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子目二 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课件 讲义)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子目二 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课件 讲义)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子目二 
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社会生产巨大飞跃 促进生产力发展;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_______________制度逐步发展
文化生活新模式 促进通信交流,丰富文化生活,推动__________发展
人类视野新变化 地球成为“_________”,丰富人类知识,推动社会进步
现代企业管理
电子商务
地球村
【辨析】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公司制度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建立的一套以有限责任制度、先进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管理制度。
【概念】电子商务
是指利用电子技术进行商业活动的过程,主要包括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支付、物流等商业活动。它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商业贸易活动,包括网上购物、网上交易、在线支付等新型商业模式。
1. 【探究】科技革命和能源消费结构
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
结合三次科技革命,从图示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做简单解读。
答案:1850年前后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使用促进煤炭大量使用,木材使用呈下降趋势。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前期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创制推动石油的使用。20世纪中后期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技术的发展促进核能、太阳能、天然气等新能源的使用,以煤炭为代表的传统能源使用下降。
2. 【问题探究】据报道,机器人在 2013 年4 月四川芦山地震灾后的排查工作中发挥了显著作用。4 台飞行机器人共排查了 6 个乡镇,获取了近 50 平方千米震区的空中信息,排查了高层危楼 50 余栋,大大提高了国家救援队灾后排查救援的工作效率。
结合史料,思考人工智能技术在救灾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在灾后排查与组织救援过程中减少人员伤亡,提高探测速度,扩大覆盖面,以获得抢救最佳时机,科学分析数据,协助人们作出重要决策。
3. 【思考点】科技进步与社会生活
科技改变生活的十大案例
结合图示,思考现代科技进步给你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或谈谈你对“科技改变生活”的看法)
答案:需要辩证看待这个问题。积极方面:人们之间的交流、交通出行更方便快捷,休闲娱乐更丰富多彩,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消极方面:造成网络不良信息传播、信息诈骗层出不穷、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
4. 【史料阅读】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2015年12月16日)]
这段话说明了当今世界的什么问题?
答案: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世界日益开放。
【历史解释】全面认识高科技的影响
2. (2024北京高考)1920年,有思维的机器人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1962年,工业机器人实现商业化。2007年,全球机器人安装量达650万台。近年,欧盟出台了《欧洲机器人技术民事法律规则》《机器人技术工程师伦理行为准则》《人工智能法案》等。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
①文学创作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理论来源
②二战后科技进步推动机器人产业化发展
③机器人的出现标志着生产关系的新变革
④人们对机器人发展的潜在风险加以防范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D
【解析】机器人技术是比较高精尖的科学技术,所以科技创新才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理论来源,故①错误;由“1962年,工业机器人实现商业化”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科技进步推动机器人产业化发展,故②正确;机器人主要广泛运用于社会生产,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故③错误;“《机器人技术工程师伦理行为准则》《人工智能法案》”说明机器人的发展引发了人们对社会伦理和社会秩序的担忧,促使国家不断完善关于机器人的立法,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1. (2025江西期末)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统计,1950—1973年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从2 300万增为2 900万;到80年代中期,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人数日益减少,从事技术性、信息性等工作的队伍却在不断扩大。导致美国社会从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社会运动的推动 B. “滞胀”局面的出现
C. 新科学技术的发展 D. “福利国家”的建立
【解析】据所学可知,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也解放了更多的体力劳动人口,使得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人数日益减少,故选C项;社会运动并不会导致就业人口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排除A项;美国经济“滞胀”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B项;“福利国家”有助于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缓和社会矛盾,但不会引发从业结构变化,尤其是科技人才队伍的扩大,排除D项。
C
2. 1953年,美国科学家构建了DNA双螺旋分子模型,分子生物学随后迅速兴起;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基因工程工业化的热潮;到1981年,美国已成立了200多家生物工程公司,现代生物工程开始崛起。由此可知,现代科技的进步(  )
