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决心从身边小事做起。
B. 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他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并且认真执行。
C. 这部电影的上映,让观众们对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引发了大家的思考。
D. 他总是喜欢在课堂上发表一些不切实际的高谈阔论,让同学们感到很厌烦。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古诗文默写。
(1) “______,______”
(2) “______”
(3) ______”
(4) ______,寂寞沙洲冷”
(5) “______”
(6) “______,______”
(7) ______”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3.在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可以汲取国外优秀文化的营养,以使我国文化内涵更丰富。为此,某校开展“阅读中外经典,走进名著世界”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 阅读了《经典常谈》后,你发现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经典常谈》共13篇,按经、子、史、集分类法的顺序排列,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B. 如果你对自己的姓名用字感兴趣,你可以选择阅读《周易》第二。
C. 孔子以后,《诗经》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庄子》和《荀子》都说到“诗言志”,“志”便指教化。
D. 直到唐初,一般文体都走向整炼,五言体的诗逐渐增多,最高成就是《古诗十九首》。
(2) 人们谈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时,总是评价他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但在认真阅读这本书后,你发现作者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也写到了他身上的缺点。请你列举保尔身上的两个缺点,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4.通感,也叫多感官互通,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请参照示例,从备选事物中选一种作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要求使用通感这一修辞手法。
示例:阳光
阳光如温暖的乐章,轻轻洒在窗台,每一个音符都化作金色的光点,跳跃在空气中,奏响了希望的旋律。
备选事物:春风灯光
五、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山间的小溪潺潺(  )流淌,清澈的溪水在阳光下闪烁着绚丽的光芒。溪边的野花随风摇曳,花瓣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然而,一声巨响划破宁静,一切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羁绊(  )。我站在溪边,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zhèn(  )撼所笼罩,心中的宁静被打破。远处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也在为这突变而沉默。我本想袖手旁观,任由这自然的千变万化,但内心的抉择却让我无法平静。是顺应自然,还是试图强词夺理地解释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我无法自圆其说。只能qián(  )诚地祈祷,这突如其来的喧嚣后,溪水能再次恢复往日的宁静,而我的心也能在这喧嚣的世界中,找到片刻的安宁。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潺潺 ______
羁绊 ______
zhèn ______ 撼
qián ______ 诚
(2) 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______
A.袖手旁观
B.千变万化
C.强词夺理
D.自圆其说
6.综合性学习。
前段时间希望中学组织了篮球运动会,每个同学都想自己班级取得胜利,比赛的时候场上场下都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甚至有些不愉快一直延续到了日常学习生活中去了。针对这一情况,学生会准备组织开展一次“以和为贵”的校园活动,李华是希望中学学生会主席,他策划安排本次活动,请你与他共同完成这次活动的前期工作。
(1) 任务一:为此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
(2) 任务二:设置活动项目。
①营造“以和为贵”的校园氛围;
② ______
③设置“小小调解室”调解学生间的矛盾。
(3) 任务三:下面是李华请你(在邀请涵中用xx代替)帮忙以希望中学学生会的名义,于5月15日给希望中学张校长写的一封邀请涵,邀请他于5月20日下午2:00到活动现场—学校大礼堂参加开幕式,并在活动开幕式上发言,邀请涵中有两处表述有问题,请你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张校长:
您好!
我是希望中学学生会的 xX。首先,衷心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学生会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学生会将于 5月20日下午2:00举行“以和为贵”校园活动开幕式。此次活动力求解决因前一段时间篮球比赛而引发的校园不和谐问题,营造和谐校园的氛围。请您务必作为嘉宾出席开幕式,并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
期待您的莅临!
希望中学学生会
5月15日
① ______ 改: ______
② ______ 改: 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7.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母亲的戏曲人生
张海新
①母亲一生痴迷戏曲,而中国戏曲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也滋养了她的一生。
