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遵义市南白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质量监测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
1.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
A.C14H18O5 B.C14H16O4 C.C14H22O5 D.C14H10O5
2.如图所示,先在小烧杯中加入0.01mol/LBa(OH)2溶液50mL,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接通电源,再向滴定管小烧杯中匀速滴加0.2mol/LH2SO4溶液3mL,可观察到的现象有:①小灯泡变暗直至熄灭②溶液颜色变浅直至褪去③产生白色沉淀④小灯泡变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③可说明溶液中H+与OH-发生反应
B.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是反应中酚酞被消耗
C.小灯泡变暗直至熄灭的原因是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减小直至几乎为0
D.若将H2SO4换为Na2SO4,也会产生相似现象
3.甲氨()是一种一元弱碱,性质与一水合氨相似。常温下,用盐酸溶液滴定甲氨溶液,测得混合溶液中与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氨电离方程式
B.常温下,的电离常数的数量级为
C.b点对应加入的盐酸体积
D.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一直增大
4.在催化作用下,既可以除去天然气中的,又可以获得,反应原理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含有的中子数为
B.34g 含有的极性共价键数为
C.1mol和2mol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D.1mol由和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H原子的总数为
5.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2mol/L,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3+、Na+、、Cl- B.K+、Na+、Cl-、
C.K+、Na+、Cl-、 D.K+、、、
6.已知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B.
C.
D.
7.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kJ·mol-1
B.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1
C.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1,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Cl(aq)+NaOH(s)=NaCl(aq)+H2O(l) ΔH=-57.3kJ·mol-1
D.500℃、30MPa下,将0.5molN2(g)和1.5mol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ΔH=-38.6kJ·mol-1
8.已知:,反应速率表达式为是反应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到平衡后,充入NO2,v正增大,v逆减小
B.达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v正和v逆都增大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k正增大、k逆减小
D.若恒温恒压条件下充入NO,则平衡不移动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反应 N2(g)+3H2(g) 2NH3(g)达平衡后通入O2,平衡向右移动
B.2NO2N2O4,其他条件不变,加压后颜色变浅
C.A(s)+3B(g) 2C(g)+D(g) △H<0,平衡升温后,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变大
D.已知CO2(g)+H2(g) CO(g)+H2O(g)在800℃ K=0.9,某一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CO2)为2mol/L,c(H2)为1.5mol/L,c(CO)为1mol/L,c(H2O)为3mol/L,此时v正 < v逆
10.下列内容与原因或结论不对应的是(  )
选项 内容 原因或结论
A H2O(g)变成H2O(l) 该过程ΔS>0
B 硝酸铵溶于水可自发进行 因为ΔS>0
C 一个反应的ΔH>0、ΔS<0 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D H2(g)+F2(g)??2HF(g)的ΔH=-271 kJ·mol-1、ΔS=+8 J·mol-1·K-1 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可自发进行
11.2019年9月,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Ti-H-Fe双温区催化剂,其中Ti-H区域和Fe区域的温度差可超过100℃。Ti-H-Fe双温区催化合成氨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③在高温区发生,④⑤在低温区发生
B.该历程中能量变化最大的是2.46eV,是氮分子中氮氮三键的断裂过程
C.在高温区加快了反应速率,低温区提高了氨的产率
D.使用Ti-H-Fe双温区催化合成氨,不会改变合成氨反应的反应热
12.下列有关实验的结论或推测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结论或推测
A 向2 mL 0.01 mol·L-1的FeCl3溶液中滴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再加入少量KCl溶液,溶液红色变浅 Cl-浓度增大,使平衡向生成Fe(SCN)3的方向移动
B 向a、b两支盛有MnO2粉末的试管中分别加入浓盐酸和稀盐酸,并加热 受盐酸浓度影响,b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较慢
C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2H4(g)+H2O(g)C2H5OH(g),平衡后把容器体积缩小一半 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D 向c、d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和H2C2O4;再向c试管中加入少量MnSO4固体,c试管中溶液先褪色 MnSO4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13.为减少对环境造成的 响,发电厂试图将废气中的进行合理利用,以获得重要工业产品。研究发现与合成的反应机理如下:
①快;
②快;
③慢。
反应②的速率方程,、、是速率常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②的平衡常数
B.反应①和②的活化能均大于反应③的活化能
C.要提高合成的速率,关链是提高反应③的速率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不能增大平衡时的体积分数
14.已知同温同压下,下列反应的焓变和平衡常数分别表示为
(1)2SO2(g)+O2(g)2SO3(g) △H1=-197kJ/mol K1=a
(2)2NO(g)+O2(g)2NO2(g) △H2=-144kJ/mol K2=b
(3) NO2(g)+SO2(g)SO3(g)+NO(g) △H3=m kJ/mol K3=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26.5 c2= B.m=-53 c2=
C.m=-26.5 2c=a-b D.m=-53 2c=a-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15.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若取0.55mol·L﹣1的NaOH溶液50mL与0.25mol·L﹣1的硫酸50mL置于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反应热的测定。
