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农业 第一课时(大单元分层作业)-2025—2026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农业 第一课时(大单元分层作业)-2025—2026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农业 课时1(分层作业)
知识挖空练
知识点一:中国农业的分布
结合教材“图4.1 中国农业分布差异”,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1.农业的重要性:我们穿的 、麻、毛、丝服装,使用的纸张、木质家具等,也都直接或 来源于农业。
2.农业的类型:农业主要包括 业、 业、 业、渔业等部门。
3.农业的分布:
(1)东西差异:
① 分界线: 年降水量线是我国东部农区与西部牧区的重要分界线,该线两侧农业生产差异显著。
② 东部:东部农区 条件优越,是 业、林业和渔业等的主要分布区,其中 地区以种植业为主。
③ 西部:西部牧区降水 , 、荒漠广布, 业地位重要,种植业一般分布在有灌溉条件的 。
(2)南北差异:
① 分界线: 一线是我国东部农区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
②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该线以北耕地多 ,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具备灌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种植 。
③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该线以南地区多 ,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海南岛、西双版纳等热带地区可种植天然橡胶等 作物。
知识点二:中国主要的农作物
结合教材“图4.2 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粮食产量的全国占比(2018—2020年平均)”和“图4.3 我国出产水稻、小麦、玉米的主要省级行政区(2020年)”和“图4.4 我国经济作物的生产”,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1.概况:我国超过 的耕地用来种植粮食作物,其中东部农区的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 以上。
2.粮食作物:水稻、 、玉米是我国三大主粮,播种面积 ,产地相对集中。
① 水稻主要产自 平原和 平原;
② 小麦在 平原产量最大;
③ 玉米主要产自 平原和华北平原。
3.其它经济作物:棉花、 、 等经济作物为生活所必需,发展经济作物还能增加 。
4.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我国具有适宜多种经济作物生长的自然环境,各地区根据自身环境特点和 ,规模种植某一种或几种 作物,形成本地区经济作物的区域优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新情境命题练
1.下图是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简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③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
A.种植业 B.林业 C.水产养殖业 D.畜牧业
小麦和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图为中国小麦、水稻主要分布区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400mm年等降水量线以西地区粮食作物分布较少,我国西部地区的主要农业部门是( )
A.畜牧业 B.种植业 C.渔业 D.林业
3.我国东部小麦收获时间自南向北越来越晚,主要影响因素(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河流因素
4.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如图为一幅剪纸作品,名为“煎饼飘香”。煎饼的主要食材来自小麦和杂粮。该场景主要分布区( )
A.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B.特有的畜种是牦牛
C.农业以旱作为主 D.耕地多为水田
油菜的生长发育程度可用育苗、幼苗、盛花和成熟等时期衡量。下图为2024年5月19~25日“我国油菜发育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油菜属于( )
A.粮食作物 B.油料作物 C.糖料作物 D.香料作物
6.该时段,图中四区域的油菜发育程度由低到高为(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丙、乙、甲 D.丁、乙、丙、甲
为保障粮食安全,我国三大育种基地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打造农作物“种业芯片”。下图为中国三大育种基地分布和不同区域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占全国比重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热量条件最好的育种基地及影响因素是( )
A.海南育种基地——纬度位置 B.四川育种基地——地形因素
C.甘肃育种基地——天气状况 D.甘肃育种基地——海陆位置
