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将进酒
李白
学习活动
1.一个视频,了解李白的人生经历以及本诗的创作背景;
2. 反复诵读,读出诗人开阔豁达的胸襟;
3.品读课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本诗的艺术风格;
4.交流研讨,谈谈古往今来李白受人喜爱的原因。
活动一
知人论世
播放视频《李白人生路线图》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曾经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yǔ)师、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725)
第一次漫游
奉诏入京
供奉翰林
(742)
嵩山与友畅饮做
《将进酒》
(752)
第二次漫游
奸佞当道
赐金返还
(744)
745年作《梦游天姥吟留别》
知人论世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
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李白作此诗时距离他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
解题
《将进酒》,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将:请。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活动二
诵读感知,
读出情感
自主阅读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歌大意。
活动三
品读课文
思考探究一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试结合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具体分析。
基调:
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彩或氛围。基调常常可以凭直观被感知,但只有经过分析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
梳理脉络
悲:
时光流逝,青春易老!
欢:
相聚畅饮,人生乐事!
天生我材,必有用处!
愤激:
功名富贵,何必在意!
狂放:
痛饮狂歌,一销万古愁!
把握基调:愤激之情
初读本诗,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弄清诗人感情发展脉络以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悲叹、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
确切地说,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
李白的“万古愁”的具体内涵是什么?(结合诗句分层次理解)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易老
青春不再
壮志未酬
怀才不遇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圣贤寂寞
陈王失意
一愁
二愁
三愁
思考探究二
思考探究三
魏晋之际,与酒相关的著名人物有很多,比如陶渊明、刘伶、阮籍……
但是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李白与曹植相似之处
①曹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
②李白也有类似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放还”的下场。
③运用典故,以曹植自况,表达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思考探究四
诗人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一句中,我们可以读出两个相互对举的身份,即“圣贤”与“饮者”。那么李白是希望成为一个“圣贤”,还是一个“饮者”呢?结合诗句分析。
轻视圣贤,不过是李白的牢骚之语。
结合李白的生平,我们不难知道,成为“圣贤”,是他对自己的期许,也是一种自信。但在这种自信没有结果的时候,他又立即遁入另一个极端,成为“饮者”。这便有一种“自我安慰”的味道了。
“天生我材必有用”
VS“但愿长醉不愿醒”,这是积极入世和消极避世的矛盾;
“天生我材必有用”
VS“钟鼓馔玉不足贵”,这是渴望仕途和鄙弃权贵之间的矛盾。
思考探究五
诗人好用夸张写法,这同他的浪漫气质和狂放性格有关,所以不使人感到言过其实。试从这首诗中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1)“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种感受是许多老年人都有的,但由诗人说出,其意义却非同寻常,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政治上的失落感。
诗人在25岁上“辞亲去国,仗剑远游”,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
如今,25年过去了,他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无成就。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2)会须一饮三百杯”
“一饮三百杯”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李白仰慕古人的大度,有效法之意。在《襄阳歌》里他曾写道:“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这里是重申其意。这种夸张,跟故意张大其辞是有区别的。
(3)“与尔同销万古愁”
愁若止于一身,那是毫无意义的。诗人叹“古来圣贤皆寂寞”,为陈王曹植的遭遇抱不平,都表现了愁的深广。
用历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则将来一定还有——这样的愁情惟“万古愁”一语足以当之。这种夸张,也不是故意张大其辞,可以使人信服。
活动四
为什么选李白?
李荣浩的歌曲《李白》中唱道:“如果能重来,我要选李白”。你觉得,古往今来那么多人选李白、喜欢李白的原因有哪些?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 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李白超脱,有趣,浪漫。
我们爱李白,
有时,爱的不仅仅是“李白”,
还是对“盛唐”的向往,
更是对“潇洒”的寄托!
课后拓展
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课外查找资料,写一段话表达你的看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