A. 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B. 使得美国独霸了尖端科技
C. 促进了电子商务兴起 D. 引发企业管理制度的变革
【解析】由于美国科学家构建了DNA双螺旋分子模型,分子生物学随后迅速兴起,而基因工程工业化的热潮则导致美国已成立了200多家生物工程公司,现代生物工程开始崛起,这说明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新兴产业和部门的兴起与发展,故选A项。
A
3. (2025郑州期末)1977—1984年,美国的计算机、医疗器械、电子及通信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4%,而同期第二产业的整体年平均增长率为2.9%。这表明(  )
A. 石油危机阻碍了美国传统工业发展 B. 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产业结构调整
C. 日本、西欧崛起削弱了美国制造业 D. 美苏争霸刺激美国发展高科技产业
【解析】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年平均增长率超过第二产业的整体年平均增长率,这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产业结构调整有关,故选B项;美国传统工业发展速度放缓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排除A项;美国第二、三产业的对比变化其主要原因应为内因,而非外因,排除C项;美苏争霸是美国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一个原因,属于外因,排除D项。
B
4. 分析1987年至1994年527所美国企业数据,发现计算机化在短期内提升了生产率,并在长期产生更大的正向效应。进一步分析179所大型上市公司的商业实践与信息技术投资调查数据,发现由数据驱动决策的公司的生产率更高。材料反映了(  )
A. 经济全球化正面效应显著 B. 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建立
C. 工业产值取决于信息技术 D. 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生产率
【解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升,故选D项;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强调计算机化的作用,与国际经济新秩序无关,排除B项;“取决于”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D
5. (2025北京海淀期末)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生态城市”概念,其特征有生态性、和谐性、理想性、可持续性等。2007年欧盟《欧盟智慧城市报告》提出基于云计算、社交网络等信息技术工具,让城市更加智能、科技、环保、低碳。2012年6月,中国有320多个城市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信息技术工具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这说明(  )
A. 世界各大洲城市化发展十分均衡
B. 欧盟提出的城市发展理念凸显地域特色
C. 世界城市化以教科文组织为主导
D. 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方向
D
【解析】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发展的理念在不断更新,这些理念受到了信息技术等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影响,故选D项;因各大洲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世界各大城市化发展并不均衡,排除A项;欧盟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但未凸显出地域特色,排除B项;教科文组织是联合国旗下的专门机构之一,其宗旨是促进教育、科学及文化方面的国际合作,以利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维护世界和平,不具备主导世界城市化的职能,排除C项。
6. (2025苏州期中)下面是《2005—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及占GDP比重示意图》,该图说明了(  )
B
A. 我国数字经济的增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 数字经济已占有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
C. 数字经济增长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举世瞩目
【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逐年提升,这表明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故选B项;图表并未提供我国数字经济增速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对比数据,排除A项;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排除C项;2012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排除D项。
7. (2025肇庆期末)2022年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计划五年内投入520亿美元加强其半导体研发和制造能力;韩国、日本、欧盟、中国等也相继宣布对各自半导体行业进行大规模补贴。这表明(  )
A. 全球科技竞争态势加剧 B. 半导体行业被西方垄断
C. 西方国家内部发展平衡 D. 美国科技霸主地位动摇
【解析】有较多的国家对本国半导体行业进行大规模补贴,这是国家重视本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表现,同时也反映了全球科技竞争态势加剧,故选A项;材料中有中国出现,不能体现半导体行业被西方垄断,排除B项;材料信息对内能得出政府重视,对外能得出竞争加剧,但材料信息无法推出西方国家内部发展平衡,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科技竞争的加剧,无法体现美国科技霸主地位动摇,排除D项。
A
8. (2025徐州期中)2024年4月24日第九个“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在武汉举行,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全球“太空经济”已超过万亿美元,当前商业化航天应用已从传统的通信、导航、遥感,拓展至载人航天、太空实验、空间探测等领域。这表明(  )
A. 中国载人航天处于领先地位 B. 现代科技发展呈多领域交叉
C. 科技的创新推动经济全球化 D. 现代科技孕育新经济增长点
【解析】材料充分表明,现代科技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新的技术应用,还孕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故选D项;材料只是提到了载人航天是商业化航天应用的一个拓展领域,排除A项;商业化应用的多样性不等同于科技发展的多领域交叉,排除B项;C项观点正确,但与材料无关。
