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汽化和液化 导学案 (学生版+答案版)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汽化和液化 导学案 (学生版+答案版)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4.2 汽化和液化
学习目标
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质状态的基本特征。 2.知道什么是汽化。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3.了解汽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现象。 4.经过汽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沸点;能用汽化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5.知道什么是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6.了解液化中的放热现象。 7.能用汽化和液化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知识点1 物态
1.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的变化。
知识点2 汽化
2.物理学中,把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3.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4.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有降温制冷作用。
5.(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的温度高低。
②液体的表面积大小。
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快慢。
(2)大量事例表明,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6.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
(1)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与气压有关。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
(2)液体沸腾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周围环境的温度比液体的温度要高)。
(3)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点拨】无论是用大火还是小火,只要是沸腾,液体的温度都不变。
(4)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 验 过 程 ①组装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②烧杯放在陶土网上加热且烧杯加盖(带小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③为缩短加热时间,可用温水加热或减少水的质量(水要适量); ④当水温接近80 ℃时,每隔1 min读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时再继续观察5 min,记录现象和数据
实 验 现 象 沸腾前:如图甲,加热,在水沸腾前,气泡少,上升时变小; ②沸腾时:如图乙,水在温度达到100 ℃时开始沸腾(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水的温度保持在100 ℃不变
实 验 结 论 水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达到100 ℃(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开始沸腾,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知识点3 液化
7.物理学中,把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8.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平时看到的“白气”“白雾”并不是水蒸气,而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会液化。
(2)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石油气液 化,储存在钢瓶中的。液化能使气体体积缩小,有利于贮藏和运输。
知识点4 汽化和液化的不同
9.汽化过程需要吸热,而液化过 程需要放热。
重点一 汽化的两种方式
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需要重点掌握。
1.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速。
2.沸腾。
在特定温度(沸点)下发生。
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剧烈的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气压(气压高沸点高)。
【跟踪训练】 1.(2025·江门模拟)下列关于汽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蒸发只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
B.水沸腾时温度持续升高
C.增大气压可以提高液体的沸点
D.沸腾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重点二 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同一液体,它的沸点也随液面上气压的变化而变化,液面上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
【跟踪训练】 2.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组装实验装置时,支撑烧杯的铁圈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应先固定    (选填“铁圈”或“铁杆”)。
(2)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沸点为    ℃;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其原因可能是        (选填“水的质量偏大”或“当地气压偏低”)。
【答案】(1)铁圈 (2)98 不变 (3)水的质量偏大
重点三 “白气”和“白雾”的判断
生活中的“白气”“白雾”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如:①天冷呼出“白气”;②冬天从室外走到室内时眼镜上蒙上一层“白雾”;③雾的形成;④打开冰棒包装纸,看到冰棒冒“白气”。
【跟踪训练】 3.如图所示,这是不同条件下形成的四种“白气”,下列对四种“白气”描述正确的是( B )。
A.图甲:干冰放在水杯中冒出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是液态二氧化碳
B.图乙:用水壶烧水,从壶嘴喷出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图丙:超声波加湿器可以喷出大量低温白气,这些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D.图丁:火箭点火升空时会形成大量白气,这些白气是燃料燃烧后形成的烟
基础巩固
1.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丰富,体验感强,深受同学们喜爱。下列实践活动中,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 D )。
A.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
B.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
C.给山坡上的小树苗浇水
D.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
2.如图所示,烧杯里装着水,试管中装着酒精,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78 ℃,给烧杯加热使水沸腾,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酒精( A )。
A.能沸腾
B.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C.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3.深圳某中学科创小组正在汇总物理笔记,下列关于“白气”说法正确的是( D )。
A.清晨河面上的“白气”,是河水汽化而成的水蒸气
B.夏天,冰淇淋的“白气”是周围的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口的“白气”是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D.冬天户外的人口中会不断地呼出“白气”,这是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4.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 ℃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A )。
A.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塑料袋仍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塑料袋仍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5.如图所示是某小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及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
A.水不断冒出“白气”是沸腾现象
B.水沸腾时,水中上升的气泡由大变小
C.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D.该实验地点的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6.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
  (1)从数据上看,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
(2)请你根据记录数据,在下图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3)实验现象。
①给水加热后,随温度计示数的升高,可看到杯底有许多    ,即将沸腾时有    不断从杯底冒出,水沸腾时有大量    从杯底剧烈地升到水面破裂。
②沸腾时水的温度    ,要使水持续沸腾,必须    。
(4)液体沸腾的条件。
①       ;②       。
【答案】(1)99 (2)如图所示
 (3)①气泡 气泡 气泡 ②不变 持续加热 (4)①达到沸点 ②继续吸热
能力达标
7.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同步将大量的水喷洒到平台上所致。该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D )。
A.仅液化 B.仅汽化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8.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B.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C.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9.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水的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1)组装实验装置时,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调整    (选填“烧杯”或“温度计”)的位置。
(2)实验中,从水温升到90 ℃开始,每隔1 min 读一次温度并记入表格,第3 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是     ℃。
(3)由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            。
(4)观察到气泡如图丙所示,这是水沸腾    (选填“前”或“时”)的现象。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儿,这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这种判断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烧杯 (2)96 (3)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4)时 不正确 撤去酒精灯,由于陶土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继续吸热,不会立即停止沸腾,但不能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
素养提升
10.小明同学在探究液化知识过程中,在家里进行了如下实验。
(1)在如图1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    (选填“固”“液”或“气”)态的水。
(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干燥的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水产生,玻璃片的温度将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分析、归纳第(2)步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夏天,小明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2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答案】(1)液化 液 (2)升高 (3)液化放热 (4)D            4.2 汽化和液化
