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子目二 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课件 讲义)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子目二 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课件 讲义)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子目二 
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积极 变化 城市 促进_________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空间
交通 推动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人们出行,如英国的人工运河、铁路运输的发展
乡村 促进乡村的改变,如西方农业_________水平提高,人口从乡村走向城市
社会 加快生活节奏,增强人们的______观念,如手表、标准钟的使用
教育 推广__________,提升人们文化素质。如西方通过立法推行,清政府推行“癸卯学制”
消极 影响 表现 工人劳动时间过长,环境恶劣,带来传染病与职业病
引发 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促进_____________诞生
城市化
现代化
时间
初等教育
马克思主义
【概念】初等教育
是指教育系统中最基础的部分,是学校教育的最初始的阶段,具有最大的普及性、广泛性,一般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初等教育是近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初等教育的实施建立在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并以全民为对象,在两次工业革命期间逐渐实现。
1. 【学思之窗】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蒸汽动力的使用,工厂制度的推广,新交通工具的出现,劳动力的增加,都使得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 【探究】工业革命对英国经济及其结构的影响
工业革命发生后,英国的国民收入由1801年的232百万英镑大幅增至1881年的1 051百万英镑,增长了约3.5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由1770年的45%大幅降至1881年的10.4%,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在1770—1881年间大幅上升,由24%上升至37.6%,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由1770年的31%上升至1881年的52.1%,超过了一半。(许冰《工业革命与产业结构演变——基于历史与逻辑的视角》)
根据史料,指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促进了国民收入的增长;推动了英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3. 【思考点】工业革命是怎样改变人们的生活节奏的?
答案:工业革命催生了工厂制度;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使人更加集中;推动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守时成为人们的新习惯。这一切都使生活节奏加快。
4. 【问题探究】做某些工作,几乎包括工业中的一切工作在内,都需要有相当的文化程度……都需要一定的技能和常规性,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求工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恩格斯为什么这么说。
答案: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社会化大生产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工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这促进了初等教育的普及。
5. 【学习拓展】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讲述了美国大萧条时期失业率飙升,工人在巨大的压力下饱受折磨的故事。主人公夜以继日地工作,已经产生幻觉,把别人的鼻子当成螺丝钉来拧,并且将自己卷入流水线的皮带里。
观看这部电影,想一想它反映了工业时代怎样的问题。
答案:工业革命形成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和工厂制度,近代的标准化生产也随之出现,资本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造成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阶级对立严重。大萧条时期,随着失业率的飙升,这种现象空前严重。
《摩登时代》剧照
6. 【史料阅读】英国作家狄更斯对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进行了如下描述: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前面有着各样事物,人们前面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狄更斯著,罗稷南译《双城记》)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
答案:狄更斯评价具有两面性,体现了辩证思维,既肯定了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又表明客观上存在的问题。如该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建立和完善,社会生产力得以大发展,但其内部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阶级对立,工人工作生活环境恶劣。但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个时代的主流毋庸置疑是进步的。
【历史解释】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2. (2024河北高考)19世纪,英国伦敦绝大多数生活垃圾都有相应的市场用途(下表),对此,有学者指出,“1800年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增长……垃圾被赋予了回收利用的新意义”。这主要表明,当时伦敦(  )
A. 资源利用效益得到提高 B. 环境污染问题得以解决
C. 基础设施建设臻于完善 D. 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A
垃圾种类 市场用途
煤灰、煤渣 制砖、农肥
破布、碎布 造纸、制衣帽
碎瓷器 建筑、铺路
厨余垃圾 农肥
各类破旧用品 出售给对应废品回收商
【解析】材料展示了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城市发展壮大,伦敦积极实施垃圾回收和再利用,体现了资源利用效益的提高,故A项正确;B项“得以解决”表述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材料关注的不是基础设施,且C项“臻于完善”表述过于绝对;社会贫富差距涉及社会财富分配问题,D项与材料无关。
