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新考向情境题】统编2024版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主题情境 “江山多娇”播音员竞选活动 校广播站现在向全校学生公开招聘“江山多娇”栏目播音员,你决定参加此次竞选活动,为此,你需要通过下面的训练培养相应的能力。【基础知识储备】一、积累与运用(29分)作为“江山多娇”栏目的播音员,需要知识丰富,博闻强记,才能在读稿时做出准确的判断,请你认真完成下面的训练。1. 读准字音、认准字形是播音员须具备的基本功,请你给下面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2分)我们游览祖国大好河山,感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三峡景色奇绝,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江中水流tuān急;富春江景色如画,碧水绕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各种鸟鸣悦耳,景色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广袤无yín的大漠上,孤烟直上云霄,长河落日浑圆壮美,让人心生敬畏。奇绝( ) tuān急( )广袤无yín( ) 云霄( )1. (2分)qí 湍 垠 xiāo2. 发现和修改病句对播音员来说同样重要,请你找出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并将序号和修改意见写在空白处。(2分)①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不仅要食其滋味,更要念其根源、知其得之不易。②如今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但节俭的好习惯我们也不能丢。③“舌尖上的节约”,尊重的是劳动果实,反映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彰显的是新时代的价值追求。④全社会要继续创建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浓厚氛围,每个人都应争当文明风尚的践行者、推动者。2. (2分)第④句。示例:应将“创造”改为“营造”。3. 对词义的准确把握可以让播音员更精准地播报,请你结合所学知识选出下面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 )A.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B. 至于夏水襄陵(冲上、漫上)C.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D. 泉水激石(迅急,猛烈)3. (2分)D 【解析】“泉水激石”的“激”意为“冲击,撞击”,D项解释有误。4. 掌握词类活用可以使播音更加自然流畅,请你选出下面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2分)( )A. “任意东西”的“东西”是名词用作动词,意为“向东或向西(漂流)”。B. “虽乘奔御风”和“猛浪若奔”的“奔”都是动词用作名词,意为“飞奔的马”。C. “负势竞上”和“横柯上蔽”的“上”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为“向上”。D. “互相轩邈”的“轩”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往高处伸展”。4. (2分)C 【解析】“横柯上蔽”的“上”是名词作状语,意为“在上”,C项说法有误。5. 掌握通假字可以使播音更加准确,下面的通假字意思有两处错误,请你找出并改正。(2分)①略无阙处 “阙”同“缺”,缺点,过失②千转不穷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③窥谷忘反 “反”同“返”,往返 (序号)改正: (序号)改正: 5. (2分)① 空隙、缺口 ③ 返回6.下面是某期广播的开场词,其中有两处文学常识有误,请你找出并改正。(2分)本期节目我们将跟随古代的文学大家们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中欣赏三峡四季的奇幻壮丽;从柳宗元的《答谢中书书》中感受山川之美;随北宋文学家苏轼见证他在承天寺的夜游之乐,品味他的乐观旷达;同易安居士白居易饱览钱塘湖早春的美景……6. (2分)①“柳宗元”改为“陶弘景” ②“易安居士”改为“香山居士”【临场应变能力】播音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临场应变能力,下面是你在模拟播音中遇到的突发情况,请你一一化解。7. 在播音前,临时更换了播音稿件,请你解决好以下问题。(17分)【问题一:节奏划分】(1)你需要为下列新稿件中的文言语句划分朗读节奏。