D
9. (2025南京期中)2024年10月9日,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了三名利用人工智能开发出蛋白质结构计算与预测模型的科学家。这项模型推出以来,已有来自19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0万人使用。这主要表明当今世界趋向(  )
A. 经济全球化 B. 政治多极化
C. 社会信息化 D. 生活智能化
【解析】材料体现了信息技术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信息的快速传播,符合社会信息化的特点,故选C项;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在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不断加强,排除A项;政治多极化是指国际政治格局中出现多个政治力量中心,排除B项;材料并非侧重于生活方面,排除D项。
C
10. (2025太原期末)人工智能通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比人类更高效地完成数据整理、文稿编辑和重复操作等工作,这可能会让许多中等技能的脑力劳动者的工作被取代。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对需要人类身体灵活性的低技能劳动者和创造性强的高技能劳动者则难以构成威胁。据此可知,人工智能的发展(  )
A. 使各领域实现了智能化 B. 导致传统行业走向衰落
C. 推动了就业结构的调整 D. 将取代人类的生产活动
【解析】材料这一信息显示了技术变革对劳动力市场的深远影响,因为材料直接指出了人工智能发展会推动就业结构的调整,中等技能工作可能减少,而低技能和高技能工作相对安全,故选C项;A、D两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中并未直接说明传统行业会因此衰落,只是说人工智能可能影响某些工作,排除B项。
C
11. (2025郑州期末)《2024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显示:全球科学界将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下一代高性能通信、未来能源、应对气候变化、增进入类健康福祉等列为重点探索领域。这(  )
A. 根源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B. 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C. 根本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 说明人工智能产业获得突破
【解析】材料中的这些领域的探索成果都有望在不同方面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故选B项;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健康科技创新、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等措施可以增进人类健康福祉,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关联不大,排除A项;这些重点探索领域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但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根本改变”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探索意味着还在研究和发展阶段,排除D项。
B
12. (2025洛阳期末)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材料意在强调互联网(  )
A. 极大地提高人类社会的生产力 B. 开启了人类生活的新模式
C. 改变了人类的视野与社会生活 D. 拓展了国家治理的新领域
【解析】互联网的发展,便利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得距离不再是阻碍人与人交流的障碍,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同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故选C项;材料没有强调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生产力带来的影响,排除A项;B项错在“开启”;材料主旨是互联网对人的影响,而非对国家的影响,排除D项。
C
13. (2024赣州期末)近日,某聊天机器人程序研发公司高层出现严重分歧与激烈斗争,公司首席科学家担心,如果继续加快该聊天机器人的升级迭代,可能会带来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这说明(  )
A. 新的技术发展必然遭受重重阻力 B. 需要审慎对待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C.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D. 人工智能技术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解析】引起公司高层震荡的原因是,在是否加快聊天机器人的升级迭代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反对者担忧技术可能会带来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因此需要审慎对待科学技术的新发展,B项正确;公司首席科学家并不是反对此项技术,只是担心会造成严重后果,要求放缓发展速度,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目前还不确定人工智能技术是否会造成灾难性后果,排除D项。
B
14. (2025宿迁期末)(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事件(节选)
时间 事件
1978年 邓小平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
1979年 邓小平访问美国,与美国总统卡特签署《中美科技合作协定》
1985年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进入到有领导、有组织的全面实施阶段
1988年 中国政府先后批准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此后,又先后制定了“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等
1997年 中国自主研发的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入水下6 000米进行科学实验,中国海洋科技跻身世界前列
——摘编自桂长林《中国科技成就概览》
时间 事件
2015年 中船重工第705研究所在3D打印机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借助直接金属激光烧结快速成型技术实现3D打印,成为世界上第四家掌握该技术的企业