②小时候,家里有一台老式的收音机,银灰色,方方正正的。从早到晚,它都热热闹闹地播放着戏曲。母亲一边听戏,一边干活儿,做饭、洗碗、喂猪、织毛衣……甚至下田干活儿,她也用小布袋装着收音机,把它背在身上,农活儿干得不知疲倦,戏词也唱得欢天喜地。
③母亲常常边听戏边给我讲:“戏如人生,戏里讲的都是我们这辈子的大道理,知识多着呢!”虽然母亲只读了几年书,但戏曲里蕴含着的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成了她为人处世、教育子女的最生动教材。
④母亲听的戏曲中,有替父从军、英勇无畏的花木兰,也有保家卫国、敢爱敢恨的穆桂英,还有智勇双全的抗战烈士阿庆嫂、坚贞不屈的革命战士江姐……这一个个巾帼不让须眉的鲜活形象,浸润着母亲的心田,丰富着她的精神世界。
⑤母亲不仅喜欢听戏,也喜欢看戏。虽然我们生活在偏远的农村,但附近村子里哪家有红白喜事都会请戏班子唱戏,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赶去捧场。到了农闲季节赶庙会,也有戏班子搭台唱大戏。每逢此时,母亲就会早早地把家务活儿做完,把家禽家畜安置好,打扮得清清爽爽的,带我们去看戏。
⑥别人去看戏,都是看个热闹,母亲却是看门道。回来的路上,她总会眉飞色舞地给我们讲解当天看的那场戏,从演员造型、妆容,到唱词韵律、节奏,俨然成了戏剧评论家。
⑦父亲有时候调侃道:“人家专业演员唱得不好,你能唱得好?”母亲则神采飞扬地回答:“当然!如果我上台,照样唱得好。”父亲笑而不语,我却深信不疑。因为,有好几次,我从梦中醒来,看到母亲一个人在院子里练习唱戏。那时,夜凉如水,月色撩人,母亲姿态优美,声音轻曼悠扬。那是一个和平日里完全不一样的母亲,月光在她的周身镀上一层银白,闪闪发光。
⑧有一次,戏班子到村里来唱戏,就住在我家。第二天下了一点小雨,戏班子休息半天。班主是父亲的老相识,知道母亲喜欢唱戏,就想趁机帮母亲圆梦。化妆师开始给母亲装扮扑粉、涂胭脂、画眉眼、涂口红、贴片子、束发、戴头面、插花,每一道工序都细致入微。
⑨开场锣鼓一响,巾帼女英雄穆桂英闪亮登场了。母亲手中花枪一耍,雉鸡翎一甩,飒爽英姿,晃云手,开唱:“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我保国臣……”母亲唱腔圆润悦耳,眼波流转。无论是台步、云手、水袖、眼神,招招式式都散发出巾帼豪气。
⑩这是属于母亲一个人的舞台。此时的她,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而是保家卫国的女将军,痴爱戏曲半生的母亲,终于圆梦了。
台下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站在雨中默默无言,注视着舞台上光彩照人的母亲。我看到一旁的父亲激动得流下两行热泪。虽然没有相机,不能记录下当时的情景,但那天的一幕幕永远镌刻在我记忆的相册里,熠熠生辉。
母亲在五十六岁时因病早逝,她下葬前一天,父亲特意请了戏班子到我家,热热闹闹唱了一天一夜,一生痴爱戏曲的母亲可以含笑九泉了。
母亲的一生都在追求并守护她的戏曲梦想,戏曲充盈了她的精神世界,又滋养、陪伴了她一生。而她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出精彩的戏曲呢?
(选自《青年文学家》2024年第13期,有删改)
(1) 小说开头说“母亲一生痴迷戏曲”,那么文章中哪些事件体现了母亲对戏曲的痴迷?请简要概括。
(2) 请根据括号里提示的角度,品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①母亲听的戏曲中,有替父从军、英勇无畏的花木兰,也有保家卫国、敢爱敢恨的穆桂英,还有智勇双全的抗战烈士阿庆嫂、坚贞不屈的革命战士江姐……(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②夜凉如水,月色撩人,母亲姿态优美,声音轻曼悠扬。那是一个和平日里完全不一样的母亲,月光在她的周身镀上一层银白,闪闪发光。(请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3) 文中的母亲除了痴迷戏曲,还具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 结合全文,分析第⑧段化妆师给母亲装扮时为什么那么细致入微?
(5) 结合全文,说说“母亲的戏曲人生”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8.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毛绒文创火“出圈”,并不是近期才出现的现象。
早在 2022年6月,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铜奔马文创毛绒玩具就凭借踩翻白眼“愤怒”小鸟、歪着脖子龇牙咧嘴、稍显笨拙的单腿站立“丑萌”形象在网络走红。凌晨5点就有人排队等进馆,为的就是能入手一个铜奔马玩偶;每天销量超过4000个,火得太快导致断货,博物馆不得不以“疯狂踩缝纫机中”来回应消费者的期待。
今年开始,这股“毛绒化”的风吹向了更广的领域。 6月,陕西西安的大相文博以肉夹馍为原型创作的文创产品“绒馍馍”爆火,上市一个多月卖出一万多单;甘肃天水麻辣烫火遍全网时,甘肃省博物馆趁热推出各式各样的麻辣烫玩偶,在天猫旗舰店开启预售后,一周内有近20万人涌入抢购,推动店铺成交量同比暴涨343%。
(刊载于《光明日报》,2024.11.3)
材料二:
文创产品之所以广受欢迎,核心在于设计者们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以及注重兼顾产品的功能性和日常性,通过精准捕捉大众需求,精心提炼产品背后的独特韵味,巧妙将“文化范”融入设计细节。如万花筒般绚烂多彩的文创产品,讲述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在前沿科技的赋能下,不断探索、寻求突破,让古老的文化遗产以全新面貌走进现代生活,与当代人进行深度对话。
传统文化生动“破圈”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得益于长期政策扶持与文化创新实践的深厚积淀。一系列成功案例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蓬勃生机,成为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浪潮中的一朵朵美丽浪花,让国风国潮深入人心,彰显文化自信之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在创新中赓续绵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刊载于“人民网”,2024.11.4)
材料三:
