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孙口乡中学高二(上)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孙口乡中学高二(上)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选项中农作物的分组,属于古代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的是( )
A.芋头、水稻、南瓜 B.大豆、小麦水稻
C.马铃薯、玉米、番茄 D.甜高粱、西瓜、棉花
2.人迹罕至的中美洲热带雨林里,隐匿着庞大、神秘的玛雅文明遗迹。下列属于玛雅文明的是( )
A.金字塔庙宇 B.狮身人面像 C.浮动园地 D.《一千零一夜》
3.阿兹特克人创造性地发明了一种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这种方法是( )
A.擅长园艺业 B.浮动园地
C.人口调查表 D.稻麦复种制
4.阿拉伯帝国时期的数学家阿尔·哈桥姆对数学发展作出了贡献,而医生伊本·西那在《医学百科全书》中总结了当时的医学知识。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B.文化科技人员的努力
C.阿拉伯帝国的强盛 D.伊斯兰文明的先进性
5.西欧庄园经济的特点不包括( )
A.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 B.土地分为“直领地”和“份地”
C.庄园设有庄园法庭 D.庄园里的居民都是农奴
6.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的是( )
A.古埃及人 B.古印度人 C.苏美尔人 D.古希腊人
7.艾因哈德在《查理大帝传》中写道:“凭那份地产,我就可以使某个臣属效忠,而他也会像随便哪个主教或伯爵一样好,或者还要好些。”这表明(  )
A.封建制下的权力具有绝对的专制性 B.封臣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C.封臣与领主之间关系具有契约特征 D.封建领主对封臣具有绝对控制性
8.公元前10世纪希腊半岛勒夫坎迪的墓葬中,陪葬品有地中海东部腓尼基的彩陶、玻璃、首饰和腓尼基人制造的一个埃及化的青铜碗。这一现象说明古代( )
A.希腊文化的独特性 B.环地中海地区贸易兴盛
C.异域文明间的交流 D.腓尼基手工业技术领先
9.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
A 埃及衰落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 阿克苏姆王国是埃及文明的延续和发展
B 1112年,法国琅城居民起义,1128年,法王路六世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实行自治 武装暴动是西欧城市获得自治的推动因素之一
C 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 日本由此进入幕府政治和闭关锁国时期
D 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全国分为四大政区,由贵族充任长官统治 印加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
A.A B.B C.C D.D
10.古印度的列国时代,北方强国摩揭陀王国难陀王朝的建立者摩诃帕德摩·难陀出身于首陀罗,在难陀王朝时期,佛教在摩揭陀王国广泛传播。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印度当时( )
A.摩揭陀王国已经统一印度 B.种姓制度已经完全废除
C.佛教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D.佛教徒的社会地位较高
11.对古代西亚文明的认识与19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相关;古代印度文明因20世纪初的考古发现被上推到公元前3千纪;古希腊文明史因考古发现了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而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这表明( )
A.文明起源的时间无法确定 B.实物史料更具有研究价值
C.考古才能还原历史的真相 D.考古发现拓展了人们认识
12.考古发现公元前3500年以前的西亚早期城市里面尽管有农民、有工匠、有商人,但属于上层社会的却是职业武士、行政官员和祭司,他们决定了城市的一切。这表明当时西亚( )
A.商品经济发达 B.城乡之间差别大 C.形成统治集团 D.建立了中央集权
13.中古中后期,西欧的王权逐渐强化,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等主要封建国家形成。这主要是由于( )
A.天主教会控制西欧人精神生活 B.封建庄园的形成
C.封建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的产生 D.城市取得自治权
14.观察下面的时间轴图示,方框中填入的内容最合适的是( )
A.印加帝国时期 B.中古时期 C.阿拉伯帝国时期 D.大航海时代
15.9世纪初,查理曼大帝签署了一道命令,指导管家的庄园工作,其中规定:管家必须保证庄园里有铁匠、鞋匠、伐木者、刀剑制造者、渔民、织网者、面包师等各种职业人员。据此可知,庄园( )
A.经济自给自足 B.司法公平公正 C.属于管家所有 D.保护市民利益
16.随着各国王权复苏,外族被遏退,城市得到喘息的机会。手工业者和商人又开始活跃起来。但不幸的是,城市成为封建领主盘剥的主要对象。为此,手工业者们和商人们联合起来( )
A.矛头直指基督教会 B.开展城市自治运动 C.反对封君封臣制度 D.掀起资产阶级革命
17.在整个中世纪,罗马教会所接受的基督教信仰的基本教义,主要是由希腊神学家在东部皇帝召集的宗教会议上苦心孤诣思索而得。此外,君士坦丁堡在中世纪末期为土耳其人攻陷之后,从东部帝国逃亡而来的学者们帮助激发了西方文艺复兴对希腊学问的兴趣。材料旨在强调( )
A.君士坦丁堡是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B.拜占庭帝国形成独具一格的文化
C.拜占庭帝国助推西欧文化的成长
D.拜占庭为文艺复兴作出主要贡献
18.哈里发麦蒙(813-833年在位)曾派学者麦脱尔和伊本·伯特里格去君士坦丁堡,向拜占庭皇帝送去贵重的礼物,以换取希腊的著作。拜占庭皇帝送给麦蒙大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希波克拉第、格林、欧几里得和托勒密等人的哲学著作。这可以用来说明( )
