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阶段联考地理(A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角宿一,也称为室女座α星,自身可以发光发热,是室女座中最亮的星,距离地球约有250光年之遥。在星空中可使用北斗七星来定位,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1.从天体类型来看,角宿一为A.卫星 B.行星 C.彗星 D.恒星2.角宿一所属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 B.太阳系C.银河系 D.河外星系恒星“丹凤”,0.6倍太阳半径,0.6倍太阳质量,表面温度3800K,是一颗颜色很红的恒星,它的行星“青鸾”,1.4倍地球半径,4.6倍地球质量,公转周期1.4天,距离恒星0.02天文单位(1个天文单位即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是个很热的超级地球。下图示意“丹凤”与“青鸾”天体。据此完成3~4题。3.与行星“青鸾”相比,地球更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是A.平均温度更高 B.距离恒星更远C.大气层更厚 D.公转周期更短4.假设将恒星“丹凤”替代太阳,则A.地球上平均温度降低 B.地球上冰川面积减小C.地球上水体运动变快 D.地球上紫外线增多右图示意北京时间2024年9月17日 13:22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拍摄的太阳影像。据此完成5~7题。5.图示线框中突然增亮的太阳活动最可能是A.日冕物质抛射 B.日珥C.黑子 D.耀斑6.若该日图示线框中的太阳活动剧烈爆发,则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①高纬地区拍摄到极光 ②信鸽迷航事件多发 ③全球各地地震频繁 ④长波通信中断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7.目前人类对太阳活动的认识,正确的是A.太阳活动微弱时段适合航天发射 B.太阳活动的发生没有规律性C.太阳活动谷年全球农业都歉收 D.太阳活动会引发流星雨、磁暴等2024年9月11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消息称,已灭绝近4.36亿年的“双叉苗家鱼”在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被发现。它的发现,为追溯“从鱼到人”早期演化补充了新的化石实证。右图为“双叉苗家鱼”生态复原图。据此完成8~10题。8.“双叉苗家鱼”可能生活在A.前寒武纪 B.古生代C.中生代 D.新生代9.“双叉苗家鱼”生活的地质年代,重庆地区的地理环境可能是A.湿润的雨林 B.干旱的荒漠 C.温暖的海洋 D.寒冷的雪山10.“从鱼到人”的演化过程可能是A.鱼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B.两栖动物——鱼形动物——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人类C.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鱼形动物——哺乳动物——人类D.鱼形动物——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人类在一次震源深度为10千米的地震中,我国某山区山体岩石发生崩裂,在岩层(下图)中发现了一些化石。下表示意图示岩层形成地质年代。据此完成11~13题。地层序号 地质年代① 古生代志留纪② 中生代侏罗纪③ 中生代白圣纪④ 新生代古近纪1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内核 B.地幔 C.地壳 D.外核12.若图示岩层分布有灵长类动物化石,则灵长类动物化石的埋藏地层最可能是A.① B.② C.③ D.④13.下列关于该地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地层含有大量古生代煤层B.②地层形成时期裸子植物极度兴盛C.③地层形成时期恐龙已灭绝D.④地层形成时期联合古陆刚开始解体云南省第三大湖抚仙湖最深处为155米,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右图示意抚仙湖部分景观。据此完成14~16题。14.图示体现地球外部圈层数量有A.1个B.2个C.3个D.4个15.构成图示抚仙湖核心景观的主体是A.湖水 B.大气 C.岩石 D.植被16.图中最活跃的圈层的主体是A.云彩 B.树木C.湖水 D.岩石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太阳系中的彗星数量众多,大多距离地球非常遥远,亮度较低。彗星运行过程中会释放碎屑物质散布在其轨道附近,这些碎屑物质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时,会因摩擦燃烧形成流星雨。地球运行至哈雷彗星的碎屑带时,每年会出现两次明显的流星雨现象。下图示意太阳系局部。(1)哈雷彗星所属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 ,图中表示巨行星公转轨道的是 、 (填字母)。(6分)(2)分析地球上观测到的彗星亮度大多较低的原因。(6分)(3)地球上观测到哈雷彗星碎屑物质产生的流星雨现象时,地球的位置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填序号)处,简要说明理由。(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太阳辐射是地表最重要、最基本的能源,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山西省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低,目前正在加大对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力度。图1示意山西省年均太阳辐射总量(单位: 分布,图2示意太原市月均太阳辐射量年内变化。(1)据图描述山西省年均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4分)(2)由图2可知,一年中太原市太阳辐射量最大的月份是 月,从天气角度说明该月太原市太阳辐射量大的可能原因。(4分)(3)指出相对煤炭等化石能源,太阳能的突出优点,并列举两种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人们对太阳辐射能的利用方式。(8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2024年3月4日,深地塔科1井钻探深度突破一万米。深地塔科1井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是我国首口万米科学探索井,下图示意地球内部构造。(1)图中A、B分别表示不连续界面,其中A是 界面,B是 界面,并指出地震波向下经过这两处不连续界面时的波速变化特点。(8分)(2)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差异和变化,把地球内部划分为不同的圈层,图中表示地貌的是 ,表示地核的是 。