(用“/”标示)(5分)①至 于 夏 水 襄 陵,沿 溯 阻 绝。(断2处)②念 无 与 为 乐 者,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断3处)【问题二:稿件完善】(2)你发现新稿件语段中有内容缺失,请你快速将其补充完整。(10分)在祖国广阔的土地上,我们和郦道元一起惊叹于“两岸连山, ”(《三峡》)那样连绵不断的高山;与崔颢同登黄鹤楼,远眺江面,看到晴日原野的树木以及长江中的小洲,一起吟诵“ , ”(《黄鹤楼》);与王绩观望“ ,山山唯落晖”(《野望》)的秋日山林美景;与东坡先生欣赏“ , , ”(《记承天寺夜游》)如水般的空灵月色;随吴均畅游富春江,领略富春江水“急湍甚箭, ”(《与朱元思书》)的动态美;同王维赞叹“ , ”(《使至塞上》)的塞外壮丽风光。【问题三:朗读设计】(3)(中考新考法·跨音乐)如果要在广播上播报上面的语段,请你选择最合适的背景音乐风格,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背景音乐风格:低沉哀婉 气势磅礴 柔和甜美7. (17分)(1)(5分)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10分)略无阙处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树树皆秋色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猛浪若奔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3)(2分)气势磅礴。上面的语段主要介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现了山河的壮丽,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热爱之情。因此,选择气势磅礴的音乐最适合。【阅读鉴赏能力】二、现代文阅读(16分)作为“江山多娇”栏目的播音员,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请你认真研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问题。正是一年好风景张永春①秦岭最美的季节如约而至。②站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山头遥望,漫山遍野的树木花草,像是商量过一样,把每片叶子和花朵的饱和度全调到了最高值。③黄栌骨子里就很高调,最喜欢与众不同,它很乐意将自己打扮得艳丽招摇。这几天,黄栌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很随意地将自己这片枝头上的叶子涂成橙黄、那一边叶子抹上橘红。关于自己时装颜色的搭配,黄栌有着十足的自信。不信你瞧,它总是要站在很高的山头,好让自己得意的杰作让更多人看到。这几天,团标峪的山脊就让黄栌们染成一片红,阳光下像火焰一般燃烧。来此登高赏红叶的游人,从山顶一直排队到山脚下。④如果说黄栌是热情似火的奔放女子,那么白杨就是性格内敛的谦谦君子。它们总喜欢安安静静地在山腰站成一排,遇到秦岭里精彩的瞬间,它们不会大喊大叫,只会哗啦啦拍手表示赞赏。即使这样,也丝毫不影响白杨在这个季节给自己换上金黄色西装。它们如同一位位身姿伟岸的绅士,以挺拔之姿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天地。⑤山路两旁的野菊花开得正旺,或一簇簇、一丛丛黄成一片,或星星点点散落绿草中。它们是这个季节秦岭里最常见的小精灵,明快活泼,暗香浮动。⑥山脚下一片枫树,被秋风慢慢染成火红色,让人不由得想起初春时微风吹过,它们鲜红娇嫩的模样。那时,它们犹如青春般热烈,对未来充满着无限渴望。当风又一次将它们由绿色吹成红色,此时的枫树似历尽沧桑,仍对生活有着火焰般的热情,正在燃烧着最后的激情。这抹红,像是它对年轻时的自己最后一次回望。⑦枫树,据说因叶大柄细,遇风极易摇曳,有招风应风之意,风枫同音,枫树因此而得名。初春初冬两次被风吹红的枫树,像是用它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季节如何更迭,岁月如何流逝,我们那颗炽热的心,永远都应该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期待。⑧举目四望,眼前一片湿润的绿,远处一道耀眼的橘,这里一簇火热的红,那里一团金色的黄,或层层叠叠,或影影绰绰,秦岭像变着戏法给人们呈现着它无穷无尽的美。⑨面对着满眼的斑斓色彩,我觉得人类最生动的语言都显得单调乏味。这一刻我好像忽然理解了,为什么有些人面对美景时只会不断重复一句“真是太美了”;原来,有些画面真是用语言无法描述的。⑩经霜的柿子红得透亮,疙疙瘩瘩挂满枝头,却没人采摘。偶尔有几只红嘴蓝鹊飞来啄上几口,也像吃腻了似的,带着不稀罕的神情又飞走了。厚厚的柿叶落满一地,颜色丰富得如同一幅油画一样。 秋收后的关中大地,没有了往年的萧瑟感。冬小麦迅速占领了玉米走后留下的一片空白,细心的农人用麦子在黄土地上画出一条条细细直直的绿色平行线。