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图实验装置看,其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
(2)若改用40mL 0.55mol·L﹣1H2SO4溶液和50mL 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3)上述实验结果与ΔH=-57.3kJ·mol﹣1相比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 溶液的温度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16.化学反应都有能量变化,吸热或放热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1)反应A(g)+ B(g)= C(g)+D(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ΔH= (用E1、E2表示);
②加入催化剂对该反应的ΔH 影响(填“有”或“无”)。
(2)已知:2CH3OH(1)+2O2(g)= 2CO(g)+4H2O(g) △H1=-a kJ·mol-1;
2CO(g)+O2(g)= 2CO2(g) △H2= -b kJ·mol-1;
H2O(g)= H2O(1) △H3=-c kJ·mol-1
则表示CH3OH(l)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如表所示:
共价键 H- N H- O N≡N O =O
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能量/kJ 393 463 941 496
则N2(g)与H2O(g)反应生成NH3(g)和O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4)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①物质燃烧②炸药爆炸③酸碱中和反应④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炭⑤食物因氧化而腐败⑥焦炭和水蒸气的反应⑦铁粉与稀盐酸溶液反应
17.丁二烯、苯乙烯和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1,丁二烯和反应的能量随反应过程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该反应会生成两种产物:一种称为动力学产物,由速率更快的反应生成;一种称为热力学产物,由产物更加稳定的反应生成。则动力学产物结构简式为 。
(2)乙苯脱氢法生产苯乙烯的原理如下:
已知:部分键能数据如下:
共价键
键能/ 347.7 413.4 615 436
① 。
②常温常压条件下,向乙苯中掺入水蒸气,能提高乙苯的转化率;其原因是 。
③在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水蒸气和一定量的乙苯,乙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投料比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C点时的平衡常数K值为 。
(3)在Cu-Pd合金表面上甲醇与水蒸气重整反应的机理如图2所示(“★”表示此微粒吸附在催化剂表面,M为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①根据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写出M的结构简式 。
②用替换,则生成的氢气的化学式是 。
③催化剂使用久了将失去活性,将失活的铜基催化剂分为两份,第一份直接在氢气下进行还原,第二份先在空气中高温煅烧后再进行氢气还原。结果只有第二份催化剂活性恢复。说明催化剂失活的可能原因是 。
18.A是汽油裂化得到的一种气态烷经,B可用作水果的催熟剂,H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以A为原料合成G和H的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一定量A在足量的纯氧中充分燃烧,并使其产物依次缓缓通过浓硫酸、碱石灰,发现二者分别增重4.5g和8.8g,则A结构简式为 。
(2)B电子式为 E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 ,⑤的反应类型为 。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4)G与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H是纯净物
B.A、C属于同系物
C.D和F都能与金属钠反应,且F更剧烈
D.G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可称为皂化反应
(6)苯甲酸乙酯难溶于冷水,微溶于热水,与乙醇、乙醚等互溶。天然存在于桃、菠萝、红茶中,常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已知氯乙烷和水溶液在加热条件发生反应:,完成以甲苯和乙醇为主要原料合成苯甲酸乙酯的合成路线图,在横线上写出主要产物的结构简式(反应条件略) 。

参考答案
1.【答案】A
【详解】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说明酯中含有2个酯基,设羧酸为M,则反应的方程式为C18H26O5+2H2O→M+2C2H6O,由质量守恒可知M的分子式为C14H18O5。
故选A。
2.【答案】C
【详解】
A.现象③中产生了白色沉淀,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故产生白色沉淀的实质是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不能共存,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A错误;
B.酚酞遇酸性溶液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故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导致的,故B错误;
C.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结合生成水分子,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逐渐减少直至几乎为0,故小灯泡变暗直至熄灭,故C正确;
D.若将H2SO4换为Na2SO4,硫酸钠与氢氧化钡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会生成白色沉淀,而且溶液显碱性,溶液中一直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产生的实验现象与上述实验不同,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3.【答案】B
【详解】A.甲氨()是一种一元弱碱,性质与一水合氨相似,则甲氨电离方程式,A错误;
B.,则,将点b(3.1,7)代入,得,则常温下,的电离常数的数量级为,B正确;
C.甲氨()是一种一元弱碱,用盐酸溶液滴定甲氨溶液,消耗盐酸体积时,溶液呈酸性,pH不为7,故b点对应加入的盐酸体积 ,C错误;
D.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详解】A.1分子甲烷含有6个中子,标准状况下,22.4L为1mol,含有的中子数为6,A正确;
B.1分子硫化氢含有2个极性共价键,34g 为1mol,含有的极性共价键数为,B正确;
C.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由-4变为+4,失去8个电子,但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进行不完全故1mol和2mol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小于,C错误;
D.1分子和均含2个氢原子,则1mol由和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H原子为2mol,总数为,D正确;
故选C。
5.【答案】B
【分析】水电离的离子浓度小于1×10-7mol/L,则溶质对水的电离起到抑制作用,溶液可以为酸溶液,也可以为碱溶液;
【详解】A.铝离子在碱性条件下不能共存,A不符合题意;
B.各个离子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均能共存,B符合题意;
C.偏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不共存,C不符合题意;
D.铵根在碱性条件下不共存,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C
【详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说明该条件下的反应速率越快,
A.
