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4 升华和凝华学习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了解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现象。 3.能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知识点1 升华和凝华1.升华和凝华:物理学中,把物质由 态直接变为 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由 态直接变为 态的过程,叫做凝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 ,在凝华过程中要 。2.干冰的利用。(1)食品降温:在大规模的食品运输中,要采取降温措施防止食品变质。常常是在密封的食品袋周围放些干冰,利用干冰 来使食品降温。(2)舞台白雾的形成过程:舞台上喷出的干冰瞬间 吸热,使周围的空气温度 ,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 形成小水珠,即我们所见到的白雾。(3)人工降雨的过程:干冰升华→水蒸气凝华为小冰粒→小冰粒熔化成水→雨。知识点2 液体的凝固点与沸点3.凝固点与沸点:液体有两个特别的温度,一个是 ,一个是 。某液体的温度若低于凝固点,它的状态为 ,若高于沸点,它的状态为 ;若介于熔点与沸点之间,则为 。4.测温物质:选择物质作为 的测温物质(即玻璃泡内的液体)时,需要考虑液体的凝固点与沸点。如:酒精的沸点为78 ℃, (选填“能”或“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因为酒精达到100 ℃时已经是 了。重点 升华和凝华的判断1.升华是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的特点:①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没有经过液态过程;②升华过程要吸热。2.凝华是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的特点:①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没有经过液态过程;②凝华过程要放热。【跟踪训练】 在寒冷的冬天,以下实例属于升华的是( )。A.树枝上形成“雾凇”B.人在室外呼出“白气”C.冰雕作品逐渐变小D.雪花在脸上变成水 基础巩固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夏天,清晨河面上出现薄雾C.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D.冬天,冰雕没有熔化却变小2.下列对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夏季从冰箱冷藏室取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B.新疆吐鲁番市修建坎儿井可以减慢水的蒸发,蒸发需要放热C.北方冬季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D.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小或消失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3.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 )。A.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B.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C.结束游泳上岸后身上会感到有点冷D.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4.在试管中放少量固态碘,塞紧塞子后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的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的碘。在上述实验中,碘经历的过程是(已知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约114 ℃,沸点约184 ℃)( )。A.熔化和凝固 B.汽化和液化C.升华和凝华 D.升华和凝固5.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霜,这是( )。A.冰的熔化现象,吸热B.冰的汽化现象,吸热C.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热D.水蒸气的凝固现象,放热能力达标6.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 ,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熔化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7.(2025·清远模拟)我国的北方,严冬时经常出现雾凇;而韶关市北部山区,严冬时也会出现雨凇(俗称树挂或冰凌)。雾凇的形成属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雨凇的形成与雾凇的形成 (选填“相同”或“不同”),这两种物态变化都是 (选填“吸热”或“放热”)。8.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时。(1)密闭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如图所示,仔细观察,会看到碘颗粒 ,同时玻璃泡内弥漫了紫色的 ,碘的这个物态变化叫 (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 。这种加热的方法叫做 法。(2)将碘锤从开水中取出,在冷却过程中仔细观察,看到玻璃泡内发生的现象是 ;这一过程需要 热。9.我国北方冬天的强降雪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许多不便。我们知道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降雪后会造成路面结冰,为了防止交通事故,市政部门在路面上撒了融雪剂,如图所示,融雪剂能 (选填“降低”或“提高”)雪的熔点,加快雪的熔化。降雪后人们发现天气比降雪时要冷得多,这主要是因为融雪时要 (选填“放出”或“吸收”)大量的热,从而导致气温变化。素养提升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有霜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受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到-20~-10 ℃,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 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形成霜的物态变化是 。(2)小红由短文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 和 。(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中取出一些 -10 ℃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 升华和凝华学习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了解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现象。 3.能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知识点1 升华和凝华1.升华和凝华:物理学中,把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2.干冰的利用。(1)食品降温:在大规模的食品运输中,要采取降温措施防止食品变质。常常是在密封的食品袋周围放些干冰,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使食品降温。(2)舞台白雾的形成过程:舞台上喷出的干冰瞬间升华吸热,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即我们所见到的白雾。(3)人工降雨的过程:干冰升华→水蒸气凝华为小冰粒→小冰粒熔化成水→雨。知识点2 液体的凝固点与沸点3.凝固点与沸点:液体有两个特别的温度,一个是凝固点,一个是沸点。某液体的温度若低于凝固点,它的状态为固态,若高于沸点,它的状态为气态;若介于熔点与沸点之间,则为液态。4.测温物质:选择物质作为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即玻璃泡内的液体)时,需要考虑液体的凝固点与沸点。如:酒精的沸点为78 ℃,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因为酒精达到100 ℃时已经是气态了。重点 升华和凝华的判断1.升华是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的特点:①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没有经过液态过程;②升华过程要吸热。2.凝华是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的特点:①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没有经过液态过程;②凝华过程要放热。【跟踪训练】 在寒冷的冬天,以下实例属于升华的是( C )。A.树枝上形成“雾凇”B.人在室外呼出“白气”C.冰雕作品逐渐变小D.雪花在脸上变成水 基础巩固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C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夏天,清晨河面上出现薄雾C.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D.冬天,冰雕没有熔化却变小2.下列对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夏季从冰箱冷藏室取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B.新疆吐鲁番市修建坎儿井可以减慢水的蒸发,蒸发需要放热C.北方冬季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D.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小或消失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3.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 D )。A.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B.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C.结束游泳上岸后身上会感到有点冷D.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4.在试管中放少量固态碘,塞紧塞子后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的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的碘。在上述实验中,碘经历的过程是(已知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约114 ℃,沸点约184 ℃)( C )。A.熔化和凝固 B.汽化和液化C.升华和凝华 D.升华和凝固5.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霜,这是( C )。A.冰的熔化现象,吸热B.冰的汽化现象,吸热C.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热D.水蒸气的凝固现象,放热能力达标6.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 ,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熔化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答案】升华 凝华7.(2025·清远模拟)我国的北方,严冬时经常出现雾凇;而韶关市北部山区,严冬时也会出现雨凇(俗称树挂或冰凌)。雾凇的形成属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雨凇的形成与雾凇的形成 (选填“相同”或“不同”),这两种物态变化都是 (选填“吸热”或“放热”)。【答案】凝华 不同 放热8.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时。(1)密闭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如图所示,仔细观察,会看到碘颗粒 ,同时玻璃泡内弥漫了紫色的 ,碘的这个物态变化叫 (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 。这种加热的方法叫做 法。(2)将碘锤从开水中取出,在冷却过程中仔细观察,看到玻璃泡内发生的现象是 ;这一过程需要 热。【答案】(1)减少 碘蒸气 升华 吸热 水浴加热(2)紫色碘蒸气渐渐变淡,同时出现碘颗粒 放9.我国北方冬天的强降雪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许多不便。我们知道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降雪后会造成路面结冰,为了防止交通事故,市政部门在路面上撒了融雪剂,如图所示,融雪剂能 (选填“降低”或“提高”)雪的熔点,加快雪的熔化。降雪后人们发现天气比降雪时要冷得多,这主要是因为融雪时要 (选填“放出”或“吸收”)大量的热,从而导致气温变化。【答案】凝华 降低 吸收素养提升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有霜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受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到-20~-10 ℃,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 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形成霜的物态变化是 。(2)小红由短文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 和 。(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中取出一些 -10 ℃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水蒸气 凝华 (2)空气湿润 气温在0 ℃以下 (3)不能。没有做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出现霜的对比实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4 升华和凝华 - 学生版.docx 4.4 升华和凝华.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