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新闻——消息课件(共52张PPT) 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统编版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新闻——消息课件(共52张PPT) 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统编版上册

资源简介

(共52张PPT)
笔尖追光,记录时代
八上第一单元 活动·探究
消息
第一课时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文化自信
掌握新闻要素、结构等基础知识,品味并学习新闻语言准确、简明、生动、雄辩的特点,能区分不同体裁的语言风格差异。
通过阅读、比较、分析,发展梳理、概括、辨析等逻辑思维;学会从事实中提炼观点,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维与理性表达的能力。
感受新闻作品的结构之美(如倒金字塔结构的严谨)、语言之美(如特写的生动形象)与逻辑之美(如评论的论证力量)。
通过阅读反映我国重大成就与历史观的新闻作品,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历史责任感;理解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历史观与媒介素养。
单元目标
你平时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新闻?
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的信息。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评论、等。
广义的新闻
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狭义的新闻
知识链接
新闻的特点:
真实性 及时性 准确性 公开性
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
何故(why)、何事(what)、如何(how)
新闻六要素: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和抒情。
表达方式:
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作用:
知识链接
某人某时在某地由于某种原因做某事出现某种结果。
新闻两则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有《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论文,《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等诗词。
被称为“新华社首席记者”“级别最高的记者”
作者介绍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他们对长江防线苦心经营3个月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并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4月22日毛泽东写下了这两则消息,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
创作背景
诵读第一则消息,在阅读过程中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六要素。
要 素 内 容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故
如何






整体感知
诵读第一则消息,在阅读过程中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六要素。
要 素 内 容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故
如何






1949年4月20日午夜至21日夜
长江前线,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反动派
胜利南渡长江
我三十万大军已经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整体感知
1.找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六要素。
2.横纵观察对比新闻六要素表格,说说你发现了消息具有哪些特征。
整体感知(5分钟)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
何时 1949年4月20日午夜至 21日
何地 芜湖、安庆之间
何事 渡过长江
何人 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反动派
何故
如何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1.找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六要素。
2.横纵观察对比新闻六要素表格,说说你发现了消息具有哪些特征。
小组讨论(3分钟)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
何时 1949年4月20日午夜至 21日
何地 芜湖、安庆之间
何事 渡过长江
何人 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反动派
何故
如何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
何时 1949年4月20日午夜至 21日 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 2021年6月17日 1901年12月10日
何地 芜湖、安庆之间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天和核心舱 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
何事 渡过长江 横渡长江 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中国人首次进人自己的空间站 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何人 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反动派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瑞典国王、挪威诺贝尔基金会和诺贝尔奖获得者
何故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执行诺贝尔遗嘱
如何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三路大军均突破长江防线,击溃敌军 顺利进驻 首次颁发
时效性强,一般是当天报道,且报道事件时时间甚至精确到分
不一定每篇消息都是六要素齐全,部分消息没有包含“何故”。
(“何故”属于新闻背景,部分消息不包含,好的新闻背景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事实,提升新闻价值)
梳理新闻要素,有助于我们快速把握新闻事实,这是阅读新闻的重要策略。同时新闻写作,特别是消息写作,也要明确新闻六要素,快速有效地呈现新闻事实。
概念 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 特征 ①用事实说话;②短小精悍,概括性强;③时效性最强;④具有固定的结构方式;⑤大多数消息有电头或“本报讯”作为外在标志 结构 标题 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 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 消息的主要部分,承接导语、揭示主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 指新闻发生的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
结语 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
消息
重要性递减
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主要部分
辅助部分
倒金字塔式
倒金字塔结构:
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此后随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如果有相关的背景资料,一般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
再读文章,标出消息中的结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标 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导语
主体
结语
再读课文,标出消息中的结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标 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电头
导语
主体
结语
通讯社名称
发电地点
发电时间
用来表示稿件发出的单位、地点及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标题)
(电头)
朗读课文,借助旁批,分析这则消息的结构。
思考:新闻的电头,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消息标题一般包括何人、何事等重要信息;语言简明扼要;常用主谓宾结构的短句
1.从导语中我们可以获知那些消息?导语在消息中的作用是什么?