在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文创产品不仅是商品,更成为年轻人表达自我,寻找认同,结识朋友的一种社交方式。通过购买和分享文创产品,年轻人可以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也可以借此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联系。这种社交属性,给文创产品带来新的生命力,也让博物馆文化得以在年轻群体中广泛传播。
博物馆文创正在为中国文化创意和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要进一步发展好博物馆文创产品,将文创产品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进一步贴近年轻人的内心,让博物馆文创成为一种新时尚。
(刊载于“人民网”,2024.10.12)
材料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关注青少年群体,推出兼具教育与趣味性的文创产品。例如,南京博物院联合学校开发了“文物修复体验盒”,内含仿制陶器碎片和简易工具,学生可通过亲手修复过程了解文物保护知识。此外,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古画谜题笔记本”将《千里江山图》元素融入笔记本设计,每页附带历史小知识二维码,扫码即可观看动画讲解。这类产品不仅吸引青少年主动接触传统文化,还通过实践与互动深化了文化认知。
(刊载于《中国教育报》,2024.12.1)
(1) 根据上面四则材料内容,下列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近年来文创产品市场热度持续攀升,主要得益于社交媒体的传播,只要借助社交媒体,文创产品必然能取得成功。
B. 文创产品在文化传播和青少年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将文化内涵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能够有效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C. 文创产品的成功完全依赖于设计者的创意,只要设计足够独特,就能吸引消费者,无需考虑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
D. 文创产品的发展仅限于博物馆和文化机构,其他领域难以借鉴其成功经验,推动自身文创产品的开发。
(2) 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文创产品“火出圈”的原因。
(3) 文创产品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播功能,根据材料三,概括文创产品的传播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4) 暑假来临之际,某景区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想开发一些文创产品,如何才能设计出能满足人们不同需求、符合时代潮流的文创产品?请结合材料内容提几条建议。
七、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岳武穆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不?”武穆答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噉①刍②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③行百馀里,始振鬣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⑤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值复襄阳,平杨么⑥,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⑦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
(选自岳飞《良马对》)
注释:①噉(dàn):同“啖”,吃。②刍(chú):牲口吃的草。③比:等到。④振鬣(liè):竖起马鬣。鬣:马脖子上的长毛。⑤褫(chǐ):夺取衣服或带,这里是脱去,解下的意思。⑥杨么(yāo):杨么,名太,龙阳(今湖南汉寿)人。⑦甫:才。
(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 “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B. “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C. “褫鞍甲而不息不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D. “然非精洁”/“若无事然”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甲文中“其真无马邪”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感到愤懑。
B. 乙文从饮食和精力两方面来区分良马和驽马。
C. 乙文中岳武穆有两匹马,一匹是良马,一匹是驽马。
D. 甲文中的“千里马”与乙文中的“良马”饮食都很精细,食量大,耐力强,都善于奔跑。
(4) 甲乙两文都在说“马”,但两文所要表达的观点有所不同,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八、作文:本大题共2小题,共105分。
10.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 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一律用“xxx”符号代替;③不得抄袭。
松弛感是近两年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非常火爆的一个流行词。心理学中,焦虑或者压力,属于“应激”范畴。松弛感,就是处理应激事件的一种态度或能力。从心理学视角看,松弛感的内核其实是情绪的稳定,以及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然而“松弛感”经历各种解读之后好像也开始“变味”了,成为“躺平摆烂”的遮羞布,成为“懒惰放纵”的借口。试想在团队合作中,如果有的人消极对待,美其名曰“松弛感”,则让人难以信服……
请以“松弛感”为题目,写一篇演讲稿。
11.作文。
祖国的大好河山、名胜古迹,家乡的山山水水,甚至是身边的街街巷巷,总有一些地方,如同璀璨星辰,吸引着我们去探寻它的奥秘,去感受它的魅力。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