猕猴桃树的果子已被运往全国各地,可它绿油油的藤蔓还爬在架子上,像站在高处的母亲正眼巴巴地向远处张望,目送儿女们远行。辣椒还在不断地开花结果,可油菜已经长到一拃多高,鲜嫩厚实的叶片预示着来年必将又迎来一个大丰收( ) 这个初冬,吹过秦岭的风瘦了,三秦大地丰腴了起来。(刊载于2024年11月18日,有删改)8.阅读写景散文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你阅读全文,完善下面的表格。(4分)描写对象 色彩 特点黄栌 橙黄、橘红 (1) 白杨 (2) 高大、性格内敛野菊花 黄色 (3) 枫树 火红色 (4) 柿子 红得透亮 挂满枝头8. (4分)(1)艳丽招摇,热情似火(2)金黄色(3)明快活泼,暗香浮动(4)富有热情9. 阅读文章,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1)这几天,黄栌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很随意地将自己这片枝头上的叶子涂成橙黄、那一边叶子抹上橘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2)这个初冬,吹过秦岭的风瘦了,三秦大地丰腴了起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9. (4分)(1)(2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黄栌以人的动作和情感,不仅形象地描绘出黄栌的色彩,还生动地写出了黄栌艳丽招摇的特点。(2)(2分)“风瘦了”表示这个初冬吹过秦岭的风以毫无保留的奉献姿态装扮着三秦大地,因此“瘦了”,“丰腴”则指三秦大地因黄栌、野菊花、冬小麦等尽显饱满富饶。10. 同学们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需要重音朗读的部分产生了不同看法,你认同谁的看法?为什么?(3分)无论季节如何更迭,岁月如何流逝,我们那颗炽热的心,永远都应该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期待。乐乐:应该重读“无论”和“永远都”。彤彤:应该重读“炽热的心”和“热爱和期待”。10. (3分)示例一:我认同乐乐的观点。因为“无论……都”是一组关联词,重读“无论”和“永远都”能够强调“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期待”的必要性和决心,起到凸显对比的作用,增强句子的逻辑性和表达效果。示例二:我认同彤彤的观点。重读“炽热的心”和“热爱和期待”可以突出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真挚热烈积极向上,便于突出重点。11. 请你为文中括号处补充合适的标点,并说明理由。(3分)11. (3分)示例:省略号(……)理由:第 段写了关中大地上的农作物长势良好,除列举的冬小麦、猕猴桃树的藤蔓、辣椒、油菜外,还有其他作物没有提到,故用省略号表示未列举完的含义,留给读者思考和联想的空间,也更加突出了关中大地物产丰饶的特点。12.同学们想将这篇文章推荐给当地报纸的“锦绣河山”栏目,请你试着为其拟写一则推荐语。(100字左右)(2分)12.(2分)示例:《正是一年好风景》这篇文章描写了秦岭大地秋末冬初时节的景象,在文中,我们可以欣赏到秦岭的多彩多姿,聆听树叶对风的回应,浅嗅菊花的暗香,感受三秦大地的勃勃生机。本文语言优美,活泼生动,读来仿佛漫步山间,目睹自然画卷徐徐展开,美不胜收。三、古诗文阅读(20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4分)宿石邑山中〔唐〕韩翃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①隔在数峰西。【注释】①秋河:秋夜的银河。13. 下列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两项是(2分)( )A.首句写高空的白云也飞升不到山的顶端去与山比高低,描写出石邑山直插云天的气势。B. 第二句“望转迷”写诗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将群山巍峨嶙峋的态势描绘得淋漓尽致。C. 第三、四句的“晓”字写出诗人晓行暮宿的时间,“秋”字点明投宿山中的节令。D. 本诗以简练的笔墨,描绘石邑山变幻多姿的景色,揭示了诗人虽羁旅辛苦但乐在其中的情感。13. (2分)AC 【解析】分析B项,第二句写的是山间飘荡的云雾忽淡忽浓,忽明忽暗,给重峦叠嶂的山增添了迷离的色彩,此时群山在云气的掩映下应是幽深神秘、变化莫测的,“巍峨嶙峋”理解和分析不恰当;分析D项,诗歌整体的氛围是幽静清冷的,主要表达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之感,“乐在其中”理解和分析不恰当。14. 有人认为“宿”字为本诗的诗眼,你赞同这个说法吗?请阐述你的理由。(2分)14. (2分)赞同。因为至山中投宿,才目睹幽深神秘的山,迷漫的云;由于晓行,才有登程所见的晓月秋河。“宿”字使前后安排有迹可寻,脉断峰连,浑然一体。