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石实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学科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佛山市石实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学科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石实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学科试卷
说明:
1.全卷共 6 页,满分为 120 分,考试用时为 12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 2B 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信息点涂黑,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运用(24分)
请你参与班级开展的“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1-7题。
【活动一:感受诗文之情】
同学们分组梳理了诗文中表达不同情感的句子,制成下面表格。
组别 内容
第一组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古人常以诗文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 (1)“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借月这一意象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牵挂。 (2)“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杜甫用诗歌既表达久别重逢的欣喜,也表达了沧桑数十载的感慨。 (3)“ , 。(李白《峨眉山月歌》)” 暗示了行船的急切与诗人内心对未知旅程的期待和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第二组 故乡是每个人心底的港湾,对故乡的思念是不变的主题。它表现为王湾“乡书何处达,(4) 。(《次北固山下》)”身处异乡,无尽的思乡之情;马致远“夕阳西下,(5) 。”的肝肠寸断;李益(6)“ , 。(《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听闻笛声,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第三组 树木丛生,(7) 。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总结 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多用于艺术通象。如 “蝉”因其叫声凄惨,可用来表现凄楚哀婉之情,那么用来指代“家书”的意象中,【 】就是其中一个。
1.将表格中的三组诗文补充完整。(共10分。答对一空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2.下列词语适合填在【 】括号内的一项是( )(2分)
A.燕子 B.野草 C.大雁 D.月亮
【活动二: 】
同学们参与了如何交友的活动,收集了下面有关资料。
导读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真正的友谊从不(1)lìn sè于思想的碰撞与真诚批评,在(2)fēn qí时,以开放的心态去倾听和理解。
友谊故事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史记·管晏列传》
蔺相如因完璧归赵之功拜为上卿,廉颇不服,扬言必辱之。相如避让门客不解,答曰: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廉颇闻之,肉袒负荆,登门谢罪。二人遂为刎颈之交。 ——《负荆请罪(删改)》
3.请根据导读部分的两处拼音写出对应的词语。(2分)
(1)lìn sè( ) (2)fēn qí( )
4.请结合活动二表格内容,仿照“感受诗文之情”的句式,为活动二拟写一个名称(2分)
【活动三:广寻良友之道】
同学们参与了“打破陌生感,构建有温度的班级共同体”主题活动,下面是本次活动的主持词。请你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大家好!很荣幸我能够担任本次“有朋自远方来”活动的主持人。首先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光临,感谢你们在百忙中参加我班的活动。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就是为了更好地交到朋友,一起走进初中生活。其实交朋友是一件可以练习的事情,只有你打破自己的障碍,就会走出自己的圈子,就一定会发现更多的知己。活动结束后,恳请老师不吝赐教。