1. (2025江西期末)到18世纪末期,伦敦克拉肯维尔区每年能生产12万块钟表,其中60%出口。对此,有人形象地说:“伦敦几乎就像是在生产时间本身。”该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B.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科学技术的深度变革 D. 垄断资本的积累
【解析】18世纪末期,英国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制和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遵守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材料中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故选B项;A项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深度变革”不合时空,“科学技术的深度变革”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C项;“垄断资本”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项。
B
2. (2024湖北期中)在英国,机器的使用“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转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这说明工业革命(  )
A. 带来社会关系的巨变 B. 缓和了阶级矛盾
C. 扩大了劳动者的队伍 D. 消灭了小私有者
【解析】题干明确指出了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了社会各阶层的关系,特别是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关系的加剧,故选A项;题干描述的是对立和矛盾,排除B项;工业革命确实导致了劳动者队伍的扩大,但题干主要强调的是社会关系的变化,排除C项;题干中提到的是小资产阶级被排挤,但并没有明确说小私有者被“消灭”,排除D项。
A
3. (2025洛阳期末)18世纪下半叶以后,工人在使用机器的过程中对于机器的性能、构造、运行原理以及修复、维护的方法是必须熟悉掌握的,因而最起码的读写能力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学习一些初步的几何知识和机械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这说明(  )
A. 工业革命促进教育发展
B. 工人阶级政治觉悟提高
C. 普及初等教育成效显著
D. 民众主动学习意识增强
A
【解析】由于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使用需求,工人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自然会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故选A项;材料与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没有直接关系,工人阶级政治觉悟的提高通常涉及对社会制度、阶级关系等的认识和态度变化,排除B项;初等教育的普及和成效通常涉及更广泛的教育体系、教育政策、教育资源分配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在题干中并未明确提及,排除C项;题干描述的是工业革命背景下工人对特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而非民众整体的学习意识变化,排除D项。
4. (2024阳江调研)曼彻斯特的棉织工厂里,空气中经常弥漫着混杂机油的棉尘……为了开夜工,要用大量的蜡烛,但是几乎完全没有通风设备。因此,在工厂里经常能够闻到人身上散发出的汗臭味,以及机油、棉尘,还有夜晚蜡烛发出的恶浊气味。这可用来说明(  )
A. 工业生产的社会环境较为恶劣 B. 工业资产阶级缺乏人文关怀
C. 受自然条件限制电力供应不足 D. 不断开拓国内市场成为必然
【解析】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的劳动环境非常恶劣,这是资产阶级无限追求利润,残酷剥削工人的体现,说明工业资产阶级缺乏人文关怀,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工厂的生产环境恶劣,并不是工业生产的社会环境恶劣,排除A项;电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B
5. (2025大湾区期末)17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粮食产量获得较大幅度增长,成为粮食净出口国。但到了19世纪,英国却逐渐从粮食出口国转化为粮食进口国。到19世纪中期进口粮食占了消费的六分之一以上。这反映了英国(  )
A. 对外贸易出现逆差 B. 技术革新未延伸到农业领域
C. 经济的脆弱性显现 D. 工业革命引发经济结构变化
【解析】据材料,17世纪中期以后,英国是粮食出口国,到19世纪中期,英国转化为粮食进口国,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由农耕经济为主转化为工业经济为主,说明工业革命引发了英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故选D项;材料描述的是英国粮食进出口的变化,不能说明英国“对外贸易出现逆差”,排除A项;材料揭示了英国粮食进出口情况,与技术革新未延伸到农业领域无关,排除B项;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发展,C项不符合史实。
D
6. (2025郑州期末)19世纪前期,英国颁布一系列工厂法,这些法令不仅为保护工人的劳动条件提供了法律基础,而且为保障工人的生活条件提供了法律手段。这些法令的颁布(  )
A. 体现国家干预经济 B. 助力工业革命发展
C. 适应殖民扩张需要 D. 保障工人政治权利
【解析】此时英国处于工业革命期间,英国颁布一系列工厂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工人的利益,缓解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这有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故选B项;国家干预经济主要是指反对自由放任,由国家对社会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而此时的英国盛行自由放任思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内部工业发展问题,并不能直接影响对外殖民扩张,排除C项;据材料中“劳动条件”“生活条件”可知,此时的工厂法涉及的是保障工人劳动和生活条件,未涉及工人政治权利,排除D项。
B
7. (2025辽宁月考)1800年,美国就业女性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到1850年比例已增长至10%。妇女纷纷从家庭走向社会,不管是上层社会的妇女还是下层劳动妇女,她们大都积极参与到社会工作中。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美国(  )
A. 女性政治地位得到极大提高 B. 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角色转变