8.图中四个区域发展农业生产,水资源最为丰富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丁区域的作物熟制是( )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三熟 D.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我国农产品构成比较复杂,而且地域不同,种类也有差异。读下面中国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我国农产品主产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我国东部三大平原均有分布 B.多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
C.汾渭平原农产品主产区位于亚热带 D.全部位于季风气候显著地区
11.下列不属于华南农产品主产区的主要农产品的是( )
A.水稻 B.甘蔗 C.水产品 D.花生
12.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下列各农产品主产区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A.华南农产品主产区要大力增加农业用地的规模
B.黄淮海平原农产品主产区应积极发展节水农业
C.甘肃新疆农产品主产区要加大农业投入,发展水稻种植业
D.河套灌区农产品主产区要大力引黄灌溉,扩大灌区的面积
重难探究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读世界耕地前三位国家(图1)和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
1.图1反映我国耕地的数量特点是( )
A.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B.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C.未来可利用的耕地资源充足 D.每年都在不断增加
2.据图2分析,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A.东部山地及丘陵地区 B.西北内陆地区
C.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 D.北部高原山地地区
3.农业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谷子开花要水拉,麦子开花要风刮”中的麦子主要生长在图2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西瓜是喜温性作物,耐炎热,怕低温,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要求有较高的温度,其最适宜温度为25℃---30℃,低于12℃,西瓜正常的生理机能即遭到破坏。如图是我国西瓜种植类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大江南北能够广泛种植西瓜,得益于我国( )
A.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B.气候复杂多样
C.冬季东西温差小 D.全年多雨,降水丰沛
5.下列关于图中西瓜种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植无籽西瓜的省级行政区只有鄂和赣 B.大型西瓜主要在暖温带和中温带种植
C.反季节西瓜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 D.中小型西瓜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种植
2025年暑假期间,电影《长安的荔枝》广受好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名句再次广为传颂。荔枝性喜温暖,主要的产地包括福建、广东、四川三省。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荔枝主要分布在( )
A.中温带、寒温带 B.暖温带、中温带
C.亚热带、暖温带 D.热带、亚热带
7.两广(岭南)与陕西西安(长安)相距数千里,水果运输难度极大,但是为了让杨贵妃吃到鲜荔枝只能从岭南运输。导致荔枝不能在西安生长的根本原因是( )
A.海拔高差大 B.纬度差异大 C.气候差异大 D.经度差异大
8.长安荔枝使历尽千辛万苦从岭南运输荔枝,这里的“岭”指( )
A.太行山 B.南岭 C.昆仑山 D.阴山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关乎国计民生,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某中学同学们围绕粮食安全的四个主题进行了深入探究。
主题一 积极作为,改变资源禀赋
表 2021年全国农田建设(部分)
省级行政区 高标准农田面积(万亩) 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万亩) 省级行政区 高标准农田面积(万亩) 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万亩)
河北 390 120 湖南 460 26
河南 750 225 湖北 410 19
山东 620 166 安徽 500 30
江西 317 22
(1)图示表明: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 (选填:时间/空间)分布不均;从二者组合情况来看,北方地区突显的矛盾是 ,为缓解这一矛盾,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
(2)确保耕地的数量与质量,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国家正在加快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与长江中下游四省相比,华北地区(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三省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较 。(填“大”或“小”)
