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年级第一次质量监测
历史学科问卷
一、选择题(一题2分,共30分。)
1.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下列图片中能用来考查古埃及文明的第一手史料是( )
A.历史书籍 B.电影 C.纪录片 D.历史遗迹
2.《汉谟拉比法典》第108条明确规定:“倘卖酒妇不受谷以为西克拉(计量单位)之费,而按超重的砝码收银,向西克拉之定率量比之谷物之定率量为低,则此卖酒妇应被检举。”该规定旨在( )
A.用立法规范市场行为 B.强调保护私人物权
C.维护竞争中契约精神 D.说明法律的普适性
3.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其中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是
A.通过了一系列的民主改革 B.修建了呈角锥体状的法老陵墓
C.制定了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D.确立了贵贱分明的四等级制度
4.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国王。按种姓制度划分,阿育王应该属于哪一等级( )
A.吠舍 B.首陀罗 C.婆罗门 D.刹帝利
5.“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流域、中国、中美洲、南美安第斯文明,无一不是在农耕畜牧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有许多共同点;同时由于是在不同的区域内成长起来的,因而又带有明显的区域文化和区域文明的特点。”据此可知( )
A.文化交流促进区域文明的发展 B.人类文明最初诞生于两河流域
C.文明起源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D.人类文明呈现重大的地域差异
6.古代雅典是近代西方民主的策源地,公元前462年阿菲艾尔特创立了“不法申诉制度”,规定每个雅典公民若发现现行立法中有违背民主制度的条款,均可向陪审法庭进行申诉,要求予以修改或废除。由此可知,古代雅典( )
A.公民权利膨胀危及政治稳定 B.民主保障机制捍卫了民主政治
C.陪审法庭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D.公民申诉破坏了法律的权威性
7.“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材料中“新的法律”( )
A.不利于罗马疆域的扩大 B.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适应了帝国扩张的需要 D.构成了罗马最早的法律
8.九年级(1)班板报上有一段内容:古希腊人没有迁就他们的神,在古希腊诗歌、戏剧中,我们看到了性格迥异的神:阿波罗的阳光帅气、赫拉的端庄、阿佛洛狄忒的温柔与虚荣、波塞冬的气势宏伟与心胸狭隘等。据此你能得出《荷马史诗》( )
A.反映了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 B.描绘的时代被称为“黑暗时代”
C.是与历史毫无关系的神话故事 D.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
9.“在一定程度上,封君封臣制是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替代品,这一制度使得社会连成一个整体,从上到下形成了所谓责任的‘链条’。”材料中的“链条”是指( )
A.军事征服 B.宗教信仰 C.封赐土地 D.金钱赎买
10.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还有一些手工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这说明欧洲庄园( )
A.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 B.有利于城市自治的形成
C.维护了庄园领主的利益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1.12世纪,法国琅城市民通过赎买获得了自治权,但主教背信弃义收回特权,市民武装起义杀死主教。最终在国王特许下,琅城重新获得自治。这反映中世纪城市争取自治的方式有( )
A.金钱赎买与武装斗争 B.国王恩赐与市民选举 C.和平谈判与教会支持 D.庄园联合与行会抗争
12.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的《罗马民法大全》,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这一法律体系( )
A.奠定欧洲民法的基础 B.加强了法兰克王国统治
C.彻底废除了奴隶制度 D.保障了封建庄园司法权
13.历史事实是指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实的分析或评价。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
A.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B.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C.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
D.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14.六七世纪时,日本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非常强大,政局混乱。而当时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新诏书”的颁布( )
A.使日本彻底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兴起的大和政权实现了对全国的统一
C.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D.日本进入近700多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15.帝国首都巴格达设立的“智慧宫”汇集了来自各地的学者,他们翻译、研究古希腊、罗马、波斯等地的著作。帝国的商人和旅行家们则把古印度、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又把创立的伊斯兰教等传播到东方。该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二、材料题(共45分)
16.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了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以均田制为蓝本的“班田收授法”等,形成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
——《大国崛起》
材料二 ……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朱寰《世界中古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社会改革?请列举一项这场改革的经济措施。(6分)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日本和拜占庭帝国对待其他文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4分)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3分)
17.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人类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