获知信息
交代了新闻中的四个要素:何人、何时、何地、何事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导语在文中作用
简要介绍渡江战役情况。总领全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概括了消息的最重要、最核心(主要)事实,也有一些新闻导语只呈现部分新闻事实,将其他一些关键内容安排在主体中。
导语的位置:消息的第一句/段
2.从主体中,你得到了有关我军与敌军的哪些信息
解放军不到二十四小时突破敌阵,摧枯拉朽渡江后乘胜追击;
国民党军,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防线,军无斗志,土崩瓦解。
我军
敌军
vs
直取对岸
锐不可当
纷纷溃退
军无斗志
承接导语,具体叙述新闻事实,提供更详尽的信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
结语有对事件的总结、评论、交代结局等作用,有时候也暗含在主体中
结 语
1.阅读四则消息及的旁批,补充消息结构图。
2.标出剩余三则消息的结构
3.仔细阅读第2课和第3课,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事“倒金字塔结构”消息写作为什么运用这种结构?
独学内化(5分钟)
标题
时间/作者
小组讨论
标题
时间/作者
消息头/电头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标 题
时间/作者
1.阅读四则消息及的旁批,补充消息结构图。
新闻两则
电头:
导语:
标题:
主体: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从“二十日夜起”至课文最后。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两则
1.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主体部分如何介绍渡江情况?
最重要事实
次要事实
再次要事实
最次要事实
导语
主体
第1、2句:
渡江概况
中路军:首战告捷
西路军:锐不可当
东路军:英勇突破
剩余部分
人数多
战线长
攻势猛
战况好
主体
剩余部分
新闻两则
人数 区域 时间 战况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30万
安庆—芜湖
20日夜—21日夜
全部渡过
35万
九江(不含)—安庆
21日17时—22日22时
渡过2/3
30万
安庆—芜湖
20日夜—21日夜
全部渡过
(1)请浏览课文,根据表格概括渡江战况。
(2) 三路军是怎样安排顺序的? 为什么这样安排?
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写。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
而东路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两路军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后写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新闻两则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标题:
电头: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引标】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主标】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人民日报》酒泉2021年6月17日电
【首句】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首句后至2段】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人自己的空间站。
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人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第3段】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完成……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1.本则消息写法相对自由,它是按怎样的顺序行文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消息按时间顺序展开,依次介绍新闻事件的始末。这样的结构脉络清楚,方便读者对事件的过程获得清晰、完整的印象。
新闻两则
标题:
电头: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第1段】瑞典国王……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第2段至3段】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奥斯陆举行。
【第4段】1867年,……诺贝尔奖评委会。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2.仔细阅读第2课和第3课,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事“倒金字塔结构”消息写作为什么运用这种结构?
导语: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主体第一部分: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各国议会联盟。
主体第二部分:从即日起……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背景: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奖评委会。
按重要性递减原则
最重要
最次要
消息由于对时效性要求较高,一般运用“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放在最前面报道。
也有一些消息写法相对自由,如《中国人首次进人自己的空间站》采用时间顺序展开,方便读者对事件形成清晰、完整的印象。但该消息在引题和正题中已容纳
较多关键信息,仍做到有效、快速传递信息。
神州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
引标题
主标题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主标题
副标题
知识补充——标题
新闻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主标题和副标题。
注:可以没有引标题和副标题,但不能没有主标题。
示例:2021.7.17《人民日报》
主标题
副标题
引标题
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概括和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消息
第二课时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刊登于人民日报2021年6月18日头版头条,呈现的是中国航天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事件,是一则具有重大新闻价值和历史意义的新闻消息。
对此重大事件的重磅稿件,夜班给予重点版面安排,这则短消息配照片刊发在头版头条,充分体现了人民日报的新闻价值判断。
这则消息荣获了第32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知识链接
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
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受喜欢研究炸药的父亲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1896年12月10日因病去世,终年63岁。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还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知识链接
因毕生从事科研和火药的研制,终身未娶、无儿无女,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即诺贝尔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
知识链接
新闻的语言应当具有真实性、准确性。
再读这四则消息,你能从中哪些地方看出新闻语言的这一特点?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一句中“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这体现了消息语言的准确性。
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一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分别改成“构筑”和“败退”?为什么?
