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子目一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课件 讲义)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子目一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课件 讲义)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 程 目 标
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子目一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历史条件 __________及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食物生产现代化 阶段 20世纪中叶,欧美完成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__________
表现 ①优良品种育成推广(如美国培育玉米、墨西哥培育小麦、菲律宾和中国培育水稻)。
②设施农业取得进展(如各国实现不同特色的农业机械化)。
③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主要生产经营模式(如畜牧业、渔业的现代化)
影响 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提高了__________,保障了食品供应
工业革命
现代农业
生产效率
食物储备技术进步 储备 技术 ①美国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②中国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③趋势: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实现了粮食储备自动化和_________
冷冻 技术 ①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进步。
②家用冰箱、冰柜普及。
③__________产业发展起来
智能化
冷链物流
【概念】现代农业
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以现代工业化、产业化为主要特征发展起来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形态。
【比较】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主要使用人畜力、比较简陋的农具和农家肥,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一种内循环,农产品的加工是很初级的;现代农业大量使用机械、电力、化肥和农药,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一种外循环,农产品的加工非常深入。归纳到一点,就是现代农业有外源的能量(如石油)的投入,传统农业除太阳能外几乎没有外源能投入。
【概念】冷链物流
是指将易腐、生鲜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品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1. 【探究】现代农业的特点
有人估计,人类在渔猎、采集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只能养活2人;进入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可以养活50人;进入连续种植的农业文明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可以养活1 000人;而在资本技术集约型经营的现代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供养的人口猛增至5 000人。……世界农业现代化是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其实质和核心是化“农”,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的历史演进过程。(张新光《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展中几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等)
根据史料,概括世界农业现代化的特点。
答案:特点:①注重科技与资本投入。②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而生。③农业从业人员下降。④农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下降。
2. 【探究】中国现代农业发展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贸易企业、加工企业率先与产业链上游的农户联合起来,将农业生产、工业加工、市场销售整合在同一个经济联合体中。1993年,山东潍坊市率先提出“农业产业化”这一概念。2000年,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2011年,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超过28万。(戚振宇《中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优化研究——基于比较制度分析视角》
根据史料,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成因。
答案:趋势: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成因: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地方政府、民间实体的探索;党和政府的主导。
3. 【历史纵横】人工智能在农业机器中的应用
农业机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装有自动装置的铧式犁,耕作时能自动越过树根、石块等障碍物。采用自动控制系统的联合收割机,能将从收割到脱粒的多道工序集中在一台机器上完成。日本等国研制的摘番茄机器人,能判断番茄是否成熟,只摘取成熟果。法、美等国研制的机器人,可使饲料分配自动化。中国已研发出耕耘、除草、施肥、喷药、蔬菜嫁接、收割、采摘等多种农用机器人。
人工智能在现代农业中应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案:条件:农业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作用: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以及生产成本,也提高了产业的循环率,解决了农业生产劳动力资源不足和生产力低下的问题。
【历史解释】现代农业的双重影响及其发展途径
1. 积极影响
①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减少了劳动强度,推动了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型。
②提高了粮食储备能力,应对大型自然灾害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③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
2. 消极影响
①农业劳动力需求锐减,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非农产业就业压力增大。
②集约化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业机械,加重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
③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
3. 发展途径
①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条件。
②着力扶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③强化科技支撑,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④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
⑤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土地规模效益。
1. 【思考点】冷链物流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答案:第一,提供更新鲜、营养保存更好的生鲜农产品;第二,实现农产品的跨季节均衡销售,丰富食品种类;第三,减少农产品损失,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第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 【教材图示】现代粮仓(这是位于辽宁沈阳的国家储备粮粮仓)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现代粮仓有何优点?国家储备粮粮仓的建设具有怎样的战略意义?