2023年 我国纳米金属研究领域获得新突破,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新材料正被逐渐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2024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成功发射1枚携载训练模拟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射程12 000千米,仅耗时20多分钟。2023年以来,美、俄相继试射洲际导弹,均未成功
(1) 据材料,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的原因。(5分)
答案:原因:物质保障:改革开放后经济持续发展。(1分)指导思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提出。(1分)外部因素:重视开展国际合作。(1分)政治保障:国家政策保驾护航。(2分)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的特点及影响。(7分)
答案:特点:自主研发;持续创新;涉及领域广;应用广泛;多项科技成果领先世界。(任答四点,4分)
影响:增强了综合国力;维护了国家安全;提升了国际地位;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任答三点,3分)
谢谢观赏子目二 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二,完成表格)
社会生产巨大飞跃 促进生产力发展;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
文化生活新模式 促进通信交流,丰富文化生活,推动电子商务发展
人类视野新变化 地球成为“地球村”,丰富人类知识,推动社会进步
【辨析】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公司制度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建立的一套以有限责任制度、先进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管理制度。
【概念】电子商务
是指利用电子技术进行商业活动的过程,主要包括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支付、物流等商业活动。它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商业贸易活动,包括网上购物、网上交易、在线支付等新型商业模式。
核心探究
1. 【探究】科技革命和能源消费结构
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
结合三次科技革命,从图示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做简单解读。
答案:1850年前后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使用促进煤炭大量使用,木材使用呈下降趋势。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前期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创制推动石油的使用。20世纪中后期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技术的发展促进核能、太阳能、天然气等新能源的使用,以煤炭为代表的传统能源使用下降。
2. 【问题探究】据报道,机器人在 2013 年4 月四川芦山地震灾后的排查工作中发挥了显著作用。4 台飞行机器人共排查了 6 个乡镇,获取了近 50 平方千米震区的空中信息,排查了高层危楼 50 余栋,大大提高了国家救援队灾后排查救援的工作效率。
结合史料,思考人工智能技术在救灾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在灾后排查与组织救援过程中减少人员伤亡,提高探测速度,扩大覆盖面,以获得抢救最佳时机,科学分析数据,协助人们作出重要决策。
3. 【思考点】科技进步与社会生活
科技改变生活的十大案例
结合图示,思考现代科技进步给你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或谈谈你对“科技改变生活”的看法)
答案:需要辩证看待这个问题。积极方面:人们之间的交流、交通出行更方便快捷,休闲娱乐更丰富多彩,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消极方面:造成网络不良信息传播、信息诈骗层出不穷、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
4. 【史料阅读】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2015年12月16日)]
这段话说明了当今世界的什么问题?
答案: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世界日益开放。
【历史解释】全面认识高科技的影响
2. (2024北京高考)1920年,有思维的机器人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1962年,工业机器人实现商业化。2007年,全球机器人安装量达650万台。近年,欧盟出台了《欧洲机器人技术民事法律规则》《机器人技术工程师伦理行为准则》《人工智能法案》等。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
①文学创作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理论来源
②二战后科技进步推动机器人产业化发展
③机器人的出现标志着生产关系的新变革
④人们对机器人发展的潜在风险加以防范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 D
【解析】机器人技术是比较高精尖的科学技术,所以科技创新才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理论来源,故①错误;由“1962年,工业机器人实现商业化”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科技进步推动机器人产业化发展,故②正确;机器人主要广泛运用于社会生产,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故③错误;“《机器人技术工程师伦理行为准则》《人工智能法案》”说明机器人的发展引发了人们对社会伦理和社会秩序的担忧,促使国家不断完善关于机器人的立法,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本 课 小 结
【课时作业】
1. (2025江西期末)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统计,1950—1973年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从2 300万增为2 900万;到80年代中期,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人数日益减少,从事技术性、信息性等工作的队伍却在不断扩大。导致美国社会从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社会运动的推动
B. “滞胀”局面的出现
C. 新科学技术的发展
D. “福利国家”的建立
【答案】 C