A.获取图书是阿拉伯帝国扩张的动力
B.宗教信仰的不同有利于文化交流
C.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D.阿拉伯帝国推行积极的文化政策
19.早在阿卡德王国时期,亚述就有了最初的常备军和官僚。亚述帝国时期又组建了包括战车兵、步兵、工兵和谍报系统在内的复杂军队系统,地方划分为行省,通过修建道路、迁移居民等手段控制被征服地区。这说明亚述帝国( )
A.国家治理能力增强 B.成为中亚地区的强国
C.推动东西文明交流 D.能够征服埃及与西亚
20.建立在亚历山大征服地区的马其顿王国,以慷慨地支持科学研究享有盛誉。他们在埃及建立起最早由国家供养的研究院——亚历山大图书博物馆,以此吸引了整个地中海地区的人才来到埃及。这一做法( )
A.促进文化中心东移 B.确立了文化立国政策
C.推广希腊民主制度 D.推动了海洋文明扩张
21.614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颁布敕令,赋予大地主以豁免权。847年,国王查理颁布麦尔森法令,在法律上正式承认领主在自己领地内的一切特权。这些做法( )
A.巩固了等级君主制度 B.强化了封君封臣制度
C.打击了封建庄园经济 D.使权力中心转向教会
22.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此后虽时有分合,但古代埃及文明延绵约3000年,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埃及人( )
①使用象形文字,那尔迈调色板是埃及象形文字文物的代表
②建造的羽蛇神金字塔位于开罗西部,是埃及金字塔的代表
③在数学、医学方面颇有建树,波斯宫廷中有许多埃及医生
④修正了计算太阳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3.在波斯的苏撒铭文中,大流士王说:“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占领了从波斯西亚的米底……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南亚的键陀罗……以及住在地中海沿岸爱奥尼亚人。”据此可知,波斯帝国的征服活动( )
A.使地中海成为其内海 B.主要以移民方式进行
C.削弱了基督教的影响 D.扩大了文明区域交流
24.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后来,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的制定( )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B.表明了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受到制约
C.表明贵族已丧失制定法律的权力 D.成为后世制定法律制度的重要典范
25.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它的影响范围北起哥伦比亚南部的安卡斯马约河、南到智利中部和马乌莱河,全长4800千米,东西最宽处500千米,总面积达9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超过1000万。据最新考证,真正的印加文明范围辐射了南美绝大部分地区,甚至包括拉美部分地区都发现印加文明时期的遗迹。印加文明之所以著名是因为( )
A.印加文明范围辐射了整个美洲地区,影响范围广阔
B.印加人建造马丘比丘城,城内的宫殿、神庙城墙等展示了其高超的建筑艺术
C.印加人建立众多城市国家,城市建筑精美,城内建造众多祭祀的金字塔庙宇
D.印加人建都库斯科,城内居住着来自波斯和中国等地的商人,开展瓷器、象牙等贸易
26.1037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意大利国王康拉德二世颁布《米兰敕令》,规定:任何领主(无论主教、修道院院长、侯爵、伯爵或其他任何领主)都不得被剥夺其领地;领主的领地应由儿子或孙子继承。这一敕令的出台( )
A.促使国家进一步走向分裂 B.提高了市民阶层政治地位
C.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D.推动了国家政治体制改革
27.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均是由远离文明核心区的边陲小国所建,他们基本上两三代就完成了开疆拓土之任。帝国试图用行政手段约束各群体,但并没有将其真正捏合在一起,各群体原先的制度习俗仍旧起着重要作用,最终难以走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这反映出早期帝国( )
A.国家治理存在缺陷 B.最终结局基本相同
C.对外扩张激化矛盾 D.制度建设趋于一致
28.北宋时,温州文士周伫随商船到达高丽并受重用,官至礼部尚书。他参照大宋国情,在高丽编史、文教、外交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高丽史》中有传。周伫的事迹表明( )
A.高丽全面仿效宋朝政治制度 B.对外贸易提高宋朝国际地位
C.海外移民促进中华文明传播 D.宋朝移民推动高丽汉化进程
29.古巴比伦法律规定:在继承财产方面,养子具有与亲子一样的权利。如果一个人没有儿子,可以把他的女婿或其他人收养为继承人。如果收养了养子后,又有了亲子,养子作为长子同样具有全权继承权。这些规定( )
A.旨在维护养子的继承权 B.保障了人人平等的实现
C.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D.说明当时家庭矛盾突出
30.年名纪年法是两河流域以年度大事命名的制度,国王以当年最重要事件作为下一年名称。古巴比伦近300个年名中,约十分之一(27条)涉及农业灌溉和水渠修建。由此折射出古巴比伦( )
A.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 B.农业产量得以保证
C.集权管理的政治形态 D.注重水利工程建设
二、材料题(共40分)
31.【古代世界的帝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下图为某帝国疆域示意图
材料二 波斯帝国的交通网络由主要城市之间的御道和连接各地方村镇的普通道路组成。御道作为交通网络的主要干线,沿途所建驿站的位置均保持相等的距离,优质的道路建设和维护使得军队等大型往来人员均可通行。无论是御道还是普通道路,清理路面上妨碍正常通行的因素。波斯人的道路系统并不对民间商人开放,所有执行公务的人员在各级道路往来通行时