C. 社会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D. 妇女成为经济发展主要力量
【解析】1800年为美国工业革命期间,就业女性的比重不断上升,妇女积极参与到社会工作中,说明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大,女性就业比重不断上升,故选B项;妇女积极参与社会工作并不代表女性政治地位得到极大提高,排除A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材料没有比较,“主要力量”无法体现,排除D项。
B
8. (2025沈阳期末)下表所示为英国1755—1851年18种行业男性从业者名义收入增幅统计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
A. 经济发展加快社会贫富分化
B. 工人生活水平愈加贫困
C. 白领阶层已经成为剥削阶级
D. 廉价劳动推动经济发展
A
  群体 收入增长幅度
农业工人、棉纺织工人、印刷工人、造船业工人 61.3%—69.6%
白领阶层(律师、医生、教师、技术人员、学者等) 234%—695.5%
其他行业 92.8%—190.6%
【解析】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英国工人阶层实际工资的增长幅度远低于白领阶层和其他行业工资的增长幅度,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选A项;这一时期工人阶层的工资有了较大幅度增长,说明工人生活水平有所改善,“愈加贫困”表述错误,排除B项;在工业革命时期,剥削阶级是工业资产阶级,不是白领阶层,排除C项;表中涉及的数据变化是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工人使用机器生产,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并不是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排除D项。
9. 观察下图,导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B. 工业革命的影响
C. 圈地运动的影响
D. 殖民扩张的影响
【解析】注意图中所给出的三个时间:1801年、1851年、1901年,体现了19世纪的英国各行业就业人口比重情况,可以看出工业和服务业比重明显增多,农业减少。结合当时的背景,可以得出工业革命对此产生重要影响,故选B项。
B
10. (2025河源期末)下图所示是1867年英国不同阶层家庭在总人口和国民收入中的占比情况,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是英国(  )
A. 资产阶级剥削最严重
B.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 农业技术的相对落后
D. 传统生产方式迅速消失
B
【解析】材料提及占总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层和上层阶级,其收入却占到了国民收入的十分之六,而占总人口四分之三的下层阶级、体力劳动者,其收入仅占约十分之四,究其原因可知,1867年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社会贫富分化加剧,与题意相合,故选B项;A项与材料仅提及中层和上层阶级相悖,排除;工业革命提高了农业技术水平,排除C项;“迅速消失”错误,应为“逐渐衰落”,排除D项。
11. (2025郑州期末)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休闲一直是不可或缺的。英国人的休闲方式,在16—17世纪主要是宗教庆典和各种节日庆祝活动,19世纪则更流行体育运动、演艺观赏和旅游等;休闲时间也逐渐从随意趋于固定。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工业革命影响生活方式
B. 政治变革改变生活环境
C. 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 经济发展改善民众生活
A
【解析】19世纪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厂制度确立,人们的工作时间相对固定,这使得休闲时间也逐渐从随意趋于固定,同时,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为人们参与体育运动、演艺观赏和旅游等休闲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所以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政治变革,排除B项;启蒙运动所倡导的思想与休闲方面的具体变化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排除C项;“经济发展改善民众生活”表述比较宽泛,排除D项。
12. (2025吉林期中)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A. 城市化进展显著 B. 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 工业化开始启动 D. 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解析】材料这些代表了城市市民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是城市化发展的表现,所以反映出当时欧美城市化进展显著,故选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而不是逐渐消除,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工业化开始启动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时,排除C项;欧美工人福利制度包括工伤、失业、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与题干所述“大众休闲文化”不属于同一范畴,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A
13. 现代工厂制度建立以后,实现了资本与劳动的分离,劳动者进入工厂后就丧失了自由,成为资本的奴役工具,成为机器的“人手”,这种资本和劳动的分离最终造成了劳动和资本的矛盾。据此可知(  )
A.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有着深厚基础
B. 机器生产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
C.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凸显
D. 欧洲工人运动走向失败的必然
【解析】据材料“现代工厂制度……造成了劳动和资本的矛盾”可知,工业革命促进现代工厂制度的建立,造成劳动和资本的矛盾,即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凸显,故选C项。
C
