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综合测试 导学案 (学生版+答案版)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中综合测试 导学案 (学生版+答案版)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期中综合测试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不属于物理学学习内容的是( )
A.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B.光的传播
C.生活用电
D.植物如何成长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造汽车、飞机、高速列车、轮船与物理无关
B.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C.制造手机、电脑、电视、冰箱与物理无关
D.修建桥梁、建筑与物理无关
3.关于物理学习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要注重对知识的理解 ②多做实验 ③多问同学和老师 ④多做针对性习题并总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每周一庄严的升旗礼上,我们要唱国歌、行注目礼。此环节国歌演奏的时长约为( )
A.0.5 s B.5 s
C.50 s D.5 min
5.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图①中雨后天空中的“彩虹”
B.图②中水中的“倒影”
C.图③中“手影”的形成
D.图④中树荫下圆形的“光斑”
6.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了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C.演奏二胡用不同手指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D.观众能分辨二胡、笛子等乐器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真空罩抽完空气后,我们也能听到闹钟铃声
B.图乙中,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可以判断音叉的音调
C.图丙中,禁止鸣笛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图丁中,倒车雷达利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做的家庭实验,目的是探究音调与    的关系,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
9.如图为某同学做的家庭实验,将一枚硬币放在空碗底部,人能看到碗中的硬币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光    (选填“进入”或“不进入”)人的眼睛,然后人后退到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的地方,保持眼睛、碗和硬币的位置不变,缓缓向碗里倒水,随着水面升高,又看到了“硬币”,这是由于光的    的缘故,这时看到的硬币是变    (选填“深”或“浅”)的虚像。
10.学校倡导同学们不要在楼道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    的大小;但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蝴蝶发出的声音属于    声波,不在可听声的范围内;一些同学上课讲闲话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
11.当你在河岸边漫步时,有时会看到“鱼在云中游”的美景,你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你看到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两空均选填“反射”或“折射”),这些像都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12.在下面的测量数据后面填上恰当的单位:
(1)一个中学生身高约155    。
(2)地球的半径约6 400    。
(3)教学楼一层楼的高度约3    。
13.小云在弹奏古筝时,古筝声音通过    (填介质名称)传到别人的耳朵;登上月球的两名航天员不借助无线电听不到对方的讲话,这是由于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这是因为她们说话时声带振动相对比较    (选填“快”或“慢”)。
14.李同学做家庭实验,将一些纸屑放在音箱口上面,放音乐时,纸屑在跳动,音量越大,纸屑振动的幅度越大(见图1),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邓同学用7个碗装不同质量的水,用筷子敲击出一首乐曲(见图2),敲击装水    (选填“最多”或“最少”)的碗时,听到声音的音调最高;敲击装水的碗时,主要发声体是     (选填“空气”或“碗和水”)。
三、作图题(共7分)
15.(1)(2分) 如图所示,折射光线OA与水平面成40°角斜射出水面,请作出法线和大致的入射光线。
(2)(2分)如图所示,古籍《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这是利用光的反射来观察周围景物,请你将观察劳动情景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3)(3分)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中以45°角射入玻璃,在分界MN处发生反射和折射,请画出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9分)
16.(6分)如图所示,实验室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    尺,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    表。物体A的长度为   cm。秒表的读数为    min     s,折合为      s。
17.(6分)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6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80 1.02
F 铜 100 0.76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材料与长度相同,     不同的琴弦,应选用编号为      的3种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材料与横截面积相同,    不同的琴弦,应选用编号为      的3种琴弦进行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弦乐器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3)用选中的材料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选填“减小误差”或“得到普遍规律”)。