——摘编自李智《从苏美尔到波斯:古代西亚驿路体系的发展与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该帝国统治者的国家治理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波斯帝国道路交通网络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6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阿拉伯人通过将实力雄厚的部落结为联盟,加强了统治。在进行统治时,阿拉伯人并不拘泥于民族,而是以伊斯兰教为纽带把各个民族维系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阿粒伯人和波斯人建立了合作机制。这样一来,实现了由通过军事征服的“征服时代”向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时代”转型。……阿拉伯帝国的中心从与地中海相连的地区向与印度洋相连的地区转移,印度洋被纳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同时,阿拉伯帝国的经济活动中心也从干燥的地中海,转移到干燥地带和湿润地带的连接处,并进入将东非、西亚、印度、东南亚、中国南部连在一起的印度洋,阿拉伯帝国转型成为陆地和海洋的大商业帝国。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大国霸权;5000年世界海陆空争霸》
材料二 古代中国与阿拉伯作为亚洲两大异质文明的载体,通过贸易上的相互弥补,器物文明层面的彼此借鉴,宗教文化方面的交流融通,发掘和吸纳有益养分,以满足各自所需,从而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也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王铁铮《历史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统治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兴起和发展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对材料中涉及的观点分别加以说明。(8分)
33.古代帝国的治理巩固和扩大了古代文明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9—前330)在较短时间里,凭借相对先进的军事装备和强大军队,征服亚非欧很多地区,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幅员辽阔的庞大帝国。帝国内部存在多种文明传统、文化体系和族群,政治、经济、文化不平衡性和差异性非常明显。阿契美尼德王朝面对史无前例的大帝国,创造出一套因地制宜、统分结合的有效治理体系。
——郭丹彤《阿契美尼德王朝对▲帝国的治理》
材料二 阿伊·哈努姆是在阿富汗东北部的阿姆河上游地区发现的一座古代城市遗址。该城具有明显的希腊式城市特征,但也有当地东方文明因素的渗入与影响。它的建立与毁弃大致在前4世纪末与前2世纪后期之间。它虽然只是亚历山大及其后继者所建数百个同类城市或殖民地中的一个,但它是迄今在中亚地区唯一完整发掘出来的一座。它的居民肯定是以希腊人为主,它的上层统治者也一定是清一色的希腊人,但也有一些当地人生活于他们中间。
——摘编自杨巨平《阿伊·哈努姆遗址与“希腊化”时期东西方诸文明的互动》
(1)根据材料一,写出▲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简述阿契美尼德王朝对帝国的有效治理。(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伊·哈努姆遗址的文化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史学研究中的价值。(8分)试卷第8页,共8页
试卷第5页,共8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C D A C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C B A B C D A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D B B A A C C C
31.(1)措施: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军事大权集于一身,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2)特点:道路交通遍布全国(或道路交通发达);由御道和普通道路组成;交通网络具有政治性,不对民间商人开放。意义: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管理。
32.(1)主要特点:统治方式多元(与实力雄厚的部落结为联盟,加强统治;以伊斯兰教为纽带提高各民族的凝聚力);统治中心由地中海向印度洋转移;由军事征服向陆地和海洋商业帝国转变。原因: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地处亚非欧交界地区,位置优越;兼收并蓄,融合东西方优秀文化;正确处理了民族之间关系。
(2)观点:古代中国和阿拉伯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也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说明:交流推动进步:中国先进的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西欧文化的发展;中国的中医药知识随炼丹术传入阿拉伯地区;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阿拉伯使者、商人多次进入长安;阿拉伯商人定居在广州、泉水州等港口城市,并带来伊斯兰教。这些文明的交流推动阿拉伯文化的发展,中华文化的丰富和欧洲文化的发展。
33.(1)波斯。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宣扬君权神授。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由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
(2)文化特征:希腊和东方文明相融合的城市特征。
史学研究价值:它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亚历山大远征,及对中亚地区的长期统治提供实物史料的佐证。同时也可以为希腊化世界的东西方文明碰撞与交融提供依据。(写出2点可;其他观点,言之有理皆可给分)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