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熔化和凝固 导学案 (学生版+答案版)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 熔化和凝固 导学案 (学生版+答案版)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4.3 熔化和凝固
学习目标
1.理解熔化和凝固的物态变化过程。 2.探究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现象。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4.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5.能用熔化和凝固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知识点1 熔化和凝固
1.物理学中,把物质由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做熔化;把物质由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熔化时要 热,凝固时要 热。固体根据熔化时温度变化,即是否有熔点,分为 和 。
【点拨】熔点是晶体 时的温度。
知识点2 探究石蜡熔化和凝固时的特点
2.石蜡在熔化前不断 ,温度 ;熔化时不断 ,温度 ;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 。
3.石蜡凝固的特点是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一直降低。
知识点3 晶体和非晶体
4.(1)晶体:熔化时 的物质,如:海波、冰、金属等。
(2)非晶体:熔化时 的物质,如:松香、石蜡、沥青、玻璃等。
(3)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固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
重点一 温度—时间图像的理解
注:同一物体凝固为熔化的相反过程,持续放热,温度降低,凝固点与熔点相同。
【跟踪训练】 1.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乙物质熔化时间是5分钟,需要吸收热量
C.乙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
D.乙物质在AB段处于固态,CD段处于液态
重点二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时的特点
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特点。
物 质 熔化的条件及特点 温度—时间图像
晶 体 ①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持续吸热。 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③图像分析:AB段物质为固态,吸热,温度升高;BC段表示熔化过程,此时物质为固液共存态,吸热,温度不变;CD段表示熔化之后,此时物质为液态,吸热,温度升高
非 晶 体 ①熔化的条件:持续吸热。 ②熔化特点:吸热,温度不断升高,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2.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特点。
物 质 凝固的条件及特点 温度—时间图像
晶 体 ①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持续放热。 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③图像分析:EF段物质为液态,放热,温度降低;FG段表示凝固过程,此时物质为固液共存态,放热,温度不变;GH段表示凝固之后,此时物质为固态,放热,温度降低
非 晶 体 ①凝固的条件:持续放热。 ②凝固特点:放热,温度不断降低,先变稠、变硬,最后变为固态
  【跟踪训练】 2.在研究某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持续加热该物质,记录并描绘出了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 。
3.下表是几种晶体的熔点表。下图是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晶体 熔点/℃ 晶体 熔点/℃
铝 660 萘 80
铅 327 海波 48
锡 232 冰 0
(1)根据上述信息判断,该晶体可能是 。
(2)图中 段表示该晶体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基础巩固
1.(2025·汕头模拟)如图所示为春节期间福州三坊七巷民间艺人制作的“糖画”。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熬成糖浆,然后用糖浆绘制小动物图案,等糖浆慢慢晾干变硬后糖画就做好了。关于“糖画”的制作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B.糖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固后熔化
C.糖的温度一直在升高
D.糖的温度一直在降低
2.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B.夏天,点燃的蜡烛化成蜡油
C.秋天,铸铁在炉膛里变成铁水
D.冬天,湖水结冰
3.小红将一杯常温的开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4.(2025·肇庆期中)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熔点是0 ℃,在第2 min到第3 min内是固液共存状态
B.该物质的熔点是0 ℃,在第2 min到第3 min内没有吸热
C.该物质的熔点是-4 ℃,在第5 min到第6 min内是液态
D.该物质的熔点是0 ℃,在第5 min到第6 min内是气态
5.图甲是某小组“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值。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 温度/℃ 40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 。
(2)在1 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为 ℃。
(3)由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海波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由实验知,海波熔化需要的条件:① ;②继续吸收热量。
(5)另一小组在利用相同的器材进行这一实验时,观察到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示数缓慢上升。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烧杯中的水少
B.对试管内的海波不断搅拌
C.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
D.海波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
能力达标
6.如图,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大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
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B.有一半的水结成冰
C.都没结冰
D.都已结冰
7.通过“探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发现:海波在温度达到48 ℃才开始熔化,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石蜡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变软、变稀,直至熔化,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
素养提升
8.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用温度和室温相同的水给碎冰加热。
(1)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位于碎冰的 (填字母)。
A.上部
B.中部
C.底部
D.都可以
(2)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在t1到t2时间段,试管中物质的状态为 ,此时的温度叫做冰的 。
(3)实验过程中,如果还想同时得到冰在熔化时吸收热量的证据,请你对该实验做出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 熔化和凝固
学习目标
