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农业 第二课时(大单元分层作业)-2025—2026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农业 第二课时(大单元分层作业)-2025—2026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农业 课时2(分层作业)
知识挖空练
知识点一:中国农业的发展成就
结合教材“图4.6 中国粮食年产量的变化”,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 ,人均粮食占有量显著增加,饮食结构明显改善,实现了从 到 的历史性转变。
知识点二:科技助力农业发展
结合教材“图4.7 杂交水稻研究推广对水稻产量提升的贡献”、“图4.8 农业灌溉”和“图4.9 农业机械化”,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1.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我国培育的 使水稻产量大幅提升,极大地缓解了我国的粮食压力。
2.农田水利设施:我国农业水利基础设施逐步 ,超过 的耕地具备灌溉排水条件,农田质量提升,抗灾能力增强。
3.农业机械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实现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到主要依靠 的转变, 效率显著提升。
知识点三: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结合教材P93,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1.问题:我国人均耕地 ,还面临着耕地 、水资源 ,以及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等问题。
2.解决措施:我国需要进一步依靠 ,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发展路径,确保“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
新情境命题练
2024年3月17日,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在海南三亚开幕,大会的主题是:“中国种业振兴南繁硅谷崛起”。海南省重视南繁基地的建设,不断完善进驻科研机构的配套服务,着力打造农作物“种子芯片”——“南繁硅谷”。事实上,当我们端起一碗白米饭,这些稻米的种子多半来自南繁基地。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地理视角看,三亚“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最大的优势是( )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劳动力多,科技发达
C.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D.濒临东海,交通便利
2.南繁育种基地加快繁育海水稻研究,是基于我国土地资源( )
①总量丰富,人均不足②土地利用类型不齐全③耕地比重大④盐碱地及滩涂面积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不久前,“南繁硅谷”某公司与巴西签订了种子合作协议,种子出口到巴西主要得益于( )
A.广阔的市场 B.先进的科技 C.便利的交通 D.优良的气候
太空因宇宙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环境因素,能快速培育出植株高大、果形增大、抗虫害能力强、生长周期短的“太空蔬菜”。它既可现摘现吃、新鲜美味,又能对密闭舱内的物质循环及环境改善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已在海南、新疆等地建立了多个太空育种基地,太空育种的数量和应用范围处于世界第一位。下图示意神舟十七号航天员采摘的“太空蔬菜”。完成下面小题。
4.“太空蔬菜”能为航天员创造的有利条件有( )
①净化空气,制造氧气 ②提供新鲜蔬菜
③增加经济收入 ④美化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太空蔬菜”的种植主要得益于( )
A.特殊的太空环境 B.航天员数量的增加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蔬菜的市场需求
6.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太空种子的优势是( )
①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 ②降低育种成本
③增强抗病虫害能力 ④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农产品优势产区布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粮食优势产区( )
①皆为旱地 ②均为水田 ③雨热同期 ④地形平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8.长江流域粮食优势产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玉米 C.小麦 D.棉花
9.“家中有粮,心中不慌”,为确保粮食安全,国家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力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B.弃牧毁草开荒,改变后备土地资源不多的现状
C.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科技育种
D.我国土地资源丰富,不用担心粮食安全
“田保姆”是一种新型的农事托管模式,农户将农业生产的个别环节或全过程委托给专业机构,专业机构提供“保姆式”服务,服务涵盖耕地、机器播种、无人机植保等方面。有了土地托管模式,农户成了“甩手掌柜”,收入反而还增加了。“田保姆”模式是未来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有力保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田保姆”模式的优势主要表现为( )
A.扩大作物种植面积 B.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
C.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D.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
11.“田保姆”模式对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有( )
①加快科技推广,藏粮于技 ②增加农民数量,藏粮于民
③确保耕地红线,藏粮于地 ④增强粮食流通,藏粮于市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重难探究练
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缘的莎车县在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上建成了3000座智能温室大棚。每个大棚年收益在3万元以上,村民通过承包大棚、务工就业等形式实现稳定增收。建大棚时下挖1米,将取出的戈壁土石堆砌成温室北侧墙体,用渠道清淤的泥土回填土坑,下图为新疆莎车县戈壁产业园内的温室大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温室北侧用戈壁土石堆砌成墙体的好处主要是( )