【解析】据所学可知,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也解放了更多的体力劳动人口,使得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人数日益减少,故选C项;社会运动并不会导致就业人口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排除A项;美国经济“滞胀”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B项;“福利国家”有助于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缓和社会矛盾,但不会引发从业结构变化,尤其是科技人才队伍的扩大,排除D项。
2. 1953年,美国科学家构建了DNA双螺旋分子模型,分子生物学随后迅速兴起;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基因工程工业化的热潮;到1981年,美国已成立了200多家生物工程公司,现代生物工程开始崛起。由此可知,现代科技的进步(  )
A. 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B. 使得美国独霸了尖端科技
C. 促进了电子商务兴起
D. 引发企业管理制度的变革
【答案】 A
【解析】由于美国科学家构建了DNA双螺旋分子模型,分子生物学随后迅速兴起,而基因工程工业化的热潮则导致美国已成立了200多家生物工程公司,现代生物工程开始崛起,这说明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新兴产业和部门的兴起与发展,故选A项。
3. (2025郑州期末)1977—1984年,美国的计算机、医疗器械、电子及通信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4%,而同期第二产业的整体年平均增长率为2.9%。这表明(  )
A. 石油危机阻碍了美国传统工业发展
B. 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产业结构调整
C. 日本、西欧崛起削弱了美国制造业
D. 美苏争霸刺激美国发展高科技产业
【答案】 B
【解析】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年平均增长率超过第二产业的整体年平均增长率,这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产业结构调整有关,故选B项;美国传统工业发展速度放缓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排除A项;美国第二、三产业的对比变化其主要原因应为内因,而非外因,排除C项;美苏争霸是美国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一个原因,属于外因,排除D项。
4. 分析1987年至1994年527所美国企业数据,发现计算机化在短期内提升了生产率,并在长期产生更大的正向效应。进一步分析179所大型上市公司的商业实践与信息技术投资调查数据,发现由数据驱动决策的公司的生产率更高。材料反映了(  )
A. 经济全球化正面效应显著
B. 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建立
C. 工业产值取决于信息技术
D. 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生产率
【答案】 D
【解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升,故选D项;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强调计算机化的作用,与国际经济新秩序无关,排除B项;“取决于”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5. (2025北京海淀期末)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生态城市”概念,其特征有生态性、和谐性、理想性、可持续性等。2007年欧盟《欧盟智慧城市报告》提出基于云计算、社交网络等信息技术工具,让城市更加智能、科技、环保、低碳。2012年6月,中国有320多个城市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信息技术工具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这说明(  )
A. 世界各大洲城市化发展十分均衡
B. 欧盟提出的城市发展理念凸显地域特色
C. 世界城市化以教科文组织为主导
D. 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方向
【答案】 D
【解析】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发展的理念在不断更新,这些理念受到了信息技术等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影响,故选D项;因各大洲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世界各大城市化发展并不均衡,排除A项;欧盟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但未凸显出地域特色,排除B项;教科文组织是联合国旗下的专门机构之一,其宗旨是促进教育、科学及文化方面的国际合作,以利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维护世界和平,不具备主导世界城市化的职能,排除C项。
6. (2025苏州期中)下面是《2005—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及占GDP比重示意图》,该图说明了(  )
A. 我国数字经济的增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 数字经济已占有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
C. 数字经济增长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举世瞩目
【答案】 B
【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逐年提升,这表明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故选B项;图表并未提供我国数字经济增速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对比数据,排除A项;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排除C项;2012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排除D项。
7. (2025肇庆期末)2022年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计划五年内投入520亿美元加强其半导体研发和制造能力;韩国、日本、欧盟、中国等也相继宣布对各自半导体行业进行大规模补贴。这表明(  )
A. 全球科技竞争态势加剧
B. 半导体行业被西方垄断
C. 西方国家内部发展平衡
D. 美国科技霸主地位动摇
【答案】 A
【解析】有较多的国家对本国半导体行业进行大规模补贴,这是国家重视本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表现,同时也反映了全球科技竞争态势加剧,故选A项;材料中有中国出现,不能体现半导体行业被西方垄断,排除B项;材料信息对内能得出政府重视,对外能得出竞争加剧,但材料信息无法推出西方国家内部发展平衡,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科技竞争的加剧,无法体现美国科技霸主地位动摇,排除D项。
