响。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为此做些什么?【随堂检测】2025年4月17日,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在青岛交付运营。该船以“船载舱养”模式开展大黄鱼、鲑鳟鱼、黄条鰤等名优鱼种养殖,将水产养殖区域从近岸推向深海,利用优质海水资源进行养殖,开创了“船载舱养+游弋养殖”的深远海养殖新模式,被誉为“移动的海洋牧场”。读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国信1号2-1”养殖的大黄鱼属于( )A.海洋空间资源 B.海洋生物资源 C.海洋化学资源 D.海洋矿产资源2.与传统滩涂池塘养殖相比,养殖工船深远海养殖可以( )①躲避台风等自然灾害 ②减少投入的总生产成本③维护我国的国土安全 ④提供接近野生的水产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智慧渔业养殖大型工船的规模化运营,将会( )A.增加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B.提高粮食供应的稳定性C.有效保护近海生态环境 D.促进近海海洋资源开发2022年10月31日,我国首个深远海漂浮式光伏项目成功发电,该项目离岸较远,需建设较大规模的输电设施。如图示意深远海漂浮式光伏项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我国首个深远海漂浮式光伏项目所在的海域是(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5.从自然环境角度考虑,深远海漂浮式光伏项目建设时需攻克的技术难关是( )①抗风浪②抗腐蚀③防沙尘④防台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相比陆上光伏项目,深远海光伏项目的优势是( )A.建设成本较低 B.输电线路较密 C.土地占用较少 D.维护难度较小2023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兆瓦级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在广东省珠海市投入试运行。“南鲲”号日最大发电量2.4万度,可满足3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波浪能流密度是波浪能资源丰富程度的指标。图为“南鲲”号在我国某岛礁附近海域运行时月均波浪能流密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海洋资源开发主题)7.“南鲲”号投入试运行所在的海域是( )A.东海 B.南海 C.渤海 D.黄海8.据图判断,“南鲲”号在该岛礁运行时发电量最大的月份是( )A.2月 B.4月 C.7月 D.12月9.“南鲲”号在运行过程中不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A.海洋垃圾缠绕 B.暗礁碰撞 C.海水封冻 D.海啸二、解答题材料一:FPSO(浮式生产、储存和卸载装置)是一种专门设计的海洋工程船舶,主要用于海上油气开发。其是集生产、处理、储存、外输、动力供应于一体的海上油气生产设施,被称为“海上石油工厂”。位于珠江口盆地的流花油田的“海葵一号”,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还首创了台风天气下仍能远程操控生产的“台风生产模式”,改变了以往人员撤离后,不得不停工停产的状况。材料二:“海葵一号”作为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移动性。一旦原始油田的资源耗尽,它可以轻易地移动到其他油田进行生产,这种灵活性使得开发更加高效和经济。由于“海葵一号”的可重复使用性和高效率,以及较低的维护成本,使得其总体开发成本比传统固定平台更具竞争力,有助于降低油田开发的总成本。(1)“海葵一号”所在海域的名称是 ,B所在省区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海葵一号”在作业过程中可能遭受的自然灾害有 。(2)请分析深海油气开发中可能面临的海洋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根据材料二,请分析与固定平台相比,“海葵一号”浮式平台的优势。【自我评价】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优 良 中课前 我能做到认真预习,完成导学案内容 能否积极主动学习我能积极与同学讨论完成探究题目 能否善于合作课中 我能认真听老师发言,听同学们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我能主动指出同学的错误,并改正 能否敢于否定遇到问题时,我能积极主动举手 能否主动参与发言时,我声音洪亮,自信 能否清晰表达我能认真完成课堂笔记,并订正学案 培养总结能力我整堂课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 能否欣赏自我课后 我善于反思,能自主复习和背诵 能否进行反思我能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四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新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学习目标】1、运用实例说明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2、根据地图及相关资料归纳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3、举例说明我国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归纳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重难点】 重点: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分布;海洋资源的保护。 