A.就地取材,节省材料 B.减弱冷空气和沙尘侵袭
C.提高采光效率 D.增加昼夜温差
2.温室大棚内农作物长势良好,因为( )
①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湿度 ②戈壁滩沙质土壤,土壤肥沃
③智能调节温度,精准控制热量 ④减轻洪涝灾害,减灾增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3.莎车县大棚农业的发展( )
①改良部分土地 ②改变当地气候特征
③提升当地农业技术 ④增加当地就业岗位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新西兰阿什伯顿光伏农场,采用高支架光伏板设计,实现“板上发电、板下放牧”的立体利用。下图为阿什伯顿光伏农场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光伏农场的“板上发电”,主要利用的是( )
A.地热能 B.风能 C.生物能 D.太阳能
5.该农场采用高支架光伏板设计,可以( )
A.提高农场土壤肥力 B.减少投资建设成本
C.便于羊群活动进食 D.防止野兽袭击羊群
6.该农场的发展模式,有利于( )
①清洁能源开发 ②产业融合发展
③水源保护修复 ④土地高效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下图为鱼菜共生示意图和实景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下列地区最适合发展“鱼菜共生”模式的是( )
A.黄土高原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河西走廊
8.“鱼菜共生”模式的优势有哪些( )
①这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能有效减少水污染和水浪费 ②蔬菜可从鱼塘中汲取养分,减少使用化肥
③鱼类主要以蔬菜的根系为食 ④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读我国三个国家级粮食作物种子生产基地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甘肃西北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降水丰富 B.昼夜温差大 C.土壤肥沃 D.植被茂密
10.培育优良品种使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体现了农业发展越来越依靠( )
A.规模生产 B.农民种植经验 C.自然条件优越 D.先进科学技术
二、解答题
11.食为政首,粮稳天安。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下面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分布示意图及相关资料。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卡:小麦喜温凉气候,比较耐旱;水稻喜湿喜温,生长期间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供给。
(1)我国水稻集中产区主要位于 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我国东北地区也有水稻分散种植,其主要的优势条件是 (答两点即可)。
(2)我国小麦集中产区主要分布于 平原和东北平原地区,根据资料,更适合小麦生长的气候类型是图 (A/B),理由: (答出一点即可)。
(3)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如“无人机授粉”目前已经普及。你还知道哪些科技应用于农业的实例?试举一例。
(4)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人人有责。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践行节约粮食,避免浪费的合理做法是 。(写出一点即可)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地孕育无限生机,春耕诠释人地和谐;科学技术融入农田,传统耕作焕发新生。下图示意我国2024年春耕春播时间及主要农作物分布。
【因时制宜】
(1)我国东部地区春耕春播时间不同,大致遵循从 向 的方向有序推进。
【因地制宜】
(2)甲、乙两地的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均为 ,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和 。
【科技助农】
(3)列举一项科学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4)说出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知识挖空练
知识点一:中国农业的发展成就
结合教材“图4.6 中国粮食年产量的变化”,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升,人均粮食占有量显著增加,饮食结构明显改善,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吃饱喝好的历史性转变。
知识点二:科技助力农业发展
结合教材“图4.7 杂交水稻研究推广对水稻产量提升的贡献”、“图4.8 农业灌溉”和“图4.9 农业机械化”,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1.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我国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使水稻产量大幅提升,极大地缓解了我国的粮食压力。
2.农田水利设施:我国农业水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超过一半的耕地具备灌溉排水条件,农田质量提升,抗灾能力增强。
3.农业机械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实现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到主要依靠机械动力的转变,劳动效率显著提升。
知识点三: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结合教材P93,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1.问题:我国人均耕地少,还面临着耕地退化、水资源短缺,以及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等问题。
2.解决措施:我国需要进一步依靠科学技术,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发展路径,确保“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
新情境命题练
【答案】1.C 2.D 3.B
