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4张PPT)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课 程 目 标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子目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地位 __________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计算机网络 ①1946年美国军方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开启电子计算机时代。②1969年美国建立网络,后来实现_________,进入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人工智能 ①概念: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②影响:应用到各个领域,改变人们生产生活航天技术 ①表现: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世界主要国家在太空建立地球测控网。②影响:对__________与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海洋技术 美国最先进行深海研究;中国海洋技术已跻身先进行列新材料 不断更新,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尖端科技商业化现代国防【图解】近代以来科技发展的三个时期1. 【探究】探寻与填写现代科技发展之因史料 结论 爱因斯坦 普朗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提供理论基础史料 结论 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烧火箭,是用于空袭的。德国设计师1939年最早发明喷气式飞机,在空战中取得突出战绩 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战后,美苏展开军备竞赛,大力发展科技……美国和西方在电子、新材料及其加工业等方面之所以能够领先于苏联,从一定程度上也是被美苏军备竞赛给逼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争中军事需求二战后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的需要史料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府对高科技的大力支持2. 【思考点】人工智能技术有哪些表现?答案:人工智能技术是先导技术,它同机器人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智能制造(如3D打印)迅猛发展,军用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家政服务机器人已经成为现实。3. 【学思之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新墨西哥沙漠地带的一声爆炸标志了人类对原子动力的利用。将原子弹投在广岛和长崎是这一动力首次用于军事目的。今天,原子动力已用于其他许多目的,如核动力船、生物医学研究、医学诊断和治疗以及核动力厂。(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结合史料,思考原子能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答案:需要辩证地看。一方面,原子能可以服务于人类的和平事业,应用于生产生活。原子能可以为新的交通工具提供动力;可以服务于很多生产领域,为它们提供新能源;可以应用于医学研究与诊断治疗,造福人类健康。另一方面,原子能的滥用给人类带来危害甚至灾难。核武器扩散、核泄漏对人类造成巨大威胁。4. 【探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科学技术成果从诞生到投入市场的周期:19世纪为5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3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缩短为7年,20世纪70年代后只需3—5年。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根据上述史料,概括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答案: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时间 1929—1947年 1948—1973年 1974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贡献率 31% 33% 40%5. 【学习拓展】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等的原创突破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8日)]谈一谈你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的理解。答案:当代人类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高度综合性,科技与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等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日益紧密,决定了当代自然科学和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的趋势,这是当今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例如,人工智能,涉及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可以说几乎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其范围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科学的范畴。1. (2023浙江高考)历史上的技术变革层出不穷,人类社会生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下列选项中,关于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对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 铁犁耕作技术——从迁徙过渡到定居B. 钢筋混凝土技术——创造城市夜生活方式C. 杂交育种新技术——一年四季买到生鲜食品D. 移动通信技术——与外界沟通更加便捷【解析】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对传统的沟通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改变,无论距离、时间,都不再是沟通的障碍,故选D项;从迁徙到定居是原始农业的产生,铁犁耕作技术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排除A项;钢筋混凝土技术是建筑技术的进步,与城市夜生活方式无关,排除B项;杂交育种新技术能改良作物品种,同时增加作物产量,生鲜食品与温室栽培技术以及化学保鲜技术、食物保存技术的发展有关,排除C项。D谢谢观赏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课 程 目 标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子目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一,完成表格)历史地位 尖端科技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计算机网络 ①1946年美国军方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开启电子计算机时代。 ②1969年美国建立网络,后来实现商业化,进入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人工智能 ①概念: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 ②影响:应用到各个领域,改变人们生产生活航天技术 ①表现: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世界主要国家在太空建立地球测控网。 ②影响:对现代国防与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海洋技术 美国最先进行深海研究;中国海洋技术已跻身先进行列新材料 不断更新,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图解】近代以来科技发展的三个时期核心探究1. 【探究】探寻与填写现代科技发展之因史料 结论 爱因斯坦 普朗克 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提供理论基础 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烧火箭,是用于空袭的。德国设计师1939年最早发明喷气式飞机,在空战中取得突出战绩 战争中军事需求 二战后,美苏展开军备竞赛,大力发展科技……美国和西方在电子、新材料及其加工业等方面之所以能够领先于苏联,从一定程度上也是被美苏军备竞赛给逼出来的 二战后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的需要政府对高科技的大力支持2. 