主题二 抢抓农时,粮食颗粒归仓
夏粮生产涉及国家粮食安全和百姓的粮袋子。夏粮主要是指冬小麦,在我国种植范围极其广泛。从收获时间看,西南麦区最早于每年5月上旬开始陆续收获;长江中下游麦区5月下旬开始收获;华北麦区“六一”前后开始大面积收获,6月下旬基本结束作业;西北麦区最迟,约7月中下旬收割完毕。
(3)影响我国不同麦区冬小麦收割时间差异的主要气候因素是 ,推测云南、浙江、河南和甘肃四省中,冬小麦收割最迟的是 。归纳我国小麦夏收时间的变化规律 。
主题三 技术赋能,确保粮食安全
过去种地靠经验,现在种地看数据。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发展智能灌溉、智能温控等农业技术,农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4)浙江与西藏两地的纬度相近,但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异较大,说出西藏粮食生产最不利的自然条件 。
主题四 地域特色,探究饮食文化
(5)江南美食中的桂花佛手糕、猪油年糕、青团以本地大米为原料,反映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为 。松鼠鳜鱼、碧螺虾仁、大闸蟹是江南名菜,其食材的来源反映了江南水乡 众多的特征。
10.我们农业分布与影响因素
(1)图中曲线1是我国农耕区和畜牧区的界线,此线大致沿 毫米等降水量线。
(2)图中A处是 山,B处是 河,C处是我国四大牧区中的 牧区,D处是我国三大林区中的 林区。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平原种植的糖料作物是 ,南部沿海种植的糖料作物是 。
(4)图中花生主要分布在 平原,油菜主要分布在 平原。
(5)我国东部种植业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为 。(填稠密或稀疏)
(6)无论东部农区和西部牧区,大中城市和大型工矿区周围的畜牧业都为当地居民供应禽畜产品,其生产布局主要受 因素影响。
(7)以下四位学生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家住在西南山区,这里地形崎岖,适宜林业的发展
B.我的家乡在内蒙古高原,这里土壤肥沃,应发展为全国小麦主产区
C.我家住在南方地区,这里河湖密布,适合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D.我的家乡在新疆,这里的绿洲农业发达,适宜大规模发展种植业
知识挖空练
知识点一:中国农业的分布
结合教材“图4.1 中国农业分布差异”,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1.农业的重要性:我们穿的棉、麻、毛、丝服装,使用的纸张、木质家具等,也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
2.农业的类型: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
3.农业的分布:
(1)东西差异:
① 分界线:400mm年降水量线是我国东部农区与西部牧区的重要分界线,该线两侧农业生产差异显著。
② 东部:东部农区水热条件优越,是种植业、林业和渔业等的主要分布区,其中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
③ 西部:西部牧区降水较少,草原、荒漠广布,畜牧业地位重要,种植业一般分布在有灌溉条件的绿洲。
(2)南北差异:
① 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农区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
②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该线以北耕地多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具备灌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种植水稻。
③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该线以南地区多水田,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海南岛、西双版纳等热带地区可种植天然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
知识点二:中国主要的农作物
结合教材“图4.2 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粮食产量的全国占比(2018—2020年平均)”和“图4.3 我国出产水稻、小麦、玉米的主要省级行政区(2020年)”和“图4.4 我国经济作物的生产”,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1.概况:我国超过3/4的耕地用来种植粮食作物,其中东部农区的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90%以上。
2.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是我国三大主粮,播种面积大,产地相对集中。
① 水稻主要产自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
② 小麦在华北平原产量最大;
③ 玉米主要产自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3.其它经济作物:棉花、油料、糖料等经济作物为生活所必需,发展经济作物还能增加农民的收入。
4.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我国具有适宜多种经济作物生长的自然环境,各地区根据自身环境特点和市场需求,规模种植某一种或几种经济作物,形成本地区经济作物的区域优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新情境命题练