14. (2025南通期中)(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期的工厂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工人从进厂到出厂,几乎一分钟也不能休息,工厂中的机器、传动带等都不设防护,事故发生率极高。1802年,工厂主老罗怕特·皮尔让议会通过一个“学徒健康及道德法”,把童工的工作时间限制为12小时,责成工厂为学徒开设读书写字班。但这个法律只适用于水力纺纱厂中的童工,而且没有适当的监察制度,事实上并没有发生效用。在这以后,工人阶级联合起来继续斗争,在北部工业区形成了强大的群众运动。1833年,群众运动取得重大胜利。这一年,议会把“工厂法”的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纺织部门,并设立由国家支付薪金的独立工厂视察员。1844年,议会立法规定:一切机器都必须安装防护设置,不允许女工和童工在机器开动时清洗机器。1880年英国还颁布了“雇主责任法”规定:雇主应对雇工的安全负责。至19世纪末,英国的一系列工厂法从范围上实现了对几乎所有行业、所有工种的覆盖,英国政府也逐渐改变了自身原有的定位,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
——摘编自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1) 根据材料,概括英国工厂立法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7分)
答案:内容:规范工作时间;(1分)改善工作环境(保障工作安全);(1分)政府监督工厂法的执行;(1分)向童工推行初等教育。(1分)
背景: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大生产;(2分,写到工人阶级处境恶劣得1分)工人运动风起云涌。(1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工厂立法的作用。(6分)
答案:作用:改善工人待遇;(1分)缓和劳资关系、稳定社会秩序;(2分)推进英国工业化进程;(1分)提高大众文化素养;(1分)有利于政府职能的扩大。(1分)
谢谢观赏子目二 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二,完成表格)
积极 变化 城市 促进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空间
交通 推动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人们出行,如英国的人工运河、铁路运输的发展
乡村 促进乡村的改变,如西方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人口从乡村走向城市
社会 加快生活节奏,增强人们的时间观念,如手表、标准钟的使用
教育 推广初等教育,提升人们文化素质。如西方通过立法推行,清政府推行“癸卯学制”
消极 影响 表现 工人劳动时间过长,环境恶劣,带来传染病与职业病
引发 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促进马克思主义诞生
【概念】初等教育
是指教育系统中最基础的部分,是学校教育的最初始的阶段,具有最大的普及性、广泛性,一般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初等教育是近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初等教育的实施建立在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并以全民为对象,在两次工业革命期间逐渐实现。
核心探究
1. 【学思之窗】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蒸汽动力的使用,工厂制度的推广,新交通工具的出现,劳动力的增加,都使得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 【探究】工业革命对英国经济及其结构的影响
工业革命发生后,英国的国民收入由1801年的232百万英镑大幅增至1881年的1 051百万英镑,增长了约3.5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由1770年的45%大幅降至1881年的10.4%,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在1770—1881年间大幅上升,由24%上升至37.6%,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由1770年的31%上升至1881年的52.1%,超过了一半。(许冰《工业革命与产业结构演变——基于历史与逻辑的视角》)
根据史料,指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促进了国民收入的增长;推动了英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3. 【思考点】工业革命是怎样改变人们的生活节奏的?
答案:工业革命催生了工厂制度;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使人更加集中;推动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守时成为人们的新习惯。这一切都使生活节奏加快。
4. 【问题探究】做某些工作,几乎包括工业中的一切工作在内,都需要有相当的文化程度……都需要一定的技能和常规性,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求工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恩格斯为什么这么说。
答案: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社会化大生产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工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这促进了初等教育的普及。
5. 【学习拓展】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讲述了美国大萧条时期失业率飙升,工人在巨大的压力下饱受折磨的故事。主人公夜以继日地工作,已经产生幻觉,把别人的鼻子当成螺丝钉来拧,并且将自己卷入流水线的皮带里。
《摩登时代》剧照
观看这部电影,想一想它反映了工业时代怎样的问题。
答案:工业革命形成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和工厂制度,近代的标准化生产也随之出现,资本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造成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阶级对立严重。大萧条时期,随着失业率的飙升,这种现象空前严重。
6. 【史料阅读】英国作家狄更斯对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进行了如下描述: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前面有着各样事物,人们前面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狄更斯著,罗稷南译《双城记》)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
答案:狄更斯评价具有两面性,体现了辩证思维,既肯定了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又表明客观上存在的问题。如该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建立和完善,社会生产力得以大发展,但其内部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阶级对立,工人工作生活环境恶劣。但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个时代的主流毋庸置疑是进步的。
