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 光的传播与色散学习目标1.了解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现象和应用。 3.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4.知道什么是光的色散,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知道光的三原色。知识点1 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示例:①恒星、太阳、发光的电灯、散发绿色光芒的萤火虫都是光源;②月亮、反光的镜子、耀眼的钻石、电影银幕都不是光源。2.光线: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的带箭头直线。它是建立的物理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3.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现象:如影子(示例)、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示例:影的形成 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便在物体后面产生影 (3)应用:激光准直、站队看齐、射击瞄准等。4.光速。(1)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通常用字母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2)光年(l.y.):光在真空中一年里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约为9.46×1015 m。知识点2 光的色散5.光的色散: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6.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重点一 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现象 成因影子 光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光所不能到达的地方形成一个阴暗的区域就是影子小孔 成像 光沿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烛焰上部发出的光射到了光屏下部,烛焰下部发出的光射到了光屏上部,在光屏上形成了相对于烛焰倒立的像日食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这三个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射向地球的部分光被月球阻挡,月球的影子落在地球上,形成日食月食 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并且这三个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被地球阻挡,地球的影子落在月球上,形成月食 【跟踪训练】 1.以下关于“月食”说法正确的是( A )。A.“月食”发生时地球处于太阳与月球的中间B.“月食”的形成说明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C.“月食”发生时地球上任何地区都能直接观测到该现象D.“月食”发生时,小明用水盆也能观测“月食”现象,他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重点二 色光与物体颜色1.色光: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其中红、绿、蓝这三种色光为光的三原色。将光的三原色通过各种不同的组合,可以获得各种不同的色光,如彩色电视机呈现出的五彩缤纷的画面。光是颜色的来源,没有光,就没有颜色(我们看到的是黑暗)。2.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来决定。如图甲,在白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这表明:其他色光被红色玻璃吸收了,只有红光能够透过。(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如图乙,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不到彩色光带,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反射绿光),其他地方是暗的(不反射光),其他色光被绿纸吸收。(3)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白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黑色;如果一个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则该物体是透明的。【跟踪训练】 2.如图所示,通过探究,我们对太阳光和物体的颜色有了更多的了解。(1)将一块红色玻璃加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则白屏上将会呈现出________色。(2)拿掉玻璃,将白屏换成蓝色屏,我们__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看到彩色光带。(3)综上所述,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的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的光决定的。【答案】(1)红 (2)不能 (3)透过 反射基础巩固1.下列物体,不是光源的是( C )。A.燃烧的火炬 B.绚丽的霓虹灯C.皎洁的月亮 D.绽放的烟花2.下列例子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D )。A.日食和月食B.影的形成C.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D.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3.(2025·东莞三模)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光比声音传播速度慢C.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4.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B.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C.人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用的是理想模型法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常用虚线表示能力达标5.发生月食的时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月球的影落在地球上B.太阳、月球、地球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在中间C.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D.月球不发光,它背着太阳的一面向着地球,所以地球上的人看不见它6.用绿色颜料在白纸上涂一个绿色的圆形,如图所示,放入暗室内分别用绿光和红光照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用绿光照射时,看到的是整张绿纸B.用绿光照射时,看到的是黑圆绿纸C.用红光照射时,看到的是黑圆白纸D.用红光照射时,看到的是整张红纸7.“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图中M点表示青蛙。请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图说明为什么“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温馨提示:必须标出光的传播方向)【答案】如图所示素养提升8.综合实验活动: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小明决定探究,他们作出了如下猜想:A.光斑的形状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B.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C.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2)为验证猜想B,如图a,小明让带孔卡片离地面白纸较近,发现白纸上的光斑都是圆形,说明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3)为验证猜想C,如图b,小明让带孔的甲纸板离地面白纸的距离不变。让乙纸板向左运动,使孔径越来越小,选_________图实验最科学;实验时,当孔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发现白纸上的光斑由孔的形状变成圆形,这说明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大小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4)通过探究,他们初步得出了以下结论:________(填光斑的形状)光斑一般是太阳的像;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树叶间空隙大小、树叶间空隙与地面的距离有关。【答案】(1)不合理 (2)无关 (3)C 有关 (4)圆形 3.1 光的传播与色散学习目标1.