【解析】1.读题干材料结合图可知,三亚“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最大的优势是纬度较低,光照、热量、水分条件优越,四季都可以播种、收获,C正确;三亚“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位于南海沿岸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地势起伏大,而且土壤肥沃并非独有的优势,排除A;劳动力和科技属于社会经济因素,非地理视角的核心条件,排除B;三亚“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濒临南海,排除D。故选C。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不足,①正确;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②错误;我国耕地比重小,草地比重大,③错误;盐碱地及滩涂面积大,开发潜力大,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南繁基地通过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科技手段培育的种子具有抗病性强、产量高等优势,“南繁硅谷”某公司与巴西签订了种子合作协议,种子出口到巴西,说明水稻种子生产的技术先进,科技水平高,市场竞争强,才受巴西市场的欢迎,B正确;广阔的市场、便利的交通、优良的气候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CD错误。故选B。
【答案】4.C 5.C 6.D
【解析】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航天员产生的二氧化碳,生产氧气,可在一定程度上净化密闭舱内的环境,使航天员获得清新的空气;①正确;可为航天员提供新鲜蔬菜,②正确;植物可为航天员提供绿色鲜活的环境,照料植物可缓解航天员的心理压力,④正确;宇航员在太空中,“太空蔬菜”无法为航天员增加经济收入,③错误。①②④正确,故选C。
5.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太空环境如微重力、辐射等对植物生长有独特影响,但太空蔬菜种植的实现并非得益于环境本身,而是通过技术克服环境挑战,A错误;航天员数量与种植技术的开发和维护无直接因果关系,B错误;太空蔬菜种植依赖先进技术(如水培系统、人工光照和环境控制),这些得益于科技发展,C正确;市场需求可能推动研究,但并非太空种植得以实现的直接原因,D错误。故选C。
6.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太空种子可以缩短农产品生长周期,便于农产品提前上市,①正确;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增强抗病虫害能力,提高农产品品质,③正确;可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④正确;推广太空种子需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育种成本高,②错误。①③④正确,故选D。
【答案】7.C 8.A 9.C
【解析】7.读图可知,我国粮食优势产区既有旱地(如东北粮食优势产区等),也有水田(如长江流域粮食优势产区),①②错误;我国粮食优势产区主要位于东部季风区,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③正确;东北粮食优势产区位于东北平原,长江流域粮食优势产区多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有利于发展种植业,④正确。 综上,C正确,排除ABD。故选C。
8.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热量充足,是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之一,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A正确;玉米和小麦在我国北方地区种植较多,BC错误;棉花属于经济作物,不是粮食作物,D错误。故选A。
9.大力开垦荒地,弃牧毁草开荒,扩大耕地面积,易造成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AB错误;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较齐全,但土地生产力较低,D错误;我国人均耕地少,因此我们应保护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科技育种,C正确。故选C。
【答案】10.C 11.C
【解析】10.据材料分析可知,“田保姆模式” 通过专业机构集中管理种植,规模化、机械化作业可减少人力投入和重复成本,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C正确;作物种植面积并不会随之改变,A错误;无人机植保可能有助于病虫害管理,但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更直接的优势,B错误;“田保姆“模式只是由专业机构代为管理,不能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D错误。故选C。
1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田保姆模式”服务涵盖旋耕机耕地、机器播种、无人机植保等方面,加快科技推广,藏粮于技,①正确;“田保姆模式”服务减少了农民数量,②错误;减少耕地撂荒,确保耕地红线,藏粮于地,③正确;“田保姆模式”服务对粮食流通没有影响,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重难探究练
【答案】1.B 2.C 3.A
【解析】1.温室北侧用戈壁土石堆砌成墙体确实是就地取材、节省材料,但这不是用戈壁土石堆砌成墙体的最主要好处,A错误;温室北侧用戈壁土石堆砌成墙体,墙体厚,可以有效减弱冷空气和沙尘侵袭,B正确;温室北侧用戈壁土石堆砌成墙体,不利于采光,C错误;温室北侧用戈壁土石堆砌成墙体可以减小昼夜温差,D错误。故选B。
2.利用温室大棚种植农作物,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湿度,①正确。戈壁滩沙质土壤,土壤不肥沃,且土壤肥沃程度与温室大棚没有太大关系,②错误。利用温室大棚种植农作物,可以智能调节温度,精准控制热量,③正确。当地为沙漠地区,降水稀少,没有洪涝灾害,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③正确,②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莎车县大棚农业的发展可以局部控温控湿,种植农作物,从而改良部分土地,①正确。莎车县大棚农业的发展只能调节大棚内温度湿度,不能改变当地气候特征,②错误。莎车县大棚农业的发展可以提升当地农业技术,③正确。莎车县大棚农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当地相关就业岗位,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②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4.D 5.C 6.B
【解析】4.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因此“板上发电”主要利用的是太阳能,与地热能、风能和生物能无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高支架光伏板设计是为了实现“板上发电、板下放牧”的立体利用,高支架不会阻挡羊群的活动和进食,因此便于羊群活动进食,C正确。高支架光伏板设计与提高农场土壤肥力、减少投资建设成本、防止野兽袭击羊群无关,ABD错误。故选C。