18.(7分)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平面镜成像是因为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他应选取两支外形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进行实验。点燃蜡烛A,不点燃蜡烛B。由于不能直接将蜡烛A拿到玻璃板后面与它的像比较大小,因此用蜡烛B代替蜡烛A放到玻璃板后面与蜡烛A的像比较大小。如果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
(2)小明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确定     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在实验的过程中,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20 cm处,蜡烛A的像与蜡烛A的距离是    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中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收集多组实验数据,目的是使得到的结论具有    性。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9.(6分)某雷雨天的晚上,小明同学看到闪电3 s后听到了雷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 m/s)。
(1)写出速度公式。
(2)写出速度公式中每个符号的意思及所用的国际单位。
(3)求打雷的地方离小明的距离。
20.(7分)小明同学在静止的汽艇上面向一座高山,他向高山大喊一声,历时4 s他听到了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 m/s)。求:
(1)4 s内小明的喊声传播的距离。
(2)小明离高山的距离。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9分)
21.(7分)同学们积极开展家庭实验,通过做实验学物理。
(1)在不锈钢盘里放一些碎纸屑,每次敲响不锈钢盘,听到响声的同时看到盘里的纸屑跳动(图1),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某位同学利用自制的“土电话”与弟弟通话,通话声音清晰(图2),说明固体    (选填“能”或“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快”或“慢”)。
(3)小明同学利用光学器材在家里做小孔成像实验(图3),小明用“F”形光源做实验,在光源与光屏之间放一个中间开有圆形小孔的不透明挡板,光屏上得到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当“F”向小孔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光屏上得到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某同学做家庭实验,将一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防水袋里密封,放入水槽的底部浸没,松手后,依然能清晰地听到从水中传出来的声音(图4),实验说明水    (选填“能”或“不能”)传播声音。
22.(6分)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可折的纸板E和纸板F(转轴为ON)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
(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镜面上的O点,并将纸板F绕ON前后翻折,这样操作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      。EO是    (选填“入射”“反射”或“折射”)光线。
(2)多次改变入射角,观察并记录反射角的大小。分析下表实验数据,可得出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是       。由实验数据推理可知,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    。
(3)实验时,若入射角为30°,则反射角为    ;当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反射角为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20°
2 45° 45°
3 60° 60°
  
23.(6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多普勒效应
1842年的一天,奥地利一位名叫多普勒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正路过铁路交叉处,恰逢一列火车从他身旁驶过,他发现火车从远到近时鸣笛声变响,音调变尖,而火车从近到远时鸣笛声变弱,音调变低。他对这个物理现象产生了极大兴趣,就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当声源离观察者远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变小,音调变得低沉;当声源向观察者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变大,音调就变高,后来人们把它称为“多普勒效应”。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多普勒效应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波,包括电磁波。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可用于交通中的测速,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
(1)一列火车从远处鸣笛向你驶来,你听到的鸣笛声响度变    ,音调变    。
(2)光是一种电磁波,所以光    (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3)材料中所说的交通中的测速仪应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工作,仪器发射的超声波的频率与反射后接收到的回声的频率    (选填“相同”或“不同”)。
(4)实际测量中,若正在鸣笛的汽车静止,警察径直向这辆鸣笛的汽车走过去,对警察而言,    (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5)战场上,有经验的士兵从听到炮弹呼啸的声调越来越低,判断出炮弹正在    (选填“靠近”或“远离”)他,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期中综合测试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不属于物理学学习内容的是( D )
A.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B.光的传播
C.生活用电
D.植物如何成长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制造汽车、飞机、高速列车、轮船与物理无关
B.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C.制造手机、电脑、电视、冰箱与物理无关
D.修建桥梁、建筑与物理无关
3.关于物理学习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要注重对知识的理解 ②多做实验 ③多问同学和老师 ④多做针对性习题并总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每周一庄严的升旗礼上,我们要唱国歌、行注目礼。此环节国歌演奏的时长约为( C )
