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 响度与音色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响度、音色;知道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了解响度的单位——分贝(dB)。 2.了解不同响度和不同音色的声音在波形图上的差异。 3.经历用实验探究响度与振幅关系的过程,培养实验创新和动手操作能力。知识点1 声音的强弱——响度1.定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又叫做音量。2.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响度的大小跟振幅有关,声源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也越大。响度还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人距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小。知识点2 用波形比较振幅3.在波形图中,声音的振幅大小表现为波形在纵轴方向的高低程度。振幅越大,波形越高,声音越响;振幅越小,波形越低,声音越轻。4.甲、乙两个音叉的振幅不同,在相同时间内,甲振幅小,响度小;乙振幅大,响度大。 甲 乙5.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符号是dB。把人耳能听见的最弱声音的强度定为0 dB,这是听觉的下限。知识点3 声音的品质——音色6.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也叫音品。7.影响因素: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及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是区分不同发声体的重要标志。重点一 声音特性在概念上的辨析特性 音调 响度 音色定义 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大小 声音的品质影响 因素 声源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描述 尖细或低沉 响亮或微弱 悦耳动听生活 举例 ①“女高音”“男低音”; ②声音的“粗细”“高低”“清脆”; ③超声波、次声波等 ①音量的大小; ②“声音洪亮”“轻声细语”“引吭高歌”等 ①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 ②“闻声识人”; ③声纹锁等 【跟踪训练】 1.请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声音的特性:(1)“悦耳动听”用来形容声音的________。(2)“掌声雷动”用来形容声音的________。(3)“男低音”“女高音”中的“高”“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4)男同学在变声期声音变粗,是指声音的________改变了。(5)“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_。(6)“闻其声而知其人”依据的是声音的________。【答案】(1)音色 (2)响度 (3)音调 (4)音调 (5)响度 (6)音色重点二 声音特性在波形图上的辨析波形判断口诀:先分调与响,再抓疏与高!横轴时间竖轴响,疏密决定调高低,振幅高低只管响,形状各异色不同。声波 波形 图 音调的高低体现在波形的疏密,波形密,音调高响度的大小体现在波形的高低,波形高,响度大音色体现在波的形状,形状不同,音色不同音调的高低体现在波形的疏密,波形密,音调高 【跟踪训练】 2.声音不能被肉眼直接看见,但可以用手机软件显示出其波形来进行研究。下列对手机软件上显示的四幅波形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D )。A.甲和乙音色相同B.甲和丙音调相同C.甲和丁响度相同D.乙和丙响度相同基础巩固1.(2025·汕尾二模)假日出游,我们在乘坐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为避免影响其他乘客,交谈时应“轻声细语”。“轻声细语”主要指控制声音的( A )。A.响度 B.音调C.传播速度 D.频率2.(2025·南雄一模)在校园杯足球赛上,小明听到教练说“快传球”,他能分辨出教练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B )。A.音调 B.音色C.响度 D.音量3.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C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大,响度增大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的响度更大些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的响度更大些4.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C.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5.下面是两个物体的振幅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两个物体的响度不同,但音调相同B.两个物体的响度不同,音调也不同C.两个物体的音调不同,但响度相同D.两个物体的响度相同,音调也相同能力达标6.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敲击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都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动幅度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振幅越大,响度越大7.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答案】音调 响度8.小王和小宋在做“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1)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4)在探究过程中,将不易观察的音叉振动通过乒乓球的摆动放大,让我们更容易观察到实验现象,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_______。【答案】(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变大 (3)振幅 振幅 (4)转换法素养提升9.教室的窗玻璃有单层的,也有双层的。课间,某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共做10次。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玻璃球被 弹开的距离/cm 单 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双 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的。(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 (2)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 (3)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 2.3 响度与音色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响度、音色;知道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了解响度的单位——分贝(dB)。 2.了解不同响度和不同音色的声音在波形图上的差异。 3.经历用实验探究响度与振幅关系的过程,培养实验创新和动手操作能力。知识点1 声音的强弱——响度1.定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 叫做响度。响度又叫做音量。2.物理学中,用 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响度的大小跟 有关,声源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也越大。响度还跟人距离 有关,人距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小。知识点2 用波形比较振幅3.在波形图中,声音的振幅大小表现为波形在纵轴方向的 程度。振幅越 ,波形越高,声音越响;振幅越 ,波形越低,声音越轻。4.甲、乙两个音叉的振幅 ,在相同时间内,甲振幅小,响度 ;乙振幅大,响度 。 甲 乙5.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 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符号是 。把人耳能听见的最弱声音的强度定为0 dB,这是听觉的下限。知识点3 声音的品质——音色6.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品质叫做 ,也叫音品。7.影响因素:由发声体的 、 及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是区分不同发声体的重要标志。重点一 声音特性在概念上的辨析特性 音调 响度 音色定义 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大小 声音的品质影响 因素 声源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描述 尖细或低沉 响亮或微弱 悦耳动听生活 举例 ①“女高音”“男低音”; ②声音的“粗细”“高低”“清脆”; ③超声波、次声波等 ①音量的大小; ②“声音洪亮”“轻声细语”“引吭高歌”等 ①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 ②“闻声识人”; ③声纹锁等 【跟踪训练】 1.请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声音的特性:(1)“悦耳动听”用来形容声音的________。(2)“掌声雷动”用来形容声音的________。(3)“男低音”“女高音”中的“高”“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4)男同学在变声期声音变粗,是指声音的________改变了。(5)“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_。(6)“闻其声而知其人”依据的是声音的________。重点二 声音特性在波形图上的辨析波形判断口诀:先分调与响,再抓疏与高!横轴时间竖轴响,疏密决定调高低,振幅高低只管响,形状各异色不同。声波 波形 图 音调的高低体现在波形的疏密,波形密,音调高响度的大小体现在波形的高低,波形高,响度大音色体现在波的形状,形状不同,音色不同音调的高低体现在波形的疏密,波形密,音调高 【跟踪训练】 2.声音不能被肉眼直接看见,但可以用手机软件显示出其波形来进行研究。下列对手机软件上显示的四幅波形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和乙音色相同B.甲和丙音调相同C.甲和丁响度相同D.乙和丙响度相同基础巩固1.(2025·汕尾二模)假日出游,我们在乘坐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为避免影响其他乘客,交谈时应“轻声细语”。“轻声细语”主要指控制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C.传播速度 D.频率2.(2025·南雄一模)在校园杯足球赛上,小明听到教练说“快传球”,他能分辨出教练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C.响度 D.音量3.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大,响度增大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的响度更大些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的响度更大些4.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C.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5.下面是两个物体的振幅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的响度不同,但音调相同B.两个物体的响度不同,音调也不同C.两个物体的音调不同,但响度相同D.两个物体的响度相同,音调也相同能力达标6.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敲击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都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动幅度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8.小王和小宋在做“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1)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4)在探究过程中,将不易观察的音叉振动通过乒乓球的摆动放大,让我们更容易观察到实验现象,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_______。素养提升9.教室的窗玻璃有单层的,也有双层的。课间,某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共做10次。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玻璃球被 弹开的距离/cm 单 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双 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的。(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3 响度与音色 - 学生版.docx 2.3 响度与音色.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