6.该农场的发展模式,光伏发电属于清洁能源开发,①正确。实现了发电和牧业的结合,属于产业融合,②正确。题目未提及水源保护相关内容,③错误。“板上发电、板下放牧”体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④正确。B①②④正确、ACD错误。故选B。
【答案】7.B 8.C
【解析】7.“鱼菜共生”需要充足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太湖平原水网密布、气候湿润,适合发展该模式;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水资源较短缺,河西走廊气候干旱,不适合发展该模式。B正确,排除ACD,故选B。
8.“鱼菜共生”模式中,鱼的排泄物为蔬菜提供养分,减少化肥使用;蔬菜净化水质,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污染和浪费);产品质量提升,增加收入,C①②④正确;鱼类主要以饵料为食,而非蔬菜根系,③错误,排除ABD。故选C。
【答案】9.B 10.D
【解析】9.甘肃西北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的积累,A错误,B正确;土壤肥沃并不是该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C错误;这里降水稀少,植被并不茂密,D错误。故选B。
10.培育优良品种需要大量的科技投入,因此体现了农业发展越来越依靠先进科学技术,D正确;“规模生产”“自然条件优越”并不能直接培育出优良品种,故AC错误。农民种植经验是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但对于培育优良品种这种需要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的工作,农民种植经验有一定局限性,B 错误。故选D。
【答案】11.(1) 长江中下游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雨热同期,水热充足
(2) 华北 B 理由:小麦喜温凉,而B气候类型冬季寒冷,适合小麦生长习性;小麦比较耐旱,B气候类型降水量适合小麦的生长习性。(答出一个方面即可)
(3)无土栽培、温室大棚、育种技术(杂交、太空育种)、灌溉技术(滴灌、喷灌、大田膜下滴灌等)。
(4)践行节约粮食;光盘行动;合理保存食物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我国水稻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水稻集中产区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东北地区也有水稻分散种植,东北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的气候适宜水稻生长,且该地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有肥沃的黑土分布,因此利于水稻种植。
(2)小麦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小麦集中产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B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位于400至800毫米,A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降水位于800毫米以上,因小麦喜温凉气候,比较耐旱,故更适宜在B气候种植。
(3)智能温室种植:利用物联网技术自动调节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实现精准种植;无土栽培、温室大棚、育种技术(杂交、太空育种)、灌溉技术(滴灌、喷灌、大田膜下滴灌等)。
(4)参与“光盘行动”,自觉践行餐盘不剩饭菜的倡议;合理储存:科学存放食材(如分类冷藏),减少变质浪费等。
【答案】12.(1) 南 北
(2) 耕地 水稻 小麦
(3)北斗导航系统自动作业;AI大模型远程灌溉施肥;自动化育秧技术;无人机喷洒农药;无土栽培;利用基因技术培育优良品种等。
(4)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农作物品质等。
【详解】(1)我国东部地区春耕春播时间不同,主要是受气温的影响。我国南北跨度大,南方气温回升快,北方气温回升慢。所以大致遵循从南向北的方向有序推进。
(2)甲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乙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甲、乙两地的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均为耕地。南方地区水热条件好,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北方地区降水相对较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
(3)北斗导航系统自动作业:农机安装北斗导航系统后,可以按照预设路线精准作业,提高耕作的精度和效率,减少重复劳作和土地浪费。AI大模型远程灌溉施肥:通过AI技术分析土壤湿度、肥力等数据,结合农作物生长阶段的需求,远程控制灌溉和施肥设备,实现精准灌溉和科学施肥,提高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率。自动化育秧技术: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种子处理、播种、催芽等育秧环节,能提高育秧的效率和质量,培育出更健壮的秧苗。无人机喷洒农药:无人机可以快速、均匀地对大面积农田喷洒农药,减少人工劳动强度,同时能更精准地控制农药的喷洒量,减少农药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无土栽培:不依赖土壤,通过营养液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可在一些土壤条件差或土地资源紧张的地方进行农业生产,还能更好地控制植物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利用基因技术培育优良品种: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高产、优质等优良性状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经济效益。
(4)自动化设备和无人机等的应用,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农业作业,节省时间,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生产成果。精准灌溉和施肥技术,避免了水资源和肥料的过度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对资源的消耗。自动化作业和远程控制技术等减少了对人工的依赖,缓解了农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基因技术培育的优良品种以及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能提升农作物的品质,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