1.理解熔化和凝固的物态变化过程。 2.探究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现象。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4.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5.能用熔化和凝固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知识点1 熔化和凝固
1.物理学中,把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把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固体根据熔化时温度变化,即是否有熔点,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点拨】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知识点2 探究石蜡熔化和凝固时的特点
2.石蜡在熔化前不断吸热,温度升高;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升高;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升高。
3.石蜡凝固的特点是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一直降低。
知识点3 晶体和非晶体
4.(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如:海波、冰、金属等。
(2)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如:松香、石蜡、沥青、玻璃等。
(3)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固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重点一 温度—时间图像的理解
注:同一物体凝固为熔化的相反过程,持续放热,温度降低,凝固点与熔点相同。
【跟踪训练】 1.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乙物质熔化时间是5分钟,需要吸收热量
C.乙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
D.乙物质在AB段处于固态,CD段处于液态
重点二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时的特点
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特点。
物 质 熔化的条件及特点 温度—时间图像
晶 体 ①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持续吸热。 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③图像分析:AB段物质为固态,吸热,温度升高;BC段表示熔化过程,此时物质为固液共存态,吸热,温度不变;CD段表示熔化之后,此时物质为液态,吸热,温度升高
非 晶 体 ①熔化的条件:持续吸热。 ②熔化特点:吸热,温度不断升高,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2.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特点。
物 质 凝固的条件及特点 温度—时间图像
晶 体 ①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持续放热。 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③图像分析:EF段物质为液态,放热,温度降低;FG段表示凝固过程,此时物质为固液共存态,放热,温度不变;GH段表示凝固之后,此时物质为固态,放热,温度降低
非 晶 体 ①凝固的条件:持续放热。 ②凝固特点:放热,温度不断降低,先变稠、变硬,最后变为固态
  【跟踪训练】 2.在研究某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持续加热该物质,记录并描绘出了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        。
【答案】晶体 该物质有熔点
3.下表是几种晶体的熔点表。下图是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晶体 熔点/℃ 晶体 熔点/℃
铝 660 萘 80
铅 327 海波 48
锡 232 冰 0
(1)根据上述信息判断,该晶体可能是    。
(2)图中    段表示该晶体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1)萘 (2)BC 吸热
基础巩固
1.(2025·汕头模拟)如图所示为春节期间福州三坊七巷民间艺人制作的“糖画”。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熬成糖浆,然后用糖浆绘制小动物图案,等糖浆慢慢晾干变硬后糖画就做好了。关于“糖画”的制作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B.糖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固后熔化
C.糖的温度一直在升高
D.糖的温度一直在降低
2.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D )。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B.夏天,点燃的蜡烛化成蜡油
C.秋天,铸铁在炉膛里变成铁水
D.冬天,湖水结冰
3.小红将一杯常温的开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D )。
4.(2025·肇庆期中)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该物质的熔点是0 ℃,在第2 min到第3 min内是固液共存状态
B.该物质的熔点是0 ℃,在第2 min到第3 min内没有吸热
C.该物质的熔点是-4 ℃,在第5 min到第6 min内是液态
D.该物质的熔点是0 ℃,在第5 min到第6 min内是气态
5.图甲是某小组“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值。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 温度/℃ 40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    。
(2)在1 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为    ℃。
(3)由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海波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由实验知,海波熔化需要的条件:①        ;②继续吸收热量。
(5)另一小组在利用相同的器材进行这一实验时,观察到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示数缓慢上升。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烧杯中的水少
B.对试管内的海波不断搅拌
C.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
D.海波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
【答案】(1)秒表 (2)42 (3)晶体 (4)温度达到熔点 (5)C
能力达标
6.如图,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大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C )。
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B.有一半的水结成冰
C.都没结冰
D.都已结冰
7.通过“探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发现:海波在温度达到48 ℃才开始熔化,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石蜡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变软、变稀,直至熔化,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
【答案】保持不变 不断升高
素养提升
8.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用温度和室温相同的水给碎冰加热。
(1)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位于碎冰的    (填字母)。
A.上部
B.中部
C.底部
D.都可以
(2)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在t1到t2时间段,试管中物质的状态为    ,此时的温度叫做冰的    。
(3)实验过程中,如果还想同时得到冰在熔化时吸收热量的证据,请你对该实验做出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2)固液共存 熔点 (3)在烧杯中也插入一支温度计,在t1到t2时间段,冰熔化过程中,若烧杯中温度计示数变小,说明冰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