(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20题。(16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晖。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乙】有曰上方境界①者,予所甚爱也。盖自山趾磴道②,缘涧上,至此旷然平夷。有大池,可数十亩。最后秀高出,屏抱如画。游时且迫暮,暝色③四合。坐亭上,背出木杪④,风水声在下,人语宛转蒙密间。少焉烟敛月出池光沦涟,上下相映发,当昼无此景也。客高谈朗吟,响答林谷,逮⑤夜半乃已。(节选自《金华北山游记》)【注释】①上方境界:指仙人住的地方。②磴(dènɡ)道:登山的石径。③暝色:暮色,夜色。④杪(miǎo):树梢。⑤逮:至。1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晓雾将歇 歇: (2)夕日欲颓 颓: (3)缘涧上 缘: (4)可数十亩 可: 15. (2分)(1)消散(2)坠落(3)顺,沿(4)大约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乃”,与【乙】文“逮夜半乃已”中的“乃”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B.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C. 屠乃奔倚其下(《狼》)D. 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16. (2分)D 【解析】“逮夜半乃已”中的“乃”是副词,意思是“才”。A、C两项中的“乃”都是副词,意思是“就”;B项中的“乃”是连词,意思是“于是,便”;D项中的“乃”是副词,意思是“才”。17.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少 焉 烟 敛 月 出 池 光 沦 涟17. (2分)少焉/烟敛月出/池光沦涟18. 翻译下面句子。(4分)(1)两岸石壁,五色交晖。(2)客高谈朗吟,响答林谷。18. (4分)(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2)客人大声地交谈、响亮地吟咏,(声音)响彻林间山谷。19. 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境遇不同,则情感有异,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情感。(2分)19. (2分)【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以及对前贤的钦敬追慕,又包括对世人面对秀美山水无动于衷的惋惜之情。【乙】文抒发了作者与古今知音共赏秀美山水的闲适自得,表达出对自然美景深切热爱的向往,以及对宁静超脱生活的追求。20. 我们学过的写景类的散文名篇很多,如《记承天寺夜游》突出一个“闲”字。请你分别用一个字对【甲】【乙】两文进行概括,并结合具体内容说明理由。(4分)20. (4分)示例:①【甲】文是“奇”,全文以山川为描绘对象,高峰、清流、石壁五辉、青林翠竹展现了自然的奇妙与多样性。猿鸟、沉鳞,又添动态之美。文章整体构思精巧,语言凝练生动,用“奇”字概括,既突显了自然之美,又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奇景的赞美与向往;②【乙】文是“异”,作者描写白天可以看到秀丽突出的山峰,到了傍晚时,便云雾朦胧,树木茂盛,风声、水声、说话声此起彼伏,月下水波荡漾,这在白天是看不到的,真可谓是“异景”。 【参考译文】【乙】有(人)说(这是)仙人住的地方,我是十分喜欢的。从山脚登山的石径,沿(着)山涧向上(走),到这空旷平坦(的地方)。有一个大水池,大约(有)几十亩。最后(看到)俊秀的山峰高高显露,(形成一道)屏障环绕(四周)好像图画(一般)。游玩的时候接近傍晚,夜色从四周收拢。坐在亭上,后背对着树梢,下面有风声、水声,人的说话声在茂密(的草木)间抑扬起伏。不久,烟雾收束、月亮出来了,水池的波光(泛起)涟漪,天上(的月亮)地下(的水池)互相辉映,在白天是没有这样的景色的。客人大声交谈响亮地吟咏,(声音)响彻林间山谷,至半夜才停止。【写作表达能力】四、写作(35分)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35分)你是否留意到,身边有这样一个人,无论以何种身份出现——家人、友人或师长……他/她或许言语不多,却用行动温暖你的心房;他/她或许总默默为你披荆斩棘,让你的成长之旅不再孤单……写作课上,语文老师深情地朗读了上面一段话,要求同学们以《给 的一封信》为题,写一封信,对那个一直关心爱护着你的人表达你的感激之情。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相关信息,署名一律用“小语”;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新考向情境题】统编2024版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主题情境 “江山多娇”播音员竞选活动 校广播站现在向全校学生公开招聘“江山多娇”栏目播音员,你决定参加此次竞选活动,为此,你需要通过下面的训练培养相应的能力。