要求:①不少于 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一律用“xxx”符号代替;③不得抄袭。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A.有误,“通过……让……”同时使用,造成句子缺少主语;
B.正确;
C.有误,“这部电影的上映”语序不当,应改为“上映的这部电影”;
D.有误,“高谈阔论”本身就有“不切实际地谈论”的意思,与“不切实际”语义重复。
故选:B。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病句辨析需先通读句子,感知语病。再从语法入手,查成分是否残缺或赘余,如“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成长了”缺主语,删“通过”或“使”;看搭配是否恰当,像“提高水平”不能说“提高态度”。接着关注逻辑,是否语序不当,如“讨论并听取意见”应改为“听取并讨论”;有无不合逻辑,如“能否努力学习是成功关键”两面对一面,删“能否”。
2.【答案】【小题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注意“髫”的写法)
【小题2】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题3】天涯若比邻
【小题4】拣尽寒枝不肯栖
【小题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小题6】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小题7】心忧炭贱愿天寒(注意“愿”的写法)
【解析】答案: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注意“髫”的写法)
(2)皆若空游无所依
(3)天涯若比邻
(4)拣尽寒枝不肯栖
(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6)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7)心忧炭贱愿天寒(注意“愿”的写法)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答案】【小题1】A
【小题2】保尔的缺点:①急躁冲动;②固执偏激。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让人物形象更真实,展现保尔从普通人成长为革命战士的过程,突出“钢铁意志”需经历磨炼的主题
【解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把握。
A.正确;
B.有误,如果你对自己的姓名用字感兴趣,你可以选择阅读《说文解字》;
C.有误,“诗言志”的“志”指思想感情;
D.有误,初唐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
故选:A。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
保尔的缺点:急躁与冲动:如因战友牺牲情绪失控,殴打押送兵。固执与偏激:如早期排斥知识分子,后逐渐改变。
作者意图:增强人物真实感:避免“高大全”形象,使保尔更贴近现实。体现成长性:通过缺点展现人物在革命中的思想蜕变。深化主题:人性光辉需经历磨砺,凸显“钢铁意志”的锻造过程。
答案:
(1)A
(2)保尔的缺点:①急躁冲动;②固执偏激。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让人物形象更真实,展现保尔从普通人成长为革命战士的过程,突出“钢铁意志”需经历磨炼的主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保尔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到成为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再到双目失明却坚强不屈创作小说,成为一块坚强钢铁(是指他的精神)的故事。这是一部带有自传味道的小说,它赞扬了在绝望的命运中仍坚强不屈,向命运挑战的精神。鞭挞了资本主义的丑陋与只会作威作福的贵人,表现了作者对命运的抗争。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4.【答案】示例一:春风似悠扬的琴音,轻轻漫过原野,每一缕旋律都化作嫩绿的丝缕,缠绕在枝桠间,奏响了生机的歌谣。
示例二:灯光像甜软的絮语,静静铺满房间,每一个音节都凝成橘黄的光斑,栖息在角落中,诉说着温柔的故事。
【解析】先理解通感本质,即把一种感官感受用另一种感官的词语来描述。比如选“春风”,要思考春风能关联哪些感官,像触觉的“柔”可和听觉、视觉等打通。确定选的事物后,找其特点,春风是轻柔、带着气息的,然后把触觉感受转化成听觉或视觉表述,让不同感官交错。比如写春风,想它拂过像什么声音、什么视觉画面,用形容其他感官的词来写春风。可以这样写:春风似悠扬的琴音,轻轻漫过原野,每一缕旋律都化作嫩绿的丝缕,缠绕在枝桠间,奏响了生机的歌谣。
答案:
示例一:春风似悠扬的琴音,轻轻漫过原野,每一缕旋律都化作嫩绿的丝缕,缠绕在枝桠间,奏响了生机的歌谣。
示例二:灯光像甜软的絮语,静静铺满房间,每一个音节都凝成橘黄的光斑,栖息在角落中,诉说着温柔的故事。
本题考查语句仿写。语句仿写先抓句式框架,保留原句结构;再辨修辞,复制比喻、排比等手法;接着替换核心词汇,保持词性对应;最后兼顾语境,确保情感基调一致。
做仿写题时,先通读例句,抓住句式结构、修辞手法、情感基调等核心要素,比如是否对仗、有无比喻拟人,以及整体风格是活泼还是庄重。再结合题干要求的话题,替换对应内容,确保新句子在形式和神韵上与例句一致,写完后对照原句检查,避免偏离句式或情感不搭。
5.【答案】【小题1】chán jī 震 虔
【小题2】C
【解析】答案:
(1)chán jī 震 虔
(2)C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潺潺”的读音是“chán chán”,“羁绊”的“羁”读音是“jī”,“zhèn 撼”应写作“震撼”,“qián 诚”应写作“虔诚”。
(2)本题考查成语理解与运用。
ABD.正确。
C.有误,“强词夺理”意思是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多用于形容无理辩解,含贬义。文中使用褒贬不当。
故选:C。
解答字音字形题,要在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6.【答案】【小题1】示例:以和为贵暖校园,友爱同行共成长
【小题2】示例:举办“和谐相处”主题班会或故事分享会
【小题3】①我是希望中学学生会的xx。我们是希望中学学生会。
②请您务必作为嘉宾出席开幕式,并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诚邀您作为嘉宾出席开幕式,并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