8. (2025徐州期中)2024年4月24日第九个“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在武汉举行,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全球“太空经济”已超过万亿美元,当前商业化航天应用已从传统的通信、导航、遥感,拓展至载人航天、太空实验、空间探测等领域。这表明(  )
A. 中国载人航天处于领先地位
B. 现代科技发展呈多领域交叉
C. 科技的创新推动经济全球化
D. 现代科技孕育新经济增长点
【答案】 D
【解析】材料充分表明,现代科技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新的技术应用,还孕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故选D项;材料只是提到了载人航天是商业化航天应用的一个拓展领域,排除A项;商业化应用的多样性不等同于科技发展的多领域交叉,排除B项;C项观点正确,但与材料无关。
9. (2025南京期中)2024年10月9日,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了三名利用人工智能开发出蛋白质结构计算与预测模型的科学家。这项模型推出以来,已有来自19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0万人使用。这主要表明当今世界趋向(  )
A. 经济全球化 B. 政治多极化
C. 社会信息化 D. 生活智能化
【答案】 C
【解析】材料体现了信息技术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信息的快速传播,符合社会信息化的特点,故选C项;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在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不断加强,排除A项;政治多极化是指国际政治格局中出现多个政治力量中心,排除B项;材料并非侧重于生活方面,排除D项。
10. (2025太原期末)人工智能通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比人类更高效地完成数据整理、文稿编辑和重复操作等工作,这可能会让许多中等技能的脑力劳动者的工作被取代。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对需要人类身体灵活性的低技能劳动者和创造性强的高技能劳动者则难以构成威胁。据此可知,人工智能的发展(  )
A. 使各领域实现了智能化
B. 导致传统行业走向衰落
C. 推动了就业结构的调整
D. 将取代人类的生产活动
【答案】 C
【解析】材料这一信息显示了技术变革对劳动力市场的深远影响,因为材料直接指出了人工智能发展会推动就业结构的调整,中等技能工作可能减少,而低技能和高技能工作相对安全,故选C项;A、D两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中并未直接说明传统行业会因此衰落,只是说人工智能可能影响某些工作,排除B项。
11. (2025郑州期末)《2024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显示:全球科学界将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下一代高性能通信、未来能源、应对气候变化、增进入类健康福祉等列为重点探索领域。这(  )
A. 根源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B. 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C. 根本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 说明人工智能产业获得突破
【答案】 B
【解析】材料中的这些领域的探索成果都有望在不同方面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故选B项;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健康科技创新、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等措施可以增进人类健康福祉,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关联不大,排除A项;这些重点探索领域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但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根本改变”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探索意味着还在研究和发展阶段,排除D项。
12. (2025洛阳期末)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材料意在强调互联网(  )
A. 极大地提高人类社会的生产力
B. 开启了人类生活的新模式
C. 改变了人类的视野与社会生活
D. 拓展了国家治理的新领域
【答案】 C
【解析】互联网的发展,便利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得距离不再是阻碍人与人交流的障碍,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同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故选C项;材料没有强调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生产力带来的影响,排除A项;B项错在“开启”;材料主旨是互联网对人的影响,而非对国家的影响,排除D项。
13. (2024赣州期末)近日,某聊天机器人程序研发公司高层出现严重分歧与激烈斗争,公司首席科学家担心,如果继续加快该聊天机器人的升级迭代,可能会带来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这说明(  )
A. 新的技术发展必然遭受重重阻力
B. 需要审慎对待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C.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D. 人工智能技术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答案】 B
【解析】引起公司高层震荡的原因是,在是否加快聊天机器人的升级迭代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反对者担忧技术可能会带来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因此需要审慎对待科学技术的新发展,B项正确;公司首席科学家并不是反对此项技术,只是担心会造成严重后果,要求放缓发展速度,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目前还不确定人工智能技术是否会造成灾难性后果,排除D项。
14. (2025宿迁期末)(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事件(节选)
时间 事件
1978年 邓小平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
1979年 邓小平访问美国,与美国总统卡特签署《中美科技合作协定》
1985年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进入到有领导、有组织的全面实施阶段