5.选段划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6.文文为了与朋友搞好关系,经常请朋友吃东西、看电影,还经常和一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同学走得较近。作为他的朋友,你该如何劝说他?(至少引用一个有关交友的成语、谚语、名言或格言诗句等)(3分)
7.在同学们分享过程之中,有同学分享了《朝花夕拾》中鲁迅与范爱农的故事,鲁迅和范爱农对彼此的第一印象都不好,但他们后来又成为了挚友,请结合你对《范爱农》的阅读,谈谈鲁迅对范爱农的感情变化。(3分)
二、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小题。(16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承宫①,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寻之见而欲笞之。门下生②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③执苦④,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节选自《承宫樵薪苦学》)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③樵薪:砍柴。④执苦:干苦活。
【丙】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选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下列对【乙】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过”,经过,与甲文“过中不至”的“过”意思相同。
B.“乃”,才,与甲文“去后乃至”的“乃”意思相同。
C.“因”,因此,与《咏雪》“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因”意思不相同。
D.“禁”有阻止、监禁等义项,据语境推测,“门下生共禁”的“禁”意为阻止。
9.【乙】文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需断句,正确的两处是(2分)
猪主A怪其不还B寻之C见而D欲笞之。
10.请将【甲】【乙】两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11.甲乙丙三篇诗文都涉及到人际交往的问题,甲文中“友人惭”的原因是:(1) (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乙文中承宫 “忘其猪”的原因是:(2) (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1分),丙诗中李白把明月当成信使,表达对友人王昌龄 (回答情感)(1分)。
12.甲、乙两文都刻画了儿童形象,请结合原文他们的言行分析其形象,并谈谈你分别获得了怎样的启示?(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4分)
材料一
①一叶落,天下秋。那枝头上片片枯黄阔大的叶子,在寂寂的秋风中无力地翻卷着,发出春恋的“唰唰”“哗哗”的回响,这回响似慢板轻歌,一声声地击在心上,让心一阵阵揪紧,顿生无限惆怅。那黄叶落地的声音,更像无奈的叹息,拨动着内心的琴弦,有些萧瑟,有些悲凉,有些落寞。
②秋雨凉,加衣裳。伴随秋风的是一场更比一场寒凉的秋雨,把夏日最后一缕暑热赶到季节的深处。那纷纷飘落的细雨如雾如烟,落在褐黄的叶子上发出春蚕食桑般的“沙沙”的声音。秋天的雨冰凉、绵长,更易让人多愁善感,滋长纷乱的心事。
③秋天,更多的声音是热烈的,丰富的,多彩的,欢乐的,兴奋的。金黄的稻浪,闹腾在秋风里,发出“哗啦啦”的喜悦声;火红的柿子,摇曳在枝头,发出“噗噗”的会心微笑声;淡蓝色的长空上,白云高悬时行时止,发出小猫夜行时若有若无的足音;橙色的柑橘,藏在深碧的叶中,宛如捉迷藏的孩子发出阵阵调皮的“咯咯”脆甜声;红彤彤的枫叶,沉醉在秋日的温阳里,相互碰撞时发出“喀喀”的金属声。听到这些七彩的声音,就会不知不觉地沉浸其中,慢慢地连呼吸心跳都变得平缓起来,不知不觉地进入梦乡,开启一场盛大的梦幻之旅。
④秋天最动听的声音,是果实开裂的声音。秋日的暖阳下,金风吹动叶发出“飒飒”的声音,像在演奏丰收之曲。黑色的绿豆荚、土黄色的豇豆荚,在阳光下不断炸裂,发出“咔吧咔吧”的欢快声;芝麻梭子张开小口发出“嚓嚓”的轻响;金黄的稻粒、黄亮亮的玉米发出“嗤嗤”的笑声……这些丰收的果实,在阳光的抚摸下汇成了欢声笑语的河流,在村庄上空、在田野上空、在大地上空远远地弥散开来,把秋天渲染得分外生动。在不远处的棉花田里,棉花轻裂声此起彼伏,露出满口洁白的牙齿;黄豆荚发出“啪啪”的脆响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合奏成秋天最丰满、最动听、最悦耳的声音。