A.0.5 s B.5 s
C.50 s D.5 min
5.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 )
A.图①中雨后天空中的“彩虹”
B.图②中水中的“倒影”
C.图③中“手影”的形成
D.图④中树荫下圆形的“光斑”
6.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了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C.演奏二胡用不同手指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D.观众能分辨二胡、笛子等乐器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图甲中,真空罩抽完空气后,我们也能听到闹钟铃声
B.图乙中,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可以判断音叉的音调
C.图丙中,禁止鸣笛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图丁中,倒车雷达利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做的家庭实验,目的是探究音调与    的关系,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
【答案】频率 慢 低
9.如图为某同学做的家庭实验,将一枚硬币放在空碗底部,人能看到碗中的硬币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光    (选填“进入”或“不进入”)人的眼睛,然后人后退到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的地方,保持眼睛、碗和硬币的位置不变,缓缓向碗里倒水,随着水面升高,又看到了“硬币”,这是由于光的    的缘故,这时看到的硬币是变    (选填“深”或“浅”)的虚像。
【答案】进入 折射 浅
10.学校倡导同学们不要在楼道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    的大小;但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蝴蝶发出的声音属于    声波,不在可听声的范围内;一些同学上课讲闲话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
【答案】响度 次 属于
11.当你在河岸边漫步时,有时会看到“鱼在云中游”的美景,你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你看到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两空均选填“反射”或“折射”),这些像都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答案】折射 反射 虚像
12.在下面的测量数据后面填上恰当的单位:
(1)一个中学生身高约155    。
(2)地球的半径约6 400    。
(3)教学楼一层楼的高度约3    。
【答案】(1)cm (2)km (3)m
13.小云在弹奏古筝时,古筝声音通过    (填介质名称)传到别人的耳朵;登上月球的两名航天员不借助无线电听不到对方的讲话,这是由于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这是因为她们说话时声带振动相对比较    (选填“快”或“慢”)。
【答案】空气 真空 快
14.李同学做家庭实验,将一些纸屑放在音箱口上面,放音乐时,纸屑在跳动,音量越大,纸屑振动的幅度越大(见图1),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邓同学用7个碗装不同质量的水,用筷子敲击出一首乐曲(见图2),敲击装水    (选填“最多”或“最少”)的碗时,听到声音的音调最高;敲击装水的碗时,主要发声体是     (选填“空气”或“碗和水”)。
【答案】振幅 最少 碗和水
三、作图题(共7分)
15.(1)(2分) 如图所示,折射光线OA与水平面成40°角斜射出水面,请作出法线和大致的入射光线。
(2)(2分)如图所示,古籍《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这是利用光的反射来观察周围景物,请你将观察劳动情景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3)(3分)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中以45°角射入玻璃,在分界MN处发生反射和折射,请画出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解】(1)过入射点O作水面的垂线即为法线,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作出大致的入射光线BO。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3)由题意可知,有一束光线从空气中以45°角射入玻璃,将入射光线延长至入射点,图中MN为界面,法线已画出,则入射角为45°,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也为45°,据此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为45°;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据此在法线右侧的玻璃中画出大致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9分)
16.(6分)如图所示,实验室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    尺,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    表。物体A的长度为   cm。秒表的读数为    min     s,折合为      s。
【答案】刻度 秒 1.30 3 38.5 218.5
17.(6分)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6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80 1.02
F 铜 100 0.76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材料与长度相同,     不同的琴弦,应选用编号为      的3种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材料与横截面积相同,    不同的琴弦,应选用编号为      的3种琴弦进行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弦乐器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3)用选中的材料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选填“减小误差”或“得到普遍规律”)。
【答案】(1)横截面积 A、B、C (2)长度 A、D、F 有关 (3)得到普遍规律