1988年 中国政府先后批准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此后,又先后制定了“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等
1997年 中国自主研发的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入水下6 000米进行科学实验,中国海洋科技跻身世界前列
2015年 中船重工第705研究所在3D打印机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借助直接金属激光烧结快速成型技术实现3D打印,成为世界上第四家掌握该技术的企业
2023年 我国纳米金属研究领域获得新突破,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新材料正被逐渐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2024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成功发射1枚携载训练模拟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射程12 000千米,仅耗时20多分钟。2023年以来,美、俄相继试射洲际导弹,均未成功
——摘编自桂长林《中国科技成就概览》
(1) 据材料,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的原因。(5分)
答案:原因:物质保障:改革开放后经济持续发展。(1分)指导思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提出。(1分)外部因素:重视开展国际合作。(1分)政治保障:国家政策保驾护航。(2分)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的特点及影响。(7分)
答案:特点:自主研发;持续创新;涉及领域广;应用广泛;多项科技成果领先世界。(任答四点,4分)
影响:增强了综合国力;维护了国家安全;提升了国际地位;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任答三点,3分)子目二 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二,完成表格)
社会生产巨大飞跃 促进生产力发展;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   制度逐步发展
文化生活新模式 促进通信交流,丰富文化生活,推动   发展
人类视野新变化 地球成为“    ”,丰富人类知识,推动社会进步
【辨析】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公司制度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建立的一套以有限责任制度、先进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管理制度。
【概念】电子商务
是指利用电子技术进行商业活动的过程,主要包括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支付、物流等商业活动。它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商业贸易活动,包括网上购物、网上交易、在线支付等新型商业模式。
核心探究
1. 【探究】科技革命和能源消费结构
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
结合三次科技革命,从图示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做简单解读。
2. 【问题探究】据报道,机器人在 2013 年4 月四川芦山地震灾后的排查工作中发挥了显著作用。4 台飞行机器人共排查了 6 个乡镇,获取了近 50 平方千米震区的空中信息,排查了高层危楼 50 余栋,大大提高了国家救援队灾后排查救援的工作效率。
结合史料,思考人工智能技术在救灾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3. 【思考点】科技进步与社会生活
科技改变生活的十大案例
结合图示,思考现代科技进步给你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或谈谈你对“科技改变生活”的看法)
4. 【史料阅读】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2015年12月16日)]
这段话说明了当今世界的什么问题?
【历史解释】全面认识高科技的影响
2. (2024北京高考)1920年,有思维的机器人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1962年,工业机器人实现商业化。2007年,全球机器人安装量达650万台。近年,欧盟出台了《欧洲机器人技术民事法律规则》《机器人技术工程师伦理行为准则》《人工智能法案》等。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
①文学创作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理论来源
②二战后科技进步推动机器人产业化发展
③机器人的出现标志着生产关系的新变革
④人们对机器人发展的潜在风险加以防范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本 课 小 结
【课时作业】
1. (2025江西期末)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统计,1950—1973年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从2 300万增为2 900万;到80年代中期,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人数日益减少,从事技术性、信息性等工作的队伍却在不断扩大。导致美国社会从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社会运动的推动
B. “滞胀”局面的出现
C. 新科学技术的发展
D. “福利国家”的建立
2. 1953年,美国科学家构建了DNA双螺旋分子模型,分子生物学随后迅速兴起;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基因工程工业化的热潮;到1981年,美国已成立了200多家生物工程公司,现代生物工程开始崛起。由此可知,现代科技的进步(  )
A. 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B. 使得美国独霸了尖端科技
C. 促进了电子商务兴起
D. 引发企业管理制度的变革
3. (2025郑州期末)1977—1984年,美国的计算机、医疗器械、电子及通信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4%,而同期第二产业的整体年平均增长率为2.9%。这表明(  )
A. 石油危机阻碍了美国传统工业发展
B. 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产业结构调整
C. 日本、西欧崛起削弱了美国制造业
D. 美苏争霸刺激美国发展高科技产业
4. 分析1987年至1994年527所美国企业数据,发现计算机化在短期内提升了生产率,并在长期产生更大的正向效应。进一步分析179所大型上市公司的商业实践与信息技术投资调查数据,发现由数据驱动决策的公司的生产率更高。材料反映了(  )
A. 经济全球化正面效应显著
B. 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建立
C. 工业产值取决于信息技术
D. 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生产率
