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6 凸透镜成像规律学习目标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知识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1)实验装置:实验一般选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目的是方便在光具座的刻度范围内进行实验。(2)实验探究。①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正中央。②假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用u表示物距。实验时,依次使u>2f、u=2f、f<u<2f、u=f、u<f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成实像时,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光屏应远离凸透镜才能重新接收到清晰的像。蜡烛离凸透镜越近,光屏上得到的像越大。成虚像时,眼睛应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所成的像。③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为让光屏重新承接到像,不需要移动光屏,这是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点拨】①若蜡烛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逐渐向上移动。若要继续在光屏的中央承接到清晰的像,则需将光屏向上调节,或将蜡烛向上调节,或将凸透镜向下调节。②如果用光屏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成像情况是一个变暗的完整的像。③若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无法得到像,可能是u重点一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 光路图 成像特点 像距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f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f2fu=f 不成像u 2.生活中的透镜:凸透镜的应用。[记忆口诀] 一焦内外分虚实,二焦内外分大小。虚像与物同侧正,实像与物异侧倒。【跟踪训练】 1.如图所示,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 cm,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A.当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中D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B.蜡烛从图中位置逐渐远离透镜时,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大C.若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则蜡烛可能放在图中C区域D.若光屏上要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则蜡烛应该放在图中B区域重点二 器材移动动态分析思路注:若题目给出像的大小变化,判断如何移动器材时,在判断成像的虚实后,可逆向运用此解题方法。[记忆口诀]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成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跟踪训练】 2.(2025·广州模拟)如图所示,小明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40 cm刻度线处,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将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大B.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拿走光屏,眼睛在光屏一侧一定范围内向凸透镜方向看,仍能看到像C.将蜡烛放在1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放大的清晰像D.图中位置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基础巩固1.小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适当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测出物距u和像距v,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 B )。实验次数 1 2 3 4 5物距u/cm 60 30 20 15 12像距v/cm 12 15 20 30 60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 cm②第1次实验的成像规律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③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成在光屏上的像越来越大④当u=11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②正确D.只有②③④正确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A )。A.照相机 B.潜望镜C.幻灯机 D.放大镜3.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4.(2025·江门二模)如图是一个自制投影仪模型。将手机和凸透镜分别固定在纸盒的两端,调整“投影仪”到墙面的距离,可在墙上看到手机画面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墙上看到的画面是手机屏幕所成的虚像B.此自制投影仪的凸透镜焦距一定大于20 cmC.凸透镜到墙面的距离一定大于手机屏幕到凸透镜的距离D.适当缩短纸盒的长度,并将“投影仪”靠近墙面,清晰的像会更大5.智能手机扫码功能可快速获取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二维码通过摄像头在手机中所成的是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如图,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可观察到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__(选填“投影仪”或“照相机”)。【答案】凸透镜 实 放大 实 投影仪能力达标6.(2025·深圳模拟)近年来,机器人引领科技大潮,机器人身上处处彰显物理知识,其中机器人眼睛通过光学传感器捕捉环境信息,进行视觉感知。光学传感器中有一部分就相当于我们所学的凸透镜。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烛焰的像。下列说法中( B )。①图中成像特点与机器人眼睛成像特点相同②随着蜡烛燃烧而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也逐渐向下移动③图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2 cm④把蜡烛适当左移,透镜保持不动,向右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且像变小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①③正确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规律成像的B.将蜡烛放置在35 cm刻度线处,仅向右移动光屏,能得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C.若飞来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遮住凸透镜的部分区域,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不再完整D.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动,用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替换该透镜,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1)此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 cm。(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放置在42 cm刻度线处,生活中的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从30 cm刻度线处移动到10 cm刻度线处,光屏应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答案】(1)10.0 (2)放大镜 (3)左素养提升9.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如下:(1)实验前,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与凸透镜的光心在同一高度。(2)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f,当物距u<f时,烛焰成正立放大虚像;当u=f时,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当u>f时,烛焰成________(选填“正立实像”“正立虚像”“倒立实像”或“倒立虚像”)。同学们分析得出:像的虚实由____________大小关系决定。(3)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所成像的特点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原理相同。(4)若仅将图甲中凸透镜换成焦距相同直径较小的凸透镜,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________(选填“变小”“变暗”或“变不完整”)了。