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 光和眼睛 章末总结一、选择题1.(2025·中山一模)如图所示,小红正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棋子A、B完全相同。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选用茶色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B.茶色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C.若B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等大D.在B位置放上光屏能接收到A的像2.(2025·潮州期末)拍集体照时,摄像师发现两侧都有人不在画面中,而该相机镜头的焦距不变。为了使每个同学都能进入画面,应采取的措施是( A )。A.使镜头离人群远些,离底片近些B.使镜头离人群远些,离底片也远些C.使镜头离人群近些,离底片也近些D.使镜头离人群近些,离底片远些3.(2025·东莞模拟)如图是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光路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B.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像成于视网膜前C.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D.为预防近视,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 cm左右4.(2025·清远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凸透镜的焦距为20 cmB.当蜡烛因燃烧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会逐渐向上移动C.若遮挡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将得不到完整的像D.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远视镜,为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二、填空题5.一束光与水平面成30°角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则反射角为 ,若入射角增大10°,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为 。远远望去,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水面上飞翔,若它距水面6 m,则它的像距水面的距离是 m。【答案】60° 140° 66.用冰取火,似乎不可思议,但这绝非讹传。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我国古代就把冰块制成透镜,利用透镜对光的 作用将物体点燃。此类透镜应用非常广泛,用它制作的眼镜片可以用来矫正 眼;投影仪的镜头也相当于这类透镜,用投影仪工作时,屏幕上形成 的实像(填像的性质)。【答案】会聚 远视 倒立放大7.以镜正衣冠。小红在平面镜中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当小红由远及近走向平面镜的过程中,她与像之间的距离 ,像的大小 。(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虚像 变小 不变8.(2025·韶关二模)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根据测量的数据,绘制了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当物距u=12 cm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答案】缩小 照相机三、作图题9.(2025·揭阳模拟)一条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其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答案】10.(2025·云浮一模)如图所示,光线a是发光点S射向平面镜后的一条反射光线,并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到凹透镜上,S′为像点。请画出:(1)发光点S的位置;(2)光线a的入射光线;(3)光线a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答案】四、实验探究题11.(2025·佛山期末)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表面粗糙的纸板应 立在水平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纸板A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B上呈现出反射光束,以ON为轴,把纸板B向后翻折,纸板B上反射光束消失。由此可初步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2)把纸板B翻折至能呈现反射光束的位置后,让纸板A上的入射光束绕O点顺时针转动,此过程中反射角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3)若将图中纸板整体以底边EF为轴向后旋转45°后,纸板B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出反射光束,纸板A上的入射光束 (选填“能”或“不能”)在平面镜中成像。【答案】(1)竖直 在同一平面内 (2)减小 (3)不能 能12.(2025·梅州二模)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王敏选用了平面镜、硬纸板、激光笔和铅笔进行实验。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与平面镜垂直的接缝ON转动,如图所示。(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 。硬纸板在实验中除了显示光路,还可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2)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然后得出结论。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3)光在E纸板上沿AO方向入射,其反射光在F纸板上沿OB方向射出。AO与镜面的夹角为42°时,其对应的反射角大小为 ;让光沿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4)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光的径迹,是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答案】(1)量角器 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寻求普遍规律 (3)48° 光路可逆 (4)漫反射五、综合能力题13.(2025·清远期末)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项目提出】项目小组要制作望远镜,在了解相关知识时,查阅到如下两段资料:材料1 黄昏系数是望远镜的常见参数之一,反映了不同口径和放大倍率的望远镜在暗光条件下的观察效能,黄昏系数越大的望远镜效能越好。黄昏系数的计算方法是望远镜的倍率和物镜的直径(单位:mm)的乘积再求开平方。材料2 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光谱望远镜是由中国天文学家自主研制的。项目观测表明,恒星或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与它跟我们之间的距离成正比,根据恒星或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可以知道这个恒星或星系距离我们有多远。思考:小组成员通过阅读材料总结了如下两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黄昏系数可以反映出望远镜在高亮背景条件下的观察效能B.若某恒星远离我们的速度为v,它跟我们之间的距离为s,则v与s的比值是不变的【项目分析】根据透镜成像的知识,分析查阅的信息,制定相关任务。【项目实施】(1)了解望远镜的基本原理。望远镜有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 像,而目镜的作用则与生活中 (选填“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相同,用来把这个像放大。(2)设计和制作简易望远镜。a.为了保证成像质量,项目小组自制的望远镜放大倍率为2倍。b.选择一对焦距适当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如果物镜的直径是50 mm,则该望远镜的黄昏系数为 (忽略单位)。c.镜筒设计成两段,按照如图1所示组装成一只望远镜。(3)试用与调整望远镜。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后,再观察较近的物体,观察时需对镜筒的长度进行调节,应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展示交流】小组成员用该望远镜看远处物体时,发现看到的像与实际物体相比较,上下、左右都颠倒了。为了使看到的像与实际物体上下、左右都一致,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又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望远镜。该望远镜的物镜与目镜不共轴、中部为空腔。在中部空腔(转光腔)内安装了两片小平面镜,利用光的 改变了光路,这样人们就可以通过目镜看到远处物体正立的像。