⑤秋天果实开裂的声音,更像是丰收的锣鼓声,铿锵有力,激情四射。听到这声音,劳碌奔忙的庄稼人开心地笑了,那爽朗开怀的笑声在晴空下四处回荡,把村庄的里里外外都洗涤得格外喜庆、火红、热烈。这才是村庄最美好的模样,这才是季节最美好的模样,这才是大地最美的模样,这才是天下最美好的模样。
材料二
①春是春节的春。小孩子像一堆红萝卜四处滚动,他们兜里多了钱,还有鞭炮,眼睛东张西望。柴火垛的积雪把孩子脸蛋映衬得鲜红。春节驾到,它被厨房大团的蒸汽蒸出来,天生富足。人们换上同样的表情:向往的、采购的、赴约的、疲倦的,打底是豪迈的表情,即春节的表情。一只小白狗往桑塔纳车轮撒尿做记号,一会儿车开了,上哪儿找这个记号呢?春节把小狗乐糊涂了。春节是家家召开的总结表彰大会、烹饪大会、时装发布会、项目规划会,参与人士为全体国民。
②春是春水的春。庾信《燕歌行》:“洛阳游丝百丈连,黄河春冰千片穿”。春冰薄如翼,捡一片放在手心,透出鲜红的掌纹,与玻璃一般,俄尔缩为水。春水浩荡,越岭翻山。大部分江河,冰化水,如鱼下锅,酥了,碎了。我的感觉,冰在春夜比白昼化得快。春水流桃花,落红搭上了薄冰的小舟。
③春是春草的春。柳枝在河面练习书法,字被波纹抹掉。不觉间,地上浮现密密麻麻的字,连成片是草书,它们是春草。草是春天的信函,连篇累牍,蘸着绿色的墨汁,写到天涯海角。有人说,画兰须备书法功底,苛求于“笔”,“墨”则次之。 而草的象形书法,撇捺通脱,开张奔放,是米芾的行草。这些草书,叫“大地回春帖”,被大地当衣裳披在身上,向夏天走去。
④春是春耕的春。祭土神的春社过了,“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春牛登场,地表阳升。农人扶犁挥鞭,头顶有燕子飞掠。庄稼人开始忙了,把粮食从地里忙进仓里,春耕是头一天。
⑤春是春天的春。在春天,大地的胸膛潮湿澎湃,让生长的生长,让冬眠的醒来,让花朵在坚硬的枝头站成一排排蝴蝶,让孩子在乡村的学堂里朗读。
⑥教员(温柔):春……
⑦孩子(倔强):春!
⑧教员(端正):春天的春……
⑨孩子(强烈):春天的春!
喊声太大了,屋檐的小鸟惊飞,风从树林跑过来,看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材料三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在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但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吟,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按住他们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的根是有人形的,吃了便可成仙,我于是常常拔起它来,曾也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的远。
13.下列关于三个材料内容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个材料语言生动优美,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有多感官细腻的描写。突出了描写对象的特点。
B.如果给三个材料分别拟一个题目,可以是《秋之声》,《春是春天的春》《快乐的百草园》。
C.材料一第③段写秋天的声音丰富而热烈。作者概括了大自然的七彩的声音。材料二第⑥段写春耕,主要是为了表现农人的种地艰辛与勤劳品质。材料三写多种动植物,体现儿童的好奇心。
D.三个材料描写的意象不同,但它们的感情基调是相同的。都是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喜爱。
14.将下面这张未完成的读书卡片填写完整。(从修辞角度品析)(3分)
读书卡片
篇名:《春是春天的春》
作者:鲍尔吉·原野
摘句:柳枝在河面练习书法,字被波纹抹掉。不觉间,地上浮现密密麻麻的字,连成片是草书,它们是森草。草是春天的信函,连篇累牍,蘸着绿色的墨汁,写到天涯海角。
品析:
15.某学习小组接到一个探究任务如下: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提示写道“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不胜收。本单元课文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时美景,用文学语言营造了富有诗意的情景,抒发了古往今来人们亲近自然的情怀和对生活的丰富感受”。上面的材料(一)(二)能否作为第一单元的拓展阅读,说说你的理由(4分)
16.主题探讨:童年的样子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节选的片段出自于《朝花夕拾》的哪篇作品?父亲以上的所作所为对当时的“我”造成了怎样的直接影响?联系材料三,说说一个幸福、健康的童年应该是什么样子的。(4分)