【历史解释】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2. (2024河北高考)19世纪,英国伦敦绝大多数生活垃圾都有相应的市场用途(下表),对此,有学者指出,“1800年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增长……垃圾被赋予了回收利用的新意义”。这主要表明,当时伦敦(  )
垃圾种类 市场用途
煤灰、煤渣 制砖、农肥
破布、碎布 造纸、制衣帽
碎瓷器 建筑、铺路
厨余垃圾 农肥
各类破旧用品 出售给对应废品回收商
A. 资源利用效益得到提高
B. 环境污染问题得以解决
C. 基础设施建设臻于完善
D. 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答案】 A
【解析】材料展示了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城市发展壮大,伦敦积极实施垃圾回收和再利用,体现了资源利用效益的提高,故A项正确;B项“得以解决”表述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材料关注的不是基础设施,且C项“臻于完善”表述过于绝对;社会贫富差距涉及社会财富分配问题,D项与材料无关。
本 课 小 结
【课时作业】
1. (2025江西期末)到18世纪末期,伦敦克拉肯维尔区每年能生产12万块钟表,其中60%出口。对此,有人形象地说:“伦敦几乎就像是在生产时间本身。”该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B.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科学技术的深度变革 D. 垄断资本的积累
【答案】 B
【解析】18世纪末期,英国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制和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遵守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材料中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故选B项;A项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深度变革”不合时空,“科学技术的深度变革”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C项;“垄断资本”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项。
2. (2024湖北期中)在英国,机器的使用“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转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这说明工业革命(  )
A. 带来社会关系的巨变 B. 缓和了阶级矛盾
C. 扩大了劳动者的队伍 D. 消灭了小私有者
【答案】 A
【解析】题干明确指出了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了社会各阶层的关系,特别是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关系的加剧,故选A项;题干描述的是对立和矛盾,排除B项;工业革命确实导致了劳动者队伍的扩大,但题干主要强调的是社会关系的变化,排除C项;题干中提到的是小资产阶级被排挤,但并没有明确说小私有者被“消灭”,排除D项。
3. (2025洛阳期末)18世纪下半叶以后,工人在使用机器的过程中对于机器的性能、构造、运行原理以及修复、维护的方法是必须熟悉掌握的,因而最起码的读写能力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学习一些初步的几何知识和机械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这说明(  )
A. 工业革命促进教育发展
B. 工人阶级政治觉悟提高
C. 普及初等教育成效显著
D. 民众主动学习意识增强
【答案】 A
【解析】由于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使用需求,工人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自然会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故选A项;材料与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没有直接关系,工人阶级政治觉悟的提高通常涉及对社会制度、阶级关系等的认识和态度变化,排除B项;初等教育的普及和成效通常涉及更广泛的教育体系、教育政策、教育资源分配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在题干中并未明确提及,排除C项;题干描述的是工业革命背景下工人对特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而非民众整体的学习意识变化,排除D项。
4. (2024阳江调研)曼彻斯特的棉织工厂里,空气中经常弥漫着混杂机油的棉尘……为了开夜工,要用大量的蜡烛,但是几乎完全没有通风设备。因此,在工厂里经常能够闻到人身上散发出的汗臭味,以及机油、棉尘,还有夜晚蜡烛发出的恶浊气味。这可用来说明(  )
A. 工业生产的社会环境较为恶劣
B. 工业资产阶级缺乏人文关怀
C. 受自然条件限制电力供应不足
D. 不断开拓国内市场成为必然
【答案】 B
【解析】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的劳动环境非常恶劣,这是资产阶级无限追求利润,残酷剥削工人的体现,说明工业资产阶级缺乏人文关怀,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工厂的生产环境恶劣,并不是工业生产的社会环境恶劣,排除A项;电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5. (2025大湾区期末)17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粮食产量获得较大幅度增长,成为粮食净出口国。但到了19世纪,英国却逐渐从粮食出口国转化为粮食进口国。到19世纪中期进口粮食占了消费的六分之一以上。这反映了英国(  )
A. 对外贸易出现逆差
B. 技术革新未延伸到农业领域
C. 经济的脆弱性显现
D. 工业革命引发经济结构变化
【答案】 D
【解析】据材料,17世纪中期以后,英国是粮食出口国,到19世纪中期,英国转化为粮食进口国,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由农耕经济为主转化为工业经济为主,说明工业革命引发了英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故选D项;材料描述的是英国粮食进出口的变化,不能说明英国“对外贸易出现逆差”,排除A项;材料揭示了英国粮食进出口情况,与技术革新未延伸到农业领域无关,排除B项;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发展,C项不符合史实。
6. (2025郑州期末)19世纪前期,英国颁布一系列工厂法,这些法令不仅为保护工人的劳动条件提供了法律基础,而且为保障工人的生活条件提供了法律手段。这些法令的颁布(  )
A. 体现国家干预经济 B. 助力工业革命发展
C. 适应殖民扩张需要 D. 保障工人政治权利
【答案】 B