不能。“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够反衬出解放军的英勇;
“溃退”比“败退”的程度深,更能体现国民党军队败退的速度之快。
这些词语包含了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负隅顽抗的蔑视和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字里行间透露出自豪之情。
《消息二则》
3.消息的主体中“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一句中的“不到”和“即已”在句中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不到”和“即已”这两个词语突出了我军进军神速和敌军的不堪一击。
句中“突破”、“占领”、“进击”三个动词突出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向披靡。
品析语言
这则新闻中有很多的数字。请你找出有数字的句子,品一品句子的妙处,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
【示例1】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示例2】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6月17日15时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⑴体现真实性:“6月17日9时22分”精准到时分,“3名”明确人数,用具体数字确凿地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规模,增强内容的可信度。
⑵突出准确性:数字精确界定了发射时间、地点和人员数量,让读者能清晰、准确地获取信息,符合新闻语言“准确无误”的特点。
⑶强化时效性:具体时间点凸显事件的即时性,让读者感受到新闻的“新”,体现消息对时效性的高度要求。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读完这则消息,你觉得该消息语言具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德国的贝林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
准确性、客观性、概括精炼、全面、公正。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探究旁批
这则消息为什么还要补充说明资金的来源以及资金管理权和评议权的分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资金管理权和评议权的分离能有效保证诺贝尔奖评奖的公正性,能有效防范“谁有钱谁就有权,谁有权谁就有理”的现象发生。公正性是权威性的基础,但如果明确写出,需要大量文字(如介绍评奖者的专业水准和道德操守),并非消息所能承担,因此,作者巧妙地用新闻背景来表现诺贝尔奖的公正与权威,客观又简洁。
新闻的语言应虽具有真实性、准确性的特点,但在字里行间中依然能读出作者的情感表达。
再读这四则消息,找出本文中带有感彩的词语进行品味,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找出本文中带有感彩的词语进行品味,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消息二则》
①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等词语描绘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防线崩溃。
②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等描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③“英勇”流露出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之情。
你从这则消息中能体会到记者的哪些主观感情?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
①顺利进驻:突出过程顺畅,体现任务执行高效、稳定,传递成功的确定性,给读者以安心、振奋之感,展现航天任务推进的良好态势。
②首次:强调这是中国人进入自主空间站的开创性时刻,具有里程碑意义,凸显事件的历史价值与独特性,激发民族自豪感。
③自己的:强调空间站的“中国属性”,突出自主产权与建设成果,强化民族认同感,彰显中国航天自主创新的成就,让国人更具归属感。
【引题】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主题】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效果】“准确”聚焦飞船入轨环节,精准呈现轨道进入的高精度,凸显航天技术的精湛可靠;“顺利”贯穿发射、送航天员、状态设置等流程,强调各环节推进无阻,体现任务执行的高效流畅,从不同维度彰显中国航天实力与成就,传递自信与自豪。
【示例2】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
新闻(消息)
同学们,今天我们掌握了消息的“三把钥匙”:“倒金字塔”结构(标题、导语、主体)、新闻六要素以及客观精炼的语言。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拆解消息,更迈出了成为“校园记者”的第一步。希望大家能用这双新闻眼,去发现和记录身边的精彩。下节课,我们将一起感受新闻特写的动人画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