(5)若仅将图甲中凸透镜换成直径大小相同、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则需将光屏________(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6)如图乙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保持光屏位置不变,让蜡烛和凸透镜分别以4 cm/s和2 cm/s的速度,同时沿光具座匀速向左运动,经过2.5 s,光屏上成清晰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答案】(2)不能 倒立实像 物距和焦距 (3)投影仪 (4)变暗 (5)向左 (6)等大 3.6 凸透镜成像规律学习目标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知识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1)实验装置:实验一般选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目的是方便在光具座的刻度范围内进行实验。(2)实验探究。①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目的是 。②假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用u表示物距。实验时,依次使u>2f、u=2f、f<u<2f、u=f、u<f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成实像时,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光屏应 凸透镜才能重新接收到清晰的像。蜡烛离凸透镜越近,光屏上得到的像越 。成虚像时,眼睛应在 观察所成的像。③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为让光屏重新承接到像, 移动光屏,这是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 。【点拨】①若蜡烛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逐渐向 移动。若要继续在光屏的中央承接到清晰的像,则需将光屏向 调节,或将蜡烛向 调节,或将凸透镜向 调节。②如果用光屏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成像情况是 。③若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无法得到像,可能是 ,也可能是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 。重点一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 光路图 成像特点 像距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f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f2fu=f 不成像u 2.生活中的透镜:凸透镜的应用。[记忆口诀] 一焦内外分虚实,二焦内外分大小。虚像与物同侧正,实像与物异侧倒。【跟踪训练】 1.如图所示,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 cm,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中D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B.蜡烛从图中位置逐渐远离透镜时,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大C.若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则蜡烛可能放在图中C区域D.若光屏上要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则蜡烛应该放在图中B区域重点二 器材移动动态分析思路注:若题目给出像的大小变化,判断如何移动器材时,在判断成像的虚实后,可逆向运用此解题方法。[记忆口诀]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成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跟踪训练】 2.(2025·广州模拟)如图所示,小明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40 cm刻度线处,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大B.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拿走光屏,眼睛在光屏一侧一定范围内向凸透镜方向看,仍能看到像C.将蜡烛放在1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放大的清晰像D.图中位置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基础巩固1.小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适当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测出物距u和像距v,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 )。实验次数 1 2 3 4 5物距u/cm 60 30 20 15 12像距v/cm 12 15 20 30 60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 cm②第1次实验的成像规律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③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成在光屏上的像越来越大④当u=11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②正确D.只有②③④正确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A.照相机 B.潜望镜C.幻灯机 D.放大镜3.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4.(2025·江门二模)如图是一个自制投影仪模型。将手机和凸透镜分别固定在纸盒的两端,调整“投影仪”到墙面的距离,可在墙上看到手机画面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墙上看到的画面是手机屏幕所成的虚像B.此自制投影仪的凸透镜焦距一定大于20 cmC.凸透镜到墙面的距离一定大于手机屏幕到凸透镜的距离D.适当缩短纸盒的长度,并将“投影仪”靠近墙面,清晰的像会更大5.智能手机扫码功能可快速获取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二维码通过摄像头在手机中所成的是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如图,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可观察到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__(选填“投影仪”或“照相机”)。能力达标6.(2025·深圳模拟)近年来,机器人引领科技大潮,机器人身上处处彰显物理知识,其中机器人眼睛通过光学传感器捕捉环境信息,进行视觉感知。光学传感器中有一部分就相当于我们所学的凸透镜。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烛焰的像。下列说法中( )。①图中成像特点与机器人眼睛成像特点相同②随着蜡烛燃烧而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也逐渐向下移动③图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2 cm④把蜡烛适当左移,透镜保持不动,向右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且像变小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①③正确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规律成像的B.将蜡烛放置在35 cm刻度线处,仅向右移动光屏,能得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C.若飞来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遮住凸透镜的部分区域,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不再完整D.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动,用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替换该透镜,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1)此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 cm。(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放置在42 cm刻度线处,生活中的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从30 cm刻度线处移动到10 cm刻度线处,光屏应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素养提升9.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如下:(1)实验前,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与凸透镜的光心在同一高度。(2)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f,当物距u<f时,烛焰成正立放大虚像;当u=f时,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当u>f时,烛焰成________(选填“正立实像”“正立虚像”“倒立实像”或“倒立虚像”)。同学们分析得出:像的虚实由____________大小关系决定。(3)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所成像的特点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原理相同。(4)若仅将图甲中凸透镜换成焦距相同直径较小的凸透镜,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________(选填“变小”“变暗”或“变不完整”)了。(5)若仅将图甲中凸透镜换成直径大小相同、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则需将光屏________(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6)如图乙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保持光屏位置不变,让蜡烛和凸透镜分别以4 cm/s和2 cm/s的速度,同时沿光具座匀速向左运动,经过2.5 s,光屏上成清晰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6 凸透镜成像规律 - 学生版.docx 3.6 凸透镜成像规律.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