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拓展——传统文化《诗经》课件(共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语文课外拓展——传统文化《诗经》课件(共20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初中语文课外拓展——传统文化《诗经》精读课件
目录
01
《诗经》概览——华夏文明的源头绝唱
02
经典篇目精读——感受诗情画意
03
《诗经》的艺术特色——文学宝库的璀璨明珠
04
《诗经》的文化影响——穿越千年的文化基因
《诗经》概览——华夏文明的源头绝唱
0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古人称之为“诗三百”。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1 成书与编订
关于《诗经》的编订,历史上有“采诗”“献诗”“删诗”三种说法。“采诗”说认为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到民间采集歌谣,以了解民情;“献诗”说指各国诸侯向周天子献诗,用于朝会、祭祀等场合;“删诗”说则相传孔子对古诗进行了整理删订,选出305篇编成《诗经》。虽然“删诗”说存在争议,但孔子对《诗经》的传播和整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体例分类
《诗经》按音乐性质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 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共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等15个地区的诗歌,反映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和人民的生活状况,是《诗经》中最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部分。
-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大雅多为贵族祭祀、宴会时的乐歌,内容多涉及历史兴衰和政治教化;小雅既有贵族的宴饮诗,也有反映社会动荡、人民疾苦的诗歌。
-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主要内容是歌颂祖先的功德和神灵的庇佑,风格庄重肃穆。
经典篇目精读——感受诗情画意
01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副标题
2.1 《关雎》(国风·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1.1 内容赏析
这首诗是《诗经》的开篇之作,描写了一位君子对美丽贤淑的淑女的爱慕与追求过程。诗的开头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用雎鸠鸟的和鸣比喻男女之间的和谐美好,引出君子对淑女的向往。接着通过对君子“寤寐求之”“辗转反侧”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他求而不得的焦急与思念之情。最后以“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描绘了君子愿望实现后的喜悦场景,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歌颂。
2.2 《蒹葭》(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2.1 内容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水伊人的朦胧画面,表达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执着追寻。诗中反复描写蒹葭、白露等秋日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迷茫的氛围。主人公沿着河岸上下追寻“伊人”,但“伊人”始终在水的另一方,可望而不可即,道途险阻又漫长。这种追寻过程中的怅惘与执着,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2.2.2 艺术特色
诗中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每章结构相似,只更换少量词语,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也深化了情感的表达;“伊人”的形象朦胧不清,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紧密结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诗经》的艺术特色——文学宝库的
璀璨明珠
03
3.1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即铺陈直叙,直接对事物进行描写、叙述或抒情。如《七月》详细描写了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劳作生活,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比:即比喻,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如《硕鼠》将贪婪的统治者比作“硕鼠”,形象地表达了人民对剥削者的不满。
兴:即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如《关雎》以雎鸠鸟的和鸣起兴,引出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兴的运用往往能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3.2 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
重章叠句是《诗经》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即同一诗章的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更换少量词语。这种形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便于口头传唱,还能起到深化主题、强化情感的作用。如《蒹葭》三章内容基本相似,通过反复咏叹,突出了主人公追寻“伊人”的执着与怅惘。
3.3 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
《诗经》的语言多源于民间口语,朴素自然,通俗易懂,同时又富有表现力。诗中大量运用叠词、拟声词等,如“苍苍”“萋萋”“关关”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四言为主的句式,简洁明快,节奏鲜明,为后世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诗经》的文化影响——穿越千年的
文化基因
04
4.1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源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开创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为屈原、杜甫、白居易等后世诗人的创作提供了借鉴;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被广泛运用到诗歌、散文、戏曲等文学体裁中;其丰富的词汇和优美的句式,也为汉语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2 对文化思想的影响
《诗经》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一部重要的文化典籍。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将《诗经》作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教材。《诗经》中的许多思想观念,如仁爱、正义、和谐等,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4.3 在当代的价值
在当代,《诗经》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文化习俗、思想观念的重要窗口;其蕴含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传承和弘扬《诗经》文化,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感谢您的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