【解析】此时英国处于工业革命期间,英国颁布一系列工厂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工人的利益,缓解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这有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故选B项;国家干预经济主要是指反对自由放任,由国家对社会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而此时的英国盛行自由放任思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内部工业发展问题,并不能直接影响对外殖民扩张,排除C项;据材料中“劳动条件”“生活条件”可知,此时的工厂法涉及的是保障工人劳动和生活条件,未涉及工人政治权利,排除D项。
7. (2025辽宁月考)1800年,美国就业女性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到1850年比例已增长至10%。妇女纷纷从家庭走向社会,不管是上层社会的妇女还是下层劳动妇女,她们大都积极参与到社会工作中。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美国(  )
A. 女性政治地位得到极大提高
B. 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角色转变
C. 社会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D. 妇女成为经济发展主要力量
【答案】 B
【解析】1800年为美国工业革命期间,就业女性的比重不断上升,妇女积极参与到社会工作中,说明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大,女性就业比重不断上升,故选B项;妇女积极参与社会工作并不代表女性政治地位得到极大提高,排除A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材料没有比较,“主要力量”无法体现,排除D项。
8. (2025沈阳期末)下表所示为英国1755—1851年18种行业男性从业者名义收入增幅统计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
  群体 收入增长幅度
农业工人、棉纺织工人、印刷工人、造船业工人 61.3%—69.6%
白领阶层(律师、医生、教师、技术人员、学者等) 234%—695.5%
其他行业 92.8%—190.6%
A. 经济发展加快社会贫富分化
B. 工人生活水平愈加贫困
C. 白领阶层已经成为剥削阶级
D. 廉价劳动推动经济发展
【答案】 A
【解析】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英国工人阶层实际工资的增长幅度远低于白领阶层和其他行业工资的增长幅度,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选A项;这一时期工人阶层的工资有了较大幅度增长,说明工人生活水平有所改善,“愈加贫困”表述错误,排除B项;在工业革命时期,剥削阶级是工业资产阶级,不是白领阶层,排除C项;表中涉及的数据变化是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工人使用机器生产,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并不是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排除D项。
9. 观察下图,导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B. 工业革命的影响
C. 圈地运动的影响 D. 殖民扩张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注意图中所给出的三个时间:1801年、1851年、1901年,体现了19世纪的英国各行业就业人口比重情况,可以看出工业和服务业比重明显增多,农业减少。结合当时的背景,可以得出工业革命对此产生重要影响,故选B项。
10. (2025河源期末)下图所示是1867年英国不同阶层家庭在总人口和国民收入中的占比情况,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是英国(  )
A. 资产阶级剥削最严重
B.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 农业技术的相对落后
D. 传统生产方式迅速消失
【答案】 B
【解析】材料提及占总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层和上层阶级,其收入却占到了国民收入的十分之六,而占总人口四分之三的下层阶级、体力劳动者,其收入仅占约十分之四,究其原因可知,1867年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社会贫富分化加剧,与题意相合,故选B项;A项与材料仅提及中层和上层阶级相悖,排除;工业革命提高了农业技术水平,排除C项;“迅速消失”错误,应为“逐渐衰落”,排除D项。
11. (2025郑州期末)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休闲一直是不可或缺的。英国人的休闲方式,在16—17世纪主要是宗教庆典和各种节日庆祝活动,19世纪则更流行体育运动、演艺观赏和旅游等;休闲时间也逐渐从随意趋于固定。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工业革命影响生活方式
B. 政治变革改变生活环境
C. 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 经济发展改善民众生活
【答案】 A
【解析】19世纪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厂制度确立,人们的工作时间相对固定,这使得休闲时间也逐渐从随意趋于固定,同时,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为人们参与体育运动、演艺观赏和旅游等休闲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所以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政治变革,排除B项;启蒙运动所倡导的思想与休闲方面的具体变化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排除C项;“经济发展改善民众生活”表述比较宽泛,排除D项。
12. (2025吉林期中)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A. 城市化进展显著 B. 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 工业化开始启动 D. 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答案】 A
【解析】材料这些代表了城市市民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是城市化发展的表现,所以反映出当时欧美城市化进展显著,故选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而不是逐渐消除,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工业化开始启动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时,排除C项;欧美工人福利制度包括工伤、失业、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与题干所述“大众休闲文化”不属于同一范畴,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13. 现代工厂制度建立以后,实现了资本与劳动的分离,劳动者进入工厂后就丧失了自由,成为资本的奴役工具,成为机器的“人手”,这种资本和劳动的分离最终造成了劳动和资本的矛盾。据此可知(  )