【基础知识储备】一、积累与运用(29分)作为“江山多娇”栏目的播音员,需要知识丰富,博闻强记,才能在读稿时做出准确的判断,请你认真完成下面的训练。1. 读准字音、认准字形是播音员须具备的基本功,请你给下面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2分)我们游览祖国大好河山,感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三峡景色奇绝,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江中水流tuān急;富春江景色如画,碧水绕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各种鸟鸣悦耳,景色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广袤无yín的大漠上,孤烟直上云霄,长河落日浑圆壮美,让人心生敬畏。奇绝( ) tuān急( )广袤无yín( ) 云霄( )1. (2分)qí 湍 垠 xiāo2. 发现和修改病句对播音员来说同样重要,请你找出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并将序号和修改意见写在空白处。(2分)①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不仅要食其滋味,更要念其根源、知其得之不易。②如今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但节俭的好习惯我们也不能丢。③“舌尖上的节约”,尊重的是劳动果实,反映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彰显的是新时代的价值追求。④全社会要继续创建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浓厚氛围,每个人都应争当文明风尚的践行者、推动者。2. (2分)第④句。示例:应将“创造”改为“营造”。3. 对词义的准确把握可以让播音员更精准地播报,请你结合所学知识选出下面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 )A.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B. 至于夏水襄陵(冲上、漫上)C.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D. 泉水激石(迅急,猛烈)3. (2分)D 【解析】“泉水激石”的“激”意为“冲击,撞击”,D项解释有误。4. 掌握词类活用可以使播音更加自然流畅,请你选出下面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2分)( )A. “任意东西”的“东西”是名词用作动词,意为“向东或向西(漂流)”。B. “虽乘奔御风”和“猛浪若奔”的“奔”都是动词用作名词,意为“飞奔的马”。C. “负势竞上”和“横柯上蔽”的“上”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为“向上”。D. “互相轩邈”的“轩”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往高处伸展”。4. (2分)C 【解析】“横柯上蔽”的“上”是名词作状语,意为“在上”,C项说法有误。5. 掌握通假字可以使播音更加准确,下面的通假字意思有两处错误,请你找出并改正。(2分)①略无阙处 “阙”同“缺”,缺点,过失②千转不穷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③窥谷忘反 “反”同“返”,往返 (序号)改正: (序号)改正: 5. (2分)① 空隙、缺口 ③ 返回6.下面是某期广播的开场词,其中有两处文学常识有误,请你找出并改正。(2分)本期节目我们将跟随古代的文学大家们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中欣赏三峡四季的奇幻壮丽;从柳宗元的《答谢中书书》中感受山川之美;随北宋文学家苏轼见证他在承天寺的夜游之乐,品味他的乐观旷达;同易安居士白居易饱览钱塘湖早春的美景……6. (2分)①“柳宗元”改为“陶弘景” ②“易安居士”改为“香山居士”【临场应变能力】播音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临场应变能力,下面是你在模拟播音中遇到的突发情况,请你一一化解。7. 在播音前,临时更换了播音稿件,请你解决好以下问题。(17分)【问题一:节奏划分】(1)你需要为下列新稿件中的文言语句划分朗读节奏。(用“/”标示)(5分)①至 于 夏 水 襄 陵,沿 溯 阻 绝。(断2处)②念 无 与 为 乐 者,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断3处)【问题二:稿件完善】(2)你发现新稿件语段中有内容缺失,请你快速将其补充完整。