B.
C.
D.
显然C中比值最大,反应速率最快,
故选C。
7.【答案】B
【详解】A.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所放出的热量,H元素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为液态水,热化学方程式: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kJ·mol-1,故A错误;
B.2gH2对应物质的量为1mol,即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1,故B正确;
C.NaOH(s)溶于水会放出热量,若表示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则NaOH应为溶液,热化学方程式:HCl(aq)+NaOH(aq)=NaCl(aq)+H2O(l) ΔH=-57.3kJ·mol-1,故C错误;
D.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则1mol氮气与3mol氢气反应放出热量小于38.6kJ,故D错误;
答案选B。
8.【答案】B
【分析】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根据可知,。
【详解】A.达到平衡后,充入NO2时,瞬间增大,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平衡被破坏,反应正向进行最终建立新平衡时、都增大,A错误;
B.达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都增大且增大的幅度一样,B正确;
C.升高温度,、均增大,增大幅度小于增大幅度,C错误;
D.恒温恒压条件下充入NO,NO不参与反应,相当于减压,平衡向左移动,D错误;
故答案为:B。
9.【答案】D
【详解】A.恒温恒压下,达到平衡时,充入氧气,氧气不参与反应,容器体积增大,组分浓度减小,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左移动,故A错误;
B.其他条件不变,加压,缩小容器体积,加压瞬间,组分浓度变大,气体颜色加深,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气体颜色变浅,但比原平衡颜色深,故B错误;
C.根据,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后,平衡向逆反应反应进行,A为固体,气体总质量减小,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因此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减小,故C错误;
D.某时刻Qc==1>K,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即v正<v逆,故D正确;
答案为D。
10.【答案】A
11.【答案】B
【详解】
A.①为催化剂吸附N2的过程,②为形成过渡态的过程,③为N2解离为N的过程,以上都需要在高温时进行,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而④⑤为了增大平衡产率,需要在低温下进行,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历程中能量变化最大的是2.46eV,该过程为N2的吸附过程,氮氮三键没有断裂,故B错误;
C.升高温度可提高反应速率,所以高温区加快了反应速率,但合成氨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低温区可提高氨的产率,故C正确;
D.催化剂能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始态和终态,即不能改变反应的反应热,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2.【答案】D
【解析】FeCl3溶液与KSCN溶液发生反应:Fe3++3SCN-Fe(SCN)3,溶液变红,加入KCl溶液,相当于稀释溶液,溶液红色变浅,Cl-浓度增大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错误;B项,加热条件下MnO2能与浓盐酸反应产生氯气,但不能与稀盐酸反应,错误;C项,把容器体积缩小一半,即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错误。
13.【答案】B
【详解】A.反应②存在,,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K=,A正确;
B.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则反应①和②的活化能小于反应③的活化能,B错误;
C.慢反应决定整个反应速率,要提高合成COCl2的速率,关键是提高反应③的速率,C正确;
D.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则选择合适的催化剂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而平衡不移动则COC12的体积分数不变,D正确;
故选B。
14.【答案】A
【详解】
(1)2SO2(g)+O2(g)2SO3(g) △H1=-197kJ/mol K1=a
(2)2NO(g)+O2(g)2NO2(g) △H2=-144kJ/mol K2=b
(3) NO2(g)+SO2(g)SO3(g)+NO(g) △H3=m kJ/mol K3=c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将=(3),则△H3 =,即2m= 197 ( 144),解得m=-26.5;
由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知,K与化学计量数呈幂次方的关系,方程式相加即平衡常数相乘,方程式相减即平衡常数相除,故c2= ;
答案选A。
【点睛】
盖斯定律的使用方法:①写出目标方程式;②确定“过渡物质”(要消去的物质);③用消元法逐一消去“过渡物质”。
15.【答案】(1)环形玻璃搅拌棒
(2)不相等
(3)abc
16.【答案】(1)放热 E1-E2或-(E2-E1) 无
(2)CH3OH(l)+O2(g)=CO2(g)+2H2O(1) ΔH=kJ·mol-1
(3)2N2(g)+6H2O(g)=4NH3(g)+3O2(g) ΔH=+1234kJ·mol-1