A.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有着深厚基础
B. 机器生产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
C.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凸显
D. 欧洲工人运动走向失败的必然
【答案】 C
【解析】据材料“现代工厂制度……造成了劳动和资本的矛盾”可知,工业革命促进现代工厂制度的建立,造成劳动和资本的矛盾,即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凸显,故选C项。
14. (2025南通期中)(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期的工厂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工人从进厂到出厂,几乎一分钟也不能休息,工厂中的机器、传动带等都不设防护,事故发生率极高。1802年,工厂主老罗怕特·皮尔让议会通过一个“学徒健康及道德法”,把童工的工作时间限制为12小时,责成工厂为学徒开设读书写字班。但这个法律只适用于水力纺纱厂中的童工,而且没有适当的监察制度,事实上并没有发生效用。在这以后,工人阶级联合起来继续斗争,在北部工业区形成了强大的群众运动。1833年,群众运动取得重大胜利。这一年,议会把“工厂法”的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纺织部门,并设立由国家支付薪金的独立工厂视察员。1844年,议会立法规定:一切机器都必须安装防护设置,不允许女工和童工在机器开动时清洗机器。1880年英国还颁布了“雇主责任法”规定:雇主应对雇工的安全负责。至19世纪末,英国的一系列工厂法从范围上实现了对几乎所有行业、所有工种的覆盖,英国政府也逐渐改变了自身原有的定位,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
——摘编自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1) 根据材料,概括英国工厂立法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7分)
答案:内容:规范工作时间;(1分)改善工作环境(保障工作安全);(1分)政府监督工厂法的执行;(1分)向童工推行初等教育。(1分)
背景: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大生产;(2分,写到工人阶级处境恶劣得1分)工人运动风起云涌。(1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工厂立法的作用。(6分)
答案:作用:改善工人待遇;(1分)缓和劳资关系、稳定社会秩序;(2分)推进英国工业化进程;(1分)提高大众文化素养;(1分)有利于政府职能的扩大。(1分)子目二 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二,完成表格)
积极 变化 城市 促进     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空间
交通 推动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人们出行,如英国的人工运河、铁路运输的发展
乡村 促进乡村的改变,如西方农业   水平提高,人口从乡村走向城市
社会 加快生活节奏,增强人们的   观念,如手表、标准钟的使用
教育 推广   ,提升人们文化素质。如西方通过立法推行,清政府推行“癸卯学制”
消极 影响 表现 工人劳动时间过长,环境恶劣,带来传染病与职业病
引发 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促进   诞生
【概念】初等教育
是指教育系统中最基础的部分,是学校教育的最初始的阶段,具有最大的普及性、广泛性,一般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初等教育是近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初等教育的实施建立在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并以全民为对象,在两次工业革命期间逐渐实现。
核心探究
1. 【学思之窗】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 【探究】工业革命对英国经济及其结构的影响
工业革命发生后,英国的国民收入由1801年的232百万英镑大幅增至1881年的1 051百万英镑,增长了约3.5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由1770年的45%大幅降至1881年的10.4%,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在1770—1881年间大幅上升,由24%上升至37.6%,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由1770年的31%上升至1881年的52.1%,超过了一半。(许冰《工业革命与产业结构演变——基于历史与逻辑的视角》)
根据史料,指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3. 【思考点】工业革命是怎样改变人们的生活节奏的?
4. 【问题探究】做某些工作,几乎包括工业中的一切工作在内,都需要有相当的文化程度……都需要一定的技能和常规性,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求工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恩格斯为什么这么说。
5. 【学习拓展】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讲述了美国大萧条时期失业率飙升,工人在巨大的压力下饱受折磨的故事。主人公夜以继日地工作,已经产生幻觉,把别人的鼻子当成螺丝钉来拧,并且将自己卷入流水线的皮带里。
《摩登时代》剧照
观看这部电影,想一想它反映了工业时代怎样的问题。
6. 【史料阅读】英国作家狄更斯对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进行了如下描述: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前面有着各样事物,人们前面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狄更斯著,罗稷南译《双城记》)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
【历史解释】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2. (2024河北高考)19世纪,英国伦敦绝大多数生活垃圾都有相应的市场用途(下表),对此,有学者指出,“1800年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增长……垃圾被赋予了回收利用的新意义”。这主要表明,当时伦敦(  )
垃圾种类 市场用途
煤灰、煤渣 制砖、农肥
破布、碎布 造纸、制衣帽
碎瓷器 建筑、铺路
厨余垃圾 农肥
各类破旧用品 出售给对应废品回收商
A. 资源利用效益得到提高
B. 环境污染问题得以解决
C. 基础设施建设臻于完善
D. 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本 课 小 结
【课时作业】