了解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现象和应用。 3.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4.知道什么是光的色散,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知道光的三原色。知识点1 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 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示例:①恒星、太阳、发光的电灯、散发绿色光芒的萤火虫都是光源;②月亮、反光的镜子、耀眼的钻石、电影银幕都不是光源。2.光线:用来表示光的传播 和 的带箭头直线。它是建立的物理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3.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光在 中沿直线传播。(2)现象:如影子(示例)、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示例:影的形成 由于光沿 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 的物体,便在物体后面产生影 (3)应用:激光准直、站队看齐、射击瞄准等。4.光速。(1)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通常用字母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c= m/s。(2)光年(l.y.):光在真空中一年里传播的距离。光年是 单位,1光年约为9.46×1015 m。知识点2 光的色散5.光的色散: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 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做 。6.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光的三原色是 、 、 。重点一 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现象 成因影子 光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光所不能到达的地方形成一个阴暗的区域就是影子小孔 成像 光沿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烛焰上部发出的光射到了光屏下部,烛焰下部发出的光射到了光屏上部,在光屏上形成了相对于烛焰倒立的像日食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这三个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射向地球的部分光被月球阻挡,月球的影子落在地球上,形成日食月食 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并且这三个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被地球阻挡,地球的影子落在月球上,形成月食 【跟踪训练】 1.以下关于“月食”说法正确的是( )。A.“月食”发生时地球处于太阳与月球的中间B.“月食”的形成说明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C.“月食”发生时地球上任何地区都能直接观测到该现象D.“月食”发生时,小明用水盆也能观测“月食”现象,他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重点二 色光与物体颜色1.色光: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其中红、绿、蓝这三种色光为光的三原色。将光的三原色通过各种不同的组合,可以获得各种不同的色光,如彩色电视机呈现出的五彩缤纷的画面。光是颜色的来源,没有光,就没有颜色(我们看到的是黑暗)。2.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来决定。如图甲,在白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这表明:其他色光被红色玻璃吸收了,只有红光能够透过。(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如图乙,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不到彩色光带,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反射绿光),其他地方是暗的(不反射光),其他色光被绿纸吸收。(3)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白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黑色;如果一个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则该物体是透明的。【跟踪训练】 2.如图所示,通过探究,我们对太阳光和物体的颜色有了更多的了解。(1)将一块红色玻璃加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则白屏上将会呈现出________色。(2)拿掉玻璃,将白屏换成蓝色屏,我们__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看到彩色光带。(3)综上所述,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的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的光决定的。基础巩固1.下列物体,不是光源的是( )。A.燃烧的火炬 B.绚丽的霓虹灯C.皎洁的月亮 D.绽放的烟花2.下列例子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A.日食和月食B.影的形成C.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D.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3.(2025·东莞三模)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光比声音传播速度慢C.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4.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B.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C.人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用的是理想模型法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常用虚线表示能力达标5.发生月食的时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月球的影落在地球上B.太阳、月球、地球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在中间C.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D.月球不发光,它背着太阳的一面向着地球,所以地球上的人看不见它6.用绿色颜料在白纸上涂一个绿色的圆形,如图所示,放入暗室内分别用绿光和红光照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绿光照射时,看到的是整张绿纸B.用绿光照射时,看到的是黑圆绿纸C.用红光照射时,看到的是黑圆白纸D.用红光照射时,看到的是整张红纸7.“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图中M点表示青蛙。请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图说明为什么“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温馨提示:必须标出光的传播方向)素养提升8.综合实验活动: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小明决定探究,他们作出了如下猜想:A.光斑的形状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B.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C.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2)为验证猜想B,如图a,小明让带孔卡片离地面白纸较近,发现白纸上的光斑都是圆形,说明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3)为验证猜想C,如图b,小明让带孔的甲纸板离地面白纸的距离不变。让乙纸板向左运动,使孔径越来越小,选_________图实验最科学;实验时,当孔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发现白纸上的光斑由孔的形状变成圆形,这说明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大小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4)通过探究,他们初步得出了以下结论:________(填光斑的形状)光斑一般是太阳的像;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树叶间空隙大小、树叶间空隙与地面的距离有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1 光的传播与色散 - 学生版.docx 3.1 光的传播与色散.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