(三)阅读以下文章,完成第17-20题。(16分)
画在腕上的表
①小时候,由于个头过于矮小,自卑让我变得孤僻内向,一个朋友都没有。父母担心我长此以往会得忧郁症,变着法儿想让我和邻居家的孩子们玩耍。
②一天,父亲故意把我带到门外,然后偷偷把家门锁上,借故离开了。他悄悄地找其他孩子过来招呼我一起玩儿。我知道父亲为我好,但我却不领父亲这个情。父亲也真是的,为什么非要我和他们玩耍,这不是逼我吗?他们把我当怪物,对我指指点点,说一些难听的话。我蹲在墙角,似乎听到了他沉重的叹息。
③我是一个问题孩子。我也想打开自己的心,可是我做不到。父母也无计可施。父亲叹息的声音越来越沉重,那叹息声,就像毛线缠到一起,纠结出一个无法解开的疙瘩。而我并不想成为他们的负担,所以很用功地学习,成绩在班级里一直都是名列前茅,这多少让父母得到了一些安慰。
④我生日的时候,父亲破例给我买了一个礼物——足球。父亲的良苦用心我懂,足球要好几个人踢才有意思,父亲希望我去交朋友,和朋友打成一片。只是我很难走出第一步,因为我怕踢不好遭人嘲笑。父亲却对我说:“个子矮怕什么,也不代表你就比别人差。不要看不起自己,浓缩的都是精品,我儿子说不定还可以成为像马纳多纳那样的球星呢!”我却表现得像没有起一丝波澜的水塘,平静地看着父亲,对这个礼物也没有什么惊喜。这个足球大多数时间就静静地待在床底下。
⑤后来我又拿了奖状回家,父亲说奖励我一块手表,我惊喜极了,一直梦想有块嘀嘀嗒嗒的手表。当我满怀期待地等父亲拿出手表时。父亲竟拿出一支圆珠笔,轻轻地在我的手腕上画了一块表。然后对我说:“你看啊,这画在手腕上的手表,虽然不动,却不耽误时间在走啊。”我根本没听懂父亲的话,甚至没有在听,情绪低到了极点。说话不算数,说好奖励我手表了呀,这分明是大人骗小孩!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嘀嘀嗒嗒的手表。父亲摸摸我的头说:“你就是这块画在手腕上的手表,你停留在自己的时间和世界里,不管是狂风暴雨的灾难还是美丽如画的风景,你都无法和别人共同抵御和欣赏。我将来会送你一块真正的手表,让你能和世界同步。你要融进这个世界才能知道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
⑥后来我才知道,父亲送我足球,给我画手表,都是想让我走出自己的狭小世界。我开始试着与别人交流。从小心翼翼向同桌借一块橡皮开始,到紧张忐忑帮助别的同学讲一道习题。我发现,当我主动与他们交往,他们不但没有排斥我,反而给了我极大的热情,就像那红彤彤的阳光,泼了我满满的一身。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放开自己,但我那黑暗的角落,有了一丝光亮。
⑦又一个生日,父亲真用半个月的薪水给我买来一块精美珍贵的手表,我已经不需要这块手表了,我看着这块手表没有太多的喜悦,反而觉得为了给我买表,花了父亲半个月的薪水,都是我的错,太对不住父亲了。
⑧我终于不再自卑、不再自闭、不再内向。我拿出我的足球,和伙伴们一起奔跑,我感觉到了快乐的风在我耳边呼啸。我终于懂得,不管疼痛还是快乐,都不该一个人。
⑨嘀嗒嘀嗒,真的在跟着世界走动,这画在手腕上的表。我绝非掩耳盗铃,我真的听到了它在走动,走得不疾不徐,不卑不亢。那就是我的脉搏,正与世界同步。
17.根据选文中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填写表格。(3分)
父亲为帮助“我”所做的事 “我”对父亲的感情
父亲把“我”锁到门外,找孩子来招呼“我”玩耍。 (1)
(2) 冷淡
父亲在“我”手腕上画手表并给“我”讲道理。 失望 沮丧
(3) 愧疚
18 .请分析选文第④段中画浪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及表达效果。(3分)
19.精读文章,完成下面两个任务(5分)
(1)请结合选文内容,体会第⑧段中加点词蕴含的情感。(3分)
我终于不再自卑、不再自闭、不再内向。
(2)文章第二自然段有六句话。请你为其中的一句话设计朗读重音并阐述理由(2分)
20.第⑤段中画直线的句子中父亲对“画在腕上的表”的诠释富含哲理,结合文章内容与下面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理解。(5分)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不,我不去!”
——《秋天的怀念》
三、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50分)
朱自清偏爱初春的花草,冰心钟情夏日的荷影,史铁生难忘秋日北海的菊花,老舍喜欢冬日里秀气的山和水。他们或是单纯地喜爱着草木荣枯的景象,或是因为一个人、一件事再也忘不了那朵花、那些树。
请你以“记忆中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请在横线上填入一个人、一种植物或某处景物、某个地方……,将题目补充完整。
要求:(1)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