(4)①②③⑤⑦ ④⑥
【详解】(1)①由题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H=E1-E2或-( E2-E1);②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对反应的△H无影响;
(2)将已知中三个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①+②) +③×2得CH3OH(l)+O2(g)=CO2(g)+2H2O(1) ΔH= kJ·mol-1;
(3)根据焓变和化学键键能之间的关系可知,=2E() +12E(H-O) -12E(N- H) -3E()=(2×941+12×463-12×393-3×496 ) kJ·mol-1 =+1234kJ·mol-1,故答案为2N2(g)+6H2O(g)=4NH3(g)+3O2(g) ΔH=+1234kJ·mol-1;
(4)①物质燃烧属于放热反应;②炸药爆炸属于放热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④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炭属于化合反应,但为吸热反应;⑤食物因氧化而腐败属于放热反应;⑥焦炭和水蒸气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⑦铁粉与稀盐酸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所以属于放热反应的有: ①②③⑤⑦,属于吸热反应的④⑥。
17.【答案】(1)
(2);掺入水蒸气相当于减小压强,使得平衡正向移动,增大乙苯的转化率;1.8
(3);、;催化剂表面有积碳覆盖
【详解】(1)
1,丁二烯和反应生成两种产物A、B,从图像看,B的能量更低,更稳定,为热力学产物,生成A的过程中活化能相对较低,反应速率更快,因此A为动力学产物;发生1,2-加成,;
(2)①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则;
②加入水蒸气,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从而提高乙苯的转化率;
③C点时,投料比=5,即加入1mol水蒸气和5mol的乙苯,但不知道C点的乙苯的平衡转化率,无法直接计算。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即KB=KC,B点时,投料比=4,即加入1mol水蒸气和4mol的乙苯,平衡时乙苯的平衡转化率为0.6,即消耗乙苯的物质的量为2.4mol,剩余量为1.6mol,根据方程式,生成苯乙烯的物质的量为2.4mol,生成H2的物质的量为2.4mol,平衡时计算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乙苯)=0.8mol/L,c(苯乙烯)=1.2mol/L,c(H2)=1.2mol/L,;
(3)①观察反应机理图,从步骤2到步骤3,结合元素电负性,氧电负性大于碳和氢,在反应过程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水分子(H2O)断裂为H和OH,H与甲醛(HCHO)分子中的氧原子结合,OH上的O与碳原子结合,可得M的结构简式为HO-CH2-OH;
②用D2O替换H2O,根据反应机理,步骤1生成H2,D2O断裂为D和OD,在第Ⅳ步反应中,CH3OH中的H与D2O断裂产生的D结合会生成H-D,则生成的氢气的化学式是H2、HD;
③第一份直接在氢气下还原,活性未恢复,第二份先在空气中高温煅烧后再氢气还原,活性恢复。这是因为催化剂失活可能是表面被一些杂质(如碳等)覆盖,在空气中高温煅烧时,杂质(如碳)与氧气反应被除去,然后氢气还原可使催化剂活性恢复。
18.【答案】(1)
(2) 醛基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3)
(4)
(5)BC
(6)
【分析】B可用作水果的催熟剂,B为乙烯;A是汽油裂化得到的一种气态烷经,一定量A在足量的纯氧中充分燃烧,并使其产物依次缓缓通过浓硫酸、碱石灰,发现二者分别增重4.5g(为生成水的质量)和8.8g(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则A在碳氢物质的量之比为():()=5:2, A生成C和乙烯,乙烯和氢气加成得到C,则A为含4个碳的烷烃,A的分子式为C4H10、其结构简式为,C为乙烷;H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为乙烯加聚生成的聚乙烯H;乙烯和水加成生成乙醇D,D氧化为乙醛E,E氧化为乙酸F,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G;
【详解】(1)由分析可知,A的分子式为C4H10,其结构简式为;
(2)B为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电子式为,E为乙醛,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醛基,⑤的反应为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类型为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3)反应③为乙醇氧化为乙醛,化学方程式为;
(4)G乙酸乙酯与NaOH溶液反应发生碱性水解生成乙酸钠和乙醇,化学方程式为;
(5)A.H为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A错误;
B.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A、C均为烷烃,属于同系物,B正确;
C.D中羟基和钠反应、F中羧基和金属钠反应,羧基和钠单质反应更剧烈,C正确;
D.G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不是皂化反应,皂化反应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碱性水解,D错误;
(6)甲苯中甲基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引入氯原子,氯原子水解生成羟基得到苯甲醇,苯甲醇氧化得到苯甲醛,苯甲醛氧化为苯甲酸,苯甲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苯甲酸乙酯;故答案为。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