18.(7分)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平面镜成像是因为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他应选取两支外形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进行实验。点燃蜡烛A,不点燃蜡烛B。由于不能直接将蜡烛A拿到玻璃板后面与它的像比较大小,因此用蜡烛B代替蜡烛A放到玻璃板后面与蜡烛A的像比较大小。如果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
(2)小明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确定     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在实验的过程中,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20 cm处,蜡烛A的像与蜡烛A的距离是    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中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收集多组实验数据,目的是使得到的结论具有    性。
【答案】(1)反射 相同 相等 (2)像的位置 (3)40 不变 (4)普遍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9.(6分)某雷雨天的晚上,小明同学看到闪电3 s后听到了雷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 m/s)。
(1)写出速度公式。
(2)写出速度公式中每个符号的意思及所用的国际单位。
(3)求打雷的地方离小明的距离。
【解】(1)速度公式v=;(2)速度公式v=中,v表示速度,国际单位为m/s,s表示路程,国际单位为m,t表示时间,国际单位为s;(3)由v=得s=vt,所以打雷的地方离小明的距离s=vt=340 m/s×3 s=1 020 m。
20.(7分)小明同学在静止的汽艇上面向一座高山,他向高山大喊一声,历时4 s他听到了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 m/s)。求:
(1)4 s内小明的喊声传播的距离。
(2)小明离高山的距离。
【解】(1)根据速度公式v=知,4 s内小明的喊声传播的距离s=vt=340 m/s×4 s=1 360 m;(2)小明离高山的距离等于声音路程的一半,即L=s=×1 360 m=680 m。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9分)
21.(7分)同学们积极开展家庭实验,通过做实验学物理。
(1)在不锈钢盘里放一些碎纸屑,每次敲响不锈钢盘,听到响声的同时看到盘里的纸屑跳动(图1),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某位同学利用自制的“土电话”与弟弟通话,通话声音清晰(图2),说明固体    (选填“能”或“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快”或“慢”)。
(3)小明同学利用光学器材在家里做小孔成像实验(图3),小明用“F”形光源做实验,在光源与光屏之间放一个中间开有圆形小孔的不透明挡板,光屏上得到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当“F”向小孔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光屏上得到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某同学做家庭实验,将一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防水袋里密封,放入水槽的底部浸没,松手后,依然能清晰地听到从水中传出来的声音(图4),实验说明水    (选填“能”或“不能”)传播声音。
【答案】(1)振动 (2)能 快
 (3)实像 倒立 变大 (4)能
22.(6分)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可折的纸板E和纸板F(转轴为ON)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
(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镜面上的O点,并将纸板F绕ON前后翻折,这样操作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      。EO是    (选填“入射”“反射”或“折射”)光线。
(2)多次改变入射角,观察并记录反射角的大小。分析下表实验数据,可得出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是       。由实验数据推理可知,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    。
(3)实验时,若入射角为30°,则反射角为    ;当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反射角为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20°
2 45° 45°
3 60° 60°
  【答案】(1)同一平面内 入射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增大
 (3)30° 0°
23.(6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多普勒效应
1842年的一天,奥地利一位名叫多普勒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正路过铁路交叉处,恰逢一列火车从他身旁驶过,他发现火车从远到近时鸣笛声变响,音调变尖,而火车从近到远时鸣笛声变弱,音调变低。他对这个物理现象产生了极大兴趣,就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当声源离观察者远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变小,音调变得低沉;当声源向观察者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变大,音调就变高,后来人们把它称为“多普勒效应”。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多普勒效应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波,包括电磁波。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可用于交通中的测速,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
(1)一列火车从远处鸣笛向你驶来,你听到的鸣笛声响度变    ,音调变    。
(2)光是一种电磁波,所以光    (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3)材料中所说的交通中的测速仪应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工作,仪器发射的超声波的频率与反射后接收到的回声的频率    (选填“相同”或“不同”)。
(4)实际测量中,若正在鸣笛的汽车静止,警察径直向这辆鸣笛的汽车走过去,对警察而言,    (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5)战场上,有经验的士兵从听到炮弹呼啸的声调越来越低,判断出炮弹正在    (选填“靠近”或“远离”)他,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答案】(1)大 高 (2)能 (3)不同 (4)能 (5)远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