【答案】1.B
【详解】如图可知,①主要位于北方地区,是旱地;②主要在南方地区,是水田;③主要在东北三省的北部和东部、西南山区附近,是林地,最适合林业的发展;④是草地,适合畜牧业的发展,故选B。
【答案】2.A 3.B
【解析】2.400mm年等降水量线以西地区降水少,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以畜牧业为主,A正确,B错误;渔业主要分布在水域面积广的河流中下游以及沿海地区,西部水域面积小,不适宜发展渔业,C错误;林业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西南和东南地区,西北气候干旱,降水少,不适宜发展林业,D错误,故选A。
3.自南向北纬度越来越高,热量逐渐减少,小麦收获时间逐渐变晚,B正确;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对小麦的收获时间影响不大,A错误;我国自南向北的河流和地形均没有有规律的变化,所以不是影响东部小麦收获时间自南向北越来越晚的因素,CD错误,故选B。
【答案】4.C
【详解】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一般是我国内蒙古、青藏等地区,这些地方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A错误;牦牛是青藏地区特有的畜种,青藏地区主要发展畜牧业,且农作物多为青稞等,B错误;煎饼主要食材是小麦和杂粮,小麦、杂粮是旱作农业的典型作物,C正确;水田主要种植水稻,水稻是水田农业的代表作物,D错误。故选C。
【答案】5.B 6.A
【解析】5.油菜的种子含油量较高,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B对;粮食作物是以收获成熟果实为目的,常见的有水稻、小麦、玉米、高粱,A错;糖料作物是指体内含有大量糖分,主要用于制糖的作物,如甘蔗、甜菜等,C错;香料作物是指含有芳香性物质,可用于提取香料、香精或作为调味剂的作物,如薄荷、八角、花椒等,D错,故选B。
6.油菜的生长顺序是育苗—幼苗—盛花—成熟。读图可知,5月19-25日,甲区域处于育苗期,乙区域处于幼苗期,丙区域处于盛花期,丁区域进入成熟期,所以发育程度由低到高为甲、乙、丙、丁,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7.A 8.D 9.D
【解析】7.读图可知,我国三大育种基地分别在甘肃、四川、海南,其中海南地处热带,纬度最低,热量条件最好,所以热量条件最好的育种基地是海南育种基地,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读图可知,甲区域水资源占比20%,乙区域水资源占比8%,丙区域水资源占比16%,丁区域水资源占比56%,丁区域水资源占比最高,水资源最为丰富。依据题意,故选D。
9.读图可知,丁区域包括热带和亚热带,纬度较低,热量充足,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到三熟,D正确;一年一熟是东北等地区,两年三熟是华北等地区,一年三熟主要是海南等热带地区,ABC错误。故选D。
【答案】10.A 11.D 12.B
【解析】10.读图可得,我国农产品主产区在我国东部三大平原均有分布,A正确;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B错误,汾渭平原主产区位于暖温带,C错误;主要位于季风气候显著地区,并非全部,D错误。故选A。
11.华南农产品主产区的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甘蔗、水产品等,ABC不符合题意;花生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D符合题意。故选D。
12.由于华南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快速发展,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故需设置农田保护区,不能大力增加农业用地的规模,A错误;黄淮海平原农产品主产区水资源不足,应推广种植耐旱作物,积极发展节水农业,B正确;甘肃新疆农产品主产区水资源短缺,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C错误;河套灌区农产品主产区若大力引黄灌溉,会使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少,影响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发展,且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D错误。故选B。
重难探究练
【答案】1.B 2.C 3.A
【解析】1.读图可知,我国耕地总面积(柱状高度)与印度、美国相比,总量丰富,但人均耕地面积(下方小柱状)远低于世界人均,说明人均不足,A错误,B正确;图中未体现后备耕地资源以及耕地逐年增加的现象,CD错误。故选B。
2.读图可知,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地区,因为该区域降水适宜、地形平坦,C正确;东部山地及丘陵多林地,A错误;西北内陆多草地、沙漠、戈壁等,B错误;北部高原山地多草地、林地、戈壁等,D错误。故选C。
3.“麦子开花要风刮”的麦子指小麦,主要种植在我国北方以旱地为主的耕地上,即图中甲地,A正确;乙地是南方以水田为主的耕地,主要种植水稻,B错误;丙地是西北干旱区,多沙漠,不适宜种植小麦,C错误;丁地是青藏高寒区,多草地,不适宜种植小麦,D错误。故选A。
【答案】4.A 5.B