【答案】【项目提出】B 【项目实施】(1)实 放大镜 (2)10 (3)增大 【展示交流】反射第三章 光和眼睛 章末总结一、选择题1.(2025·中山一模)如图所示,小红正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棋子A、B完全相同。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选用茶色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B.茶色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C.若B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等大D.在B位置放上光屏能接收到A的像2.(2025·潮州期末)拍集体照时,摄像师发现两侧都有人不在画面中,而该相机镜头的焦距不变。为了使每个同学都能进入画面,应采取的措施是( )。A.使镜头离人群远些,离底片近些B.使镜头离人群远些,离底片也远些C.使镜头离人群近些,离底片也近些D.使镜头离人群近些,离底片远些3.(2025·东莞模拟)如图是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光路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B.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像成于视网膜前C.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D.为预防近视,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 cm左右4.(2025·清远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为20 cmB.当蜡烛因燃烧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会逐渐向上移动C.若遮挡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将得不到完整的像D.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远视镜,为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二、填空题5.一束光与水平面成30°角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则反射角为 ,若入射角增大10°,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为 。远远望去,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水面上飞翔,若它距水面6 m,则它的像距水面的距离是 m。6.用冰取火,似乎不可思议,但这绝非讹传。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我国古代就把冰块制成透镜,利用透镜对光的 作用将物体点燃。此类透镜应用非常广泛,用它制作的眼镜片可以用来矫正 眼;投影仪的镜头也相当于这类透镜,用投影仪工作时,屏幕上形成 的实像(填像的性质)。7.以镜正衣冠。小红在平面镜中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当小红由远及近走向平面镜的过程中,她与像之间的距离 ,像的大小 。(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8.(2025·韶关二模)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根据测量的数据,绘制了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当物距u=12 cm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三、作图题9.(2025·揭阳模拟)一条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其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10.(2025·云浮一模)如图所示,光线a是发光点S射向平面镜后的一条反射光线,并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到凹透镜上,S′为像点。请画出:(1)发光点S的位置;(2)光线a的入射光线;(3)光线a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四、实验探究题11.(2025·佛山期末)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表面粗糙的纸板应 立在水平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纸板A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B上呈现出反射光束,以ON为轴,把纸板B向后翻折,纸板B上反射光束消失。由此可初步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2)把纸板B翻折至能呈现反射光束的位置后,让纸板A上的入射光束绕O点顺时针转动,此过程中反射角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3)若将图中纸板整体以底边EF为轴向后旋转45°后,纸板B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出反射光束,纸板A上的入射光束 (选填“能”或“不能”)在平面镜中成像。12.(2025·梅州二模)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王敏选用了平面镜、硬纸板、激光笔和铅笔进行实验。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与平面镜垂直的接缝ON转动,如图所示。(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 。硬纸板在实验中除了显示光路,还可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2)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然后得出结论。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3)光在E纸板上沿AO方向入射,其反射光在F纸板上沿OB方向射出。AO与镜面的夹角为42°时,其对应的反射角大小为 ;让光沿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4)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光的径迹,是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五、综合能力题13.(2025·清远期末)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项目提出】项目小组要制作望远镜,在了解相关知识时,查阅到如下两段资料:材料1 黄昏系数是望远镜的常见参数之一,反映了不同口径和放大倍率的望远镜在暗光条件下的观察效能,黄昏系数越大的望远镜效能越好。黄昏系数的计算方法是望远镜的倍率和物镜的直径(单位:mm)的乘积再求开平方。材料2 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光谱望远镜是由中国天文学家自主研制的。项目观测表明,恒星或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与它跟我们之间的距离成正比,根据恒星或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可以知道这个恒星或星系距离我们有多远。思考:小组成员通过阅读材料总结了如下两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黄昏系数可以反映出望远镜在高亮背景条件下的观察效能B.若某恒星远离我们的速度为v,它跟我们之间的距离为s,则v与s的比值是不变的【项目分析】根据透镜成像的知识,分析查阅的信息,制定相关任务。【项目实施】(1)了解望远镜的基本原理。望远镜有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 像,而目镜的作用则与生活中 (选填“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相同,用来把这个像放大。(2)设计和制作简易望远镜。a.为了保证成像质量,项目小组自制的望远镜放大倍率为2倍。b.选择一对焦距适当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如果物镜的直径是50 mm,则该望远镜的黄昏系数为 (忽略单位)。c.镜筒设计成两段,按照如图1所示组装成一只望远镜。(3)试用与调整望远镜。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后,再观察较近的物体,观察时需对镜筒的长度进行调节,应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展示交流】小组成员用该望远镜看远处物体时,发现看到的像与实际物体相比较,上下、左右都颠倒了。为了使看到的像与实际物体上下、左右都一致,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又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望远镜。该望远镜的物镜与目镜不共轴、中部为空腔。在中部空腔(转光腔)内安装了两片小平面镜,利用光的 改变了光路,这样人们就可以通过目镜看到远处物体正立的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三章 光和眼睛 章末总结 - 学生版.docx 第三章 光和眼睛 章末总结.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