材料二: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中的“狭隘”和“充实”?(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马法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古巴比伦社会具有什么显著特点。(4分)综合材料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两部法律的共同点。(4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庄园是为庄园主及其附庸农民生产所需物品的经济单位,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和社会单位。通过庄园法庭等,领主有效控制和管理了自己的庄园,维持了良好的封建秩序。……在这种制度下,庄园内的各类土地属于集体共有,村民享有共同的权利。将耕地划分成领主自营地和农民的份地。……农奴一个星期需要到领主的自营地上工作三天。农奴的妻子需要在庄园主家里纺织、清洁、做饭等。……领主和农奴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主要通过庄园法庭调节解决。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在中世纪晚期的西欧,国王慷慨颁授城市特许状甚至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这些城市和商人成为国王的长期盟友。随着城市的兴起,社会对教育提出新的需求,社会上出现一股“教育热”,各级教育在规模上都有所扩大。
——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西欧庄园的性质。并依据材料一分析庄园法庭的作用。(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发展的影响。(6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年级第一次质量监测
历史学科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手史料是指直接反映历史原貌的实物或文献,历史遗迹属于此类;而历史书籍、电影、纪录片均为后人加工创作的第二手史料,图片中为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性历史遗迹,属于历史遗迹,属于第一手史料,D项正确;历史书籍属于后人撰写的,有一定主观色彩,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A项;电影是后人的艺术作品,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B项,纪录片属于后人拍摄的影视作品,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据题干"倘卖酒妇不受谷以为西克拉(计量单位)之费,而按超重的砝码收银,向西克拉之定率量比之谷物之定率量为低,则此卖酒妇应被检举"可知,这说明这一规定旨在用立法规范市场行为,用法律惩罚违法行为,A项正确;题干材料说明《汉谟拉比法典》用立法规范市场行为,不是强调保护私人物权、维护竞争中契约精神、说明法律的普适性,排除 BCD。故选A项。
3.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是制定了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与雅典的民主政治有关,排除;B项与古埃及文明成果有关,排除;D项与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有关,排除。故选C。
4.D
【详解】按照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第一等级为婆罗门,含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为刹帝利,含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为吠舍,含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他们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为首陀罗,含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由此可知,国王在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根据题干“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流域、中国、中美洲、南美安第斯文明,无一不是在农耕畜牧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有许多共同点;”可知,古代文明的起源具有统一性;根据“因而又带有明显的区域文化和区域文明的特点。”可知,古代文明又具有多样性,C项正确;仅仅说明人类文明呈现重大地域差异,涉及内容不全面,排除D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文化交流,排除A项;诞生于两河流域的文明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与其他文明不符,排除B项。故选C项。
6.B
【详解】由材料“规定每个雅典公民若发现现行立法中有违背民主制度的条款均可向陪审法庭进行申诉,要求予以修改或废除”可知,不法申诉制度规定违背民主制度的条款均可申诉,予以修改或者废除,这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维护民主政治,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不法申诉制度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维护民主政治,没有涉及公民权利膨胀危及政治稳定,排除A项;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排除C项;“不法申诉制度”旨在维护民主制度,不会破坏法律的权威性,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依据题干“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版图的扩大,使得原先的法律不能适应需要,因此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适应了帝国扩张的需要,C项正确;“不利于罗马疆域的扩大”与题干主旨“原先的法律不能适应需要,因而制定新的法律”不符,排除A项;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的是1787年美国宪法,排除B项;罗马最早的法律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与题干“帝国的发展”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阿波罗的阳光帅气、赫拉的端庄、阿佛洛狄忒的温柔与虚荣、波塞冬的气势宏伟与心胸狭隘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腊神话中的神在形体上和人一样,且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品质和行为,个性十足,气势不凡,得出《荷马史诗》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排除A项;《荷马史诗》描绘的时代被称为荷马时代,也叫英雄时代,排除B项;《荷马史诗》是文学作品,但也属于历史文学,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也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根据题干“在一定程度上,封君封臣制是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替代品,这一制度使得社会连成一个整体,从上到下形成了所谓责任的‘链条’。”可知,材料强调封君封臣制通过“链条”将社会连成整体,结合教材可知,该制度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形成封君与封臣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所以材料中的“链条”是指封赐土地,C项正确;“军事征服”是封臣的义务之一,非纽带,排除A项;“宗教信仰”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金钱赎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根据题干“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还有一些手工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和所学知识可知,庄园内能够生产生活和生产所需的各类物品,基本不需要与外界进行交换,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A项正确;庄园是封建经济的组成部分,与城市自治形成无关,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庄园的生产情况,未突出对庄园领主利益的维护,排除C项;庄园自给自足的特点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11.A