(10分)在祖国广阔的土地上,我们和郦道元一起惊叹于“两岸连山, ”(《三峡》)那样连绵不断的高山;与崔颢同登黄鹤楼,远眺江面,看到晴日原野的树木以及长江中的小洲,一起吟诵“ , ”(《黄鹤楼》);与王绩观望“ ,山山唯落晖”(《野望》)的秋日山林美景;与东坡先生欣赏“ , , ”(《记承天寺夜游》)如水般的空灵月色;随吴均畅游富春江,领略富春江水“急湍甚箭, ”(《与朱元思书》)的动态美;同王维赞叹“ , ”(《使至塞上》)的塞外壮丽风光。【问题三:朗读设计】(3)(中考新考法·跨音乐)如果要在广播上播报上面的语段,请你选择最合适的背景音乐风格,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背景音乐风格:低沉哀婉 气势磅礴 柔和甜美7. (17分)(1)(5分)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10分)略无阙处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树树皆秋色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猛浪若奔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3)(2分)气势磅礴。上面的语段主要介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现了山河的壮丽,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热爱之情。因此,选择气势磅礴的音乐最适合。【阅读鉴赏能力】二、现代文阅读(16分)作为“江山多娇”栏目的播音员,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请你认真研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问题。正是一年好风景张永春①秦岭最美的季节如约而至。②站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山头遥望,漫山遍野的树木花草,像是商量过一样,把每片叶子和花朵的饱和度全调到了最高值。③黄栌骨子里就很高调,最喜欢与众不同,它很乐意将自己打扮得艳丽招摇。这几天,黄栌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很随意地将自己这片枝头上的叶子涂成橙黄、那一边叶子抹上橘红。关于自己时装颜色的搭配,黄栌有着十足的自信。不信你瞧,它总是要站在很高的山头,好让自己得意的杰作让更多人看到。这几天,团标峪的山脊就让黄栌们染成一片红,阳光下像火焰一般燃烧。来此登高赏红叶的游人,从山顶一直排队到山脚下。④如果说黄栌是热情似火的奔放女子,那么白杨就是性格内敛的谦谦君子。它们总喜欢安安静静地在山腰站成一排,遇到秦岭里精彩的瞬间,它们不会大喊大叫,只会哗啦啦拍手表示赞赏。即使这样,也丝毫不影响白杨在这个季节给自己换上金黄色西装。它们如同一位位身姿伟岸的绅士,以挺拔之姿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天地。⑤山路两旁的野菊花开得正旺,或一簇簇、一丛丛黄成一片,或星星点点散落绿草中。它们是这个季节秦岭里最常见的小精灵,明快活泼,暗香浮动。⑥山脚下一片枫树,被秋风慢慢染成火红色,让人不由得想起初春时微风吹过,它们鲜红娇嫩的模样。那时,它们犹如青春般热烈,对未来充满着无限渴望。当风又一次将它们由绿色吹成红色,此时的枫树似历尽沧桑,仍对生活有着火焰般的热情,正在燃烧着最后的激情。这抹红,像是它对年轻时的自己最后一次回望。⑦枫树,据说因叶大柄细,遇风极易摇曳,有招风应风之意,风枫同音,枫树因此而得名。初春初冬两次被风吹红的枫树,像是用它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季节如何更迭,岁月如何流逝,我们那颗炽热的心,永远都应该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期待。⑧举目四望,眼前一片湿润的绿,远处一道耀眼的橘,这里一簇火热的红,那里一团金色的黄,或层层叠叠,或影影绰绰,秦岭像变着戏法给人们呈现着它无穷无尽的美。⑨面对着满眼的斑斓色彩,我觉得人类最生动的语言都显得单调乏味。这一刻我好像忽然理解了,为什么有些人面对美景时只会不断重复一句“真是太美了”;原来,有些画面真是用语言无法描述的。⑩经霜的柿子红得透亮,疙疙瘩瘩挂满枝头,却没人采摘。偶尔有几只红嘴蓝鹊飞来啄上几口,也像吃腻了似的,带着不稀罕的神情又飞走了。厚厚的柿叶落满一地,颜色丰富得如同一幅油画一样。 秋收后的关中大地,没有了往年的萧瑟感。冬小麦迅速占领了玉米走后留下的一片空白,细心的农人用麦子在黄土地上画出一条条细细直直的绿色平行线。猕猴桃树的果子已被运往全国各地,可它绿油油的藤蔓还爬在架子上,像站在高处的母亲正眼巴巴地向远处张望,目送儿女们远行。辣椒还在不断地开花结果,可油菜已经长到一拃多高,鲜嫩厚实的叶片预示着来年必将又迎来一个大丰收( ) 这个初冬,吹过秦岭的风瘦了,三秦大地丰腴了起来。