难点:分析渔场、盐场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树立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观念。【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活动一:阅读教材,完成下题。海洋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目前,我国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主要有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能资源等。中国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洋空间资源广阔。我国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主要有耕海牧渔、填海造地、海岛开发、港口建设、海洋运输等。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我国著名的渔场有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渔场、北部湾渔场等。我国的海洋矿产资源丰富。在我国近海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海上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等海域。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 80 多种,人们可利用海水晒盐,提取镁、溴、碘等化学元素。目前,我国沿海各省级行政区都有海盐生产,以长芦盐场、苏北盐场、布袋盐场和莺歌海盐场等最为著名。在滨海的砂层中,常蕴藏着金刚石、砂金、砂铂、石英以及金红石、锆石、独居石、钛铁矿等稀有矿物,因它们在滨海地带富集成矿,被称为“滨海砂矿”。此外,我国海洋能资源较为丰富,可开发利用率高,在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等开发利用方面,相继取得了丰硕成果。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近岸海域污染排放总量和近海捕捞强度始终未减,沿海滩涂和海湾面积持续减少,导致海水污染加剧、生态系统退化、生物资源衰竭、赤潮灾害频发等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制约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赤潮是局部海域因某些微小浮游生物急剧增殖和高密度聚集后,出现的海水变色和水质恶化的现象,一般发生在近岸海域暮春至初秋季节。海洋污染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为了守护这片“蓝色国土”,使之能够千秋万代造福于人类,我国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探究一:沃土探源——探寻“海洋生物宝库”的孕育之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多样的有利条件有那些?①我国海域跨热带、亚热带、温带,三个温度带。海水温度适中、适宜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②有黄河、长江、珠江等众多河流入海汇入、带来丰富的饵料。③我国拥有18000万千米海岸线,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个海域,沿海大陆架面积宽广。探究二:渔场寻因——解码“天然鱼仓”的形成密码结合教材与地图,简述舟山渔场能够成为我国第一大渔场的有利自然条件。①大陆架宽广,光照充足:位于广阔的大陆架上,海水较浅,阳光可直达海底,利于浮游生物生长。②寒暖流交汇:台湾暖流和沿岸冷流在此交汇,搅动海水,将底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吸引大量鱼群。③江河注入带来饵料:有长江、钱塘江等大河注入,带来了丰富的陆生有机物和营养盐类,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重难点突破——加油加油,你能行!】突破一:盐场探秘——追寻“白色黄金”的诞生之地长芦盐场是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请从气候和地形两个方面,分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①气候条件: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季短,降水相对较少;春秋季多大风天气,日照充足,蒸发旺盛,非常有利于海水的晒制。②地形条件:位于渤海西岸,拥有漫长、平坦、开阔的泥质海滩,这种地形便于引纳海水、开辟大规模的盐田。突破二:困境破局——寻访“蓝色粮仓”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分析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原因:①过度捕捞:捕捞技术和强度过大,超过了海洋资源的再生速度。②海洋污染: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入海,以及石油泄漏等事故,破坏了鱼类的生存环境。③生态环境破坏:沿海围填海工程等破坏了重要的鱼类产卵场和栖息地。措施:①实行“休渔期”制度:在鱼类繁殖、生长的关键时期禁止捕捞,保护亲鱼和幼鱼。②发展海洋牧场:通过人工放流、建设人工鱼礁等方式,修复和优化海洋生态环境,实现从“狩猎式”捕捞到“农牧化”养殖的转变。③加强渔业法律法规建设,严格控制渔网网眼大小和捕捞总量。突破三:热点思辨——担当“海洋命运”的守护青年日本政府将福岛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决定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海洋生态安全的普遍担忧。