【详解】根据题干“法国琅城市民通过赎买获得了自治权”“市民武装起义杀死主教”和所学知识可知,市民先以“赎买”获得自治权,后因主教毁约发动“武装起义”,最终国王被迫承认,因此,中世纪城市争取自治的方式有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A项正确;“国王恩赐”是结果而非主动方式,“市民选举”未提及,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与教会的斗争而非教会支持,排除C项;题干主要反映了中世纪城市争取自治的方式是金钱赎买与武装斗争,没有涉及庄园联合与行会抗争,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529年,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A项正确;查士丁尼是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不是法兰克王国的国王,排除B项;《罗马民法大全》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并未废除奴隶制,排除C项;庄园法庭保障了庄园的司法权,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根据题干“历史事实是指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实的分析或评价”和所学可知,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是对大学兴起这一事件的评价,属于历史解释,D项正确;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属于历史事实,排除A项;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属于历史事实,排除B项;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属于历史事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据材料“六七世纪时,日本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非常强大,政局混乱。而当时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大化改新实施的背景。据所学可知,大化改新的实施,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C项正确;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排除A项;公元5世纪,兴起的大和政权实现了对全国的统一,排除B项;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1192年,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从此进入长达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格达是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首都,“智慧宫”是其学术中心,负责翻译保存多文明文献。阿拉伯商人将印度、中国文化西传,同时将伊斯兰教东传,C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首都不在巴格达,且早于伊斯兰教出现,排除A项;罗马帝国的信仰宗教不是伊斯兰教,排除B项;拜占庭帝国首都在君士坦丁堡,排除D项。故选C项。
16.(1)大化改新;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身使用,也不能买卖。
(2)日本善于学习其它文明,拜占庭不屑于学习其他文明,故步自封;启示:国家要发展,离不开对旧制度的改革;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可知是大化改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身使用,也不能买卖。
(2)根据材料“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可知日本善于学习其它文明,拜占庭不屑于学习其他文明,故步自封;启示:国家要发展,离不开对旧制度的改革;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言之有理即可)
17.(1)理解:狭隘——仅是本邦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充实——城邦合法公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2)特点:重视法律程序;保护私有财产。
(3)严格的社会等级;不同等级的人权利明显不同;维护奴隶主利益;共同的:都是成文法;都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详解】(1)理解: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但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无权享有这种民主。狭隘-——仅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充实——人民主权,城邦合法公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2)特点:由材料“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以致他人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可知,罗马法的特点是重视法律程序;保护私有财产。
(3)特点:由材料“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并结合所学可知,古巴比伦社会具有严格的社会等级;不同等级的人权利明显不同;维护奴隶主利益;共同点: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和《汉谟拉比法典》都是成文法;都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18.(1)性质: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整句抄写不给分)作用:使领主有效控制和管理了自己的庄园;维持了良好的封建秩序;协调解决领主和农奴之间的矛盾冲突。(任意2点)
(2)影响: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繁荣);推动了王权的加强;城市兴办大学,推动教育的发展。促进市民阶层的形成;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任意3点)
【详解】(1)性质:根据材料“庄园是为庄园主及其附庸农民生产所需物品的经济单位,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和社会单位。”可知,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整句抄写不给分)
作用:根据材料“通过庄园法庭等,领主有效控制和管理了自己的庄园,维持了良好的封建秩序。”可知,庄园使领主有效控制和管理了自己的庄园。根据材料“领主和农奴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主要通过庄园法庭调节解决。”可知,庄园维持了良好的封建秩序,协调解决领主和农奴之间的矛盾冲突。(任意2点)
(2)影响:根据材料“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这些城市和商人成为国王的长期盟友。”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繁荣),推动了王权的加强。根据材料“着城市的兴起,社会对教育提出新的需求,社会上出现一股“教育热”,各级教育在规模上都有所扩大”可知,城市兴办大学,推动教育的发展;促进市民阶层的形成,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任意3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