(刊载于2024年11月18日,有删改)8.阅读写景散文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你阅读全文,完善下面的表格。(4分)描写对象 色彩 特点黄栌 橙黄、橘红 (1) 白杨 (2) 高大、性格内敛野菊花 黄色 (3) 枫树 火红色 (4) 柿子 红得透亮 挂满枝头8. (4分)(1)艳丽招摇,热情似火(2)金黄色(3)明快活泼,暗香浮动(4)富有热情9. 阅读文章,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1)这几天,黄栌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很随意地将自己这片枝头上的叶子涂成橙黄、那一边叶子抹上橘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2)这个初冬,吹过秦岭的风瘦了,三秦大地丰腴了起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9. (4分)(1)(2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黄栌以人的动作和情感,不仅形象地描绘出黄栌的色彩,还生动地写出了黄栌艳丽招摇的特点。(2)(2分)“风瘦了”表示这个初冬吹过秦岭的风以毫无保留的奉献姿态装扮着三秦大地,因此“瘦了”,“丰腴”则指三秦大地因黄栌、野菊花、冬小麦等尽显饱满富饶。10. 同学们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需要重音朗读的部分产生了不同看法,你认同谁的看法?为什么?(3分)无论季节如何更迭,岁月如何流逝,我们那颗炽热的心,永远都应该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期待。乐乐:应该重读“无论”和“永远都”。彤彤:应该重读“炽热的心”和“热爱和期待”。10. (3分)示例一:我认同乐乐的观点。因为“无论……都”是一组关联词,重读“无论”和“永远都”能够强调“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期待”的必要性和决心,起到凸显对比的作用,增强句子的逻辑性和表达效果。示例二:我认同彤彤的观点。重读“炽热的心”和“热爱和期待”可以突出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真挚热烈积极向上,便于突出重点。11. 请你为文中括号处补充合适的标点,并说明理由。(3分)11. (3分)示例:省略号(……)理由:第 段写了关中大地上的农作物长势良好,除列举的冬小麦、猕猴桃树的藤蔓、辣椒、油菜外,还有其他作物没有提到,故用省略号表示未列举完的含义,留给读者思考和联想的空间,也更加突出了关中大地物产丰饶的特点。12.同学们想将这篇文章推荐给当地报纸的“锦绣河山”栏目,请你试着为其拟写一则推荐语。(100字左右)(2分)12.(2分)示例:《正是一年好风景》这篇文章描写了秦岭大地秋末冬初时节的景象,在文中,我们可以欣赏到秦岭的多彩多姿,聆听树叶对风的回应,浅嗅菊花的暗香,感受三秦大地的勃勃生机。本文语言优美,活泼生动,读来仿佛漫步山间,目睹自然画卷徐徐展开,美不胜收。三、古诗文阅读(20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4分)宿石邑山中〔唐〕韩翃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①隔在数峰西。【注释】①秋河:秋夜的银河。13. 下列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两项是(2分)( )A.首句写高空的白云也飞升不到山的顶端去与山比高低,描写出石邑山直插云天的气势。B. 第二句“望转迷”写诗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将群山巍峨嶙峋的态势描绘得淋漓尽致。C. 第三、四句的“晓”字写出诗人晓行暮宿的时间,“秋”字点明投宿山中的节令。D. 本诗以简练的笔墨,描绘石邑山变幻多姿的景色,揭示了诗人虽羁旅辛苦但乐在其中的情感。13. (2分)AC 【解析】分析B项,第二句写的是山间飘荡的云雾忽淡忽浓,忽明忽暗,给重峦叠嶂的山增添了迷离的色彩,此时群山在云气的掩映下应是幽深神秘、变化莫测的,“巍峨嶙峋”理解和分析不恰当;分析D项,诗歌整体的氛围是幽静清冷的,主要表达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之感,“乐在其中”理解和分析不恰当。14. 有人认为“宿”字为本诗的诗眼,你赞同这个说法吗?请阐述你的理由。(2分)14. (2分)赞同。因为至山中投宿,才目睹幽深神秘的山,迷漫的云;由于晓行,才有登程所见的晓月秋河。“宿”字使前后安排有迹可寻,脉断峰连,浑然一体。(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20题。(16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晖。