【解析】4.我国夏季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为西瓜正常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所以我国大江南北能够广泛种植西瓜,A项正确;气候复杂多样是适合多种作物种植的自然条件,单一作物西瓜的正常生长不需要复杂的气候,B项错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C项错误;我国并非都是全年多雨、降水丰沛的环境,且阴雨天多时,湿度过大,不利于西瓜生长,D错误。故选A。
5.种植无籽西瓜的省级行政区有鄂、赣、湘和内蒙古,A错误;大型西瓜主要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种植,热量带属于暖温带和中温带,B正确;反季节西瓜主要分布在广西和海南,C错误;中小型西瓜除了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之外,云南省和四川省也有大面积种植,D错误。故选B。
【答案】6.D 7.C 8.B
【解析】6.福建、广东、四川三省主要位于热带和亚热带,荔枝性喜温暖,适合在热带、亚热带气候区生长,D正确。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冬季相对寒冷,不适合荔枝生长,A、B、C错误。故选D。
7.岭南(两广地区)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适合荔枝生长;西安位于暖温带,气候相对寒冷干燥,不适合荔枝生长。这种气候差异是导致荔枝不能在西安生长的根本原因,C正确。海拔、纬度、经度差异是造成气候差异的因素,但最根本的是气候本身的差异,A、B、D错误。故选C。
8.“岭南”指的是南岭以南的地区,所以这里的“岭”指南岭,B正确。太行山位于我国东部,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A错误。昆仑山位于我国西部,是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C错误。阴山位于我国北部,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之一,D错误。故选B。
【答案】9.(1) 空间 地多水少 跨流域调水
(2)大
(3) 热量 甘肃 东南沿海地区夏收早,西北内陆地区夏收晚
(4)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5) 水稻 河湖
【详解】(1)读图可知,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方水资源多,北方耕地资源多;从二者组合情况来看,北方地区突显的矛盾是地多水少,缓解这一矛盾,国家采取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
(2)读表可知,与长江中下游四省相比,华北地区三省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较大,与长江中下游四省相比,华北地区三省由于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偏少,因此,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较大。
(3)冬小麦生长需要一定的热量条件,不同麦区纬度、海拔等存在差异,导致热量(积温、气温)不同。热量充足的地区,冬小麦成熟收获早;热量不足的地区,成熟收获晚。所以影响我国不同麦区冬小麦收割时间差异的主要气候因素是热量(或积温、气温)。云南、浙江纬度较低,热量相对充足;河南纬度比甘肃低,热量条件也优于甘肃。甘肃纬度较高,且部分地区海拔高,热量相对不足,冬小麦生长周期长,所以收割最迟的是甘肃。我国地域辽阔,从南到北(低纬度到高纬度),纬度逐渐升高,热量逐渐减少。南方地区热量充足,冬小麦收获早;北方地区热量相对不足,冬小麦收获晚。所以我国冬小麦夏收时间的变化规律是东南沿海地区夏收早,西北内陆地区夏收晚。
(4)西藏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成为制约西藏粮食生产的最不利自然条件。
(5)读题干可知,江南美食采用的是本地大米为原料,反映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松鼠鳜鱼、碧螺虾仁、大闸蟹生活在水里,其食材来源反映了江南水乡河湖众多的特征。
【答案】10.(1)400
(2) 武夷山 塔里木河 青海 西南
(3) 甜菜 甘蔗
(4) 华北 长江中下游
(5)稠密
(6)市场
(7)A
【详解】(1)由图可知,图中的畜牧业和农耕区的分界线大致是以400毫米等降水量为界。
(2)由图可知,A是处于江西省与福建省交界处的武夷山;B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的塔里木河;C是我国青藏地区的青海牧区;D是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西南林区。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平原种植的糖料作物主要是甜菜;而南部沿海地区种植的糖料作物主要是甘蔗。
(4)由图可知,花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而油菜主要是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
(5)我国东部种植业区,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发达,人口的承载能力强,人口分布稠密。
(6)无论东部还是西部,在城市周围和工矿区周围,周围的畜牧业为其提供畜牧产品,这是因为在城市和工矿区有大量的人口,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故其生产布局受市场因素的影响。
(7)西南地区地形崎岖,适合林业的发展;内蒙古高原属于半干旱、干旱区,降水稀少,适合发展畜牧业,而不是小麦主产区;南方地区河湖密布,但不能围湖造田来扩大耕地面积,这样会导致湖泊的调蓄能力降低;新疆地区的农业集中在盆地边缘,属于绿洲农业,范围小,不能大规模的发展种植业,故选A。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