1. (2025江西期末)到18世纪末期,伦敦克拉肯维尔区每年能生产12万块钟表,其中60%出口。对此,有人形象地说:“伦敦几乎就像是在生产时间本身。”该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B.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科学技术的深度变革 D. 垄断资本的积累
2. (2024湖北期中)在英国,机器的使用“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转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这说明工业革命(  )
A. 带来社会关系的巨变 B. 缓和了阶级矛盾
C. 扩大了劳动者的队伍 D. 消灭了小私有者
3. (2025洛阳期末)18世纪下半叶以后,工人在使用机器的过程中对于机器的性能、构造、运行原理以及修复、维护的方法是必须熟悉掌握的,因而最起码的读写能力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学习一些初步的几何知识和机械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这说明(  )
A. 工业革命促进教育发展
B. 工人阶级政治觉悟提高
C. 普及初等教育成效显著
D. 民众主动学习意识增强
4. (2024阳江调研)曼彻斯特的棉织工厂里,空气中经常弥漫着混杂机油的棉尘……为了开夜工,要用大量的蜡烛,但是几乎完全没有通风设备。因此,在工厂里经常能够闻到人身上散发出的汗臭味,以及机油、棉尘,还有夜晚蜡烛发出的恶浊气味。这可用来说明(  )
A. 工业生产的社会环境较为恶劣
B. 工业资产阶级缺乏人文关怀
C. 受自然条件限制电力供应不足
D. 不断开拓国内市场成为必然
5. (2025大湾区期末)17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粮食产量获得较大幅度增长,成为粮食净出口国。但到了19世纪,英国却逐渐从粮食出口国转化为粮食进口国。到19世纪中期进口粮食占了消费的六分之一以上。这反映了英国(  )
A. 对外贸易出现逆差 B. 技术革新未延伸到农业领域
C. 经济的脆弱性显现 D. 工业革命引发经济结构变化
6. (2025郑州期末)19世纪前期,英国颁布一系列工厂法,这些法令不仅为保护工人的劳动条件提供了法律基础,而且为保障工人的生活条件提供了法律手段。这些法令的颁布(  )
A. 体现国家干预经济 B. 助力工业革命发展
C. 适应殖民扩张需要 D. 保障工人政治权利
7. (2025辽宁月考)1800年,美国就业女性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到1850年比例已增长至10%。妇女纷纷从家庭走向社会,不管是上层社会的妇女还是下层劳动妇女,她们大都积极参与到社会工作中。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美国(  )
A. 女性政治地位得到极大提高
B. 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角色转变
C. 社会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D. 妇女成为经济发展主要力量
8. (2025沈阳期末)下表所示为英国1755—1851年18种行业男性从业者名义收入增幅统计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
  群体 收入增长幅度
农业工人、棉纺织工人、印刷工人、造船业工人 61.3%—69.6%
白领阶层(律师、医生、教师、技术人员、学者等) 234%—695.5%
其他行业 92.8%—190.6%
A. 经济发展加快社会贫富分化
B. 工人生活水平愈加贫困
C. 白领阶层已经成为剥削阶级
D. 廉价劳动推动经济发展
9. 观察下图,导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B. 工业革命的影响
C. 圈地运动的影响 D. 殖民扩张的影响
10. (2025河源期末)下图所示是1867年英国不同阶层家庭在总人口和国民收入中的占比情况,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是英国(  )
A. 资产阶级剥削最严重
B.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 农业技术的相对落后
D. 传统生产方式迅速消失
11. (2025郑州期末)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休闲一直是不可或缺的。英国人的休闲方式,在16—17世纪主要是宗教庆典和各种节日庆祝活动,19世纪则更流行体育运动、演艺观赏和旅游等;休闲时间也逐渐从随意趋于固定。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工业革命影响生活方式
B. 政治变革改变生活环境
C. 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 经济发展改善民众生活
12. (2025吉林期中)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A. 城市化进展显著 B. 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 工业化开始启动 D. 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13. 现代工厂制度建立以后,实现了资本与劳动的分离,劳动者进入工厂后就丧失了自由,成为资本的奴役工具,成为机器的“人手”,这种资本和劳动的分离最终造成了劳动和资本的矛盾。据此可知(  )
A.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有着深厚基础
B. 机器生产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
C.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凸显
D. 欧洲工人运动走向失败的必然
14. (2025南通期中)(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期的工厂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工人从进厂到出厂,几乎一分钟也不能休息,工厂中的机器、传动带等都不设防护,事故发生率极高。1802年,工厂主老罗怕特·皮尔让议会通过一个“学徒健康及道德法”,把童工的工作时间限制为12小时,责成工厂为学徒开设读书写字班。但这个法律只适用于水力纺纱厂中的童工,而且没有适当的监察制度,事实上并没有发生效用。在这以后,工人阶级联合起来继续斗争,在北部工业区形成了强大的群众运动。1833年,群众运动取得重大胜利。这一年,议会把“工厂法”的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纺织部门,并设立由国家支付薪金的独立工厂视察员。1844年,议会立法规定:一切机器都必须安装防护设置,不允许女工和童工在机器开动时清洗机器。1880年英国还颁布了“雇主责任法”规定:雇主应对雇工的安全负责。至19世纪末,英国的一系列工厂法从范围上实现了对几乎所有行业、所有工种的覆盖,英国政府也逐渐改变了自身原有的定位,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
——摘编自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1) 根据材料,概括英国工厂立法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7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工厂立法的作用。(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