答案:优点:图片反映的是筒仓式的现代粮仓,具有密闭性好、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高、容量大且占地少、性价比高等优点。
战略意义:改善我国粮库仓容紧张和仓储水平落后的局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探索和积累一整套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经验,对扩大国内需求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1. (2023湖南高考)对下图的合理解释是(  )
A. 机械投入减少反映农业集约化程度降低
B. 农业技术变迁呈现出节约劳动力的倾向
C. 化学品广泛使用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D. 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农业逐步走向衰落
B
美国农业的投入使用量
(以1967年指数为100)
【解析】据材料,随着机械投入、化学品的增加,劳动力投入指数锐减,得出农民不再花费大量精力耕作、照管农作物,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故选B项;机械化作业有利于农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排除A项;生态环境问题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C项观点材料无法论证;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其农业主要依靠现代科技的推动,排除D项。
谢谢观赏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 程 目 标
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子目一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一、二,完成表格)
历史条件 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食物生产现代化 阶段 20世纪中叶,欧美完成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表现 ①优良品种育成推广(如美国培育玉米、墨西哥培育小麦、菲律宾和中国培育水稻)。 ②设施农业取得进展(如各国实现不同特色的农业机械化)。 ③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主要生产经营模式(如畜牧业、渔业的现代化)
影响 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食品供应
食物储备技术进步 储备 技术 ①美国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②中国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③趋势: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实现了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
冷冻 技术 ①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进步。 ②家用冰箱、冰柜普及。 ③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起来
【概念】现代农业
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以现代工业化、产业化为主要特征发展起来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形态。
【比较】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主要使用人畜力、比较简陋的农具和农家肥,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一种内循环,农产品的加工是很初级的;现代农业大量使用机械、电力、化肥和农药,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一种外循环,农产品的加工非常深入。归纳到一点,就是现代农业有外源的能量(如石油)的投入,传统农业除太阳能外几乎没有外源能投入。
【概念】冷链物流
是指将易腐、生鲜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品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核心探究1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1. 【探究】现代农业的特点
有人估计,人类在渔猎、采集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只能养活2人;进入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可以养活50人;进入连续种植的农业文明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可以养活1 000人;而在资本技术集约型经营的现代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供养的人口猛增至5 000人。……世界农业现代化是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其实质和核心是化“农”,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的历史演进过程。(张新光《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展中几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等)
根据史料,概括世界农业现代化的特点。
答案:特点:①注重科技与资本投入。②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而生。③农业从业人员下降。④农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下降。
2. 【探究】中国现代农业发展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贸易企业、加工企业率先与产业链上游的农户联合起来,将农业生产、工业加工、市场销售整合在同一个经济联合体中。1993年,山东潍坊市率先提出“农业产业化”这一概念。2000年,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2011年,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超过28万。(戚振宇《中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优化研究——基于比较制度分析视角》
根据史料,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成因。
答案:趋势: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成因: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地方政府、民间实体的探索;党和政府的主导。
3. 【历史纵横】人工智能在农业机器中的应用
农业机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装有自动装置的铧式犁,耕作时能自动越过树根、石块等障碍物。采用自动控制系统的联合收割机,能将从收割到脱粒的多道工序集中在一台机器上完成。日本等国研制的摘番茄机器人,能判断番茄是否成熟,只摘取成熟果。法、美等国研制的机器人,可使饲料分配自动化。中国已研发出耕耘、除草、施肥、喷药、蔬菜嫁接、收割、采摘等多种农用机器人。
人工智能在现代农业中应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案:条件:农业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作用: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以及生产成本,也提高了产业的循环率,解决了农业生产劳动力资源不足和生产力低下的问题。
【历史解释】现代农业的双重影响及其发展途径
1. 积极影响
①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减少了劳动强度,推动了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型。②提高了粮食储备能力,应对大型自然灾害的能力也不断增强。③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
2. 消极影响
①农业劳动力需求锐减,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非农产业就业压力增大。②集约化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业机械,加重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③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
3. 发展途径
①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条件。②着力扶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③强化科技支撑,增强农业发展后劲。④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⑤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土地规模效益。
核心探究2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1. 【思考点】冷链物流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答案:第一,提供更新鲜、营养保存更好的生鲜农产品;第二,实现农产品的跨季节均衡销售,丰富食品种类;第三,减少农产品损失,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第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 【教材图示】现代粮仓(这是位于辽宁沈阳的国家储备粮粮仓)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现代粮仓有何优点?国家储备粮粮仓的建设具有怎样的战略意义?