【思考点】人工智能技术有哪些表现?答案:人工智能技术是先导技术,它同机器人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智能制造(如3D打印)迅猛发展,军用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家政服务机器人已经成为现实。3. 【学思之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新墨西哥沙漠地带的一声爆炸标志了人类对原子动力的利用。将原子弹投在广岛和长崎是这一动力首次用于军事目的。今天,原子动力已用于其他许多目的,如核动力船、生物医学研究、医学诊断和治疗以及核动力厂。(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结合史料,思考原子能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答案:需要辩证地看。一方面,原子能可以服务于人类的和平事业,应用于生产生活。原子能可以为新的交通工具提供动力;可以服务于很多生产领域,为它们提供新能源;可以应用于医学研究与诊断治疗,造福人类健康。另一方面,原子能的滥用给人类带来危害甚至灾难。核武器扩散、核泄漏对人类造成巨大威胁。4. 【探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科学技术成果从诞生到投入市场的周期:19世纪为5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3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缩短为7年,20世纪70年代后只需3—5年。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时间 1929—1947年 1948—1973年 1974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贡献率 31% 33% 40%根据上述史料,概括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答案: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高。5. 【学习拓展】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等的原创突破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8日)]谈一谈你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的理解。答案:当代人类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高度综合性,科技与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等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日益紧密,决定了当代自然科学和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的趋势,这是当今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例如,人工智能,涉及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可以说几乎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其范围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科学的范畴。1. (2023浙江高考)历史上的技术变革层出不穷,人类社会生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下列选项中,关于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对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 铁犁耕作技术——从迁徙过渡到定居B. 钢筋混凝土技术——创造城市夜生活方式C. 杂交育种新技术——一年四季买到生鲜食品D. 移动通信技术——与外界沟通更加便捷【答案】 D【解析】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对传统的沟通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改变,无论距离、时间,都不再是沟通的障碍,故选D项;从迁徙到定居是原始农业的产生,铁犁耕作技术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排除A项;钢筋混凝土技术是建筑技术的进步,与城市夜生活方式无关,排除B项;杂交育种新技术能改良作物品种,同时增加作物产量,生鲜食品与温室栽培技术以及化学保鲜技术、食物保存技术的发展有关,排除C项。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课 程 目 标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子目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一,完成表格)历史地位 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计算机网络 ①1946年美国军方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开启电子计算机时代。 ②1969年美国建立网络,后来实现 ,进入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人工智能 ①概念: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 ②影响:应用到各个领域,改变人们生产生活航天技术 ①表现: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世界主要国家在太空建立地球测控网。 ②影响:对 与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海洋技术 美国最先进行深海研究;中国海洋技术已跻身先进行列新材料 不断更新,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图解】近代以来科技发展的三个时期核心探究1. 【探究】探寻与填写现代科技发展之因史料 结论 爱因斯坦 普朗克 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烧火箭,是用于空袭的。德国设计师1939年最早发明喷气式飞机,在空战中取得突出战绩 二战后,美苏展开军备竞赛,大力发展科技……美国和西方在电子、新材料及其加工业等方面之所以能够领先于苏联,从一定程度上也是被美苏军备竞赛给逼出来的 2. 【思考点】人工智能技术有哪些表现?3. 【学思之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新墨西哥沙漠地带的一声爆炸标志了人类对原子动力的利用。将原子弹投在广岛和长崎是这一动力首次用于军事目的。今天,原子动力已用于其他许多目的,如核动力船、生物医学研究、医学诊断和治疗以及核动力厂。(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结合史料,思考原子能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4. 【探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科学技术成果从诞生到投入市场的周期:19世纪为5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3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缩短为7年,20世纪70年代后只需3—5年。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时间 1929—1947年 1948—1973年 1974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贡献率 31% 33% 40%根据上述史料,概括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5. 【学习拓展】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等的原创突破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8日)]谈一谈你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的理解。1. (2023浙江高考)历史上的技术变革层出不穷,人类社会生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下列选项中,关于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对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 铁犁耕作技术——从迁徙过渡到定居B. 钢筋混凝土技术——创造城市夜生活方式C. 杂交育种新技术——一年四季买到生鲜食品D. 移动通信技术——与外界沟通更加便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学用word.docx 教用word.docx 第6课 子目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