7.【答案】【小题1】①母亲干活时总听收音机里的戏曲,甚至下田也背着收音机听;②农闲或有红白喜事时,母亲会带“我们”去看戏,还能细致讲解;③母亲在夜里练习唱戏;④母亲在戏班子帮助下登台扮演穆桂英,圆梦唱戏;⑤母亲去世后,父亲请戏班子唱戏送别
【小题2】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了花木兰、穆桂英、阿庆嫂、江姐等戏曲中的巾帼形象,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母亲听的戏曲内容丰富,也体现这些形象对母亲精神世界的浸润,从侧面表现母亲对戏曲的痴迷。
②“夜凉如水,月色撩人”“月光在她的周身镀上一层银白”是环境描写,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氛围。这样的环境烘托出母亲练习唱戏时的专注与优雅,与她平日农家妇女的形象形成对比,突出戏曲让母亲展现出不同的光彩,体现她对戏曲的热爱
【小题3】①热爱生活,精神充实:母亲从戏曲中汲取力量,干活不知疲倦,即使是普通农家妇女,也因戏曲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
②善于学习,懂得思考:她能从戏曲中总结为人处世的道理,还能细致分析戏曲的演员造型、唱词等,像“戏剧评论家”。
③勇敢追梦,有行动力:她不仅梦想唱戏,还在夜里练习,最终抓住机会登台表演,实现梦想
【小题4】一是因为班主是父亲的老相识,知道母亲痴迷戏曲,想帮她圆梦,所以让化妆师细致装扮;二是母亲对戏曲的热爱感染了大家,大家尊重她的梦想,愿意用心帮她完成登台的心愿;三是这也从侧面衬托出戏曲在母亲心中的重要性,以及这次登台对母亲的特殊意义
【小题5】①要拥有并坚守热爱的事物:母亲一生痴迷戏曲,戏曲滋养了她的精神,我们也应找到能充实自己的热爱并坚持。
②梦想需要付诸行动:母亲不仅有唱戏的梦想,还在夜里练习,最终抓住机会登台,启示我们有梦想就要努力去实现。
③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戏曲中的文化和形象影响了母亲的为人处世,说明优秀文化对人的成长有积极作用,我们应多汲取优秀文化养分。
④生活要有精神追求:母亲作为农家妇女,因戏曲让生活有光彩,启示我们即使生活平凡,也要有精神追求,让生命更有意义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事件。
文中体现母亲对戏曲痴迷的事件有:①“从早到晚,它都热热闹闹地播放着戏曲。母亲一边听戏,一边干活儿……甚至下田干活儿,她也用小布袋装着收音机,把它背在身上”,可见母亲干活时总听收音机里的戏曲,下田也背着听;②“每逢此时,母亲就会早早地把家务活儿做完……带我们去看戏”“回来的路上,她总会眉飞色舞地给我们讲解当天看的那场戏”,即农闲或有红白喜事时,母亲带“我们”去看戏,还能细致讲解;③“有好几次,我从梦中醒来,看到母亲一个人在院子里练习唱戏”,母亲在夜里练习唱戏;④“母亲手中花枪一耍……招招式式都散发出巾帼豪气”,母亲在戏班子帮助下登台扮演穆桂英;⑤“母亲去世后,父亲特意请了戏班子到我家,热热闹闹唱了一天一夜”,母亲去世后,父亲请戏班子唱戏送别。
(2)①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赏析。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续列举“替父从军、英勇无畏的花木兰”“保家卫国、敢爱敢恨的穆桂英”“智勇双全的抗战烈士阿庆嫂”“坚贞不屈的革命战士江姐”等戏曲人物。排比的运用使句式整齐,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气势,清晰展现出母亲听的戏曲内容丰富多样。同时,这些形象“浸润着母亲的心田,丰富着她的精神世界”,从侧面体现出母亲对戏曲的痴迷程度之深。
②本题考查环境描写赏析。“夜凉如水,月色撩人”“月光在她的周身镀上一层银白”属于环境描写。“夜凉如水”写出夜晚的清凉,“月色撩人”“银白”描绘出月光的柔和皎洁,共同营造出宁静而优美的氛围。这样的环境与“母亲姿态优美,声音轻曼悠扬”的状态相呼应,烘托出母亲练习唱戏时的专注与优雅。平日母亲是忙于家务、农活的农家妇女,而此时在月光下唱戏的她“闪闪发光”,环境描写突出了戏曲让母亲展现出别样光彩,进一步体现她对戏曲的热爱。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①热爱生活,精神充实:母亲“一边听戏,一边干活儿……农活儿干得不知疲倦,戏词也唱得欢天喜地”,她从戏曲中获得力量,即使是普通农家妇女,也因戏曲让生活充满活力,精神世界丰富。
②善于学习,懂得思考:母亲说“戏如人生,戏里讲的都是我们这辈子的大道理”,可见她能从戏曲中总结为人处世的道理;她看戏“看门道”,能讲解“演员造型、妆容,到唱词韵律、节奏”,像“戏剧评论家”,体现出她的思考与学习能力。
③勇敢追梦,有行动力:母亲直言“如果我上台,照样唱得好”,并有“好几次,我从梦中醒来,看到母亲一个人在院子里练习唱戏”,最终在戏班子帮助下登台,“唱腔圆润悦耳……招招式式都散发出巾帼豪气”,可见她为梦想付出行动并实现梦想。
(4)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理解。第⑧段化妆师给母亲装扮“每一道工序都细致入微”,原因如下:从“班主是父亲的老相识,知道母亲喜欢唱戏,就想趁机帮母亲圆梦”可知,班主了解母亲对戏曲的痴迷,希望通过细致装扮帮她实现梦想;母亲一生热爱戏曲,这种热爱感染了周围的人,大家对她的梦想充满尊重,因此愿意用心对待装扮环节;同时,这也暗示了这次登台对母亲的重要性——是她“痴爱戏曲半生”的圆梦时刻,细致的装扮是对这份梦想的珍视。
(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拓展理解。①坚守热爱,滋养精神:母亲“一生痴迷戏曲,而中国戏曲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也滋养了她的一生”,她从戏曲中获得力量和快乐。这启示我们应找到自己热爱的事物并坚守,让其成为精神滋养。②为梦行动,不留遗憾:母亲不仅有唱戏的梦想,还“在院子里练习唱戏”,最终抓住机会登台。这告诉我们,梦想不能只停留在想法,要付诸行动,才能有实现的可能。③汲取文化,丰富自我:戏曲中的人物和道理“成了她为人处世、教育子女的最生动教材”,说明优秀文化能提升自我。我们也应从优秀文化中学习,丰富认知和修养。④平凡生活,亦有光彩:母亲是“普通的农家妇女”,却因对戏曲的追求,在登台时“光彩照人”,让生活变得精彩。这启示我们,即使生活平凡,有精神追求和热爱,也能绽放光彩。
答案:
(1)①母亲干活时总听收音机里的戏曲,甚至下田也背着收音机听;②农闲或有红白喜事时,母亲会带“我们”去看戏,还能细致讲解;③母亲在夜里练习唱戏;④母亲在戏班子帮助下登台扮演穆桂英,圆梦唱戏;⑤母亲去世后,父亲请戏班子唱戏送别。