学习目标
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质状态的基本特征。 2.知道什么是汽化。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3.了解汽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现象。 4.经过汽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沸点;能用汽化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5.知道什么是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6.了解液化中的放热现象。 7.能用汽化和液化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知识点1 物态
1.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 态、 态、 态之间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的变化。
知识点2 汽化
2.物理学中,把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 。
3.汽化的两种方式: 和 。
4.蒸发是只在液体 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有降温制冷作用。
5.(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的温度高低。
②液体的表面积大小。
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快慢。
(2)大量事例表明,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 ,蒸发越快。
6.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
(1)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与气压有关。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
(2)液体沸腾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 ,二是继续 (周围环境的温度比液体的温度要 )。
(3)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温度保持 。
【点拨】无论是用大火还是小火,只要是沸腾,液体的温度都 。
(4)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 验 过 程 ①组装器材时,应按照 的顺序进行; ②烧杯放在陶土网上加热且烧杯加盖(带小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③为缩短加热时间,可用温水加热或减少水的质量(水要适量); ④当水温接近80 ℃时,每隔1 min读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时再继续观察5 min,记录现象和数据
实 验 现 象 沸腾前:如图甲,加热,在水沸腾前,气泡 ,上升时变 ; ②沸腾时:如图乙,水在温度达到 ℃时开始沸腾(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有 气泡上升,变 ,到水面破裂,释放出 。水的温度保持在 ℃不变
实 验 结 论 水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达到 ℃(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开始沸腾,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
  知识点3 液化
7.物理学中,把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 。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8.液化有两种方法: 和 。
(1)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平时看到的“白气”“白雾”并不是水蒸气,而是由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小水珠。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会液化。
(2)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通过 的方法使石油气液 化,储存在钢瓶中的。液化能使气体体积缩小,有利于贮藏和运输。
知识点4 汽化和液化的不同
9.汽化过程需要 ,而液化过 程需要 。
重点一 汽化的两种方式
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需要重点掌握。
1.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速。
2.沸腾。
在特定温度(沸点)下发生。
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剧烈的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气压(气压高沸点高)。
【跟踪训练】 1.(2025·江门模拟)下列关于汽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只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
B.水沸腾时温度持续升高
C.增大气压可以提高液体的沸点
D.沸腾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重点二 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同一液体,它的沸点也随液面上气压的变化而变化,液面上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
【跟踪训练】 2.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组装实验装置时,支撑烧杯的铁圈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应先固定 (选填“铁圈”或“铁杆”)。
(2)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沸点为 ℃;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其原因可能是 (选填“水的质量偏大”或“当地气压偏低”)。
重点三 “白气”和“白雾”的判断
生活中的“白气”“白雾”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如:①天冷呼出“白气”;②冬天从室外走到室内时眼镜上蒙上一层“白雾”;③雾的形成;④打开冰棒包装纸,看到冰棒冒“白气”。
【跟踪训练】 3.如图所示,这是不同条件下形成的四种“白气”,下列对四种“白气”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干冰放在水杯中冒出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是液态二氧化碳
B.图乙:用水壶烧水,从壶嘴喷出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图丙:超声波加湿器可以喷出大量低温白气,这些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D.图丁:火箭点火升空时会形成大量白气,这些白气是燃料燃烧后形成的烟
基础巩固
1.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丰富,体验感强,深受同学们喜爱。下列实践活动中,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 )。
A.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
B.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
C.给山坡上的小树苗浇水
D.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
2.如图所示,烧杯里装着水,试管中装着酒精,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78 ℃,给烧杯加热使水沸腾,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酒精( )。
A.能沸腾
B.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C.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3.深圳某中学科创小组正在汇总物理笔记,下列关于“白气”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晨河面上的“白气”,是河水汽化而成的水蒸气
B.夏天,冰淇淋的“白气”是周围的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口的“白气”是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D.冬天户外的人口中会不断地呼出“白气”,这是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4.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 ℃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
A.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塑料袋仍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塑料袋仍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5.如图所示是某小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及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不断冒出“白气”是沸腾现象
B.水沸腾时,水中上升的气泡由大变小
C.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D.该实验地点的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6.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
  (1)从数据上看,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
(2)请你根据记录数据,在下图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3)实验现象。
①给水加热后,随温度计示数的升高,可看到杯底有许多 ,即将沸腾时有 不断从杯底冒出,水沸腾时有大量 从杯底剧烈地升到水面破裂。
②沸腾时水的温度 ,要使水持续沸腾,必须 。
(4)液体沸腾的条件。
① ;② 。
能力达标
7.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同步将大量的水喷洒到平台上所致。该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仅液化 B.仅汽化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8.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B.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C.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9.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水的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1)组装实验装置时,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调整 (选填“烧杯”或“温度计”)的位置。
(2)实验中,从水温升到90 ℃开始,每隔1 min 读一次温度并记入表格,第3 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是 ℃。
(3)由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 。
(4)观察到气泡如图丙所示,这是水沸腾 (选填“前”或“时”)的现象。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儿,这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这种判断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养提升
10.小明同学在探究液化知识过程中,在家里进行了如下实验。
(1)在如图1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 (选填“固”“液”或“气”)态的水。
(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干燥的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水产生,玻璃片的温度将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分析、归纳第(2)步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夏天,小明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2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