请联系本课所学知识,谈谈这一事件可能对我国海洋资源(如渔业、盐业)产生的影响。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为此做些什么?潜在影响:①对渔业:核污染物会随洋流扩散,可能污染我国近海渔场,导致渔业资源质量下降,甚至含有放射性物质,影响水产品安全和渔民生计。②对盐业:公众可能对海盐的安全性产生疑虑,影响海盐的销售和市场信心。虽然通过科学处理可以确保盐品安全,但需要加强公众科普和市场监管。③对海洋生态系统:放射性物质会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破坏整个海洋食物链,造成长期的、不可逆的生态灾难。。我们的行动:①树立科学观念:学习并传播科学的海洋保护知识,不信谣、不传谣。②增强环保意识:从自身做起,减少塑料制品使用,做好垃圾分类,避免垃圾入海。③践行绿色生活:节约用水,减少生活污水的产生,因为所有污水最终都可能汇入海洋。④关注并发声:关注海洋环保议题,通过合适的渠道表达青少年对保护海洋环境的关切和主张。【随堂检测】2025年4月17日,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在青岛交付运营。该船以“船载舱养”模式开展大黄鱼、鲑鳟鱼、黄条鰤等名优鱼种养殖,将水产养殖区域从近岸推向深海,利用优质海水资源进行养殖,开创了“船载舱养+游弋养殖”的深远海养殖新模式,被誉为“移动的海洋牧场”。读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国信1号2-1”养殖的大黄鱼属于( )A.海洋空间资源 B.海洋生物资源 C.海洋化学资源 D.海洋矿产资源2.与传统滩涂池塘养殖相比,养殖工船深远海养殖可以( )①躲避台风等自然灾害 ②减少投入的总生产成本③维护我国的国土安全 ④提供接近野生的水产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智慧渔业养殖大型工船的规模化运营,将会( )A.增加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B.提高粮食供应的稳定性C.有效保护近海生态环境 D.促进近海海洋资源开发【答案】1.B 2.B 3.C【解析】1.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矿产资源等。 海洋空间资源是指与海洋开发利用有关的海岸、海上、海中和海底的地理区域的总称。A错误。 海洋生物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国信1号2-1”养殖的大黄鱼属于海洋生物资源,B正确。 海洋化学资源是指海水中所含的大量化学物质等。C错误。海洋矿产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矿产资源。D错误。 故选B。2.深远海养殖工船可以在台风等自然灾害来临时,通过移动位置来躲避灾害,减少损失。深远海养殖工船利用优质海水资源进行养殖,能够提供接近野生的水产品,提高产品质量。①④正确。深远海养殖需要建设大型的养殖设施,如养殖工船等,还需要配备先进的监测和管理设备,研发成本、运营成本等都比较高,②错误;对保障维护我国的国土安全影响较小,③错误。故选B。3.养殖过程中不可能做到污染物零排放,增加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可能性不大,A错误;养殖的鱼种主要为名贵鱼种,对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影响不大,B错误;传统近海网箱养殖易造成近海水域污染,而智慧渔业养殖工船可根据水域情况自主移动,其规模化运营将减少近海网箱养殖缓解近海环境污染,有效保护近海生态环境,C正确;常年游弋在黄海和南海之间,养殖大黄鱼等名贵鱼种,智慧渔业养殖工船的规模化运营与促进近海海洋资源开发无关,D错误。故选C。【点睛】与传统近海养殖相比,深远海养殖方式的优势有海域面积大,发展空间大,利于扩大养殖规模;自净能力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环境污染小,水质好,养殖产品品质高;机动灵活,可避免海洋灾害。2022年10月31日,我国首个深远海漂浮式光伏项目成功发电,该项目离岸较远,需建设较大规模的输电设施。如图示意深远海漂浮式光伏项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我国首个深远海漂浮式光伏项目所在的海域是(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5.从自然环境角度考虑,深远海漂浮式光伏项目建设时需攻克的技术难关是( )①抗风浪②抗腐蚀③防沙尘④防台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相比陆上光伏项目,深远海光伏项目的优势是( )A.建设成本较低 B.输电线路较密 C.土地占用较少 D.维护难度较小【答案】4.B 5.D 6.C【解析】4.读图可知,我国首个深远海漂浮式光伏项目位于山东半岛以南,属于黄海海域,B正确,排除ACD。故选B。5.深远海区域,海浪较大,设备需具备抗风浪能力,①正确;海水具有腐蚀性,光伏设备长期处于海水中,要解决防腐蚀问题,②正确;深远海远离陆地沙尘源地,不存在防沙尘问题,③错误;我国南海等海域台风活动频繁,光伏项目需抵御台风侵袭,④正确。综上所述,D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排除ABC。故选D。6.深远海光伏项目远离陆地,建设及输电设施铺设难度大,建设成本高,A错误;陆上光伏项目靠近用电区域,输电线路可能更密集,而深远海光伏项目输电线路铺设难度大且距离长,并非线路较密,B错误;海上空间广阔,相比陆上光伏项目占用大量陆地土地,深远海光伏项目土地占用少,C正确;深远海环境复杂,设备维护需专业船只、技术等,维护难度大,D错误。故选C。【点睛】2022年10月31日,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3号海上风电场深远海漂浮式光伏500千瓦实证项目在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南侧海域成功发出第一度电,成为全球首个深远海风光同场漂浮式光伏实证项目。