(4分)(3)深地塔科1井钻探到最深处时所到达的圈层是 (填字母),并描述该圈层的特征。(6分)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阶段联考·地理(A卷)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D角宿一自身可以发光发热,是恒星。2.C角宿一是恒星,距离地球约250光年,而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故其所属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3.B根据材料可知,“青鸾”距离母恒星0.02天文单位,与行星“青鸾”相比,地球更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是与恒星距离更远,温度较低,温度适中;“青鸾”,1.4倍地球半径,4.6倍地球质量,质量体积更大,引力更强,大气层应比地球厚:行星“青鸾”,公转周期1.4天,比地球公转周期短。4.A恒星“丹凤”,0.6倍太阳半径,0.6倍太阳质量,表面温度3800K,温度较低,若其替代太阳,则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将更少,地表温度更低,地球上的冰川面积更大:地球表面获得的能量更少,水循环速度变慢。5.D黑子是光球层上温度较低、亮度较低的部分,日耳是色球层上往外延伸的红色火焰,日冕物质抛射是日冕层发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图示线框中突然增亮的光斑应为色球层上发生的耀斑。6B耀斑剧烈爆发时,以高能粒子喷发等方式放出辐射能,这种辐射能到达地球,会扰动地球磁场和大气层,产生磁暴、极光等,影响短波通信:高纬地区能拍摄到极光: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会影响信鸽辨别方向的能力,使信鸽迷航事件多发:地震与太阳活动相关性不大。7.A黑子与耀斑的周期都是11年,它们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流星雨不是由太阳活动引发的:太阳活动谷年,全球农业歉收的概率更高一些,但不是都歉收:太阳活动会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有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故航天发射一般选择在太阳活动微弱时段。8.B据材料可知,“双叉苗家鱼”生活在4.36亿年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是古生代(距今5.41亿年一2.52亿年)时期:前寒武纪为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的漫长时间:中生代为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时期:新生代为6600万年前至今。9.C“双叉苗家鱼”属于早期远古鱼类,生活在海洋中,它被发现于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说明其生活的地质时代重伏地区为海洋环境。10.A动物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顺序依次为鱼形动物一两栖动物一爬行动物一哺乳动物一人类。【高一地理(A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26-L-112A11.C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陆壳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故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12.D由所学知识可知,灵长类动物出现在新生代,故最可能埋藏在④地层中。13.B②地层为中生代侏罗纪时期地层,该时期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古生代后期,蕨类植物繁盛,存在成煤的物质条件,①地层为古生代早期,没有成煤条件:③地层为中生代白垩纪,恐龙在这一时期达到了繁盛,并未灭绝: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发生在中生代三叠纪时期。14.C由图可知,图示景观涉及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其中岩石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故图示体现地球外部圈层数量有3个。15.A由图可知,构成图示抚仙湖核心景观的主体是湖水。16.B四大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树木属于生物图。17.(1)太阳系d(每空2分,共6分,后两空答案位置可互换)(2)彗星自身不发光,其亮度主要是反射太阳光,大部分时间距离太阳较远,接受到的太阳光照较弱:远离太阳时,彗星体积有所减小,慧星休积较小反射的太阳光照有限;彗星大多距离地球较远,光线传播至地球时有所减弱,因此观测到的亮度较低。(每条3分,答对2条得6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可的情给分)(3)①(2分)理由:①所在位置为地球公转轨道,且与哈雷彗星轨道相交,位于哈雷彗星碎屑带,故此时地球上最可能受哈雷彗星碎屑物质影响产生流星雨现象。(合理即可,4分)18.(1)空间分布不均:总体呈现北(东北)多南(西南)少的分布特征。(每条2分,共4分)(2)5(2分)原因:春末复初,降水少,晴天多。(合理即可,2分)(3)优点:可再生:无污染。(每条2分,共4分)举例:太阳能灶、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屋顶、太阳能红绿灯、太阳能热水器等。(每条2分,答对2条得4分,共4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19.(1)莫霍(2分)古登堡(2分)变化特点:经过莫霍界面时,横被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大:经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每条2分,共4分)(2)D十EF十G(每空2分,共4分,每空只答出一个不得分)(3)C(2分)特征:是地球固休圈层的最外层,主要由固休岩石组成:其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化学成分以氧、硅、铝为主等。(每条2分,答对2条得4分,共4分,其他答案合理可的情给分)【高一地理(A卷)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26-L-112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地理(A卷)答案(1).pdf 高一年级阶段联考地理.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