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作业检查
九年级·化学
时量: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 粮食酿酒 B. 纺纱织布 C. 采摘茶叶 D. 用石块修长城
2. 下列物质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稀有气体可用于作电光源
B. 酒精可用作实验室燃料
C. 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D. 氮气可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3.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读取液体体积 B. 连接仪器
C. 点燃酒精灯 D. 过滤河水
4. 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
B. 空气质量指数越低,说明空气质量越好
C.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以作燃料
D. 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有SO2、CO2、NO2、O3
5.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D. 木炭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 分类是一种科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分门别类地研究和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清新空气 B. 五氧化二磷 C. 稀有气体 D. 河水
7. 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食物腐烂变质——分子的种类不变,但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B. 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 一滴水中约含有个水分子——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 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8.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均由原子构成的是
A. 铁、氧气 B. 水、过氧化氢 C. 铜、汞 D. 氨气、氯化钠
9.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园林种植提倡喷灌和滴灌
B. 长期饮用纯水有利于身体健康
C. 生活中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D. 自来水消毒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10. 图为钡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钡原子的中子数为56
B. 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3g
C. 钡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D 钠、镁、铝三种元素中,镁元素与钡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11. 下列化学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的
A. 氧化汞汞+氧气 B. 碳+氧气二氧化碳
C.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D. 二氧化碳+水→碳酸
12. “催化转化器”可以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变为无毒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均不变
B. 一个“”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C.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化学实验是进行探究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为了节约药品将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B. 在无用量说明时,液体取用1-2毫升,固体铺满试管底部
C. 加热固体时,先预热再对着药品部位加热
D. 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伸入试管
14. 化学上经常需要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性进行物质的鉴别。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合理并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 用燃着的木条区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
B. 在实验室中用品尝的方法区别酒精、蒸馏水
C. 生活中的白醋、白开水可通过观察颜色进行区别
D 用二氧化锰区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15.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C. 同种元素的粒子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则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文字表达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30分。)
16. 化学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探索与奉献,为化学理论与应用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1)门捷列夫编制的元素周期表为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铝元素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_。
(2)拉瓦锡用定量实验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为近代化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作出重要贡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为_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3)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为化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氚原子可用于核能发电,氚原子的原子核中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示意图能表示氚原子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17. 填空。
(1)在中国,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磺。请写出硫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2)请写出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18.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根据如图粒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如下问题。
(1)以上这些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共有___________种元素。
(2)上述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3)A~E中处于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__(填字母)。
19.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甲醇,在干馏木材中首先被发现,故俗称“木醇”或“木精”,甲醇分子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常温常压下,甲醇为液体,具有毒性,误饮后对人体有严重伤害。但作为能源,甲醇具有燃烧高效、排放清洁、可再生等特点。
甲醇被誉为“液态阳光”。“液态阳光”是指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制取氢气,氢气再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甲醇。甲醇成为太阳能的最佳载体,实现了人类想把太阳能装进瓶子里,随处携带、随时取用的美好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人类不断探究CO2与H2合成甲醇反应的影响因素,实验测得C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醇俗称“木醇”或“木精”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甲醇作为能源的优点有___________(任写一条)。
(3)由图2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0. 水是地球表面覆盖最多的物质,也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如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请用学过的知识回答有关水的问题:
(1)流程图中的“②”是___________(填“反应沉淀池”“过滤池”或“活性炭吸附池”)
(2)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
(3)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1. 化学实验课上,小梅同学正在制取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③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3)用D装置收集氧气,应如何验满?___________。
(4)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为什么要从瓶口向下缓慢插入?___________
22. 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来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实验探究】
(1)图甲实验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B烧杯中的液体变红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图乙实验与图甲实验相比,优点有___________
(3)图丙实验中,右侧试管口润湿棉花团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__。
有同学好奇酚酞为什么会变红,于是兴趣小组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酚酞为什么会变红?
【猜想与假设】关于酚酞变红的原因,兴趣小组同学提出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一:从A烧杯中蒸发出水蒸气,部分水分子运动进入B烧杯,水使酚酞变红;
猜想二:从A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氨气分子运动进入B烧杯,氨气使酚酞变红;
猜想三:从A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氨气分子运动进入B烧杯与水结合形成氨水,氨水使酚酞变红。
【交流讨论】
(4)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一不成立,理由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5)为了探究另外两种猜想,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一张滤纸浸入酚酞溶液中,1分钟后取出,悬挂在通风处晾干,用剪刀将其剪成两片 将一片干燥滤纸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_____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___________ 滤纸变红色 猜想三成立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23. 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已知粒子R2 中含有a个电子,则R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___。
(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现已制取210 L氧气,氧气密度为1.429 g/L。至少要消耗空气多少L?(写出计算过程)
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作业检查
九年级·化学
时量: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D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题答案】
【答案】BC
【14题答案】
【答案】AD
【15题答案】
【答案】C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文字表达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30分。)
【16题答案】
【答案】(1)Al (2)N2
(3)A
【17题答案】
【答案】(1)
(2)
【18题答案】
【答案】(1)4##四
(2)E (3)BCE
【19题答案】
【答案】(1)甲醇在干馏木材中首先被发现
(2)燃烧高效、排放清洁、可再生等一点即可
(3)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或在一定条件下),当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3时,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先减小后增大,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20题答案】
【答案】(1)过滤池 (2)烧杯、玻璃棒、漏斗
(3)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1题答案】
【答案】(1)水槽 (2)BC
(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
(4)使木炭与氧气充分接触,充分反应,现象明显
【22题答案】
【答案】(1)浓氨水中的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 B 烧杯中,与水结合形成氨水,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
(2)更环保、操作更简便
(3)吸收氨气,防止氨气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4)B 烧杯中本来就有水,若水分子能使酚酞变红,B 烧杯中的液体一开始就应该变红,而实际并非如此
(5) ①. 滤纸不变红 ②. 将另一片干燥滤纸用水润湿,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23题答案】
【答案】(1)a+2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