深远海风光同场漂浮式光伏项目是全球首个在离岸30公里、水深30米、极端浪高10米的“双30”海洋环境下,研究建设的漂浮式海上光伏工程实证项目。2023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兆瓦级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在广东省珠海市投入试运行。“南鲲”号日最大发电量2.4万度,可满足3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波浪能流密度是波浪能资源丰富程度的指标。图为“南鲲”号在我国某岛礁附近海域运行时月均波浪能流密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海洋资源开发主题)7.“南鲲”号投入试运行所在的海域是( )A.东海 B.南海 C.渤海 D.黄海8.据图判断,“南鲲”号在该岛礁运行时发电量最大的月份是( )A.2月 B.4月 C.7月 D.12月9.“南鲲”号在运行过程中不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A.海洋垃圾缠绕 B.暗礁碰撞 C.海水封冻 D.海啸【答案】7.B 8.D 9.C【解析】7.由题目可知,“南鲲”号在珠海市投入试运行,珠海市濒临南海,故所在海域是南海,排除ACD,故选B。8.据图判断,“南鲲”号在该岛礁运行时发电量最大的月份是12月份,此月份的能流密度达到最大,故选D。9.“南鲲”号在南海运行,该海域位于热带,运行过程中不可能遇到海水封冻,故C正确。海洋垃圾缠绕、暗礁碰撞和海啸都有可能遇到,排除ABD。故选C。二、解答题材料一:FPSO(浮式生产、储存和卸载装置)是一种专门设计的海洋工程船舶,主要用于海上油气开发。其是集生产、处理、储存、外输、动力供应于一体的海上油气生产设施,被称为“海上石油工厂”。位于珠江口盆地的流花油田的“海葵一号”,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还首创了台风天气下仍能远程操控生产的“台风生产模式”,改变了以往人员撤离后,不得不停工停产的状况。材料二:“海葵一号”作为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移动性。一旦原始油田的资源耗尽,它可以轻易地移动到其他油田进行生产,这种灵活性使得开发更加高效和经济。由于“海葵一号”的可重复使用性和高效率,以及较低的维护成本,使得其总体开发成本比传统固定平台更具竞争力,有助于降低油田开发的总成本。(1)“海葵一号”所在海域的名称是 ,B所在省区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海葵一号”在作业过程中可能遭受的自然灾害有 。(2)请分析深海油气开发中可能面临的海洋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根据材料二,请分析与固定平台相比,“海葵一号”浮式平台的优势。【答案】(1) 南海 广州市 台风(2)问题:海洋污染、海洋酸化、海洋噪音污染等;措施:加强环保技术;减少碳排放;噪音控制;生态监测等(3)可移动性强;可重复使用;维护成本低;经济高效等。【分析】本题以“海葵一号”位置示意及景观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我国的国土、海洋资源、自然灾害的分布、海洋问题及治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地理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详解】(1)根据材料一,“海葵一号”位于珠江口盆地的流花油田,珠江注入的是南海,因此海域A的名称为南海,珠江口盆地位于广东省,广东省的省级行政中心是广州市,因此B所在省区的省级行政中心是广州市。材料一提到“海葵一号”首创了台风天气下仍能远程操控生产的“台风生产模式”,说明该海域可能遭受的自然灾害是台风。(2)海洋环境问题:油气泄漏会造成海洋污染,可能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油气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可能导致海洋酸化,影响珊瑚礁和贝类等海洋生物的生存;油气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可能干扰海洋生物的声呐系统,影响其觅食和繁殖。应对措施:采用先进的防漏技术和设备,减少油气泄漏的风险;通过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减少油气开发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采用低噪音设备和技术,减少对海洋生物的干扰;建立海洋生态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3)根据所学知识材料可知,“海葵一号”浮式平台在可移动性、可重复使用性、维护成本和高效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助于降低油田开发的总成本,提高效率。【自我评价】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优 良 中课前 我能做到认真预习,完成导学案内容 能否积极主动学习我能积极与同学讨论完成探究题目 能否善于合作课中 我能认真听老师发言,听同学们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我能主动指出同学的错误,并改正 能否敢于否定遇到问题时,我能积极主动举手 能否主动参与发言时,我声音洪亮,自信 能否清晰表达我能认真完成课堂笔记,并订正学案 培养总结能力我整堂课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 能否欣赏自我课后 我善于反思,能自主复习和背诵 能否进行反思我能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4中国的海洋资源(导学案)(原卷版) .docx 3.4中国的海洋资源(导学案)(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