(2)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了花木兰、穆桂英、阿庆嫂、江姐等戏曲中的巾帼形象,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母亲听的戏曲内容丰富,也体现这些形象对母亲精神世界的浸润,从侧面表现母亲对戏曲的痴迷。
②“夜凉如水,月色撩人”“月光在她的周身镀上一层银白”是环境描写,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氛围。这样的环境烘托出母亲练习唱戏时的专注与优雅,与她平日农家妇女的形象形成对比,突出戏曲让母亲展现出不同的光彩,体现她对戏曲的热爱。
(3)①热爱生活,精神充实:母亲从戏曲中汲取力量,干活不知疲倦,即使是普通农家妇女,也因戏曲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
②善于学习,懂得思考:她能从戏曲中总结为人处世的道理,还能细致分析戏曲的演员造型、唱词等,像“戏剧评论家”。
③勇敢追梦,有行动力:她不仅梦想唱戏,还在夜里练习,最终抓住机会登台表演,实现梦想。
(4)一是因为班主是父亲的老相识,知道母亲痴迷戏曲,想帮她圆梦,所以让化妆师细致装扮;二是母亲对戏曲的热爱感染了大家,大家尊重她的梦想,愿意用心帮她完成登台的心愿;三是这也从侧面衬托出戏曲在母亲心中的重要性,以及这次登台对母亲的特殊意义。
(5)①要拥有并坚守热爱的事物:母亲一生痴迷戏曲,戏曲滋养了她的精神,我们也应找到能充实自己的热爱并坚持。
②梦想需要付诸行动:母亲不仅有唱戏的梦想,还在夜里练习,最终抓住机会登台,启示我们有梦想就要努力去实现。
③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戏曲中的文化和形象影响了母亲的为人处世,说明优秀文化对人的成长有积极作用,我们应多汲取优秀文化养分。
④生活要有精神追求:母亲作为农家妇女,因戏曲让生活有光彩,启示我们即使生活平凡,也要有精神追求,让生命更有意义。
母亲一生痴迷戏曲,干活、下田时总听戏,农闲或有喜事会带“我们”看戏并细致讲解,还在夜里练习唱戏;戏班子到村时,她在帮助下登台扮演穆桂英圆梦;母亲去世后,父亲请戏班子唱戏送别,戏曲滋养了她的一生,她的人生也如戏曲般精彩。
理解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掌握住。
8.【答案】【小题1】B
【小题2】①设计者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兼顾产品功能性和日常性,精准捕捉大众需求,将“文化范”融入设计细节;②得益于长期政策扶持与文化创新实践的深厚积淀
【小题3】①让年轻人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②让年轻人借此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联系;③使博物馆文化在年轻群体中广泛传播
【小题4】①深度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将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②兼顾产品功能性和日常性,精准捕捉大众需求;③关注年轻人需求,赋予文创产品社交属性;④开发兼具教育与趣味性的文创产品;⑤借助前沿科技,让文创产品有新面貌
【解析】(1)A.有误,材料三提到社交媒体给文创产品带来新生命力,但并未表明只要借助社交媒体文创产品就必然成功,该项说法过于绝对。
B.正确。
C.有误,材料二指出文创产品广受欢迎核心在于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等,并非只依赖设计者创意,该项说法错误。
D.有误,材料一提到文创产品从博物馆吹向更广领域,说明并非仅限于博物馆和文化机构,该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材料二中提到“文创产品之所以广受欢迎,核心在于设计者们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以及注重兼顾产品的功能性和日常性,通过精准捕捉大众需求,精心提炼产品背后的独特韵味,巧妙将‘文化范’融入设计细节”,还提到“传统文化生动‘破圈’得益于长期政策扶持与文化创新实践的深厚积淀”。
(3)材料三中“在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文创产品不仅是商品,更成为年轻人表达自我,寻找认同,结识朋友的一种社交方式。通过购买和分享文创产品,年轻人可以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也可以借此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联系。这种社交属性,给文创产品带来新的生命力,也让博物馆文化得以在年轻群体中广泛传播”,表明文创产品能让年轻人表达对传统文化热爱认同,建立联系,使博物馆文化在年轻群体中广泛传播。
(4)从材料二“文创产品之所以广受欢迎,核心在于设计者们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可知,要深度挖掘景区文化内涵,这是文创产品的灵魂所在。比如景区有独特的历史故事、传统习俗等,都可以作为设计元素。材料二提到“注重兼顾产品的功能性和日常性,通过精准捕捉大众需求”,说明设计文创产品要考虑大众需求,兼顾功能性和日常性,让产品实用又能融入生活。材料三指出“文创产品不仅是商品,更成为年轻人表达自我,寻找认同,结识朋友的一种社交方式”,所以要关注年轻人需求,赋予文创产品社交属性,像设计一些适合分享、能引发互动的产品。材料四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关注青少年群体,推出兼具教育与趣味性的文创产品”,景区也可借鉴,开发兼具教育与趣味性的文创产品,吸引不同年龄段游客。材料二提到“在前沿科技的赋能下,不断探索、寻求突破,让古老的文化遗产以全新面貌走进现代生活”,所以可借助前沿科技,让文创产品有新面貌,吸引游客。
答案:
(1)B
(2)①设计者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兼顾产品功能性和日常性,精准捕捉大众需求,将“文化范”融入设计细节;②得益于长期政策扶持与文化创新实践的深厚积淀。
(3)①让年轻人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②让年轻人借此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联系;③使博物馆文化在年轻群体中广泛传播。
(4)①深度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将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②兼顾产品功能性和日常性,精准捕捉大众需求;③关注年轻人需求,赋予文创产品社交属性;④开发兼具教育与趣味性的文创产品;⑤借助前沿科技,让文创产品有新面貌。