5. (2025北京海淀期末)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生态城市”概念,其特征有生态性、和谐性、理想性、可持续性等。2007年欧盟《欧盟智慧城市报告》提出基于云计算、社交网络等信息技术工具,让城市更加智能、科技、环保、低碳。2012年6月,中国有320多个城市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信息技术工具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这说明(  )
A. 世界各大洲城市化发展十分均衡
B. 欧盟提出的城市发展理念凸显地域特色
C. 世界城市化以教科文组织为主导
D. 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方向
6. (2025苏州期中)下面是《2005—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及占GDP比重示意图》,该图说明了(  )
A. 我国数字经济的增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 数字经济已占有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
C. 数字经济增长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举世瞩目
7. (2025肇庆期末)2022年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计划五年内投入520亿美元加强其半导体研发和制造能力;韩国、日本、欧盟、中国等也相继宣布对各自半导体行业进行大规模补贴。这表明(  )
A. 全球科技竞争态势加剧
B. 半导体行业被西方垄断
C. 西方国家内部发展平衡
D. 美国科技霸主地位动摇
8. (2025徐州期中)2024年4月24日第九个“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在武汉举行,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全球“太空经济”已超过万亿美元,当前商业化航天应用已从传统的通信、导航、遥感,拓展至载人航天、太空实验、空间探测等领域。这表明(  )
A. 中国载人航天处于领先地位
B. 现代科技发展呈多领域交叉
C. 科技的创新推动经济全球化
D. 现代科技孕育新经济增长点
9. (2025南京期中)2024年10月9日,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了三名利用人工智能开发出蛋白质结构计算与预测模型的科学家。这项模型推出以来,已有来自19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0万人使用。这主要表明当今世界趋向(  )
A. 经济全球化 B. 政治多极化
C. 社会信息化 D. 生活智能化
10. (2025太原期末)人工智能通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比人类更高效地完成数据整理、文稿编辑和重复操作等工作,这可能会让许多中等技能的脑力劳动者的工作被取代。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对需要人类身体灵活性的低技能劳动者和创造性强的高技能劳动者则难以构成威胁。据此可知,人工智能的发展(  )
A. 使各领域实现了智能化
B. 导致传统行业走向衰落
C. 推动了就业结构的调整
D. 将取代人类的生产活动
11. (2025郑州期末)《2024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显示:全球科学界将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下一代高性能通信、未来能源、应对气候变化、增进入类健康福祉等列为重点探索领域。这(  )
A. 根源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B. 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C. 根本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 说明人工智能产业获得突破
12. (2025洛阳期末)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材料意在强调互联网(  )
A. 极大地提高人类社会的生产力
B. 开启了人类生活的新模式
C. 改变了人类的视野与社会生活
D. 拓展了国家治理的新领域
13. (2024赣州期末)近日,某聊天机器人程序研发公司高层出现严重分歧与激烈斗争,公司首席科学家担心,如果继续加快该聊天机器人的升级迭代,可能会带来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这说明(  )
A. 新的技术发展必然遭受重重阻力
B. 需要审慎对待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C.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D. 人工智能技术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14. (2025宿迁期末)(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事件(节选)
时间 事件
1978年 邓小平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
1979年 邓小平访问美国,与美国总统卡特签署《中美科技合作协定》
1985年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进入到有领导、有组织的全面实施阶段
1988年 中国政府先后批准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此后,又先后制定了“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等
1997年 中国自主研发的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入水下6 000米进行科学实验,中国海洋科技跻身世界前列
2015年 中船重工第705研究所在3D打印机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借助直接金属激光烧结快速成型技术实现3D打印,成为世界上第四家掌握该技术的企业
2023年 我国纳米金属研究领域获得新突破,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新材料正被逐渐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2024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成功发射1枚携载训练模拟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射程12 000千米,仅耗时20多分钟。2023年以来,美、俄相继试射洲际导弹,均未成功
——摘编自桂长林《中国科技成就概览》
(1) 据材料,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的原因。(5分)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的特点及影响。(7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