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乙】有曰上方境界①者,予所甚爱也。盖自山趾磴道②,缘涧上,至此旷然平夷。有大池,可数十亩。最后秀高出,屏抱如画。游时且迫暮,暝色③四合。坐亭上,背出木杪④,风水声在下,人语宛转蒙密间。少焉烟敛月出池光沦涟,上下相映发,当昼无此景也。客高谈朗吟,响答林谷,逮⑤夜半乃已。(节选自《金华北山游记》)【注释】①上方境界:指仙人住的地方。②磴(dènɡ)道:登山的石径。③暝色:暮色,夜色。④杪(miǎo):树梢。⑤逮:至。1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晓雾将歇 歇: (2)夕日欲颓 颓: (3)缘涧上 缘: (4)可数十亩 可: 15. (2分)(1)消散(2)坠落(3)顺,沿(4)大约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乃”,与【乙】文“逮夜半乃已”中的“乃”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B.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C. 屠乃奔倚其下(《狼》)D. 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16. (2分)D 【解析】“逮夜半乃已”中的“乃”是副词,意思是“才”。A、C两项中的“乃”都是副词,意思是“就”;B项中的“乃”是连词,意思是“于是,便”;D项中的“乃”是副词,意思是“才”。17.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少 焉 烟 敛 月 出 池 光 沦 涟17. (2分)少焉/烟敛月出/池光沦涟18. 翻译下面句子。(4分)(1)两岸石壁,五色交晖。(2)客高谈朗吟,响答林谷。18. (4分)(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2)客人大声地交谈、响亮地吟咏,(声音)响彻林间山谷。19. 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境遇不同,则情感有异,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情感。(2分)19. (2分)【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以及对前贤的钦敬追慕,又包括对世人面对秀美山水无动于衷的惋惜之情。【乙】文抒发了作者与古今知音共赏秀美山水的闲适自得,表达出对自然美景深切热爱的向往,以及对宁静超脱生活的追求。20. 我们学过的写景类的散文名篇很多,如《记承天寺夜游》突出一个“闲”字。请你分别用一个字对【甲】【乙】两文进行概括,并结合具体内容说明理由。(4分)20. (4分)示例:①【甲】文是“奇”,全文以山川为描绘对象,高峰、清流、石壁五辉、青林翠竹展现了自然的奇妙与多样性。猿鸟、沉鳞,又添动态之美。文章整体构思精巧,语言凝练生动,用“奇”字概括,既突显了自然之美,又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奇景的赞美与向往;②【乙】文是“异”,作者描写白天可以看到秀丽突出的山峰,到了傍晚时,便云雾朦胧,树木茂盛,风声、水声、说话声此起彼伏,月下水波荡漾,这在白天是看不到的,真可谓是“异景”。 【参考译文】【乙】有(人)说(这是)仙人住的地方,我是十分喜欢的。从山脚登山的石径,沿(着)山涧向上(走),到这空旷平坦(的地方)。有一个大水池,大约(有)几十亩。最后(看到)俊秀的山峰高高显露,(形成一道)屏障环绕(四周)好像图画(一般)。游玩的时候接近傍晚,夜色从四周收拢。坐在亭上,后背对着树梢,下面有风声、水声,人的说话声在茂密(的草木)间抑扬起伏。不久,烟雾收束、月亮出来了,水池的波光(泛起)涟漪,天上(的月亮)地下(的水池)互相辉映,在白天是没有这样的景色的。客人大声交谈响亮地吟咏,(声音)响彻林间山谷,至半夜才停止。【写作表达能力】四、写作(35分)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35分)你是否留意到,身边有这样一个人,无论以何种身份出现——家人、友人或师长……他/她或许言语不多,却用行动温暖你的心房;他/她或许总默默为你披荆斩棘,让你的成长之旅不再孤单……写作课上,语文老师深情地朗读了上面一段话,要求同学们以《给 的一封信》为题,写一封信,对那个一直关心爱护着你的人表达你的感激之情。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相关信息,署名一律用“小语”;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新考向情境题】统编2024版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原卷版).docx 【新考向情境题】统编2024版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