本题是关于“文创产品”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辨析,第二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第三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第四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提建议。
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9.【答案】【小题1】A
【小题2】①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②良马不在气力大小,而在于品性优劣
【小题3】C
【小题4】【甲】文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强调人才需要伯乐的识别与正确任用,批判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现象;【乙】文通过良马与劣马的对比,提出“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强调优秀人才应具备“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的品德,即不仅有能力,更要沉稳、有涵养,能担当重任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相同,有时。
B.不同,驱使/马鞭。
C.不同,喘息/休息。
D.不同,然而/……的样子。
故选:A。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食,同“饲”,喂。句意为: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②中重点词语有:骥,良马;德,品性。句意为:良马不在气力大小,而在于品性优劣。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ABD.正确。
C.有误,由选文内容可知,岳飞曾经有过两匹良马,但它们先后亡于战阵。如今所乘战马却是劣马。
故选:C。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甲】文中千里马有才能却被“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等描述,体现出人才被埋没的情况,从而表达作者对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人才的同情。【乙】文中将良马和劣马在饮食、奔跑等方面进行对比,突出良马的品质,以此类比人才应有的品质。
答案:
(1)A
(2)①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②良马不在气力大小,而在于品性优劣。
(3)C
(4)【甲】文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强调人才需要伯乐的识别与正确任用,批判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现象;【乙】文通过良马与劣马的对比,提出“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强调优秀人才应具备“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的品德,即不仅有能力,更要沉稳、有涵养,能担当重任。
参考译文:
【甲】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岳飞入朝觐见时,皇帝缓缓问道:“爱卿近来可寻得良马?”岳飞答道:“良马不在气力大小,而在于品性优劣。臣有两匹战马,常觉非凡。每日需吞食数斗粮草,饮用一斛清泉,若饲料不净或水质不佳,宁可绝食而死也不将就。”
“披挂铠甲驰骋时,初行百十里只觉步态沉稳,待行至百余里后,方扬鬃长啸,显露神骏。自正午至黄昏,仍能疾驰二百里。卸甲后气息平稳,皮毛干爽,仿佛未历长途。此等良驹,饮食精专却不苟且,力蓄于内而不轻躁,实为可托重任的千里之才。”
“昔年收复襄阳、平定杨么时,二马先后亡于战阵。如今所乘战马却大不相同:每日不过数升草料,饲料粗劣亦不挑剔,饮水浑浊亦无怨言。刚挽缰勒辔便躁动难安,疾驰不过百里,便口吐白沫气喘如牛,几近毙命。这般劣马,食量浅薄易饱,逞强一时却后继无力,不过是下等驽马罢了。”皇帝听罢连声赞叹。
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0.【答案】松弛感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个火爆全网却常被误解的词——“松弛感”。
当“内卷”的浪潮席卷校园,当“躺平”的呼声此起彼伏,有人把“松弛感”当成逃避压力的挡箭牌:作业拖到最后一天才写,考试前通宵抱佛脚,团队任务中划水摸鱼,还美其名曰“保持松弛”。可同学们,这真的是松弛感吗?心理学告诉我们,松弛感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稳定情绪,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自我调节能力。它不是躺平的懒惰,而是“外柔内刚”的生存智慧。
真正的松弛感,是科学家在实验室面对百次失败时依然能平静记录数据,是运动员在决赛前夜听着音乐调整呼吸,是我们在考场上遇到难题时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慢慢来”。就像竹子被大风压弯却不断裂,真正的松弛感能让我们在压力下保持韧性,在挫折中积蓄力量。
反观那些滥用“松弛感”的人,他们像漏了气的气球,一遇困难就泄了劲。团队项目中,有人借口“追求松弛”而拒绝分工;学习生活中,有人打着“反对内卷”的旗号沉迷游戏。这种“松弛”不是智慧,而是懦弱;不是超脱,而是逃避。正如古人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没有目标的松弛,终将让我们在时代的浪潮中迷失方向。
那么,如何培养真正的松弛感?首先,学会给生活“留白”。每天留半小时读书、运动或发呆,让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其次,建立“情绪急救箱”。当焦虑袭来时,试试“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瞬间平复心情;最后,把大目标拆解成小台阶。就像登山者不会盯着山顶发怵,而是专注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同学们,松弛感不是躺平的温床,而是进取的基石。它让我们在奔跑时保持节奏,在冲刺时蓄满能量。让我们以松弛感为盾,抵御焦虑的侵袭;以进取心为剑,斩断拖延的枷锁。愿我们都能成为“静水深流”的人——表面平静如镜,内心涌动着向上的力量!
