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巢湖三中 2025-2026 学年九年级上化学练习一注意事项:1.共两大题 17小题,满分 40分。化学与物理考试时间共 120分钟。2.请将答案全部填入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2025 年 9 月 3 日,在纪念抗战伟大胜利的 80 周年阅兵活动中,下列庆典活动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编设方队 B.国旗飘扬 C.彩球升空 D.燃放礼炮2. 走绿色发展道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下列关于环境方面的知识不.正.确.的是( )A. 倡导绿色出行,节能减排 B.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有 SO2、CO2、NO 等C.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护环境 D.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与空气污染有关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读取液体体积 B. 滴加液体 C. 倾倒液体 D. 加热液体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B. 很多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C. 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D. 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5. 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变化Ⅰ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B. 变化Ⅰ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C. 变化Ⅰ、Ⅱ、Ⅲ都是化学变化 D. 反应中 A 为混合物,B 为纯净物6.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A. 微观粒子的关系 B. 原子模型结构 C. 反应之间的关系 D. 空气组成模型第1页,共 4 页7.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四氧化三铁C. 将燃着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D.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8. 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够正确反应对应关系的是( )A. 密闭容器中燃 B. 等浓度、等质量过氧 C. 加热一定质 D. 人呼吸过程中吸入烧一定量的红磷 化氢溶液分解制氧气 量的高锰酸钾 气体中氧分子数目9. 下列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操作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A. 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入高锰酸钾B.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C. 集气瓶收集满氧气后,先在水下用毛玻片盖住,再移出水面并正放在实验桌上D. 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过一会再将导管移出水面10. 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 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D. 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搅拌使扩散到水中的蔗糖分子更快- +11. 某元素原子 A 的质子数为 z,已知 B3 和 A2 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则 B 元素的质子数为( )A. Z-2+3 B. Z-2-3 C. Z+2+3 D. Z+2-312. 现有①液氧;②冰水混合物;③30%的双氧水;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剩余的固体;⑤人呼出的气体;⑧新鲜的空气;⑦液氮。对上述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A.纯净物:①②⑦ B.纯净物:②④⑦ C.混合物:①③⑥ D.混合物:②④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小题,共 28分)13.(5 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的照明。在实验室里,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再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空气中,用小刀切下绿豆大小的一块,切开后银白色的金属表面迅速与氧气反应产生了白色物质氧化钠,但该过程不会发生燃烧。再取一大块冰,在其表面挖一个较深的坑。用遥控车将钠放入冰坑底部,刹那间,冰火两重天的壮美奇观瞬时产生,钠变成了一个大火球,发出劈里啪啦的响声,火光四射,火花飞溅。燃烧殆尽,观察到冰块上裂纹纵横交错。⑴根据阅读材料得出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⑵钠不能保存在水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钠切开后表面产生白色物质,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冰坑周围裂纹纵横,说明反应过程____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14.(6 分)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第2页,共 4 页⑴仪器名称:① _____________。⑵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可选用装置________(填字母)和 D 组合,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口加塞一团棉花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下图是检验装置气密性的过程。最终在 F 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填字母)。局部放大a b c d15. (6 分)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⑴如图 15-1 是镁原子结构示意图。① x 的数值为________。② “12”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③ 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2 个电子,形成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15-1⑵如图 15-2 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图 15-2①在 A、B 和 C 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________(填字母)。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⑶从图 15-3 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苯分子图像 通过移走硅原子形 氯化钠晶体结构 水受热蒸发成的文字图 15-3A.分子之间有间隔 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D.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16. (6+3 分)某小组同学向盛有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和水雾生成。小组同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任务一:探究水雾产生的原因第3页,共 4 页【进行实验】分别向三支试管中依次加入 0.5g 二氧化锰和 30mL 浓度不同的过氧化氢溶液,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现象如下。溶液 5%过氧化氢溶液 10%过氧化氢溶液 30%过氧化氢溶液温度变化水雾 有少量水雾 有较多水雾 有大量水雾【解释与结论】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过氧化氢发生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与反应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根据以上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二: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方案】实验 过氧化氢溶液 蒸馏水 温度催化剂编号 浓度 体积/mL 体积/mL /℃① 10% 10 20 无催化剂 20② 10% 10 20 0.5g 二氧化锰 20③ 10% 15 x 0.5g 二氧化锰 20图 16-1⑷对比实验①②,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与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是否有关。⑸实验②③,目的是探究浓度与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是否有关,则实验③中 x 是_______。【注:若答对⑹、⑺和⑻三小题奖励 3 分,满分不超过 40分】【实验过程及分析】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完成以上实验,用压强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容器内的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实验数据如图 16-1 所示。⑹实验保持恒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⑺能证明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有影响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⑻t2 时间后,压强增大速率变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5 分)华中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高精度铷原子绝对重力仪装备,可用于中国地震研究。经测定,某铷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37,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85。已知:碳-12 原子质量为-1.993×10 26 kg。请计算(写出计算过程):⑴求该铷原子的中子数为多少?⑵求铷原子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多少?⑶求该铷原子的实际质量是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第4页,共 4 页巢湖三中 2025-2026 学年九年级上化学练习一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D B A C C C A D D B B 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小题,共 28分)13.(5 分)⑴银白色固体(或质软、密度比煤油大等,答案合理即可)⑵钠能与水发生反应⑶钠+氧气→氧化钠(2 分)⑷放热14.(6 分)⑴酒精灯加热⑵A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 分) 防止加热时试管中的固体粉末随氧气流进入导管⑶C15.(6 分)⑴①8 ②镁原子核内有 12 个质子(或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2 等答案合理即可) ③Mg2+⑵①BC ②分子的种类(或分子的质量等,答案合理即可)⑶B16.(6+3 分)二氧化锰⑴过氧化氢→ 水+氧气(2 分)⑵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温度升高的速率越快⑶过氧化氢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⑷二氧化锰(催化剂)⑸15⑹防止温度变化影响反应速率⑺压强为 P1 时,t1≠t2⑻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变小。17.(5分)⑴该铷原子的中子数=85-37=48(1分)⑵该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37(1分)故该铷原子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48-37=11(1分)1⑶该铷原子的实际质量=85×(1.993×10-26kg× )=1.41×10-25kg(2分)12答:该铷原子的中子数为 37;该铷原子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11;该铷原子的实-25际质量为 1.41×10 kg;。第5页,共 4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