答案:优点:图片反映的是筒仓式的现代粮仓,具有密闭性好、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高、容量大且占地少、性价比高等优点。
战略意义:改善我国粮库仓容紧张和仓储水平落后的局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探索和积累一整套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经验,对扩大国内需求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1. (2023湖南高考)对下图的合理解释是(  )
美国农业的投入使用量(以1967年指数为100)
A. 机械投入减少反映农业集约化程度降低
B. 农业技术变迁呈现出节约劳动力的倾向
C. 化学品广泛使用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D. 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农业逐步走向衰落
【答案】 B
【解析】据材料,随着机械投入、化学品的增加,劳动力投入指数锐减,得出农民不再花费大量精力耕作、照管农作物,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故选B项;机械化作业有利于农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排除A项;生态环境问题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C项观点材料无法论证;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其农业主要依靠现代科技的推动,排除D项。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 程 目 标
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子目一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一、二,完成表格)
历史条件 及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食物生产现代化 阶段 20世纪中叶,欧美完成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
表现 ①优良品种育成推广(如美国培育玉米、墨西哥培育小麦、菲律宾和中国培育水稻)。 ②设施农业取得进展(如各国实现不同特色的农业机械化)。 ③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主要生产经营模式(如畜牧业、渔业的现代化)
影响 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提高了 ,保障了食品供应
食物储备技术进步 储备 技术 ①美国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②中国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③趋势: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实现了粮食储备自动化和
冷冻 技术 ①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进步。 ②家用冰箱、冰柜普及。 ③ 产业发展起来
【概念】现代农业
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以现代工业化、产业化为主要特征发展起来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形态。
【比较】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主要使用人畜力、比较简陋的农具和农家肥,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一种内循环,农产品的加工是很初级的;现代农业大量使用机械、电力、化肥和农药,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一种外循环,农产品的加工非常深入。归纳到一点,就是现代农业有外源的能量(如石油)的投入,传统农业除太阳能外几乎没有外源能投入。
【概念】冷链物流
是指将易腐、生鲜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品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核心探究1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1. 【探究】现代农业的特点
有人估计,人类在渔猎、采集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只能养活2人;进入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可以养活50人;进入连续种植的农业文明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可以养活1 000人;而在资本技术集约型经营的现代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供养的人口猛增至5 000人。……世界农业现代化是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其实质和核心是化“农”,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的历史演进过程。(张新光《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展中几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等)
根据史料,概括世界农业现代化的特点。
2. 【探究】中国现代农业发展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贸易企业、加工企业率先与产业链上游的农户联合起来,将农业生产、工业加工、市场销售整合在同一个经济联合体中。1993年,山东潍坊市率先提出“农业产业化”这一概念。2000年,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2011年,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超过28万。(戚振宇《中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优化研究——基于比较制度分析视角》
根据史料,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成因。
3. 【历史纵横】人工智能在农业机器中的应用
农业机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装有自动装置的铧式犁,耕作时能自动越过树根、石块等障碍物。采用自动控制系统的联合收割机,能将从收割到脱粒的多道工序集中在一台机器上完成。日本等国研制的摘番茄机器人,能判断番茄是否成熟,只摘取成熟果。法、美等国研制的机器人,可使饲料分配自动化。中国已研发出耕耘、除草、施肥、喷药、蔬菜嫁接、收割、采摘等多种农用机器人。
人工智能在现代农业中应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历史解释】现代农业的双重影响及其发展途径
1. 积极影响
①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减少了劳动强度,推动了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型。②提高了粮食储备能力,应对大型自然灾害的能力也不断增强。③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
2. 消极影响
①农业劳动力需求锐减,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非农产业就业压力增大。②集约化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业机械,加重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③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
3. 发展途径
①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条件。②着力扶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③强化科技支撑,增强农业发展后劲。④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⑤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土地规模效益。
核心探究2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1. 【思考点】冷链物流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2. 【教材图示】现代粮仓(这是位于辽宁沈阳的国家储备粮粮仓)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现代粮仓有何优点?国家储备粮粮仓的建设具有怎样的战略意义?
1. (2023湖南高考)对下图的合理解释是(  )
美国农业的投入使用量(以1967年指数为100)
A. 机械投入减少反映农业集约化程度降低
B. 农业技术变迁呈现出节约劳动力的倾向
C. 化学品广泛使用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D. 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农业逐步走向衰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