11.【答案】例文:
小巷时光
外婆家那条老巷,总在梅雨季泛着潮湿的木香。青石板被几代人的脚印磨得发亮,像一块块被时光擦亮的墨玉,指引着我走进那片藏着岁月密码的天地。
巷口的老槐树是最好的路标,皲裂的树干上挂着个褪色的鸟笼,笼门敞开着,据说三十年前住在这里的阿婆总爱蹲在树下喂画眉。转过槐树,墙根处簇生着大片酢浆草,粉紫色的小花顺着斑驳的砖墙往上爬,像谁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左手边的杂货铺还挂着“便民百货“的木牌,老板娘用竹篮装着话梅糖,玻璃罐里的陈皮透着琥珀色的光,空气里飘着甘草与薄荷混合的清凉气。
往里走二十步,能看见墙面上嵌着块半旧的青石板,刻着“光绪年间“的字样。去年暴雨冲垮了墙角的杂草,才露出这行模糊的字迹。邻居张爷爷说,这条巷在民国时是条商业街,石板路下藏着排水的暗渠,所以再大的雨也淹不了街。我蹲下身摸那些深浅不一的刻痕,指尖触到冰凉的湿意,仿佛触到了百年前工匠凿下的力道。
最让我着迷的是巷尾的老茶馆。木质的门槛被踩出两道凹槽,推门时“吱呀“声能惊动趴在柜台上打盹的老猫。穿蓝布衫的掌柜用粗瓷碗沏茶,沸水冲过碧螺春的瞬间,茶香裹着热气漫开来。临窗的八仙桌上,几位老人用带着乡音的语调聊当年的事,说这里曾是说书人聚集的地方,夜里能听到连篇的《三国》。阳光透过雕花木窗,在他们花白的头发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茶盏里的热气与窗外的雨丝缠在一起,分不清哪是人间哪是旧梦。
离巷时雨停了,青石板缝里冒出新的苔藓。杂货铺的竹篮还在摇晃,茶馆的木门半掩着,隐约传来茶壶碰撞的脆响。这条不足百米的老巷,没有名山大川的壮阔,却像一块浸在时光里的琥珀,将烟火气、旧故事与草木香细细封存。原来最动人的风景,从不在远方的宣传册上,而在这些藏着生活温度的褶皱里,等着有心人的脚步去轻轻叩响。
【解析】例文:
小巷时光
外婆家那条老巷,总在梅雨季泛着潮湿的木香。青石板被几代人的脚印磨得发亮,像一块块被时光擦亮的墨玉,指引着我走进那片藏着岁月密码的天地。
巷口的老槐树是最好的路标,皲裂的树干上挂着个褪色的鸟笼,笼门敞开着,据说三十年前住在这里的阿婆总爱蹲在树下喂画眉。转过槐树,墙根处簇生着大片酢浆草,粉紫色的小花顺着斑驳的砖墙往上爬,像谁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左手边的杂货铺还挂着“便民百货“的木牌,老板娘用竹篮装着话梅糖,玻璃罐里的陈皮透着琥珀色的光,空气里飘着甘草与薄荷混合的清凉气。
往里走二十步,能看见墙面上嵌着块半旧的青石板,刻着“光绪年间“的字样。去年暴雨冲垮了墙角的杂草,才露出这行模糊的字迹。邻居张爷爷说,这条巷在民国时是条商业街,石板路下藏着排水的暗渠,所以再大的雨也淹不了街。我蹲下身摸那些深浅不一的刻痕,指尖触到冰凉的湿意,仿佛触到了百年前工匠凿下的力道。
最让我着迷的是巷尾的老茶馆。木质的门槛被踩出两道凹槽,推门时“吱呀“声能惊动趴在柜台上打盹的老猫。穿蓝布衫的掌柜用粗瓷碗沏茶,沸水冲过碧螺春的瞬间,茶香裹着热气漫开来。临窗的八仙桌上,几位老人用带着乡音的语调聊当年的事,说这里曾是说书人聚集的地方,夜里能听到连篇的《三国》。阳光透过雕花木窗,在他们花白的头发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茶盏里的热气与窗外的雨丝缠在一起,分不清哪是人间哪是旧梦。
离巷时雨停了,青石板缝里冒出新的苔藓。杂货铺的竹篮还在摇晃,茶馆的木门半掩着,隐约传来茶壶碰撞的脆响。这条不足百米的老巷,没有名山大川的壮阔,却像一块浸在时光里的琥珀,将烟火气、旧故事与草木香细细封存。原来最动人的风景,从不在远方的宣传册上,而在这些藏着生活温度的褶皱里,等着有心人的脚步去轻轻叩响。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题目要求写一篇游记,核心对象是“吸引我们去探寻奥秘、感受魅力”的地方,范围可涵盖祖国名胜、家乡山水或身边街巷,自由度较高。关键在于“探寻奥秘”和“感受魅力”,这意味着文章不能仅停留在景物表面描写,需挖掘景物背后的文化内涵、情感价值或个人独特体验。“游记”体裁要求以游览过程为线索,融入所见所闻所感,做到情景交融。需注意避免泛泛而谈,要选取具体、有细节的场景,同时规避真实人名校名,保证原创性。
其次是立意方向。立意应围绕“魅力”展开,可从自然之美、人文底蕴、情感寄托三个维度切入。写自然景观时,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山河的壮丽或清幽,融入对自然生命力的赞叹;写人文古迹时,可结合历史故事、传说或文化符号,体现其历史厚重感与精神传承;写身边街巷时,可聚焦市井烟火、人情温暖,传递对平凡生活的热爱。无论选择哪种对象,都需将“我”的情感融入其中,让景物与感悟相互呼应,使文章既有画面感,又有思想深度。
最后是构思框架。开篇可采用场景切入或情感铺垫,如以“初到某地的第一印象”或“对这个地方的向往由来”引出下文。主体部分按游览顺序推进,选取2-3个典型场景重点描写:比如写登山,可分山脚、山腰、山顶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结合具体景物(如奇石、古木、云雾)和体验(如攀登的艰辛、远眺的震撼);写古街,可聚焦某家老店、一处老建筑或一场民俗活动,通过细节(如气味、声音、人物对话)展现其独特魅力。每个场景后穿插个人感受或联想,如由古桥联想到前人的智慧,由老街的变迁感慨时光流转。结尾需升华情感,呼应开头的向往或总结游览的收获,让文章结构完整,余味悠长。全文需控制字数在500字以上,语言力求生动鲜活,避免平铺直叙。
这篇游记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老巷的独特魅力,选取巷口槐树、杂货铺、青石板、老茶馆等典型场景,用视觉、嗅觉、听觉等多感官描写营造出浓厚的生活气息与历史感。文中穿插张爷爷的讲述、老人们的闲谈等细节,让景物与人文自然融合,既展现了老巷的“形“,又挖掘了其“神“。结尾将老巷比作“时光琥珀“,升华了对平凡风景中蕴含的生活温度的感悟,语言生动且富有画面感,字里行间流露着对老巷的真切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